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簡體書)
滿額折

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0 元
定  價:NT$ 1680 元
優惠價:87146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作為一部世界性植物專屬類志書,共分為9章,全面介紹了全球獼猴桃屬植物的分類、系統進化、資源分佈、物種特徵及遺傳變異等。同時,由於獼猴桃屬￿栽培果樹,故《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也介紹了獼猴桃馴化栽培史、品種選育及其商業化栽培和管理。《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既注重專屬植物志類專著在分類系統、起源進化、遺傳變異、區系地理和物種分佈格局等方面的系統整理和闡釋,特別是對獼猴桃屬54個種、21個變種進行了詳盡的描述並配有莖葉花果彩圖解示,也兼顧了果樹大全類專著在引種馴化歷史、遺傳資源變異、品種選育改良、果園栽培管理與產業格局,以及果樹關鍵園藝技術的介紹和分析。

名人/編輯推薦

《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精)》編著者黃宏文。
《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既注重專屬植物志類專著在分類系統、起源進化、遺傳變異、區系地理和物種分布格局等方面的系統整理和闡釋,特別是對獼猴桃屬54個種、21個變種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并配有莖葉花果彩圖解示,也兼顧了果樹大全類專著在引種馴化歷史、遺傳資源變異、品種選育改良、果園栽培管理與產業格局,以及果樹關鍵園藝技術的介紹和分析。

目次

序概述獼猴桃屬分類、分佈及資源概況獼猴桃引種馴化及獼猴桃產業百年史獼猴桃資源流失國外簡史獼猴桃產業發展百年史鑒我國20世紀的引種馴化嘗試我國獼猴桃資源調查、科研及產業崛起第一章獼猴桃屬的系統發育及其遺傳變異第一節獼猴桃屬的分類修訂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第二節獼猴桃屬下分類單元處理第三節獼猴桃屬古多倍體起源、地域分佈格局與網狀進化一、獼猴桃古多倍體起源與進化二、獼猴桃屬的地域分佈格局與網狀進化第四節獼猴桃屬植物孢粉學研究一、獼猴桃屬花粉大小與形態特徵二、花粉形態與獼猴桃屬種間親緣關係三、孢粉學與其他應用第五節性別變異第六節染色體倍性變異及育種應用一、染色體基數二、染色體倍性小種三、倍性鑒定與基因組大小四、倍性變異與獼猴桃育種第七節基因組多樣性第二章獼猴桃物種1.軟棗獼猴桃1a.軟棗獼猴桃(原變種)1b.陝西獼猴桃(變種)2.硬齒獼猴桃2a.硬齒獼猴桃(原變種)2b.尖葉獼猴桃(變種)2c.毛葉硬齒獼猴桃(變種)2d.京梨獼猴桃(變種)2e.異色獼猴桃(變種)3.城口獼猴桃4.中華獼猴桃iv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4a.中華獼猴桃(原變種)4b.美味獼猴桃(變種)4c.刺毛獼猴桃(變種)5.金花獼猴桃6.柱果獼猴桃6a.柱果獼猴桃(原變種)6b.網脈獼猴桃(變種)7.毛花獼猴桃8.粉毛獼猴桃9.簇花獼猴桃9a.簇花獼猴桃(原變種)9b.圓葉獼猴桃(變種)9c.楔葉獼猴桃(變種)10.條葉獼猴桃11.黃毛獼猴桃11a.黃毛獼猴桃(原變種)11b.灰毛獼猴桃(變種)11c.糙毛獼猴桃(變種)11d.厚葉獼猴桃(變種)12.粉葉獼猴桃13.大花獼猴桃14.長葉獼猴桃15.蒙自獼猴桃16.全毛獼猴桃17.湖北獼猴桃18.中越獼猴桃18a.中越獼猴桃(原變種)18b.卵圓葉獼猴桃(變種)19.狗棗獼猴桃20.滑葉獼猴桃21.小葉獼猴桃22.闊葉獼猴桃22a.闊葉獼猴桃(原變種)22b.長絨獼猴桃(變種)23.兩廣獼猴桃24.灕江獼猴桃25.臨桂獼猴桃26.長果獼猴桃27.大籽獼猴桃27a.大籽獼猴桃(原變種)27b.梅葉獼猴桃(變種)28.黑蕊獼猴桃28a.黑蕊獼猴桃(原變種)28b.無髯獼猴桃(變種)29.美麗獼猴桃30.倒卵葉獼猴桃31.桃花獼猴桃32.貢山獼猴桃33.葛棗獼猴桃34.融水獼猴桃35.紅莖獼猴桃35a.紅莖獼猴桃(原變種)35b.革葉獼猴桃(變種)36.昭通獼猴桃37.糙葉獼猴桃37a.糙葉獼猴桃(原變種)37b.光莖獼猴桃(變種)38.山梨獼猴桃39.紅毛獼猴桃39a.紅毛獼猴桃(原變種)39b.密花獼猴桃(變種)40.清風藤獼猴桃41.花楸獼猴桃42.星毛獼猴桃43.安息香獼猴桃44.栓葉獼猴桃45.四萼獼猴桃46.毛蕊獼猴桃47.榆葉獼猴桃48.傘花獼猴桃48a.傘花獼猴桃(原變種)48b.扇葉獼猴桃(變種)49.對萼獼猴桃50.顯脈獼猴桃51.葡萄葉獼猴桃52.浙江獼猴桃53.白背葉獼猴桃54.尼泊爾獼猴桃第三章獼猴桃屬植物的自然分佈第一節獼猴桃屬植物分佈區域、自然生境與野生蘊藏量第二節海拔垂直分佈第三節重要商業栽培物種的地域分佈第四節物種重疊分佈、天然雜交與基因漸滲第四章獼猴桃馴化栽培史第一節中國古代對獼猴桃的利用第二節近代西方國家對獼猴桃的引種第三節中華獼猴桃與美味獼猴桃的馴化及商業栽培一、最早採集的植物標本二、美味獼猴桃的引種栽培三、美味獼猴桃的商業化歷程四、中華獼猴桃的馴化及商業化歷程第四節軟棗獼猴桃、狗棗獼猴桃、葛棗獼猴桃、毛花獼猴桃的馴化及栽培第五節世界獼猴桃產業一、世界獼猴桃種植規模二、世界獼猴桃產量三、國際獼猴桃產業的主栽品種四、我國的獼猴桃主栽品種五、未來國際市場獼猴桃果肉顏色的格局第五章獼猴桃馴化改良及新品種選育第一節果實重要性狀變異一、果實大小二、果實形狀三、果面毛被四、果肉顏色五、成熟指標六、果實質地七、果實風味八、營養成分九、果實其他特性第二節獼猴桃選育方法及遺傳改良一、野生選優二、實生選育三、‘海沃德’品種的克隆株系選種四、芽變選種五、雜交育種六、授粉品種選育七、軟棗獼猴桃、狗棗獼猴桃及山梨獼猴桃品種八、新西蘭、意大利育種計劃第三節獼猴桃新品種改良的前景一、野生獼猴桃資源進一步發掘二、天然居群遺傳漸滲、基因的發掘與利用三、獼猴桃基因漸滲育種的理論與實踐第六章獼猴桃商業栽培主要品種第一節美味獼猴桃主栽品種一、‘海沃德’二、‘秦美’三、‘米良1號’四、‘金魁’五、‘徐香’六、‘布魯諾’七、‘貴長’八、‘翠香’九、‘華美2號’十、‘金香’第二節中華獼猴桃主栽品種一、‘金桃’二、‘Hort16A’三、‘紅陽’四、‘華優’五、‘金豔’六、‘翠玉’七、‘早鮮’八、‘魁蜜’九、‘金豐’十、‘楚紅’十一、‘武植3號’第三節雄性授粉品種一、‘湯姆利’二、‘馬圖阿’三、‘磨山4號’第四節毛花獼猴桃品種‘華特’第七章栽培與管理第一節苗木繁殖一、實生苗培育二、嫁接苗培育三、扡插繁殖四、組織繁殖第二節栽培管理一、獼猴桃建園二、獼猴桃園管理三、整形修剪四、花果管理第三節病蟲害與防治一、獼猴桃病蟲害的研究現狀二、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三、主要蟲害及其防治第八章採收與貯藏第一節採收與采後處理一、採收二、采後處理第二節貯藏一、貯藏方式二、影響獼猴桃貯藏的主要因素三、氣調貯藏的技術參數第三節貯藏病害一、冷害二、二氧化碳氣體傷害三、軟腐病四、青黴病viii獼猴桃屬分類資源馴化栽培參考文獻關鍵詞索引

書摘/試閱

概述
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20世紀初開始人工馴化栽培的水果,至今僅有100余年歷史。獼猴桃以其獨特的風味,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多種礦物營養和清腸健胃等功效而得到廣泛青睞,成為重要的水果種類之一。獼猴桃馴化栽培被認為是近代果樹史上由野生到人工商品化栽培最成功的植物馴化范例。
自1904年新西蘭從中國引種獼猴桃并于1930年建立第一個栽培果園以來(Ferguson et al.,1990),獼猴桃人工栽培迅速擴大。20世紀70年代末,獼猴桃商業化栽培在全球展開,迄今全球栽培面積達到15.8萬公頃(234萬畝),年產量達180萬噸(Belrose Inc.,2011)。
近30年來,我國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獼猴桃野生資源調查,對其分類系統、地理分布和自然生境進行了詳細研究,并發掘和選育了一批優良品種和品系。與此同時,我國獼猴桃產業迅速崛起,由1978年的零起步,發展到目前栽培面積和年產量分別占全球總量45%和27%。中國作為獼猴桃自然資源和栽培生產雙重大國,未來將更加深遠地影響獼猴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全球獼猴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獼猴桃屬分類、分布及資源概況
獼猴桃隸屬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獼猴桃屬(Actinidia Lindl.),曾經歷了4次修訂,按最近分類修訂,該屬有54種,21個變種,共約75個分類單元(Li et al.,2007)。目前栽培利用的主要是美味獼猴桃(A.chinensis var.deliciosa A.Chevalier)和中華獼猴桃(A.chinensis Planch.var.chinensis)。
自從1836年Lindley建立獼猴桃屬以來(Lindley,1836),其分類一直存在爭議,尤其對屬下分組的處理長期未決。雖然在獼猴桃屬分類修訂過程中,曾經分為凈果組(Sect.Leiocarpae Dunn)、斑果組(Sect.Maculatae Dunn)、星毛組(Sect.Stellatae H.L.Li)和糙毛組(Sect.Strigosae H.L.Li)4組,并且在凈果組分為片髓系(Ser.Lamellatae C.F.Liang)和實髓系(Ser.Solidae C.F.Liang),在星毛組分為完全星毛系(Ser.Perfectae C.F.Liang)和不完全星毛系(Ser.Imperfectae C.F.Liang),但是,獼猴桃屬下分類系統存在明顯缺陷。隨著新分類單元的發現和自然居群遺傳學研究的深入,表明葉被星毛狀況顯然是一個相對性狀,毛被的程度更是個難以界定的性狀,枝髓結構也不是一個確定性的性狀,尤其對糙毛組的處理亦相當粗略。獼猴桃屬被描述的種和種下分類單元曾多達約76種和50個種下單元(Huang et al.,2007a)。最近的研究表明,不論是采用形態特征和分子標記的聚類分析表征樹還是嚴格一致樹均趨向將大多數獼猴桃物種按中國北部、長江流域、中國南部、中國東南部和中國西南部等主要地理分布區域分組。最新的獼猴桃屬修訂版本基本忽略了屬下分組,并且將原17個種、33個變種和4個變形處理為同物異名(李新偉,2007)。
獼猴桃屬植物自然分布于以中國為中心,南起赤道、北至寒溫帶(北緯50°)的亞洲東部地區。其分布格局既屬泛北極植物區系,又具有古熱帶植物區的組分,體現出中國眾多特有屬植物的典型特征,即其分布以中國大陸為中心延伸至周邊國家。獼猴桃屬植物絕大多數為中國特有種,僅有尼泊爾的尼泊爾獼猴桃(A.strigosa Hooker f.and Thomas)和日本的白背葉獼猴桃(A.hypoleuca Nakai)這兩個種為周邊國家所特有分布。獼猴桃自然分布在我國廣袤的山區,根據生物地理學意義上的分布格局,獼猴桃的自然地域分布從西南至東北主要劃分為西南地區(云南、貴州、四川西部和南部、西藏)、華南地區(廣東、海南、廣西和湖南南部)、華中地區(湖北、四川東部、重慶、湖南西部、河南南部和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和陜西南部)、華東和東南地區(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和臺灣)、華北地區(河北、山東、山西、北京和天津)和東北地區(遼寧、吉林和黑龍江)。我國獼猴桃的野生儲量非常豐富,根據我國20世紀80年代獼猴桃資源普查的粗略統計,僅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的野生果實儲量就高達1500噸以上(崔致學,1993)。
獼猴桃引種馴化及獼猴桃產業百年史
中國雖然是獼猴桃屬植物的分布中心,自然資源異常豐富,但從古代典籍記載,我國古代僅有零星的栽培嘗試,似乎未進行過系統的馴化栽培。辛樹幟(1983)曾考證認為,2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出現的“萇楚”就是現在統稱的獼猴桃,即“隰有萇楚”意指在潮濕的地方可生長獼猴桃。而更為直接的文史資料記載則是唐代詩人岑參在《太白東溪張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詩中描述:“中庭井闌上,一架獼猴桃。”可見早在1200年前,我國就將野生獼猴桃引入庭院栽種。以后歷代本草志書均有獼猴桃食用和藥用的記載。200年前,還有浙江黃巖縣農民引種野生獼猴桃栽植于房前屋后的記載(崔致學,1993)。
現代獼猴桃的商業化栽培馴化則起源于1904年新西蘭女教師伊莎貝爾?弗雷瑟(Isabel Fraser)從湖北宜昌帶走一小袋獼猴桃種子到新西蘭,并將這些種子輾轉交給托馬斯?艾利森(Thomas Allison),再交給其胞弟苗圃商人亞歷山大?艾利森(Alexander Allison)。亞歷山大將種子培育成樹苗,大約于1910年間,來自中國的獼猴桃開始在新西蘭結果。據考證,這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眾多歐美博物學者、植物探險采集者引種中國獼猴桃到歐美試種以來,首次在中國以外土地上結出果實。以后,從這批源于中國湖北宜昌的種苗中陸續選育出了海沃德(Hayward)、布魯諾(Bruno)、艾利森(Allison)、蒙蒂(Monty)、艾伯特(Abbott)、葛雷西(Gracie)等品種,且主宰了國際獼猴桃商業化生產70余年。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中國農業部組織全國獼猴桃資源調查,從中選育了一批獼猴桃品種、品系,并開始在我國栽培生產中應用,逐漸改變了世界獼猴桃栽培品種的格局。
獼猴桃資源流失國外簡史
100多年前的中國在清王朝的統治之下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況,中國因其獨特植物區系的植物組成以及豐富的植物資源,特別是經濟植物和花卉園林植物資源,成為西方眾多植物采集者的獵奇之地。
植物標本
現知最早的獼猴桃植物標本是由法國人Incarville于1740年采集的,現存于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但直至150年后才被鑒定(Franchet,1882)。作為獼猴桃鑒定的第一個有花的雄株標本則是福瓊(Fortune)于1845年在中國上海、寧波附近采集的(Ferguson,1990a),果實標本則是愛爾蘭知名植物采集者奧古斯丁?亨利(Augustine Henry)于1886年采自湖北宜昌,并送到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用做首份獼猴桃物種的形態描述,由當時著名植物學家丹尼爾?奧利弗(Daniel Oliver)于1887年公開發表(Oliver,1887)。
活體植物
相對于標本的采集,活體植物的引種栽培略晚。目前已知國外最早種植獼猴桃是在1899年法國Maurice de Vilmorin樹木園(Vilmorin et al.,1904),其種子很可能來源于當時在四川做傳教士的法國人Père Parges。
然而,真正意義上的獼猴桃引種馴化栽培應始于英國著名植物采集家威爾遜(Ernest H.Wilson)。威爾遜在1899~1911年間曾先后4次來中國從事大規模植物采集和經濟植物發掘的探險旅程,為英國Veitch等苗木公司及植物學研究機構收集了包括獼猴桃、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罌粟花(Meconopis integrifolia)、枸子(Cotoneasters)、華西薔薇(Rosa moyesii)、川木通(Clematis armandii)、大花繡球藤(Clematis montana var.rubens)、報春花(Primula sp.)、槭樹(Acer sp.)、杜鵑花(Rhododendron sp.)、莢蒾(Viburnum sp.)、金絲桃(Hypericum sp.)、忍冬(Lonicera sp.)、小檗(Berberis sp.)、繡線菊(Spiaea sp.)、藍雪花(Ceratostigma sp.)、瑞香(Daphne sp.)、溲蔬(Deutzia sp.)、白鵑梅(Exochorda sp.)、雙盾木(Dipelta sp.)、金鐘花(Forsythia sp.)、猥實(Kolkwitzia sp.)、山梅花(Philadelphus sp.)、丁香(Syringa sp.)等百余屬1000多種植物用于西方園林花卉選育及產業發展,同時為西方國家植物標本館采集了65000多份植物標本(Brigges,1993)。
1900年,威爾遜將獼猴桃種子運到英國。1903年獼猴桃幼苗在英國皇家園藝學會上展出。同年,他又將兩箱包裝的獼猴桃苗通過武漢海關送給美國農業部植物引種站,于1904年8月運至美國加州的奇科植物引種實驗站(Chico Plant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Station),兩箱苗木分別標注為美國農業部的植物引種號(plant introduction number)PI-11629和PI-11630(USDA,1907a)。
1904年,新西蘭女教師伊莎貝爾探訪她在宜昌蘇格蘭教堂從事傳教工作的妹妹卡蒂?弗雷瑟(Katie Fraser)時,直接或間接從威爾遜處獲得少許獼猴桃種子(可能為一小袋),于1904年1月回國帶到了新西蘭(Anon,1904),正是這小袋種子成為了世界獼猴桃產業的發端。至今,占全球栽培面積80%以上的‘海沃德’(Hayward)品種及仍然廣泛栽培的‘布魯諾’(Bruno)和其他早期品種如‘艾利森’(Allison)等均選自于這一小袋種子(Ferguson et al.,1990)。
獼猴桃產業發展百年史鑒
1904~1924年:獼猴桃在新西蘭的引種馴化期
早期的獼猴桃樹苗大多是在新西蘭苗圃商人和植物愛好者間贈送或交易。1917年新西蘭的苗圃開始商業銷售獼猴桃苗;1924年新西蘭逐步形成獼猴桃熱,開始規模種植獼猴桃。
1922~1926年:獼猴桃嫁接苗進入市場
獼猴桃作為雌雄異株植物需要足夠的雄株授粉樹才可能正常結果。獼猴桃嚴格意義上是功能性雌雄異株,雌株的完全花形態和花粉敗育使早期人們對獼猴桃雌株不結果困惑多年,后來人們才認識到獼猴桃功能性雌雄異株的特性,由此雌雄株的確認及嫁接苗應用于苗圃銷售和栽培生產逐步形成規范,隨之扦插苗也進入市場。
1930年:第一個獼猴桃果園建立
最早提出獼猴桃果品生產的是知名植物采集者奧古斯丁?亨利(Henry,1893)。美國農業部于1922年也提出了獼猴桃商業化果園的建議(USDA,1922)。然而,第一個獼猴桃果園卻是在新西蘭Wanganui建立的,當時只種植了14株。約20世紀30年代初,果園生產出非常好的果實,并很快開始在新西蘭其他城鎮銷售。隨即,獼猴桃在新西蘭其他地區種植,特別是普蘭堤灣地區(Bay of Plenty),但是這些最早的獼猴桃果園規模均很小,一般在1公頃以下。
1950年:獼猴桃商品化生產
經過20世紀30~40年代獼猴桃在新西蘭部分地區零星栽培和試銷,新西蘭農業科研及產業部門開始關注獼猴桃商業栽培前景。高額的市場回報使新西蘭果農在普蘭堤灣地區大規模栽培,特別是1952年和1954年新西蘭生產的獼猴桃試銷英國及澳大利亞成功以后,獼猴桃栽培面積擴大,出口數量迅速增加。以出口英國為例,1952年僅為40箱,1954年則增加到563箱,1960年猛增至18700箱。
1959年:新西蘭建立獼猴桃商業品牌
新西蘭生產的獼猴桃銷售一直沿用了西方人早期對獼猴桃的取名——“中國醋栗”(Chinese gooseberry)。1959年,新西蘭人為開拓美國市場,開始采用以新西蘭人象征意義的基維鳥(Kiwi,夜行鳥類,有棕褐色長茸毛,外形看起來呈橢圓狀,近似獼猴桃)命名獼猴桃——“基維果”(kiwifruit)。從此在西方市場,中國原產卻被冠上新西蘭特征的基維果被廣泛推介,以致在以后很長時間,人們誤認為獼猴桃這種特殊的新興水果源于新西蘭。
20世紀70年代:獼猴桃規模產業化
20世紀50~70年代,新西蘭獼猴桃商業栽培以基本滿足國內市場為主,1973年后由于出口需求劇增,獼猴桃栽培出現集約化、規模產業化趨勢。其主要特征如下:
1. 栽培品種標準化和單一化
由于新西蘭獼猴桃產業發端是基于從中國湖北宜昌引進的一小袋種子,早期品種選擇多數出于人為喜好的偶發事件。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先后選育出了‘海沃德’、‘布魯諾’、‘艾利森’、‘蒙蒂’、‘艾伯特’等一些果型大、商品價值較好的品種,50年代經過新西蘭科學及工業研究部(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DSIR)規范命名,60年代新西蘭獼猴桃生產的品種結構為‘艾伯特’50%、‘海沃德’25%、‘布魯諾’20%、‘蒙蒂’5%。隨著出口數量增加,市場對品質要求提高,品質及儲運性狀好的‘海沃德’品種逐步被眾多獼猴桃生產者接受,并開始了大規模品種更換。‘海沃德’品種由1968年占栽培總面積50%提高到1973年的95%,1980年進一步提高到98.5%,從而出現了全球獼猴桃栽培生產的單一品種格局。
2. 果園技術規范化
獼猴桃是雌雄異株植物,為獲得高產優質的商品果實,新西蘭獼猴桃科研人員和果農經過多年探索,認識到獼猴桃充分授粉是高產優質的關鍵,特別是隨著獼猴桃品種標準化研究的深入,確立了以‘海沃德’為主栽品種后,配套雄性授粉品種的選育成為獼猴桃商業規模生產的關鍵技術環節。因此,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新西蘭人先后選育了以‘湯姆利’(Tomuri)和‘馬圖阿’(Matua)為代表的雄性授粉品種。同時,作為確保充分授粉的果園管理技術之一,果園放蜂技術規范也開始應用于果園常規管理,1971年在普蘭堤灣地區逐步形成了采用果園放蜂輔助授粉的專業化服務公司。
3. 采收、包裝、儲運國際化
新西蘭果園迅速形成的商業化栽培和國際化市場銷售鏈,其采收、包裝、儲運國際化標準的制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0℃貯存技術的確立及采收標準的規格化為獼猴桃果品的國際化運銷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獼猴桃市場委員會(The Kiwifruit Marketing Board)后來演繹成為目前的Zespri國際營銷公司(Ferguson et al.,1990;Zespri,1997)。
1970~2010年:世界范圍的獼猴桃產業興起
美國(約1966年)、意大利(1966年)、法國(1969年)、日本(約1977年)先后開始了獼猴桃產業化栽培。20世紀80年代后,商業栽培進一步國際化拓展,如南美智利和中東伊朗,同時中國獼猴桃產業也從零起步快速發展。至2010年,逐步形成了目前以中國(70000公頃)、意大利(27500公頃)、新西蘭(13600公頃)、智利(14000公頃)以及法國、希臘(各約4600公頃)等為主要生產國的全球獼猴桃產業布局(Belrose Inc.,2011)。
我國20世紀的引種馴化嘗試
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我國對本土獼猴桃植物資源的研究及其商業化栽培起步較晚,相關的研究和探索也遲于新西蘭及其他西方主產國。我國現代獼猴桃資源研究及引種栽培嘗試最早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于1955年開展了引種栽培及生物學特征研究的探索,但此研究沒有延續,原始引種材料被廢棄。1957年和1961年,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分別從陜西秦嶺太白山和河南伏牛山地區引種美味獼猴桃進行栽培實驗和基本生物學研究,較為系統地研究了美味獼猴桃的形態、生長發育、繁殖生物學等特征,獲得了一些重要科研基礎數據,并陸續進行了30多年種子育苗、嫰枝扦插、芽接及高接改造等應用技術的田間實驗,為早期人工栽培獼猴桃嘗試積累了寶貴經驗。相同時期,還有武漢植物園、廬山植物園、杭州植物園和西北農學院等單位從事過少量的引種栽培試驗(黃宏文,2009)。
我國豐富的獼猴桃自然資源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受到我國園藝果樹專業技術人員的關注,并開始了零星的資源調查工作。1958年,華中農學院和湖北果樹所對湖北武當山地區的獼猴桃資源進行了系統考察,并對中華獼猴桃自然變異類型作了描述。1959年,福建南平專區農科所對閩北地區的光澤、邵武等14個縣獼猴桃資源狀況進行了調查。1960年,浙江黃巖柑橘研究所對當地獼猴桃資源進行調查并整理了14個獼猴桃優良群系。20世紀70年代后,我國的果樹研究工作者開始了較為系統的資源調查和資源整理工作,尤其是河南、廣西和湖北三省區的資源考察收集較為出色。197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開始更深入的獼猴桃資源調查。1976~1978年鄭州果樹所與河南西峽縣林科所聯合國內其他研究單位,首先對西峽縣的獼猴桃資源進行了以大果型栽培品種選擇為目標的株系選擇與評價,后拓展到全面摸清河南全省獼猴桃資源狀況和野生果實蘊藏量,為推動全國獼猴桃資源普查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廣西林科所和華中農學院宜昌分院也分別于1974年和1978年對廣西和湖北山區的獼猴桃資源調查和大果型植株篩選開展了有益的前期工作。隨著資源調查的逐步展開,1977年開始以河南西峽縣為代表的國內獼猴桃規模育苗和栽培生產也逐步展開,孕育我國獼猴桃產業發端的資源研究隨之向縱深發展。
我國獼猴桃資源調查、科研及產業崛起
一、我國獼猴桃資源普查
1978年8月,由農業部、中國農科院主持的全國獼猴桃科研協作座談會在河南信陽召開,來自全國獼猴桃主要分布區16個省、市、自治區的科研、大學、供銷、輕工、生產部門幾十名科研及管理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中國科學院及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并參與了科研及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標志著我國國家層面獼猴桃科研及產業發展的起步。會議在交流總結1955年以來我國獼猴桃資源調查及引種栽培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國外獼猴桃科研及產業發展現狀,制訂了我國1978~1985年獼猴桃科研計劃,明確提出了中國趕超世界獼猴桃科研及產業的發展方向;在獼猴桃資源調查和品種選育、育苗及果園栽培技術、儲藏運銷及獼猴桃加工產品等方面全面部署了科研攻關,并特別強調了中國豐富的獼猴桃資源優勢對后續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獼猴桃醫用保健功能的重要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