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滿額折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7930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8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宋朝是中國建立皇帝制度後國祚最長的一個朝代,亦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藝術最巔峰的時代!想了解大宋朝如何由盛而衰?宮闈小說大家許慕羲代表作!盡述大宋十八皇朝盛衰興亡史,帶你進入清明上河圖的真實國度!
※本書取材於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真實地再現了大宋帝王的宮廷生活、感情世界,以及皇城內爭權內鬥的精彩過程,尤其是皇室追求享受,極盡奢靡的荒淫生活令人咋舌,而一旦皇權衰落,外族入侵時的悲歡離合和寵辱浮沉,更是令人不勝唏噓!
※作者自謂:「敘宋室一代興亡,凡朝廷大事,宮闈瑣聞,皆與正史不甚相遠,較諸塗飾附會,流於淫穢者,固稍勝矣。」全書四冊,共100回。對喜愛歷史宮闈小說的讀者是不可錯過的作品。
※作者所寫不限大宋一朝之事,亦談及蜀主孟昶、南唐李煜、南漢劉鋹等旁屬小國帝王的風流軼事,大增可看度!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宋太祖趙匡胤於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創立大宋,勵精圖治,國內外一片昇平,之後更著手掃除五代殘餘勢力,一統天下,使大宋國勢達於頂點,且看他如何施展手段,收服異己。
壯士雄心黃袍躍馬天下 宮廷疑案驚現燭影斧聲
奸佞登朝天師大顯神通 帝業拱手讓人千秋遺恨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從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起,至南宋最後一位皇帝趙昺登基,宋軍終因不敵元軍,在崖山海戰中全軍覆滅,陸秀夫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宋王朝至此滅亡,共歷經十八帝,歷時320年。

在太祖趙匡胤重文輕武的作風之下,文人的地位在宋朝得到了空前提升,繼之理學興起,優秀文人輩出,經濟與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震驚世界的三大發明:火藥、活字印刷和指南針,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無奈過分輕武的結果,也使得宋朝積弱不振,加上後期奸佞作亂、黨爭不斷,內憂外患夾擊下,黯然退居歷史舞臺。作者許慕羲生動描述大宋宮廷中的秘史瑣聞,使讀者身歷其境,彷彿置身其中。

本書內容從宋太祖出生起,至陸秀夫負末帝趙昺蹈海而死止,作者許慕羲取材正史、野史和民間傳說的內容,用生動的筆法,訴說大宋宮廷中帝后臣妃的悲歡離合和寵辱浮沉,不但重現封建宮廷的荒淫糜爛,更揭露了專制統治下的腐朽和黑暗。作者自謂:「敘宋室一代興亡,凡朝廷大事,宮闈瑣聞,皆與正史不甚相遠,較諸塗飾附會,流於淫穢者,固稍勝矣。」全書四冊,共100回。對喜愛歷史宮闈小說的讀者是不可錯過的作品。

作者簡介

許慕羲,著名小說家,也是名傳遐邇的寫史高手。他擅寫宮廷演義小說,著有《新大宋十八皇朝》、《宋宮十八朝演義》、《宋朝宮廷秘史》、《話說宋朝三百年》、《新蒙元十四皇朝》、《元宮十四朝演義》、《崇禎慘史1-4卷》、《宋史演義》、《唐宮歷史演義》、《袁世凱演義》、《清宮歷史演義》、《中山演義》、《元史演義》等多本宮廷演義小說,及《尺牘大全》、《俠女奇男》、《中國偵探奇案》、《古今奇案彙編》、《新兒女英雄傳》、《太湖女俠》、《古今騙術大觀》等著作,與許嘯天同為宮廷演義小說的知名大家。

目次

第一回 香孩兒
第二回 英雄性情
第三回 三雄結義
第四回 教坊佳人
第五回 夜鬥煞神
第六回 異僧贈偈
第七回 太祖投軍
第八回 奸人報應
第九回 大破唐軍
第十回 月裡嫦娥
第十一回 天意興趙
第十二回 范蠡之計
第十三回 奇花諫主
第十四回 美滿良緣
第十五回 黃袍加身
第十六回 太后入宮
第十七回 公主再嫁
第十八回 宮闈春色
第十九回 囊中物
第二十回 孤忠抗節
第二十一回 杯酒釋兵權
第二十二回 風流天子
第二十三回 洞仙歌
第二十四回 倩女幽魂
第二十五回 萬里朝天

書摘/試閱

※〈前言〉
《新大宋十八皇朝》抒寫了從趙匡胤強勢立國到徽欽被俘失國,到宋高宗南渡,直到末代稚子皇帝被陸秀夫背負跳海的悲劇收場,其間有政治鬥爭,有宮闈秘史,也有忠臣冤死、權奸誤國的斑斑史蹟,令人低迴慨嘆。本書文筆清暢華瞻,敘事繁而不紊,乃是不可多得的講史佳構。

「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宋代詩人謝驛的這首七絕,雖是承襲柳永名詞「望海潮」的詞意,但卻點出了宋朝何以邊患不絕的原因。
趙匡胤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成為宋朝的開國雄主。但他雖出身於後周禁軍將領,也依循五代慣見的立國模式,登上了帝位,他與篡弒相尋的五代帝王,畢竟有基本性格與器識上的區別。他能夠嚴令子弟善待後周宗室,所以終宋朝之世,柴氏子孫的名位與福祉獲得庇蔭;他又能夠於軍事統一之後,曲意保全有功將領,以「杯酒釋兵權」的溫和方式,消除隱含的殺機,讓百戰功高的將領能與他共享富貴,以終天年,都說明了趙匡胤不失為收拾五代禍亂的最佳人物。所以,「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其實不足以作為評估太祖功業的一個標準。

趙匡胤面對的是浩劫之後的神州大地,他雖然以加強中央集權、重訂朝廷體制的政治手腕,為宋代日後社會經濟的繁榮,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然而,積弱之後的中土,相對於崛起邊塞的西北遊牧民族而言,已經失去了漢唐時代的嚇阻力量。而緊榮所帶來的綺麗與溫柔,加上他唯恐重演前朝往事,一意採取「重文輕武」的政策,社會風尚以纖巧文弱為美,雖使有宋一代文風大盛,但欠缺足夠的武力為後盾,卻適足以招引邊塞強敵的入侵。期望有忠誠勇武的人物,捍衛江山,抵禦強敵,是當時民眾共同的心理趨向,所以,民俗文學中著名的楊家將故事,在宋朝軍民之間流傳極盛,其中部分情節,幾乎到了純屬虛構想像的程度,自有它的社會心理背景存在。

宋朝君主之中,只有身經百戰、創業開國的匡胤與光義兄弟,可以與雄踞大漠的契丹君王一較騎射功夫。但趙光義在「斧聲燭影」的疑案之後,繼位為帝,雖然仍繼承太祖遺志,攻滅北漢,統一中原,但已急於享受帝王的權威,對進而與援助北漢的遼國政權一決勝負,以及收復燕雲十六州,恢復唐時疆域,已經全無豪情壯志可言。到了宋真宗在遼國壓力之下,勉強御駕親征,總算將士奮勇,使他得以與遼主分庭抗禮,只須歲輸絹銀,便訂定了可以苟安良久的「澶淵之盟」,宋朝君臣似已喜出望外。自此之後,如楊業、楊延昭等抗遼有功的英勇將領,若不是屈死邊關,便是逐漸在當朝權力人物的心目中「淡出」了。
王安石變法圖強的計畫,在新舊黨爭之中,歸於幻滅。歐陽修、司馬光、蘇東坡等一連串中國文學史上光焰萬丈的天才人物,掩蓋不了北宋在長期積弱下,內部又滋生出來的變態腐化狀況。徽欽二帝時代,宋江等梁山好漢的出現,方臘等下層會社的起事,已經預示北宋王朝走入沒落階段。金人鐵蹄南下,猶如驟雨飆風,二帝被俘,開封淪陷,五國城的悲劇,對於耽溺宴安逸樂、不恤國脈民命的帝王,不啻是最尖銳而直接的教訓。然而,「空嗟覆鼎誤前朝,骨朽人間罵未銷」,自宋高宗以
降,南渡後的宋室,並未記取這個教訓。
雖然如此,在中國歷史上,宋朝還算是對天下臣民最有思義的朝代。所以,宋朝淪亡前後,有意規復宋室江山的民間義勇組織,也遠較其他朝代為多。在這些抗金或抗元志士的心目中,禮遇文人、寬待百姓的宋朝,仍是一段值得懷念的太平盛世,值得珍藏在記憶之中,正是:
「登彼太行,翠繞羊腸,杳靄流玉,悠悠花香。」


「五國風霜慘不支,崖山波濤浩無涯,當年國勢凌遲甚,爭怪諸賢唱攘夷?」王國維的詠史詩,對於南宋種種偏安逸樂的情事、主懦臣怯的表現,乃至苟延殘喘的演變,一概略而不論,獨獨著筆於崖山海域南宋亡國的最後一幕,可見在熟悉中國歷史的知識分子心目中,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宋朝遺臣的孤忠志節,壯烈行徑,確是感人至深的一幕悲劇。
從南宋王朝的具體作為來看,其實不配擁有如此壯美絕倫、扣人心弦的結局。一代英雄岳飛屈死於風波亭之後,宋高宗在秦檜的策畫下,與金國訂立了形同賣國投降的「紹興和議」,根本放棄中原豪傑「還我河山」的血誓,而一意度其「直把杭州做汴州」的荒唐帝王生涯。從此之後,偏安江南的心態,普遍瀰漫於南宋王朝的君臣之間。
然而,賣國苟安的條約,只換得了不到二十年的和平。當金主完顏亮發出「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的挑戰豪語,統率六十萬水陸大軍浩蕩東來,準備強渡長江,直薄臨安的時刻,能夠再創岳飛抗金奇蹟的人物,竟是久遭朝廷排擠和漠視的中級將領虞允文。采石磯之戰使完顏亮雄圖幻滅,甚至首領不保;也使南宋王朝轉危為安。然而,虞允文日後的投閒置散,悒鬱以歿,也明確畫定了南宋政治上永無進取意志的偏安格局。
當成吉思汗崛起漠北、雄霸塞外之時,南宋朝廷猶只知慶幸於金國遭逢勁敵,而渾不知曠古所無的歷史風暴,已在迅速醞釀之中。宋理宗決定聯合蒙古夾擊金國,並不是真有趁機匡復北方、湔雪國恥的雄心,而是受迫於民間忠義之士的呼籲。然而,本無戰鬥意志的朝廷軍隊,在聯元擊金的過程中,卻為志在橫掃六合的蒙古諸將覷盡虛實,所以,歌功頌德的大臣猶在向宋理宗遍進諛詞之時,蒙古鐵騎便已壓境而來。
每到國家遭逢外敵欺凌的關鍵時期,中國民間自發性的抗敵行動,便勃然而興。已在歐亞兩洲滅國無數,所向無敵的蒙古大軍,竟然圍攻襄陽十餘年,而猶不能越雷池一步,大汗蒙哥甚至因督戰而殞歿於四川合州的攻城之戰,可見南宋軍民並不是沒有捍衛家國的決心與能力。然而,從秦檜、韓侂冑,到史彌遠、賈似道,南宋朝廷始終為私心自用的權奸所操縱把持,抗元軍民的愛國鮮血,終於還是阻擋不了山河破碎的命運。
曾經縱情聲色、不問世事的文天祥,當山河破碎的關頭,卻奮然躍起,大節凜然,為南宋王朝寫下了無比英勇和壯烈的最後篇章。幾次面臨尊榮富貴與立即死亡之間的選擇,文天祥在「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的深刻反省下,都表現了令敵人與漢奸同感赧然的堅毅意志。一篇「正氣歌」,寫盡了文天祥皎若明月的高潔志節,也寫盡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愛國情操。
於是,在文天祥的精神感召下,張世傑、陸秀夫,以及無數布衣青衿的民間英豪,在蒙古鐵騎之前奮起抗爭,直到崖山兵敗、全體殉國為止。從此,中國陷入到另一個黑暗時代,正是:
「大風捲水,林木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來。」

一個個的文明興起,
一個個的文明沒落,
花閉花謝,燕去燕來,
澎湃的潮汐淘盡了古今的豪傑,
人類的故事是否亙古不變?

※〈內文試閱〉:
第一回 香孩兒

唐末干戈迭起,強藩割據稱雄。更延胡馬入關中,擾得人寰沸湧。
夾馬營中,肇瑞陳橋驛畔成功。欺凌孤寡肆凶鋒,竟使華夷一統。

這首《西江月》,是個文人讀了五代殘唐和宋朝開國的歷史,心中觸動了感慨,才提起筆來,做這首詞兒。它的意思分為兩層:上半闋是說唐朝末,造禍亂頻,仍藩鎮互相割據,各自稱雄,已是民不堪命。還有個後晉高祖石敬塘,不識羞恥,顛倒去認賊作父,開門揖盜,不但把燕雲十六州送於契丹,還把他的兵馬引入中國,把個花花世界擾亂得不可收拾,貽後來無窮之禍。下半闋是說宋太祖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內,誕生的時候,已有異香不絕,全光遍身的祥瑞,乃是天上降下的真命帝主;後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果然代後周而有天下。
只可惜他趁著周世宗初亡,擁兵還朝,生生的把七歲的幼主、青年的皇后,逼往西宮,自己篡竊了大位,還要口口聲聲說是天命攸歸,人心愛戴,方才仿著唐虞的樣兒,行那禪讓的禮節,真和古時的堯舜一般。其實他和部下鬼鬼祟祟,暗行篡位,簡直是欺凌孤兒寡婦得來的天下。
不過當五代之際,擾攘已久,天命所向,人心厭亂,世界應該平靖,所以能夠統一中國,南征北討,逆取順守,做了個開基創業天子。但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雖然被他統一了華夏,究竟不肯使他安安穩穩,享受那玉食萬方的富貴。方將後唐西蜀平定,便弄出燭影斧聲的千秋疑案。非但使他身死不明,還有個忘恩負義的太宗,即位之後,立刻把皇后宋氏驅往西宮居住,竟和太祖對待周世宗的皇后一樣的手段,還不是眼前的報應麼?
後來皇子德昭遭了太宗的嫉忌,竟至不得其死,那報應不是更比到周恭帝還要慘酷麼?謂知人們做了惡事,天的報施不但來得快,而且慘。竟比到所施於人的,還要刻毒到幾千幾萬倍哩!
諸君不信,試看北宋傳到了八九世,便生出一個金國來,不但將河北的地方完全奪去,還把徽、欽二宗擄往五國城中,受那坐井看天的苦楚。到了康王南渡,建都臨安,仍然使他和後周一般,只剩得半壁江山,而滅亡的時候,也只剩得幾個小孩子。今年立一個,既被北兵擄了去,明年立一個,沒上兩年工夫,又驚駭而死,剩下了趙氏一塊肉,流離播遷,遁至崖山,不過度了一年,便覆亡了。雖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幾個忠臣,赤心耿耿,要想保著趙氏骨血綿延一線之傳,也終歸計窮力竭,毫無效果,只落得置身無地,負帝蹈海,沉舟盡忠,徒以一死卸責。這個報應,不比到宋太祖篡後周的帝位,還要慘酷到幾千倍幾萬倍麼?
照著這樣看來,「天道循環,果報昭彰。」這兩句話,是歷歷不爽,任憑你用盡心機,安排計策,做成了絕大事業,傳到後世子孫手裡,自有人照著以前的樣兒,巧取豪奪,絲毫不爽。
聖人云:「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這句言語,是一定不移,無可逃免的。不然,宋朝的太祖得了天下以後,鑑著前朝的過失,殫思竭慮,為後世子孫思患預防,可謂無微不至了。如罷諸將、典禁軍在杯酒之間,釋去功臣的兵權,可以沒有藩鎮跋扈的禍患;整頓宮闈,不令后妃預聞外事,可以沒有牝雞司晨的禍患;抑制宦官,不使干涉朝政,可以沒有閹寺專權的禍患;他如睦好懿親,善處骨肉,沒有宗室驕橫的禍患;任用賢能,防閒戚里,可以沒有外戚僭竊的禍患。宋太祖有這幾種杜禍未萌、防患未然的政策,豈但漢唐不能和他比靈斯,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還不及他哩!何以傳到子孫手裡,就那樣的疲弱起來,受外夷的宰割,竟至於滅亡呢?
這也是天意使然,要令宋太祖的後代子孫受種種的苦楚,種種的羞辱,以彰果報。所以宋太祖鑑前朝之天,把各種禍患都已防到,獨有那外夷,他卻不在心上。因此抑兵太過,致使遼、金、元三國相繼而起,永為遼患。到得南宋,又復任賢不專,聽信奸邪,內無良相,朝多佞幸,雖然外面有幾個良將如岳飛、韓世忠等人,又為奸臣秦檜所害。一則冤沉三字,身死風波;一則騎驢湖上,雄心灰盡。逐致專閫無人,束手待斃,始而媚外求和,苟延殘喘,繼則迎敵乞降,不恤國恥,終且蹈海殉國,宗社覆亡。這恰是懲前毖後的宋太祖所意想不到,防不及防的。
真是人有千算、天只一算,若非冥冥中自有主宰,哪能這樣的報應昭彰,毫釐無差著?
然而太祖得國,雖由篡竊而來,恰是灰廓大度,好生惡殺,善政多而惡事少,他的深仁厚澤,實足以維繫人心,應合天意並不像五代君主的專行暴虐,所以南北兩宋傳了十八主,計有三百二十五年,比到五代十三君,共只四五十年,已是相去天淵之隔,就是比較兩漢也至少數十年;比到唐代,恰長數十年。這正是,老天爺因為宋太祖能體天地好生之德,以愛民為心,寬和為政,所以使他享國長久,乃是彼蒼好善,格外優待的意思。
不過宋太祖雖然躬行善政,不像那五代時,朱溫、李存勖、石敬塘、劉知遠、郭威等人的淫凶強暴,單這區區寬厚的政策,終究抵不來篡竊天位的罪惡。若不降罪示罰,那後世的臣下都可以尤而效之,弒君奪國,絕無忌憚了。又豈是彼蒼彰善癉惡的道理呢?所以「得國由小兒,失國亦由小兒」這兩句話,雖是元朝伯顏拒絕宋使的口難言,並不是什麼箴語。
但是把宋朝得國失國的因由仔細想來,伯顏這兩句話,倒好像上天借他來表示有一種絕大的因果一般哩!
先嘮嘮叨叨的說上這一番空話,粗粗看來,好似迷信,細細按去,恰有道理。等到把這宋宮十八朝演義依著事實,挨次敘來,方知所言並非空中樓閣,實是信而有證哩!

且說五代時候,後唐明宗李嗣源接位以後,因為群雄割據,天下不能統一,幾十年來,兵戈擾攘,禍亂相仍,把那百姓弄得家破人亡,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之四方,那種民不聊生的情形,他瞧入眼中,實在不忍。因此每晚在宮內,焚香叩拜,向天祝告道:「某是胡人,為眾所推,暫承唐統,願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主,撥亂反正,統一中原。」不料他一片誠心,每夕禱告,竟能感動,心鑑其真忱。

在明宗天成二年,洛陽夾馬營內,果然誕生靈異,竟產下個香孩兒來。這香孩兒生產的時候,赤光繞室,並且異香馥郁,發自小兒身上,經宿不散,因此遠近傳為異聞,盡稱此兒為「香孩兒」;到處傳說這香孩兒生有異稟,是將來的真命天子,所以才有這樣奇異的預兆。
但是,這香孩兒,既人人說他是真命天子。你道他究竟姓甚名誰?原來香孩兒便是大宋朝開基創業的第一代太祖皇帝,姓趙,名匡胤,本貫河南涿州人氏,世代為官,不同卑賤之家。
高祖諱朓,曾經做過唐朝的永清文安幽都三縣縣令。曾祖單諱珽在唐官居節度,並御史中丞。祖諱敬,曾為營薊涿三州刺史。
父親雙名弘殷,少驍勇,善騎射,神力過人,相貌嶔崎。後唐莊宗,因其勇猛,有膽略,命典禁軍,官拜都指揮使。娶妻杜氏,乃定州安喜人,杜三翁之女,幼讀詩書,生性嚴正,治家極有禮法,與弘殷夫婦同庚。自結縭以來,夫婦相敬如賓,真有孟光舉案齊眉的情形。弘殷因其知書達禮,持家有法,也十分敬愛於她。那杜氏嫁了弘殷,第一胎便生一子,弘殷青年得兒,自然歡喜異常。遂取匡時濟世之義,題名叫做匡濟。不幸未及周歲,遽而夭折,弘殷夫妻心下十分悲傷。幸得第二胎復生一男,取名匡胤,便是遠近皆知,傳為異事的香孩兒了。
那香孩兒初生時,體有紅光,異香滿室,經宿不散。及至長大起來,生得蛾眉鳳目,隆準龍顏,面泛紅光,相貌異於常人,而且性情豪邁,膽略過人;更並性喜武藝,最好的是騎馬射箭,舞刀弄棒。又復膂力甚大,質地聰敏,凡是各種武技,十八般軍器,莫不一學便會,一會便精。尋常懂武術的人,哪裡近得來他!
其父弘殷,本是武官,歷事後唐後晉兩朝,未嘗失職。因此每逢校閱軍伍,操練行陣的時候,匡胤必定前往觀看,且喜出入營中,開硬弓騎烈馬,習以為常。弘殷愛子心切,也不禁止他。唯有杜氏見兒子專好武藝,不肯讀書,心下甚為不悅;又見弘殷任他如此,不加以禁止,更覺不快,便對弘殷說道:「香孩兒年紀漸長,應該使他入塾讀書,將來學成之後,可以效力王家,光宗耀祖,方不負你我生他一常,倘若聽憑他在外遊蕩,整日間跑馬射箭,持槍拈棍,學那匹夫之勇,將來一宇不識,如何能夠出仕,豈不墮落趙氏的家聲麼?你應該勸他認真讀書方好。」
弘殷聽了杜氏一番言語,心下深以為然,命人把匡胤叫來,向他說道:「你年紀已長,終日裡舞刀弄劍不務正業,將來如何得了?從此以後,須要把刀槍弓箭一齊拋去,認真讀書,以圖上進,方不愧我們的世家子弟。」
匡胤聽了,憤然說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在時局擾亂,兵爭不已,兒很願練習武事,將來乘機崛起,始能安邦定國,揚名後世,方不虛此一生呢。」
杜氏從旁笑道:「但願兒能夠繼承祖業,不墮家聲,那就好了。還想什麼大功名大事業麼?」
匡胤笑道:「唐太宗李世民,當日也不過是將門之子,後來居然化家為國創成帝業。兒也是世代將門,所以注重武事,深願和唐太宗一般,轟轟烈烈做一番極大的事業,豈不很好麼?」
弘殷不待匡胤說畢,早已大聲喝道:「你不要信口胡說,世上講大話的人,往往沒有用處,我不能任你如此胡鬧。」說畢,又回顧杜氏道:「匡胤在家讀書,無人訓誨,仍是沒用,我要親自教他,又因身典禁軍,沒有空閒。只有你父杜三翁,他是飽學之士,現在隱居家中,一無所事。我想把匡胤送往外公家內,請其教授詩書,不知你的意思如何?」
杜氏應道:「這有什麼不好呢?我父親通達古今,下筆萬言,真是宿學大儒。匡胤得他訓誨,將來是不患不成的。待我將行李略略收拾,明天清晨,就可以到外公那裡去了。」弘殷點頭稱是。
杜氏見主張已定,便回到後中堂,將行李一件一件替匡胤收拾好了,交與弘殷。當晚不便送匡胤去,到得翌日清晨,起身之後,弘殷又向匡胤叮囑道:「你此去原為的是讀書,須要小心謹慎,聽外公的教訓,如果稍有不對之處,為我知道,定然加以責罰,絕不寬容。你可牢牢記著,休得遺忘。到得外公那裡,尤其要上進用功,莫辜負我期望你的心意。此處到安喜縣,路途雖不很遠,我卻無暇送你前往,可由自己帶著應用之物,獨自前去。在外公那裡讀書,不可怠惰,有事方可歸來,無事不必歸家,致礙讀書。」匡胤一一應諾,便帶著行節,辭別父母,向安喜縣杜三翁家行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00
庫存:8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