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農産品質量安全信息傳遞機制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農産品質量安全信息傳遞機制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傳遞機制研究》共分為6章。首先,界定了研究范疇,并探討了農產品、農產品質量、農產品安全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概念與內涵。接著,分析了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表現、影響和成因。然后,從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兩個方面,深入研究了信息不對稱是如何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并從農產品自身屬性、信息傳遞成本、信息傳遞載體和手段、信息傳遞外部機制、信息可追溯機制和市場信譽機制等多個方面,分析了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對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矯正信息不對稱、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對策。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傳遞機制研究》可供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農業推廣等經管類專業和食品科學等有關專業的在校學生學習使用,也可供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管理、教育和科研等各方人士參考。希望您不論是從頭到尾的仔細研讀,還是有重點地翻閱,都能夠從《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傳遞機制研究》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作者簡介

孫小燕,女,山東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和農村經濟、資源與環境經濟。參與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主持4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編著2部。

目次

1 導論
1.1 問題提出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思路與內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內容
1.4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數據來源
1.5 研究創新與不足之處
1.5.1 可能的創新
1.5.2 存在的不足及有待進一步研究之處

2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范疇界定
2.1.1 農產品的內涵與屬性
2.1.2 農產品安全性
2.1.3 農產品質量
2.1.4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內涵
2.2 外部性理論與應用
2.2.1 含義、影響與治理
2.2.2 農產品市場存在外部性
2.3 準公共品理論與應用
2.3.1 含義、屬性與供給方式
2.3.2 農產品質量安全屬于準公共品
2.4 逆向選擇與信號傳遞、信息甄別理論
2.4.1 逆向選擇:檸檬市場模型
2.4.2 信號傳遞模型(signallingmodel):斯賓塞勞動力市場模型
2.5 道德風險與委托代理理論
2.5.1 道德風險理論與借鑒
2.5.2 委托代理理論與借鑒
2.6 成本-收益理論
2.6.1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商品屬性
2.6.2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成本分析
2.7 文獻綜述
2.7.1 國外研究綜述
2.7.2 國內研究綜述

3 嚴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問題、影響與成因
3.1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3.1.1 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繁爆發
3.1.2 農產品出口屢次受阻
3.2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影響重大
3.2.1 消費者身體健康受到威脅
3.2.2 公眾心理恐慌更為嚴重
3.2.3 國際聲譽與政府形象受到影響
3.2.4 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多個參與主體經濟利益受損
3.3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因分析
3.3.1 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內因分析
3.3.2 農產品流通經營環節的內因分析
3.3.3 農產品消費環節的內因分析
3.3.4 農產品各環節的外部監管體系不健全
3.3.5 其他方面的原因
3.3.6 小結:信息不對稱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4 信息不對稱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機理
4.1 農產品供應、消費與管理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4.1.1 農業生產資料供給者與農產品生產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4.1.2 農產品生產者與農產品加工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4.1.3 農產品加工者與農產品銷售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4.1.4 農產品銷售者與農產品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4.1.5 政府(監管者)與農產品供給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4.1.6 政府(監管者)與農產品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4.1.7 整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信息不對稱程度是各環節信息不對稱程度的累積
4.2 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不完全逆向選擇:中國農產品“檸檬”市場分析
4.2.1 不完全逆向選擇:農產品“檸檬市場”的理論分析框架
4.2.2 農產品“檸檬市場”的形成機理——基於不完全逆向選擇模型的分析
4.2.3 農產品“檸檬市場”的危害: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經濟福利水平均下降
4.3 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道德風險: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又一誘因
4.3.1 農產品生產者故意隱藏農產品產量的道德風險
4.3.2 農產品供給者肆意降低農產品質量的道德風險
4.3.3 取得認證的農產品供給者銷售質量低于認證標準農產品的道德風險
4.3.4 農產品供給者隱藏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方法的道德風險
4.3.5 農產品加工者和銷售者隱藏農產品需求信息的道德風險

5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對稱的原因
5.1 農產品基本屬性決定了信息不對稱
5.2 信息優勢方傳遞信息的單位成本過高
5.2.1 信息傳遞單位成本過高阻礙了信息優勢方傳遞信號的積極性
5.2.2 組織化程度低是信息傳遞單位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
5.3 信息優勢方傳遞信息的載體和手段不科學、不規範
5.3.1 標簽使用不規範,導致信息傳遞不全面、不真實
5.3.2 廣告宣傳不規範,導致信息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5.4 信息傳遞的外部機制不完善
5.4.1 信息傳遞的外部機制不完善加劇了信息不對稱
5.4.2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體系不健全,導致信息傳遞效果不明顯
5.5 信息可追溯機制不健全
5.5.1 信息可追溯機制不健全將有礙信息的追蹤與追溯
5.5.2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尚處于試點階段,信息追溯功能難以有效發揮
5.6 農產品市場信譽機制尚未確立
5.6.1 信譽機制可以有效地矯正信息不對稱
5.6.2 信用體系不健全嚴重影響到信譽機制效能的發揮

6 加強信息傳遞,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6.1 農產品供給組織化:提高信息傳遞的積極性
6.1.1 農產品供給組織化可提高信息傳遞的積極性
6.1.2 我國農產品供給組織化存在的問題
6.1.3 我國農產品組織化供給的推進方略
6.2 農產品標簽、廣告管理:規範信息傳遞的載體與手段
6.2.1 農產品標簽管理:規範信息傳遞的載體
6.2.2 農產品廣告管理:規範信息傳遞的手段
6.3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體系:完善信息傳遞外部機制
6.3.1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體系是信息傳遞的有效外部機制
6.3.2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體系
6.3.3 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收集與交流體系
6.3.4 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服務體系
6.4 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健全信息追溯機制
6.4.1 可追溯體系可有效矯正信息不對稱
6.4.2 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基本內容
6.4.3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6.4.4 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對策建議
6.5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構建信譽機制
6.5.1 以信用體系為支撐的信譽機制可有效矯正信息不對稱
6.5.2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的構成
6.5.3 突破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瓶頸
6.5.4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