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張一南北大國文課:唐代文學篇(簡體書)
滿額折

張一南北大國文課:唐代文學篇(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5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唐代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黃金時代,尤以詩歌為最,唐詩崛起成為一座不可跨越的巔峰,並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偉大詩人,至今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文學記憶。
本書是張一南老師“北大國文課系列”收官之作,六朝文學之後步入唐代文學。從唐朝立國到南唐覆滅,跨越三百余年,作者以詩歌的發展為主線,詳細梳理唐代文學史的脈絡,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高適、岑參、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等詩人皆在唐代文學銀河中一一呈現,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解讀他們的人生境遇、名篇佳句、創作風格,讓我們發現許多早已熟能成誦的詩篇原來另具深意。除詩歌外,作者還對唐代的文章、曲子詞、唐傳奇也做了介紹,帶領讀者全面領略唐代文學的獨特風景。

作者簡介

張一南

文化學者,目前任職於國家圖書館。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體學、中國傳統文化。曾在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中古文學史、大學國文、中國古典文學欣賞、詩詞創作等課程。已出版《年輕人的國文課》《張一南北大國文課》《張一南北大國文課:六朝文學篇》《跟紅樓夢學詩詞》《紅樓人物》《晚唐齊梁詩風研究》等。

名人/編輯推薦

★ 走進更真實、更精彩的《長安三萬裡》詩人群像畫卷,看唐詩如何崛起成一座巔峰,詩人如何成為這段歷史的主角
盛世預演的初唐四杰溫潤而清冷的王維、最後的謫仙人李白、仁慈寬厚的詩聖杜甫、浪漫與現實交界的高適岑參、儒士代表韓愈、廣大教化主白居易、少年詩鬼李賀……
張一南:“能作詩的人,永遠是人間可遇不可求的瑰寶,詩人所在的群體,代表了人類文明的某種美與正義。”
★ 一部深入詩學肌理的文學史,跟隨行家從內部看唐詩的精彩
“舉頭望明月”的最初版本是“舉頭看山月”?李白原來很愛抄前人的詩?杜甫的“沉郁頓挫”到底體現在哪裡?李賀的鬼詩體現的不是老氣而是少年氣?……
★《長安古意》《春江花月夜》《蜀道難》《秋興八首》……名篇佳作逐句解析,領略唐詩的獨特之處
★ 以唐詩為主線,穿插駢散文、曲子詞、唐傳奇,梳理三百余年唐代文學史的發展脈絡
★ 金句疊出,勝義紛呈,帶你體驗真實而鮮活的唐代文人世界
寫盛唐:盛唐真是太短了,沒有人能在盛唐裡無憂無慮地度過一生。
寫李白:我們說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其實李白的浪漫,是根植於整個六朝的浪漫,整個貴族社會的浪漫。浪漫的意思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而是向往遠方,向往高貴。
寫杜甫:杜甫早年在藝術上已經成熟,追求力量,這包含著少年人對力量的崇拜。

序言
仍舊需要說在前頭的
這本書,照例是由我在北大的講義修訂而成的,是這個系列的第四本,也是最後一本。
我以後不是不寫了,而是要寫別的系列了。以後我也要改做一些我更想做的工作了。這四本書,算是我這幾年北大授課經歷的一個總結和紀念吧。
這本書仍然寫著北大的名字,並不是我還想消費北大的光榮,而是這確實是一個事實,這是我在北大工作時寫的稿子。我發現,我並不真的適合教書,也並不真的喜歡教書。這裡面有一些美麗的誤會。
熟悉我的讀者,我知道你看到這句話會充滿了疑惑,因為直到不久之前,我也沒想明白是怎麼回事。
我曾經被大家的熱情衝昏了頭腦。課堂爆滿的上座率和陣陣笑聲、樹洞裡“選不到課”的抱怨、評教網的追捧和“女神”的稱呼、書稿的加印還有講座的邀約,這一切都令我陶醉。
我沒有想過,這些並不意味著我符合北大對教師的要求。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只照顧和自己一樣的人,而應該照顧到資質差、基礎差的學生。“兩極分化”的教學是不可取的。我沒有想過,在北大也有很多和我不一樣的人,特別是還有很多留學生。這都是我在選擇這份工作的時候沒有想到的。
我選擇回到北大,是認為在這裡可以幫助和我一樣的人。但現在我認識到,這裡的人不一定都跟我一樣,而跟我一樣的人不一定都來到了北大。我想幫助的人不一定能聽到我在北大講的課,但是有可能讀到我寫的書。
經過草率的思考,我選擇繼續照顧和我一樣的 人。回憶我求學的過程,進入北大後受到的教益固然讓我脫胎換骨,但我決定以中國古代文學為我終身奮斗的事業,卻始於我的中學時代。
那時候,即使在很小的書店裡,也是可以買到一些很認真的書的。有一天我買了一本《源氏物語》和一本曹道衡先生的《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當我翻開曹先生那本書時,我驚訝於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東西,我似乎當時就已經決定,要為這樣的美好和偉大,付出我微不足道的一生。那一刻,好像有神聖的光照在我卑微的身軀上。
我不斷地回憶起那一刻,那一刻才是一切的起點。
所以,我現在要為更多的我,創造那神聖的一刻。
說了這麼多,不是要說誰是錯的,我是對的,而是要 說——我這本書要講一些比較難的東西了!北大有學生聽不懂的東西,至少有留學生聽不懂的東 西。
所以,我仍然要開啟我的課前勸退環 節。
能讀到這個系列第四本的讀者,按說應該不會被勸退了。你們是我未曾謀面的知己,我願意討你們的歡心,說些讓你們覺得新鮮又入耳的東西。
但是,我並不準備討好所有的讀者,並沒有讓很多人都讀我的書的野心。我如果總是擔心讀者看不懂我的書,難免會對不起我心目中真正的目標讀者。
我的課不僅是在北大爆滿的課,也是在北大有人聽不懂的課。我並不是在講盡人皆知的共識,而是在借著經典,講我自己在反復閱讀中的收獲和體會。這裡面有非常新的研究成果,更有我個人非常獨特的東西。希望喜歡這種風格的讀者都能看到我的書,
也希望並不期待這種風格的讀者不要浪費時 間。
這是一本講文學史的書,所以難免看起來像一種總結。可以說,這也是我至今為止對唐代文學認識的總結,但這遠非我這一生對唐代文學認識的總結,因為我這輩子還沒有過完。我以後一定還會有新的認識、新的感悟。事實上,當我把六朝文學的書稿
交付給編輯後,我再講的六朝文學史,又和書稿有了很大不同。
學生建議我,可以再出個補丁包。以後我一定會不斷出補丁包的,這樣大家也會一直有書看了。
所以,請不要對我這本書裡說的一切過於認真,這裡面會有很多錯誤,也有很多是我眼下這一霎的主觀感受。當我交付書稿的那一刻,我的很多想法肯定又會改變了。請再等我的新書 吧。
總之,請不必以我之前的書稿為準,也不必以我這次的書稿為準。這些書稿,都不過是在記錄我的成 長。
也請不必把我筆下的唐代當成真正的唐代,那只是我這一瞬間對唐代的認知和想象,是我的一個夢境,我夢裡的大唐。
我講的不見得都對,但我當然不是胡講。我在頂尖的平臺研習古代文學,算來已有二十多年了。我不引用別人的研究,不代表我不熟悉。我說的一些大白話,看起來是“廢話”,卻是別人說不出來的,因為這背後有學術的思維在支撐。我知道我的很多說
法跟別人不同,如果不是跟別人不同,我還不會說出來 呢。
我偶爾會吸收我的老師們和朋輩們非常精到的說法,限於體例,沒辦法像學術論文那樣出注,我也無意於像學術論文那樣展開討論。我可以保證,我不會引用別人的原話,也不會照搬我自己沒有消化的思想。我只會吸納我特別同意的觀點,並且按自己
的理解講出來,我不敢保證我講的就是他們的本意,也沒有收集所有觀點的癖好。
我是一個過於自負的人,我太急切地想要講我自己想講的,並不會花時間借別人的成果來抬高自己。我只是不可能繞開別人的正確說法,我借鑒別人的說法也不會太多。如果這本書裡有一二可取之處,一定是來自我的閱讀和聽聞;如果這本書裡有任何謬誤,一定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這本書來自我的中古文學史講稿的後半部分,前半部分已出版為《張一南北大國文課:六朝文學篇》。本書中所謂的“中古文學”,是“漢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學”的簡稱,稱之為“中古文學”就是為了方便,請不必太過糾 結。
我擔任的這門課程,範圍是“從曹操到李煜”。這個範圍的劃分,沒有太多的深意,是北大交給我的授課任務。事實上,“中古文學”前面直接繼承了東漢文學,後面直接開啟了北宋文學,與前後並不是斷然割裂的。上一本書講的是“中古文學”的前半段,也就是唐以前的部分,這一本書專門講唐代的部分。
不過,既然這段時間被劃分為了一個階段,我還是會把這個階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講。盡管為了出版的方便,前後兩截沒有出在一起,但我還是決定在講唐代的時候,時時回顧六朝。這也是
必要的,因為唐代文學有太多來自六朝的東西。
中古文學史是出了名的“講不完”的課。這門課的風格,向來是前松後緊,六朝講得比初唐清楚細致,初唐講得比盛中晚唐清楚細致。其實,老師這麼講,也是有點故意的。因為六朝的研究基本是清楚的,初唐的研究也相對清楚,盛中晚唐還有很多沒研究清楚的問題。而講六朝和初唐,又可以把盛中晚唐最重要的東西都帶到。我這本書也是,初唐講得比較細,盛唐盡量講我目前已經了解的東西,順便把中晚唐最重要的東西帶到。晚唐是我做博士論文的領域,我也可以講得比較細,但是中唐,我只能知道多少說多少。留一些空白,等我以後慢慢研究,慢慢寫書。
在這本書裡,我可能會用到更多的術語。我在寫作這部書稿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自己感覺,比起六朝詩,唐詩是大家更熟悉的,也是我更熟悉的。然而我現在發現,唐詩確實比六朝詩難多了,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識。
一方面,唐詩是來自六朝詩的,我講唐詩,要不斷用到在前面講六朝詩的時候講過的知識。在課堂上,這是一學期內講完的同一門課,不再重復前面的知識理所當然。但現在分成了兩本書,也許讀到這一本書的讀者沒有讀過上一本書。非常抱歉我在這本書裡不能總是重復上一本書的知識,有些名詞,例如“大謝體”“永明體”是什麼,只能辛苦看不明白的讀者上網搜一下了。
如果懶得上網搜,那就更好了,說明你跟我是一樣的。沒必要上網搜,你只要知道這是一個名詞,比如是一種存在過的風格,就可以了。這些名詞,可以給讀過上一本書的讀者一點親切感,就像連續劇上一集出現過的人物在這一集又出現了一樣。但沒有讀過上一本書的讀者,可以不必在意這些名詞,直接跳過去就好。
另一方面,唐詩跟我們今天的詩詞寫作有了更密切的關係。我們今天在詩詞寫作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在唐詩中就已經出現;我在講詩詞寫作的時候會用到的一些傳統的說法,也可以很方便地用在唐詩中。這種現象,在講六朝詩的時候是相對少的,之前我甚至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關於這些與詩詞創作密切相關的術語,我也無法做太多的解釋,因為這種感性的表達,很難做精確的解釋。寫詩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手藝,師父在帶徒弟的時候,隨口會說出一些簡便的術語,徒弟只要跟著一起在實踐,就能心領神會,不需要太多的解釋,沒有跟著實踐的路人,如果耐心一點,也多半能悟出來是什麼意思。這些術語是為實踐而生的,而並非為某個事先存在的定義而生的。詩終究是沒法做精確的解釋的。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在這本書中,看到了眼生的詞,不用疑惑“我怎麼剛撿了個筆就講到這兒了”,不用擔心這是什麼我講過的、錯過就不可能再弄懂的東西。也許,這個詞就是它本身,沒有更多的解釋。我跟著我的老師讀書的時候,遇到這種生新的詞,也會愣一下,但我就都這麼接受下來了。後來我也會使用這些詞,一時也找不到更常見的詞來替代。這也許並非我老師的本意,但我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我準備認真地用下去。
我相信,如果你看到一個詞,覺得“不好理解”,並非這個詞裡含有什麼精深複雜的內容,而是因為這個詞的出現對你以往形成的常識是一種冒犯。在我還是北大學生的時候,我已經對這樣的冒犯習以為常了。通過老師們的講授,我知道了,還有這樣的講法,還有這樣的問題,還有這樣的視角。不知不覺中,我也學會了運用這樣的詞。
如果感覺到了冒犯,卻還沒有習慣冒犯,那麼你可能會期待,每一個術語都有精確的定義,每一首詩都被精確地“翻譯”。但是我想說,強烈地想說,詩不是那樣的,詩是這樣的。詩不是一個外在於我們、僅供醫學解剖的怪物。我們是浸潤在詩中的,詩人是可以觸摸、可以理解的。偉大的詩人有著比我們精湛的技巧,但他的技巧也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他發力的方向。如果你想和我一樣,能像理解自己的朋友一樣理解古代詩人,那麼請不要急著送他們上解剖臺。
我寫了一些文體學的基本常識,附在本文的後面,但並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可以不看。你只需要知道,“還有這樣的問題”,“詩是這樣講的”,留一個印象,就足夠了。
除了使用術語,我這本書在語言上的另一個極端是,會使用很多網絡用語,也請讀者朋友們諒解。
我使用網絡用語,並非因為語言匱乏。事實上,我的“母語”是文言。時機成熟的時候,我也許會出一本文言詩話,那會是我寫作最舒服的文體,或許也更能滿足一些讀者的需要。而使用網絡語言,我其實需要“轉碼”。
我之所以要費力氣學習使用一種我不熟悉的語體,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通俗”,更不是為了媚俗。我每一次使用網絡用語,都是一次溝通古今的嘗試或者思考。當我使用一個網絡詞匯描述一種古代詩歌或古代文化的現象,一定是因為這個現象可以對應今天的現象,而且這種對應不是一種巧合,而是反映了某種規律。
我使用網絡語言,當然會有“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風險,這一點我也是考慮過的。我選擇的網絡用語,都是我認為有希望永遠進入漢語的。我希望能夠找到一套我的語言。當然,很可能我的預測是失敗的,我使用的這些詞,幾年後的讀者果然讀不懂了,那就姑且算是一種時代的印記吧,可以清晰地標定,這些書是寫於這個時候的。
我講傳統文化,不希望被奉為一種高高在上的“優雅”,一種青花瓷一樣的擺設。我不需要被小心翼翼地伺候,但也不希望被拿去炫耀,不希望被規定不可以有什麼樣的雜質。比起傳播了多少知識,我更願意向我的讀者展示,道不遠人,傳統是這樣的,不是那樣的。我是一個活人,傳統像我一樣鮮活。
順便,還有一件事要請讀者們原諒,就是這本書引用詩歌時候的標點問題。我使用詩詞標點,只有“、”“,”“。”三種符號。
“。”表示這個地方是押韻的,不一定表示這句話說完了,詩並不需要一句話說完,但是押韻是重要的。“,”表示這個地方不押韻,但是要停頓。“、”表示這是句中的節奏停頓,主要用在詞裡。所以,我的標點會和大家習慣的樣子略有不同。其實,我主要是不想在詩裡看見“?”和“!”,特別是“!”。“!”對詩的傷害是巨大的,尤其是舊體詩。古人在寫詩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用一個“!”,所有的“!”都是自以為是的現代人給的。“?”還可以,但沒必要。詩詞裡的疑問句,一般不加標點也能看懂是疑問句;很多時候,詩詞裡的疑問句,語氣是很輕的,用“?”同樣是對詩的一種傷害;還有些時候,句子根本就不是疑問句,“?”也是自以為是的現代人給加的。為了逃離“?”和“!”,我還是使用舊式的詩詞標點。過去的詩詞一直是這麼標點的,並不是我發明的。
我說了這麼多請大家原諒的,其實就是我現在敢於寫一點不好理解、不好接受的東西了。因為我知道你們是愛我的,是你們給我的膽子。
讀我的這些書,不必像讀課本一樣,強求每一個字都讀得那麼明白。不太理解的詞句,可以當作一個景觀放在那裡,隨便掃一眼就好。
好了,得罪大家的話結束。作為課前的入話,我在這裡對我印象中的唐代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跟之前講六朝的入話做一個對應。
唐朝是一個最典型的唐型王朝,看上去比之前的漢朝、之後的明朝都要輝煌,所以,我用唐朝來為這個類型的王朝命名。
跟唐型王朝對應的是宋型王朝,晉朝就是宋型王朝;另外還有一個墊在唐型王朝前面的過渡型王朝,比如隋朝。不過,我們這本書只講唐朝,所以只了解唐型王朝就可以了。
正如我之前說過的,唐型王朝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比較整齊,皇權相對強勢。六朝是冷色調的,唐朝是暖色調的。
從大的時間尺度來看,唐朝是落在貴族時代的唐型王朝,比漢朝和明朝帶有更為明顯的貴族氣息。“貴族”仍然是唐代文學的關鍵詞。在貴族時代內部,唐朝則又是貴族時代的後半部分,貴族氣息表現得要比六朝更隱晦一些。很多與貴族有關的事情,會偽裝成與貴族無關的面目出現。
中國的貴族,最喜歡假裝自己不是貴族。在南朝的時候,貴族就已經內化了,不再是像兩晉那麼直眉瞪眼地比試老爸的官階了。北朝呢,總的來說比南朝要落後一點,還是有點直眉瞪眼的勁兒。北朝人暗搓搓地羨慕南朝的傲嬌,對他們其實很敬畏,但是又不服氣,難免會仗著征服者的官階,在被征服者面前耍大老粗的威風。初唐的時候,我們既可以看到南朝式的傲嬌,也可以看到北朝式的不服氣。越往後,唐朝人就越傲嬌,貴族性也表現得越隱晦。隱晦,並不代表不存 在。唐朝的皇帝,出身比漢朝、明朝都要高。開國皇帝李淵是隋朝的高級將領,跟出身底層的劉邦、朱元璋有天壤之別。李唐皇室一開始就帶著貴族氣息,至少是權貴的氣息,李世民的宮體詩就寫得很好。唐型王朝是大亂世的終結,本來這種時候沒有貴族可言,連唐型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是貴族,這也是只有貴族時代才會發生的事情。
唐代文學的故事,不是貴族和平民之間的故事,而是一種貴族和另一種貴族之間的故事。貴族和貴族發生矛盾的時候,是格外傲嬌的,我們非得特別細心體會才行。
貴族的規範變得更複雜了,詩的規範也變得更複雜了。近體詩的規範到初唐就徹底建立起來了,詩人們就需要找點什麼別的玩玩。而北朝的詩學是落後於南朝的,在南朝探索近體詩的時候,北朝像冰箱一樣,保留了西晉以前的那種古體詩。北朝的貴族後來在猶疑中接受了近體詩,但是大家總覺得,有點舍不得古體詩。所以,一旦近體詩的規範建立,大家就又來玩古體詩了。唐朝人玩古體詩,也是在近體詩的時代玩,試圖給古體詩也建立起一個規範來。
唐朝人寫的古體詩,跟西晉以前的古體詩並不完全一樣。說
是有意新變也好,說是學古人學得不像也好,總之不可能完全一樣了。西晉以前的人,就是隨便寫寫就好,怎麼寫怎麼是。唐人在詩學高度發達的時代,當然不可能再隨便寫寫,而只能是在充分學習了規矩的基礎上,努力地亂寫。
近體詩是要用來參加科舉考試的,古體詩因為是自由體,所以不適合用來參加科舉考試。參加科舉考試,就要努力向考官證明自己的貴族性。近體詩的一切寫作技巧,都是圍繞著證明自己的貴族性。但是,努力證明自己的貴族性,本身是一件不太貴族的事,所以,又需要一種疏離於功名的詩體,在遠離功名的場合,供詩人表現自己的貴族性。這一塊,就是古體詩的市場。當然,詩人在寫古體詩的時候,永遠不會說“我是一個貴族”,而只會說,“像我這樣的窮鬼”。
並不是每個貴族都有資格說“像我這樣的窮鬼”的。跟皇帝走得太近的貴族,就自動失去這麼說的資格;而還有資格這麼說的貴族,暗地裡就顯得比前者更清高一些。陳寅恪先生把唐代貴族分成“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細摳起來,這個劃分可能會遇到很多實際的問題,但這個提法無疑是發人深省的。當關隴貴族還在迷戀庾信帶來的宮體詩時,山東士族卻出於各種原因與古體詩結下了緣 分。到了盛唐,詩人們其實是更傲嬌了,於是就連近體詩,也開始學習古體詩的寫法了。詩人寫近體詩,也不一定與功名有關了。
唐人生在南朝之後,這時候文體學的軸心時代已經過去了,《文心雕龍》、鐘嶸《詩品》和《昭明文選》橫亙在他們前面,成為他們從小就要學習的經典,等待著他們的理解和再利用。
唐朝出了一本《文鏡秘府論》,還有一篇司空圖寫的《二十四詩品》。這兩部著作不是教人寫詩的,而是給教人寫詩的老師看的教學參考書。《文鏡秘府論》是日常的教學手冊,側重於日常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二十四詩品》是詩歌大賽時的評分標準。我說六朝的那本《詩品》的時候,都要帶著“鐘嶸”,就是為了區別於《二十四詩品》。當然,資質高的學生,看看教學參考書,也是有幫助的。詩學有了教學參考書,也說明詩學文化更加繁榮了。
唐朝分為初、盛、中、晚四個階段。初盛唐解決的是統一的問題,是從大亂世繼承下來的複雜階層逐步走向融合的過程。中晚唐則出現了新的分裂,國土在分裂、階層在分裂,文學也在分裂。因為有大融合,所以需要越來越完善的科舉。因為融合之後又再分裂,所以有了與科舉糾纏不清的黨爭。
接下來,我就來講唐代文學的故事。

目次

序言
?
第一章 開國的三代人:繼承與重建
?
1. 唐朝建立時
?
2. 李世民和罵他的人們
?
3. 從龍朔到四杰:一代人的缺席與詩學的重新崛起
?
4. 初唐四杰:詩學的重生
?
5. 四杰的文學變革
?

第二章 初唐後期文學:女性的選擇
?
1. 上官婉兒的時代
?
2. 新晉少年郎:沈宋和劉希夷
?
3. 宮體詩的結晶:文章四友
?
4. 江南的歌者:張若虛與賀知章
?
5. 復古的先聲:子昂始高蹈
?
6. 初唐的殿軍:張說和張九齡
?

第三章 開元文學:興象與風骨
?
1. 盛唐這個時代
?
2. “詩夫子”王昌齡
?
3. 孟浩然的無米之炊
?
4. 王維的溫潤與清冷
?
5. 河岳英靈群像
?

第四章 盛唐奇觀:李杜高岑
?
1. 李白:最後的謫仙人
?
2. 高適、岑參:浪漫與現實的交界
?
3. 杜甫:永遠的詩聖
?
4. 幾位復古文人
?

第五章 大歷文學:百代之中
?
1. 大歷這個時代
?
2. 劉長卿和韋應物
?
3. 多姿多彩的十才子
?

第六章 元和文學:不可抗拒的分化
?
1. 元和這個時代
?
2. 幾個輩分高的詩人
?
3. 孟郊、王建、張籍的樂府以及其他詩
?
4. 韓愈和盧仝的怪怪奇奇
?
5. 元白劉柳:元和詩風的其他面相
?
6. 姚賈體:山水清音的終章
?
7. 李賀:少年人的奇幻夢境
?

第七章 晚唐文學:夕陽無限好
?
1. 晚唐早期的小流派
?
2. 溫庭筠和李商隱
?
3. 晚唐三體
?
4. 唐代的俗文學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庫存: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