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滿額折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79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9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運動畫刊》譽為「運動界最重要的哲學家」
★ 出版十年,在美國與台灣跑步界最為推崇的心智訓練書,長銷再版!

「一小時的跑步時間,成了我逃離日常事務的遊戲與享受。過程中,我重新發現自己、接納了我自己。」――喬治.席翰

一九七○年代,席翰醫生在四十五歲事業有成之時,回想起學生時代的田徑生涯,便在自家後院開始繞圈圈、接著在大街上跑、在河濱奔馳。接下來的二十五年,他投注極大的心力在跑步、比賽與打字機上,最後掀起了美國第一波的跑步風潮,而他本人更被奉為「跑步教父」。

很少有跑者像他一樣學問淵博,但又能簡潔有力、真誠地解釋跑步人生的哲理。透過他的領悟與闡述,跑步不再只是左右腳交替前進的單調運動,而是心的鍛鍊,與一趟「找到自己」的自由之旅。他為大眾開啟了新的運動思維,教大家把自己的人生發揮到極致。

本書集結席翰自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五年間撰寫的專欄文章,從他中年開始重新跑步說起,涵蓋訓練、比賽、馬拉松,最後也談罹癌的心路歷程以及對家人的愛,充分體現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的真諦。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喬治.席翰(Dr. George Sheehan)

令人尊敬的心臟科醫師、傑出的跑步選手,以及八本暢銷書的作者,被許多人奉為「跑步教父」,對健康與健身等方面的貢獻備受推崇;同時也是《跑步世界》的醫療編輯。席翰醫師經常四處旅行,宣揚「運動人生」的好處。在與攝護腺癌搏鬥七年之後,於一九九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他過世後,在美國長跑名人堂的開幕典禮上被追贈授予喬治.席翰傳播獎(George Sheehan Media Award),為該獎項的首位受獎者。

本書的編輯安德魯•席翰(Andres Sheehan)是席翰醫師的兒子,也是CBS電視台匹茲堡分台的調查記者。著有《追鷹:尋找我的父親,也發現自己》(Chasing the Hawk: Looking for My Father, Finding My Self)。

譯者簡介

游淑峰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大地地理雜誌》採訪記者,譯有《跑者之道》、《愈跑,心愈強大》、《生而自由,寫而自由》、《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光》、《一次讀懂心靈探索經典》、《我是這麼說的》、《性、謊言、吹哨者》等書。

認為能透過譯筆與讀者分享作家的思想與心靈,並在翻譯中學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名人/編輯推薦

來自賽道的熱血推薦

王麗雅 名模
江彥良 江湖跑堂國際馬拉松協會理事長
林家如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運動醫學中心 資深專業臨床心理師∕部定助理教授
段慧琳 主持人、三鐵運動員
徐國峰 運動作家
陳彥博 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郭瑞祥 台大管理學院教授
賴俊龍 主持人、三鐵運動員
魏華萱 旅遊作家、前主播、單車旅人

名人推薦

「看完席翰的專欄文章後,我馬上衝出書報攤,返回租屋處,用最快的速度換好衣服,出門跑步。」──運動專欄作家約翰.布朗特(John Brant)

「跑步讓我自由。它讓我拋開別人的觀點,拋開外界加諸於我身上的教條與規範。跑步讓我從零開始。」──《跑者世界》總編輯大衛.威利(David Willey)

「席翰醫師的文字,正好能表達出我在進行長跑練習時的感覺,以及在馬拉松賽事中,我如何從最後五公里衝向終點線。我認為,這就是『探索』的意義,也就是想要知道努力會有什麼成果,並把恐懼和失敗拋在腦後。」──法蘭克.蕭特(Frank Shorter),1972年奧運馬拉松金牌得主

「席翰醫師提供了一套心理規範,讓跑者依照他的精神指引去跑步。他為古老的哲學注入好幾公里的新鮮空氣,令無數的人更加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羅伯.李伯斯特──(Robert Lipsyte),美國資深體育記者

「跑步有益健康,但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席翰醫師還找到當中所包含的哲學價值。他點燃我的熱情,讓我去幫助他人發掘每天跑步的益處,即培養個人的精力與動力,讓精神更加強大。」──傑夫.加洛威(Jeff Galloway),美國資深跑步教練

推薦序

跑步家的具體樣貌
運動作家 徐國峰

不少人在談到跑步時總把養生掛在嘴邊,認為跑者們都是為了健康才上路跑步的,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的話,一定會覺得這種說法太過片面,但又很難向他人解釋清楚「為什麼自己會如此熱愛跑步呢」。但我知道我們這群跑者不只是為了健美,而是為了某種更形而上的目的而跑。

在這本著作《愈跑,心愈強大》中,席翰醫生替眾多跑者們寫出了熱愛跑步的理由。我尤其喜歡他在書中的一句話:跑步是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入口。透過跑步,我們有機會進入一種持續若干時間、沒有別人涉入的意識狀態。在那種狀態中,我們擁有自由、擁有寧靜、擁有特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那是屬於跑者的世界。

在那個世界中,不論速度快慢,我都能享受到跑步的樂趣。我很喜歡席翰醫生所說的:「在那裡,你能找回赤子之心,以及探索身體與心靈的極限。」在慢跑時,你能觀察周遭的世界或是逃進內心的世界;在快跑時,你能拋開世俗的煩惱以及享受身體熱血澎湃的運轉。那是個不受外界干擾的孤獨世界。

雖然席翰醫生不是一位最強最快的跑者,但從他的一篇篇散文中,我卻看到一位極具清明自覺主體意識的跑步家。他像世間其他偉大的畫家、音樂家、作家與科學家一樣,只不過他是透過跑步來詮釋人生的意義。這部作品中的哲思瑰寶深深觸動身為跑者的我。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想必將從席翰醫生的話語中獲得安慰、熱忱與身為跑者的智慧。

推薦序

江湖路遙,莫忘初心
江湖跑堂國際馬拉松協會理事長 江彥良

相信多數的人生戲碼都是這樣進行著,成家立業、養兒育女。

在我歷經創業與結婚十二年後,Tracy和我說:「你該運動了,你看,你的側腰都突出來了,體型好怪。」身兼設計師與老闆的我,當時睡眠品質和體能狀況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逆向成長(雖然那時還不到四十歲),我該認真把運動當作是「必要規劃的人生大計」來看待了。

正如作者開宗明義第一章〈蛻變〉提到,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步調,真好比是重生一般,像是認識了另一個全新的自己。在我忙碌的工作環境下,有限的時間該如何做有效的運用?就從最基本的肌力訓練開始吧!跑步加上幾種健身器材,這樣的運動方式樂趣不多,但是極有效率,不到六個月體型和體能都煥然一新。

二○○八年六月,Tracy又突然和我說:「我幫你報名了Nike Human Race 全球百萬人路跑活動,跑十公里,應該沒問題吧?」就這樣,為了能順利完賽,還是得下點苦功,首先選擇去河濱公園試試體力;不料,全力以赴衝刺五公里後,只覺得痛苦萬分,到底該如何跑才好呢?

回家後上網買書、擬定了簡單的訓練計劃,並逐步按表完成。常常練跑後,都深深地覺得跑步真是十分痛苦的運動啊!但在痛苦之後,伴隨而來的進步和些許快樂,似乎總是相對地存在。有趣的是看到作者也有「痛苦與歡愉的混合」如此不謀而合的感受!

跑步之於人生到底該如何結合?當我看到《愈跑,心愈強大》的目錄時,內心不禁感到十分的激動,這無疑是一本跑者聖經,跑者對跑步的愛恨糾葛與疑惑,盡皆在此。

二○一五年四月,我與Tracy才剛參加完瑞士蘇黎士馬拉松賽事,原本只是加油親友團的Tracy,在報到會場內突然興致勃勃地報名了十公里組。正因為與全馬的起跑時間略晚半個小時,巧合地我倆在跑道上交會了兩次,心有靈犀地每次交會時,我們都藉機彼此相擁親吻了一下,這是愉悅的跑步、也是豐富的旅行,更是美好的人生。

頂尖運動員只有幾位,但每個人都可以熱愛自己的身體、享受自我的運動方式。作者愈跑心愈強大,我則希望在跑步的同時,請別忘了身邊最親近的人,讓我們一起成為自己的英雄吧!

目次

推薦序 跑步家的具體樣貌 徐國峰
推薦序 江湖路遙,莫望初心 江彥良
推薦序 人生的經驗,跑步的經典 麥克與提姆•席翰

前言 過一個英雄式的人生 大衛•威利
 
第一章 蛻變
第二章 遊戲
第三章 找回你的日子,你的人生
第四章 現代醫學的誤導
第五章 訓練
第六章 比賽
第七章 馬拉松
第八章 挑戰與追求卓越
第九章 心靈
第十章 守護天使
第十一章 癌症
第十二章 最後的領悟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蛻變
 
靈光乍現的時刻,可能出現在二十一歲,也可能是在七十歲。
 
也許,今天就是你該離開牧群的時候。──《跑步人生》,一九八○年
 
【01】四十五歲才開始的重生之旅
 
自懂事開始,我就被放在一列暗無天日的火車上,從那時起,我的人生跑道與目標便註定了。
 
在四十五歲時,我拉下「緊急暫停」的拉繩,下車跑進了真實的世界。這個決定,無異是選擇全新的人生、全新的跑。那年,我的人生重新來過。
 
之前的「我」並不是我,那是我賦予自己的形象,是我所接受的自己,我只是一直在扮演那個角色罷了。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發現,原來演戲的祕訣就在於表現真實。」有位演員對人類學家愛德蒙.卡本特說:「一旦你知道如何假裝真實的狀態,你就成功了。」
 
在此之前,我們已習慣欺騙自己。然而總有一天,我們會開始質疑那些安排好的旅程、設定好的目標,還有死亡的時間表;總有一天,自我形象會變得一文不值,曾被視為「自己」的那個人,似乎並不完滿,有所不足。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感覺很重要,「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有感」,也很重要。
 
離開那列火車時,我已喪失了目標感,喪失對工作的使命感以及對造物主與創造物的關注。下車後,我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在每個星期日、被重覆灌輸「復活」觀念的成千上萬美國人,也正震驚中經歷重生。只是專家並不採用這個說法,他們稱之為「中年憂鬱」或「四、五十歲的新文化現象」,或者是更簡單的說法──「生命的蛻變」。
 
專家們都同意,人生到這個階段時,多數人對日增的年紀與日減的收入毫無準備。白領階級、藍領階級、家庭主婦或女性上班族,沒人能對這種四十歲後才降臨的危機免疫。每個人都以獨有而真實的方式來處理和面對。
 
這種情況無可避免,但也令人期待。西班牙作家奧特嘉寫道:「從未覺察到自己迷失的人,已無可救藥。他無法找到自己,更無法遇見真實的自我。」
 
發現自我的真,需要計畫和努力。重生絕非易事,這需要技巧、訓練,還要下很多苦工。而且,我們將發現,這是永遠也不會完成的工作,每天都是全新的開始。

多數專家建議,就從選擇新職業或新興趣重頭開始。我認為,就從根本開始吧!身體,就是根本。身體是靈魂和心智的鏡子,而且比後兩者更容易瞭解。習慣於傾聽身體的訊息,將會聽見全部的自己──複雜、獨特的你。
 
我是這麼做的。我離開火車後,開始跑步。就在那一小時的身體鍛鍊中,我開始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發現身體是個奇妙的載體,任何一個普通的肢體動作,都足以讓畫家或雕刻家興奮莫名。人類是個小宇宙,體內囊括了宇宙裡百分之九十二的元素,但我不需要科學家告訴我這些知識。跑步這項創意十足的活動,就能使我相信本我的重要性,確信我的人生有重要意義。
 
體適能也與跑步相關。生理學家告訴我們,終生運動的選手比同年齡不運動的人,在生理上要年輕二十至三十歲。同時,敏感度、體能及對周遭環境的感受力等──這些能擴展生命的能力,也會跟著變年輕。
 
若說身體功能的下降是因為缺乏運動,而不是老化所致;那麼,若說心智、心理與心靈也是因為少用而退化,也是很合理的。
 
若真如此,重生將是一項漫長而艱難的任務。首先,讓身體動起來,過程中我們必定會發現,原來「痛苦與疲憊」、「歡樂及滿足」這兩者是如此地接近。唯有完完全全地拓展心智與靈魂,才能完成重生的第一階段。
 
但你也有另一個選項,那就是隨時再回到那列火車上去。
 
──《席翰醫生談跑步》(Dr. Sheehan On Running),一九七八年
 
【02】少即是好
 
「我是個跑者。」幾年前,這句話所要傳達的,不過是我隨機選擇的一項運動、休閒,而背後的理由很淺顯。但如今我的體會不同了。跑者不是因為體重太輕不能打美式足球,或者無法把球投進籃框,也不是因為打不到一顆曲球。他跑,是因為他必須跑。身為跑者,得經歷疼痛、疲憊與痛苦,在壓力上加諸壓力,並除去生活必需之外的所有東西,這都是為了實現自己、成為自己。在如此蛻變的過程中,我也拋棄了許多東西,但沒有一件是所謂的犧牲。既然某樣東西已變成非必需品,捨棄它便不成問題。而當某樣東西是必要的,接受它及其伴隨而來的一切,自然也無需反抗。

就外人看來,跑者的世界似乎不太合情理。除了身體受罪,還要戒除口腹之欲、延遲歡樂與享受,更得放下多數人所追求的名利。但真相是,跑者生來就不是為了配合周遭的人、事與制度。英國作家阿道斯.赫胥黎說,他小小的膽識和虛弱的肌肉令他無法吃太多,更不用說與人扭打。但他的存在不是為了配合這朝九晚五的世界;他的本性以及生存的法則和普羅大眾不同。
 
這個道理對每個人(包括跑者),一開始都是難以理解的。
 
然而,一旦理解了,跑者便會全然降服於他的本我和生存法則。然後,他會變成清教徒觀念中的「自由人」,只與善美所有連結。在這過程中,跑者並不會抗拒自己的身體,而是接受它。
 
他不壓抑、不克制也不苦修苦練,只是強化它,使之臻於完美。他會小心翼翼地不去壓抑本能,接著超越動物的本能,邁向奧特嘉所謂的真實、真我。
 
於是乎,人生便是一件得窮盡畢生完成的作品,當中的斷、捨、離是顛簸曲折的過程。你應該放棄那些不再吸引你的事物,或者是更吸引你、但卻會干擾你成長的東西,這就是甘地的原則。他建議,人們應該持續去做能讓內心獲得助益與安慰的事,我也學到了這點。我放棄的,不論是單純的喜好、普通的娛樂或不尋常的惡,都是因為內在的驅力使然,而非自我犧牲或出於責任感;我只是自然而然去做。
 
對跑者而言,少即是好。生命──這件人生的藝術品,是簡樸的,它的需求與需要不多,一點撫慰就能心滿意足,只要有位知心朋友、幾件衣物蔽體、幾餐飯菜餬口,以及口袋裡有幾枚錢幣就已足夠;至於他所享受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和天性。雖然他在跑步,卻是從容不迫。有時他還會在意十分之一秒的細微時間,但實際上他是要順應季節,讓自己隨著週期運行,需求愈來愈少,直到身心靈融合為一。
 
我將這種單純,視為自身的完美。然而,在旁觀者眼中,那卻是全然不同的狀態。我成功地讓自己遠離瑣事與人群,遠離世俗的野心與欲望,卻被他人認為是冷漠、孤僻、毫無貢獻的。就讓他們這樣想吧!在更寬廣的世界觀中,應該包括我們這類人存在的可能性。滿腔熱情在某條孤獨道路上跑步,確實也有某種貢獻。全是跑者的世界固然無法運作,沒有跑者的世界也是不宜人居的。
 
──《跑步與存在》,一九七八年

【03】阿拉米達七誡
 
每個人出生時,都帶著一張七十年的保固卡,但很少人仔細閱讀說明書。我們盲目地過日子,從未參考使用手冊,也不曾妥善地操作人體這個機器。我們不太關心身體的維修與保養。我們相信,造物主早就為每個人內建了健康與長壽。
 
的確是如此。但只有當我們悉心照顧好身體,如同照料愛車,才有可能健康長壽。必須遵循某些規則,才能用與生俱來的身體來取得最佳的機能與最長的壽命。我們必須將數個世紀以來學到的生物智慧,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聽清楚了:大自然不容許有任何差錯,而且它會不吝執行死刑。偏離正確的養生之道,健康當然會日益惡化,進而縮短人生的壽命。的確,老化是不可逆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兩者都不該在大限之前發生。
 
每個人的行為模式,決定了自身的健康。要避免不必要的疾病或提早離開人世,決定權都在自己。要起身運動,還是要長久坐著;要老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要死得其時,還是要提前結束生命,這些都由我們自己決定。
 
但即使我們願意遵守上述原則,還是得去找出實行的方法。我們輕忽了前人的經驗,所以得重新學習好幾世紀前就知道的事。我們不該忽略經由先前文明與文化所歸納出的結論,因為根據人體運作的原則,這些結論都是千真萬確的。
 
我們需要知道的事情,好幾代前的先民早已知悉。從舊石器時代的克羅馬儂人、希臘人、羅馬人、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人到現代加州阿拉米達郡的居民,研究人員發現,這群人活得特別久、特別快樂,而且後代子孫繁浩。
 
一九七二年時,美國人普遍認為,只要飲食均衡、睡眠充足、定期就醫,就可以長保健康。但若要充分發揮身體的功能,這些方案顯然不足。不過在那年,我們從這些加州居民的規律生活,學習到對健康的益處。
 
這些規律後來被稱之為「阿拉米達七誡」,內容如下
 
一、規律運動。
 
二、吃頓營養的早餐。
 
三、正餐之間不吃東西。
 
四、維持體重。
 
五、不吸菸。
 
六、飲酒適量。
 
七、睡眠充足。
 
這些原則後來也通過了科學檢驗,顯示是可行的。比起只遵守其中二、三項,全部遵守的人活得更久,也比較不會因為病或老住院,且更有活力、有朝氣。

畢竟,我們不是只想要活得久,更要免於臥病在床;愈少生病愈好,即使生病了,也希望能很快復原。我們期望在四體與精神健全的狀態下,走到生命的終點。阿拉米達七誡顯然可以保障這一點。
 
一份一九八四年的報告顯示,注重這些規律的人,安然地度過了老年期。也就是說,他們一直健康且獨立地生活,不受病痛困擾。
 
活得健康又長壽的祕訣是什麼?遵循阿拉米達七誡是個好的開始,也有好的先例。對過去世代的人而言,生活習慣就是良藥。他們沒有抗生素,發炎、感染也無藥可醫。所以,亙古前的穴居人必須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生存下來。
 
現在,我們的生活變得優渥了,大抵能免於罹患肺炎、肺結核和其他致命的疾病。我們的壽命也許是增長了,但與生活習慣相關的疾病也增加了。人們死於經濟發達帶來的富裕生活以及久坐不動的人生。真想延年益壽,就得參考先人所留下來的奮鬥與求生守則。他們讀了人體使用說明書,而且確實遵守上面的規定。
 
──《跑步得勝》(Running to Win),一九九二年
 
04傾聽你的身體
 
一九六三年我開始跑步時,體適能專家和運動醫療專家都還沒出現。提倡有氧運動的肯尼斯.庫柏醫師五年後才出版第一本書。因此,體適能必須自己養成──身體成了我的教練。它回答了我幾個基本問題:應該跑多遠?跑多快?多久跑一次?在很短的時間裡,我學到了體適能第一條、也是最偉大的戒律:傾聽你的身體。
 
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正重新發現一條古代的法則,它可遠溯至古希臘的傳統。希臘人探索生理的極限,和今日的我們相差無幾。他們在各項活動中挑戰跳得更高、跑得更快和更遠,那些是今日各項比賽的前身。而他們從事的運動可算是各項課程,身體是教練、也是學生。
 
在那個時代,人們認為要「讀懂」自己的身體,就像讀書一樣。他們要學習,哪些事情會使自己表現更好,而哪些事會造成干擾。根據羅馬皇帝提庇留的說法,在二十歲之前,每個人就應學會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知道什麼對身體有害或有益,而且能在不借助醫療手段的情況下,照顧好自己。

蘇格拉底的想法也與此呼應。他認為,注意飲食習慣和運動的聰明人,應該比醫生更瞭解什麼對自己有益、什麼對自己有害。幾個世紀之後,心理學家馬斯洛亦發表了相似的看法。他寫道,這類人是「自我實現者」(self-actualizer),已高度掌握身體運作的最佳狀態,也懂得避免對他們造成傷害的活動。
 
及至成年時,我們應該就有能力解讀身體發出的訊息。科技不僅是非必要,也是有所不足的;身體能接收到科技所偵測不到的訊息,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如此一來,除了自己的身體,為什麼還需要借助其他外物來指引我的計畫、記錄我的進展呢?
 
回到一九六三年,這個問題是根本不存在的。除了我的身體,我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求助,身體得給我所有的答案。開始跑步之前,我沒有徵詢過醫生的意見,沒有進行壓力測試,也從來沒有測量過脈膊。我直接出門,然後開始跑。
 
很快地,我發現了第一件、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事:跑步是一種遊戲,可以讓你重返童年。我往往跑到路上,便迷失在孩童的世界裡。我有時短短地快跑,有時長長地慢跑。我很享受跑步,我的身體也樂在其中。在這種情境下,身體愈來愈會跑。我沒有閱讀參考書籍,也沒有請教專家。我身材變健美了,更好的是,我變成了運動選手。
 
經驗告訴我,大部分的體適能檢測和追蹤計畫都是不必要的。即使是一般的跑步前檢測,項目也非常少。我們不需要測脈膊,或做那些討人厭的、偶爾有警示作用的測量,包括心跳。我們唯一需要去看醫生的時候,就是一般得看醫生的情況──如膽固醇過高、體重過重、糖尿病或高血壓。
 
經過這些年,我的身體已經能正確回答所有關於跑步的問題。我不需要其他的專業醫生了。即使我們能從不同的管道獲得資訊,然而,有個問題只有身體能回答,它也是終生體適能計畫成功的關鍵,那就是:「你是否樂在其中?」
 
──《跑步得勝》,一九九二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5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