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古琴叢談(簡體書)
滿額折

古琴叢談(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  價:NT$ 588 元
優惠價: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琴作為中國傳統樂器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地位崇高,曾響徹古人的生活和內心。一張琴可以訴說無數美妙絕倫的故事。《古琴叢談》從古琴的製作談起,說到琴音的質量特色、彈琴的講究,說到伯牙和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嵇康與《廣陵散》、範仲淹和《履霜操》;論及彈琴的講究,琴的指法、題材、打譜以及琴曲的音樂特徵。又以陶淵明與無弦琴為引,論說當代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劉景韶先生、成公亮先生的品行修養、風格氣質;還對早期琴曲與晚近琴曲的手法差異進行了比較,對古琴的現代傳承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全書由古琴而深入古琴文化,深入中國古代琴人、文人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以中國傳統文化各個向度的共振,傳達古琴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一種高曠。

作者簡介

郭平,江蘇南京人,學者、古琴家、小說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從事教學、文學創作和文化研究。習琴三十余載,先後師從古琴大家劉善教先生與成公亮先生,得王迪先生與林友仁先生悉心指教。著有《古琴叢談》《廣陵散》《魏晉風度與音樂》《巴厘巴厘——一個中國人的三十次巴厘島之行》《鴻泥閣藏瓷》《在異鄉》《凈化靈魂的旋律》《印尼敘事》《沒有臉的詩集》《後來呢》《投降》等,譯注《陶淵明集》。

名人/編輯推薦

    • 全新修訂、超值附贈,雅致典藏版。

    文字校訂,圖文互參。收錄百余幅珍稀圖片:王世襄先生於2006年給作者的來信手稿,作者與成公亮先生合影,作者手書琴詩、琴書等。附贈作者手書嵇康《琴賦》長卷(近1米),可單獨取出,裝裱珍藏。附贈全新錄制郭平、郭思淼古琴演奏曲CD《憶故人》(亦可掃碼收聽),包括《廣陵散》《流水》《白雪》以及《文王操》《龍朔操》等十首琴曲,其中特意列入郭思淼用絲弦琴彈奏的幾首管平湖先生版的曲目,以作紀念。匠心設計、全彩精印、裝幀清雅,精致書簽隨機掉落。無論你是否擁有過《古琴叢談》,這一版值得收藏。

    • 出版近二十年廣受好評,市場和讀者口碑俱佳。

    @長胡子的心臟:文筆清雅,比較全面又溫和的介紹了古琴常識。也提出了自己的見地。不錯。@Simon W:名師高徒之作確實不同凡響。感謝作者啊。@劍花: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幽浮N號:很有古典氣質的書,講述古琴的淵流特色、制琴譜尺及習琴中的師友感悟。@觀山景:幽遠古樸清潤浩正的感覺油然而出。@涉谷:匆匆閱完,當真是專業、摯愛古琴之人所寫。刨除純技藝層面的東西,圍繞古琴的寄托和教化功能是最令我著迷的。@張英俊不英俊:光是看到作者的序言就已經非常感動。毫不造作又全面的一本好書啊!

    • 真誠純粹、推心置腹,古琴入門的良師益友。

    無論是習琴還是做人,作者始終心懷坦蕩,乾淨純粹。他對琴的熱愛無比真切,因而以恭謹之心做導引,將高深的道理化作日常的哲學,為讀者打開通往古琴藝術的寬廣路徑。如果你常常有這樣的困惑:什麼樣的琴算得上好琴?古琴真的如此神聖嗎?普通人為什麼要學琴、彈琴?傳統授琴的方式有什麼好處,在今天是否已然適用?指法技藝與境界品格二者哪個重要?閱讀本書,這些困惑都將一一解開。

    • 文人之寫琴人之心,鞭辟入裡,提升琴學修養BI備。

    作者古典文學功底深厚,從文人琴的視角進入,由古及今,在更久遠、廣博的時空之中,歸納彈琴的講究,解讀傳統文化浸潤下的古琴藝術;從琴與大自然、琴與人的關係變化,關注琴的歷史走向和命運。強調人內心的芬芳之意,關注古琴音樂帶給人的欣快和沉靜,深入古琴大家的精神世界。《鴻泥閣談琴錄》一篇豐富有趣,以琴學札記呈現,是作者日讀琴書的感想心得,形式獨特,靈感之光隨處可見,愛琴、懂琴的讀者可在其中“挖寶”。

    • 傳達淡泊、達觀的人生態度,修身理性BI讀之書。

    “眾人以為自己是明智的,因為他們現實;好古之人也以為自己不糊塗,因為他們有固執的夢想。到底是誰超越了生的病痛和煩惱,各有各的標準和道理。” 圍繞人談琴,關心人的生命與悲喜,如泠泠清音,撫平現代人的焦躁。即使是不學琴的人,也完全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回久違的沉靜、平和,找到可以騰挪的精神“桃花源”。閱讀本書,我們將有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獲得真正的平和與安寧。

目次

良材美斫說器 001

琴音之“九德” 040

彈琴的講究 054

琴對誰彈 ——說知音 071

說古琴之“古” 089

說古琴之“清” 097

古琴指法之美 114

琴曲題材 130

傳統琴曲的音樂特徵 150

說風格——琴的總體品格與流派風格 158

“聲多韻少”與“韻多聲少”——早期琴曲與晚近琴曲手法差異 174

古琴譜的文化解說——兼說打譜 185

怎樣進入古琴世界——兼說琴的現代傳承 206

陶淵明與無弦琴 220

說不盡的管平湖 232

聆聽劉景韶先生 248

閑話《秋籟居閑話》 255

鴻泥閣談琴錄 261

主要參考文獻 291

後記 293

附錄297

書摘/試閱

琴對誰彈

——說知音

在漢語詞匯裡,有這樣一個優美的詞語:知音。它來源於古代一個著名的故事,伯牙和子期相遇相知的故事。這個故事,有不少古書中都有記載,之後又被演繹成更細致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有一位名叫伯牙的琴師,他的琴彈得好極了,當他彈琴時,連馬兒都會停止吃草,仰起頭來側耳傾聽。可是伯牙卻很孤獨,因為很少有人能聽懂他琴聲中的意思,聽懂他心裡的動靜。國王得知伯牙擅彈琴,把他召去,可只聽了一會兒,就不耐煩地揮手讓他走了,說:“這叮叮當當彈的是什麼呵,哪裡有女樂好玩!”於是換上宮女起舞奏樂。

伯牙收拾起心愛的琴,默默地離開華麗奢糜的王宮,走向秋風蕭瑟的曠野。他的心裡充滿了哀傷:天下如此之大,難道就沒有人能夠聽懂我的琴聲?

這一天,當伯牙走到一座山裡時,天下起了大雨。看看附近沒有人家,伯牙只好躲到一塊大岩石下避雨。這時,有一個農夫模樣的漢子挑了一擔柴,也來到這塊大岩石下避雨。伯牙看了他一眼,沒有與這個粗壯樸素的農夫說話。伯牙盡管是個清寒的人,但身懷非凡的技藝,對眼前的農夫自然覺得無話可說。

雨下個不停,這兩個避雨的人望著大雨,誰也沒開口,就像附近沒人似的。為了排解寂寞,伯牙從琴囊裡取出琴來,席地而坐,將琴橫放在膝上,信手撫彈起來。幾聲過後,伯牙就忘記了一切煩惱,隨著指下的琴音,忘乎所在,神遊八極了。正在伯牙彈得入迷之時,忽聽有人輕嘆道:“真美呵,巍巍乎,如同高山!”說話的聲音顯然出自身邊那個農夫。伯牙愣了一下,他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彈的正是登臨高山的心懷。一個農夫,也能聽懂我的心思?莫非是我渴求知音,出現了幻覺?伯牙沒有停止撫琴,他繼續彈奏著。不一會兒,身邊那個農夫又忍不住嘆道:“美呵,洋洋乎,如同江河奔流!”這次伯牙所彈,正是臨水之思。伯牙聽得分明,剛才正是那個農夫在說話。伯牙停止了彈奏,扭頭看那農夫。只見那農夫正凝神望著自己,他滿面風霜勤苦之色,而一雙眼睛卻清澈如山泉。伯牙知道眼前這位農夫不是一般人,他放下琴,恭敬地施禮道:“這是我新創之曲,先生聽音辨意,真是知音呵!”兩人互報了姓名。伯牙見子期言辭樸雅,氣質懇切,喜不自勝。當下又整頓衣冠,認真彈琴給子期聽。大雨不覺間停歇了,夕陽落到了山的後面,黃昏如一只大鳥的羽翼翩然而下。而兩個初次謀面卻已成至交的朋友誰也不願離去,一個彈,一個聽。無論伯牙彈什麼,子期都能精到地說出他的心思。伯牙感慨道:“子期,我的心思,無論怎樣也逃不出你的心思呵!”

分手的時刻還是到了,子期將伯牙送了一程又一程,互道珍重,執手作別,並約好來年再相見於此。

有了子期這位知音,伯牙本來就精湛的技藝更加精絕,每當他遇到美好的事物,他都會想起子期,每當他遇到不開心的事,也總是彈起七弦琴,對遠方的子期述說。日子過得很快,兩年過去了。伯牙記得當時的約定,攜了琴,去訪子期。可是,當伯牙來到子期的家鄉時,子期的家人卻告訴他,子期已經在一年前病故了。聽得此訊,伯牙如雷轟頂,良久說不出一句話來。在子期的墓前,伯牙失聲痛哭。失去了人間最珍貴的朋友,伯牙覺得自己再彈琴已毫無意義。他舉起琴,對著一塊大石頭,將琴摔得粉碎。從此不再彈琴!

伯牙和子期如今已經離我們非常遙遠,伯牙也沒有給後人留下任何琴學文獻。但他們知音相得的故事,感動了後代無數的人們,啟發了無數高尚的心靈。傳為伯牙作曲的《高山》《流水》也成為歷代琴人彈奏、發展的名曲。時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向太空發射的飛船上,攜帶有一張能保存十億年的金唱片。在這張唱片上,載有代表人類的一些聲音,以此向外太空尋找人類的知音朋友。其中,便有由古琴國手管平湖彈奏的《流水》。它代表古老而美麗的中國,正向茫茫太空、向更廣闊的世界傳達人類美好的願望。

知音的確是美好的,它比中國士人普遍盼望的知遇之恩更純潔、更具有心靈的深度。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知音的際遇是十分難得甚至罕見的。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便有無數的人哀嘆知音難遇。知音,成了中國人盼望的無比美麗的人生際遇和人生境界,也成了絕大多數中國人心頭的痛。

這樣的情感,似乎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著非比尋常的突出表現。相對而言,西方人更重視愛情,他們以最大的激情去吟詠、表達對異性的愛,而無論是詩文、音樂,還是繪畫中,以同性朋友間深沉的友情作為題材內容的不多見。

這顯然是由中國古代文人、藝術家的生活際遇決定的。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著文對此進行過透辟的分析。他說,中國古代文人都有遊學、遊宦生涯,讀了書,要去考功名,考取了功名,就要被皇帝遣到地方上去為官,這種求學或官宦生涯,不只是待在一個地方,而往往要東奔西走,今天在廣西,明天又到了河南。打起仗來,更是行蹤不定。於是,家眷是不能總是跟從的。同時,中國古代又有極嚴厲的道德約束,就地隨便“天涯何處無芳草”地談戀愛不大可能。那麼,日常交往的,便都是些同性的朋友。他們在一起飲酒賦詩、談論人生問題,度過漫長的晝夜。有相聚,也有離別。時間久了,便成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伙伴。那些沒有考取功名的人,更是攜帶自己的詩文,奔走於官宦門第,希望得到賞識,弄一份事情做做,既為生活,也圖謀發展的可能。這樣的人,更是飽嘗人間辛酸,與有共同命運的人更易共鳴,成為莫逆之交。生命於是便不寂寞,情感於是便得慰藉。所以,是歷史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古代文人、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和內容。

在前面“彈琴的講究”一章裡,曾經說過古人彈琴很在意擇地擇時而彈,彈琴要有良辰美景。其實,最大的在意並不是這些,而是擇人——選擇知音而彈。這是人之常情,趣味不凡的藝術家也並不例外。一個人寫出了好曲,彈成了,一定想有懂得音樂、理解自己的人來聽,共同分享美好的感受。如果一個人作了曲子,從來不願意有第二個人聽到,只彈給自己和大自然聽,那原因只有一個:知音難覓。事實上,知音自古就是難遇的,特別是一些把自己的精神修煉到很高境界的人,他們的追求遠遠地高過了一般的人,超拔是超拔了,清越是清越了,但也不自覺地把自己給孤立了起來,大家的快樂你覺得俗,你的境界大家也讀不懂。於是,隔閡越來越大。琴的確從一產生開始就是比較雅的,但還不至於雅到大多數人連琴是幾根弦都不清楚的地步。“三代以上,家弦戶誦”的說法雖然可疑,但那時的琴肯定不是什麼稀罕物件。作為民間詩歌的代表,《詩經·國風》裡就有許多彈琴的例子,連青年人談戀愛,吃不下睡不著之際,也還會想著用琴來傳達愛情的訊號。魏晉以後,琴漸漸成了清高士人的專利,成了隱逸高士的伙伴,就逐漸有了一種獨來獨往的個性。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偉大的思想者莊子以風神卓然的氣質發表獨特的對世界的看法,他的不羈的精神,到了六朝時期,被苦難深重的士人和藝術家們實踐為一種棲形神於山水的藝術化的生活方式,社會上多出了許多的隱士。這種傾向,照《北史·隱逸列傳》之說,是“魏晉以降,其流愈廣。其大者則輕天下、細萬物;其小者則安苦節、甘貧賤。或與世同塵,隨波瀾以俱逝;或違時矯俗,望江湖而獨往。狎玩魚鳥,左右琴書。拾遺粒而織落毛,飲石泉而庇松柏。放情宇宙之外,自足懷抱之中”。在這種孤獨的生活狀況中,琴是不可或缺的,但只彈給自己和大自然聽,“臨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長與俗人別,誰能睹其蹤”(嵇康《遊仙詩》),“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南史·隱逸列傳》),如此這般,是以此對自己珍愛的質量的惜護,其中況味,欣慨交集。

……

作為藝術題材,山水及陶然於山水的內容在古琴、繪畫中占據了最大的份額,它們成了中國古代藝術的一個具有標志性的面容。

那種認為初學者、尚未入門者只能從聽由流行歌曲改編而成的琴曲的做法是荒唐可笑的,正如要把我們的民樂介紹到西方,讓人家聽民樂合奏《拉德斯基進行曲》一樣可笑。

如果天下人彈琴都一個樣,琴還有什麼意思?

彈琴是一項藝術活動,需要有高明的技藝支持,否則,什麼人都有可能達到“清”的境界而不一定是琴人。

彈琴者端坐於琴前,琴或置於琴人膝上,或置於幾案,彈琴者恰好是一種端然俯視樂器的架姿,無須扭捏俯仰,是一種端莊、從容、謙和、自在的樣子。

我喜歡這樣的琴家:琴彈得已經極好了,卻並不挑琴、非好琴不彈,而是只要把手放在琴上,哪怕是很一般的琴,也像彈雷琴一樣,認真地把曲子彈完,而且,臉上神情,一定是歡喜的。

樂器與家具、房屋等相似,都需要與人相處,獲得人的氣息的滋養。好琴越彈會越和潤,劣材則越彈越枯燥。再好的琴,長久地不彈,聲音會失去潤澤圓融之趣。

如果可以展開來說,我理解的“芳”是內心的芬芳之意,即琴音須有自己的靈魂。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美感之意。

好琴的價值主要不在器物之美,而在於其聲之美,在於它們由聲傳達出的音樂,由音樂表達出的古人及今人的精神境界。

知音的確是美好的,它比中國士人普遍盼望的知遇之恩更純潔、更具有心靈的深度。

春天到了,就扶犁耕種;麥子熟了,就揮鐮收取;大敵當前,便告別麥子,挺戈出征。一切做為都那麼自然,歡喜便歡喜,痛苦便痛苦,直接而純粹。

有獨立品格的琴人,不由得要懷想、追慕“古”的簡單和健康,希望彈古人的譜領會古人的心懷,當然,也更有人創作新曲以傳達合乎古代質量的精神。他們是以精神返回“古”來對抗“今”,走向“明天”的。

琴、棋、書、畫是高雅的藝術,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它們之間也有相通之理。只有全面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琴人以及琴樂才會有內涵和底蘊。

簡單地說,學院的也好,民間的也好,都應該首先真正把心思放到沉積豐厚的古琴傳統中去,誠懇、扎實地向古人學習、向傳統學習、向老一輩琴家學習,把人做好,把琴彈好。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