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5)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5)
庫存狀況

有庫存 (5)
商品定價

$200~$399 (1)
$400~$599 (4)
出版日期

2024年 (1)
2022~2023 (3)
2020~2021 (1)
裝訂方式

平裝 (5)
作者

佛朗西斯科•瓦瑞拉-編著 (1)
克莉斯汀•海默 (1)
巴特・葉爾曼 (1)
瑞秋.卡森 (1)
迪米崔•席加拉塔斯 (1)
出版社/品牌

鷹出版 (5)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5筆商品,1/1頁
製造聖經:聖經中不為人知的矛盾(以及為什麼我們看不出來!)
滿額折
作者:巴特・葉爾曼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1/11/03 裝訂:平裝
聖經出於神之手,還是人之手?以歷史批判法還原耶穌,重建基督教形成的歷史三位一體、肉體復活、耶穌是人也是神…基督教的核心教義,都是後代神學家的發明!?傳道三年就中斷的耶穌福音X被隱蔽兩千年的新約歷史在這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中,學界公認的傑出學者,巴特•葉爾曼 (Bart Ehrman) 透過歷史批判法,指出聖經新約各個經卷之間,彼此有難以調和的矛盾,甚至夾雜後人杜撰、偽造和改寫的內容。此外,這些經卷幾乎都是在耶穌甚至耶穌門徒之後三、四十年的作者,假託門徒之名所寫下。換言之,基督宗教的重要觀念可能並非耶穌本意,而是後世神學家的發明。聖經是被後人製造出來,而基督教是被製造出來的宗教,不是屬於耶穌的宗教。葉爾曼表明,一般教牧人員在神學院都受過歷史批判訓練,但未將這些聖經知識告訴教會教友,一般大眾更是一無所知。就如肉體復活、耶穌既是人又是神等等概念,都是耶穌本人不曾提出的主張。因此,有必要讓讀者瞭解兩世紀以來聖經學者的普遍認識,以及聖經是人類歷史的產物,打破「聖經是天啟」的觀念。透過回顧自己如何從一個保守福音派的堅信者走向不可知論者的過程,葉爾曼一再申明,發現聖經的矛盾不一定會讓人失去信仰,反而是知道聖經究竟是什麼,會讓人更加認識自己所信為何,對信仰產生有意義的反思。因此,鼓勵信仰者或非信仰者的讀者,對於這本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書,一起來場知識冒險。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 468
庫存:2
路德神話:德國如何發明新教改革者?
滿額折
作者:克莉斯汀•海默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2/08/31 裝訂:平裝
還原歷史上真正的路德。瞭解二十世紀出的德國學者如何形塑路德,就更理解從一戰到希特勒崛起,現代的德國和世界。從神學脈絡談德國,以及現代化的世界歐洲最知名人物馬丁路德,如何被推上現代化的神壇?路德並非發起宗教革命的英雄;比起新教路德,他更是天主教的路德。本書探討路德作為宗教改革者的歷史和傳說,與西方的現代性如何產生千絲萬縷的關聯,甚至幾乎所有現代意識或價值都跟馬丁路德脫不了關係。沒有誰的故事比馬丁路德更能說明西方現代性的勝利,然而站在中世紀威權看台前宣布宗教和知識自由的路德,是如何被形塑成宗教改革者?就得要回到這個神話的發源地――19世紀後期的德國,追溯自一次大戰結束到國家社會主義興起的歷程。為什麼德國知識份子――尤其是宗教、文化和神學方面的新教學者――在這個動蕩時期,執著於改革者版本的路德故事,而將路德吹捧成推動現代化德國文化統一的神話人物?在神話的多次反覆敘述的過程中,自威瑪共和國時代起,路德取得了世界性的歷史地位。海默在新教改革者路德的結構中透過中世紀的視角,發現比起說是新教改革者,路德更是天主教的改革者。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轉換之際,德國學者尋求新的路德研究方法,試圖建構德國獨有的政治和文化精神上。當時軍事行動擴大了德國邊界,德國大學也開始成為歷史和社會科學研究最蓬勃的創新中心。在文化議題上,探討「德國在現代世界中的位置」成為德國日常的關注焦點,路德十六世紀的稱義神學和獨特的宗教經歷,被放入十九世紀後期出現的神學歷史方法中,以致路德成了當中的關鍵人物。然而,塑造路德成為宗教改革的人物後,人們對於他反猶和反天主教的態度,也不加檢視地照單全收。這埋下國家社會主義的興起後希特勒的崛起,以及在現代性擴張的脈絡下,當代我們到的對於民主抵抗的根源。總而言之,本書探討路德與現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如何關聯,以及路德如何被歷史形塑成一個宗教改革家,透過還原路德成為天主教改革者,讓我們看到歷史上路德的真正樣貌。【本書特色】★ 以歷史角度看路德各種形象的建構,以及對西方現代的深刻影響,尋找歷史上路德的天主教元素和中世紀元素。★ 本書作者在coursera這個全世界一流大學合開的線上課程擔任「路德與西方」講師,獲得4.6的高分。★ 馬丁路德是歐洲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但在中文世界還沒一本真正好的傳記,本書將補充此空缺。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6
睡眠、夢和死亡過程:科學家與達賴喇嘛探討意識問題的對話
滿額折
作者:佛朗西斯科•瓦瑞拉-編著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03/02 裝訂:平裝
睡眠、夢和死亡過程是科學家和觀想修行人都很著迷的話題,也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經歷我們都要睡眠,我們都要做夢,我們每個人都肯定要死亡這些領域都涉及意識層次的轉換,以及自我某種程度的消解,而意識究竟是什麼?自我又是什麼?《睡眠、夢和死亡過程》是一場重要的對話實錄,探討睡眠週期轉換當中意識層次的轉換和自我的消解,夢的過程、功能和內在意義,以及瀕死經驗和死亡的修鍊。是達賴喇嘛所代表的藏傳佛教,與當今科學家、心理分析師和哲學家就人類意識和自我的樣貌和可能性,進行的一場深入談話!人類在兩個重大的關口,日常生活的心智似乎瓦解了,其中一個時刻是睡眠,另一個時刻是死亡,加上睡眠中的夢,這三個領域是所謂「自我意識」的陰影區,也是西方科學才在展開探索的領域,這些主題因其遠離西方科學所熟知的宇宙物理和人體生理學等等,往往讓科學家感到不安。然而,藏傳佛教的觀想修行人,在人類意識的探索或所謂內在的科學,長久以來積累了許多經驗和知識,加上對於死亡過程有特殊關照,以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否能為快速對這些難以企及的領域下定論的西方科學帶來不同的視角和啟發?而科學進展又對於佛教傳統提供了怎樣的反思和修正?本書記錄的這場對話是1992年10月,是兩年一次的新智和生命研討會的第四場,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人文界的代表們,齊聚印度達蘭薩拉進行了獨特的交流。 在不久以前,很多人還認爲一般科學的客觀知識和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互相排斥的。但在這場心智與生命系列會議上,來自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專家走到一起,交換他們對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的經驗和不同觀點,透過友善和開放的對話,促進彼此的瞭解,並交換了各自的思想淵源和探索方法當中可以相通與借用之處。邀請您聆聽這場分別從靈性角度和科學角度,針對人類最神祕且未知領域進行的 豐富對話。達賴喇嘛和科學家究竟談了什麼?■ 睡眠本質上是死亡過程的預演?睡眠和死亡之間的高度相似性。■睡眠時意識會經過怎樣的消解和轉換過程?■人為何失眠?■科學萬能的觀點是否因為太想戰勝死亡而錯失了關於死亡的重要知識?■做夢對人而言有什麼益處?■夢何以是意識的通道?■夢總是在時間之外嗎?什麼是夢身?■自我意識消解之後會是什麼?■科學與佛教對於死亡各有什麼定義■佛教在意識科學方面,如何為客觀的科學提供主觀內在科學的觀點?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2
海風下【2023年經典版】
滿額折
作者:瑞秋.卡森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3/05/31 裝訂:平裝
「要真正認識卡森女士,不能只看她的環境啟示錄,也要看她柔軟、深刻的文學性自然書寫。」--吳明益文學經典•自然書寫標竿《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她筆下刻劃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就如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海風下》,是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作家瑞秋.卡森的第一部作品,寫作於1941年,比她後來家喻戶曉的環境啟示錄《寂靜的春天》甚至早了二十年,並與後來的《週遭之海》、《海之濱》並稱卡森的「海洋三部曲」。這部充滿新鮮活力,如詩又如散文的作品,帶我們看見大海邊緣生命的流動與循環,海洋、海鳥、魚類無盡的美與神祕,這部作品隨後也成為後世自然寫作的標竿。卡森在書中以生物的視角寫作,透過視野不斷地轉換,帶出海岸大環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潑而完整的面貌。她所寫下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如同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唯有藝術,能模鑄出永恆的價值。晚年回顧時,瑞秋.卡森將本書視為自己一生最鍾愛的作品,她寫信給朋友說:「這書……裡面有我寫作第一本書的新鮮活力,那種新鮮,此後我再也不曾充分擁有──我不認為那個作家能再度擁有。」在瑞秋的作品中,偏愛《海風下》的人不在少數。文學批評家賈特娜(Carol B. Gartner)建議初識卡森的讀者「從《海風下》讀起」,因為這本書「結合了形式、內容與風格的美,以文學而論,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作家波克說:「(比起瑞秋的其他作品,)我素來最喜歡《海風下》。它像是一個寧靜而特別的港灣,讓人在裡面儲備精力、休養生息,好再次出海,去探索外洋的奧祕。」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10
儀式的科學:深入儀式運作的身體和心理機制
滿額折
作者:迪米崔•席加拉塔斯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2024/05/02 裝訂:平裝
看似無意義的行為如何創造出意義?探究儀式運作的神經和心理機制。在許多文化中,儀式並非人類經驗的膚淺事件,而是發揮著嚴肅的作用。而今日,當傳統儀式已經丟失了其原有的社會脈絡,我們該如何找回生活當中的神聖? 本書由先驅人類學家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穿越人類儀式的豐富掛毯,向我們展示儀式的運作邏輯,說明儀式這種看似最不合理的行為,為何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 儀式是人類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最神祕的泉源,幾乎在每個人類文化中都存在。而儀式的存在,滿足了基本人類需求,也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但我們仰賴這些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並不是因為它們具有邏輯,而是因為它們對我們來說很有用。即使這些儀式行為對於物質世界沒有直接影響,卻改變了我們的內在世界,透過身體實踐過程中,產生秩序、歡愉、黏著、幸福感等心理機制,形塑了我們的社會角色,以深刻又微妙的機制將所有人連結在一起。 在《儀式的科學》一書中,人類學家暨科學家迪米崔•席加拉塔斯(Dimitris Xygalatas)在超過二十年的旅程中,研究並見證了各種極端儀式和生活中常見的儀式,包括生日派對、加冕典禮、默默祈禱、踏火、爬刀梯以及可怕的成年儀式。他親歷現場、參與在當地人群當中,把一系列在實驗室中做的實驗帶入田野,以此瞭解人們追求儀式的驅力。本書帶我們一覽這些科學發現,揭露儀式的內在運作,以及它們對我們及社群帶來的重要功能。 儀式的科學能幫助我們了解並慶祝這個使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關鍵,即在我們身上最原始且根本的部分。只有當我們擁抱我們對儀式的著迷時,我們才能在生活中發揮儀式的最大潛能。
暑期閱讀書展-單79雙75
定價:460 元, 優惠價:79 363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