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書法通識(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書法通識(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  價:NT$ 594 元
優惠價:87517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堂北大爆款書法課。練了多年書法,但對其歷史和流變一知半解?在景區看到一幅對聯或一塊匾額,卻連字體都分不出?王羲之、顏真卿、米芾、張旭等書家都知道,卻不瞭解他們的字究竟好在哪裡?一幅字明明寫得歪歪扭扭、塗塗抹抹,卻被公認為佳作?……北京大學書法課老師方建勳以的六度書法理論體系,從書體、筆墨、性情、書寫、觀念和再造的維度,帶你邂逅一位位書法大家,領略一幅幅名帖佳作,深入理解中國書法藝術。

這是一把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密碼的鑰匙。從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大篆,到秦代的刻石、漢代的簡牘;從魏晉時期的行草尺牘,到唐代的楷書名碑;從宋元時代的文人書畫,到明代的豎軸巨制,再到清代的金石風潮,書法始終在場,從不缺席。可以說,5000年中華文脈,24朝藝術傳承,空間、時間、節奏、造型、虛實、陰陽、剛柔……中國人對美的各種感悟,都凝聚在書法極純粹的線條、極簡單的黑白世界中了。理解了書法的美,你就能更輕易地理解其他形式的中國傳統文化。

這是一份書法習字入門指南。想學習書法,要從什麼字體練起?怎麼選擇紙和筆?應該從描紅開始,還是從臨帖開始?臨帖又該從什麼開始?……系統講述如何習字,配合350多幅名家作品和珍貴法帖、臨帖進階清單,以及方建勳老師親自錄製的教學視頻,讓你更輕鬆地踏上書法學習之路。

作者簡介

 方建勛

  • 教育者。他是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副會長兼教學總指導,在北京大學開設的公選課《書法審美與實踐》一座難求,深受學生喜愛。
  • 研究者。他是北京大學美學博士、藝術史博士後,主要從事書法篆刻研究,著有《書法課:字美在何處》《書法課:臨帖九講》《書法課:行書的故事》《印境》等作品。
  • 實踐者。他修習書法三十多年,堅持每日晨課,作品曾入選“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等大展,在國內外舉辦過多場個人書法篆刻展。
  • 傳播者。他是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一日一印》欄目主講人,是得到App《方建勛·中國書法通識》課程主理人,他還曾赴英國、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國家的大學講授書法。

名人/編輯推薦

  • 北大爆款書法課,帶你成為一個懂書法的人!旅遊時、逛展時,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懂書法了!

方建勛老師在北京大學開設的書法公選課一座難求,每節課都學生爆滿,而這本書就是方建勛系統講解中國書法的通識作品。在書中,方建勛會以獨創的六度書法理論,帶你邂逅一位位書法大家,領略一幅幅名帖佳作,系統理解書法藝術。

  • 了解中國書法,拿起這把打開中國傳統文化的鑰匙

5000年中華文脈,24朝藝術傳承,全部貫穿於書法。中國人對美的各種感悟,都凝聚在書法純粹的線條、簡單的黑白世界中了。理解了書法的美,你就能一通百通,更輕易地理解其他形式的中國傳統文化。

  • 350多幅高清大圖,全四色印刷,裸脊鎖線裝訂,邀你來一場視覺盛宴

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拓片、秦漢時期和刻石和簡牘,到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張旭的《古詩四帖》、蘇軾的《寒食帖》,再到徐渭的《墨葡萄圖》、弘一法師的《心經》……一本書看盡歷代名帖佳作。

  • 書法學習範本字帖清單 臨帖入門視頻,北大書法課老師親自教你學書法

一直對學書法心動不已,但不知道從何開始?已經在練字了,但不知道系統的進階路線?想讓孩子學書法,但不知道有什麼辦法?……跟著方建勛老師精心準備的臨帖清單和教學視頻,輕鬆入門。

  • 隨書附贈作者親筆書寫的精美書簽,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隨機掉落

為什麼你一定要懂點書法

 

說到書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幾乎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幾千年來,陪伴每個讀書人走過一生的視覺藝術,就是書法。中國的讀書人從小就開始接觸書法,而且從事這項藝術的時間是整整一輩子。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每個讀書人,既是書法藝術的創作者,也是書法藝術的觀看者。他們在書法中獲得了美的滋養與感悟。放眼整個世界藝術之林,這種現象也是的。

如果說中國古代在藝術教育上有什麼獨特之處的話,那麼,至少有兩種藝術形式的修習是很特別的——一是古琴,一是書法。前者訴諸於聽覺,後者訴諸於視覺,二者都是修心養性的終身教育。不過,相對而言,書法比古琴更為普及。

所以,在今天這樣一個計算機和手機都已經普及的時代,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可以不練字,但無論如何也應該懂一點書法。具體而言,我給你四個理由。

 

從小處說,懂一點書法,是中國人樸素的文化情結。

記得小時候,我對照著樣本抄寫生字,有幾個寫得比較像,就覺得很有成就感。等到了毛筆描紅的階段,老師會把寫得好的字用紅筆圈起來,我每次都要數一數今天得了多少個圈。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今天,我們絕大多數人早已經不用毛筆寫字,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寫字也已經被打字替代,但認為“字是一個人的門面”,仍然是中國人一個稱得上“頑固”的文化傳統。幾乎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寫一筆好字的種子。看到有人寫一筆好字,我們就不禁會對他高看一眼。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哪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注重文字的書寫。

時代在發展,作為一個當代中國人,你可以不會用毛筆寫字,也可以不練書法,但面對一幅書法作品,你不能只會簡單地贊嘆“厲害”“牛”,而應該能從專業角度欣賞、評點,能辨認出字體,能從筆畫、結構、章法、墨色等各個維度進行分析。這也叫懂一點書法。在本書中,我會把這套欣賞、評點書法作品的專業術語和方法教給你。

能懂這一點,就很了不起。

 

從大處說,懂一點書法,就掌握了貫穿整個中文明的藝術形式。

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伴隨了漢字幾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藝術形式。

在中國藝術史上,從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周代鑄造在青銅器上的大篆,到秦始皇時期的泰山石刻、漢代的居延漢簡;從魏晉時期的行草尺牘,到唐代的楷書名碑;從宋元時代的文人書畫,到明代的豎軸巨制,再到清代的金石風潮,書法始終在場,從不缺席。直到今天,書法藝術仍然是活的藝術。

所以,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寫西方藝術發展史,往往拿建築作為主線;寫中國藝術發展史,適合作為主線的藝術形式便是書法。的確,每個時代的文藝風氣,都能在書法中得到體現,這是其他藝術形式做不到的。

在這本書裡,除了講解書法相關的知識,我還會帶你看大量的書法作品。每一節都有豐富的書法作品圖片,這些精選的書法名作,希望你能過過眼。畢竟書法是一門視覺藝術,觀看作品是怎麼都繞不過去的。聽過、看過這些作品,從此,你對中國書法的了解就不僅僅是大家都知道的《蘭亭序》,你還會遇到《張遷碑》《朝侯小子殘碑》《喪亂帖》《祭侄文稿》《肚痛帖》《寒食帖》《嬰香方》,等等;你不僅對它們有直觀的印象,更能說出它們各自妙在哪裡。

空間、時間、節奏、造型、虛實、陰陽、剛柔,等等,中國人對美的各種感悟,都凝聚在書法純粹的線條、簡潔的黑白世界裡了。懂一點書法,容易一通百通。

 

從實用角度說,懂一點書法,你還擁有了一種高階的社交貨幣。

退一步說,即便我們現在不練字,走進書法這個大觀園,好好遊覽一番,也是很值得的。在現代的社交場合,除了談工作、談生意,總得聊點輕鬆話題。但是現在,話不投機、割席斷交的話題越來越多。在我看來,書法反而成了一種既高雅且安全的談資。

書法是中國普及的藝術。一本書的書名,一家店鋪的招牌,墻上掛著的一張字畫,名勝古跡裡的一塊牌匾、一副對聯,不用專門去博物館、美術館,書法作品隨處可見,也隨時可以成為社交話題,走到哪裡都能聊得起來。

但怎麼才能聊得更內行、更有意思呢?除了可以聊字體、筆墨,這本書還會講到中國書法重要的十幾位書法家,從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到草書大家張旭、懷素,從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到宋代的蘇軾、黃庭堅,再到近代的吳昌碩和弘一法師,等等,你不僅能了解他們的代表作,還能了解他們的為人、經歷和性情。

下一次,再講字如其人,你也能侃侃而談;再說藝術風格,你也能說出一幅作品的師承和創新。這麼聊,當然就有意思多了。

 

從實踐角度說,懂一點書法理論,是一次必要的認知升級。

也許你正準備練習書法,或者已經練了一陣子,我想說的是,書法學習,勤學苦練固然重要,但有正確的認知指引,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這就好比你開車去一個地方,光有馬力、速度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方向。

前人說,學習書法要“取法乎上”。這四個字說說容易,做起來太難了。並不是你拿了一本王羲之的字帖,天天照著寫,就是“取法乎上”了。“上”,是你要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它的好和它的妙。如果不能真正內心感受到,天天看,也只會“視而不見”。

以我多年的習字和教學經驗來看,一個人,理論素養越好,書法學習的後勁就越足。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要“以理導學”。既要學習技法,也要了解技法背後的“理”。否則,練著練著就容易迷失方向。

你看,不管是從文化傳統的小處著手,還是從中國藝術的大處著眼,不管是實用的社交貨幣,還是書法實踐必要的認知升級,懂一點中國書法,都會讓你從此進入一個新世界。

 

以上所言,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在中國書法這個廣闊天地裡,我既是研習者,也是研究者,同時還是個熱情的傳播者。

如果從小學三年級用毛筆描紅開始算,我練字已經超過四十年了。15歲以後,基本沒有間斷過每天的書法日課。每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練字,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三十多年。所以,我之前在北京辦的書法展的名字就叫“早課”。

我練習書法,初是從楷書開始,再到行書,練到現階段就不再局限於哪一種字體、哪一位大家了。書法史上的每一種字體,書法大家的諸多重要作品,我都嘗試著去臨習過。就拿你很熟悉的《蘭亭序》來說,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摹本我都臨過,加起來臨了又上千遍了。

圖0-1至0-5是我的幾幅書法作品,涵蓋了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既有臨古,也有創作。書法學習,漫漫長路,永無止境,我覺得自己一直在行走,每個階段都會有新的感悟,然後落實到自己的書寫中。學無止境,每當有了一點進步,或者寫出幾個滿意的字,我就可以滿心歡喜地自我欣賞一番,得意片刻。這是修習書法的一大快樂。

圖0-1 方建勛篆書作品

“冰柯相與”

圖0-2 方建勛隸書作品

“書可下酒,云難贈人”

圖0-3 方建勛草書作品《吳鎮題畫竹詩三首》

 

圖0-4 方建勛行書作品《小窗幽記》

圖0-5 方建勛楷書作品,臨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作為研究者,我先讀了書法專業,碩士畢業後,又到北大哲學系讀了美學博士,後來還讀了藝術史博士後。之所以從書法轉向美學,是因為練字時間越長,困惑也越多。比如,書法為什麼要強調使用中鋒?書法為什麼要追求“貫氣”?為什麼很多書法家的字,結構寫得很不端正,卻被認為是佳作?……這些問題,若是就字論字,很難有答案,只有結合哲學和美學來理解,才能有所“頓悟”。

近這些年,我投入了極大熱情的一項工作,就是書法教學和傳播。我不僅在北大開了一門書法公選課,給來自各個院系、專業的學生講書法審美與實踐,還一直在北大校友書畫協會擔任書法公益班的指導老師,業余教幾千人研習書法。他們當中,有大學老師,也有學校保安,有外企職員,也有公司經營者。他們大多沒有書法基礎,但兩三年下來,不少人已經寫得有模有樣了。

我講書法課,會把審美、歷史與技法融合在一起講。這套獨特的三位一體教學法,非常適合成年人。成年人理解力比較好,在學習技法的同時,兼顧書法的審美和歷史,就更容易進入書法的“場”,也就更容易取得進步。“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習更加高效。

我的這套教學法,同樣貫穿於這本書中。看到自己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從一個“小白”到能寫出一幅有模有樣的書法作品,並由此讓書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作為老師的欣慰。你看,這讓一個人的人生變得更美好了。

這本書是以我在得到App開設的《中國書法通識》課為基礎修改而成的。從“聽”的文稿,變成“看”的書籍,這中間經過了一系列的轉化和打磨。而後,它將成為《中國書法通識》的另一種呈現形式。我相信,當你捧讀此書時,一定會獲得與聽課完全不同的審美體驗。尤其是在書中面對著一位位大書法家,有諸多高清書法圖片相伴相隨,圖文相激,你將可以用你的視覺,直接地體驗書法世界的美妙。

 

方建勛

目次

言 為什麼你一定要懂點書法

 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

 

章 書體:如何欣賞不同書體的美

五體:如何分辨不同的書體

甲骨文:孩童期的天真爛漫

篆書:從調皮幼童到大家閨秀

隸書:先學會欣賞“橫”這一筆畫

草書:律動如奔跑,衝擊如搖滾

行書:每個字都像在跳舞

楷書:優雅、力量與理性之美

 

第二章 筆墨:如何用專業語言品評書法

筆墨:怎麼寫比寫什麼更重要

點畫:點、線、面,各美其美

筆畫:方圓中和,才能雅俗共賞

結構:中正、平衡與奇險之美

章法:錯落排布,讓字“動起來”

墨色:單一的墨,寫出“五彩斑斕”的黑

 

第三章 性情:如何感受書寫者的個性與情緒

性情:為什麼說“字如其人”

王羲之:將多情細膩融進字裡

歐陽詢:又冷又硬的風格怎麼來的

張旭:在草法的邊緣瘋狂試探

顏真卿:塗塗改改,也能天下第二?

蘇軾:瀟灑的人,才能寫出瀟灑的字

徐渭:書法界的“天下di一快刀”

伊秉綬:儒者風度,寫出廟堂氣象

 

第四章 書寫:如何理解不同書家的書法風格

書寫:風格來自書寫過程的差異

王獻之:一筆書,把書寫當作探險

黃庭堅:寫得慢,作品才能閑淡悠遠

米芾:節奏大師,率性“刷字”

弘一法師:刪繁就簡,由動入靜

吳昌碩:臨帖無止境,二十年磨一劍

 

第五章 觀念與再造:如何透過書法看到中國的美學觀

觀念:站在更高的維度看書法

形與神:書法的肉身與靈魂

意與法:通觀書法潮流的演變

書與畫:書法和國畫的相互影響

書與印:書法和印章的彼此互動

傳與藏:書法的流傳和收藏

內與外:用世界藝術的眼光看書法

古與今:王羲之的成聖之路

 

第六章 習字:如何開始練習書法

習字:理解書法為什麼必須練字

工具:學習書法怎麼選擇筆和紙

起步:學習書法為什麼要先臨帖

進階:怎麼從臨帖進入創作

臨帖:不同書體臨帖進階清單

 

附錄 書法學習範本字帖清單

書摘/試閱

張旭:在草法的邊緣瘋狂試探 

 

上一節講的是性格冷峻、書法風格勁險的歐陽詢,這一節來說說初唐另一位書法大家張旭。把他倆放在一起,你更能感受到強烈的對比。

不像歐陽詢歷經南陳、隋、唐三代更迭,張旭比歐陽詢晚出生120多年,是個純粹的唐代人。歐陽詢是書法史上di一個明確建立了個人風格的書法家,以草書名世的張旭,則是書法見性情的書法家。書法史上有兩個稱聖的人,一個是被尊為“書聖”的王羲之,另一個就是被被尊為“草聖”的張旭,可見這算是草書領域的頂格榮譽了。那麼,張旭的草書到底突出在哪裡呢?下面我就帶你通過作品,讀懂張旭。

 

張旭其人

張旭活動於盛唐時期,很長壽,大約活到85歲。在書法圈,張旭算得上世家出身,他的母親陸氏是書法大家虞世南的外孫女。

張旭還在世的時候,他的字就有很高的聲望,就連顏真卿也正兒八經地向他請教過。張旭擔任過常熟縣尉,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局長,所以會審案子。據說當時有個老人家來告狀,張旭寫了判決以後,老人家高高興興地回去了。沒想到,過幾天老人家又來告狀,張旭又寫了判決,老人還是開心地回去了。哪曉得,過些天這老人家又來了。這時張旭就有點惱火了,因為那個老人家告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仔細一問,原來老人家喜歡張旭的書法,只要張旭在狀紙上寫了判詞,他就能拿到張旭的書法真跡了。

不僅是在民間享有聲譽,張旭的字也得到過唐代官方高規格的認可。唐文宗李昂在位期間,曾頒布過一道詔書,把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御封為“大唐三絕”。這樣的詔書,在歷朝歷代是極罕見的。

圖3-16至3-18是張旭的幾幅代表作——《古詩四帖》《肚痛帖》《斷石千字文》,請一定要仔細看看,形成一個總體印象。我相信,就算沒有書法基礎,你一定也能感受到,張旭的草書龍飛鳳舞,跟歐陽詢的勁險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張旭作品中的大部分字你可能都辨認不出,但不用擔心,我們可以重點從字法和章法兩個方面來解讀。

圖3-16 張旭《古詩四帖》

圖3-17 張旭《肚痛帖》

圖3-18 張旭《斷石千字文》(局部)

 

字法:掙脫到極限

前面講過,草書的字形結構是有草法的,不能想寫成什麼樣就寫成什麼樣,否則就成了“鬼畫符”,誰也不認得。所謂法度,其實就是約束。而張旭就是一位對草法的約束掙脫到極限的書法家。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從比較而來的。

先來看看其他人的草書。圖3-19分別是智永、孫過庭和王獻之的作品,都是草書,但“草”的程度有所不同。智永是嚴格遵循草法,孫過庭是在規範草法上稍有變化,王獻之寫的則是狂草,更加天馬行空。這些作品的區別,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左: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中:孫過庭《書譜》(局部) 右:王獻之《奉對帖》(局部)

跟他們三人相比,張旭是狂草一路,但他又大大往前推進了。推進到什麼程度呢?打個比方,假如把草書的法度約束看作一個圓,那麼,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屬於謹守規則的標準草書,處在這個圓的中心位置;孫過庭的草書比智永的稍微放開一些,處在稍微離開中心的位置;王獻之更放,遠離了中心;而張旭已經試探到了這個圓的邊,也就是法度約束的邊界線。在這個圓上,張旭已經不能再往外了,再往外就不成字了,就要變成與書法無關的抽象藝術了。

光這麼說,你可能還會覺得有點抽象。我們以“實”字為例,從圖3-20可以看出,張旭的字與王羲之、智永、孫過庭的都差別極大,確實已經試探到草法的臨界點了。而且,這麼接近草法臨界點的寫法,在其他草書家筆下是偶然一見,在張旭這裡卻很常見。因此,別說你看不懂張旭的草書寫了什麼,即便是學過草書的人,也要對照解釋文字才能看懂。

圖3-20 (從左到右)王羲之、智永、孫過庭、張旭草書“實”字

有趣的是,當你對照釋文字看這麼離奇的字形時,又不得不感慨,他這麼寫是合理的,並不是“鬼畫符”或“天書”一類。可見,張旭對草法早已爛熟於心,畢竟,像他寫那麼快,是容不得在過程中停下來回想某個字的草法的;但與此同時,他又始終在努力掙脫草法的約束。

其實,每個在草書領域卓有貢獻的草書家都在試圖掙脫“常形”,按照自己的性情變化字形,以實現程度的自由。而張旭的變形,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極限。可以說,他一直在草法的邊緣瘋狂試探。

 

章法:變化到極限

前面講過,書法史上推崇的是錯落有致的章法。但錯落有致的變化也是有程度之分的,而張旭同樣是那個把章法變化推到極致的人。

比如,同樣是草書大家,王鐸的作品,如《杜甫秋興八首詩卷》(圖3-21),還是比較齊整的,有法則可遵循。但前面張旭的草書《斷石千字文》,一行的字數,少的就只有一個字,多的達到七個字,字的大小差異也達到了極致。如果再看他一行字的寬度(行寬),會發現也有著寬窄兩極程度的變化。

換一個角度,從布白的角度來看,張旭的狂草不僅將上下字之間的布白(即字距)做了極疏與極密的強烈對比變化,左右行之間的布白(即行距)也有著寬窄變化。一般的書法家,左右行之間的布白變化維度不是很大,但張旭的變化維度是極大的。這樣大開大闔的章法,就把整篇書法的空間感變得宏大壯氣了。

圖3-21 王鐸《杜甫秋興八首詩卷》(局部)

 

生命的綻放

張旭的草書為什麼能做到這樣的極致?

我覺得先要從大背景來講。就像李白的詩歌和裴旻的劍舞一樣,其共同特徵都是有宏大的氣場,氣足力盛。這種頂天立地的氣勢,跟盛唐氣象是完全契合的。時代心理,給了他們共同的膽氣。

當然,具體到書法上,字形和章法變化到極限,也跟張旭的性情有關。張旭天性放縱不羈。跟他同時代的大文豪韓愈甚至認為,張旭把他所有的生命情感和體驗都拿來寫草書了。韓愈說:“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總之,不管好的壞的、高興的、悲傷的、怨恨的、憂鬱的,他統統借助草書來抒發。甚至,就連肚子痛都能被他寫到草書裡。

前面提到了張旭著名的《肚痛帖》(圖3-17)。你可能不理解,肚子痛這種事怎麼也能做書法作品的標題?而事實上,這幅字就是他在肚子痛發作時寫的。這幅作品開頭三個字還比較正,從第四個字開始就幾乎是字字映帶相連,越寫越狂,越寫越大,字勢越來越奇異。肚子痛,我們一般人的反應多半是去吃藥、喝熱水,甚至找廁所,但張旭顯然不走尋常路,他在身體的劇烈疼痛中奮筆書寫,把瞬間的身體感覺完全融入到書寫節奏中。

當然,張旭本身的不羈還迭加了酒的作用。喝了酒,他就更加大膽一些,敢寫一些。張旭和李白、賀知章是好友,他們都好喝酒,酒名揚四海,杜甫還為此專門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喝了酒之後,張旭脫帽露頂,哪管什麼禮數,會完全沉浸在草書世界的狂舞中。

《新唐書·張旭傳》還有記載,說張旭每回喝酒喝醉了,就一邊大叫,一邊奔跑,然後才下筆寫字,有時還會用頭髮蘸上墨汁寫字,等到醒了再看,覺得都是神來之筆,根本不可再現。因此,世人叫他“張顛”。你看,這是不是很像今天的有些行為藝術家?

張旭雖然字寫得好,仕途卻並不如意。他一開始做了常熟縣尉,後來做官做到左率府長史,屬於東宮太子的屬官,然後就此止步了,再沒有更大的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張旭的生命並沒有因為仕途困頓而受限。他的生命在草書中綻放了,在狂草的世界裡,張旭表達了生命的一切,也衝破了羈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7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