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15)
簡體書 (285)
政府出版品 (5)
影音商品 (1)
紅利兌換 (4)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46)
無法訂購商品 (155)
庫存狀況

有庫存 (61)
無庫存 (440)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12)
$200~$399 (213)
$400~$599 (118)
$600~$799 (17)
$800以上 (41)
出版日期

2024年 (5)
2022~2023 (58)
2020~2021 (59)
2018~2019 (68)
2016~2017 (62)
2016年以前 (232)
裝訂方式

平裝 (388)
精裝 (49)
線裝 (2)
軟精 (4)
盒裝 (2)
適讀年齡

小學中年級 (1)
小學 (3)
作者

崔鐘雷 (16)
劉學銚 (7)
王明明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兒國學》編輯部 (6)
南懷瑾 (5)
包淳亮 (4)
傅佩榮 (3)
張岱年 (3)
王國軒 (3)
王文傑 (3)
陳來 (3)
陳立夫 (3)
(清)曾國藩 (2)
(清)金纓 (2)
北京畫院 編著 (2)
唐君毅 (2)
宋怡慧 (2)
張國驥 (2)
張覺明 (2)
出版社/品牌

致知學術出版社 (136)
浙江人民出版社 (16)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
中華書局 (10)
北京大學出版社 (8)
平安文化 (8)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7)
商務印書館(大陸) (7)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7)
廣西美術出版社 (6)
東大 (6)
中國紡織出版社 (5)
人民出版社 (5)
學生書局 (5)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4)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
岳麓書社 (4)
復旦大學出版社 (4)
浙江大學出版社 (4)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501筆商品,13/26頁
趣談面相識人生
滿額折
作者:姜威國  出版社:益群  出版日:1996/08/01 裝訂:平裝
相」者,像也。就宛如我們平常照相一般,必要有所質,方才能顯像。又「相」學於我國五術中亦佔了其中之一位(五術亦稱五皮,即山、醫、命、相、卜)。因此,古謂「格物致知、察微知者」,可說是相學最精闢且最真知之灼見。 然,相學的領域亦包含了很廣的範圍,例如姓名學可歸於「名相」,印章可為「印相」,陽宅、陰宅風水的判定又可論屬「家相」與「墓相」;至於本書所談述的「面相」是歸屬於「人相」學之類,當然,人相學部分
定價:160 元, 優惠價:9 14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21世紀日本對中外交決策模式研究:以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為例
作者:沈家銘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6/18 裝訂:平裝
本書探究日本對中外交政策決策模式的體制變革。過去日本外交主要是受到美國外壓影響,外務省相對保持獨立性,內閣官邸則因人員編制與派閥牽制而功能受限。2001年橋本行改實施後,大幅擴增了內閣府的人員編制,使得官邸主導外交成為可能。2005年,小泉純一郎與胡錦濤開啟了第一次戰略對話,2006年安倍晉三上任後便以此平台為基礎,成功訪問中國,呼籲日中建立戰略互惠關係,強化兩國在政治、經濟層面的合作,雙方並在2
絕版無法訂購
清嘉慶道光時期政治危機研究
作者:張國驥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8/10/09 裝訂:平裝
作者結合多年來對清史的爬梳研究,採用大歷史分析法、史料分析法以及比較研究法,對嘉慶道光兩朝政治危機的表像、原因及性質進行了深刻的探討,視野遠大而分析嚴密,激情隱含而客觀理性,有助於我們瞭解清王朝走向衰敗與滅亡的原因和教訓,也可為治理國家和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政治借鑒。該書結構謹嚴,觀點獨到,李學勤先生以為,其對於探討政治史、社會史固然很有價值,對於學術史、思想史,以至當時整個歷史轉型過程的研究,都大
絕版無法訂購
冷戰後中亞安全戰略環境的變遷與限制: 從權力、制度、文化觀點分析
作者:楊承翰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3/09/01 裝訂:平裝
前蘇聯解體後,中亞的5個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其面對了國內民族主義上升和國內體制轉型的問題。隨著美國和蘇聯的介入,地緣安全格局的變化與全球民主化運動的雙重動力也加諸在中亞國家上,使本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皆出現值得探討的變化。中亞各國富含發展經濟所需的物質資源,使區外大國對中亞國家更為重視,也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軍事安全與經濟組識,而不同經濟組識間的競爭關係,則使中亞的區域安全上升為全球大國權力互
絕版無法訂購
中國大陸民事代理法制之研究
作者:林優智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6/05/01 裝訂:平裝
代理制度的確立,使民事主體擺脫了事必躬親的束縛,被代理人可以借助代理人的幫助,間接地從事自我行為,這意味著代理制度使個人的法律人格在空間上得以延伸。依世界各國法治發展的經驗,民法中代理制度的健全程度對一個國家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資源的合理調配與運用,尤其是市場經濟活動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著緊密而不可或缺的關聯性與影響力。為使市場經濟活動發展的步伐持續而穩健,健全的代理制度更顯重要。 &
絕版無法訂購
金融科技的理論與應用
作者:郝晉輝(Jerry Hao)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20/03/31 裝訂:平裝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作探討:第一部分:先梳理金融科技的歷史,從「何謂金融?」、「何謂科技?」二方面進行分析,接著談到金融業走向科技化的過程,也探討科技公司是如何進入金融領域的。第二部分:主要談技術,區塊鏈、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電腦安全科技、人工智慧……等都是探討的主題。第三部分:探討金融科技在商業金融行業上的應用,特別提到保險業、銀行業、投資理財、徵信信用以及其他商業場景。第四部分:整理多則世界以
絕版無法訂購
地方政府與政治:政治版圖、政治景氣循環與選舉政見之研究
作者:黃國敏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7/09/22 裝訂:平裝
Niall Ferguson曾指出:戰爭與通貨膨脹使公部門極端擴張,繁瑣的公文程序與不斷蔓延的腐敗,官僚已然背離Max Weber所謂理性的原則。例如從1870年到1913年,英國地方政府支出竟然增加為原來的五倍,由此可見地方政治愈趨複雜且重要。本書單元一有關「政治版圖」的論文,包括苗栗縣立法委員選舉、新竹市立法委員選舉、南投縣立法委員選舉,以及南投縣、苗栗縣、彰化縣政治版圖的個案研究;單元二有關
絕版無法訂購
國際安全機構對族群衝突之干預
作者:張棋炘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7/12 裝訂:平裝
國際安全機構乃是可以用來解決族群衝突的一項良好的制度性工具。原因一方面在於國際安全機構本身就是國際社會成員為追求共同利益、降低交易成本所建構出來的制度產物,在其中必然涵蓋了解決衝突的規範和程序,特別是當族群衝突的發生已經影響到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國際安全機構勢將依據制度啟動衝突解決。另一方面,族群衝突過程當中的暴力程度和缺乏互信狀態,也使得衝突各造難以自行尋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根據衝突解決研究途徑
絕版無法訂購
國外政黨與公民社會的關係:以歐美和東亞為例
作者:高奇琦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7/12 裝訂:平裝
在國內外學術界,「政黨與公民社會」是貫穿於政治學、法學和社會學三大領域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對各自的理論研究都相對成熟,但缺乏系統和整體的理論研究以及比較政治的研究方法。 本書在理論層面,詳細研討了政黨與公民社會關係的相關理論、結構主義路徑和歷史主義路徑;在實踐層面,主要分析了政黨與公民社會關係的地區模式和問題領域,進而指出:構建中國執政黨與公民社會關係的雙向賦權模式是未來中國調整政黨與公民社會關
絕版無法訂購
在臺灣演變中的中國人認同:從1992年至2012年之民調資料分析
作者:黃志呈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5/12/01 裝訂:軟精裝
目前學者普遍認為,臺灣民眾在「臺灣人」認同、「中國人」認同,或「都是」,有此消彼長的連動關係,而「中國人」認同的下降,似乎也是「臺灣人」認同增加的間接解釋。但為何下降?則眾說紛紜。無人提出合理解釋。本書整理了國科會政治學門自1992到2012年,這20年的總統選舉選後調查資料,探討分析在臺灣的民眾,「中國人」認同逐漸消失的原因。 本書認為自1992年後的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中,中國大陸不斷
絕版無法訂購
海峽兩岸檢察制度之比較研究:以人權保障為核心
作者:陳振義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7/12 裝訂:平裝
本書從理論、法制及實務面探討,首先介紹保障人權思潮之基本內涵及其與檢察制度形成歷史之關聯,並論述檢察職能與人權保障之競合關係,次就兩岸檢察制度在歷史、組織、職權等方面提出比較。再分別就檢察官參與刑事訴訟程序的偵查、公訴、執行三個主要階段,如何兼顧被害人及被追訴人雙方之人權,闡述兩岸檢察官於上開三大階段從事實務操作行使職權時,有關保障人權理念之體現情形及改進之道。並就具體個案,分析兩岸檢察官如何在刑
絕版無法訂購
國防科技政策探討與研究:以系統觀點探討兩岸軍力平衡發展動態模式
作者:蘇民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7/12 裝訂:平裝
國防與軍事的發展是十分複雜且動態的過程,與政策、經濟、社會、科技均有緊密的互動關係。國共之爭自1927年至今未歇,期間歷經多少戰事爭端,只是規模大小之別,時間長短之分而已。1958年8月23日金門砲戰後實質武裝衝突雖逐漸減少,但因彼此間意識型態的不一致使得危機持續發生;為了降低敵方的軍事威脅,雙方均投注高額的資源於維持軍力平衡;然而,這種平衡關係在中共軍備政策不斷改變下出現變化,另因經濟快速成長及
絕版無法訂購
現代戰略研究之父鈕先鍾思想解析-國家間戰略:知識科學與行動藝術
作者:張明睿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6/06/29 裝訂:平裝
本書是運用詮釋學方法,解析鈕先鍾文本思想與體系重構。他的思想核心在於「現代戰略研究」,其內容是指向國家戰略。國家戰略若從西方戰略思想來理解,乃重視總體性質,並強調國家在國際間如何使用權力的分析;若從中國戰略思想來理解國家戰略,則更重視國家長治久安,強調「善治與和平」兼籌的戰略塑造;在國際政治領域,戰略具有互動性,國家在國力發展與和平力量使用下,形成了國家間戰略的面貌。本書前十七章,是依據鈕氏對西方
絕版無法訂購
崛起強權理論化的研究:中國大陸的能力、意圖與行為模式
作者:趙祥亨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6/06/29 裝訂:平裝
欲知未來者,必知過去。如何瞭解崛起強權對世界的影響,從古至今依舊是個百口難辨的謎題。今日,整個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崛起」,本書提出了結合理論與歷史研究的「崛起強權理論」,希望在相關研究已汗牛充棟的情況下,引領讀者一窺國際關係中最錯綜複雜的課題。 本書提出了四項變項--能力、結構、意圖、行為,並以過往的德國、美國、日本、蘇聯的崛起經驗,為四項變項之間的串連佐以強大的案例為證,最後,以此系統性的理論,
絕版無法訂購
從國家與社會關係析論ECFA簽訂之議程設定模式
作者:林士清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5/03 裝訂:平裝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從一項公共議題演化為解決問題方案的政策分析,國家機關發展策略在議程設定的操控中,乃具有影響社會組織、規範社會關係、集中國家資源,並能夠將自身意志轉化為現實之能力。從ECFA的議程設定模式的驅動力中,國家機關的發展能力與政治精英對政策議題理念及政策社群對ECFA的共識程度,乃扮演最主要的角色。本書透過議程設定理論及其模式,認為內生模式較能捕捉台灣歷經威權轉型至民主鞏固
絕版無法訂購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貧困線互動探析
作者:呂侑倫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5/03 裝訂:平裝
中國大陸貧困線逐年調升,貧困人口理應增加,然而貧困人口卻逐年減少。其原因在於,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中國大陸扶貧政策的實施,使得貧困人口得以有效降低。經濟成長之下,貧困的轉型使得舊的貧困標準不再適用、扶貧政策無法落實於真正需要接受輔導的貧困人口。加上新、舊貧困人口調整,必須對貧困線提出適當調整,令扶貧小組制訂合宜的扶貧政策,使之落實於真正有需要的貧困人口。為此,本書將針對貧困定義、中國大陸貧困成因、貧
絕版無法訂購
中國大陸石油戰略發展之研究-以系統決策模式分析
作者:林信成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5/03 裝訂:平裝
石油,這個被稱為黑金的能源,奠定了現代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礎。石油是日用品的原料來源,也是運輸和發電的驅動能源。若少了石油,對現代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將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導致石油消費量不斷增加,加上中國大陸國內石油產量逐漸耗竭之下,必需依賴進口石油,致使石油進口量持續擴大。如今,中國大陸石油進口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意味著中國大陸對外的石油依存度將越來越高,這將會造成中國大陸在國
絕版無法訂購
中國大陸網路公民社會發展與國家權力競合關係之研究
作者:單文婷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5/03 裝訂:平裝
網路科技是中國大陸公民社會發展的重要媒介,而網路本身也會形成新型態電子式公民社會,這就是本書所謂的「網路公民社會」。本書主要目的在討論資訊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中國大陸網路公民社會的興起與發展,研究焦點在觀察網路公民社會借助「資訊化」力量進而從公民社會、國家治理與經濟市場三者互動中得到發展空間,而基於「互動」觀點,本書也關注網路公民社會如何反向影響中國大陸公民社會發展、國家治理權威以及經濟市場發展。另一
絕版無法訂購
影響中國安全戰略的因素分析與評估:以國防安全為選項的時間序列迴歸分析
作者:景國華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4/09/01 裝訂:平裝
中國崛起受到國際政治的關注,已是不爭的事實;它的崛起是如何辦到的?它憑甚麼又要和平又可以崛起?這不僅是中國國家安全的議題,更涉及到其國家安全戰略的擘劃與執行。本書研究發現,中國的安全戰略發展脈絡,關鍵期是冷戰結束後,中國領導集體在全球化國際間的相互依存、合作協商趨勢下,「宏觀調控」國內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穩定成長,國家綜合實力逐年增強,使中國的「崛起」已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世界性課題。此外,中國領導階層
絕版無法訂購
中國大陸能源治理之研究(1993-2014):以「和諧世界觀」為例
作者:洪嘉駿; 劉性仁  出版社:致知學術出版社  出版日:2015/07/01 裝訂:平裝
在能源的獲取上,中國大陸如何創造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並且避免在國際間發生衝突,是其能源治理所必須正視的問題。本書採用國際關係理論之一──現實主義理論中的「國家利益」概念來分析中國大陸的能源治理,並將能源治理透過能源安全、能源戰略與政策取向及其意識形態──和諧世界觀來檢視。本書探討中國大陸在能源治理上所面臨的問題及所採取的政策方針,將其進行有系統地觀察與整理,並檢視其如何扮演負責任的大國角色。同時透
絕版無法訂購
  • 1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2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