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貨幣文化史Ⅱ:中世紀黃金的盛宴與貿易興起(簡體書)
滿額折

貨幣文化史Ⅱ:中世紀黃金的盛宴與貿易興起(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公元500年開始,羅馬帝國在西地中海的統治逐漸崩潰,基督教在西歐興起。羅馬教廷成為中世紀歐洲大的金融機構中心,與此同時,神權、君權與貨幣邏輯三者之間的緊張關係,逐步建立。作為完善歐洲貨幣體系的重要因素之一——金幣,成為6世紀拜占庭帝國統治下財務系統的基礎,蘇勒德斯金幣在整個中世紀都占據著中心地位。黃金被用於支付在歐洲內部以及與中東地區的遠距離貿易,推動了“商業革命”的爆發。

當貨幣進入歐洲經濟,引起了環境的根本性變化,一個建立在帳戶、聯繫人和信用基礎上的全新貨幣體系逐漸成型。西方的分治以及最終不同貨幣區的形成是這個時期重要的突破。







作者簡介

[美] 比爾·莫勒(Bill Maurer)

斯坦福大學人類學博士。美國著名法律與經濟人類學學者,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科學院院長、人類學和法學教授。他被稱為金融人類學的“元老”,曾任美國政治與法律人類學協會主席,創立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貨幣技術和金融普惠研究所。

研究領域橫跨貨幣、金融、經濟、法律與人類學,包括加勒比地區離岸金融服務行業、替代貨幣、伊斯蘭金融、移動貨幣、傳統和新興支付技術,以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和相關區塊鏈技術。

[英] 羅裡·奈史密斯(Rory Naismith)

劍橋大學盎格魯-撒克遜、維京人和凱爾特人系講師,劍橋大學聖體學院研究員;皇家歷史學會成員。學術研究方向為:中世紀早期英格蘭及其鄰國的歷史、貨幣歷史、物質文化、錢幣學;紀錄片文化、比較歷史等。


名人/編輯推薦

《貨幣文化史》全套共六卷,本書為卷二。

《貨幣文化史Ⅰ:希臘羅馬時期錢幣的誕生與權力象徵》

《貨幣文化史Ⅱ:中世紀黃金的盛宴與貿易興起》

《貨幣文化史Ⅲ:文藝復興時期jia bi盛行與信任危機》

《貨幣文化史Ⅳ:啟蒙時代貨幣泡沫與價值反思》

《貨幣文化史Ⅴ:帝國時代殖民主義與貨幣大變革》

《貨幣文化史Ⅵ:現代數字革命與貨幣的未來》

讀懂貨幣文化史,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經濟,洞察大國命運。當神權至高無上,黃金走出歐洲,成為流動的盛宴。

國內首套世界貨幣文化史,全球40余位跨學科學者共同編寫打造

《貨幣文化史》共六卷,囊括了從希臘羅馬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到啟蒙時代、帝國時代和現代的全球貨幣文化史。由英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比爾·莫勒爾主編,錢幣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專業領域的40余位權威學者共同編寫打造,史料詳實、值得收藏。

跨領域專家聯袂推薦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講師王忠孝、復旦大學宗教系教授劉平、華師大歷史學系教授朱明、華師大政治學系副教授周保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應用經濟系副教授王聞聯袂推薦。

跨學科世界史,兩種讀法,看清貨幣與文化的螺旋式演進

讀懂貨幣文化史,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經濟,洞察大國命運。

不僅是貨幣史,也是文化史、經濟史,更是一部公元前2500年至今的世界史。

縱向按單卷閱讀,深入了解該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宗教思想、經濟基礎、時代事件及它們與貨幣的互作;

橫向按章節閱讀,每一卷固定的章節結構(技術、思想、宗教、生活、藝術、哲學、時代),透視貨幣從古至今在社會不同層面的發展。

豐富彩插,真實還原貨幣樣貌

全套書包含300+幅彩色插圖,不僅直觀呈現貨幣在不同時期的視覺表達,更包含歷史背景下的其他圖像印記。

精裝雙封,典藏工藝

護封採用高階細格藝術紙,紋理輕盈細膩,彰顯古典質感。

內封採用中灰裡紙,觸感溫潤,自在呼應。

內嵌全彩插畫,選用日本塗工紙印刷,高清還原各式貨幣紋理。


目次

叢書序言

概 述 走近中世紀貨幣

第一章 貨幣及其技術:中世紀的鑄幣工藝

第二章 貨幣及其理念:中世紀的支付方式

第三章 貨幣、儀式與宗教:神學與管理之間的經濟價值

第四章 貨幣與日常生活:誰的貨幣?

第五章 貨幣、藝術與表現形式:中世紀貨幣強大而實用的外觀

第六章 貨幣及其闡釋:教會對貨幣的態度

第七章 貨幣與時代:貨幣的多元性

圖表目錄

注釋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關於各章作者


書摘/試閱

第五章 貨幣、藝術與表現形式:中世紀貨幣強大而實用的外觀

錢幣文學和展覽藝術中有一個永恒的比喻:硬幣就是藝術。也許,這樣的比喻能夠使錢幣這種小物件更具吸引力,或者足以聲明它們與畫廊裡的作品是對等的。這一比喻或許也是對中世紀現象的投射:在15世紀,裝飾性獎章成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然而,若將 中世紀的硬幣視作藝術必然面臨兩個問題。一方面,中世紀的“藝術” 概念受到視覺文化和物質文化史學家的質疑,因為盡管中世紀的這 些物件可能被製作得很漂亮,但這始終是次要的,它們是為另一個(非審美的)主要目的服務的。美是目的本身,以及藝術家是獨立的個體, 中世紀時尚未發展出這樣的概念(Berger, 1972; Belting, 1994; Kessler, 2004)。其次,當許多中世紀的硬幣吸引和誘惑著現代人時,還有一些硬幣甚至挑戰了最堅定的文化相對主義觀眾,他們堅信這些物件被創造出來僅是為了滿足審美需求。不過,硬幣當然都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工具。事實上,圖案是確認貨幣身份的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圖案的區分,一塊金屬就不是一枚硬幣,而只是一塊金屬,或只是一塊鑄錠。在硬幣上做一個標記,使其在理論上易於識別,這就簡化了交易一人們只需交換特定數量的硬幣,而不必自己測量金屬的純度和重量,也不必花錢請別人來做(Kroll, 2012: 39T0)。在中世紀的世界裡,這在實踐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正如本章將舉例 說明的那樣,中世紀時發行硬幣並不一定只是為了方便交易。然而 不管怎樣,了解中世紀貨幣圖案設計的目的和結果都對理解中世紀貨幣的作用至關重要。

因此,本章的重點不是關注作為藝術品的硬幣,而是關注使中 世紀貨幣上的圖案成為現實並具有意義的各種相互作用。當這些相互作用被討論時,主題通常是製造硬幣的機構和使用硬幣的人群之 間的聯繫,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聯繫,主題很少延伸到具體的對話中, 比如一個目標受眾拒絕使用某種硬幣,或者一個同時代的評論者談論硬幣設計上的變化。而這樣的對話,在有關加泰羅尼亞-阿拉貢 (Catalonia-Aragon)國王海梅一世(James I,公元 1213—1276 年在位)的文獻記錄中有著清楚的記載。在海梅一世的治下,巴塞羅那 的一個商會被授權就硬幣的生產與國王談判(Crusafont et al.. 2013: 51)。盡管這類對話的細節已不可查,但它在7世紀於敘利亞編寫的《馬龍派紀事》(Maronite Chronicle)中留下了明確的蹤跡。《馬龍派紀事》記載,穆斯林的統治者穆阿維葉(Mifawiya,公元661—680年在位)曾於公元661年左右在主要由基督徒居住的地區“鑄 造了金幣和銀幣,但由於上面沒有十字架,沒有被接受”(Palmer, 1993: 32 )。然而,這一解釋實際上隱含著一種觀念,即硬幣是藝術(或 宣傳——不過,“宣傳”這一表達或許是不恰當的,因為它與現代 國家直接地、全面地影響民眾政治意識的主觀目的、客觀能力密切 相關),在這種觀念中,權力機構成為藝術家,而貨幣設計中微小 的細節和變化都被解讀為敏銳的晴雨表,它們揭示了國王和皇帝的 個人情感與政治偏好(Fiieg, 2007: 16; Treadwell, 2009: 369; Kotsis, 2012)。不過,從根本上來說,中世紀的硬幣具有實際的使用價值, 它被生產出來以調節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納稅、供養軍隊、通過 商業活動實現向宗教組織的奉獻,或者分配帝國的慷慨捐贈等。所以,使用者理解並接受貨幣扮演的社會角色是貨幣得以使用的前提。

因此,本章將從貨幣的目標受眾開始,考察中世紀人們與硬幣 相遇的方式,這些相遇也將告訴我們硬幣上的圖案在交流、創造、 共享視覺信息等方面的功能。只有理解了這些,我們的研究才能轉 向當權者,探索硬幣的發行者如何以及為什麼在保守與創新之間做出了具體的選擇。不過,這樣的選擇通常不是由下令製造硬幣的權 力機構做出的。人們往往忽略的是,中世紀的貨幣製造者在影響貨幣的圖案和信息傳遞功能方面,起著獨立而且重要的作用。最後, 本章還將目光轉向貨幣目標受眾之外的人群。中世紀時貨幣一直在 流通,一如既往,而硬幣上的圖案對視覺文化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發 行機構所控制的地域範圍。目標受眾與非目標受眾對中世紀貨幣的 不同反應,讓我們進一步地理解了貨幣緣何承載著視覺上的熟悉感 和陌生感,而對這一複雜情況,既隨著貨幣的流通發生在中世紀不 同的階段和地區,也發生在當代——今日的觀察家、收藏家、學者 以及博物館館長,這些中世紀貨幣最終的非目標受眾對它的反應催 生了新的觀念。

本章在談論圖案時,指的是貨幣製造者有意呈現在硬幣上的所 有視覺符號,包括人像以及動物、建築物或抽象圖案等複雜設計, 也包括小一些、簡單一些的圖案,它們可能是上述複雜設計的組成 部分,也可能只是獨立地出現在它們旁邊。有些圖案構成了貨幣目 標受眾廣泛視覺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基督教政權所發行的鑄幣上的 十字架。十字架在多種情況下出現,比如在壁畫、手稿和雕塑中, 而且很可能會馬上被大多數人所熟悉。有一些硬幣上的圖像和標記 則有更深奧和更具體的含義,不過它們可能與許多硬幣的使用者無關, 或者根本不為他們所知,例如鑄幣廠的標記。還有些標記,雖然被 今天的錢幣學家用來識別硬幣以將其歸類,但仍然很難理解,它們 可能有特定的含義,或者純粹是為了裝飾,比如主要圖案周圍的星 星或圓點(通常呈現為圓形或球狀)。硬幣上的圖案也可以是以銘 文形式出現的文字,用以發表政治聲明、宣布頭銜和宗教觀點、宣 示製造者和鑄幣廠,或者表明硬幣的價值或面額。在中世紀,圖案 和文字之間的平衡具有政治意義,下文將做討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