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核心關鍵詞、次級關鍵詞和應用關鍵詞。本書中的每一個“關鍵詞”研究都是在對大量中英文文獻進行梳理與總結的基礎上,針對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的溯源、流變,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學科發展過程中概念的內涵如何經歷被不斷地反思、批判、被修正等系列過程展開深入研究;本書諸位作者充分結合具體的田野個案與代表性的學術成果呈現,對學科“關鍵詞”的理論內涵如何在促進與推動“民族音樂學研究的中國實踐”問題上,所做出
的重要學術貢獻進行了系統總結。

作者簡介

趙書峰,博士後,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教授,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音樂與舞蹈學博士後合作導師。教*部人事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與藝術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教*部人文社科項目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教*部學位中心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任海南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河南周口師範學院等
多所高校兼職教授、講座教授、特聘教授。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美美與共文化創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文旅廳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審專家,湖南省瑤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南師範大學“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編委與“民族音樂學專題”欄目主持人,《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民族音樂研究”欄目資深學術顧問,《歌海》刊物編委。曾獲第十二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青年專家評委會特別提名獎,2020—2021 年度湖南師範大學科研標兵,獲得 2022年湖南師範大學“我的寶藏老師”稱號,其工作與學術業績曾被《光明日報》《學習強國》《紅網》《今日頭條》等各大網站宣傳報道。
截至目前,在《音樂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等學術刊物發文 130 多篇,其中論文與專著曾獲 2015 年費孝通藝術人類學獎三等獎,第十六屆河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第十四屆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多種獎項。出版著述 8 部,主持多項國家與省社科基金項目。在國內多所高校從事百余場學術講座,曾多次受邀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高校參加學術會議。

名人/編輯推薦

所謂的關鍵詞研究,是從微觀視角審視一個學科概念的源流、發展與變遷。本書一方面追溯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的語詞意義的歷史流變並厘清這些流變背後的文化,另一方面是對具體的田野個案與代表性的學術成果呈現,對學科關鍵詞的理論內涵進行系統總結。既有其發展脈絡的梳理,也有針對諸多典型個案做研究。本書是基於西方民族音樂學的關鍵詞概念與文化含義的發展與變遷研究之上,在“新文科”的語境下,進行學術話語的中國實踐。

目次

第一部分 核心關鍵詞
003 音樂人類學 孫 焱 於 蓮
033 語 境 歐陽平方
061 認知民族音樂學 歐陽平方
第二部分 次級關鍵詞
091 民族音樂學“雙視角”
——局內—局外、主位—客位 李緯霖 袁海嬌
109 文化相對論 蘇毅苗 陳海韻
126 雙重音樂能力 趙書峰 余 媛
143 音樂變遷 余 媛
160 音樂與認同 魏琳琳 楊澤幸
174 離散音樂 肖志丹
190 女性與音樂 向 婷 易澤英
206 儀式音樂研究 胡曉東 彭小峰
226 歷史民族音樂學 趙書峰 肖志丹


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indd 1 2023/10/25 10:41:29
002 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
244 音樂民族志 路菊芳
262 跨界族群音樂 董 宸
290 比較音樂學 張 林 周心雨
307 城市民族音樂學 趙書峰 談瀚鎂
328 語言音樂學 蘇毅苗 陳海韻
346 生態音樂學 路菊芳
361 音樂符號學 凌 晨 張嘉玥
第三部分 應用關鍵詞
381 應用民族音樂學 郝苗苗
395 影像音樂民族志 凌 晨
417 醫療民族音樂學 邱 晨 房 珩
434 音樂表演民族志 余 媛
454 後 記 趙書峰

書摘/試閱

考察“關鍵詞”就是學科從本體論走向語言修辭學(哲學認識論)研究,它不但注重“關鍵詞”的語義分析,而且通過深挖“概念”最終探究其“語義域”(Semantic field)的形成過程。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界在“關鍵詞”研究方面比較成熟,其中以英國著名文化學者雷蒙·威廉斯為主要代表。a 國內學界以汪民安、周憲為代表,率先開啟“文化研究關鍵詞”的系統研究。近年來,以《民族藝術》《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社會科學》等刊物為代表紛紛開設“文化遺產關鍵詞”“藝術人類學關鍵詞”“人類學民族學關鍵詞”“西方美學與藝術學關鍵詞”等專欄。在“關鍵詞”方法論研究層面,以方維規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主要針對“關鍵詞”(概念史)研究特點、研究範式展開的系統深入的思考。
民族音樂學理論既要尊重學科本體論研究(藝術形態),又要上升到語言學轉向的哲學認識論研究(學術概念史或“關鍵詞”),以及歷史語義學視域下的學科概念與意涵的生成、發展、演變,以及概念意義與語境的互動關係問題的思考,“關鍵詞”研究不完全等同於學術史與學術綜述。它既要考察概念的源流與變遷,又要關注不同概念之間的對話與關係性研究,即“關鍵詞”在歷時與共時性維度之間的傳承鏈、變體鏈、關係鏈三個層次的思考。聚焦學科“關鍵詞”研究就是從微觀、中觀、宏觀視角審視一個學科概念的源流、發展與變遷,尤其是在民族音樂學學科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諸多學術概念多是泛泛而談,沒有針對其形成、發展脈絡以及針對諸多典型研究個案做精致深入梳理與總結。第一,學科“關鍵詞”的概念界定。目前史學界認為,“關鍵詞”等同於概念史的研究,主要考察概念的源流、發展與變遷的過程,及其所處的社會多重語境之間的互動關係問題。按照德國史學家科塞勒克的說法,一個“詞語”(word)只有在達到或接近“四化”水平的時候,才能被定義為“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所謂“四化”,一是“時間化”,即在大浪淘沙的話語變遷過程中沉澱下來,不僅能用以表述既往的經驗,還能打開一道向未來的期待視野;二是“民主化”,即適用範圍不斷擴大,尤其是超越狹小的精英圈,在廣泛意義上被公眾所接受;三是“政治化”,即不是局限於書齋,而是在革命與戰爭一類的博弈場景中融入社會—政治動員;四是“意識形態化”,即被凝練為高度抽象的觀念信條,並且因為這個緣故,可以在合法性爭奪中被用來表達不同的甚或迥異的政治訴求。因此,綜觀民族音樂學不同發展時期學科“關鍵詞”的生成語境與上述概念界定密切關聯。民族音樂學每一個“關鍵詞”的產生背景都與其學科研究訴求,對當下社會、政治思想的響應與反思,以及對於跨學科知識的綜合吸收等因素有直接關係。


學科“關鍵詞”研究,是對學科概念的知識考古過程,其產生的序列組合就是其學科史構建的過程,也是學科發展所處時代的學術話語流生成之場。因此,對於“關鍵詞”的考察決不是針對某一概念相關的研究成果做“綜述式”寫作,而是針對其源流、生成、概念意涵的闡釋與再闡釋展開知識考古的過程。同時,它是不同歷史時期社會意識形態的表征,是反映一個學科發展的歷史、學科概念生成的歷史。方維規認為,概念史關注的是一個( 重要)概念的生成、常態或者非連續性、斷裂和變化,關注變化的轉折點、銜接點、關節點。a 所以,學科“關鍵詞”的形成與修正都是在經歷概念的“去語境化”與“再語境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它是在保留“關鍵詞”基本概念內涵的基礎上,經歷學科概念的不斷修復與再闡釋,導致其“語義域”不斷擴散,或其語言符號的所指增加的過程。因為“概念是一種特定形式的語言遊戲或話語;要體認概念,必須考察其表現,考察其在言說實踐(語言遊戲)中如何被使用。關鍵不是已成型的概念,而是語境化和概念的形成過程”b。“關鍵詞”研究是對某一個重要的學術概念的源流、生成、發展、演變等展開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維度的考察,不但關注其生成與流變,而且對其文化意涵的多維性、多重性、可變性特徵結合具體的時代語境進行勾連思考。換言之,對於“關鍵詞”這種概念的生成、發展與衍變不僅是一種歷時性的研究思維,也是一種共時性研究理念。因為概念的生成、發展與衍變的表象背後與其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密切關聯。有學者認為,音樂辭書編纂與“關鍵詞”或概念史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以對材料的歸納、總結、對比和分類為基本方法,只停留在語義層面而不涉及文化歷史因素乃是辭書類詞語研究與“關鍵詞”或概念史研究的基本區別。 在研究方法上,概念史研究以“歷史語義學”相標榜,關注概念的延續、變化和革新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強調概念史與社會史的結合,著重考察詞語、概念、文本與社會政治情景之間的關係。a 所以,“關鍵詞”研究要點有三:一是溯源流,即考察這一關鍵詞在該學說歷史演變過程的情況,如它是什麼時候成為這一學說的“關鍵詞”的,在這一學說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該“關鍵詞”發生過哪些意義上的變化,等等。二是析關聯,即考察此“關鍵詞”在共時語境中的意義關聯。任何一個學說中的重要詞語都不會孤立存在,它的意義往往是在一個詞語系統中才充分顯現出來的。三是定位置,即確定此關鍵詞在其所處學說的整個話語系統中的位置。任何一種人文學說都呈現為一個話語系統,而所謂“關鍵詞”便是在這一話語系統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概念。所以,學科“關鍵詞”概念不但濃縮了一個學科在不同發展階段所聚焦的主要學術問題,而且反映了學科問題意識生成與其所處當下社會文化、意識形態間的勾連關係。

第二,民族音樂學“關鍵詞”序列構成彰顯其學科史的構建過程。學科“關鍵詞”之間的序列連接與組合不但聚焦以學術問題意識為中心,而且也折射出一個學科方法論、概念史、學科史的系統建構過程。民族音樂學學科“關鍵詞”生成的序列結構深刻反映其學科史發展構建的歷程。從“比較音樂學”到“民族音樂學”,再到“音樂人類學”的學科概念史的構建過程,反映了人類學的“進化論”與“文化相對論”思想,同時看出民族音樂學學科在整個發展歷程中,從只關注音樂本體結構特徵發展為強調具有人類學視野的“文化中的音樂研究”學術觀念的急劇轉型。所以,“關鍵詞”研究是學科在不同發展階段研究者的學術理念、研究方法、學術觀念轉型與表達的一種歷史。也就是說,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的系列生成既是其學科概念史的構建過程,又深刻描繪了其學科史的形成軌跡。

第三,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生成是跨學科交叉互動交融之產物。民族音樂學“關鍵詞”形成與發展是跨學科交叉互動研究背景下生成的產物。比如“語言音樂學”“醫療民族音樂學”“音樂符號學”“應用民族音樂學”等“關詞”的生成都是跨學科理論互融的結晶。比如“比較音樂學”時期的眾多研究者大多具有鮮明的跨學科教育背景,尤其“柏林學派”學者音本體的研究特點為後來“音樂聲學”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再如從“語言音樂學”關注針對傳統音樂類非遺項目的“原真性”記錄與描述,到聚焦傳統音樂文化生態的可持續保護與傳承、開發與應用,以及關注“民俗儀式音樂與治療”的“應用民族音樂學”思維。還如從“音樂與認同”關注的“移動的邊界,身份的變色龍”族群音樂身份構建研究,到同源族群跨國界比較研究的“跨界族群音樂”概念的生成,等等。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無不體現出民族音樂學學科具有的開放性、包容性、交叉性特點。正如法國“年鑒學派”認為:“年鑒派史學家認識到一種封閉的學科在當代是毫無生命的,費弗爾即明確指出:‘所有的發現不是產生於每個(科學)學科的內部核心,而是產生於學科的邊緣、前沿、交界線,在這些地方,各學科相互滲透’。”

第四,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發展演變是概念之間相互指涉與反思批判之產物。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既是學科自身不斷的反思、批判與被批判、解構與重構的歷史,它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科概念的表層分析,而是要聚焦概念作為“詞語”背後的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以及概念從“能指”到“所指”(所指漂移——概念語義變遷)過程的深究。尤其要注重“關鍵詞”之間概念的話語系統相互指涉關係的思考。比如“音樂文化相對論”是在不斷反思、批評與修正“歐洲音樂文化中心論”學術話語背景下生成的產物,也是世界音樂文化多樣性研究的一個理論支點。又如比較音樂學時期的學者們很少進行田野工作,體現出“扶手椅式”學者的研究特點,強調對二手資料的搜集、梳理與把握,聚焦對音樂形態的本體分析,將民間音樂抽離出其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進行自律性分析研究。民族音樂學對“語境”的研究正是修正了比較音樂學時期只關注音樂本體的分析研究,忽略了文化中的音樂生成語境的充分關注。再如中國的“歷史民族音樂學”概念的形成,正是由於受歷史人類學研究觀念的影響,強調走向歷史的田野,強調歷史與當下的互證、互釋關係的研究。它要求民族音樂學者進入田野,不單要關注現場活態的表演,同時要對傳統歷史文獻與民間歷史文獻中記載的與研究物件相關音樂文化信息進行深入的歷史學考察與梳理,進而形成歷史與當下互動性質的學術研究。因此,“歷史民族音樂學”概念的生成也是學科在響應音樂史學界對於民族音樂學研究只關注音樂的共時性考察,忽略“歷史構成”維度的深入探究問題展開的批判性反思的產物。另如當下比較熱門的“音樂表演民族志”概念的生成,則是反思音樂形態學強調的對傳統音樂的律、調、譜、器做靜態的自律性結構的分析,而忽略對表演文本生成語境的綜合關注背景下產生的一個學術概念。總之,民族音樂學每個發展階段的“關鍵詞”形成背景多是不同時期學科概念時間的相互指涉與對學科問題意識響應與反思的結果。同時也看出,“歐洲音樂文化中心論”、“音樂文化相對論”、美國民族音樂學的“音樂學派”與“人類學派”的反思與批判、理解與對話,以及中國民族音樂學與傳統音樂研究之間的“恩怨”互動關係,都是民族音樂學學科“關鍵詞”形成的深層原因之一。

第五,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生成是與其所處社會、政治等綜合語境互動的產物。從詞源學、歷史語義學或者觀念史的角度深入考察“文化研究關鍵詞”的成果很多。如何將西方民族音樂學學科“關鍵詞”的產生、發展、演進置於中
國傳統學術語境中進行互動思考,是當下學界亟待關注的一個話題。當前,“新文科”理念影響下,對於民族音樂學“關鍵詞”考察不但豐富與拓展了學科與學術研究,而且有助於重新審視其形成與當下特定的社會、歷史、民俗、政治、經濟等諸多語境之間的文化互動關係。因為研究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揭示知識同特定社會制度之間的關係、知識同特定社會中實踐著的行動者和管理者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是為了厘清知識同特定社會中的不同的人的思想觀念及其背後思維模式之間的關係。a 比如我們應加強西方民族音樂學的“關鍵詞”概念、意涵、變遷等與中國社會、歷史、民俗等諸多語境的互動關係問題給予深入思考。從比較音樂學、民族音樂學、音樂人類學,再到中國的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個時期的概念生成都有比較深層的學術背景、學科背景、研究背景,可以看出,這一系列學科“關鍵詞”的形成與演進,與歐洲的擴張、宗教傳播、軍事戰爭、跨學科究等因素密不可分。再如“城市民族音樂學”(城市音樂人類學)研究,不但是研究物件與田野作業範圍的擴展,即:民族音樂學研究從聚焦“非歐音樂”到西方古典音樂的研究,以及從遠方的“他者”田野走向“家門口”城市中的田野,而與世界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有密切關係。城市中新型移民群體為傳統音樂的流動與傳播提供了諸多可能,也為其音樂文化之間的“涵化”現象營造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城市人口族性的多元構成,為城市音樂文化的“混雜性”(“雜糅性”)特徵構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當今世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審美的多元化、時尚化、商業化等因素,助推了城市音樂文化產業高速發展,這一切都在助推“城市民族音樂學”研究概念的形成。再如“語言音樂學”的生成不但是語言學與音樂學兩種學科交叉互動的結果,而且是認知音樂風格生成、構建與語言深層結構之間勾連關係的重要理論,同時“語言音樂學”概念內涵也為當下歌唱類“非遺”項目的“原真性”記錄與保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策略。

第六,《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一書的寫作特徵。目前,國內民族音樂學界對學科“關鍵詞”的研究還少有關注,尤其缺乏其概念的生成、發展、變遷、修正,以及概念化與再概念化過程的深入挖掘。基於此,自 2022 年以來,中國民族音樂學界由筆者牽頭組織策劃的“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學術話語的中國實踐”專欄,分別邀請了學界部分中青年才俊與其碩士、博士生擔任“關鍵詞”詞條撰寫的主要工作。他們分別是: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胡曉東教授,云南藝術學院蘇毅苗教授,揚州大學音樂學院特聘教授魏琳琳博士,中國礦業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郝苗苗副教授,浙江音樂學院孫焱博士,哈爾濱音樂學院張林副教授,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在站博士後歐陽平方博士,廣西藝術學院凌晨博士與邱晨博士,四川音樂學院路菊芳副教授,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董宸副研究員,貴州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李緯霖博士,湖南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向婷副研究員,筆者的碩博研究生談瀚鎂、肖志丹、余媛、房珩、周心雨、易澤英,以及上述部分學者的碩士生。這些學者的研究成果不是一種空洞的從理論到理論的“本本主義”思考,而是結合他們實際的田野工作素材進行的互動式學術寫作。整個“專欄”成果分別在《民族藝術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兩家刊物發表。專欄主要選取“雙重音樂能力”“歷史民族音樂學”“應用民族音樂學”“影像音樂民族志”“醫療民族音樂學”“音樂表演民族志”“城市民族音樂學”等比較有代表性的 23 個學術“關鍵詞”給予深入的歷史語義學分析與其概念史的知識考古。同時針對民族音樂學學科的發展意義與學術研究意義,以及傳統樂舞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呈現出的理論意義展開深入探究。《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一書是對上述“關鍵詞”專欄研究成果的結集出版。本書的寫作特點具體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每一個“關鍵詞”研究都是在對大量中英文文獻進行梳理與總結的基礎上,針對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的溯源、流變,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學科發展過程中概念的內涵如何經歷被不斷地反思、批判、被修正等系列過程展開深入研究;其二,本書諸位作者充分結合具體的田野個案與代表性的學術成果呈現,對學科“關鍵詞”的理論內涵如何在促進與推動“民族音樂學研究的中國實踐”問題上,所做出的重要學術貢獻進行了系統總結;其三,本書的最後定稿是在前期發表成果基礎上多次修改而成的,每位作者都充分結合史學界關於“關鍵詞”(概念史)

研究的學術範式展開寫作。“關鍵詞”研究不但是歷史語義學考察,更是對概念史的知識考古過程。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應注重對以下問題的思考:其一,探求民族音樂學“關鍵詞”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與其所處的特定的社會、文化、歷史、政治背景之間的互動關係;其二,重點關注民族音樂學“關鍵詞”在生成、發展、變遷過程中概念的意涵如何面對學科研究訴求所做出的修正與調整。其三,聚焦於全球化、現代化,以及“新文科”語境中民族音樂學“關鍵詞”概念與文化含義的發展與變遷,是學界亟待研究的重點;其四,在基於跨學科思維基礎上,應進一步結合扎實的田野考察工作繼續深入思考“民族音樂學研究的中國實踐”問題,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做出本學科應有的理論貢獻。總之,對於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的考察研究,不但是為了系統地深挖民族音樂學理論與方法,也是探索學科史與概念史發展與構建的必經之路。總之,《民族音樂學“關鍵詞”研究》順利問世,特此感謝《民族藝術研究》編輯部馬云華主編、音樂編輯何婷婷女士,以及《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編輯部錢建明副主編、範曉峰副主編、李小戈副主編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正是由於他們敏銳的學術眼光與高效的工作節奏才得以使民族音樂學“關鍵詞”專欄成果如期順利發表。同時也非常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楊民康先生,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洛秦教授,他們在非常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出寶貴時間分別給本書作序,這是對於本研究課題的鼎力支持!本書的組稿得益於湖南師範大學“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碩博研究生、在站博士後等團隊成員的全力協助!最後,本書的順利出版也特此感謝文化藝術出版社編輯谷歡女士的辛勤工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