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尋茶問道,從古代到現代,追尋茶的源頭與歷史演變:香氣縈繞,讓生活受茶葉的薰陶,帶來更多層次的韻味
滿額折

尋茶問道,從古代到現代,追尋茶的源頭與歷史演變:香氣縈繞,讓生活受茶葉的薰陶,帶來更多層次的韻味

定價
:NT$ 375 元
優惠價
79296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探索茶的起源與歷史,一窺茶葉的奧祕與多樣性
從西湖龍井到六安瓜片,每一種茶都有其獨特的韻味,讓人心曠神怡,陶醉其中
觀茶色、聞茶香、品茶味、悟茶韻,在品茶過程中找到身心靈的愉悅與寧靜
茶道哲學,以德為先,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探索茶的奧祕】
透過本書,我們將從頭一探茶的起源及其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茶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和傳統的象徵。我們將深入了解茶的起源,以及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從中發現茶的無限魅力。製茶工藝是一門精湛的技藝,它直接影響著茶的品質和風味。透過了解製茶過程的細節,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和品味不同類型的茶葉。從綠茶到紅茶,從白茶到黑茶,每一種茶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特色。
【尋覓獨特風味的茶】
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能夠產出各自有獨特口感的茶葉。西湖龍井,茶中的綠色佳人。西湖龍井茶享有盛譽,它的獨特風味和清新香氣使其成為眾多茶愛好者的首選。洞庭碧螺春,花香果味令人陶醉。洞庭碧螺春茶以其獨特的花香果味而聞名,令人陶醉。信陽毛尖,名符其實的「綠茶之王」。信陽毛尖被譽為「綠茶之王」,其清新爽口的口感和獨特的香氣讓人難以忘懷。
【泡茶技巧,品茶的藝術】
選擇適合的茶葉是泡茶的第一步,它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風味和品質。泡茶不僅需要好的茶葉,還需要適合的器具。無論是茶壺還是茶杯,每一件茶具都有其獨特之處。泡茶的水質也非常重要,選擇適合的水源泡茶,好水配好茶,才能煮出香氣濃郁、口感清爽的茶。觀察茶的色澤,並從中了解茶的品質和特點。聞茶的香氣,並辨別其中特色。透過聞香,我們可以深入了解茶的風味和品質,並享受其中的雅趣。品嘗茶的味道,品味其中的層次和風味。領悟茶的韻味,並享受其中的靜謐和愉悅。
【茶道哲學】
茶道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品德。先有德而後有道,茶道中蘊含了深刻的哲學,品德是茶道的基礎,也是茶道精神的體現。茶文化的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茶道底蘊。茶文化中所蘊含的哲學和精神,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追求,讓我們一同領略茶文化的魅力,並尋找其中的啟迪和滋養。
本書特色:本書無論是初次接觸茶文化的新手還是已經熟悉茶道的愛好者,都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技巧的書籍。從知茶、尋茶、泡茶、品茶到茶道,本書詳細的介紹了茶的知識、技藝、文化、製作過程、不同類型茶葉的特色,以及茶具的選擇和使用技巧。本書旨在讓讀者學會如何鑑茶、泡茶、選具和品茶,進而培養對茶的認識和喜愛。

作者簡介

張愛林,一位對茶文化著迷的成功企業家,在茶葉相關領域有豐富的經歷和對茶葉的熱愛。他不僅專注於茶道與茶藝的探索與傳承,更是在茶葉的歷史與傳統工藝方面有深入研究,他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和獨特的體驗分享給讀者,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將茶文化的精髓傳承給更多的人。

前言
喝茶養身,品茶養心。對於愛茶之人而言,那一盞香茗,無疑是這困頓世間最甘醇的味道。少時讀《南方有嘉木》,被作者筆下的茶人情致所打動,因為喜歡,於是結緣。這些年東奔西走,丟掉的喜好很多,而唯有愛茶的初心,始終未變。於我而言,茶已然融入血液,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
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不僅孕育了燦爛的中華飲食文化,更譜寫了一部令人驕傲的茶葉文明史。數千年來,茶葉與人相識、相知、相戀、相伴,上演了一場跌宕起伏、歷久彌新的曠世奇緣,從尋覓食物過程中的意外發現,到烹煮食物時隨風飄入鍋中的巧合,再到分門別類、百花齊放,茶用它獨特的魅力,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愛茶之人的心靈。在愛茶人的眼中,茶具有多姿的品性、馥郁的蘊香,更具有清雅的氣潤和內斂的神祕。
喝茶是一個與內心對話的過程,更是一個與時空對話、與生命對話的過程。在疲憊之時,尋一處幽靜,與清風綠樹為友,與星空蛙鳴為伴,沏一壺泉水,泡一杯好茶,茶香裊裊中,偷得浮生半日閒,品茗香浮動,翻閒書幾頁,舒緩身心,實屬悠哉快哉。唇齒留香之際,沉澱的是心情,感知的是溫度,遇見的是美好。
遺憾的是,愛茶之人很多,懂茶之人卻寥寥。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能夠靜下心來品茶,看它的山場,看湯色,看葉底,喝滋味,才是真正的懂茶。那些天天喝茶論茶,卻在無形中暴露出與茶相違的言行,不屬於茶人之列。
基於此,我編寫了這本書,以期用一本書的厚度,讓你感知茶事,真正完成從愛茶人到懂茶人的轉變。本書從知茶、尋茶、泡茶、品茶和茶道五大方面詳細介紹了茶,是一本為想學茶或正在學茶的愛茶人士提供的入門茶書。閱讀此書,希望你能全面了解有關茶的知識 、技藝和文化,學會鑑茶、泡茶、選具和品茶,對茶多一點認識,多一份喜愛。
本書為你充分展現了與茶相關的細節。翻閱此書,你將走進一個關於茶的美好世界,與茶深入對話。
從愛茶到懂茶,只是一本書的距離。在寫作的過程中,儘管勤奮,也唯恐自己才疏學淺。為力求盡善盡美、嚴謹可靠,特別重視走訪茶區,遍訪茶農、茶人;嚴謹考證茶史、茶葉製作工藝、技術傳承、茶樹品種;翻閱無數文獻、文字資料,幾易其稿,最終成書。
風霜雪雨,一路問茶,山長路遠,不忘初心。記得在西湖的那個雨夜,燈下孤影,憑欄望湖,我就著龍井的清香,寫下介紹它的文字。茶香浮動,茶潤詩心,那一刻,彷彿自己就是湖畔育茶的茶人,早已與茶融為一體。
愛茶是一種心情,更是一種境界。立言不易,願你從茶開始,用一書的距離,啟動你美麗心智的遇見。好山、好水、好心情,好壺、好茶、好朋友,這便是茶道的最高意境。

目次

前言
第一部分 探索茶的奧祕
一、茶的起源與歷史
二、探究製茶工藝與六大基本茶類
第二部分 尋覓獨特風味的茶
一、西湖龍井,茶中的綠色佳人
二、洞庭碧螺春,花香果味令人陶醉
三、信陽毛尖,名符其實的「綠茶之王」
四、君山銀針,黃茶中的金鑲玉
五、黃山毛峰,神奇之山的奇幻茶葉
六、安溪鐵觀音,無庸置疑茶王
七、武夷岩茶,東南之美中的極品
八、祁門紅茶,香氣遠播的「紅茶皇后」
九、廬山雲霧,歷史名茶的韻味
十、六安瓜片,名不虛傳的茶王
第三部分 泡茶技巧
一、選擇適合的茶葉—品味人生百味
二、好器具泡好茶—每壺茶都有其獨特之處
三、好水配好茶—清泉煮茶香
四、泡茶
第四部分 品茶
一、觀茶色
二、聞茶香
三、品嘗茶味
四、領悟茶韻
第五部分 茶道哲學
一、先有德而後有道
二、茶文化,豐厚的茶道底蘊

書摘/試閱

第一部分 探索茶的奧祕
一、茶的起源與歷史
《茶經》上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製茶、飲茶的國家,茶樹的栽培也能追溯到幾千年以前,有非常深厚的茶文化。有人說茶可入藥,有人說茶可入食,還有人認為茶葉就是一種飲品。那麼,茶到底為何物?起源於何時?生長於何地?且看本章慢慢道來。
茶的起源
時至今日,喝茶不僅是因為風雅,而是慢慢演變成一種習慣,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上至王侯將相、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挑夫商販,很多人都是「不可一日無茶」。俗語有言:「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那麼,究竟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茶?茶究竟為何物呢?
茶的利用起源
相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意思是說神農遍嘗野草,有一天中毒暈倒了,喝了茶水才得以解毒,神農得此仙草,驚喜萬分,命之為「茶」,這便是茶的起源。
在傳說中,茶以「藥」的形象,與人類邂逅,從此,開啟了五千餘年的不解之緣。
拋開神話傳說,原始世界混沌初開,萬物生長,「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是最自然最普遍的現象,茶被作為「口嚼食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還有人認為,最初,茶是用來祭祀的。但具體先作藥用,還是先作食用抑或是祭祀之用,至今說法各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茶最廣泛的功能——飲用,應該是在食用和藥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可能一開始,茶葉作為果腹之用,偶然之中,人們發現了它的醫療作用,一旦醫療作用得到認可,便被廣泛傳播。逐漸的,人們意識到,茶除了藥用成分,還有營養成分,於是,烹茶為羹也就自然而然地推廣開來。這種演變,沒有嚴格的時間點,食用、藥用和飲用,相互交叉,也相互促進。茶的利用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用之解渴、醫病、陶冶性情。它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生活,一抹茶香增恬淡。
茶的地域起源
茶被西方人稱為「神奇的東方樹葉」,中國,是茶的故鄉。除了種類繁多的紅茶、綠茶、白茶等等,人們津津樂道的日式抹茶、英式紅茶,也都起源於中國。
9世紀末,抹茶隨日本遣唐使流傳進入日本,被廣泛運用,並很快被發揚光大,形成現在的茶道文化,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英國本土是不產茶的,18世紀,英國人為了引進茶葉,飄洋過海,但長路漫漫,茶葉在運輸過程中,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經過發酵的茶葉,香氣獨特,風味十足,英國人輔之以牛奶、檸檬、蔗糖,成為享譽世界的英式紅茶。
在中國,南起雲桂、北至秦嶺,東抵蘇皖,從海拔幾十公尺的沿海到海拔2,600公尺的高原,都分布著茶葉產區。
《茶經》裡提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意思是說,茶起源於中國南方。
關於中國茶樹的發源地,說法較多。早在《華陽國志.巴志》裡,記載著西元兩千多年前,巴國境內就已經開始培植茶葉,並作為貢品獻給周王室。
另有清代顧炎武的《日知錄》提到:「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意思是,秦人入蜀時,四川已經有了茶飲。一代文豪司馬相如,就生活在今天的四川成都,對茶情有獨鍾,他在《凡將篇》裡對茶的功能進行了細緻描寫。可見,當時四川地區的茶飲文化已經非常發達。
《茶經》裡則如此描述:「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說的是巴山峽川,也就是今天的川東鄂西,有非常優良的茶樹。史料裡也有「茶出巴蜀」的記載。
另外,當今有學者研究,目前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巴達大茶樹、千家寨大茶樹等等都分布在雲南西南部和西部。
從「神奇的東方樹葉」,到歐洲皇室甜點的最佳拍檔;從街巷小販的大碗茶,到帝王桌上精緻的小罐茶,說茶是世界的寵兒,一點也不為過。
茶的時間起源
茶文化源遠流長。在西元前1066年左右,《詩經》裡出現了對茶的描寫,例如〈國風.邶風.穀風〉曰: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春秋戰國時期,以巴蜀為中心的西南茶區已經初具雛形,而後巴蜀植茶飛速發展。兩漢時期,長江下游和江浙一帶也已經有了種茶的跡象。
而後隋唐時期,隨著國家實現統一,經濟快速發展,南北大運河開通,茶葉運輸和流通都更加便利。
到了唐朝開元年間,皇室倡導飲茶,茶文化空前繁榮,史稱「茶興於唐」。西元758年,陸羽編寫《茶經》,這是中國第一部茶學專著。也是在唐代,將「荼」字減去一筆,「茶」字由此誕生。這一時期,國家開始徵收茶稅,建立茶政,開放貿易,茶葉遠銷海外。唐朝時期佛教興盛,也相當程度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播。
宋元時期,茶區不斷擴大,茶文化較之前也有了更深入的發展。人們對茶有了更廣泛的研究,包括茶葉產地、烹茶工藝、茶具品質、茶藝藝術等等,並且出現一批茶學專著,如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蔡襄的《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還有集大成者——宋徽宗趙佶所著的《大觀茶論》等等,形成了宋代特有的文化品味,也建構了茶文化歷史上的輝煌篇章。
到了明代,茶葉由團餅茶轉為以散茶為主,也逐漸分化成多種類別,在綠茶的基礎上,白茶、黑茶、黃茶、烏龍茶、紅茶等相繼出現。
進入清朝後,開放海域,茶葉傳入西方,大受推崇。民國初年,建立了初級茶葉學校,推廣新法種茶、機器製茶,制定了相關制度以及茶葉品質的檢驗標準。
就是這樣,經過幾千年歲月的洗滌與沉澱,茶,從深山迷霧中的一葉嫩芽,昇華為人類生活的伴侶、靈魂的寄託。茶與水的交融,香醇、微苦、回甘,一如它最初的模樣,讓我們回歸自然,找尋本真。品茗之時的淡泊、溫暖,促進著人類文明走向更為廣闊的境遇。
茶,是生活,是藝術,亦是修身。
好茶生長的基礎:土壤、氣候、地形
烹一壺好茶,閒敲棋子落燈花,令人醉心嚮往。但是,一壺好茶根源於一片片好茶葉。從茶輕輕發芽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漫漫成長之路。不同地區的茶又分出不同的品種的茶,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從南至北,遍地茶香。西湖的龍井、洞庭的碧螺春、武夷的岩茶、安溪的鐵觀音、祁門的紅茶、臨滄的普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好的山場孕育好的茶,不過如此罷了。
茶樹作為常綠灌木,適應力非常強。但是想要產出的茶葉又多又好,就必須在種植條件上下工夫。
土壤
茶樹的種植對土壤的要求極高,除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土壤要呈酸性,PH值4.5~6最為適宜。世界主要的茶葉種植區集中在南緯16度至北緯30度之間。這些地區的土壤多以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酸性土壤為主。
如果你看到一株茶樹低矮黃瘦,彷彿營養不良的樣子,就說明這片土地鈣質含量比較多。茶樹尤其不喜歡「補鈣」,土壤中含鈣太多,會嚴重影響茶樹的生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茶樹死亡。
陸羽的《茶經》中記載:「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洞庭碧螺春和武夷岩茶就生長在爛石較多的地方。武夷山上相鄰的兩個茶園,產出的茶的品質天差地別,就是土壤品質的原因。一株茶樹破巖而出,發芽成苗,就注定「出身不凡」了。
地形
海拔也是茶葉在其品質上的一大關鍵。雲霧環繞是滿足其溼度的要求,且長時間的日照,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質增多,因此醇而不苦澀。比如鳳慶滇紅產區,平均海拔1,000公尺以上;臨滄普洱產區布朗山茶山海拔在1,300至1,800公尺之間。政和白茶,在政和境內,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有400多座。另外紫外線照射多,茶葉水色及出芽影響也是十分的大。比如武夷山岩茶,因種植海拔不同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山嶺的茶葉叫「正岩茶」,品質最好;半山腰的茶叫「平岩茶」,品質次之;平地溪谷的茶叫「洲茶」,品質一般,價格也最便宜。
對於喜陰喜溼的茶樹來說,因為雨水的沖刷,使得茶樹茶園坡度上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茶園的坡度最好不要超過30度,因為坡度太陡,土壤沖刷量增大,茶葉的產量也不會太高,茶葉的品質也會大打折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96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