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8)
簡體書 (69)
紅利兌換 (5)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82)
無法訂購商品 (15)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1)
無庫存 (86)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8)
$200~$399 (24)
$400~$599 (35)
$600~$799 (7)
$800以上 (13)
出版日期

2022~2023 (12)
2020~2021 (10)
2018~2019 (9)
2016~2017 (11)
2016年以前 (48)
裝訂方式

平裝 (67)
精裝 (24)
線裝 (2)
作者

王國維 (4)
曾永義 (3)
黃仕忠 (3)
吳梅 (2)
孔尚任─著、陳美林、皋于厚─校注 (2)
廖奔 (2)
曾永義─著 (2)
(元)王實甫 (1)
(元)王實甫 原著;周錫山 編著 (1)
(日)竹村則行 (1)
(明)湯顯祖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 編著 (1)
丘慧瑩 (1)
任跟心、紀丁 (1)
俞為民 (1)
元白 (1)
劉彥君 (1)
劉恆 (1)
劉文峰 (1)
出版社/品牌

三民書局 (7)
大象出版社 (6)
揚智文化 (6)
上海人民出版社 (5)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
中華書局 (3)
里仁 (3)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中國戲劇出版社 (2)
中國文聯出版社 (2)
中山大學出版社(大陸) (2)
人民出版社 (2)
南京大學出版社 (2)
商務印書館(大陸) (2)
國家 (2)
岳麓書社 (2)
復旦大學出版社 (2)
文津 (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海文化出版社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97筆商品,3/5頁
戲文概論
滿額折
作者:錢南揚  出版社:里仁  出版日:2000/03/01 裝訂:平裝
本書是錢先生晚年代表作,總結他一生研究成果不僅填補了中國戲曲史研究的空白,也標誌了南戲學科的確立,被譽為集南戲研究之大成。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西廂記》注釋匯評(全三冊)(簡體書)
作者:(元)王實甫 原著; 周錫山 編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2013/12/01 裝訂:平裝
本書用注釋、短評、考述、總評、匯評結合的形式,對中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巨著之一的《西廂記》的偉大成就和意義作出較為全面精當的闡述。內容包括《西廂記》在中國戲曲史、文學史、美學史和世界戲劇史、文學史、美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西廂記》研究史簡述及其評論、國外《西廂記》研究的概況及其評論等。
絕版無法訂購
躬耕集:廖奔戲曲論集
滿額折
作者:廖奔  出版社:國家  出版日:2009/04/01 裝訂:平裝
作者以中國戲曲史研究為主務,於專門著述之外,偶有需求或心得,亦撰寫一些單篇論文,或論證某業事,或研索某疑點,漸亦積掖成裘、覆簣為山,於是有是集之出版。集中所收大致為三類文章,一類是綜合論述戲曲史上某一時段或某一類型現象的,如論宋代戲曲、宋代表演藝術、南戲體制變化、梵劇的東漸及其變遷、儺戲、目連戲、社火與隊戲、柳子戲等,一類是專門研討某戲曲事項內涵的,如論作者、傳奇概念變化、宮調演變規律、「九美」說
定價:700 元, 優惠價:9 63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日本所藏中國戲曲文獻研究(簡體書)
作者:黃仕忠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2011/04/01 裝訂:平裝
《日本所藏中國戲曲文獻研究》內容簡介:作者在近十年前曾五次赴日本訪學,本書即以所尋訪的第一手數據為基礎撰寫而成。本書首次對日本明治時期的中國戲曲研究作了系統的梳理,對日本各圖書館的藏曲情況及其曲籍的來源作了介紹,對著名文獻學家長澤規矩也的訪書經歷與藏曲內容亦作了重點評述,對一部分重要的戲曲文獻亦作了深入研討,并為數十種稀見戲曲作了解題。全書既有新數據的披露,也有新觀點的闡發,中國戲曲史或因此而需改
絕版無法訂購
顧曲麈談 中國戲曲概念(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吳梅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2010/08/01 裝訂:平裝
本書包括《顧曲麈談》和《中國戲曲概論》,《顧曲麈談》中吳梅先生闡述了戲曲本體論方面的見解,從曲的源流,特徵,音樂,文字構成等方面論述,?提出了他曲學上最重要最有心得的"曲律論";《中國戲曲概論》描述了金元直至明清時期包括散曲戲曲在內的曲的發展史。本書在中國戲曲史的研究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
定價:108 元, 優惠價:87 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宋元戲曲史‧人間詞話(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王國維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2015/06/01 裝訂:平裝
本書收集了王國維的散文集:《宋元戲曲史》、《人間詞話》,前者是中國第一部史料詳贍、論證嚴密的戲曲史。以宋元戲曲為主要考察對象,追溯了中國古典戲曲的起源和形成過程,同時也探討了一些中國戲曲史研究中根本性的問題。後者是王國維關於文學批評的著述中最為人所重視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定價:126 元, 優惠價:87 11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國粹戲劇圖畫書:牡丹亭(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海飛; 繆惟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出版日:2019/02/01 裝訂:精裝
中國傳統戲劇是東方文明的奇葩,是“國粹”之中的瑰寶。為了讓孩子們領略這門藝術的魅力,我們從眾多中國戲劇作品中精選出最具感染力和最廣為人知的代表劇目,用精湛、唯美的圖畫書形式呈現出來,形成這套《國粹戲劇圖畫書》。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全名《牡丹亭還魂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
定價:216 元,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中國戲曲通史(全三冊)(簡體書)
作者:張庚; 郭漢城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出版日:2006/09/01 裝訂:平裝
我們研究和編寫中國戲曲史的工作,是從一九五八年開始的,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我們正式主持編寫現在這部《中國戲曲通史》,大致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三年,用將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全書的編寫工作,並於一九六三年開始付排。由於林彪、「四人幫」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嚴重破壞,這部戲曲史在當時未能出版,並因此被擱置十多年之久。第二階段,一九七八年春到一九七九年底,在「四人幫」被粉碎以後,我們才能
絕版無法訂購
目連資料編目概略
滿額折
作者:茆耕茹  出版社:施合鄭基金會  出版日:1993/12/01 裝訂:精裝
中國目連戲緣遠流長,資料宏博浩瀚,涉及到戲曲、民俗、宗教、聲腔、方言、歷史、哲學諸多學科.特別是對中國戲曲發生學與本土宗教、民俗的研究,極為重要。數十年至百年來,因社會各種觀點所囿,致使資料湮沒,加上藝人相繼謝世,造成今日搜求不易。近些年來,隨著國內外中國戲曲史研究的深入,和海外對東方宗教儀式劇研究的展開,目連戲的價值亟待重新認識。因此,有關目連資料的蒐集更為迫切和重要。 本「概略」主要是大陸部
定價:530 元, 優惠價:1 53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俞為民卷(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俞為民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裝訂:平裝
“海內外中國戲曲史家自選集”叢書旨在全面彙聚和展示新時期海內外中國戲曲史研究成果,由在該領域有卓越成就和廣泛影響的中國戲曲史家遴選自己最具代表性、水準最高的學術論文,結集出版。本書是我國著名學者俞為民教授的自選集。,全書共分為四個篇章,分別為曲史篇、曲論篇、曲律篇、曲考篇。結合史實資料系統地論述了宋元至今南戲的研究和古代戲曲理論及格律的發展,以及早期戲曲劇碼的考證。
定價:414 元,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宋元戲曲史(簡體書)
滿額折
出版社:岳麓書社  出版日:2010/01/17 裝訂:平裝
《宋元戲曲史》內容簡介:王國維不僅在古史地、古文字上是一代大師,在中國戲曲史研究上也卓有貢獻,《宋元戲曲史》即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中國戲劇藝術在元代達到了高度的繁榮,但卻因以往學者的輕視而晦暗不顯。《宋元戲曲史》在這方面作了開創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國戲劇藝術的特徵,中國戲劇的起源和形成、中國戲曲文學的成就等帶根本性的問題,使元曲這一瑰寶重放異彩,并為今后的戲劇史研究指明了道路。
定價:96 元, 優惠價:87 8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明清女性作家戲曲創作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劉軍華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6/03/01 裝訂:平裝
本書主要內容,一是較為全面的整理、考證了明清女性作家戲曲創作的概貌。二是分析了現存戲曲文本中所呈現的女性創作的主題、意向和戲曲敘述與表現方式。其對中國戲曲傳統的繼承與開拓,以此給她們在中國戲曲史上客觀的定位和評價。三是女性作家在戲曲創作中從不同的角度質疑、反思男女性別的定見以及女性角色的社會規範,闡述了其在性別定位和束縛的刻意突破中呈現的與男性劇作家同類題材不同的內涵。
定價:468 元,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戲曲源流新論(增訂本)(簡體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2008/07/01 裝訂:平裝
永義先生治史治文,是一個寬領域多創獲的著名學者,而其著力最勤苦、一生不離棄的則是戲曲。舉凡中國戲曲史上的學術熱點和難點,大到起源、形成、流變、劇種、腔調,細如戲曲的程序、格范、勾欄、堂會,擴展而至正史的禮樂志和民間之俗文化,他都認真研求,作出了卓有創建的論述。他的視踐還從講堂延伸到田野,開展對地方戲尤其是小戲的調查研究;他的興趣也由案頭擴展到場上,創作了一系列的新編歷史劇。永義先生是臺灣戲曲研究眾
絕版無法訂購
圖說中國舞蹈史
作者:馮雙白; 劉曉真; 王寧寧  出版社:揚智文化  出版日:2003/08/08 裝訂:精裝
「圖說中國藝術史叢書」推出的這六部專史:《圖說中國繪畫史》《圖說中國戲曲史》《圖說中國建築史》《圖說中國舞蹈史》《圖說中國陶瓷史》《圖說中國雕塑史》,自然還不是中國各門類傳統藝術的全面概括。但是,如果從中國藝術的發展軌跡及其特有的貢獻來看,這六大門類,又確具代表性,它們都有著琳琅滿目的藝術形象的遺存。即使被稱為”藝術之母”的舞蹈,儘管古文獻中也留有不少記載,而其能使人們看到先民的體態鮮活、生機盎然
絕版無法訂購
明傳奇戲劇情節研究-英彥叢刊45
滿額折
作者:高禎臨  出版社:文津  出版日:2005/05/01 裝訂:平裝
明傳奇被視為中國戲曲史上第二個創作高峰,其體製的擴充影響著整體戲曲結構走向更為繁複浩大的境地,情節結構的完整性與流暢度遂成為一部巨型戲曲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本書對明傳奇之戲劇情節進行分析歸納,期能瞭解明傳奇劇本如何表現主題情節與吸引觀眾的內涵;並兼論各家戲曲論著評點中所涉及的關目情節理論,用以檢視戲曲文學與戲曲情節理論之間的參照與對應。
定價:260 元, 優惠價:95 24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華瑋卷(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華瑋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2017/11/01 裝訂:精裝
本書是“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叢書之一。叢書旨在全面彙聚和展示新時期海內外中國戲曲史研究成果,由在該領域有卓越成就和廣泛影響的學者遴選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論文,結集出版。本書收錄了我國臺灣著名學者華瑋教授的十三篇重要論文,全面展現了作者的研究興趣與學術風貌。其中,“湯顯祖研究”欄目的四篇文章,既有對湯顯祖的總論,也有從人物、視覺以及意象和語言的角度對劇作的具體分析。“明清女性戲曲研究”及“戲曲評點
定價:450 元, 優惠價:87 3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曾永義卷(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2017/04/01 裝訂:精裝
本書是“海內外中國戲曲史家自選集”叢書之一,叢書旨在全面彙聚和展示新時期海內外中國戲曲史研究成果,由在該領域有卓越成就和廣泛影響的學者遴選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論文,結集出版。本書收錄了我國臺灣著名學者曾永義先生的十篇重要論文。
定價:450 元, 優惠價:87 3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清人雜劇論略
滿額折
作者:曾影靖  出版社:學生書局  出版日:1995/09/01 裝訂:平裝
本書為目前第一本全面及有系統地論述有清一代之雜劇作家和作品的專著,涉及之作家達四五十人,作品數百種。全書內容豐富,徵引極博,考證詳實,為研究清代雜劇不可不讀的專著,也是研究清代戲曲及中國戲曲史不可多得之作。
定價:470 元, 優惠價:9 42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京劇譚門(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陳本毫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2017/04/30 裝訂:平裝
本書是京劇大師譚鑫培故鄉武漢市江夏區委宣傳部、區文聯經譚家授權編寫出版的叢書《京劇譚門》(1-4卷)的第一卷。 京劇一代宗師譚鑫培出生于武漢江夏,學藝于天津,唱紅于古都,成名於上海。譚鑫培以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面地繼承和發展了民族傳統的戲曲藝術,從他開始,老生藝術進一步規範化、體系化了,基本確立了京劇的格局;他在60餘年的演藝生活中,上至宮廷王府,下至鄉鎮村野,風靡當時中國各種樣式的舞臺,贏得了各種層次觀眾的喜愛。他創造的譚派藝術多方面地代表了我國戲曲的傳統風範,使京劇逐漸趨入精美的境界,是流傳最廣、對後世影響最大、枝葉最為繁茂的一個藝術流派。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在京劇歷史上,譚派始終被認定為老生行當中的主流派,譚鑫培也被公認為一代宗師。 譚鑫培可以說是中國戲曲史上的第一個伶界大王和第一個京劇大王,梁起超為其著詩“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廿紀轟如雷”,梅蘭芳常對人說“我不是梅派,我是譚派”,“譚鑫培的名字,代表了中國戲曲表演體系”。本卷書詳細介紹了譚鑫培的生平和演藝經歷,可以說也是一部精彩的京劇史。
定價:720 元, 優惠價:87 62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曲學初步(簡體書)
作者:趙建新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2007/08/01 裝訂:平裝
本書是由幾位研究中國戲曲史的青年學子和他們導師合作寫成的論文集,包括《宋代伎藝與元人雜劇》《元代曲論發凡》《〈太和正音譜〉疏論》《祁彪佳〈遠山堂曲品劇品〉淺識》《王驥德〈曲律〉創作再探》《〈笠翁曲話〉今讀》《劉熙載〈藝概〉探勝》等七篇論文,內容涉及元代戲劇的形成、各種曲和劇的源流、對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品曲、品劇的作品的解讀以及鑒賞,其中不少立論是開拓性的,體現了青年學子的蓬勃朝氣和探索精神,很多研究
絕版無法訂購
  • 1
  • 2
  • 3
  • 4
  • 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