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滿額折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7930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8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宋朝是中國建立皇帝制度後國祚最長的一個朝代,亦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藝術最巔峰的時代!想了解大宋朝如何由盛而衰?宮闈小說大家許慕羲代表作!盡述大宋十八皇朝盛衰興亡史,帶你進入清明上河圖的真實國度!
※本書取材於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真實地再現了大宋帝王的宮廷生活、感情世界,以及皇城內爭權內鬥的精彩過程,尤其是皇室追求享受,極盡奢靡的荒淫生活令人咋舌,而一旦皇權衰落,外族入侵時的悲歡離合和寵辱浮沉,更是令人不勝唏噓!
※作者自謂:「敘宋室一代興亡,凡朝廷大事,宮闈瑣聞,皆與正史不甚相遠,較諸塗飾附會,流於淫穢者,固稍勝矣。」全書四冊,共100回。對喜愛歷史宮闈小說的讀者是不可錯過的作品。
※大宋一朝,可謂人才濟濟,名將大臣備出,如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蘇東坡、包拯、曹彬等,皆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聞人,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更是力圖整頓吏治,然而卻也埋下日後黨爭的隱患,靖康之禍又是如何造成的,致使金軍侵宋,王室南渡,成為南宋政權的開始?
※童貫是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亦是少數宋朝宦官專政的時期,握兵二十年,權傾一時,他對大宋又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壯士雄心黃袍躍馬天下 宮廷疑案驚現燭影斧聲
奸佞登朝天師大顯神通 帝業拱手讓人千秋遺恨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從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起,至南宋最後一位皇帝趙昺登基,宋軍終因不敵元軍,在崖山海戰中全軍覆滅,陸秀夫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宋王朝至此滅亡,共歷經十八帝,歷時320年。
在太祖趙匡胤重文輕武的作風之下,文人的地位在宋朝得到了空前提升,繼之理學興起,優秀文人輩出,經濟與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震驚世界的三大發明:火藥、活字印刷和指南針,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無奈過分輕武的結果,也使得宋朝積弱不振,加上後期奸佞作亂、黨爭不斷,內憂外患夾擊下,黯然退居歷史舞臺。作者許慕羲生動描述大宋宮廷中的秘史瑣聞,使讀者身歷其境,彷彿置身其中。
本書內容從宋太祖出生起,至陸秀夫負末帝趙昺蹈海而死止,作者許慕羲取材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的內容,用生動的筆法,訴說大宋宮廷中帝后臣妃的悲歡離合和寵辱浮沉,不但重現封建宮廷的荒淫糜爛,更揭露了專制統治下的腐朽和黑暗。作者自謂:「敘宋室一代興亡,凡朝廷大事,宮闈瑣聞,皆與正史不甚相遠,較諸塗飾附會,流於淫穢者,固稍勝矣。」全書四冊,共100回。對喜愛歷史宮闈小說的讀者是不可錯過的作品。

作者簡介

許慕羲,著名小說家,也是名傳遐邇的寫史高手。他擅寫宮廷演義小說,著有《新大宋十八皇朝》、《宋宮十八朝演義》、《宋朝宮廷秘史》、《話說宋朝三百年》、《新蒙元十四皇朝》、《元宮十四朝演義》、《崇禎慘史1-4卷》、《宋史演義》、《唐宮歷史演義》、《袁世凱演義》、《清宮歷史演義》、《中山演義》、《元史演義》等多本宮廷演義小說,及《尺牘大全》、《俠女奇男》、《中國偵探奇案》、《古今奇案彙編》、《新兒女英雄傳》、《太湖女俠》、《古今騙術大觀》等著作,與許嘯天同為宮廷演義小說的知名大家。

目次

第五十一回 閻羅包老
第五十二回 安石變法
第五十三回 東坡居士
第五十四回 司馬相公
第五十五回 新舊黨爭
第五十六回 皇后修行
第五十七回 小人道長
第五十八回 大顯神通
第五十九回 李師師
第 六十 回 少年遊
第六十一回 浪子宰相
第六十二回 誤國奸臣
第六十三回 去忠留奸
第六十四回 龜山先生
第六十五回 老賊逃生
第六十六回 二帝蒙塵
第六十七回 靖康之恥
第六十八回 出師未捷
第六十九回 巾幗英雄
第 七十 回 分身法術
第七十一回 滿江紅
第七十二回 劉豫降金
第七十三回 岳家軍
第七十四回 忠心報國
第七十五回 死中求活

書摘/試閱

第五十二回 安石變法

王安石乃臨川人氏,號介甫。少年時好讀書,善作文,曾鞏常拿他的文稿,與歐陽修觀看,大加賞識。從此他到處延譽,因得進士及第,授淮南判官。舊例判官秩滿,可以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遂調知鄞縣,尋通判舒州。文彥博任中書時,力為薦舉,乃召試館職,安石不至。歐陽修又薦為諫官,安石復以祖母年高為辭。修乃勖以祿養,在仁宗末年,薦為度支判官,安石又復辭讓,且懇求外補,因令知常州,改就提點江東刑獄。為他屢次辭官,人都說他恬退為懷,賢士大夫都想望丰采,恨不一見。朝廷也想與以美官,惟恐他不肯屈就。
後來改官同修起居注,他又竭力固辭。仁宗派閤門吏,將敕書送至其家,仍不肯接。閤門吏跟著安石,向他道喜。安石反避到茅廁裡去了。閤門吏只得將敕書放於案上而回,安石又令人追上送還,往返了八九次,方才收下。沒有多時,又升知制誥,安石卻立刻謝恩,不再推辭。
直至仁宗崩駕,安石也回家裡居。英宗朝雖然沒有做官,卻無時不想獵取高官。見鄉里韓、呂兩族都做著朝廷顯官,便竭力去韓絳、韓維、呂公著結交,三人到京供職,便盡力替安石譽揚。
神宗在穎邸時,韓維充當記室,每逢講解經義,至獨具見解的地方,必向神宗說道:「此是故人王安石的新詮,並非維所發明。」因此,神宗記憶在心內,一意要用他。雖有蘇洵作《辨奸論》,說安石不近人情,是個大奸惹。又有呂誨劾他「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奸巧;驕蹇慢上,陰賊害物。誠恐陛下悅其辯才,久而倚畀,亂由是生。臣究安石,本無遠略,惟務改作,立異於人,文言飾非,罔上欺下。誤天下蒼生,必斯人也。」
雖然說得十分透徹,無如神宗總不相信,又下詔令安石知江寧府。眾人還道安石總要推辭,哪裡知道安石居然受了詔命,竟往江寧赴任。此事出人意料,大家以為奇怪!
安石到了江寧,不上半年。有人底毀韓琦,說他執政三朝,權力太大。神宗也因韓琦遇事專擅,心內不悅!曾公亮乘機力薦安石可以大用,立刻補授翰林學士。韓琦因內外傾軋,屢乞罷免,遂罷為鎮安武軍節度使兼判相州。
陛辭的時候,神宗問道:「卿去之後,誰可主持國事?」
韓琦答道:「聖衷當必有人。」
神宗道:「王安石如何?」
韓琦道:「安石為翰林學士,綽然有餘;若以處輔相之任,惟恐器量不足。」神宗不答。
韓琦告辭而去。那王安石奉了翰林學士的詔命,有意遲延,經過了七個月,方才入京報到。神宗聞得王安石已來,立刻召見。
到了熙寧改元,即令王安石越次入對。神宗問他治道何先?安石答稱先在擇術。神宗道:「唐太宗何如?」
安石道:「陛下當上法堯舜,何必念及唐太宗。堯舜治天下,至簡不煩,至易不難,後世君臣未能明曉治法,便說他高不可及;堯亦人,舜亦人,有什麼奇異難學呢?」
神宗道:「卿可謂責難於君了,但朕自顧眇躬,恐不足副卿之望,還要卿盡心輔朕,共圖至治。」
安石道:「陛下如聽臣言,臣豈敢不盡死力。」言畢而退。
一日侍講經筵,群臣皆已退出。神宗獨留安石,命他坐下,安石謝恩入坐。神宗道:「朕閱漢唐歷史,漢昭烈必得諸葛亮,唐太宗必得魏征,然後可以有為。亮、征二人,不是天下奇才麼?」
安石抵掌道:「陛下誠能為堯、舜,自然有皋、夔、稷、契;誠能為高宗,自然有傅說。天下甚大,何材沒有?獨恐陛下主意不堅,就是有皋、夔、稷、契傳說等人,也不免為小人所排擠,那就不得不遠去了。」
神宗道:「小人何代沒有,就道堯、舜之時,也不能無四凶。」
安石道:「那就在乎人主能辨別賢奸了。倘若堯、舜不誅四凶,皋、夔、稷、契能夠盡心竭力的辦事麼?」
這一席話,說得神宗很是入耳。安石退出之後,尚嘉嘆不止!從此,一心一意要任用安石。不久,便令王安石參知政事。
安石既入中樞,自然要施展手段了。常常說:「周禮有泉府之官,原是要調濟貧困,變通天下之財的。後世惟桑弘羊、劉晏能知其意,可惜不能竟其功。現在若要理財,非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權不可。」神宗也深以為然!
安石還恐有人破壞,又逼進一步說:「人才非但難得,而且難知。譬如現在派十個人理財,只要內中有一二個不對的,就被外人作為話柄,全盤破壞了。只要看堯與群臣,擇一人治水,尚且不能不敗事。何況使用不止一人,豈能個個都好呢?只要皇上看著利多害少,拿定主意,不為眾論搖惑,那就可以收效了。」
神宗道:「這個自然,如果主意不定,還能辦事麼?」
安石得了這話,便告退出外,放心大膽的批了條規,奏請創設制置三司條例,掌經劃邦計,變通舊制,調劑權利,並舉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協同辦事。神宗即命安石升之總領制置三可條例司,許其自置掾屬。
安石遂引用呂惠卿、曾布、章惇、蘇轍等分掌事務。
呂惠卿曾為真州推官,秩滿入京,與安石談論經義,意多相合。安石常說他是大儒,學先王之道能夠實用的,只有惠卿一人;遂授為條例司檢詳文字,事無大小,必與商酌;所有章奏,亦一概由他撰批。惠卿便和章惇、曾布聯為一黨,互相標榜,狼狽為奸。於是悉心商酌,定與許多新法,乃是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種種搜括的方法無不施行。
安石素與劉恕是至好,又要叫他到條例司來辦事。劉恕道:「我聽你口口聲聲要致君堯、舜,自比皋、夔。現在所行的政策,卻是非利不開口。皋、夔當年是這樣麼?我向來不敢存做皋、夔的奢望,所以錢谷一道汲有學過。承蒙好意,實不敢領,還是去另請高明罷。」
安石碰了這個釘子,從此就與劉恕絕交,自去進行新法。
但是這農田水利,乃是調查賦稅徭役,恐有畸輕畸重和荒廢隱匿的,卻非派人四出察訪不可。那些老成之士,都不贊成變法。安石索性不去請教他們,便奏派了劉彝、謝材、侯升獻、程顥、盧秉、王汝翼、曾伉、王廣廉八個人,分行各路。那些小人,就借此迎合意旨。搜剔騷擾的辦了幾年工夫,雖然查出荒田三十六萬一千一百七十余頃有餘,那民間已是受累不堪了。
這還是新法裡面最好的,至於均輸一法,尤其可笑!條例司說是各省貢獻物品,每年皆有定例,豐年不能多,荒年不能少,路遠的未免吃虧,路近的太覺便宜,徒令一班富商大賈,操奇計贏,於中取利。即如江、浙、荊、淮等路,出產最多,凡應貢獻之物,大可由官先備資本,在適中地方,設立局所,賤的時候買下,貴的時候賣出。好在京城倉庫某時應辦某物,總可預先得信,比民間消息自然靈通,從此貨價漲落,由官主持,還怕國用不足麼?
神宗聽信此言,簡發、薛向為發運使,專管均輸平均的事;領內庫錢六百萬緡,上供米三百萬石,先從江、浙、荊、淮路辦起。薛向到任後,又奏稱責任繁重,請得設置屬官,補吏役概仿衙署體制。神宗一一准奏。
此時蘇軾正做開封府推官,遂上疏道:「開辦之初,首先設官置吏,未免鋪張過甚。簿書廩祿耗費既多,日後勢必取償於贏利?層層剝削官賣之價的,必比民間更貴。誰肯過問,買進之時亦必如是。臣恐所領六百萬官本,永無收回之日。縱有稍獲利益,徵商之額所失必多,所得已不償所失矣。」此外加劉琦、錢額等,皆上疏極諫。神宗此時已為王安石所迷,如何肯聽,反把諫阻的幾個人,一概貶謫遠方。最可笑的是登州地方的一件謀殺案,在此略敘一番,也可見得王安石的奇僻怪張了。
登州鄉下有個女子,小名阿雲,很有幾分姿色,每日對鏡理妝,自以為天仙化人。不過如是,總要嫁個美貌郎君方才如意。無如那時自由平等的風氣未開,婚姻都是專制,父母擅自作主,替她定了一門親事。阿雲暗中打聽,得知未婚夫乃是鄰村的田舍郎,心中好不氣悶。再加同行姐姐一齊替她可惜,都說阿雲妹嫁得這個丈夫,好似一朵鮮花插在牛糞堆裡了。又有與她不和的人都嘲笑她,說她的丈夫像廟裡的土地公公,將來就要做土地婆婆了。阿雲聽了,幾乎氣得沒有尋死。

正在無可發洩的時候,恰巧男家已竟擇日迎娶。阿雲暗想:與其嫁了這個蠢牛一般的人,一生不得稱心,不如死了倒還乾淨;與其我一個人死,不如大家同死。想了一會兒決定主意,便磨了一把快刀,乘著黑夜無人,獨自一個躡足潛行。走到鄰村,正值十月內糧食登場的時候,她的未婚夫睡在草棚裡面看守禾稼。阿雲推門進去,舉刀便砍,誰知男的還沒睡著,見一把明晃晃的刀劈頭砍下,連忙用手一擋,巧巧的碰在刀口上,五個指頭,齊齊砍下,鮮血淋漓。阿雲再想砍時,已無氣力,男的也跳起身來,狂喊救命,驚動鄰人,走將攏來,把阿雲拿住送將官裡去。
這時,知登州的乃是許遵,聽說事關人命,不敢怠慢,立刻坐堂問訊。阿雲到堂,毫不懼怯,從從容容,一字不加隱瞞,從頭至尾說了一遍;說罷,伏地大哭。許遵見阿雲一個嬌滴滴的女子,被逼至此,未免動了可憐之心,就有意要開脫她,便引了一條例,說是因犯殺傷而自首的,得免所因之罪,請從末減。錄了全案招供報進京去,奉旨交司馬光、王安石議奏。
安石說許遵議得不錯,應該照辦。司馬光憤然道:「婦謀殺夫,尚可末減麼?」
安石道:「婦既自首,應從末減。」
司馬光道:「這例引得錯了。當日定例之意,原是指因為別樣罪致殺傷的,如果自首了,可以將別樣罪減輕。現在此案,豈可以謀與殺分做兩事。因他到案直供,就不辦罪麼?」兩人相持不下,當即同請神宗判斷。
神宗正在信用安石,自然左袒安石,要從末減。文彥博、富弼等,一齊諫阻,均不聽從,且將謀殺已傷,按問自首一條,增入律中,得減罪二等,發交刑部,垂為國法。侍御史兼判刑部官劉述,封還詔旨,駁奏不已。
安石大憤,暗唆王克臣參劾劉述。劉述索性連合劉琦、錢顗上了一本,說安石妄改祖宗成法,致害天下大公。這種人豈可久在政府,紊亂綱紀,請早罷免,以慰天下。安石大怒,遂奏請仁宗,貶劉琦監處州鹽酒務,錢顗監益州鹽稅,並將劉述拘禁獄中。司馬光、范純仁上書力爭,才將劉述貶為江州通判。就此一事,已可見王安石的堅僻怪張和他締結神宗的魔力了。
安石在朝,每事皆占勝利,自然意氣揚揚,十分高興;當下又要推行他的青苗法了。那青苗法原不是安石起首的。因為陝西邊境,戍兵最多,轉運使李彥,惟恐糧儲不繼,令百姓有願用官錢的,可以趁春夏方種青苗之時自行計算,將來可以收若干糧食,可以借若干錢。等到秋冬收成後,即以糧食加利還官。辦了幾年,居然很有功效,倉廒存米不少。

安石知道了,便要仿照而行,就要諸路常平、廣惠的錢谷做本錢,百姓有願預借的,按二分起息,每年隨夏秋租稅,一同完納,且不必拘定還米穀。有願還錢的,亦聽其便;遇有荒年,且可展長期限,俟至熟年再還。照他說來,自然動聽,神宗哪有不准之理!安石即請朝廷酌量諸路錢谷多寡分別遣官提舉,每州選通判幕職官一員,專管收放,仍先河北、京東、淮北三路入手,等試辦有了頭緒,再行推廣。神宗見了此奏,立刻批准,先發內帑緡錢一百萬,從河北辦起。行不到一年,百姓已經叫苦連天。
這時韓琦正任河北安撫使,百姓知道他是公正無私的好官,都到轅門上來遞呈,請免借青苗。
韓琦遂即轉奏道:「臣奉到詔旨詳細推求,朝廷所以行青苗,原欲惠民不使兼併乘急,以邀倍息,公家本無所利其入。今觀所列條約,無論鄉村內居戶,借錢一千納還一千三百,豈非官家放債與富戶盤剝有何分別?與詔旨初意大相背謬。又章程上雖有不許強制抑勒之語,但不抑勒,上戶必不願借;下戶雖然願借,又恐無力償還,勢必著落保人賠償,以致騷擾不休。臣伏見陛下,躬行節儉,以化天下,國家經常收入已足敷用,何必使興利之臣紛紛四出,以致遠邇之疑。乞罷諸路提舉官,仍依常平舊法而行。」
神宗見了韓琦的奏章,頗為感悟,遂將原疏藏於袖內,出御便殿,召輔臣入議道:「韓琦真是忠臣!身雖在外,不忘王室。朕初時以謂青苗乃是利民的,不料如此害民,且住於城市之民安有青苗?乃亦強令借給,如何可行?」
安石聽了,氣憤憤的出班奏道:「只要從民所欲,雖城市何害。」
神宗即將原疏付於觀看。安石略一瞧看,勃然說道:「漢朝的桑弘羊,籠絡天下貨財奉人主私用,始可謂興利之臣。今陛下修周公遺法,抑兼併,賑貧弱,如何是言利呢?」
神宗心內終以韓琦之說為是,沉吟不語。
安石趨出,神宗面諭輔臣道:「青苗法既不便行,不如飭令罷免。」
曾公亮道:「待臣詳加訪問,果不可行,罷免為是。」神宗點頭。公亮退出。安石即上章,稱病不朝。
神宗命司馬光草詔答韓琦,內有士大夫沸騰,黎民騷動之語。安石上章自辯,神宗又撰辭婉謝,且命呂惠卿勸令任事,安石只是稱病不出。神宗對趙抃道:「青苗法多害少利才批罷免,並非與安石有嫌,他如何不肯任事?」
趙抃道:「新法多安石創行,待他銷假,再與妥議罷免未遲。」
韓絳道:「聖如仲尼,賢如子產,初入為政,尚且謗議紛興,何況安石。陛下如果決行新法,非留安石不可。安石若留,臣料民間亦必先謗後誦呢。」
這一席話,又將神宗罷行青苗之意完全打消,遂即敦促安石入朝。
安石方才銷假視事,當面奏稱:「中外大臣從官台諫,沒有一人懂得先王之道,所以嘵嘵不休。陛下千萬拿定主張,不可搖惑。」神宗深以為然,令他即日到司辦事。
安石更加肆無忌憚,把韓琦的原奏交於曾布,令他逐句加了批駁,刻於石上,印刷一萬張,頒示天下。韓琦再疏辯白,朝廷置之不理。韓琦因此辭去安撫使,止領大名府事。安石硬行批准。從此正人君子,如司馬光、范鎮、孫覺、呂公著、呂公弼、趙抃、宋敏求、蘇頌、李大臨、程顥、張戩、李常、林旦、薛昌朝、範育數十百人,有言青苗不便的,有參劾安石的,盡皆貶官去位。

安石待他們去了,便薦舉私人同黨來補缺,甚而至於內官太監,經筵侍讀,都加以防備。崇政殿說書一官,雖是閒曹,卻與神宗每日見面。安石深恐有人借著講學談論外事,因此令呂惠卿兼了此職。惠卿丁憂,又改派了曾布。至於內監一方面,安石明知神宗不放心,必定派人私出察訪。他又暗中結納內副都知張若水、押班藍元振。果然事有湊巧,神宗偏偏派他兩人往河北去察訪。兩人回來,竭力說青苗法有利無害,民情不勝歡悅,都爭先恐後的領取青苗錢,官差從無強派之事,因此神宗十分相信。大臣們有說青苗不便的,神宗便拿兩個內侍的話來搪塞他們,所以朝中無人敢言新法不好的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00
庫存:8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