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簡體書 (32)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5)
無法訂購商品 (17)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
無庫存 (31)
商品定價

$199以下 (30)
$200~$399 (2)
出版日期

2022~2023 (5)
2020~2021 (3)
2018~2019 (2)
2016年以前 (22)
裝訂方式

平裝 (30)
作者

(元)朱丹溪 (1)
(元)滑壽 撰;李玉清 校 (1)
(元)王好古 著;李君 校注 (1)
(元)羅天益 著;武文玉、孫洪生 校注 (1)
(南宋)陳無擇 著;侯如豔 校注 (1)
(宋)竇材、宋白楊 (1)
(宋)錢乙、邰東梅 (1)
(宋)陳自明 (1)
(宋)陳自明 著;顧漫 校注 (1)
(明)李中梓 著;張麗君 校注 (1)
(明)李中梓、成莉 (1)
(明)程玠 著;李君 校注 (1)
(晉)皇甫謐 (1)
(清)吳又可 著;何勇 校注 (1)
(清)吳尚先、孫洪生 (1)
(清)唐宗海 著;谷建軍 校注 (1)
(清)喻嘉言 (1)
(清)喻昌、于恆 (1)
(清)徐靈胎 著;羅瓊 校注 (1)
(清)曹穎甫、姜佐景 (1)
出版社/品牌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32)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32筆商品,1/2頁
傷寒來蘇集(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清)柯琴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23/05/01 裝訂:平裝
《傷寒來蘇集》,柯琴著。柯琴,字韻伯,號似峰,明萬歷至清康熙年間人,生卒年代不得詳考。浙江慈溪(今浙江余姚)人,后遷居虞山(今江蘇常熟)。《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記載:“柯琴,字韻伯,浙江慈溪人。博學多聞,能詩、古文辭。棄舉子業,矢志醫學。家貧,游吳,棲息于虞山,不以醫自鳴,當世亦鮮知者。著《內經合璧》,多所校正,書佚不傳。注《傷寒論》,名日《來蘇集》。”柯氏認為《傷寒論》成書未久,便因戰火散佚
定價:168 元, 優惠價:87 146
庫存:2
格致余論 局方發揮(簡體書)
作者:(元)朱丹溪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朱丹溪,名震亨,字彥修,世居丹溪,人稱丹溪翁,元婺州義烏(浙江義烏)人,生於1281—1358年,享年78歲。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格致余論》因“古人以醫為吾儒格物致和一事”而名。全書共l卷,共載醫論40余篇,其中包括《陽有余陰不足論》、《相火論》等著名文章,內容還包括內、外、婦、兒各科;而對于脈法、養生優生等許多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本書被公認是反映朱丹溪醫學思想的代表著作,本書所倡導的“陽有
絕版無法訂購
陰證略例(簡體書)
作者:(元)王好古 著; 李君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陰證略例》,元·王好古著。王氏以傷寒病有陰陽之分,陽證易辨而易治,陰證難辨而難治,眾學者均詳于三陽而略于三陰,因就陰證設論作專書以發明之。全書共一卷,采掇了古人對陰證認識的精要,井附以已說,共三十余條,有證有藥,有論有辨,對陰證進行了專門的論述。首述岐伯的陰陽脈例,次述張潔古的內傷三陰例,再舉作者的三陰例,并續舉伊尹、扁鵲、張仲景、王叔和、許叔微、韓祗和諸例,著重論述了內傷三陰例的辨證論治,各論
絕版無法訂購
外科精要: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簡體書)
作者:(宋)陳自明 著; 顧漫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外科精要》一書為中醫治療癰疽之專論,清.陳自明著。全書凡上、中、下三卷,計五十四論。卷上大體為概論,第一論名為“要訣”,乃全書之總綱,為癰疽病因病機、治則治法、外方用藥之概說;第二“癰疽備論”.點明癰疽治療須“施以活法”;第三至十一論,詳述癰疽灸法;第十二至十九論,言及癰疽發生、辨證、用藥之規律;第二十至二十二論,于癰疽之病因窮本溯源,闡發己見,將癰疽之源歸為“毒”之一字,并引華佗《中藏經》證之
絕版無法訂購
重樓玉鑰: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簡體書)
作者:(清)鄭梅澗 著; 李玉清 等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重樓玉鑰》系清·鄭宏綱在其父鄭于豐所得喉科秘本的基礎上編著,后經其子鄭樞扶補充而咸。本書共二卷,上卷17篇,有咽喉說、咽喉總論、諸風秘論、陰陽論、辨面色論、壞癥須知、喉風三十六癥名目、喉風諸方、證治湯頭備錄、梅澗論癥一則、論喉間發白治法及所忌諸藥等;下卷39篇,內容涉及喉風針訣、針刺手法、補瀉要訣、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禁針穴歌、制針法、煮針藥方、十二經脈循行及穴位位置、針法及主治病癥等方面。本書
絕版無法訂購
針灸甲乙經(簡體書)
作者:(晉)皇甫謐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針灸甲乙經》全書十二卷,共一百二十八篇,其內容大致為:卷一論臟腑、氣血津液,卷二論經絡,卷三論腧穴,卷四論脈診,卷五論刺灸法,卷六論病因病機,卷七至卷十二論臨床各科疾病的針灸治療。如此按基礎理論、經絡腧穴、診斷、刺灸操作、臨床治療的編排次序,系統而有條理,對后世影響甚大。唐代《千金要方》、《外臺秘要》等有關針灸的內容多取材于此書,北宋官頒針灸腧穴專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也以本書第三卷為基礎加以擴
絕版無法訂購
靈樞經(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張秀琴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經》兩部分,是我國現存最早影響最深的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大約成書于戰國至西漢時期,集中反映了當時醫學的成就,標志著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被后世尊為“醫家之尊”,直到今天仍有效地指導著中醫理論的研究與臨床實踐。 《靈樞經》共計十二卷,八十一篇,現在流傳下來的《靈樞經》,是南宋史崧在紹興乙亥年(1155年)獻出的家藏舊本。 本《靈樞
定價:114 元, 優惠價:87 9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女科輯要(簡體書)
作者:(清)沈又彭 著; 曹瑛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女科輯要》又名《沈氏女科輯要》,二卷,作者清·沈又彭。沈又彭約1698年出生,卒年不詳,字堯封,浙江嘉善人。少習舉子業,兼擅占星聚水之術,尤精于醫學。 沈氏裒集歷代醫家有關論述,又加按語予以闡述,多發前人所未發,于1764年撰成是書。上卷含經水、月事不調、辨色及痛、月事不來等三十一條,包括妊娠藥禁、泰西諸說兩附篇;下卷含產、胞衣不下、產后喜笑不休等四十六條,包括雜病和集方兩部分。書中主要介紹女科
絕版無法訂購
時病論(簡體書)
作者:(清)雷豐 著; 何永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雷豐,字松存,號侶菊,又號少逸,清代衢縣(今浙江衢州)人,清末著名醫學家。《時病論》為其主要代表作。全書共8卷,分為“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春傷于風”、“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夏傷于暑,秋必?瘧”、“秋傷于濕”、“秋傷于濕,冬生咳嗽”、“冬傷于寒”8部分,對應四時八節之常見季節性疾病。每卷先總論時病概要,次及各病病因辨證和治法要點,再列擬用諸法,又附備用成方,末附臨證治案,創建了
絕版無法訂購
松厓醫經: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簡體書)
作者:(明)程玠 著; 李君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松?醫徑》,明·程玠著。全書共四卷,分為前、后二集,前集論述傷寒及傷寒諸證、六經分屬病證、五臟和命門脈證,并附治病合用藥方165首,包括湯類、飲煎類、散類、丸類等。后集分述內科雜病,兼及外科、婦科、兒科、目齒等病證證治,是一部綜合性著作。程氏鉆研《傷寒雜病論》頗有心得,臨床診治均宗仲景之旨,提出“雜病準傷寒治法”的觀點:認為古人之方雖為一病而設,亦可數處兼用。如:四君子湯可以補氣,可以調氣,可以
絕版無法訂購
串雅內外編(簡體書)
作者:(清)趙學敏; 郭華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本書為“走方醫”治療技術方面的專著,清·趙學敏著,清·吳庚生補注。 全書共八卷,分《串雅內編》四卷、《串雅外編》四卷。其中《串雅內編》介紹了“頂、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單方。《串雅外編》則分禁方(符咒之類)、選元(各種急症搶救法)、藥外(非藥物療法)、製品、醫外等類。 另有清末名醫吳庚生於若干治法與單方驗方后,附有按語,對學習和應用很有啟迪。該書首次揭示了“走方醫”的神秘內幕,是臨床醫生重要的學
絕版無法訂購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簡體書)
作者:(南宋)陳無擇 著; 侯如豔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簡稱《三因方》,為宋代醫家陳言(字無擇,號鶴溪道人)所著,約成書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全書18卷,180門,涉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載方1050余首。其書卷1至卷7以論述外感六淫為主的外所因性疾病為主;卷8至卷14的前半部分介紹以內所因為主的疾病;卷14的后半部分開始至卷18結束,依次介紹了外科、五官科、婦科、小兒諸病。 該書雖屬方書一類,但醫論占有很大的比例
絕版無法訂購
辨證奇聞(簡體書)
作者:(清)陳士鐸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辨證奇聞》又名《辨證錄》、《辨證冰鑒》,全書共十五卷,清·陳士鐸著。陳士鐸,字敬之,號遠公,別號朱華子,又號蓮公,自號大雅堂主人,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代約為公元1627—1707年。陳士鐸是有反清思想的人,以道者自居,好游歷,遍訪名人,并與傅青主有密切交往,因此,在他的書中常用隱語表示與諸多人物的關係,如“呂道人巖”、“漢長沙守張機”等,讀者勿以為怪。這次分別整理出版了陳士鐸的《外經微言》、《本草
絕版無法訂購
醫門法律(簡體書)
作者:(清)喻嘉言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醫門法律》,綜合性醫書。6卷。清·喻昌著于順治十五年(即公元1658年)。 喻昌(1585—1664年)字嘉言,晚號西昌老人。明清間江西新建縣(今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醫家,與張路玉、吳謙齊名,號稱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論篇》、《尚論后篇》、《醫門法律》等。 此書系喻氏有感于當時庸醫誤人而作,故既討論病證的治療,又為醫生臨證診療立法定律。卷1首論色脈之法,《內經》、仲景書律;卷2~
絕版無法訂購
小兒藥證直訣(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宋)錢乙; 邰東梅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9/03/07 裝訂:平裝
《小兒藥證直訣》是我國現存較早的兒科專著,該書成書于公元1119年。《小兒藥證直訣》書名是宋人閻孝忠整理太醫丞錢乙的有關兒科醫論、醫方、醫案,編次而定名的。全書共3卷,上卷為脈證治法,論述小兒脈法、變蒸、五臟所主、五臟病等81種脈證;中卷記載錢乙所治醫案23例;下卷載方123首。卷末附《閻氏小兒方論》及《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兩書。全書論治始終遵循“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這一生理、病理
定價:72 元, 優惠價:87 6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瘟疫論(簡體書)
作者:(清)吳又可 著; 何勇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溫疫論》是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的第一部溫疫學專著。全書共二卷。卷上共載文五十篇,主要論述溫疫之病因、病機、證候、治療、變證、宜忌.以及溫疫與傷寒的區別。卷下載論文三十余篇,重點敘述溫疫的種類、傳變、治療原則,各種兼證、變證的治療和調理,分析前人對溫疫認識錯誤及原因,并對有代表性的錯誤觀點進行了分析批判。《溫疫論》開創了中醫外感病防治的新局面,創立了較為完整的溫病學理論體系,對溫病學的發展具有劃時代影
絕版無法訂購
衛生寶鑑(簡體書)
作者:(元)羅天益 著; 武文玉; 孫洪生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衛生寶鑒》元·羅天益(字謙甫)著。刊行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羅氏為李東垣之弟子,其學則源于易水張元素。羅氏為弘易水之學,以《內經》為主旨,兼采眾家之長,并結合臨證治驗,集為是書。 書凡24卷,卷1~3為“藥誤永鑒”,載醫論25篇,以病案形式,進行專題辨析,藉以警示后學及同行不要犯用藥之誤;卷4~20為“名方類集”。共輯選羅氏自擬方及歷驗古方770余首,以證集方,理法兼備,備述各
絕版無法訂購
雜症會心錄: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清)王文綺; 侯如豔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20/06/15 裝訂:平裝
《雜癥會心錄》為清代醫家汪文綺晚年所著,成書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書分上、下2卷及婦人雜癥,包括3篇醫學總論,即魂魄論、審虛實、知生死;其余50余篇分別論述了內科、婦科雜癥癥狀、診斷與治療等方面的內容,各論后間附有作者及其門人的按語或校后語及醫案。 該書是作者研究古典醫籍心得及臨床經驗總結的匯輯,全書辨證析因細致.不乏獨特見解,是一部較好的中醫臨床綜合著作。在該部著作中,著者講求讀書求理,
定價:72 元, 優惠價:87 6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簡體書)
作者:(清)徐靈胎 著; 羅瓊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為清代名醫徐靈胎所著,初刊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此本共一卷。書前有徐氏自序,次列《凡例》,后接目錄及正文。其中正文收錄一百種藥物,依目次分上、中、下三品排列。其中上品63種,中品25種,下品12種。各品級下,錄栽該品所收藥物經文(《本經》條文取自《大觀本草》),每句經文下為徐氏注文,并在各藥后另加按語詳析每味藥之性味、主治、功效、藥理,而產地、異名因難定其實,故.而一概
缺貨無法訂購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診家正眼(簡體書)
作者:(明)李中梓 著; 張麗君 校注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2011/01/01 裝訂:平裝
《診家正眼》共分上下兩卷,明·李中梓(1558~1655年)著,約成書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后由李氏門人尤乘增補,并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將本書與《本草通玄》、《病機沙篆》合刊為《士材三書》。 上卷39篇,統論脈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及其臨床應用。詳細論述了診脈的部位、時間、方法、注意事項及各部位診脈原理,分析了五臟平脈、病脈、死脈、真臟脈、怪脈、神門脈、反關脈、沖陽胃脈、太溪腎脈的臨
缺貨無法訂購
  • 1
  • 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