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簡體書 (8)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5)
無法訂購商品 (3)
庫存狀況

無庫存 (8)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
$200~$399 (4)
$400~$599 (2)
$600~$799 (1)
出版日期

2020~2021 (2)
2018~2019 (1)
2016年以前 (5)
裝訂方式

平裝 (7)
精裝 (1)
作者

許建良 (8)
出版社/品牌

東南大學出版社 (3)
上海三聯書店 (2)
人民出版社 (2)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8筆商品,1/1頁
先秦哲學史(簡體書)
作者:許建良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日:2014/10/01 裝訂:平裝
絕版無法訂購
中華傳統美德德目論要(精)(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許建良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9/11/01 裝訂:精裝
本書簡要地審視了十二個中華傳統美德德目, 聚焦美德德目之間的深層邏輯關係, 繼而思考這些德目之間產生共作互動的可能條件, 以及預設產生佳文化效應所需的德目因子等問題, 潛心努力于在文化的層面上, 營設德目體系的內在共作的機制, 進而為有效的文化積澱創設條件, 在一定程度上, 為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提供了傳統道德文化的證明。
定價:708 元,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先秦儒家的道德世界(簡體書)
作者:許建良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2008/08/01 裝訂:平裝
儒學作為歷史上曾經一統中國的意識形態,人們對此情有獨鐘也是常理,相應的研究雖有觀點之爭,但在褒貶的坐標里,褒是絕對的。先秦儒家道德哲學顯示的是以人為中心的價值系統,人對萬物具有支配的地位;其結果之一,是使人太多看重一己的能力.期望通過一己的善行來拯救社會和天下,而缺乏對社會制度等設備的運思,其結果是深深地形成了行為上的先自己后他人的切入模式,體現的是個人本位主義的特征;不僅存在善惡對峙、德欲對立、
缺貨無法訂購
《道德經》的圖譜(簡體書)
作者:許建良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日:2014/09/01 裝訂:平裝
缺貨無法訂購
中華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揚(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許建良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1/07/01 裝訂:平裝
幸福生活已經成為21世紀各民族的共同願望。幸福生活的文化基礎是美德,美德是道德的基礎。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其傳統美德的資源非常豐富。資源只有盤活後才能在民族的成長中產生其相應的作用。傳揚傳統美德無疑是盤活工程實踐的一部分。文化資源的盤活必須依據文化的規律來進行,不能為傳揚而傳……傳統美德的傳揚實踐必須在有所獲得的軌道上進行,不能違背實功的規則來實現真正的傳揚。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不是“禮義之邦”,“禮儀”的“儀”是單人旁,說明這需要人通過具體的行為做出來,一個民族的道德水準正是民眾在具體踐履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厚實起來的,通過“群”的教育來提高個人各種應對能力,為人際關係的和諧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個人的層面,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禮貌、感恩、習慣等來提煉自己的人格素質,鍛鑄自己的文明素養,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不是其他的理性手段,這是本著文化的規律來運思傳揚傳統美德實踐的答案,也是一個中國人對實現中國夢的責任體現。
定價:336 元,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簡體書)
作者:許建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2012/08/01 裝訂:平裝
本書以一個由表及裡的向度對法家的一些基本概念進行了梳理和辨析,指出“理”是法家道德哲學的最高範疇,並重點通過對法家的代表人物――管子、商鞅和韓非的思想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解讀,對法家道德坐標的原點、道德的目標設計、道德的動力機制、道德實踐的軌道等進行了全方位的總結,揭示了法家道德世界的內在精神實質。本書將先秦法家道德置於多層次、多元的坐標系中展開了系統而深入的量度和探討,是一部有分量、富有啟發性的倫理學論著。
絕版無法訂購
中國倫理思想史:先秦儒家道德論(簡體書)
作者:許建良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10/12/01 裝訂:平裝
《先秦儒家道德論》內容簡介:儒家道德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古老話題,其研究成果雖然不勝枚舉,但《先秦儒家道德論》在立足現實的前提下。從資料出發,通過對孔子、孟子、荀子、《周易》道德思想的個案分析,借助帛書、郭店竹簡等出土文獻的營養,參照日本、美國漢學界的研究成果,以道法墨比較的天平,聚焦了天人、命、人性、人性、愛、義利、誠信、智德、德欲、禮儀、德教、修身、人格十二個專題,不拘陳式,由史引論,語言簡潔,較
絕版無法訂購
先秦因循哲學論(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許建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2021/07/01 裝訂:平裝
依照中國哲學史通常的說法,“因循”一詞最早出現在《慎子.因循》中,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個重要範疇,也是道家用世的基本方法。但本書作者認為,《慎子》一書中的《因循》篇是唐代人加上,“因循”一詞最早使用在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指》中的“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本書稿就是當下我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地研究先秦因循哲學的學術著作,全書運用中文本詮釋、歷史與邏輯統一、史論結合、比較研究的方法,從本文資料出發,重實證,既關注學術前沿,注重新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簡、帛書資料的使用,又重視世界漢學舞臺的研究動向,在追溯“因循”思想源流、基本內涵和學派歸屬的基礎上,不僅對老子、管子、莊子、申不害、慎子、荀子、《黃帝四經》、韓非子、《鹖冠子》、《呂氏春秋》的因哲學思想逐一進行了個案考察和梳理,而且從目的、價值目標、創新基因、當代價值等層面展開對因循哲學的綜論和評判,是一部聚焦問題,邏輯清晰,史料翔實,論證嚴謹,觀點明確,學術質量較高而填補空白的論著。
定價:468 元,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