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及補編
滿額折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及補編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探討中國歷史研究的方法論以及相關領域內容,
以廣泛而深入的視角,助讀者理解如何進行有深度的歷史研究

【卷一】
以自序開始,作者可能在這部分分享了他對歷史研究的熱情和動力。然後,第一章中闡述了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及其範疇,突顯了這一領域對於我們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性。第二章深入探討了中國歷史學界的演變,回顧了過去的研究成就和學術思潮。第三章討論了歷史的改造,指的是如何重新詮釋歷史事件或將歷史置於不同的框架下進行研究。第四章和第五章聚焦於歷史資料的調查、搜集和鑑別方法,以確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最後,第六章關注歷史遺跡的論次,這包括如何解讀遺跡以及它們在歷史研究中的角色。

【卷二】
第二卷是《中國歷史研究法》的補編,進一步深化了歷史研究方法的理解。緒論部分可能是對補編的總體概述,引領讀者進入後續章節的主題。第一章討論了歷史研究的目的,強調了研究歷史的意義,以及如何透過研究歷史來獲取有價值的知識。第二章介紹了歷史學家應具備的四項長才,包括分析能力、文獻研讀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些都是進行歷史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第三章則關注五種專史概論,其中人的專史、事的專史、文物的專史、地方的專史和斷代的專史被深入研究。分論一進一步探討了人的專史,包括研究對象、方法論、合傳、年譜和專傳的具體操作。分論二、三和四以相似的方式討論了事的專史、文物的專史以及地方的專史,探討了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最後,分論五討論斷代的專史,包括如何區分不同時期的歷史研究方法。

【總結】
這兩卷書籍提供了關於中國歷史研究方法的全面指南,從理論到實踐,從歷史學的發展到具體的研究技巧。它們是對歷史學家和研究者極具價值的資源,能夠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研究的方法,以推動對中國歷史的更深入探索。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宏猷、任甫,別號任公、飲冰室主人,清末戊戌維新變法領袖之一、新文化運動驅動者,為民初重要的知識分子與政治人物。著有《清代學術概論》、《飲冰室合集》、《中國歷史研究法》、《新中國未來記》等。

目次

第一章 史之意義及其範圍
第二章 過去之中國史學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說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蒐集與鑑別
第一 蒐集史料之法
第二 鑑別史料之法
第六章 史蹟之論次
附錄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緒論
總論
分論一 人的專史
分論二 事的專史(略)
分論三 文物的專史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史之意義及其範圍
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者也。其專述中國先民之活動,供現代中國國民之資鑒者,則曰中國史。
今宜將此定義分析說明:
一、活動之體相:人類為生存而活動,亦為活動而生存。活動休止,則人道或幾乎息矣。凡活動,以能活動者為體,以所活動者為相史也者,綜合彼參與活動之種種體,與其活動所表現之種種相,而成一有結構的敘述者也。是故非活動的事項──例如天象,地形等,屬於自然界現象者,皆非史的範圍;反之,凡活動的事項──人類情感理智意志所產生者,皆活動之相,即皆史的範圍也。此所謂相者,復可細分為二:一曰活動之產品,二曰活動之情態。產品者,活動之過去相,因活動而得此結果者也;情態者,活動之現在相,結果之所從出也。產品者,譬猶海中生物,經無數個體一期間協合之嬗化:而產出一珊瑚島,此珊瑚島實經種種活動情態而始成;而今則既僵矣,情態不復可得見。凡史蹟皆人類過去活動之僵跡也,史家能事,乃在將僵跡變為活化──因其結果以推得其情態,使過去時代之現在相,再現於今日也。
二、人類社會之賡續活動:不曰「人」之活動,而曰「人類社會」之活動者:一個人或一般人之食息,生殖,爭鬥,憶念,談話等等,不得謂非活動也;然未必皆為史蹟。史蹟也者,無論為一個人獨力所造,或一般人協力所造,要之必以社會為範圍;必其活動力之運用貫注,能影響及於全社會,──最少亦及於社會之一部,然後足以當史之成分。質言之,則史也者,人類全體或其大多數之共業所構成,故其性質非單獨的,而社會的也複次,言活動而必申之以「賡續」者:個人之生命極短,人類社會之生命極長,社會常為螺旋形的向上發展,隱然若懸一目的以為指歸;此目的地遼遠無垠,一時代之人之所進行,譬猶涉塗萬里者之僅跬一步耳。於是前代之人恆以其未完之業遺諸後代,後代襲其遺產而繼長增高焉;如是遞遺遞襲,積數千年數萬年,雖到達尚邈無其期,要之與目的地之距離,必日近一日;含生之所以進化,循斯軌也。史也者,則所以敘累代人相續作業之情狀者也。率此以談,則凡人類活動在空際含孤立性,在時際含偶現性斷滅性者,皆非史的範圍;其在空際有周遍性,在時際有連續性者,乃史的範圍也。
三、活動之總成績及其因果關係:活動必有成績,然後可記,不待言也。然成績雲者,非一個人一事業成功失敗之謂,實乃簿錄全社會之作業而計其總和。質言之,即算總帳也。是故成績有彰顯而易見者,譬猶澍雨降而麥苗茁,烈風過而林木摧;歷史上大聖哲大英雄之出現,大戰爭大革命之經過,是其類也。亦有微細而難見者,譬猶退潮刷江岸而成淤灘,宿茶浸陶壺而留陳漬;雖聰察者,猶不之覺,然其所演生之跡,乃不可磨滅。一社會一時代之共同心理,共同習慣,不能確指其為何時何人所造,而匹夫匹婦日用飲食之活動皆與有力焉,是其類也。吾所謂總成績者,即指此兩類之總和也。夫成績者,今所現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績以為之因;而今之成績又自為因,以孕產將來之果;因果相續,如環無端必尋出其因果關係,然後活動之繼續性,可得而懸解也。然因果關係,至復賾而難理;一果或出數因,一因或產數果;或潛伏而易代乃顯,或反動而別證始明;故史家以為難焉。
四、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凡作一書,必先問吾書將以供何等人之讀,然後其書乃如隰之有畔,不致泛濫失歸,且能針對讀者以發生相當之效果。例如《資治通鑒》,其著書本意,專以供帝王之讀,故凡帝王應有之史的知識無不備,非彼所需,則從擯闕。此誠絕好之「皇帝教科書」,而亦士大夫之懷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讀也。今日之史,其讀者為何許人耶?既以民治主義立國,人人皆以國民一分子之資格立於國中,又以人類一分子之資格立於世界;共感於過去的智識之萬不可缺,然後史之需求生焉。質言之,今日所需之史,則「國民資治通鑒」或「人類資治通鑒」而已。史家目的,在使國民察知現代之生活與過去未來之生活息息相關,而因以增加生活之興味睹遺產之豐厚,則歡喜而自壯;念先民辛勤未竟之業,則矍然思所以繼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觀其失敗之跡與夫惡因惡果之遞嬗,則知恥知懼,察吾遺傳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矯之也。夫如此,然後能將歷史納入現在生活界使生密切之聯鎖:夫如此,則史之目的,乃為社會一般人而作,非為某權力階級或某智識階級而作,昭昭然也。
今人韋爾思有言:「距今二百年前,世界未有一著,述足稱為史者。」夫中外古今書籍之以史名者亦多矣,何以謂竟無一史?則今世之史的觀念,有以異於古所云也。中國二千年來史學,視他國為獨昌。雖然,彼其體例,多屬千餘年前學者之所創;當時所需要之史,與今不同。當時學問未分科,凡百智識皆恃史以為之記載;故史之範圍,廣漠無垠。積年愈久,為書愈多,馴至為一人畢生精力所不能殫讀。吾儕居今日而讀舊史,正所謂「披沙挑選金,往往見寶。」離沙無金,固也;然數斗上所論列,不過略舉綱領之沙,得金一顆,為事既已甚勞。況挑選金之術,非盡人而能;苟誤其塗,則取沙棄金,在所不免。不幸而中國現在歷史的教育,乃正類是。吾昔在友家見十八歲學童,其父面試以元明兩代帝王世次及在位年數,童對客僂數,一無漏訛;倘此童而以他朝同一之事項質客(我)者,客唯有忸怩結舌而已。吾既嘆異此童之慧敏,轉念以如此慧敏之腦,而役以此等一無價值之勞動,其冤酷乃真無極也。不寧唯是,舊史因專供特殊階級誦讀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樞,遂致吾儕所認為極重要之史蹟,有時反闕不載。試舉其例:如巴蜀滇黔諸地,自古本為中華民族文化所未被,其次第同化之跡,治史者所亟欲聞也。而古代史上有兩大役,實茲事之關鍵。其在巴蜀方面,為戰國時秦司馬錯之定蜀,其在滇黔方面,為三國時蜀諸葛亮之平蠻。然而《史記》之敘述前事,僅得十一字;《三國志》之敘述後事,僅得六十四字;其簡略不太甚耶?又如隋唐間佛教發達,其結果令全國思想界及社會情狀生一大變化,此共見之事實也;然而遍讀《隋書》、《新舊唐書》,此種印象,竟絲毫不能印入吾腦也。如元明間雜劇小說,為我文學界闢一新紀元,亦共見之事實也;然而遍讀《元史》、《明史》,此間訊息,乃竟未透漏一二也。又如漢之攘匈奴,唐之徵突厥,皆間接予西方史蹟以莫大之影響;明時歐人之「航海覓地熱」,其影響之及於我者亦至鉅;此參稽彼我年代事實而可見者。然而遍讀漢唐明諸史,其能導吾以入於此種智識之途徑者,乃甚稀也。由此觀之,彼舊史者,一方面因範圍太濫,卷帙浩繁,使一般學子望洋而嘆;一方面又因範圍太狹,事實闕略,不能予吾儕以圓滿的印象。是故今日而欲得一理想的中國史,以供現代中國人之資鑒者,非經新史家一番努力焉不可也。
今欲成一適合於現代中國人所需要之中國史,其重要專案,例如:
中華民族是否中國之原住民?抑移住民?
中華民族由幾許民族混合而成?其混合醇化之跡何如?
中華民族最初之活動,以中國何部分之地為本據?何時代發展至某部分,何時代又發展至某部分?最近是否仍進行發展,抑已停頓?
外來蠻族──例如匈奴、突厥等,其與我共爭此土者凡幾?其來歷何如?其紛爭結果影響於我文化者何如?我文化之影響於彼者又何如?
世界他部分之文化民族──例如印度、歐洲等,其與我接觸交通之跡何如?其影響於我文化者何如?我文化之影響於彼者又何如?
中華民族之政治組織──分治合治交迭推移之跡何如?
統治異民族及被統治於異民族,其成敗之跡何如?
階級制度──貴族平民奴隸之別,何時發生,何時消滅?其影響於政治者何如?
國內各種團體──例如家族團體,地方團體,宗教團體,職業團體等,其盛衰興廢何如?影響於政治者何如?
民治主義基礎之有無?其久不發育之故安在?
法律因革損益之跡何如?其效力之及於社會者何如?
經濟基件──衣食住等之狀況,自初民時代以迄今日,其進化之大勢何如?
農工商業更疊代嬗以占經濟之主位,其推移之跡何如?
經濟制度──例如貨幣之使用,所有權之保護,救濟政策之施行等等,其變遷何如?其影響於經濟狀況者何如?
人口增殖移轉之狀況何如?影響於經濟者何如?
與外國交通後所生經濟之變動何如?
中國語言文字之特質何在?其變遷何如?其影響於文化者何如?
民族之根本思想何在?其各時代思潮蛻變之跡何如?
宗教信仰之情狀及其變遷何如?
文化之繼承及傳播,其所用教育方式何如?其變遷及得失何如?
哲學、文學、美術、音樂、工藝、科學等,各時代進展之跡何如?其價值何如?
各時代所受外國文化之影響何如?我文化之曾貢獻或將貢獻於世界者何如?
上所論列,不過略舉綱領,未云詳盡也。要之,現代之史,必注目於此等事項,校其總成績以求其因果;然後史之為物,乃與吾儕之生活不生距離,而讀史者乃能親切而有味。舉要言之。則中國史之主的如下:
第一,說明中國民族成立發展之跡,而推求其所以能儲存盛大之故,且察其有無衰敗之徵。
第二,說明歷史上曾活動於中國境內者幾何族,我族與他族調和衝突之跡何如?其所產結果何如?
第三,說明中國民族所產文化,以何為基本,其與世界他部分文化相互之影響何如。
第四,說明中國民族在人類全體上之位置及其特性,與其將來對於人類所應負之責任遵斯軌也,庶可語於史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