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滿額折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定  價:NT$ 1800 元
優惠價:90162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78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4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德國工業設計之父,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
本書為台灣第一本Dieter Rams專書,277個經典設計,302幅彩色照片
長達73年的永恒設計

「Dieter Rams:對Apple深具影響的傳奇設計師。」——CNN
「Rams的作品及帶給我們的啟發,稱得上是設計之本。」——Jony Ive,前蘋果首席設計長

此作品全集與Rams本人密切合作,是了解Rams,這位史上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產品設計師之終極參考書。

六十多年來,Rams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消費品定義了外觀、感覺和功能。他將「好設計十原則」做為一種理念和實踐,以更全面、更負責任的方式讓這個領域變得更好,也讓他建立了享譽全球的聲名。

這本書是Rams一生中所有設計產品的詳細目錄,是對他在工業和產品設計領域開創性貢獻的真正紀念。書中包括302幅彩色照片,按時間順序編排,且每件產品都附有說明和規格明細。

Dieter Rams是德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大師,1932年出生於德國威斯巴登,1947年,進入威斯巴登藝術學院(Werkkunstschule Wiesbaden)攻讀建築和室內設計。1955年,投身德國家電企業Braun,隔年開啟與家具品牌Vitsoe合作的契機,1961年成為Braun首席設計師,1981年受聘為漢堡設計學院教授。他領導百靈設計部門超過三十年,產品橫跨咖啡機、電腦、收音機、視聽設備、家電產品與辦公室用品,經典作品如留聲機SK-4、D系列幻燈片投影機、RZ57模組化家具系統、606通用貨架等,為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

“Less, but better” (少,卻更好)是Rams一生追求的設計理念,可謂當代極簡主義和新功能主義的設計大家,與日本最重要的工業設計師、GK 設計集團創辦人榮久庵憲司志同道合。拉姆斯認為好設計是創新的、實用的、具美學價值的、簡單明瞭的、不突兀炫耀的、克制的、經久耐用的、周密的、環保的、愈簡單愈好的;他提出的好設計十原則,被奉為設計最高準則和美學典範,強調功能、以實用為核心,乾淨俐落、簡約優雅的設計,對前蘋果首席設計師Jony Ive、深澤直人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德國20世紀中後期的工業設計,給予21世紀成功電子產品一個無可取代的靈感來源,而Rams顯然是最重要的靈魂人物。

本書堪稱Rams的設計生涯全紀錄,以五大時序呈現,從1947年的手繪草圖拉開序幕,到2020年最新一版的606通用貨架,277個作品、300餘張高清全彩照片,彙集了他長達七十三年的永恆設計。透過珍貴的收藏與研究資料,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國際設計大師的創作歷程、設計哲學與標準典範,也盡窺前半世紀世界工業設計領域的潮流變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克勞斯‧克倫普 Klaus Klemp

1954年出生於德國。德國奧芬巴赫HfG 設計理論和歷史學敎授,也是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的設計策展人,並曾任展覽總監和副總監。
自2010年起擔任迪特和英格博格.拉姆斯基金會(Dieter and Ingeborg Rams Foundation)管理委員會成員以及德國設計史學會顧問委員會成員。
克倫普曾參與多本拉姆斯作品的企畫編輯,包括《Dieter Rams: The Complete Works》、《Less and More: The Design Ethos of Dieter Rams》等。

譯者簡介

李盛弘

設計師、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IDSA)董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研究員、實踐大學兼任副教授。曾任IDEO設計師、復旦大學兼任副教授、美國國際設計傑出獎(IDEA)評委。設計作品曾贏得包括IDEA金獎、德國百靈設計獎(Braun Prize)、美國Core77設計獎、德國紅點(Red Dot)金獎和德國iF獎在內的諸多國際獎項。擁有MIT管理與機械工程雙碩士學位,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和電機工程雙學士學位。目前正攻讀MIT服務設計與人類行為學博士學位,並擔任MIT AgeLab 設計師、MIT xPRO課程體驗設計師與MIT Office of Sustainability研究員。

譯者序

初步探討Dieter Rams的設計哲學
從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到整合設計(Integrated Design)

何謂設計? 設計的定義為何? 設計初學者、設計老鳥、設計教育者對此問題通常有不同見解。這是一個歷久不衰的設計話題。其中我喜歡的一個說法是,設計一詞的英文Design可看做De-sign,也就是decoding signal。簡單而言,設計是一個如何把信號或是訊息重新排列組合(curate)的過程。
迪特. 拉姆斯(Dieter Rams)是大家所尊敬與熟悉的工業設計大師。他的作品與設計思考不僅是Braun的一個重要設計里程碑,也是引領當時工業設計與產品設計的典範。Rams的設計能充分體現如何運用設計達到水過無痕的訊息創意重組過程。

ㄧ、Braun與設計研究

我自己開始使用Braun的產品與體驗可以從高中時代家人所贈的一台百靈電動刮鬍刀說起。Braun給我的整體感覺是一種工業感強、科技感重、精準、簡潔俐落的設計風格。在翻譯《Dieter Rams: The Complete Works》之前,我和Braun品牌之間已經建立起了私人的情感聯結,巧的是,我的大學畢業設計作品Nursing Kit還在當時入圍了學生類別的Braun設計獎(Braun Design Award)。

二、文字翻譯即是設計

在這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我深受本書作者Klaus Klemp的文字與Dieter Rams的設計作品啟發,同時也讓我獲得不少新的靈感。以下幾個方面我想要記錄並分享給這本書的讀者:設計教育轉型、智慧與人工智能以及工業設計師的角色變革。

三、設計教育大轉型與未來

書中看到Rams對於設計作品的直覺和獨到的見解,很大一部分和他的生長環境與生活體驗有關。很早的時候,因為家庭背景很快地就使用木材進行設計創作。這讓我想到當前的設計教育。
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從YouTube、Coursera、edX等線上平台資源學習到設計的硬知識(hard skills)。在市面上甚至還有設計補習班的服務,可以幫助你加強作品集與設計表達能力,例如:3D建模、渲染、手繪能力。
但是設計的軟知識(soft skills),例如:設計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發表與說故事能力、帶領提案的能力等,這些是相對比較難在線上平台直接獲得的能力,更多的是要透過在提案上的實踐體驗、同儕間的練習與實習應驗。
知識其實不應該被區分成硬知識和軟知識,應該是多視角地去了解知識的不同面向。我在IDEO工作四年期間,其中一位設計前輩給我一句終身受用的話:「設計師不是去學習,而是去體驗(experience)。」這裡的體驗是動詞而非名詞。Rams對於設計的學習來自他在日常生活中的體驗。
我們有許多方式去體驗設計,例如:運用校外的實習機會、拓展人脈去體驗在業界工作的方式與日常、練習溝通與領導力都是可以運用的方式。也可以走出舒適圈、出國走訪,讓自己能夠體驗設計在不同文化間所激發出的火花與潛力。
設計研究也是設計教育重要的一環。許多設計作品來自設計師對問題的想像。如果沒有經過嚴謹的設計研究,很容易陷入設計師自我感動設計的情境中。我們做研究不只是為了驗證我們的假設,也是為了找出一些使用者需求外的洞察與設計靈感。
設計教育的轉型在於我們不能只是「教」學生們如何做好設計,而應讓學生們有犯錯的機會和安全的平台去「體驗」設計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四、運用人工智能與拓展智慧

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並不代表智慧(wisdom)本身。AI是通過計算機演算來幫助人們更快更有效地達到預設目標。在設計領域中,AI或許可以幫助設計師產生更多的點子與想法。而智慧是經驗的累積,思維方式的轉變。設計師的智慧是對於人性的理解、使用者需求的洞察、和具備全方位觀點與不斷學習的態度。智慧的累積源於生活與工作。
2023年暑假在實踐大學開設的服務設計課程,是開放給具有設計背景與非設計背景的大學生與研究生參加。設計挑戰是運用服務與系統設計的思維,針對樂齡(Design for Longevity)的方向,重新設計台北捷運體驗。
課堂上,我們教學生如何使用Fabrie平台,幫助設計師獲取更多的靈感與點子,暢享如何為樂齡社會重新打造一個更為人性化的捷運搭乘體驗。
Fabrie是一套結合現有的一些AI平台如ChatGPT與類似Miro board的線上協作平台。Fabrie推出的設計功能有Design Copilot、Fabrie GPT和AI on Canvas。即使你沒有設計背景,也可以放上草圖,Fabrie會根據你給的提示文字渲染圖片,非常容易上手。
回顧Dieter Rams的好設計十原則:創新、實用、美觀、易懂、低調、誠實、持久、完善、環保和簡單。將這十項設計原則放在設計與AI的框架下仍然受用。AI的產品、服務甚至是體驗仍然需要滿足人的基本需求。
另一個面向來看待AI其實是一種Anticipatory Intelligence。更像是一種預想與融入式的設計方法與思維。
我們需要創新、實用與美觀的產品,產品的設計能夠讓使用者易於了解與使用,產品設計在整個產品系統內是可以持久、永續與環保的。當下,我們更加需要針對這十個設計原則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一切追求效率、科技與客製化的時代下,人們真實的需求為何?我們如何透過AI與智慧讓我們的地球與社會更好?
這些幫助設計的AI系統平台仍然只是一種輔助工具,雖然是更加方便、更有效果、更容易上手的設計工具。AI把「使用設計工具」的門檻變低了,但這不代表「設計」本身的門檻會降低。恰恰相反。真正好的設計與設計師仍然需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與其真正的痛點之後,才能構思出需要解決的設計挑戰。

五、工業設計師的角色變革

工業革命以來,產品主要是以能夠量產為目標的方式進行設計,例如:設計是否能夠成功開模、如何能減低生產成本考量。隨著3D列印技術逐漸成熟,工業設計或是產品設計所追求的不只有量產,而是客製化的精準需求。
工業設計師或是產品設計師所關注的早已不僅僅是工業設計產品,更多的是一種整合設計(integrated design)與整合的過程。產品的定義也在不斷拓展,從實體的產品延伸至介面設計、流程服務與體驗規畫等。
整合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更為重大,特別是當人們的壽命更長、生活需求與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理所當然的,我們更加需要考慮樂齡設計與系統設計。
我們如何透過樂齡設計的視角,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設計。Rams的產品設計仍然經久不衰,是因為他能精確地將設計中的雜質去除,留下其中最精華的也是使用者最需要的部分。
系統設計是讓設計師在聚焦的同時,不忘考量整體大環境的需求,同時也幫助設計師去推廣(scale)設計的解決方式與創意思考。
最好的設計是樸實無華、讓人無所覺察的設計。更精確的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細緻考量。

目次

前言

關於工業設計大師dieter rams的作品全集

1947-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2020

索引

參考書目

迪特.拉姆斯簡介

書摘/試閱

這本書收錄了工業設計師迪特.拉姆斯從1947年到2020年依照時間順序排列其產品和設計作品。除了拉姆斯所有設計過的單件作品,也包含了Braun設計團隊其他成員在拉姆斯帶領下,由他監管或直接參與所設計出來的作品。總之,和拉姆斯有關的設計,多數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每當我們論及拉姆斯嶄露頭角的起點,必會追溯到《Braun+設計作品合集:40年嘉何.博朗設計─1955到1995》(Braun+Design Collection: 40 Jahre Braun Design 1955 bis 1995)中,他擔任主要或共同設計師這個時期。而這本由喬.克拉特(Jo Klatt)和君特.斯塔弗勒(Günter Staeffler)合著的作品,自1995年起便被視為研究Braun的標準參考資料。40年間,拉姆斯在Braun所設計的產品數量為514件,公司的產品總數為1,272件。而此產品總數包含了大量僅僅在技術上調整的項目。重要的是,設計本身沒有改變,或是只做了很小的調整。在Braun,只有當實際創新產生時,設計才做出改變。這種方式反映了拉姆斯和Braun品牌的核心信念,即技術上的進步不能自動代表創造新的設計。也因此,許多Braun家電有較長的設計週期。這和一般企業會將舊的或僅僅在技術上做了些許調整,便以新的面貌包裝上市,並推向市場進而刺激消費的做法截然不同。正因為這樣,在此呈現的產品構成了意義上新的設計。相同的設計準則也適用於拉姆斯Vitsœ所做的設計;直到今日,這家家具公司仍然持續銷售在1960年和1962年量產的產品,且這些產品都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動。

這本目錄同時也涵蓋了迪特.拉姆斯與Braun和Vitsœ合作之外的其他產品設計,但與Braun和Vitsœ的合作無疑地是他主要的貢獻所在。在Braun工作期間,拉姆斯獲准可以在公司以外的地點辦公,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一個自由工作者。對於拉姆斯來說,Vitsœ不只是過去的客戶,而且是一直以來始終維持良好關係的客戶。雖然他參與的外部項目數量不多,但是這些外部項目與機會對他的設計生涯仍然影響很大,例如他和門窗相關的配件製造商Franz Schneider Brakel一同合作的項目。

為了這個目錄全集,我們與拉姆斯經過深入且密集的討論,共同確認了這227項物件。此外,還有50個Braun的產品,雖然是單獨歸於某個團隊成員名下或某個團隊成員名為主要創作者,但拉姆斯的直接影響仍不可忽視。其中一個例子是拉姆斯將有趣的甩尾概念加在了弗洛里安.塞弗特(Florian Seiffert)的mach 2打火機按鈕上。當這一系列產品都按照時間順序於書中展示時,可以通過淺灰背景來識別。

從1956年春天到1995年,也是拉姆斯離開公司前兩年,他開始領導Braun 品牌設計部門:一開始只是一個3人小團隊,包含格爾德.穆勒(Gerd A Mü- ller)以及羅蘭.維根德(Roland Weigend),直到1960年代發展到一個有15名成員的部門。我們也可以按字面的意思翻譯「領導」(head)這個詞,因為拉姆斯可能是在Braun團隊中最能反映公司核心價值與挑戰的設計師,並且他在他的設計職業生涯早期已經思考了自己作品的意義。Braun品牌的三個設計核心價值可以合理的歸功於拉姆斯的貢獻。首先,從個人生產力的角度看,他是一位能達到高效能運作的設計師;其次,這一點不應該被低估,他是一位團隊領導者,如果沒有他在設計上的堅持不懈和良好的外交手腕,公司強大的設計思維就不會發展得如此充分;第三就是思考的方式。拉姆斯在1970年代成為一名設計理論家,提倡反對大眾過度消費的文化,並且強調其造成的環境破壞與影響。透過無數的出版機會和世界巡迴演講,他不斷的傳播這些價值觀。

從位於法蘭克福郊區的克龍貝格基地一路走來,Braun開始在全世界的設計界發聲,變成參與者。60年代,拉姆斯到波士頓的Gillette拜訪,參加研討會和演講,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日本甚至到古巴,這些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特別是日本,在其企業合作夥伴的關係和深度文化影響下,他感受到全新的視野和經驗。無疑的,人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而拉姆斯也受到他的許多國際友人和與這些人接觸的影響。例如在當時與他志同道合、日本最重要的工業設計師榮久庵憲司(Kenji Ekuan,1929–2015)。

拉姆斯並不是「設計教父」,雖然亞洲人通常這麼稱呼他,但他肯定是15位Braun設計師當中相當突出的那一位。我個人認為,拉姆斯是20世紀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師。他和德國建築師兼設計師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1868–1940)並駕齊驅。關於「工業」這個詞,我們這邊需要強調,它指的是日常生活會使用到的相關物品。《迪特.拉姆斯:盡可能減少的設計》(Dieter Ram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2011)一書的作者蘇菲.洛弗爾(Sophie Lovell)精確的形容拉姆斯是一位「設計師們的設計師」。無論如何,拉姆斯的團隊在他的設計旅程中以及對於公司而言,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值得一提的是拉姆斯在實習和任教期間,其中他在1981年至1997年於漢堡美術學院擔任工業設計學系教授,影響許多該校的學生。拉姆斯自己也多次在設計過程中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DESIGN AND TECHNLQUE

由於拉姆斯的設計作品主要是以功能導向為基礎,設計過程中與工程師的密切合作已經是他實踐產品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經常參與產品過程中的技術開發。Braun用他的名義提交的大量專利申請和實用模型專利申請證明了這點。最早的專利申請例子之一是在1959年拉姆斯設計的 LE 1喇叭專利;1968年,T 2 cylindric桌上型打火機接續登場,在此之前還有一個適用於其儲物盒設計的外殼,此設計具有兩種功能:菸灰缸和香菸盒。然而,直到1974年,Braun才首次推出用太陽能做為「電源」的打火機原型。

拉姆斯被認為是1971年獲得專利的F1 mactron攜帶式打火機設計的主要發明人,他創造了新穎的打火機開啟機制,可以讓使用者以單手打開產品的點火裝置並點燃打火機的火焰。1972年,HLD 4吹風機及其創新的鼓風機結構設計在日本和美國分別獲得了專利。1973年1月31日,拉姆斯設計的audio 308袖珍音響系統具備兩個手指凹槽的獨特調音盤註冊了設計專利;使用者可以用一根手指快速轉動並且調整整個調音功能,而第二個凹槽部分則可以進行微調。產品凸起的刻度盤部分與調諧器的外殼等高齊平,使用者鬆開手指後操作會自動停止。

1979年,拉姆斯所設計的汽車喇叭L 100 auto獲得了設計專利,該喇叭有一個由減震材料所製作成的框架以防止受傷。1980年,他收到了另一份用於Braun atelier音響系統喇叭格柵上的安裝裝置專利。1984年,拉姆斯又獲得了第一個Gillette氣動手電筒的設計專利。毫無疑問的,他為這家美國公司帶來的最大經濟效益是Gillette Sensor刮鬍刀,他和設計師於爾根.格魯貝爾(Jürgen Greubel)在1989年為此產品設計了刮鬍刀刀柄,後來產品的銷售數量超過了一億。

最值得一提的例子是在1969年蘇聯註冊用於電動牙刷設計(較不為人知)的專利。關於國家和年份的關係也一樣令人吃驚,其中1963年先鋒型Mayadent上市,而Braun生產的電動牙刷一直到1978年才開賣。

和技術發明的法律保護相比,整個設計的法律保護完全不同。Braun通常只申請與註冊自己公司的設計方案以獲得法律保障。然而,拉姆斯為Vitsœ進行的620椅子方案,獲得了極其罕見的認定。fg Design公司在未經設計和專利授權的情況下,仿製和建造家具系統,經過6年的法律纏訟,1973年德國最高法院聯邦法院授予該設計藝術版權。根據當時的項目判決情況,只有極少數產品外觀設計項目,可以獲得這種判決結果。

PERIODS OF DESIGN

拉姆斯為Braun所做的設計,大多都是在產品量產上市前的一到兩年左右完成。然而,從現有檔案庫中只能找出少數精確的產品開發時間,因此本書使用產品以開始銷售的日期為主。例如SK 4開發僅用了9個月就投入工廠生產;FA 3底片相機產品同樣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投入工廠生產。格爾德.穆勒所設計的KM 3食品加工處理器,該設計工作開始於1955年12月,並於1957年4月發布此作品。相對於F1 mactron攜帶式打火機,由於其產品結構設計複雜,我們必須假設開發的時間至少需要3年(如果不是4年)。反之,1987年ST 1約為信用卡大小的計算機其排版是由迪特里希.盧布斯(Dietrich Lubs)在酒店房間裡用一天時間設計出來的產品。

THE FOUR PHASES OF DIETER RAMS’S WORK

回顧拉姆斯60餘年的設計生涯,我們可以確立以下四個不同階段:1953年第一階段開始,他從威斯巴登應用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在奧托.阿佩爾的建築部門工作一直到1955年,時間點就在Braun正式成立設計部門不久前。這些年是拉姆斯的訓練和學徒階段,在這段時間中,他的設計方法逐漸被定義並且付諸實行。他在1956年所開發的SK 4,以及studio 2模組化hi-fi系統、TP 1攜帶式收音機和唱片播放器和LE 1喇叭,所有這些在1959年所推出的設計都是具有特別意義的。同時,他設計了RZ 57模組化家具系統,這件作品對他的設計生涯發展同樣重要,並且為日後他的設計語言奠定了決定性的基礎。

第二階段的時間,大約是從1959年到1975年,可以代表拉姆斯在Braun和 Vitsœ一個充滿設計爆發力的時期。當我們瀏覽這本作品全集中的產品,我們能發現拉姆斯在這段期間產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作品。

第三階段從1975年到1997年,拉姆斯離開Braun之後在漢堡美術學院擔任教職,專注於授課和教學。他同時也擔任德國設計委員會主席,參與設計競賽評審並且與於爾根.格魯貝爾和迪特里希.盧布斯合作設計,以及外部一些委託案。

第四階段是從1997年開始迄今,拉姆斯受聘位於科隆的家具公司sdr+(直到2012年),在撰寫本文時,拉姆斯仍在為Vitsœ工作。此外,他還參加過多場訪談、講座和應邀參與展覽,並且發表了多篇論文、設計理論著作和相關出版刊物。

DESIGN CHARACTERISTICS

對於拉姆斯是不是有明確設計風格的提問,實在很難用簡單的「是」與「否」來回答。1977年,拉姆斯形容自身的設計方法時說道:「首先,我們需要不斷地嘗試去了解人們需要什麼樣的設備,而這些設備的外觀應該為何。然後,我們不斷地問自己和他人,真的只能這樣呈現嗎?」
他認為對於設計的態度一直都比設計風格更加重要,例如: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有感覺的、充滿道德風範的和具備美感的。他陳述他所列出的「好設計十原則」可追溯至1970年代,他開始提供一系列設計原則與建議,有助於評估與建立什麼是好設計的系統架構,這些原則至今仍讓年輕一代的設計師產生共鳴與受用。其中他提到一句「少,卻更好」的經典名言,更是本質上改變許多人的設計觀念,且為提升人們生活品質與環境的重要關鍵。而在他的產品設計中也可以察覺到較為正式的標準。身為一名具有潛力的建築師,拉姆斯經常運用直角、立方體和矩形盒子形狀做設計。然而,我們可以仔細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基本的幾何形狀經常會在細節上有所變化:例如,LE 1的喇叭格柵的細節處理上有輕微彎曲,domino桌上型打火機運用了不對稱的圓形邊緣,或是他在一些比較低調的設計上,運用顏色的時候添加一些對比的元素。如果拉姆斯展示的是技術,我們可以理解為通過運用設計的手段「文明化」了技術。

另一項設計特點是,他所設計的物品總是從各個角度去考量並進行設計,甚至可能是在被隱藏的物品背面。早在1957年,他將這一設計原理應用於RZ 57的模組化系統上,因為此系統可以組裝成一個獨立的設計單元並且能夠放置在房間的各個角落。這種整體設計方法無形的影響了並滲透到他整個設計實踐中。

在拉姆斯設計哲學中的另一個核心元素是模組化的原則,換句話說,是一種連結性展現。他的 606通用貨架系統、620椅子方案和RZ57系列都屬於彈性系統,讓使用者可以根據其需求,隨著時間不斷重新配置、延展、調整。1950年代後期,他爲Braun所設計的音響系統也是模組化原則的展現,發展出多種組合方式。這種方法的成功因素在於,不同的零組件串在一起,看起來不像是隨機拼湊的元素;反之,整體形式看起來呈現一種經過深思熟慮並且和諧的設計。顏色對於拉姆斯來說,發揮了關鍵且審慎的功能。他所設計的電子設備並不像典型後現代時期一些評論家所描述,只用黑色、白色或灰色。拉姆斯所選擇的顏色可以做為一種操作性的指標,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帶給我們審美的價值。他很少用顏色去表達產品,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這樣具有張力的效果。在選擇使用紅色和綠色的互補色與對比色中一次又一次的發揮作用,但拉姆斯經常是選擇簡單的紅點。幾乎所有他設計的Braun設備與產品,都是遵循這種極簡主義風格配色方案。

相同地,他在產品或是設備上選擇使用的排版亦非常之輕巧和簡約,而這也將成為典型的Braun產品設計風格;即使在他早期的產品設計中,拉姆斯也將字體和標誌維持在非常小的尺寸。然而,在這部分的設計就必須提到迪特里希.盧布斯,因為他在加入設計部門後,就逐漸開始負責所有設備與產品上標識的設計。依照習慣,他對著名無襯線字體Akzidenz-Grotesk的使用,讓Braun的設計風格持久不衰。

拉姆斯和Braun在設計方法上最後一個明顯的特徵是直覺性設計概念,這可以追溯到赫伯特.赫什在1958年所推出的HF 1電視機,因為它只有設計一個明顯的電源按鈕。隨後,Braun所推出的設備與設計,開始強調消費者不需要操作說明書即能了解如何操作,換句話說,產品會用設計說明一切。這的確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和成就,自2000年初以來它一直是Apple在設計方面的靈感來源。對於拉姆斯而言,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是特別的;這些物品值得我們集中注意力去關注,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可能的話,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減省?對他來說,設計並不是像我們在消費主義世界中所相信的那樣,是高高在上、是與眾不同的東西。「回歸純粹,回歸簡單!」(Back to purity, back to simplicity!)這是拉姆斯提出好設計十原則的最後一句話。做為設計新起點的座右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0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