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七個習慣打造幸福家庭
滿額折
七個習慣打造幸福家庭
七個習慣打造幸福家庭
七個習慣打造幸福家庭

七個習慣打造幸福家庭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家庭,你最重要的事業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
以7個習慣指引你建立美好、有效能的家庭願景

(原書名:與幸福有約)

國際暢銷書《與成功有約》作者、領導力專家史蒂芬.柯維堅信,家庭是社會的基石,更是個人內心充實的最大源頭。他以九個孩子的父親身分,與讀者分享如何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家庭幸福美滿:

唯有「主動積極」,才能發揮影響力,帶動家庭文化變革;
凡事「以終為始」,才能超越情緒,提升思考層級;
實踐「要事第一」,從「我」的角度換到「我們」的立場;
懷抱「雙贏思維」,讓家人之間建立良性互動模式;
願意「知彼解己」,家庭內的溝通才會暢通、有效率;
講究「統合綜效」,才能根除錯誤的行為模式,扭轉家庭文化;
持續「不斷更新」,家庭跟個人的成長及滿足才有可能。

我們的心力應該奉獻給家庭、朋友,
以及與所愛的人一起經營的豐富關係。
這種對家庭永恆的愛和奉獻,
在我的生命中永遠高居第一位,推動我繼續向前。
──史蒂芬.柯維

◆成功家庭三大要素◆
家庭希望的源頭,是「擁有願景」、「規畫」和「不斷返回軌道的勇氣」。本書的目的,就是讓你在理智和情感兩方面,都把「保有希望」視為第一要務,同時幫助你培養能讓自己和家庭不致偏離軌道的三種能力:

找到明確的目的地──與家人一起建立「家庭使命宣言」,統整與強化全家人共享的願景與觀念。

擬定飛行計畫──訂定「導向目的地」的計畫,即便途中遇到風雨、氣流、人為疏失和其他變數,也能讓自己和家庭不致偏離軌道。

攜帶羅盤──人類獨有的五項稟賦化為「羅盤」:自覺、良知、想像力、自主意志、幽默感,搭配運用,帶動個人與家庭的改變。

作者簡介

史蒂芬.柯維 Stephen R. Covey, 1932–2012
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 Co.)共同創辦人。
《時代》雜誌稱譽柯維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獲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以深刻且直接的引導,畢生致力於向大眾證明,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柯維的著作包括《與成功有約》、《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成功哪有那麼難》、《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與生活有約》、《與領導有約》、《第8個習慣》、《柯維經典語錄》、《漫畫讀通與成功有約》、《第3選擇》及《讓好工作找上你》等,其中《與成功有約》全球售出四千多萬冊,獲選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商管書第一名。
柯維於二〇一二年七月過世,但他在領導力、時間管理、效能、成功,以及愛與家庭關係等領域的卓見,留傳後世無與倫比的精神資產。

目次

給中文讀者的話
作者序 家庭,你最重要的事業
導言 「當下」,是最好的開始
前言 偏離軌道

習慣一 主動積極
Be Proactive

習慣二 以終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習慣三 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s First

習慣四 雙贏思維
Think “Win-Win”

習慣五 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習慣六 統合綜效
Synergize

習慣七 不斷更新
Sharpen the Saw

結語 生存、安定、成功、意義
From Survival...
To stability... To success... To significance

書摘/試閱

從獨立到互賴

本書的主旨在於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什麼是家庭的「效能」?就是「美好的家庭文化」。
這裡的「文化」指的是家庭的精神──家庭的感覺、反應、細微的變化和氣氛。它是家庭的個性──家人關係的深度、品質和成熟度;它是家庭成員建立感情的方式和對彼此的感覺;它源於集體行為模式的精神和感受,是家人互動的特徵。這些東西來自家庭成員內心深處共享的信念和價值觀。
我明白,「美好」的定義因人而異。我用「美好」來形容一種滋養人心的文化。在這個文化裡,家人深刻、誠摯、真心的享受共處的時光。他們共享信念和價值觀,依據掌管生活各層面的原則,有效的互動及採取行動。這是一種從以「我」為核心轉為以「我們」為核心的文化。
家庭是一種「我們」的經驗、「我們」的心態。從「我」變為「我們」──從獨立到互相信賴,是家庭生活最具挑戰性、最艱難的轉變。儘管美國文化顯然把個人自由、立即回饋與效率控制放在第一位,但是,沒有什麼比豐富、互相信賴的家庭生活更令人喜悅、滿足的了。
當你的快樂主要來自於他人的快樂時,你的立場已經從「我」轉變為「我們」,你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會隨之改變。但是,直到你把家庭列入優先考慮,你的心態才會真的轉變。婚姻之所以往往淪為「兩個住在一起的單身貴族」,就是因為雙方的心態未由獨立轉為互賴。
美好的家庭文化重視「我們」。它會讓人一起努力,選擇並走向共同的目的地。它讓你們對社會或其他家庭有所貢獻,同時能夠面對將家庭拋離軌道的強大力量──我們身處的文化、意外的經濟變化、突發的疾病、爭鬥、缺乏溝通、批評、抱怨、計較等等。
(摘自〈前言:偏離軌道〉)

著眼於「目的」

有位年輕的父親談到他妻子如何以主動積極的態度面對兒子:
前幾天我下班回家,三歲半的兒子布蘭頓在門口迎接我。他臉龐發亮,興奮的告訴我:「爸,我是勤勞的人喔!」
稍後我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事。稍早前,我太太在樓下做事,布蘭頓從冰箱裡拿出水罐,把冰水灑得滿地。我太太忍住發脾氣的衝動,耐心的詢問:「布蘭頓,你想幹什麼?」
「我想幫忙做家事,媽。」兒子驕傲的回答。
「你想幫忙做什麼家事呢?」
「我想幫你洗碗。」
「哦,那你為什麼要用冰水呢?」
「因為我搆不到水槽。」
我太太恍然大悟,環顧四周後說:「下次這樣子好不好?你叫媽媽一聲,我拉張椅子讓你站在水槽前面洗碗?」
「好啊!」布蘭頓快樂的喊道。
妻子把經過描述給我聽時,我明白她的做法有多重要。她能在刺激和回應之間留下空間,做出主動積極的選擇。她先想到終極目標,所以才能如此冷靜。在這個時刻,重要的不是保持地板乾淨,而是教養子女。
試想,這位女士的態度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她若聽任自己衝動行事,小孩會覺得難堪、有罪惡感。如今孩子受到肯定與欣賞,他的善意增強了,也學會用更好的方法幫助別人。這位女士深深明白,最重要的不是地板乾淨不乾淨,而是教導小孩。她看清了自己的終極目標,並據此採取行動。
習慣二──以終為始。它的目的在於創造明確的願景,讓你和家人知道該前往何方。若你心中明確知道目的地為何,沿路的所有決定都會受影響。
這個習慣立基於「願景」。願景的力量強大無比,研究發現,兒童就是因為看得到願景,才有高昂的成就動機。在社會各個層面,願景都是推動人與組織奮發向上的重大力量。
(摘自〈習慣二:以終為始〉)

柯維的家庭使命宣言

我們從行動中學到家庭使命宣言的力量,接下來就跟你分享這些經驗。
你要是問珊德拉和我:「在你們的家庭生活中,哪一件事影響最深?」我們會毫不遲疑的回答,是「創造家庭使命宣言」。
我們的第一項使命宣言是在婚禮上建立的。第二項宣言則是在往後的十五年慢慢形成的。這些年來,使命宣言使得目的地和旅程成為家人的常識,也成為家庭文化和家中社會意志的象徵。
我們結婚的那天,婚禮一結束,珊德拉和我到一處公園散步。我們並肩而坐,談到婚禮的意義、談到彼此的原生家庭,還討論了在新的小家庭中,想延續或改變哪些事情。
我們對彼此做了全面、永恆的承諾,並決定將原則置於彼此和家庭之上。這個決定讓我們有足夠的力量能夠道歉、原諒、表現慈愛,一次次返回正軌。
愈是注意這些原則、把它們當成生活的核心,就愈能夠獲得智慧和力量。若是沒有做出這項決定,我們會更仰賴彼此的情緒以尋求安全感,而不是依據內心的操守。重視原則會使人賦予事情妥當的優先順序,讓我們透視生活的全貌,意識到要對自己的作為負起責任。
某天,珊德拉和我談到生小孩的事,我們列出了教養子女的原則。往後數年,我們常自問:「孩子要具備哪些能力,長大後才能做個成功的人?」
經過討論,我們想出了數種至為重要的能力,例如:工作、學習、溝通、解決問題、悔悟、原諒、服務,以及玩耍享樂等。我們有一個願景,就是希望每天吃晚飯時,大家聚在一起,一同歡笑、共享經驗、建立感情、討論彼此的價值觀;我們希望孩子互相喜歡、欣賞。這個願景為家中許多活動指引出方向,我們依據它規劃家庭活動。
我們也關心教育的價值,希望孩子在學校扎實的學習,而不是走捷徑、光想著得高分和拿文憑。除了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我們也給孩子機會,讓他們把學到的東西教給父母。
這些年來,「以終為始」的做法對我家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逐漸了解,所有成功的組織都有使命宣言,晚近的研究發現,誠懇的宣言不僅攸關公司的成功和生產力,對員工的快樂和滿足感也很重要。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基本的組織,也是社會的基石,可是現實狀況是:家庭成員大多沒有共享的願景與實現家庭意義的觀念。然而共享的願景和價值觀正是家庭文化的精髓,我們必須創造願景,指出我們希望這個家發展成什麼模樣、根據什麼價值觀過活、支持什麼信念。
我們開始創造使命宣言,為孩子安排活動,幫助他們發揮四項稟賦;我們讓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腦力激盪;我們逐漸提出更廣泛、更深入的議題。
我們問家人:
我們想建立什麼樣的家庭?
什麼樣的家能讓你喜歡帶朋友回來?
家裡什麼事會讓你覺得難堪?
家中有什麼事使你感覺自在?
家有什麼力量會讓你想回家?
有什麼力量會吸引你接近父母、接受父母的影響?
你有什麼力量,使父母願意接受你的影響?
我們要孩子說明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開放的討論,並思考這些特質。我們一起討論每一份宣言。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我們終於寫好使命宣言,連我母親都參了一腳。
(摘自〈習慣二:以終為始〉)

誤解是家庭痛苦的核心

誤解是大多數家庭痛苦的核心。前不久,有位父親跟我分享他的經驗。這位父親常因兒子離開他的視線而懲處他,可是小男孩屢犯不改,終於,某次懲處後,男孩淚水盈眶的看著父親問:「爸,視線是什麼?」

凱瑟琳(女兒):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搞不懂,為何三歲大的兒子不肯到朋友家玩。他的朋友每週都會到我家好幾趟,彼此處得很好,也會邀兒子到他家玩,他家院子有大沙堆、鞦韆和綠色大草坪,每回兒子都說會去,可是走到一半,便紅著眼眶跑回來了。
我試著聆聽兒子說話,探究他的恐懼。之後兒子終於敞開心扉,坦言因為不知道朋友家的浴室在哪裡,怕自己會尿褲子,才會如此。
我牽著兒子的手,帶他到朋友家,跟對方母親談,她告訴兒子浴室在哪裡、門又怎麼開,還說如果有需要,都可以找她。兒子鬆了一大口氣,便決定留下來玩,之後就再也沒問題了。

鄰居念小學的女兒也有類似經驗。他們的其他孩子都課業頂尖,因此女兒數學不好令夫妻倆很訝異。父親決定找出問題癥結。他仔細解釋減法的觀念,並讓她試做幾道題目,結果她還是無法融會,一頭霧水。
鄰居很有耐心的用實物示範,他拿出五顆蘋果排成一列,然後拿走其中兩顆。突然間女孩小臉一亮,恍然大悟說:「噢!原來減法就是『把東西拿走』嘛!」面對年幼的孩子,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背景和想法,因為他們通常不會用文字解釋。
家庭成員的錯誤大部分都不是出於惡意,只是未能真切了解、未能看清對方的心思所致。如果整個家庭能培養開放的胸襟,那麼,多數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摘自〈習慣五:知彼解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