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滿額折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7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那段歲月,本森的人生就像受到詛咒一樣,
不過三年光景,接連痛失愛妻、兒女、摯友,
原本堅持天天寫日記,暢談自身對生活的觀察,
重重打擊竟令他無法再提筆創作,一切只剩無助和沉默。

應該跟隨死者的腳步嗎?上帝又為什麼安排自己獨自活著?
沉寂與黑暗,從來就不是喧囂世界的騷擾者,
人生不該屈服命運,而要能自主決定未來的模樣。

▎即便是心頭所愛,也避不開陰影籠罩
在思及哲學相關的問題時,本森不免產生一種疑惑,
想要探索的事情還有很多,內心卻感到一陣陣空虛,
彷彿不管探究的主題多新穎,最終都難以避免「思想倦怠」
――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甚至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

「人們渴望投入上帝的懷抱,卻又常被無情地趕回陳腐局促的生活,為責任、勞作、飲食、睡眠所困擾,尤其還要與我們一樣無知的其他人,與那些驕傲自大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耐性聆聽他們自以為是的對世界萬物的闡釋。」

▎世間存在許多被曲解的藝術,只求華麗而毫無靈魂
本森前往一戶權貴人家,遇見一個年輕人在哼唱舒伯特的歌,
對方的發音含混、語氣呆板、節奏單調,令作者感到相當不適。
但是對他們而言,觀察當下的情緒選擇相應曲目是不必要的,
重點在於這些曲子是出自舒伯特之手――「一切皆為虛榮」。

「一切循規蹈矩的作品――技法陳舊或是表現生硬沒有靈感的藝術,無論完成得多麼高超,多麼完美無瑕,終究一文不值,充其量只是另一種枯燥乏味的勞動。」

▎循環反覆的精神摧殘,無法掩飾的焦躁不安
據後世研究,本森的家族有遺傳性躁鬱症,
但當時的醫學技術尚未能給予明確診斷及對症下藥,
這使本森變得既多疑又脆弱,好像所有的關心都只是施捨,
他不可控地傷害最親密的家人,從而陷入痛苦而無法自拔。

「心情愉悅時,一切都輕鬆愜意,招之即來;而心情煩躁不安,百無聊賴,甚至心懷不滿時,雖不斷爭取,卻仍不能如意,到頭來只會感到心神俱疲。更糟糕的是,我不喜歡博取別人的同情,寧願自己孤獨、寂寞的承受。我從不自我憐憫,而且別人的憐憫會讓我感到羞愧、心虛。」

▎獨自面對生活的苦痛,備嘗孑然一身的落寞
本森一家人原本感情甚篤,生活也過得平淡幸福,
不料兒子埃里克、妻子莫德卻在三年間先後辭世,
最後連最貼心的女兒麥琪也沒能留住,離他而去,
剎那間天崩地裂,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苟延殘喘……

「看見後面的風景漸漸淡出視野,我的心情既沉重,又輕鬆。這像在荊棘叢生的人生中恣意翻滾,像故意拾起一簇簇的長矛刺向心臟,我儼然傷成了一隻渾身赤裸的動物,全身的皮膚都已脫落,每一次刺痛都讓我一陣蜷縮,血水如注般流淌。」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日記集,時間跨度從1888至1891年。短短三年內,經歷了人生的劇變:精神疾病突發,妻子、兒女相繼離世,甚至一位與自己相談甚歡的老友也不敵病魔的摧殘……原本悠然自在的日子不再。本森於文中記下自己心境轉變、無法繼續創作的原因,從一開始的樂觀堅持到最後將一切交付上帝,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亞瑟.本森(Arthur Benson,1862~1925),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先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和莫德林學院院長。雖然身患躁鬱症,本森仍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和多產作家,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他在人生最後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總字數高達400萬,為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

譯者簡介
王少凱,外語學院教學院長、教授、劍橋商務英語(BEC)考官。先後發表論文18篇。作品:《父與子:信仰與偏見》、《歐巴馬演講精華》、《對話寂靜》、《寧靜的力量》、《理所應當的生活》、《放飛你的心》、《平和的生活》等。

序言

本書講述的內容有些神經兮兮的,也許一些人會做出這樣的判斷,或有這樣的感受。的確,本書與疾病相關,它講述了一個備受疾病困擾的靈魂的故事,但並不是所有與疾病相關的故事後面都隱藏著一種病態的心理。如一篇研究癌症的學術論文,它是從病理學的角度去寫的,就不存在所謂的病態問題。近幾年,為公眾利益著想,人們常把疾病當成一種自然現象,不再諱莫如深,也不再妄加非議,認為疾病是魔鬼附體,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獨鎖空閣,與人間隔離。然而,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有些人竟然認為遭受心智困苦之人,是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幻想家,認為他們只要意志堅定,多融入五彩斑斕的現實社會,就可恢復正常。這種想法愚蠢透頂,讓人對此類病人緘默視之,失去了同情之心,也抽回了援助之手。卡萊爾和蘭姆的朋友普魯克特夫人,一位睿智而堅忍的女人,就叮囑一位外表總是病怏怏的年輕人說:「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的健康狀況!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建議充滿善意,也非常明智。人們通常認為,只要意志堅定,藐視痛苦,就可以把痛苦束之牢籠。但是面對痛苦如果從積極意義上講,遭受痛苦的折磨也許別有一番深意。痛苦,絕不是拙劣的錯誤,善意的失誤,而它是多彩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幕。

痛苦或許已經過去,或許正在瘋狂肆虐,或許即將襲來,不管怎樣,我們都必須面對,又何必刻意隱瞞呢?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一人的坦誠會讓無數人受益。最暗無天日的苦痛來自於可怕的與人隔離的孤寂。如本書能灑落一縷微茫之光,讓世人感受到一絲光明的福祉,本人將不勝滿足。痛苦中沒有病態,坦誠中沒有病態。對痛苦漠然忍受,認為痛苦無可救藥,難以避免,才是萬病之源。本書的目的也在於說明:痛苦有法可醫,有藥可治,是萬能仁愛的天意之溫情所在。

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
亞瑟.克里斯多福.本森
1907年7月14日

目次

序言
導言

1888年9月8日
瑞士
奇怪的心情
空虛的心靈

1888年9月15日


1888年9月18日
令人心痛的回信
我的書
聲譽

1888年9月25日
來訪的客人
封建思想

1888年10月4日
隱私
採訪

1888年10月9日
詩人
為生活而工作

1888年10月12日
藝術家的稟賦
藝術家和道德家

1888年10月21日
書的誕生過程
美的創造

1888年11月6日
藝術的偉大

1888年11月20日
藝術的偉大

1888年11月24日
乞丐的孩子

1888年11月25日
唐的來訪
文學的價值

1888年11月29日
自殺

1888年12月2日
冬日夕陽
隱沒的日子

1888年12月4日
結構與色彩

1888年12月10日
一個童話故事
與生活同步

1888年12月14日
四季的美麗
藝術家的渴望
藝術的評判標準

1888年12月22日
羅斯金與卡萊爾
災難的意義

1889年1月3日
不幸的凡人
墜入地獄

1889年1月8日
冬日世界
漂泊
我的渴望

1889年1月15日
何時停步
天才的奧祕

1889年1月18日
歇斯底里症

1889年2月1日
灰暗的影子
狂躁的神經

1889年2月3日
娛樂

1889年2月7日
絕望
衝突
禁門之內

1889年2月20日
礦井
預測

1889年2月24日
訪友
令人欣慰的友誼

1889年2月28日
安慰

1889年3月3日
《詩篇》第119首

1889年3月8日
死亡的陰影
體會
勇氣

1889年3月14日
職責
理想中的和諧

1889年3月20日
卡萊爾夫婦
事實與虛構

1889年3月28日
春晚
朝聖之旅

1889年4月4日
磨坊主
工作

1889年4月9日
盧梭

1889年4月14日
幻覺
歪曲的信仰
神祕中的神祕

1889年4月25日
罪過的含義
艱難的妥協

1889年5月2日
一首歌
生活的藝術

1889年5月8日
設計

1889年5月14日
神聖的雕塑

1889年5月23日
道德的標準
安慰

1889年6月4日
文化
文化與想像

1889年6月8日
正確的資訊
書的用處

1889年6月14日
新習慣
教書
教育方法
多樣的愛好
宗教教育
報春之路

1889年6月20日
教育的目標

1889年6月28日
羅斯金主義者
隱私
書的生命力
書的隱私問題

1889年7月1日
情緒

1889年7月8日
社交

1889年7月15日
成長

1889年7月18日
法蘭西斯.威利特

1889年7月28日
公立學校
人生之課
靈感的閃現

1889年8月8日
恐懼的陰影

1889年8月11日
埃里克病了

1889年8月12日

1889年8月13日
我的兒子,我的兒子

1889年8月19日
喪子之痛

1889年8月28日
魂牽夢縈

1889年8月30日
如釋重負
希望

1889年9月5日
摯愛與悲傷

1889年9月7日
生意倒閉

1889年9月12日
記憶

1889年9月15日
最後一次與埃里克散步

1889年9月20日
無法慰藉
黑暗中的心

1889年9月25日
母愛

1889年10月10日
搬家

1889年12月15日
告別

1890年2月10日
一所老房子

1890年4月8日
我們的新家

1890年5月16日
新的生活
難解的心結

1890年5月25日
常態的生活
單調的談話

1890年6月3日
人生的境界

1890年6月18日
一位新朋友
花園散步
老先生
一次談話
老先生的經歷
問題所在
上帝的旨意
啟迪

1890年7月10日
新的生活
心靈的成長

1890年8月25日
莫德病了
心靈的歸宿

1890年9月6日
生活的陰影
麥琪

1891年2月6日
對麥琪的打擊
孤獨

1891年2月8日
等待
幻象

1891年2月10日
一個寓言故事
孩子與花園
孩子

1891年2月14日
落空的意願

1891年2月18日
羔羊

1891年3月8日
遙遠的希望

1891年4月3日
體驗人生

1891年4月24日

1891年5月10日
上帝般的平和

1891年6月6日
鄉間小徑

1891年6月20日
上帝的智慧

1891年6月24日
帶翅膀的鮮花

1891年7月8日
基督教科學

1891年7月19日
流便的悲傷

1891年8月18日
死亡之榻

1891年10月12日
見證
平和之路

書摘/試閱

1888年9月8日

瑞士

在策馬特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後,昨天我們回到了家。我們在策馬特整整待了2個月。在那裡遇見了許多可愛之人,過得非常快樂。那裡天氣很好,可以長時間地散步,悠閒地讀書,盡情享受戶外生活的美好。但我並不喜歡瑞士。那裡有無數巍峨壯觀的景致,而真正讓人心馳神往、耳熟能詳的微觀美景卻寥若晨星。那昂然聳立的山峰,斜插雲端的皚皚白雪,冰層覆蓋的殘岩巨石――到處都透露著威嚴與神祕。我們無法知曉那裡在發生著什麼、它們在期盼著什麼。它們根本透露不出人類的訊息,甚至與人類毫不關聯。每個星期,人們都要到悶熱卻整潔的禮拜堂聽布道,由一些當地有名的牧師進行傳教,內容是關於休息的必要性或是滿懷敬畏領會上帝傑作的益處。瑞士的山脈莊嚴巍峨,卻只讓我感到了人類在上帝的心中以及他的神聖旨意中的渺小。如果是一名福音傳道者,需要靜思冥想時,我絕不會在這些大山中踐行。因為那樣我會強烈的感嘆《詩篇》中傳教士所言:「人類究竟是什麼,讓上帝如此警覺?」我會為此深深感到沮喪。我常常認為,人類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遭受痛苦,這是人類的宿命。而一直在遭受冰凍、荒蕪折磨的大地,也對生命充滿敵意,它更應該得到救贖。日復一日,在高高的山麓之間,我時常感到一絲困惑,糾結於如何解釋一些奇怪的現象:那些殘岩、冰柱如何常年頑強的生存下來。顯然,這與人類毫無關係。至少,很難想像它們的存在是為了讓人類置身其中,悠然地休憩。

穿過瑞士翠柏濃郁的山谷,路過了一個建在高地的山村。山村景色怡人,村舍聚攏在一座帶著尖塔熠熠閃光的教堂周圍。木屋藍色罩面,上面高高的飛簷恣意捲曲,鳥瞰著周圍的一切。我禁不住觸景生情,瑞士也許真是一個休養生息的好去處,山谷、高峰和雪地都為它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再往上走,到達山頂,你就會發現瑞士其實是由一片貧瘠的山脈所環繞,到處是一望無際冰冷的山石和冰川,只有山地上才露出幾道淺淺的綠意。在這裡,人們為了生存必須彎腰弓行,要知道人類畢竟只是上帝寬容的產物啊。

奇怪的心情

一天,隨嚮導出行看日出。遠處,一抹朝暉潛藏在荒涼、陰翳的山脊之中,緩緩升起。隨後,一道橙黃的光芒從天而降,它稜角分明的藍色陰影映襯著殘岩雪地,檸檬色的光輝穿透如火的金色,把金色染成了猩紅。太陽慢慢隱去鋒芒,棲息在不安的山海之中,將餘暉撒向大地。還有更驚豔的景色呢!冷峻的山脊變成了深色的高腳杯,冉冉升起的太陽光芒四射。如洋溢著醇香的美酒倒入杯中。這迷人的景色讓我陣陣狂喜,神魂顛倒。這令人目不暇接的美景意味著什麼?這華麗而肅穆的一切,溢滿孤獨、難以觸及的神聖。世間萬物又意味著什麼?也許我們見過的每一顆星辰,在夜晚過後都會漸漸隱去光芒,但它仍會被各種類似地球一樣的行星如光環般環繞,在這光環之中、星辰之上,棲息著我們從未夢想過的生物。毋庸置疑,在無數的星球之上,在某個太陽的中心,白晝的光芒正灑落在冰冷的山脊之上,喚醒了有感知的生命,它們雖處在遙不可及的天外,但仍滿載著自己獨特的敬畏、希望、文明和歷史。這是一種多麼充滿神奇、令人陶醉的遐想啊!

空虛的心靈

在這浩淼的宇宙之中,渺小的我身居一隅,正心馳神往,慶幸自己能成為這浩淼世界的觀眾,成為這難以捉摸的宏大奧祕的參與者。然而,我卻突然感到一陣疲倦,不禁感慨,再強大深奧的生命和自然規律都抵不過長時間的思考之後思想的倦怠。腦力,這種神聖的感知和想像的力量,與渺小脆弱的知覺相比,只會自形慚愧。知覺真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它常伴有強烈的想去了解、認知的渴望,卻常因恐懼走向黑暗而讓人渾身乏力,畏縮不前。我不禁好奇,為何人被賦予了認識紛繁複雜的萬物的能力,卻沒有被給予認知萬物存在意義的能力。人們渴望投入上帝的懷抱,傾聽他的諄諄教誨。然而,卻常被籠罩的陰影羈絆著,常被無情地驅趕回陳腐局促的生活,為責任、勞作、飲食、睡眠所困擾,尤其還要與我們一樣無知的其他人,與那些驕傲自大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耐性聆聽他們自以為是的對世界萬物的闡釋。即使是愛,也時常有陰影籠罩。雖然我與妻子莫德親密無間,卻仍無法告知她任何宇宙的奧祕。反之,她亦如此。我們心底無間,互相痴迷,分享一切希望和恐懼,但卻隨時會天各一方。我的孩子埃里克和麥琪,坦白來說,比我的生命更加珍貴。我們賦予他們生命,他們用聲音伴隨我的創作。他們又該怎樣?雖然他們對此一無所知,然而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思想和未來。我那個未及取名的兒子,6年前剛睜開雙眼看了一眼這個世界,幾個小時後就匆匆闔上。他現在在哪裡?身處何地?亦或無處不在?他知道他帶給我們生活的喜悅和悲傷嗎?我寧願相信他知道。這些想法漫無邊際、虛無縹緲,全都來自一個此時正凝視深淵之人。無論誰都會說,這裡景色宜人,令人神往。可我卻感到有些枯燥。距離上次出書已經6月有餘,我一直在刻意休息。我身體無恙,沒有任何不適。以往,腦海裡裝滿書稿,林林總總的想法接踵而至,寫書的計畫恐怕也早已吐枝發芽。可現在,生命中第一次,頭腦一片空白,思想的土壤貧瘠荒蕪,似乎陷入了可怕的沉悶和寂靜當中。並不是所有的一切不再美麗,只是美麗似乎已不再對我有任何意義,任何啟示。人流如鬼魅魍魎般在我眼前穿梭來往,我對他們的一切:事業、思想、希望和摯愛,提不起任何的興趣。只是感到生命如此短暫,前途如此渺茫,所有的一切都已毫無意義。寫出這樣的話來,似乎代表我已病入膏肓,可實際上,我既未病入膏肓,也未消沉憂鬱,我的生命仍然悠然愜意。這幾個月來,我從未勞心費神,也無任何不滿,只是興趣索然而已。我想,這是一種思想的倦怠。我已耗盡所有積蓄的水源勾勒出了真實的自我,思想的源頭需要再次蓄滿。然而,寫作生涯不應有疲倦,也許我該隱藏自己的倦怠。我比想像中的富有,莫德和孩子們也都健康強壯,外表看來一切都安然無恙。真希望熟悉的場景,愉悅的家庭生活讓我再次產生創作的欲望。我知道,家庭生活對我是多麼重要,為了家庭,我必須重拾筆墨。

我說的已然夠多了,而寫日記卻可帶給我不一樣的樂趣,可以讓我回顧過去,追憶往昔生活的流逝。我欠下的書債很多了,有許多書稿要處理,而我卻只顧享受風景,尤其像今天早上這樣做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這看起來是多麼不合時宜呀!也許該像魯賓遜.克盧索那樣,列出了事情種種好處和弊端。顯然,我這麼做沒有任何好處,可是弊端卻顯而易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