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知識的邊界(簡體書)
滿額折

知識的邊界(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曾經,我們知道怎么去獲取知識。我們的答案來自于書籍或者專家。我們會確定事實,繼續前進。而在網絡時代,知識已經進入了網絡中,出現了史上最多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不同的。所有確定性都被連根拔起,話題再無邊界,沒有人對任何事情能達成一致。

然而,對于知識的捕獵者而言,這是最好的時期——如果你知道如何獲取知識的話。作者在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網絡化的知識(networked knowledge)如何增進對商界、科學界、教育界和政府的理解,并且,和人們不得不依賴傳統專業知識來源的時代相比,它又怎樣做到令人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這本開創性的著作,動搖了我們知識觀的基礎——從事實的作用到書籍的價值到專家的權威性——為知識在互聯世界的未來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愿景。

作者簡介

戴維溫伯格(David Weinberger)

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與社會中心的資深研究員,長年為《連線》、《紐約時報》和《哈佛商業評論》等出版機構供稿,還經常擔任美國國家公共電臺《時事縱覽》節目的特約評論員。作為營銷顧問,他曾為多家《財富》500強公司、頂尖傳媒企業和諸多創意獨具的新創公司服務,還曾經擔任霍華德迪安(HowardDean)總統選舉團隊的高級互聯網顧問。

著有《小塊松散組合》、《世界如此多姿多彩》、《新數字秩序的革命》,并與他人合著國際暢銷書《市場就是談話》。

名人/編輯推薦

大數據時代反思知識

因為事實不再是事實,專家隨處可見

所有確定性都被連根拔起,話題再無邊界,沒有人對任何事情能達成一致。

在互聯網的引領下,知識現在已經具有了社交性,流動且開放。溫伯格向我們展示了這些特點如何可以為我們所用。

——馬克·貝尼奧夫(云計算之父,著有《云攻略》)

這本富有洞見的著作,奠定了溫伯格作為數字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地位。如果你想要理解信息洪流涌動對于我們的生活到底意味著什么,那么這本書就是你一直在尋找的指南。

——丹尼爾H.平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大思想家之一,著有《驅動力》和《全新思維》)

 《知識的邊界》是溫伯格的力作,他將無數微小的爭論——信息過載、回聲室效應、大眾的智慧——整合成了如何在知識網絡化時代生活和工作的一種洞見。

——克萊·舍基(互聯網革命的偉大思考者,著有《人人時代》和《認知盈余》)

目次

序言 知識的危機
這本書將遵循一個獨特的路徑,探討一個大到不可知的領域。用大到不可知來形容是貼切的,因為知識的新的提升和變化的核心,就是承認一個最基本的真理。

第一章 知識超載
現如今,我們將信息超載視為一種文化環境。而令我們深夜難眠的,并非是擔憂如此眾多的信息會令我們精神崩潰,而是擔心我們無法得到自己需要的足夠多的信息。
知識的三角形
信息超載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新的知識機構

第二章 深不可測的知識海洋
知識的基礎即事實,我們自認為我們在事實的基礎之上建立了不可撼動的知識宮殿,但也許僅僅是因為那些大聲疾呼的不同意見并沒有被公眾聽到。
事實的歷史
達爾文的事實
偉大的解放事實行為

序言 知識的危機

這本書將遵循一個獨特的路徑,探討一個大到不可知的領域。用大到不可知來形容是貼切的,因為知識的新的提升和變化的核心,就是承認一個最基本的真理。

第一章 知識超載

現如今,我們將信息超載視為一種文化環境。而令我們深夜難眠的,并非是擔憂如此眾多的信息會令我們精神崩潰,而是擔心我們無法得到自己需要的足夠多的信息。

知識的三角形

信息超載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新的知識機構

第二章 深不可測的知識海洋

知識的基礎即事實,我們自認為我們在事實的基礎之上建立了不可撼動的知識宮殿,但也許僅僅是因為那些大聲疾呼的不同意見并沒有被公眾聽到。

事實的歷史

達爾文的事實

偉大的解放事實行為

第三章 知識的實體

互聯網本身并不擁有創造知識實體的要件,知識不存在于書籍之中,也不存在于頭腦之中,而是存在于網絡本身。

本書其他部分的介紹

第四章 云上的專家意見

在互聯網上,衡量一個專家的權威并不在于你對某個話題能夠蓋棺定論,而在于你能否最先發出聲音。

專家簡史

從群眾到網絡

嵌入網絡的專業知識

第五章 一個回聲的市集

互聯網本身包含豐富的多樣性,存在太多的分歧。沒有一個突出的占據優勢地位的觀點,我們將會迷失在一個不同觀點織就的漩渦里。我們需要在人們對任何事都無法達成共識且將來也無法達成共識的世界里探索如何獲得知識。

審視多樣性

進入回聲室

未完成的話語

第六章 長形式,網形式

知識的網絡化正在對知識的本質以及長形式思考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帶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如果書籍告訴我們,知識是從 A 到 Z 的漫長旅程,那么網絡化的知識可能會告訴我們,世界并非是一個邏輯嚴密的論證,而更像是一個無定形的、相互交織的、不可掌控的大網。

狀如書籍的思想

書籍的尷尬

公共思考

從停止點到誘惑

第七章 太多科學

科學,這個最以事實為基礎的學科,在鏈接產生的混亂中當如何自立?最好的結果,是我們使用網絡的經驗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科學的真正本質,它是容易犯錯的人類中產生的一種宏偉的、持續的合作。而最壞的結果,網絡會讓我們對科學的方法、態度以及結果的理解,錯上加錯。

大到無法形成理論

更平

持續公開

開放的過濾器

略有不同的科學

超鏈接的科學

第八章 蓋在網絡節點上的圖章

正如知識已經變成了網絡的一種屬性,領導力正在成為領導者所領導團體的屬性,而非領導人本人的屬性。決策時刻非常清楚地成為了一個網絡中的節點,它在網絡中產生,也在網絡中跳動。

第九章 打造知識的新結構

下一位達爾文,更有可能是一個數據狂人?知識的網絡化到底是好是壞?我們如何才能將網絡變成知識的更好的基礎設施?作者預言:網絡化的知識,會讓我們更加接近關于知識的真理。

豐富性

鏈接

無需許可

公共性

未決性

關于太多的戰略

下一個達爾文

致謝

注釋

書摘/試閱

達爾文的事實

在19世紀50年代,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發現一只他從未見過的小鳥在“輕輕拍打著沉重的翅膀低空飛過”。當小鳥飛過他的頭頂時,梭羅在鳥的翅膀底下發現兩個點,然后意識到這是一種鷗。“發現一個新的自然事實的感覺真是太棒了!”31梭羅像鳥一樣嘰喳叫。一個新的事實被發現了:這只特別的鳥原來是只鷗。梭羅的事實是事實的最基本形式:某個“此”是一種“彼”。

但是梭羅對那只鳥的識別并不是那種能推動知識進步的事實。它并沒有以可感知的方式增加我們對鷗及其翅膀、甚至其斑點等方面的知識。梭羅沒有那么有抱負。正如美國作家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在梭羅逝世時所寫的悼詞中所嘆息的那樣,“梭羅不想成為整個美國的管理者,而只想做一個黑果黨的頭目”。32

當梭羅在撿拾黑果時,查爾斯·達爾文用了7年的時間沉浸在無脊椎動物蔓足亞綱——藤壺的小世界中。研究的結果是兩卷干巴晦澀的書——和他之后于1859年出版的驚世之作《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相似之處寥寥———通過不厭其煩地列舉事實,描述了這些小動物們不可勝數的細節。但是這本書所提到的某個“此”是一種“彼”,相較于梭羅的發現就前進了一大步。基于事實的知識是如何得到的?達爾文的例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這種模式被證明非常有效,所以才值得達爾文用7年時間忍受在餐桌上聞這種死了的甲殼綱動物的臭味。

達爾文關于藤壺的著作源自對一個細微但卻持久的事實的偶然發現。1835年,在提出偉大的進化論之前,達爾文還是一個年輕人,乘坐“小獵犬號”(Beagle)周游,研究加拉帕格斯群島(Galapagos)上動植物的細微變化。在那里,他在軟體動物的殼里發現了微小的藤壺寄生蟲——這是極為罕見的,因為它們通常依附于石頭上。在進一步檢查這些寄生蟲時,他發現了一些外表看起來極其類似甲殼綱幼蟲的小幼蟲。軟體動物和甲殼綱動物屬于截然不同的物種,那么為何軟體動物會產生出甲殼綱幼蟲?達爾文將這一疑問擱置歸檔,直到1846年。在接下來的7年里,這一問題一直吸引著他。

說為這項工作煞費苦心仍然太低估了這本書的價值。這本書以針狀的解剖工具和放大設備作為研究設備,但其細節是以一個宏大理論為指導的。達爾文認為有機體是逐漸進化的,這個想法指引著他去尋找有機體之間的連續性。于是,他研究雌雄同體的藤壺,發現其雄性器官“不同尋常的小”,小到他可能“根本辨識不出來,倘若我沒有堅信我的物種理論,即一個雌雄同體的物種一定是通過幾乎察覺不到的階段逐漸演變來的。”33

達爾文第一本關于藤壺的著作有370頁,事實上只闡述了一個事實:藤壺是甲殼綱動物。要是你坐在瓦爾登湖畔思考這個世界,然后把要換洗的衣服帶回家讓母親和妹妹洗(梭羅就是這么做的),那么這個事實就不可能被發現。34達爾文發現這個事實,需要從英格蘭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島,仔細檢查有寄生蟲的軟體動物,取得多個物種的樣本,進行7年嚴格的解剖,再加上一個能改變世界的物種起源理論。

發現一個全新的自然事實的感覺真是好極了!

回到現代,人們碰到各種有關品味偏好的問題,會向Hunch.com網站尋求幫助。我應該參觀哪座城市?萬圣節我應該裝扮成哪個人物?今晚我應該做哪種中國菜?Hunch.com會根據所有用戶之間波動的、重疊的相似之處,提供具有統計顯著性的答案。為了達到這一目的,Hunch.com必須十分了解其用戶——要掌握足夠多的用戶信息,所以像傳統做法那樣要求用戶填寫一個問卷(“最喜歡的音樂類型”,“政治傾向:左派,中間派或者右派”)已經遠遠不夠了。Hunch.com正在尋找一種事實,一種會讓達爾文、梭羅,乃至大多數人們在幾年前都會感到困惑不已的事實。

我第一次瀏覽這個網站時,想知道我晚上應該看什么電影。Hunch問了我很多與電影無關的問題。我的飲水杯是不是正面朝上放置?我喜歡穿跑步鞋,靴子還是涼鞋?當我丟掉一張紙時,我是否把它揉成一團?我曾經摸過海豚嗎?從我開始使用該網站,我一口氣答了334道題,主要是因為回答這些問題令我感到出乎意料的好玩。根據我的回答,Hunch向我推薦了電影《28日》(28 Days)、《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亡命天涯》(The Fugitive)和《謀殺綠腳趾》(The Big Lebowski)。Hunch獲得了我的數據。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是在其他用戶提供的數百萬個答案的語境下,再來分析我的回答。這種分析純粹是統計型的,采用了一種19世紀的科學家和統計學家不可能預料到的方式。這種分析方式不支持哪一種理論,而且也沒有產生任何理論。Hunch不會知道人們——比如那些喜歡在沙灘上穿涼鞋的人以及在過去一年里沒有吹過蒲公英的人——為何會喜歡以上四部電影。它并沒有一個假設,也沒有進行猜測。它只有統計相關性。

Hunch的事實——我如何放置我的飲水杯,以及最近我是否吹過一支蒲公英——與達爾文的事實相對:

達爾文的事實來之不易。他用了7年的時間發現藤壺就是甲殼綱動物。在Hunch網站,你可以在一分鐘之內回答12個問題。一般用戶大約回答150道問題。在Hunch網站,事實很快就能獲得,同時也是有趣的。

達爾文的事實集中在一個具體的問題上:他想弄清楚藤壺是何種生物。Hunch的事實則是有意識地不去設限。這一刻你還在回答你最喜歡瑞典組合ABBA的哪首歌,下一刻你就需要回答你是否認為俄羅斯屬于歐洲國家。Hunch需要廣泛而細致的答案,以獲得有用的結果。

達爾文的事實總體上涵蓋了某種有限的話題。在370頁的書中,達爾文仔細闡述了關于三種藤壺的所有相關事實,然后提出了他的論斷。如有可能,沒準他還會寫更多頁,舉出更多事實,但是這些事實終歸有一個開始和結束。封面封底之間的部分,就是他的論斷。Hunch的事實則沒有“涵蓋”任何東西。在最初上線的7個月中,該網站收集到了7,000多個不同問題,幾乎都來自用戶。唯一的停止點是你對回答這些傻氣的問題感到厭煩的時候。不過即使這樣,你仍然可以返回去回答更多的問題。

達爾文發現的事實,早在他發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雌雄同體的藤壺早在達爾文發現之前就有微小的雄性器官了。至于Hunch是在發現事實還是在生產事實,則尚未清楚。在棉花糖和鞋油之間,我更喜歡前者,這確實是一個關于我的事實。但因為我之前從未這么比較過,所以感覺上,這個事實在別人問我之前又并不存在。如果我從未摸過海豚可以算是一個事實的話,那么我從未接觸過一個克林貢人(Klingon)也必須算是事實,或者我從未摸過紫色的酸橙,或藍色的酸橙,或格子圖案的酸橙——無數這類在別人問我之后才存在的事實。

達爾文例子中事實的浮現,是因為他有一個理論指導著他。否則,他為何關心藤壺的雌雄同體性?但Hunch并不知道為何你愛吃咸食會有助于它預測出你最喜歡的撲克牌類型,當然它也不在乎。

最后,當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一只有寄生蟲的藤壺時,這個事實值得銘記僅僅是因為他認為——而且他判斷對了———這只獨特的藤壺是一個新物種代表。他在卷1中寫到:“只有在鵝頸藤壺中,其肉柄的最上端才是黑的。”35他說的并不是某一個個體的肉柄,而是一個物種的肉柄。對達爾文來說,只適用于一個個體的事實是毫無價值的。而Hunch的事實卻恰恰與之相反。在Hunch網站上,“你呼吸空氣嗎?”這個問題就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所有的哺乳類用戶都會給出同樣的回答。

現在,Hunch沒有用類似達爾文的藤壺研究或者物種起源探索的方式產生結果。它的事實也無法替代人們對達爾文式事實的需求(不過在第七章,我們會提到科學如何利用Hunch的一些基本技巧)。Hunch在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幫你找到你想看的下一部電影或者合適的婚禮禮物——但它沒有一本正經地說要去創造永恒的知識。它只是,一種預感。

然而,Hunch只是知識的形象所發生的嚴肅轉變中的一個細小的例子。達爾文的事實相對稀缺,不僅僅是因為這類事實很難得到——用7年的時間解剖藤壺——還因為它們很難出版。如今,某些事實仍然難以得到,所以那么多國家才不得不耗費數十億美元建立高能粒子對撞機,借以一窺量子的面目。不過我們的信息技術已經和通信技術一樣先進,所以了解一個事實就等于將此事實公諸于世。互聯網龐大的生產力早已取消了在出版方面的人為限制——包括出版前的內容審查。我們所發現的一切都能出版,這種新戰略產生了巨大的云數據,沒有理論制約,不用審查就可以出版,并且任何上網的人都可以獲得。

事實一直以來所扮演的知識基礎的角色,也因此而改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