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日日榮春:李榮春110歲紀念合集
滿額折
日日榮春:李榮春110歲紀念合集
日日榮春:李榮春110歲紀念合集
日日榮春:李榮春110歲紀念合集

日日榮春:李榮春110歲紀念合集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2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庫存:7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臺灣文學史上罕見的瑰寶
李榮春110歲冥誕彙整紀念合集

全書共分四大卷,卷一、卷二為《李榮春文學通訊》創刊號(2022年)與第二期李榮春110 歲紀念專刊(2024 年),卷三則為辦理「李榮春110歲紀念活動」之相關文集,卷四則為2023 年,協會辦理「李榮春ê 搶孤日」系列活動相關文集。
本書共集結26位作家、研究者,分別從文學、民俗、歷史、音樂等角度,切入李榮春其人、其事與文學作品,更嘗試分析其筆下的民俗世界,藉此照映出宜蘭人文風情;透過本書,不僅可親炙了解李榮春文學思想、作品藝術,同時可看見眾多文學後進,如何對李榮春進行追尋與記憶,尤其是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諸志友們,在成立三年來,積極於臺灣社會進行擾動,投入各類活動,實踐李榮春文學的各種面向。

本書所涉及內涵,除了追思紀念李榮春110歲,將協會所辦之文學通訊進行集結出版,呈現出閱讀李榮春、認識宜蘭頭城多元詮釋風貌,具有紀念價值意義外;更是首次將李榮春文學進行跨界轉譯的音樂活動,進行創作理念與作品賞析的分析整理,另也特別收錄有李榮春文學地景之分析,以及因應頭城搶孤所進行相關的專文討論,有助於社會大眾透過本書,便能輕鬆走讀李榮春文學地景、民俗生活,以閱讀行腳來認識作家,及其所生長的頭城這片土地。
期許透過本書,邀請更多人能走入李榮春文學世界,進到宜蘭頭城來。在此,當你望向飄渺龜山島,漫步舊瓶裝新酒的老街上,縱然不曾見過桃花源,不識武陵人,也能跟著李榮春之眼,看他懷抱真摯情感,日日夜夜看著、望著、盼著、念著的臺灣土地。

作者簡介

作者群(依筆畫排列):
王怡惠
宜蘭五十蘭愛樂合唱團團員。

朱和之
小說家,著有長篇歷史小說《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南光》、
《風神的玩笑》、《逐鹿之海──一六六一臺灣之戰》、《樂土》、《鄭森》,以及長篇小說《冥河忘川有限公司》、《夢之眼》等書。

呂尹超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博物館學、建築與都市、文化資產、展覽策畫與空間設計、文化觀光、眷村文化等。

呂承昊
臉書粉專《頭城二三事》版主。

李士儀
李榮春侄孫女、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李瓜
本名李敏忠,臺灣文學研究者、詩人,著有《徵友啟事》、《爐端:
李瓜三行詩集》和《山頂的厝》。

李敏勇
1947年出生於高雄旗山。1960年代末開始創作,至今不懈,以詩作為主力,是戰後影響臺灣文學甚鉅的笠詩社世代代表人物,跨足
小說、散文、評論與翻譯。

李雅莉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2014 年起與李鏡明先生共同推廣李榮春文學,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所碩士生、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執行秘書。

沈秋蘭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教學碩士,碩士論文「李榮春小說的在地書寫」。曾獲吳濁流文藝獎、鍾肇政文學獎、全球
華文文學星雲獎、蘭陽文學獎。出版作品:《馬爺爺的一天》、《長尾山娘的山林》、《野鼠與松樹》、《童年最後一個夏天》。

林冠旻
文邑二手書店負責人。

柯蘿緹
東華創英所畢業。曾淹留菲律賓馬尼拉、加拿大東西岸、中國廣東等地。喜愛棒球、熱愛投球,挖過地基也開過堆高機。現為演員、配音員。著有詩集《無心之人》。

郝妮爾
宜蘭人,東華華文所藝術碩士,於宜蘭經營向予書苑。長期深耕藝文採訪、劇場評論,創作範疇囊括散文、小說、童話、劇本。出版散文集《我家,或隔壁》、《去你媽的世界》,長篇小說《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
馬千惠/東華創英所畢,曾獲臺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南華文學獎、東華文學獎、國藝會補助等。過去十多年流浪於遊戲業與文字工作,現為芳療師與文字自由工作者,河流雜誌專欄作者。

張致中
藝術工作者,作品曾獲得「高雄獎」首獎(2019)、入選「桃源國際藝術獎」(2021)、「臺北美術獎」(2020)、「全國美展」(2017),「台新藝術獎」季提名(2019、2020),作品並獲高美館、國美館、藝術銀行典藏,展映發表於國內外美術館、藝廊、雙年展、藝術節與影展等。

連明偉
台灣當代作家,作品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第一屆台積電文學賞、中國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等。
著有《番茄街游擊戰》、《青蚨子》、《藍莓夜的告白》等書,並以《青蚨子》獲第七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

陳偉智
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異鄉又見故園花-
田代安定宜蘭調查史料與研究》。

陳萱銘
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

陳維鸚
慣與文字共伍,曾獲民生報、台東大學、九歌等兒童文學獎,以及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蘭陽文學獎等小品散文獎。著有《媽媽,謎啊!》、《變身魔法石》、《天使服務生》、《奇蹟男孩》、《遠村鳥事多》等書,以〈等孩子長大〉獲九歌111 年度散文獎。

陳曜裕
蘭陽女中教師。生活是一切的理由,時間以我為磚,砌過一些故事。
出版散文集《河流》、學術論文《孤城、孤舟與京華──杜甫夔州與兩湖時期的創作視角》,近來也認真學習寫詩。

彭瑞金
「李榮春全集」主編,靜宜大學退休教授,現為《文學台灣》主編、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

温宗翰
熱衷於民俗學,出版有《笨港進香》《將藝百年:振裕堂》《將顯神威:拱吉堂》《紫霄帝闕上帝公》《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臺
灣民俗青年論集》等專書。

廖靖玟
行過山海屯,成為疊字的人。

蔡濟民
桃園市龍潭區商業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桃園市龍潭文風造庄聯盟理事長、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客家文學性館舍諮詢顧問。

鄭烱明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文學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賴以誠
李潼長子,現於北市擔任國中國文教師。

一 靈
本名謝易霖,宜蘭慈心華德福高中教師、現代詩人、曾獲金鼎獎推薦,著有《成語一千零一夜》、《臨界風光》等。

寫在《李榮春文學通訊》前面
文─彭瑞金

李榮春(1914-1994) 是頭城鎮的鎮鎭之寶,也是宜蘭之光,更是臺灣文學史上稀有罕見的瑰寶。從年輕時代立志文學,便以全生命奉獻文學,終其一生都不改其志。

1938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 他志願參加臺灣農業義勇團前往中國南京,約滿返臺不久又再度前往,戰爭時期都停留在中國,在中國內陸經歷的戰爭下生活經驗,成為戰後臺灣作家中最早能以華文創作的先驅。1947年及1952年,他就有能力完成20 多萬字的《海角歸人》及88萬字的《祖國與同胞》。

可惜,戰後反共文學當道,像他這樣以生命見證時代, 以血淚代價撰寫的文學,被冷漠以待。李榮春為了全心奉獻等同他生命的文學,拒絕了苦苦等待他的童養媳未婚妻,孤獨終身就為了專情文學,甚至為了全心呵護所鍾愛的文學,拒絕當上班族、全薪工,寧願打零工、幹粗活,但求溫飽,要把時間
留給文學。堪稱是被文學附身的狂人。
戰後返臺的李榮春,除了短暫時間在「公論報」工作,及參加鍾肇政發起的《文友通訊》之外,終生隱居頭城獨自為文學苦鬥,少為文壇所知。他是一位知道自己追求的文學目標之後,就奮勇前進的作家,不顧毀譽、不計名利,從他和他的文學知音、也是護持終身的侄兒李鏡明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對
自己幾乎閉門造車的文學,充滿無比的自信。

李榮春文學的成就和價值,是在他身後才逐漸被世人挖掘出來的,功勞者是李鏡明醫師。他在他的四伯李榮春過世之後,發現整齊堆疊在衣櫥裡的原稿,便矢志將庫藏數十年的「李榮春」公諸於世,他獨力出版了《懷母》和《烏石帆影》之後,發揮了拋磚引玉的效果,促成晨星「李榮春全集」的出版。全集出版之後,李榮春文學不斷地帶給文學界驚喜,也強力吸引臺灣文學界學術研究的眼睛。

一向為我們公認的李榮春文學大護法李鏡明醫師於2020 年病逝,讓人頓覺失去一位引領我們探索李榮春文學的嚮導。李榮春文學是李榮春以整個生命幻化的靈魂結晶,是他奇特人生履歷結成的生命花朵。他的文學有他作為一個作家對時代、社會,甚至是國族、世界的觀察及感思。更特別的是他的文學的在地性,他的小說在描述他的家庭和家族關係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記錄頭城的小鎮人物以及人文風景。表面上看,他在經歷過白色恐怖政治的侵擾之後,就跟外面的世界相當疏離,但他的文學卻始終保持著對當代現實的貼切緊密,他不是與世隔絕的作家,他的作品保持距離的人間關懷,正是他難能而獨特之處。總之,李榮春文學是令人深掘不盡的文學寶藏。

有價值的文學,都是作家深思竭慮的結晶,總是孤獨的存在。李榮春的生前寂寞,文學史上並不罕見,但像他那樣生前有親近的知音侄兒護持,身後又盡心盡力宏揚,不僅李榮春是幸運的,整個臺灣文學界也承恩受益。也是受到李鏡明醫師的精神感召,他的家族、子女、親友,在李醫師辭世之後,立刻想
到李榮春文學的下一步怎麼走?這樣的憂思也很快引起各方李榮春文學愛好者的共鳴。在李醫師的女兒士儀和李榮春的粉絲雅莉的賣力奔走,獲得全國各地的同好響應,成立了「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做為進一步推廣李榮春文學的基地。

協會的成立是期待有更多的文學愛好者,能藉由互相砌磋,分享讀李榮春文學的心得。我們也期待李榮春文學能夠經由更多的在地連結或跨界合作,讓更多的人分享。發行「通訊」,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讓大家告訴我們還可以做什麼。「通訊」是李榮春文學的一座通往四方的橋。

目次

卷一‧《李榮春文學通訊》創刊號
 彭瑞金 寫在《李榮春文學通訊》前面
 張致中 李榮春之樹:歌百工046-榮春
 編輯部 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元年
 編輯部 2022 年度大事記
 王怡惠 〈烏石帆影〉中的文學與歌聲
 沈秋蘭 懷念李鏡明醫師
 林冠旻 我哥哥很愛書,妳也愛書嗎?
 呂承昊 頭城文化觀察
 温宗翰 李鏡明家庭錄影帶中的頭城節慶
 陳偉智 抄書與回憶
 蔡濟民 磨園──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十年推動歷程
 謝易霖 同學會.一九八六年──擬海角歸人日記
 廖靖玟 造夢的人
 李士儀 秋日午後
 李雅莉 我在宜蘭想看台灣男子葉石濤
 李雅莉 「熠結金蘭」文學市集
 編輯部 走在有李榮春相伴的路上

卷二‧《李榮春文學通訊》第二期.紀念專刊
第一區│沉積的岩脈
 連明偉 主編的話
 彭瑞金 李榮春文學的知識含金量
 彭瑞金 從文學家到文學推廣平臺──給文學家第三代的勉勵
 李雅莉 〈遙弔烏石港〉──尋找《祖國與同胞》之前
第二區│情感的流動
 李敏勇 文學的光彩,特異的存在──紀念李榮春,兼述感懷
 鄭烱明 永懷李鏡明醫師
 李士儀 李榮春作品中的自然情懷隨筆
第三區│春榮之日,我們走向榮春
 朱和之 談談李榮春
 柯蘿緹 和平街上
 馬千惠 彼个無聲的時代人
 郝妮爾 被死亡靜止的時間,被死亡具象化的悲傷──談李榮春〈懷母〉
 陳曜裕 冷城‧ 熱墳
 陳維鸚 逛逛和平街
 賴以誠 探尋高巖與導覽崇山——談李鏡明醫師與作家李潼
第四區‧ 春榮之日,我們走向榮春
 沈秋蘭 取竹──為李榮春搶孤日工事走訪拼下去!
 呂承昊 仙公廟散策
 李 瓜 三行詩五首
卷三‧ 紀念李榮春110 歲活動
 李士儀 交織在文學與樂曲的榮春美學──李榮春110 歲紀念音樂會
 李雅莉 走讀榮春日常
卷四‧ 李榮春ê 搶孤日
 沈秋蘭 頭城搶孤
 呂尹超 搶孤的美學與隱喻
 温宗翰 酒的民俗學
連明偉 大士爺初談
 陳萱銘 《勇士爸爸去搶孤》繪本圖文敘事之觀察
 李士儀 文學與音樂的共舞──李榮春作品與傳統音樂
作者群名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2
庫存:7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