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483)
簡體書 (2017)
港版書 (2)
雜誌 (1)
政府出版品 (109)
紅利兌換 (3)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2306)
無法訂購商品 (19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81)
無庫存 (2321)
商品定價

$199以下 (512)
$200~$399 (975)
$400~$599 (601)
$600~$799 (146)
$800以上 (268)
出版日期

2024年 (44)
2022~2023 (462)
2020~2021 (427)
2018~2019 (222)
2016~2017 (208)
2016年以前 (959)
裝訂方式

平裝 (1770)
精裝 (182)
軟精 (15)
盒裝 (1)
適讀年齡

學齡前 (1)
小學 (1)
作者

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專家編寫組 (36)
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專家編寫組 編著 (26)
醫師資格考試專家組 (11)
張萬洪 (9)
高士其 (8)
方鵬騫 (6)
趙玉斌 (6)
高山 (6)
世界衛生組織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編著 (5)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5)
行政院衛生署 (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5)
許宸嫚 (5)
鄭向敏、謝朝武 (5)
黃賢齊 (5)
中國法制出版社 (4)
中國法制出版社 編著 (4)
人民衛生出版社 編 (4)
出版社/品牌

人民衛生出版社 (322)
科學出版社 (143)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01)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72)
復旦大學出版社 (58)
中國農業出版社 (44)
化學工業出版社 (44)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42)
人民軍醫出版社 (4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9)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35)
浙江大學出版社 (33)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33)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0)
中國標準出版社 (30)
人民出版社 (29)
北京大學出版社 (29)
東南大學出版社 (27)
清華大學出版社(大陸) (26)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5)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502筆商品,9/126頁
醫療史偵辦錄:從疾病沙推、醫療行為到公衛觀念演進,一位腦科醫師縱橫古今的推理報告
滿額折
作者:汪漢澄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3/06/27 裝訂:平裝
最擅長說故事的醫療偵探‧腦科專家——汪漢澄醫師揭開東西方醫療史,最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的醫學演化故事!臨床醫學的起始點居然是一門「猜測的藝術」演進過程還與民俗療法、巫術、占星學與天人感應等大有關係?◆重度自戀型人格的大詩人屈原按照種種跡象來看,楚國詩人屈原很可能符合了當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當中「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m)」的診斷標準。◆曹操的「頭風」到底是哪一種頭痛?《三國志》:「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從短短數字可看到,曹操頭痛是一陣陣發作,發作時還會眼花,據此推測,深深困擾曹操的很可能是偏頭痛。◆砒霜居然是東西方的王者之毒!不只中國古人愛用砒霜下毒,古羅馬暴君尼祿和歐洲貴族太太都愛用,因為它無臭無味,犯案無痕跡!◆十四世紀的黑死病究竟是不是從亞洲傳過去?當時絲路已通,歐亞互通有無乃屬常態,又正處於元明之交,社會動盪,瘟疫頻傳,傳播途徑充足,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東方煉丹西方煉金,大家都想長生不老!無論東西方都希望透過宇宙天地的能量,提煉精華物質,並藉此服用或輸入人體,達到物質不滅,肉身恆存的效果。 是否曾想過現代醫學的前身,可能是一連串的大膽猜測嗎?而且常常猜錯?現代人常把醫學視為一門科學,特別是診斷病人,但治療病人的臨床醫學並不算科學。為什麼呢?因為科學只講證據,任何說法都必須經過反覆的實驗驗證,沒有模糊的空間。而臨床醫學的猜測成分很大,經常要在沒有確切科學數據的狀況,由醫師個人診斷經驗主觀的判斷病人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該怎麼治療。汪漢澄醫師以幽默風趣的文筆佐以詳實的歷史查證,從中西方古人如何看待疾病入手,暢談中西醫療的古今演變——可以讀到古人異想天開的疾病觀、醫療觀,也可讀到有趣的典故,又獲得了基本的醫療常識。第一輯探討古人的病是由何而起,以個別古代人物的病情,像是屈原、曹操、蘇東坡、王羲之等人,先推理他們可能是什麼病,再帶入該疾病的古今流變。第二輯則是針對某種醫學觀念或醫學行為的古今比較及變化,是概念的澄清。本書透過大量中西文獻與案例,搭配作者的專業輔助切入釐清,介紹東西歷史人物、小說或傳說中的主角,透過疾病沙盤推演,以及各種醫學行為、公共衛生觀念的演化,搭配精彩圖片,為讀者展現東西方一段又一段,從幻想進展至科學的不思議的醫療史!=好評推薦=cheap|百萬Youtuber10秒鐘教室(Yan)|趣味知識圖文作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庫存:5
台灣經濟四百年
滿額折
作者:吳聰敏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3/02/17 裝訂:平裝
從1624年到清治末年,台灣是一個傳統而落後的農業經濟。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總督府推動全面性的基礎建設,包括公共衛生,土地調查,戶口調查,與現代化的交通系統,也啟動了台灣的現代經濟成長。到了日治中期,台灣已經從一個傳統落後的社會,轉型為現代化的經濟,台灣人的所得也大幅上升。二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實施全面性的管制,台灣的經濟又陷入停滯。幸運的是,美援期間(1950-1965),在美方的主導與壓力下,部分的管制鬆綁,台灣逐漸回到市場經濟體制,並在1960年代初期走上高成長之路。台灣人的所得從1960年代初期以來持續地高速成長,被經濟學者視為是奇蹟。事實上,20世紀的百年期間,台灣經濟成長的軌跡,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對於研究經濟成長機制的學者來說,台灣自20世紀初以來的成長經驗,極具教育意義。本書作者吳聰敏是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主要研究興趣是台灣長期經濟成長。
定價:660 元, 優惠價:9 594
庫存:8
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滿額折
作者:李雪莉-主編; 李雪莉; 曹馥年; 楊智強; 陳潔; 《報導者》團隊-著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3/05/09 裝訂:平裝
=以多重面向,立體呈現臺灣毒癮地景的調查性報導=王子榮(雲林地方法院法官)、王以凡(桃園地方法院主任調查保護官) 、林達(臺北地檢署檢察官) 、束連文(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志恆(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名譽教授)、李俊宏(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 )、李菁琪(律師)、陳娟瑜 (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毓文(臺大社工系教授) 、蔡銀娟(《火神的眼淚》導演) 、趙德胤(《冰毒》導演)── 共同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列)#製毒、走私、銷售;臺灣人在亞洲的毒品「販運鏈」占據關鍵地位?#新興與軟性毒品如何四處蔓延?#大麻合法化爭議何在?#在校園中風行的電子煙如何毒害青少年?#罪犯抑或病患?法、醫、警界如何看待用毒者?#成癮、脫癮與戒癮,毒癮與用毒者如何有機會翻轉人生、復歸社會?二○一九年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點名臺灣跨國犯罪組織,在亞太運毒鏈中占有重要角色;同年,美國緝毒局(DEA)首度派遣人員駐臺。過去幾年,臺灣販毒集團一次又一次在日本、韓國、印尼打破安非他命走私的紀錄。這讓臺灣背負汙名,現實的國際狀況,卻又讓臺灣在打擊毒品犯罪上多所限制。包括安非他命在內的各種傳統與新興毒品,以及遊走邊緣的電子煙、大麻,毒品議題已成盤桓臺灣上空的幽靈;施用者的光譜橫跨藍、白領階層,學生等年輕族群亦快速增加。毒品氾濫造成的傷害不只在個人層面,有時更腐蝕家庭結構,賠上新世代的未來。透過多重面向,《報導者》記者群為讀者們立體呈現這個被毒品沁染的島嶼,及流竄其上的多樣性毒品;深入用毒者的人生,瞭解他們的成癮之路與掙扎,並採訪了第一線的警察、律師、醫師、法官、檢察官、毒品檢驗員、社工等專業人士,他們如何看待臺灣毒品蔓延的現象,毒品施用者究竟是犯罪還是病患,現行制度有什麼必須調整之處及實際的執行困難,而「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的成效又是如何?對於毒品在當代的複雜網絡與毒殤者的問題,本書是第一手的現場報導。
定價:540 元, 優惠價:9 486
庫存:3
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
滿額折
作者:瑟吉歐‧希斯蒙都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6/01 裝訂:平裝
看見醫藥市場背後的無形之手揭露隱身在醫學管理背後的幽靈 大藥廠隱藏在公眾視野之外,它的無形之手伸入研究機構、論文發表規劃師、醫院關鍵意見領袖,甚至是醫學期刊編輯與病患權益倡議組織。 希斯蒙都從「知識政治經濟學」觀點分析藥廠如何介入當代醫學,掌握研究與發表的遊戲規則,在背後控制醫藥知識的生產線;以製藥產業及其代理人作為研究主題,探討他們是如何試圖形塑與傳播對自己有價值的醫學知識。希斯蒙都具體指出大型藥廠是如何拉攏為病患吟唱希望的「海妖」、驅使批鬥吹哨者的「巨魔」,並操控為藥廠喉舌的「殭屍」們。這些被幽靈左右的代理人,共同拼湊了藥廠與醫學知識共舞的圖景。 本書透過對藥廠與從業人員的訪查,追蹤了藥物知識與資訊的傳遞途徑——從臨床研究中抽取想要的數據,再找醫師意見領袖掛名發表論文,並透過多重的學術與行銷活動,進而影響醫師、消費者對藥物與治療方式的認知。希斯蒙都在本書中提出「裝配行銷」(assemblage marketing)的概念,描繪藥廠如何打造強大的代理人隊伍,組裝出有利於製藥產業的醫療市場,合理化購買藥品的興趣與行為。 大藥廠猶如盤據在醫學專業背後的幽靈,它的無形之手形塑了醫藥市場的潛規則。・本書特色1. 研究跨國藥廠打造醫療知識的策略、方法及影響。2. 揭露醫學論文掛名發表流程、大藥廠管理醫界關鍵意見領袖的方式。3. 鼓舞病患與醫師掙脫藥廠掌控,提出七點挑戰製藥產業的改革措施。・專家導讀當堅不可摧的論文竟是搭配產品的造勢文宣,研究與利益亦步亦趨時,我們看到《醫藥幽靈》的反省力道──它質疑所有以追求真理為名,操弄知識的生產體制。因此不光生醫製藥,只要市場夠大,產品有利可圖,任何產業都難逃「無形之手」的掌控。──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遵循法規與實證醫學因而成為當代醫藥市場的重要特徵。然而,即使藥廠依據法規進行臨床試驗開發藥物,並據實以科學數據行銷給醫師,就真的毫無疑慮,不致衍生任何惡意誤導或欺瞞的風險嗎?希斯蒙都的《醫藥幽靈》就對這個看來講究科學證據、又受監管的醫藥市場做出了重要的提醒。──王業翰/病理專科醫師、本書譯者・重磅推薦在網路資訊氾濫的今天,諸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行為,受到資訊傳播影響,醫藥品的選擇也不例外。這種無形的「認知作戰」,連社會各界的意見領袖群也可能難以知覺,在國際性藥廠散布的眾多訊息中被「潛移默化」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3
科學原則的法律觀:管制地位與平衡機制的研究
滿額折
作者:倪貴榮  出版社:新學林  出版日:2023/07/01 裝訂:軟精裝
本書特色 以科學證據作為決策和管制之基礎已成為現代科技及風險治理的典範,此所謂的科學原則(scientific principle)在涉及衞生健康、環保、氣候變遷,甚至全球疫情,愈顯示其重要性;其功能在排除或降低政治力介入或民粹干擾,以確保決策理性和價值中立。WTO和歐盟等已累積豐富的解釋法例,CPTPP更要求締約方遵守更為嚴格的科學標準。科學原則儘管已成為管制的重要圭臬,但仍需符合民主的基本價值,而如何維護實施的正當性亦有討論的必要。 本書經由比較法與歸納先進國家的實施經驗,主要探究科學原則在公共衛生治理,特別是關於食品安全的適用。除檢視科學原則在管制的地位及侷限外,著重為維護科學原則正當性而應建構之平衡機制的討論,包括:科學證據的形成過程應滿足透明度與公眾參與;在科學證據不充分時,決策及管理者得運用預防原則予以平衡;及司法審查科學證據之必要與限制等三面向。期提供本國法制建設的學理基礎,使能與國際規範接軌,致優化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決策,以贏得公眾的信任。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5 380
庫存:6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滿額折
作者:Adrian Raine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2021/12/29 裝訂:平裝
這是所有立法、執法與司法人員都應該看的書! 暴力研究專家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善用生物社會的鑰匙打開犯罪原因的鎖;透過改變大腦改變行為,才能預先防範、對症下藥。 罪惡的種子如何遺傳:追求獎賞的多巴胺就像加速油門,穩定情緒的血清素則是生物剎車,負責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的基因不正常,從大腦的基因結構到暴力的化學作用僅有一步之遙。 大腦出錯時有多暴力:反社會行為的大腦是由許多失功能的神經系統湊合而成,在很多暴力犯罪中都看到額葉─邊緣系統的不平衡;或因為缺乏前額葉皮質的調節和抑制衝動情緒,或由於邊緣系統的過度活化以致殘忍殺戮。 更可能因為頭殼壞去:大腦結構的失功能如果來自生命初期的傷害,不管是因為母親懷孕期的不當行為(接觸到酒精、尼古丁、睪固酮、毒品)、分娩併發症、母親拒絕甚至虐待(造成腦傷),都可能造成嬰兒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神經發展不正常,導致成人暴力犯罪。 環境因素的推波助瀾:缺少鐵、鋅、蛋白質、核黃素和亞米茄三脂肪酸等營養素,卻吃太多甜食,加上過度暴露在鉛、鎘、錳、汞等環境的重金屬中,還有心理健康不良,都是暴力行為的催化劑。 社會生物的交互作用:暴力的生物危險因子??頭部受傷、營養不良及遺傳的反社會基因,如果被其他社會危險因子鼓勵支持??母親的忽略和排斥、遭受虐待與欺凌、極端的貧窮、居住環境惡劣、乏人照顧和缺乏歸屬感,就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解決之道是以治療取代懲罰,透過改變大腦改變行為! 預防犯罪是防止犯罪的唯一方法,就像維持健康是不生病的唯一方法。善用生物社會的鑰匙打開犯罪原因的鎖,發展出合適的預防、介入方案:比如給予弱勢階層的母親健康常識、教育和支持,提供高風險幼兒充足營養、認知刺激等豐富的生長環境,藉藥物降低罪犯性慾、平息暴力攻擊,甚至從外科手術的去勢法到精神上訓練心智控制大腦。 暴力犯罪是個複雜的行為,每個罪犯背後都有不幸的故事。過去,犯罪學家從社會大環境中尋找犯罪原因,現在,神經學家可以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知道原因才可以預先防範──融合生物社會學和公共衛生的觀點,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治癒犯罪。名人推薦 這是有關暴力犯罪和神經生物機制之間,最周詳、最直率不誇大的一本書,非常流暢可讀又提供豐富的資訊。作者沒有譁眾取寵說他找到了犯罪的單一原因或單一的解決方法,這是明智之舉,也讓本書成為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狄馬吉
定價:550 元, 優惠價:9 495
庫存:3
病有所醫?新加坡醫療體系之理想與現實
滿額折
作者:林方源(Jeremy Lim)  出版社:季風帶  出版日:2023/06/01 裝訂:平裝
★ 新加坡學者剖析新加坡醫療體系之力作★ 張鴻仁(台灣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1999-2000〕)﹑周穎政(台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暨醫學人文學科教授)﹑楊駿(美國哈佛醫學院訪問學人)﹑林韋地(新加坡執業醫生)專文推薦★ 附:繁體版作者新序〈十年之後——新加坡醫療體系之演變概覽〉★ 極具效率的新加坡醫療體系,對世界有何啟示? 何謂最理想醫療體系?這是從政者、學者乃至民眾都會感興趣的問題。新加坡醫療體系國際排名優異,在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全球醫療體系排名(Ranking of Health Systems)」中名列第六 (二〇〇〇)、被彭博 (Bloomberg)「醫療效率指數 (Health-Efficiency Index)」評為全球醫療效率最高的國家或地區 (二〇二〇)、獲「全球健康指數 (Global Health Index)」評為亞洲最健康國家 (二〇一七),自然成為研究焦點。 在《病有所醫?新加坡醫療體系之理想與現實》一書之中,新加坡學者林方源 (Jeremy Lim)以本土視野剖析新加坡醫療體系各個面向,闡述其融資模式、監管架構、服務類型、人才管理、醫病關係乃至醫療旅遊之細節與得失。這是學習新加坡醫療體系運作與成效的最佳入門著作。 應當如何分擔醫療開支壓力,一直是備受爭議的政治議題。亦因為此,林方源認為,不從政治哲學角度切入分析,便難以透徹評估新加坡醫療體系之成效。這個體系假設,公共資源有限,故此醫療開支亦是個人重要責任,新加坡醫療融資模式由此理念構建,「公義」與「效率」之辯由此而起。 有學者指,醫療體系之建構,取決於一地政治歷史脈絡,何謂最理想醫療體系之問題因而更形複雜。貧富者或無一致利益立場,但他們皆不能否認,「病有所醫」與否,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
定價:590 元, 優惠價:9 531
庫存 > 10
不老思維: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越活越年輕
滿額折
作者:貝卡.雷維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2023/10/11 裝訂:平裝
看完這本書,你將不再害怕變老!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會認證,「樂齡心理學」第一人重磅代表作!心態正確,就能逆轉衰退!一場顛覆常識的「心齡革命」!《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強力推薦:「這本書將打破我們對老化的基本假設!」● 老狗學不了新把戲,所以長者沒有學習能力?事實:大腦的神經元面對挑戰會不斷成長,就算老了也一樣!● 年紀大了,一定會失智?事實:失智並非老化的自然軌跡,大部分的長者都不會失智!● 長者的身體虛弱,應該避免運動?事實:大部分的長者都可以運動,而且不會受傷!● 長者面對科技會有障礙?事實:多數的長者都具有適應、學習,甚至創新的能力!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的現在,世人對年老卻仍舊充滿了負面想像,因為從成長環境、後天教育到社會氛圍,老人幾乎等同於健忘與衰退,不僅成為社會負擔,還會拖累國家的經濟發展,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耶魯大學心理學權威貝卡.雷維教授在研究中發現,社會對年老的負面認知,源自文化上的「年齡歧視」,要扭轉這樣的刻板印象,必須建立正向的「年齡信念」,老化不是壞事,而是生命的盛宴,當我們能坦然面對老去的自己,不僅可以降低年齡歧視所造成的傷害,甚至還能延壽長達7.5年。本書透過真實的案例,從文化圈到科技業,細數各領域的長者們如何打破老化迷思,力抗污名化。年長是智慧與經驗的結合,決定你是否老去的,從來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的心態,只要擁有正向的年齡信念,「銀髮海嘯」非但不是危機,更是創造熟年力的轉機!各界專家名人一致盛讚!【《逆思維》暢銷作家】亞當.格蘭特【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琳達.P.弗萊德【高齡化未來中心主席】保羅.厄文【美國心理協會老化委員會主席】威廉.E.海利【反年齡歧視組織「灰豹」主席】傑克.庫弗曼【老年中心醫學教授】凱瑞.里德【美國老年學會執行長】詹姆斯.C.艾波比【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厄文.薛伍德.萊特【倫敦大學認知神經學博士】艾提爾.卓爾【加州大學教授、哲學博士】艾麗莎.艾柏【北京大學副教授】張昕【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洪仲清【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蘇絢慧●中文推薦人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3
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
滿額折
作者:林文源與「記疫」團隊  出版社:網路與書  出版日:2022/12/12 裝訂:平裝
以「記疫」之名, 我們一同記錄三年走過的疫情起伏, 累積未來面對危機的共存基礎。 * 臺灣人社學者跨界視野 * * 千人精選日常記疫風景 * * 抗疫期間實際行動見證 * * 三年疫情完整年表紀事 * 八大主題、百篇文章,綜觀抗疫之路的思辨軌跡與局勢演化, 深刻思考後疫情時代共同體的「新日常」樣態。 《記疫》八大主題 【經濟與科技新常態】 【後疫情時代的自然、生態與風險】 【後疫情社會的公民、人權與民主治理】 【心靈與情感的新日常】 【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 【防疫第一線新日常】 【後疫情國際衛生治理與臺灣定位】 【後疫情共同體的心理社會價值】 跨界學者視野(按姓名筆劃排序) 杜文苓/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宜澤/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李柏翰/臺灣大學全球衛生學程助理教授 邱大昕/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林子倫/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建甫/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林益仁/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 徐美苓/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 陳美智/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美霞/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陳嘉新/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連賢明/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甫昌/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以及精選「人社風景」、「記疫行動」數十位各界作者選文分享! ˙「記疫」網站 +《記疫臺灣》紀錄片,共三集:口罩背後/疫正當中/大疫家園 相關資訊連結(「記疫」國圖典藏):https://covid19.ncl.edu.tw/ 【簡介】 因應百年大疫,「記疫」計劃持續推動網站、演講、紀錄片、Podcast等各面向的探討與記錄,累積了數百個組織與上千名作者的參與。本書從中精選22位學者及數十名作者的寫作,共有八大主題,涵蓋疫情間與後疫情階段的各項議題,每個議題都由「記疫風景」、「人社分析」與「行動記疫」構成。其中的人社分析來自我們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庫存:1
衛生行政與管理
滿額折
作者:陳為堅; 李玉春; 陳保中  出版社: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  出版日:2024/01/31 裝訂:平裝
│當代公共衛生學叢書│臺灣於2020年完成公共衛生師立法,每年舉行國家考試,科目包含:衛生法規及倫理、生物統計學、流行病學、衛生行政與管理、環境與職業衛生、與健康社會行為學。本叢書由各領域專家共同撰寫,不管是當成授課教材或學生自習,都是最佳選擇。 │衛生行政與管理│《衛生行政與管理》涵蓋本領域重要的核心能力及觀念,內容分為:一、健康行政與政策,包含組織沿革與政策原理;二、健康照護體系,從預防保健、健康照護服務、到長期照護;三、健康照護組織或機構之管理,從組織企劃到各種管理策略,包括財務、人力資源、作業、品質與資訊。
定價:700 元, 優惠價:1 700
庫存:1
疾病的隱域:從自律神經失調、自體免疫疾病到長新冠的診斷困境,看見代表我們這個世代的慢性疾病異世界
滿額折
作者:梅根.歐羅克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2024/02/02 裝訂:平裝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6名★《圖書館雜誌》、《書目雜誌》、《出版者週刊》星級書評★《紐約客》、《時代》雜誌、《Vogue》最佳圖書★入圍2022美國國家書卷獎非文學類★《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熱情推薦!本書從作者尋找病因漫長而煎熬的心路歷程出發,針砭社會和學界對慢性疾病的歧視與無知,也從醫病雙重角度探索療癒的可能。 作者梅根.歐羅克是個萊姆病患者,在過去,她花了很長時間才釐清病因。而在美國,乃至於全球,事實上有許多人為不同的慢性疾病所苦,例如多種自體免疫疾病、現今流行的長新冠等等。然而這些患者不一定能獲得正確、精準的診斷,其所受的痛苦卻是相通的,而且也經常被邊緣化。本書以作者梅根.歐羅克對抗萊姆病為初始,追溯西方疾病定義的歷史,並揭示病因、診斷和治療的觀念如何產生,並導致我們忽略了許多難以理解的醫療問題。梅根憑藉著自己的醫療經驗,並集結十年來採訪醫師、患者、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的資料寫成本書。本書兼具抒情和理性敘事,文筆溫暖具有同理心,讀者可以從作者抗病的過程找到慰藉,同時對增加健康的新知。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6
SAY NO TO 大腸癌:一次破解腸癌迷思,讀懂預防與治療方法,擁抱無癌快活人生!(新裝版)
滿額折
作者:林肇堂 等  出版社:大都會文化  出版日:2023/06/07 裝訂:平裝
全台最完整大腸癌全書,預防、發現、治療一次到位。 腸若好身自好 腸道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身體的狀況 它不只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因此,長壽的秘訣來自於腸道的健康。 然而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 大腸癌為台灣人十大癌症死因前三名 大腸癌能不能預防? 癌症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如遺傳、基因突變、飲食習慣等, 所以只要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便能降低罹癌風險, 「腸」痛不如短痛, 預防大腸癌,你我都能來!專文推薦 王英偉|前國民健康署 署長 吳明賢|臺大醫院 院長 鄭安理|臺大癌症醫院 榮譽院長專業推薦 陳建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博士、前衛生署署長、行政院長 賴清德|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成大醫院主治醫師、前行政院長、第15任副總統 杜元坤|義大醫院院長 侯明鋒|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院長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1
多變量統計之線性代數基礎:應用SPSS分析
滿額折
作者:張紹勳; 林秀娟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出版日:2018/09/15 裝訂:平裝
本書特色:◎本書完整介紹多變量分析於SPSS軟體上的操作與統計應用。◎從多變量分析基礎教起,架構明確搭配範例練習,結合理論與應用性。◎使用SPSS V25介面操作,從使用者角度整理編排,讓研究過程更輕鬆。◎適用於生物學、經濟學、市場行銷、工程學、遺傳學、醫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生產管理、風險管理、人資管理、航運管理、財務金融、會計和公共衛生等學術領域。隨書附贈資料檔光碟在自然與社會科學領域
定價:890 元, 優惠價:95 846
庫存:1
追尋失落的漢醫
滿額折
作者:郭育誠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2019/02/19 裝訂:平裝
鄭永齊(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耶魯大學藥理系講座教授、PhytoCeutica藥廠創辦人、中藥全球化聯盟主席)李嗣涔(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前台灣大學校長)楊銘欽(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暨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李玉英(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前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潘翰聲(綠色生活達人、樹黨發起人暨策略長、台灣綠黨前秘書長)專文推薦 郭育誠醫師是王唯工教授唯一一位學習西醫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3
藥物獵人:不是毒的毒X不是藥的藥,從巫師、植物學家、化學家到藥廠,一段不可思議的新藥發現史
滿額折
作者:唐諾.克希; 奧吉.歐格斯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2023/08/08 裝訂:平裝
|向人類大歷史中的藥物獵人致敬!|從藥學研究和制度變遷,看到藥房、藥師、藥廠、藥學院的起源故事,前科學時期的千年藥草學,如何發展成現代兩百年的醫藥化學,翻開藥物獵人的筆記,跟著絕命毒師的腳步,閱讀一本專講藥物的醫學史,尋訪一個藥毒不分家的奇異世界。王玉杯 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南光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正琪 仁新醫藥有限股份公司總經理暨研發長 涂豐恩 「故事」網站創辦人郭文華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家庭醫學專科醫師盧彥哲 嘉義基督教醫院門診部主任、資深血液專科和腫瘤專科醫師、血液專科和腫瘤專科醫師訓練指導教師──推薦綜觀醫學史,藥物獵人的貢獻不亞於傳奇的外科醫師,沒有他們,人類生命恐難延續,文明的發展也將改寫——從穴居人的寄生蟲藥物說起,遍覽異國植物、工業原料和細菌培養皿中的神奇成分,親見現代藥學的誕生。迷幻藥麥角菌曾是中世紀「跳舞瘟疫」的罪魁禍首,會讓患者產生幻覺,並跳舞至死。如今它一掃污名,成為醫治嚴重偏頭痛的成分。麻醉藥美國海軍想用差勁的乙醚麻醉劑動無痛手術,看不下去的船醫施貴寶參與了研發,在實驗室爆炸之後,才摸索出標準程序。抗生素弗萊明發現盤尼西林十多年,卻始終無法量產,醫院的治療皆靠回收再利用已服藥病人的尿液,直到兩名科學家和美國農業部合作,在二戰時才成功找到工業化生產的方法。壯陽藥藥廠原想研發心絞痛藥物,豈料臨床測試的結果不如預期,但男性受試者紛紛表示此藥可助性,拯救性生活的威而鋼後來便成為藥廠的金雞蛋。避孕藥美國妨害風化法明文規定禁止避孕品流通,但被說是科學怪人的落魄教授,反倒接受婦運先驅的資助,冒著觸法風險,和篤信天主教的產科醫生聯手,暗地發明了避孕藥。毒藥沙利竇邁會對胎兒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一度被禁,但連當時的科學家也沒料到,它竟能治療癌症和痲瘋病。從古至今藥物的發現歷程中,有著許多乍看迷信、不科學、充滿奇蹟的試藥經歷,例如鄉間藥房的草藥學、中世紀作坊裡的鍊金術、工業革命的化學染料工廠,後來都成為二十一世紀實驗室化學、細菌論和藥理學的基礎。身處藥廠四十年的藥物獵人唐諾‧克希博士回顧製藥業的前世今生,探索藥學與科技、商業發展之間的關聯,訴說這群藥物獵人與細菌、病毒、人體生理祕密無止盡奮鬥的奇聞軼事,並揭示藥學在社會演進中扮演的角色。在人類大歷史中,少不得藥物獵人這塊被忽略卻關鍵的拼圖。開發一種新藥的可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3
謊言之瓶:學名藥奇蹟背後,全球製藥產業鏈興起的內幕、利益與真相
滿額折
作者:凱瑟琳‧埃班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2021/05/29 裝訂:平裝
公共衛生發展的終極考驗──製藥產業的全球化,是讓藥更便宜,還是更有風險?★《紐約時報》暢銷榜★《紐約時報》2019年度選書★紐約公共圖書館2019年度選書★《柯克斯書評》最佳健康與科學2019年度選書★科學星期五2019年度選書★即將改編為電影,男主角將由曾飾演《貧民百萬富翁》的賈默的戴夫•帕托(Dev Patel)主演許多人稱讚普通藥物的廣泛使用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公衛成果之一。如今,我們近90
定價:499 元, 優惠價:9 449
庫存:2
圖解細菌學(含病毒學)
滿額折
作者:董倫銓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出版日:2023/06/01 裝訂:平裝
•本書共有六大篇、24章、130獨立單元。主特色詳列細菌革蘭氏染色分辨區別,辨別病毒不同毒素,簡潔明瞭而能快速理解•細菌病毒介紹從型態、構造特性、致病性、臨床疾病、檢查診斷、預防治療等,條列分明提供快速閱讀效果,利用圖解能迅速了解生澀專有名詞•最大特色提供最新近年來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與猴痘疫情及學習應變,同時提供新冠疫苗分析及防治作業•今天人類社會互動關係加深,人際因交通工具的往來縮小距離。細菌病毒變異而升高傳播,人與動物或家禽感染疫情的大流行,公共衛生及醫療量負荷擴大。光COVID-19從2020- 2023三年多中,WHO統計已有6億8千萬人/以上感染,且有6百80萬人以上死亡,這是全球化公共衛生重大事件。本圖書特闢專章介紹冠狀病毒和新冠病毒,希望能快速提供醫療公衛工作閱讀者做好防治功能。•根據臨床疾病統計約有半數以上是由細菌病毒感染造成,又細菌病毒與人體共生共存,畢竟它們看不到而我們幾乎忽視它們的存在。因此,本圖解書細菌病毒學以最簡明圖解方式,提供醫療人員在臨床防治工作查找,迅速瞭解細菌致病源的來龍去脈,幫助病患能快速免疫平衡獲得痊癒。協助大眾居家預防感染,並且提供學校醫學教育圖解防治作法。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5 475
庫存:3
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75折
作者:吳宜蓉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3/05/05 裝訂:平裝
Welcome to Taiwan!這裡曾經是文明落後的鬼島,也是物產豐饒的寶島;屬於這片土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來解鎖!金石堂、博客來人文史地榜暢銷作家全新力作!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文藻外語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講座教授.前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 專文推薦百萬歷史YouTuber cheap、故事Story Studio主編 李律、藏書家 黃震南、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蔣竹山、臺灣吧執行長 蕭宇辰、高雄市新上國小教師 賴秋江 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序排列)●鄭成功「抗清唯一品牌」、「臺灣價值守護者」名號,只是人設?●「臺灣現代化之父」劉銘傳以撫番之名,行屠殺之實?●英國駐臺外交官投資眼光獨到,打造了輝煌的「茶金歲月」?●後藤新平積極改善公共衛生,讓臺灣人的平均壽命提升六.四歲?●蔣渭水醫師創立「臺灣文化協會」,講演會盛況媲美巨星演唱會?●戰後臺灣每年獲得四十億美援大禮包,能不叫一聲「美國爸爸」嗎?長年站在教學現場的吳宜蓉老師認為,歷史是一門關於「人與時間」的學科,不同人物在不同時空下所做的決定與行動,是影響歷史的關鍵要素。臺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四十七種語言,四百多年來,被困在複雜的族群關係裡,陷在糾結的國際角力之中,這些歷史縱深不是教科書可以一語道盡。從史前時代的原住民傳說到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從殖民經濟到轉型正義,作者以生動有趣的筆法、多元思考的觀點,將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背後的來龍去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娓娓道來,讓你彷彿置身歷史傳送門,一口氣快速通關!
特殊書展B1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5 262
庫存 > 10
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滿額折
作者:和田秀樹(Hideki Wada)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2023/03/31 裝訂:平裝
人生70古來稀?如果活到80歲,更要隨心所欲!銷量突破60萬冊!2022年全日本最多人讀過的書!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公布資料,2021年,臺灣人均壽命已來到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 當人可以活到80歲,甚至100歲都不再稀奇時,你,打算怎麼過? ★日本精神科權威,寫給「團塊世代」最深情的情書 本書作者和田秀樹是日本精神科權威,亦是臨床經驗超過35年的熟齡精神醫學專家。 《如果活到80歲》是和田醫師出版於2022年3月的暢銷力作,上市當日便空降日本亞馬遜總榜冠軍,年底已加印25刷,成為該年度最多人讀過的書,銷量至今已突破60萬冊。 何以如此?若從感性面來看,這其實是一封寫給全日本高達810萬人的「團塊世代」,最深情的情書。 所謂團塊世代,係指生於1947~1949年二戰末,「戰後嬰兒潮」第一代。之所以用「團塊」來比喻這個世代,是因為當時人們為了改善生活,緊密地聚在一起,默默地辛勤勞動,支撐起日本社會和經濟。 自2007年起,全日本的團塊世代相繼退休。然而,在社會發展與公共衛生的進步之下,長壽已成常態;退休後的團塊世代,幾乎是從離開公司的那一刻,便在晚年生活、年金、醫療保險等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和田醫師指出: 「過去,80歲給人的印象是『人生的終點』。但在人生百年的時代裡,真正的終點卻是在遙遠的20年之後。」 儘管活到100歲已不是稀奇之事,但人們的平均健康壽命,卻離百歲還有段距離:男性72歲;女性75歲。這是因為年過80之後,大部分人不是臥床不起,就是需要長期照護。有的老人家甚至遭到家人虐待,或是陷入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癡呆狀態。 當長壽已成常態,任何人都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迎接百歲時代。若你本身已屆四十不惑,此書正是你提前準備幸齡樂活的最佳提案;如果家中奉養年邁雙親,本書便是最符合現實的新世代孝道。 ★珍惜現有,放膽去做!輕鬆跨越80歲的屏障 和田醫師於本書前言提到: 「比起「高齡者」這種空泛的稱謂,超過80歲的人,應該被稱為『幸齡者』。不僅能表現敬意、更有溫度,也會有運氣與自己同在的感覺。」 然而,長壽固然令人欣喜,卻仍有不少憂慮。在邁向人生百年之前,你將碰上各種高聳厚實的「80歲
113年度方言文化全書系
定價:320 元, 優惠價:79 252
庫存 > 10
慢船向西:日本時代臺灣人醫師在中國
滿額折
作者:陳力航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2024/02/20 裝訂:平裝
|醫師熱潮,從日治時代開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鍾淑敏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蘇上豪-專業推薦文「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日治時期,西醫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興行業,不僅被視為菁英,更象徵著高社經地位。於是,如何取得習醫與行醫的機會,便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不只在臺灣,從滿洲國與中國的廈門等地,都可見到這些臺灣醫師的身影。日治時期在中國的臺灣醫師,可說是臺灣人在殖民體制下,以及中日兩國的夾縫間求生存的縮影。如此歷史發展,也造就臺灣人面對變局的靈活變化,知道如何在這個體制之下,前往自己憧憬之地,或是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如臺灣醫師前往廈門、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滿洲即是如此。分布的地域非常廣,不僅是一水之隔的廈門,就連北平、滿洲都有臺灣人的蹤跡。如此現象,也有階段性的變化與地域差異。如果一個地方,出現對臺灣人執業或習醫的有利因素,那自然也會吸引臺灣人前來,比如說滿洲與青島的醫學校正是如此。臺灣人前往滿洲、青島等地習醫的現象,也印證日治時期臺灣人的習醫熱潮,臺灣機會少,那就離開臺灣島,在東亞尋找其他機會。換言之,臺灣人是以東亞為舞臺,而非僅在臺灣。進入本書,主要分為「臺灣醫師為何要前往中國」,以及「他們去了哪裡」這兩大部分。「臺灣醫師為何要前往中國」談的是時代背景,而「他們去了哪裡」,談的是這些醫師分布,以及其中幾個有趣案例。/專文推薦/綜觀本書,主軸在介紹臺灣人受日本殖民政策影響下的人群移動,在中國的臺灣醫師亦不例外,掌握時機,創造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精彩,文筆流暢,附圖不少,可讀性高。——許雪姬關於臺灣人如何在中國行醫,本書先詳述開業資格,然後列舉多名臺灣人醫師波瀾壯闊的故事,讓人一邊驚嘆臺灣人處境之奇遇,也一邊感懷被大時代翻弄的歷史。——鍾淑敏力航在書中對於史料的爬梳,以及說明醫師與時代的關係,讓我們可以一窺當時的醫療環境、政治情況,還有醫師和社會的互動等……——蘇上豪/齊聲推薦/李文成|知名作者.一歷百憂解何義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教授 李尚仁|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 李 崗|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林宜敬|艾爾科技 CEO 張秀蓉|前臺大歷史系所教授兼主任.現臺大醫院顧問 張典婉|文字工作者 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楊斯棓|《要有一個人》作者.暢銷作家.醫師 雷祥麟|中研院
定價:360 元, 優惠價:9 324
庫存:5
  • 1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2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