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劫中得書記:亂世烽煙漫天,所念一紙書頁
滿額折

劫中得書記:亂世烽煙漫天,所念一紙書頁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場空前的劫難,對國家、社會、愛書之人的無情摧殘,
名家藏書閣不敵戰火,經典古籍在亂世只供取暖……

一個痴情的愛書人,懷中能保護的就那麼幾本,
更多的,是眼睜睜看著黃白紙頁火化成蝶,
在空中祭奠過去,或許一個朝代,也就如此過去。

▎一個「書痴」對書本的百封情書
你知道嗎?為了你,我賣掉了大半家當,只因當我看見你那一眼,就知道我必須要保護你一輩子──當愛書人終得一書,大約心境如此。動盪的清末民初,多家書閣被戰火焚毀,珍貴典籍散佚不全,每有所得,愛書人便欣然忘食。典賣家當之事司空見慣,只為讓自己小小的懷抱,可以再多保護一點,再多蒐集一點。
每一篇得書記,都是一個愛書人寫給書本的情書。

▎一件最微小的事,一件最重要的功業
我跑遍上海北京苦苦追尋,為的是那套從戰爭劫火中拯救出來散佚的書,費幾年周折都微不足道,只為等待重新圓滿的那一天,因為我明白,那不只是一套書,是飽含著書籍作者、出版產業、文化背景的絕代風華──我只是個偏執的購書者,但我完成的事情,定是人間一大功業。

▎砲火轟在我心上
那是一場空襲,一場大戰,八月十三日的砲彈,打在書閣上,打在我心上。「每一彈下擲,窗戶盡簌簌搖撼,移時方已,對語聲為所瘖啞不相聞。東北角終日夜火光熊熊。燼餘焦紙,遍天空飛舞若墨蝶。數十百片隨風墮庭前,拾之,猶微溫,隱隱有字跡。此皆先民之文獻也。余所藏竟亦同此蝶化矣。」那漫天的墨蝶,是我的愛人臨別前對我最後的道別。
一介書生,投筆卻無力從戎,「處此淒厲之修羅場,直不知人間何世,亦未省何對更將有何變故突生。於所失,殆淡然置之。唯日抱殘餘書,祈其不復更罹劫運耳。」我只能選擇放手,活下去。總有一天,我失去的寶貝,終將回來。
如此一念,數十年也就如此過了。

〔本書特色〕
本書為鄭振鐸散文集,除了標題的《劫得書中記》外,亦收錄了《劫中得書續記》。身處二戰時期的中國,作者目睹許多珍貴古文物、建築園林、典藏書籍,皆不幸於這炮火連天的歲月中付之一炬,令他心痛不已。作為一個「書痴」,鄭振鐸提筆記錄下自己對散佚之書的無限哀戚、如何展開「救書」行動,以及對殘存文本的欣慰感慨。

作者簡介

鄭振鐸(西元1898~1958年),筆名郭源新、落雪等,中國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景星學社社員,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代表作有:專著《插圖本中國文學史》、《文學大綱》、《俄國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小說《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僂集》、《歐行日記》;翻譯《漂鳥集》、《沙寧》、《灰色馬》、《新月集》、《血痕》等書。



鳳凰從灰燼裡新生
金赤的羽毛更光彩燦爛
――見The Physiologus,及Herodotus(ii. 73),
Pliny(Nat hist. x. 2)Tacitus(Ann. vi. 28)

余聚書二十餘載,所得近萬種。搜訪所至,近自滬濱,遠逮巴黎、倫敦、愛丁堡。凡一書出,為余所欲得者,苟力所能及,無不竭力以赴之,必得乃已。典衣節食不顧也。故常囊無一文,而積書盈室充棟。每思編目備檢。牽於他故,屢作屢輟。然一書之得,其中甘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輒識諸書衣,或錄載簿冊,其體例略類黃蕘圃藏書題跋。大抵余之收書,不尚古本、善本,唯以應用與稀見為主。孤罕之本,雖零縑斷簡亦收之。通行刊本,反多不取。於諸藏家不甚經意之劇曲、小說,與夫寶卷、彈詞,則余所得獨多。詩詞、版畫之書,印度、波斯古典文學之譯作,亦多人庋架。自審力薄,未敢旁騖。「一二八」淞滬之役,失書數十箱,皆近人著作。

「八一三」大戰爆發,則儲於東區之書,胥付一炬。所藏去其半。於時,日聽隆隆炮聲,地震山崩,心肺為裂。機槍拍拍,若燃爆竹萬萬串於空甕中,無瞬息停。午夜佇立小庭,輒睹光鞭掠空而過,炸裂聲隨即轟發,震耳為聾。晝時,天空營營若巨蠅者,盤旋頂上,此去彼來。每一彈下擲,窗戶盡簌簌搖撼,移時方已,對語聲為所瘖啞不相聞。東北角終日夜火光熊熊。燼餘焦紙,遍天空飛舞若墨蝶。數十百片隨風墮庭前,拾之,猶微溫,隱隱有字跡。此皆先民之文獻也。余所藏竟亦同此蝶化矣。然處此淒厲之修羅場,直不知人間何世,亦未省何對更將有何變故突生。於所失,殆淡然置之。唯日抱殘餘書,祈其不復更罹劫運耳。收書之興,為之頓減。實亦無心及此也。而諸肆亦皆作結束計,無書應市。通衢之間,殘書布地,不擇價而售。亦有以雙籃盛書,肩挑而趨,沿街叫賣者。間或顧視,輒置之,無得之之意。經眼失收者多矣。書籍存亡,同於雲煙聚散。唯祝其能楚弓楚得耳。戰事西移,日月失光,公私藏本被劫者漸出於市。謝光甫氏搜求最力,所得獨多。余迫處窮鄉,棲身之地,日縮日小;置書之室,由四而三而二;梯旁榻前,皆積書堆。而檢點殘藏,亦有不翼而飛者,竟不知何時失去。然私念大劫之後,文獻凌替,我輩苟不留意訪求,將必有越俎代謀者。史在他邦,文歸海外,奇恥大辱,百世莫滌。因復稍稍過市。果得丁氏所藏《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六十四冊,歸之國庫。復於來青閣得丁氏手鈔零稿數冊。

友人陳乃乾先生先後持明刊《女範編》、《盛明雜劇》及孫月峰朱訂《西廂記》來。余竭阮囊,僅得《女範編》與《西廂記》。而於《盛明雜劇》雖酷愛之,卻不果留矣。乃乾云:有李開先刊元人雜劇四種,售者索金六百。余力有未逮,竟聽其他售。至今憾惜未已。中國書店收得明刊方冊大字本《西廂記》,附圖絕精,亦歸謝氏。但於戊寅夏秋之交,余實亦得雋品不鮮。萬曆版《藍橋玉杵記》,李玄玉撰《眉山秀》、《清忠譜》,程穆衡《水滸傳注略》,螺冠子《詠物選》,馮夢龍《山歌》,蕭尺木《離騷圖》以及《宣和譜》,《芙蓉影》,《樂府名詞》等,皆小品中之最精者,綜計不下三十種。於奇窮極窘中有此收穫,亦殊自喜。然其間艱苦,絕非紈絝子弟、達官富賈輩,斤斤於全書完闕,及版本整潔與否者,所能夢見。及今追維,如嚼橄欖,猶有餘味。每於靜夜展書快讀,每書幾若皆能自訴其被收得之故事者,蓋足償苦辛有餘焉。今歲合肥李氏書,沈氏粹芬閣書散出。余限於力,僅得《元人詩集》(潘是仁刊本),《古詩類苑》,《經濟類編》,《午夢堂集》,《農政全書》與萬曆版《皇明英烈傳》等二十餘種。初,有明會通館活字本諸臣奏議者,由傳新書店售予平賈,得九百金。而平賈載之北去,得利幾三數倍。以是南來者益眾,日搜括市上。遇好書,必攫以去。諸肆宿藏,為之一空。滬濱好書而有力者,若潘明訓、謝光甫諸氏皆於今歲相繼下世。余好書者也,而無力。有力者皆不知好書。以是精刊善本日以北,輾轉流海外,誠今古圖書一大厄也。每一念及,寸心如焚。禍等秦火,慘過淪散。安得好事且有力者出而挽救劫運於萬一乎?

昔黃黎洲保護藏書於兵火之中,道雖窮而書則富。葉林宗遇亂,藏書盡失。後居虞山,益購書,倍多於前。今時非彼時,而將來建國之業必倍需文獻之供應。故余不自量,遇書必救,大類愚公移山,且將舉鼎絕臏。而夏秋之際,處境日艱。同於屈子孤吟,眾醉獨醒。且類曾參殺人,三人成虎。憂讒畏譏,不可終日。心煩意亂,孤憤莫訴。計唯潔身而退,咬菜根,讀離騷耳。乃發願欲斥售藏書之一部,供薪火之資。而先所質於某氏許之精刊善本百二十餘種,復催贖甚力。計子母須三千餘金。不欲失之,而實一貧如洗。徬徨失措,躊躇無策。秋末,乃以明清刊雜劇傳奇七十種,明人集等十餘種歸之國家,得七千金。曲藏為之半空。書去之日,心意惘惘。大似某氏之別宋板《漢書》,李後主之揮淚對宮娥也。然歸之分藏,相見有日,且均允錄副,是失而未失也。為之稍慰戚戚。立持金取得質書。自晨至午,碌碌不已。然樂之不疲。若睹闊別之契友,秋窗翦燭,語娓娓不休。摩挲數日夜,喜而忘憂。而囊有餘金,結習難忘,復動收書之興。茲所收者乃著眼於民族文獻。有見必收,收得必隨作題記。

至冬初,所得凡八九百種。而余金亦盡。不遑顧及今後之生計何若也。但恨金少,未能盡救諸淪落之圖籍耳。每念此間非藏書福地。故前後所得,皆寄庋某地某君所。隨得隨寄,未知何日再得展讀。因整理諸書題記,匯為數冊,時一省覽,姑慰相思。夫保存國家徵獻,民族文化,其苦辛固未足埒堅陷陣、捨生衛國之男兒,然以余之孤軍與諸賈競,得此千百種書,誠亦艱苦備嘗矣。唯得之維艱,乃好之益切。雖所耗時力,不可以數字計,然實為民族效微勞,則亦無悔!是為序。

目次

劫中得書記

離騷圖
童痴二弄山歌
古今女範
女範編
水滸傳注略
汪氏列女傳
清平山堂話本二種
朱訂西廂記
宣和譜
新鐫彙選辨真崐山點板樂府名詞
古今奏雅
眉山秀
韓晉公芙蓉影傳奇
吳門忠孝傳清忠譜
藍橋玉杵記
文通
螺冠子詠物詩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詩經類考
𢈪堂樂府
元名家詩集
午夢堂集
佛祖統紀
經濟類編
古詩類苑
古逸民史
東谷遺稿
農政全書
鳴沙石室祕錄
敦煌石室真跡錄
文始真經(關尹子)
麗則遺音
輟耕錄
盂蘭夢
宋元名人詞十六家
思玄集
新刻魏仲雪先生評點琵琶記
謝禹銘五刻
新刻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臣英烈傳
啟雋類函
西學凡
程氏墨苑
李卓吾評傳奇五種
快書
渭南文集
大明一統志
中晚唐十三家集
唐宮閨詩
譜雙
欣賞修真
精選點板崐調十部集樂府先春
彙雅前集
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圖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
古今名公百花鼓吹
鴛鴦棒
籌海圖編
說郛
續說郛
皇朝四明風雅
金華文徵
鶴嘯集
海內奇觀
金湯借箸十二籌
百名家詩選
唐十二家詩集
嵇中散集
莆風清籟集
第五才子書
石倉十二代詩選
陶詩析義
碎金詞譜
管子二十四卷八冊、韓子二十卷八冊
蕭尺木繪太平山水圖畫
禮記集說
南柯夢
重刊河間長君校本琵琶記
皇清職貢圖
尺牘新語二集
澹生堂藏書訓約
讀書志
南華真經副墨
皇朝經世文鈔
請纓日記
知本堂讀杜
陳章侯水滸葉子
花草粹編
三經晉注
古文品內外錄

劫中得書續記

中州集
重刊宣和博古圖錄
佳日樓集
史外
帝京景物略
太平三書
瑞世良英
席刻唐詩百家
唐詩類苑
瑯嬛文集
十竹齋印存
毛古庵先生全集
皇朝禮器圖式
寶古堂重修宣和博古圖錄
玩虎軒本養正圖解
藿田集
子華子
雲林石譜
唐詩戊籤
唐詩紀
唐詩紀事
唐音癸籤
燕京歲時記
今吾集、筆雲集
批點考工記
閔刻批點考工記
焦氏澹園集
新鍥諸家前後場元部肄業精訣
三儂嘯旨
劉隨州集
梅岩胡先生文集
花鏡雋聲
牧牛圖頌
聖諭像解
洹詞
灩澦囊
農桑輯要
何大復集
月壺題畫詩
惠山聽松庵竹壚圖詠
春燈謎
十竹齋籤譜初集
彩印本花史
稗海大觀
忠義水滸傳
玉霄仙明珠集
文山全集
袁中郎先生批評唐伯虎彙集四卷又外集一卷
牡丹亭、還魂記
胭脂雪
陶然亭
卷石夢
新刻金陵原板易經開心正解
新鍥翰府素翁雲翰精華
新鍥兩京官板校正錦堂春曉翰林查對天下萬民便覽
鼎鐫校增評注五倫日記故事大全
李卓吾先生批點西廂記真本
徐文長四聲猿
秦詞正訛
國朝詞綜補

書摘/試閱

離騷圖
蕭雲從繪 十卷三冊 乙酉刊本

余初得羅振常複印陳蕭二家繪《離騷圖》四冊,以未見陳章侯、蕭尺木二氏原刊本為憾。後於中國書店得陳氏繪《九歌圖》初印本,鬚髮細若輕絲,黑如點漆,大勝羅氏所據之本。然於蕭氏書則遍訪未得。武進陶氏模本《離騷圖》出,雖經重繪,甚失原作精神,然明晰卻過於羅氏本。民國十九年冬,余至北平,即歷訪琉璃廠、隆福寺諸肆,蒐購古版畫書,所得甚多,而於蕭氏《離騷圖》則未一遇。後二年,乃終於文祿堂得之。價甚昂,《天問圖》且闕其半,以陶氏本配全。雖於心未愜,而甚自喜。其衣冠履杖,古樸典重,雅有六朝人畫意,若「黃鐘大呂之音」,非近人淺學者所能作也。國軍西撤後,古籍狼藉市上,罕過問者。三五藏書家,亦漸出所蓄。余以友人之介,獲某君所藏《山歌》及《離騷圖》。雖亦在朝不保夕之景況中,竟毅然購之,不稍躊躇。一以敬重某君之節概,一亦以過愛此二書也。此本大勝余在平所得者,極初印,且完整不闕。訪求近十五年始得其全,一書之難得蓋如此;誠非彼有力之徒,得之輕易,而唯資飾架者所能知其甘苦也。尺木為明遺民,故繪〈離騷〉以見志;僅署「甲子」而不書「順治」年號。李楷序云:「尺木窮甚於洛陽、河東,能以歌呼哭啼尚友乎騷人。唯其有之,是以似之。余於此蓋有不忍悉者矣!」清輯《四庫全書》時,為補繪〈九章〉、〈卜居〉諸圖,大非尺木原意,而圖亦庸俗不足觀。陶氏模本首附扉頁,有「書林湯復」語,惜此本無之。

童痴二弄山歌
馮夢龍輯 十卷四冊 明刊本

《童痴二弄山歌》十卷,與《楚辭圖》同時自某君處散出。余先得《離騷圖》,以《山歌》有新印本,姑置之。然實酷愛此書。明代民歌刊本,傳世者絕少,且為馮夢龍所輯,與《掛枝兒》〔童痴一弄〕(?)同為明末民歌集中之最豐富最傑出者,尤不宜失之。因復毅然收入曲藏中。是時,欲得之者不止數人。余幾失,而終得,可謂幸矣!《山歌》初為傳經堂朱瑞軒所購得,影鈔一部,郵致北平顧頡剛先生。友輩傳觀,詫為罕見。因勸其重印行世。頡剛為之句讀,余等均有序。原書則先已歸之某君,不意終為余有,可謂遇合有自矣。唯《童痴一弄》之《掛枝兒》,始終未見全書。余所見不足百首,恐不敵原書四之一。不知何日二書方能合璧也。

古今女範
黃尚文編次 四卷四冊 萬曆壬寅刊本

乃乾得《古今女範》四冊,曾持以示余。圖近二百幅,為程伯陽繪,黃應泰、黃應瑞(伯符)昆仲所刊,線條細若毛髮,柔如絹絲,是徽派版畫書最佳者之一。余渴欲得之,屢以為言,而乃乾不欲見讓。後在北平王孝慈先生處亦見此書一部,印本相同。他處則絕未一見。屢訪各肆,皆無之。十餘年來,未嘗瞬息忘此書也。丁丑冬,國軍西撤,乃乾忽持此書來,欲以易米。余大喜過望,竭力籌款以應之,殆盡半月之糧,然不遑顧也。斗室避難,有此「豪舉」,自詫收書之興竟未稍衰也。數日後,過中國書店,復於亂書堆中得《女範編》殘本三冊。

女範編
劉某增訂本 殘存三卷三冊
此書即黃尚文《古今女範》,殘存三冊,缺第一卷一冊。價奇廉,故復收之。印本較後,程伯陽及黃氏昆仲之署名,皆被挖去,而補入劉金煌、劉玉成、劉振之、劉汝性諸名,蓋劉氏得其板而掩為己有者。末又增入〈劉宜人〉,〈吳氏節〉,〈天佑雙節〉,〈節婦劉氏〉,〈貞烈汪氏〉數則,皆與劉氏有關者。但所增數則之圖,亦典雅精整,足與黃氏媲美。

水滸傳注略
程穆衡撰稿本 王開沃補 二卷四冊

為章回小說作注者,於此書外,未之前聞。程穆衡引書凡數百種;自《史》、《漢》以下至耐得翁《都城紀勝》、吳自牧《夢粱錄》,僻書頗多。《水滸》多口語方言,作者於此亦多詳加注釋,不獨著意於名物史實之訓詁。故此書之於語言文字研究者亦一參考要籍也。穆衡自序云:「乃數百年來,從無識者。即自詡能讀矣,止窺其構思之異敏,用筆之飛幻。若其爐錘古今,徵材浩演,語有成處,字無虛構,余腹笥未可謂儉,然且茫如望洋焉……余為是役,蓋直舉祕書僻事以發厥奧。俾知奧由於傅,斯其為學也大矣。」其用力蓋至勤且深。此原稿本未刊。王氏所補數十則,皆分別黏籤於其上。余於暮春,偶過來青閣,見此書,即敦囑留下。後見者數人,皆欲得之。謝光甫先生亦以為言。壽祺問可見讓否?余執不可,乃終歸於余。彼等皆欣羨不已。余所藏小說注本,未刊者,於《紅樓夢微言》外,僅此書耳。宜亟為刊布,俾不沒作者苦心。作者所據為金聖歎本,似未見明刊諸本,不無遺憾,然於「天下太平四個青字」條下注云:「按《水滸傳》正本不止於此。在梁山泊分金大買市方終耳……乃坊本毅然並此後俱刪去,使全書無尾,真成憾事。」並引《錄鬼簿》所載高文秀、楊顯之、康進之諸《水滸》劇以證「七十卷以後」非「續本」,其識力不可謂不高。
王氏補注中有關於「圖像」一條,云:「今俗本《水滸傳》前有畫像,每頁一人。此崇禎時陳章侯所圖,後人摹之入卷。」余近得雍正刊本《第五才子書》及陳章侯《水滸葉子》,知此語亦確。(補記)

汪氏列女傳
十六卷八冊 萬曆間刊知不足齋初印本

《汪氏列女傳》圖繪筆致同汪廷訥之《人鏡陽秋》。蓋亦萬曆間徽郡人士所輯也。故書中多敘述徽郡節烈婦女,尤以汪姓為多。知不足齋得此書版片,重為印行,而加注「仇十洲繪圖」字樣,其實,圖非十洲筆。余初得知不足齋後印本,圖已模糊。後在中國書店得白綿紙殘本二冊,每則之後,「汪」字皆尚為墨釘,洵是最初印者。又於杭州某肆得竹紙印殘本二冊,亦尚為明代初印本。有汪輝祖藏印。攜以至平。孝慈見之,讚嘆不已,因以貽之。而白綿紙本始終珍祕之。不意人事栗六,竟失所在,遍覓不獲。戰後,樹仁書店以此本求售,價尚廉,且較初印,因復收之。憶竹紙本及白綿紙本,於「烈」部較今本均多出數十則,皆是宋末殉難之婦女。知不足齋本皆去之,殆以違礙故也。惜今不可得而補入矣!余得此書後,不數日,樹仁書店不戒於火,存書盡毀,此書以歸余,倖免於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