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深度轉型:大分化時代中國怎麼辦(簡體書)
滿額折

深度轉型:大分化時代中國怎麼辦(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8 元
定  價:NT$ 419 元
優惠價:8736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從中國經濟增速下行與美國高通脹所代表的東西方經濟嚴重分化開始,深刻剖析了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如何放大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以及全球通脹與衰退、經濟“頭部化”、增長不平衡等現象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的衝擊,進而提出了中國決策觀念轉型、政策機制轉型、改革邏輯轉型、經濟結構轉型的新方向。
本書作者還結合自己20多年來從事研究、管理和投資的經驗,對長期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陳舊觀念提出了批評,如後基建時代穩增長還能靠投資嗎?用M2減GDP就可以證明貨幣超發嗎?去產能等於供給側改革嗎?只有農業和製造業創造財富,商業不創造財富嗎?金融、文化娛樂、信息傳媒等軟產業都是財富再分配嗎?如果把“製造業占比”作為一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那上海、北京都是低質量發展嗎?書中處處穿插著對上述類似問題的深度剖析,值得經濟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和企業經營者探討。
站在深度轉型的十字路口,作者還對中國經濟的新增長極,新對外開放戰略,中國特色共同富裕道路,新時期企業如何以“軟價值”戰略創造新供給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來創造新需求,元宇宙是不是下一代互聯網並將如何影響人類未來等前沿話題做出了精彩的解答。

作者簡介

滕泰
博士,經濟學家,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新供給經濟學和軟價值理論提出者,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曾任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民生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蘭州大學兼職教授,著有《新財富論》《民富論》《新供給主義經濟學》《軟財富》《軟價值》《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經濟學: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結構轉型》《創造新需求》《全球通脹與衰退》等作品。曾於2010年、2015年受邀參加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並做經濟形勢匯報。

朱長征 
曾任《財經》雜志宏觀新聞部主任、財新網副總編輯。耶魯大學中國法律中心訪問學者,萬博新經濟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專注於宏觀經濟、改革政策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1.本書是作者關於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研判和建議,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諸多結構問題進行了深入觀察和分析,並對未來發展方式的轉變、所需要的政策轉型和改革提出了若干發人深思的觀點。是一部應對當下熱點經濟話題,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很有價值的圖書。
2.本書結合作者近年對宏觀經濟、轉型理論和新經濟等方面的研究,以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為分析工具,提出了釋放要素市場改革的巨大潛力、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以軟價值戰略實現產業升級等觀點,闡述了中國經濟深度轉型的改革邏輯、路徑和新方向。本書與熱門經濟話題深度結合,尤其是作者對宏觀經濟有著長期的研究和觀察,觀點具有權威性,為讀者提供生活決策上的參考。
3.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作序推薦,著名經濟學家王忠民、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國家信息中心總經濟師祝寶良、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教授何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巡視員魏加寧聯袂推薦。

序言

大分化時代,中國怎麼辦

東西方經濟趨勢大分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 年下半年,在出口增速超過 20% 的情況下,中國經濟 2021 年的三季度、四季度 GDP 增速下滑到 4.9%、4.0%,在外需連續兩年高速擴張的背景下,內需增速下滑成為中國經濟循環的重要障礙。除了消費增速持續下滑外,房地產、基建、 民營企業等投資增速的下滑速度更快——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新格局受到嚴峻挑戰。 
2022 年年初,美國的 CPI(消費者價格指數)高達 7.5%,創下40 年來的新高,德國的 PPI(生產者價格指數)也創下 70 年來的新高;與此同時,中國的 CPI 只有 0.9%,1 不僅通脹處於相對低位,而且面臨著需求不足的矛盾。西方通脹、東方通縮,這樣的全球經濟分化,前所未見。 
雖然中國的 CPI 並不高,但是 PPI 卻連續幾個月處於兩位數的歷史水平,國外通脹向國內傳導的壓力、上遊原材料通脹向下遊消費品傳導的壓力,不僅時刻考驗著下遊中小企業的承受力,也在考驗著中國宏觀決策部門:如何利用通脹尚未突破警戒線的時間窗口,持續發力穩增長? 
事實上,中國延續了 20 多年的穩增長決策觀念和執行機制正迎來新時期的嚴峻考驗。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至,美國、歐洲等國家執行以“穩消費”模式為特點的經濟救助計劃,不僅實施大幅度量化寬松、大幅降息政策,而且重點向中低收入的消費者發錢。以美國為例,在其 5 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中,有 2.93 萬億美元直接進入了美國居民的口袋,平均每人發放現金近 1 萬美元,結果美國的消費迅速擴張,到 2021 年第四季度美國 GDP 同比增速高達 7.0%。
中國采取以“穩投資”為主的穩增長模式。2020 年在消費貢獻為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81% 的情況下,經濟錄得正增長。然而2021 年下半年開始,這種穩增長模式明顯缺乏可持續性的問題開始顯現。2021 年全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超過 65%,而投資的貢獻只有 13.7% ;2021 年四季度,中國 GDP 增速下滑到 4.0%,大幅低於同期美國 7.0% 的經濟增速,主要原因就是投資的快速下滑,四季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 
2022 年,中國經濟增長到底是靠內循環,還是外循環?為了擴大內需,到底是繼續堅持以“穩投資”為主的傳統模式,還是應該學習以“穩消費”為主的新模式?是傳統的財政政策唱主角、貨幣政策提供配套資金,還是像發達國家那樣以貨幣寬松政策為主,讓企業和消費者等市場力量在穩增長中發揮主導作用?
 
全球增長不平衡的挑戰 

面臨分化的不僅僅是東西方經濟走勢和決策模式,還有東西方傳統經濟和新經濟的不同社會角色和未來趨勢。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的美國經濟增長,從產業上看主要來自電子信息產業、文化娛樂產業、教育知識產業,還有創新藥、金融和房地產等高端服務業,而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占比較少,很多傳統產業的就業人口成為過去這些年美國經濟增長的旁觀者;從區域上看主要是加州、紐約、新澤西、大波士頓地區經濟增長較快,很多中西部地區在增長中受到擠壓;從增長的參與和受益人口上看,少數人口參與和分享了增長的成果,而美國的中產階級占總人口的比重,從的 70% 降低到現在的 50% 左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美國經濟過去 30 多年的增長,是少數行業、少數地區、少數人口的增長。 
上述典型的不平衡增長加劇了美國社會的分化和分裂:大量傳統產業、相關地區和人口被這種不平衡增長“甩下車”,由此產生並積累了強烈的不滿情緒,很多原本可以淡化、隱藏的社會衝突和矛盾不斷爆發,放大了種族、文化、政治觀點的對立。特朗普雖然曾於2016 年利用這種經濟增長的不平衡和社會分化成功當選了美國總統,但他除了利用上述分化撈取選票之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嚴重不平衡的經濟增長現象,反而製造了更嚴重的社會分裂。 
與美國過去 30 多年不平衡增長形成對比的是,中國過去 40 多年的經濟增長是有很大普惠性的:不論是東部地區,還是西部地區,經濟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果,如西藏自治區自改革開放以來 GDP增長了 50 多倍;不論是農業、傳統製造業、傳統服務業,還是互聯網、新經濟等都在不同階段得到了快速成長的機會;農民、工人、企業家等各階層的生活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的人都享受到了 40 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經歷了改革開放 40 多年的普惠性增長之後,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會不會像美國經濟那樣,呈現出產業、區域、人口收入的不平衡增長?這又會對中國的社會治理提出怎樣的挑戰? 
即使有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中國信息產業仍始終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各種新經濟、新業態在帶來新增長的同時,正在對傳統業態形成全面碾壓和擠出。 
除了產業分化之外,中國各產業內部的“頭部化”現象也日趨嚴重,在互聯網技術、統一大市場、資本助推等多重背景下,幾乎每個行業都催生了幾個頭部壟斷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流量、數據、資本、人才等要素的聚集效應,從而對腰部、尾部的企業形成擠壓。 
與此同時,中國的區域經濟差距也在擴大。裝配了新經濟引擎的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少數都市圈迅速把那些以傳統產業為增長動力的地區甩在後面,中國經濟規模前五的省區市 GDP 之和已經是後五名的 17 倍,並且這個差距還將進一步擴大。 
………… 
雖然過去 40 多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普惠性要遠遠大於美國,但如果未來 30 年中國經濟也面臨類似美國的經濟增長大分化,中國的社會公共治理要如何應對?站在這樣的視角來看新時期的共同富裕政策,企業家和個人對未來會不會有不同的思考?為了避免與美國類似的經濟不平衡增長與分化,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需要如何轉型? 

大分化時代的深度轉型 

處在越來越分化和不確定的世界之中,各國政策、各行各業都在深度轉型。
中國的宏觀政策從 2012 年開始就越來越重視供給側的相關改革,比如鼓勵創業創新、放鬆供給約束、減稅降費、推動營商環境改革等,並於 2015 年 11 月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名義正式提出深化“供給側改革”,在當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 2016 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重點是“三去一補一降”,之後又陸續提出新舊動能轉換、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放管服改革等不同階段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容。 
值得關注的是,2021 年以來美國拜登政府也在啟動美國式的現代供給側經濟政策。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說,“現代供給側經濟學”通過增加勞動供給、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穩定經濟增長,同時兼顧減少不平等和環境破壞,其主要政策包括增加勞動供給、增加教育和基礎設施投資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全球稅率等。中美兩大經濟體的經濟政策都開始重視供給側,這不能不說是 21 世紀全球經濟政策轉型的一大特點。顯然,通過市場化的供給側改革來釋放經濟活力、提升經濟增長潛力,不僅僅是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的需要,也是全球經濟轉型升級的出路。 
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國際分工、國際供應鏈的深度變化,2020 年年底,中國根據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提出構建“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這對全球經濟格局,對不同產業和企業,對不同地區,分別意味著什麼? 
從產業創新轉型的邏輯來看,各種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的發展速度高於傳統產業,這本身既是生產力進步的表現,也是難以逆轉的經濟客觀規律。無視未來的經濟不平衡增長規律,不接受傳統產業增速必然回落的規律,是不理性的。對於新老更替的經濟規律,既不能對抗,也不能消極等待、被動接受,正確的做法是根據新經濟發展的規律,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那麼用什麼樣的思維和戰略來推動企業創新升級,如何既讓新供給產業開新花,又讓老供給產業發新芽呢? 
在那些傳統產業主導的地區,繼續發展已經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不但不可能為這些地區提供振興的機遇,還會讓它們在轉型的路上背上更重的包袱。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地區的經濟轉型升級問題,必須理解新時期人口、資源、資金、技術的市場化流動規律,觀察生產要素價格和邊際要素生產率變化的方向,從改善軟環境、導入軟資源入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培育本地區的新區位優勢和新產業動態比較優勢。
當然,在告別農業社會、快速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後期階段,走進以軟產業、軟價值為主體的新時期,除了關注全球經濟大分化、增長不平衡之外,我們還要研究新經濟的不確定性、增長普惠性和共同富裕、前所未有的全球通貨膨脹、國內日趨嚴峻的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全球能源供給衝擊、勞動力成本衝擊、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等。 
針對上述問題,本書結合近幾年宏觀經濟、轉型理論和新經濟等方面的研究,重新整理了筆者對當前全球和中國經濟形勢的看法,對改革與轉型的思考,以及對企業創新升級,尤其是通過研發、設計、品牌、場景、體驗、流量等軟價值創造引領人們生活方式變革的普遍規律的研究探索,希望這些淺薄研究能夠引發讀者對中國經濟、產業、區域及企業轉型創新的戰略、方向和方法等更為深刻的思考。 
朱長征先生不僅參與了本書部分內容的寫作,而且協助我更新和校對了書中的大部分數據。張海冰先生和劉哲女士參與了本書部分章節的研究工作,李明昊、徐治翔等人也分別對本書的部分內容做出了貢獻,思萌校對並更新了全書的圖表,企業管理出版社的高高團隊為本書提出了很多極有價值的建議,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滕泰 
2022 年 2 月

目次

目錄

章 新時期經濟發展面臨的壓力 
需求收縮,內循環的嚴峻挑戰
供給衝擊的複雜影響
預期轉弱放大經濟增速下行壓力 

第二章 全球通脹與增長不平衡 
美國高通脹將如何演繹 
中國離通貨膨脹還有多遠
PPI 與 CPI 分叉的財富再分配效應 
經濟“頭部化”衝擊中小企業 
增長不平衡與社會分化 

第三章 從決策觀念到經濟政策的深度轉型 
後基建時代,穩增長還能靠投資嗎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角色轉換 
從需求政策轉型到供給和預期管理
新對外開放戰略 

第四章 深度轉型的改革邏輯 
中國供給側改革與美國現代供給側經濟學
尊重“先立後破”的產業邏輯,用對“先破後立”的改革邏輯 
釋放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巨大潛力 
漸進式改革留下的計劃經濟沙礫 
新供給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經濟周期

第五章 經濟轉型的新方向 
新經濟時代已經來臨
新經濟方向:新供給新需求
以軟價值戰略創造新需求 
科學看待製造業占比的降低
5G 投資是否超前:場景創新改變生活方式 
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與人類未來 

第六章 區域協調發展與新增長極 
營商環境透視區域經濟發展潛力
從房價走勢看區域和城市前景
大灣區西岸,21 世紀新增長極 

第七章 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效率和公平的穩定產權基礎
保護企業家精神,走中國特色共同富裕之路 
如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