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
滿額折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歡迎你來我家玩,但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
一位瑞典症候群男子的日常讀本

除了IKEA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關於瑞典,你還知道什麼?

每天Fika、放各種假、不加班、女權高漲、人際關係冷淡、美食沙漠、街道冷冷清清、稅高物價也高(薪水只有剛剛好)?

原來,害羞的瑞典人非常習慣和同事一起裸體蒸桑拿,金髮碧眼又高䠷的中年直男則是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原來,斯德哥爾摩「買房易、租房難」;原來,樓下鄰居若是獨居長者,劇本可能不是你想的「他獨居好久了一定很孤單」,或許是「他獨居這麼久了,一定很不想被人打擾」。

事實上,斯德哥爾摩不如紐約繁華、沒有倫敦的國際化、沒有巴黎的美妙浪漫、不像東京香港臺北生活便利,有許多的不美好不便利不發達更不能發大財,全年氣候還有許多個月不宜人居,表面上看似美好,實際操作難度卻很高。

從Stuck in Stockholm變成Stockholm is home,旅居瑞典十二年的劉先生最擅長講述瑞典不為人知的一面,且聽他以親身體驗,呈現最赤裸、令人訝異的斯德哥爾摩實況!

◎專文推薦
吳媛媛〡瑞典觀察作家

◎瑞典愛好者誠摯推薦
劉致昕〡podcast「不好意思請問一下」主理人
dato〡旅行、生活作家
敏迪〡「敏迪選讀」主理人
讀者太太 Mrs Reader〡作家、職涯教練

因為出差的關係,有次,幸運地有機會與劉先生在斯德哥爾摩街頭散步。那是我倆從海陸新兵訓練相遇之後,時隔數年後的敘舊。一步一步之間,他帶領我在街頭上觀看、聽見、讀懂他住的這座城市,那個對大部分臺灣人來說的美麗新世界。但這另一位劉先生,看的不只是美麗的外殼,從稅、自殺率、職場、人際交往,我們走著走著,他一個一個故事帶我走進這座城市的內裡。如今這本書出版了,每個人都有機會與劉先生散步斯德哥爾摩街頭了。在他多年來看見的、記錄的,以及經歷的故事中,或許,你也會和我一樣,從中找到自己尋找許久的人情風景。
──劉致昕/podcast「不好意思請問一下」主理人

還記得當年誤打誤撞選了斯德哥爾摩當成旅行的一站,沒做功課就出發的結果反而迎來更大的驚喜,我站在鬧區街上整個人心花怒放,一下子就對這座城市投注滿腔熱情與喜愛。
從草創時期粉絲團一路追隨到個人第一本著作,瑞典劉先生分享的事物挑起我對旅行始終不夠滿足的渴望。旅途中,我能看見的是車站外聖克拉拉教堂塔尖,能體驗的是路面電車上的咖啡車廂,但除了這些我已親身感受過的事物以外,在瑞典劉先生文字裡最珍貴的還有那些不住瑞典就一定不會看見的生活風景。他為我補足「最孤獨的城市」裡的日常樣貌,從自身出發,聊身邊大小事,談職場互動、觀察風土民情,解析瑞典人思考問題的切角,還有面對事物的看法以及私密的內心糾結。
一邊讀著《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我一邊開始查起機票,心想「既然一時半刻無法去住,那就去旅行吧」!就這樣,我急欲出發的心又開始加速滑行,看來不再次飛抵瑞典,還真難以撫平斯德哥爾摩在我心裡分貝最大的呼喚。
──dato/旅行、生活作家

和劉先生見面之前,我已經是他的粉專「瑞典劉先生」的上癮者。只要粉專有新貼文,我總會放下手邊工作,讓自己進入空杯狀態,只為沉浸在他的溫柔文字當中。劉先生的文字有畫面,彷彿你人就在瑞典享受各種體驗。體驗不僅在於北歐國家的美好風景或是耳聞的高社會福利,更是在人與人的互動關係中,了解深埋在高幸福指數底下的隱憂,以及各種左中右派價值觀的爭辯和攪動。臺灣人總覺得北歐什麼都美,這本書是個大好機會,讓我們得以透過瑞典劉先生的眼睛,帶著我們從臺灣人的視角,窺見那個我們尚未認識的瑞典。
──敏迪/「敏迪選讀」主理人

作者簡介

瑞典劉先生(劉晉亨)

臺灣高雄人,筆名「瑞典劉先生」,原以為人生就像許多人一樣北上念書工作,卻一不留神走得太北,自二〇一一年起深入寒帶國家一住至今。斯德哥爾摩大學媒體碩士畢,行銷公關專業,替營利與非營利機構服務過。專心體驗人生、讀書寫字之際也喜歡獨自旅行,已走訪六十個國家。關心性別、人權、勞權等議題,文章散見實體報紙與網路媒體,也擁有自己不定期更新的Podcast節目「瑞典劉先生的頭殼」和臉書專頁「瑞典劉先生」。

FB 「瑞典劉先生」
IG 「the_david_liu」
Podcast「瑞典劉先生的頭殼」

推薦序
真實的瑞典魅力
文/吳媛媛(瑞典觀察作家)

瑞典秋意漸濃,我居住的社區決定抓住夏季尾巴,辦一場鄰里足球大賽,左鄰右舍報隊分組,大人小孩共襄盛舉(但只有小孩可以射門得分)。我的先生卡樂被推選為本隊隊長,負責調度選手和協助組織賽事,他怕當天人手不夠,還叫上兒子的兩個表哥前來助陣。在比賽幾天前,卡樂打電話給婆婆,問她要不要來觀賽。
從婆婆家到我家車程大約半小時,不開車的婆婆得先搭公車再轉火車前來。八十多歲的婆婆一向獨立,自己搭乘交通工具來去瑞典各地,甚至出國旅遊從來沒有問題,然而今年她的髖骨病痛突然惡化,歲月也一點點啃蝕她的體力,漸漸地,她對獨自搭車失去了信心。
在電話中沉吟了許久,婆婆說,兒子啊,我真的很想去,但是這段路程對現在的我來說恐怕太吃力了。卡樂聽了也沉吟了許久,然後說,媽,我真的很想開車去接妳,但我是組織球賽的一員,當天實在很難抽身。婆婆表示非常理解,只說記得多拍點照片,以後再聽你們和我說球賽的經過。
掛了電話後,卡樂向我轉述對話內容,我當時正好在趕稿,沒有心思多想。到了球賽當天,看著兒子和兩個表哥在足球場上奔馳,我才突然想到,等一下,我可以開車去接婆婆啊!於是我趕緊打電話給婆婆,電話中婆婆的語氣掩不住欣喜。那時剛好第一場比賽結束,我和守了整場球門、滿身大汗的卡樂說,我竟然沒想到我可以去接你媽,你那時怎麼不問我呢!卡樂聳聳肩說,妳去或是不去自然有妳的理由,跟我問不問沒關係呀。
聽他這麼說我一時啞口無言,趕緊收拾收拾就上路去接婆婆,抵達婆婆家,婆婆已經拄著助行器在門口等著。當我和婆婆慢慢走到社區的足球場,婆婆在場邊巧遇一個長久沒連繫的友人,兩人攀談了幾句,「我的兒媳剛剛開車到馬爾默來接我」婆婆解釋,表情有點開心又有點羞澀。
所有球賽結束後,累了一天的卡樂沒有要留大家吃晚飯的意思。婆婆對我說,妳方便的時候就載我回家吧。到了她家門口,婆婆輕輕把手放在我的手上說,謝謝妳,我今天好開心。
在中文我們說「血濃於水」,而在日文形容人與人之間關係淡薄或是很「見外」的詞是「淡得像水一樣」(水くさい)。卡樂和婆婆與家人相處時不期待對方、不勉強自己,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或必要去干涉別人的決定,也不想給對方帶來太大的麻煩。期待、勉強、干涉、麻煩,這些剛好都是亞洲社會對「人情」的註腳,恨不得透過「羈絆」這個好像格鬥技的意象去糾纏出濃濃的人情,相較之下,瑞典人際之間的相處模式常常讓我內心吶喊:「太淡了吧!」。
但是親身體驗這樣的模式後,我才發現,看似淡如水的關係背後,需要的是互相給予完全的信任、理解和自由,這也何嘗不是一種深刻的愛?
劉先生針對這一點,還提出了更多動人的故事和精闢的分析,讓我一邊讀一邊禁不住猛點頭。其中最觸動我的一段是:

溫吞的形象之下,瑞典人擁有相當堅毅、就算在暴風雪中也能獨自前行的心靈。在瑞典生活,第一件要學習的事情就是懂得和自己相處。
所謂的和自己相處,並不是獨自玩手機好幾個小時打發時間,而是在漫漫黑夜裡學會真正讓心靈放鬆不多想;在一片白淨的初雪與月光照映下,邊走回家邊思索即將來臨的長冬;在近幾永晝的七月清晨睡醒時,看著斜照房內的微微陽光卻不感到心慌惱人;在不斷重複的春夏秋冬瑣碎日常裡,重新認識自己,那個曾經因為背載了過多的他人期待而沒有方向的自己。懂得和自己相處,你便找到了生活的模樣,不必為了滿足任何人而活著。於是,每個人都是如此獨立的個體,用自己的方式有距離地與城市裡其他個體共同生活。

這段如詩的描述,相當精巧地描繪了瑞典人際的幽微之處,為常常被誤會為「自我中心」的「個人主義」帶來了更深層的理解,也說明了為什麼這樣的「個人主義」和福利社會中的「平等互助」不但一點也不矛盾,而且可以說是源於同一種理性思考的結晶。
除了瑞典的風俗人情,劉先生更透過其深厚的社會歷練,帶領讀者一窺瑞典的企業職場日常、社會趨勢和文化底蘊。和他同樣長居瑞典的我,十分理解那種明知瑞典種種不完美,卻不由得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心情。《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沒有刻意美化瑞典,透過近距離的客觀描繪,反而更凸顯了瑞典真實的魅力。

目次

推薦序 真實的瑞典魅力/吳媛媛
前言 我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CHAPTER 1 瑞典模式,啟動!
斯德哥爾摩各區指南
不搬一次,不長一智
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
一起工作、一起桑拿
瑞典特產:被動式攻擊
「剛剛好」的中庸之道
不需要成為鑽石
勞工、工會與罷工
三十二%所得稅的育嬰假

CHAPTER 2 顏色、性別與平權
讓這個世界擁有更多顏色
當安德烈老師改了名字
她們教會我的事
最弱勢的族群
斯德哥爾摩同志大遊行

CHAPTER 3 獨居之城
平衡式擇偶
開與不開的關係
我們不結婚,好嗎
獨居的美麗與哀愁

CHAPTER 4 瑞典不是烏托邦
上流社會
我們都是瑪莉亞
「色盲」的種族融合政策
當穆斯林家庭成為國家電視劇主角
你的瑞典不是我的瑞典
左右為難的瑞典國旗
民族自豪背後的自卑

CHAPTER 5 非主流瑞典
最低調的音樂大國
不及格的環保模範生
一介臺灣平民接見皇室
瑞典的軟性抗疫
新冠國族主義
戰爭的重量

後記 瑞典是我的(永遠的)家嗎

書摘/試閱

 〈不需要成為鑽石〉

我曾任職於一個非營利組織,人數很少,在瑞典的只有二十人,而且大部分同事都是瑞典人,和我之前待的各種國際大公司很不同。
某個周一早晨,我例行性地向全公司報告上周完成的事項。因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了一項很繁重的計畫,我難掩興奮,脫口而出:「在一定的壓力之下,煤炭也能成鑽石。」會議室的同事們先是錯愕了幾秒鐘,然後開始爆出零星笑聲,最後成為哄堂大笑,讓在臺上的我不知所措,「我說的是真的啊」。
事後,CEO邊笑邊跑來和我說:「你好有亞洲『虎媽』風格,你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嗎?」另一個經過的同事跑來附和:「我要把你早上說的那句話寫在冰箱便條紙上!」,然後陸陸續續又有同事過來和我嬉鬧,讓我整天都哭笑不得,頓時成為辦公室的焦點。
午餐時間,我請一位瑞典同事替我解惑。這位同事來自瑞典北方,不管從名字、姓氏、膚色髮色、身高身材來看,統統都是教科書等級、印象中最典型的瑞典人。他笑笑地和我說,在傳統瑞典人的世界裡,我早上說的話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有點不自在,因為沒有人需要成為鑽石。
雖然我說的鑽石,並不是指我自己。
那時我被指派訓練一群年輕創業家的口條與簡報技巧,要在短短幾星期內讓他們在臺上自信地對臺下準備砸錢的投資人發表演說。這些創業家絕大部分年紀都比我小,不管是在臺上還是臺下都非常靦腆生疏。第一次和他們見面時,我請大家一一上台,在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下發表三分鐘演說。一輪結束後,我只記得自己想立刻逃離現場、逃避一切,因為他們的表現實在是太差強人意,一想到只有三周時間化腐朽為神奇,我就壓力滿滿;要反悔卻已來不及,而做不好的話,就是自砸招牌。
我開啟了生存模式,設下既嚴格又滿檔的課表,除了要求大家在繁忙工作之餘按表操課,還逼迫他們在每次練習後說出彼此該改進的部分(相信我,這對瑞典人來說,簡直要了他們的命)。終於,在我的努力不懈逼人與他們的努力不懈練習之下,最終的成果發表會算是小有成績。
不管是課業還是職場,對於習慣緊迫高壓的臺灣人來說,這應該不是什麼大事,畢竟誰不曾經歷挑燈夜戰苦讀;若像我一樣三十五歲上下的人,甚至或多或少經歷過「少一分打一下」的學生時期。我們把磨練當飯吃、吃苦當吃補,以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存。但訓練這十幾位瑞典年輕創業家時,他們「寬以待己又寬以待人」的佛心態度,有好幾次都讓我接近抓狂,真的好想像八點檔裡演的那樣,雙手抓住他們的肩膀努力地搖一搖,看看能不能把他們搖醒。表現成這樣,他們真的覺得自己可以上臺對投資人推銷新創嗎?
文化不同,民族性自然大相徑庭。的確,煤礦在高壓之下可以變成鑽石,但或許煤礦沒有想要成為鑽石。
***
我想起了那個冬雪未融的午後,太陽難得露臉,幾位亞裔媽媽聚集在斯德哥爾摩的咖啡廳「Fika」――這個瑞典詞的意思是享受悠閒的咖啡聊天時光,其中一位中國媽媽卻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孩子無法贏在起跑點上。
「我兒子數學特別優秀,但學校教得太簡單了,我想讓他多學一點,可是瑞典沒有資源給他啊,校外也沒有機構可以送去。」不只如此,她甚至被老師善意提醒,兒子在班上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
「你說我兒子上課不專心,怎麼不檢討是學校太沒競爭力,讓他覺得無聊呢?」
典型的亞洲家長擔心,對比瑞典的「齊平式」教育,格外矛盾。
瑞典是一個帶有濃厚社會主義色彩的民主國家,以臺灣人的理解來說,瑞典是一個不鼓勵「資優班」的國家。在學校裡,老師的首要任務並不是提拔領先的學生,而是時時刻刻照顧進度落後的學生,讓整個班級達到平等和諧。
瑞典的博愛平等觀念從學校開始扎根。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裡,學校強調讓孩子全力發展自我、努力超越自己,不鼓勵和別人比較、也不熱中培養資優生,老師反而會投入更多時間與資源幫助學習表現較慢的學童。
瑞典教育系統規定,學校要到六年級(十二歲)才能發放成績單,但六年級學生卻早已習得在深水區游泳兩百公尺的技能。在沒有課業壓力的學習下,孩子更能多元發展,完整探索自己的興趣。
除了傳統的學校教育,瑞典政府也協助成立「薩米人學校」,為少數民族薩米人的文化保存盡一份心力。一般學校裡設有母語課程,讓移民子女能夠學習母語,發展自我認同、強化信心(雖然這樣的德政,已被極右派政黨拿出來討論必要性)。重實用又講究人格培養的瑞典教育從課本到午餐都免費,就算一路讀到博士也免費,但並非所有瑞典學生都會完成大學教育。在一個不強調「唯有讀書高」的國度裡,高等教育是一種選擇而非必須。我認識一位在瑞典落地生根多年的亞洲媽媽全力支持兒子專心發展音樂天分,當兒子捨棄傳統高中就讀音樂專業高中時,全家人都替他歡喜。
當然,教育不能只靠學校,瑞典人普遍對於家庭的人格養成抱持肯定態度,不強調加班的工作文化,讓父母都能準時下班與家人相處。
前公司主管與太太協調,一周三天由他「執勤」,要提早下班買菜,回家做一桌溫馨的晚餐迎接家人,他說「我想以身作則,讓兩個兒子知道,家庭生活需要付出與經營」。另一位同事則規定每天晚上七點到九點一家四口都要把手機收進抽屜、關掉電視,好好享受家人共處的時光,玩遊戲、看書,甚至單純地分享一天發生的事情,比起沉浸在電子產品中好多了。
總之,由於沒有資優班,自然也沒有煤炭變鑽石的魔鬼訓練,孩子們得以在低壓的環境下快樂成長、適性探索自己的熱情與愛好。難怪我的瑞典同事們對我這番煤炭與鑽石的比喻感到不自在,畢竟他們從小到大,不需要經過千錘百鍊就能獲得家人、學校和社會的認可;不需要擠破頭進入所謂的資優班,不一定需要用盡全力躋身某名校大門,不需要遵照臺灣人那一套模板。你想追求這些成就當然可以,但你不想的話,也沒有關係;繼續做你自己,社會照樣運轉,就算沒有發光發熱,社會仍然接納你。
瑞典同事說「沒有人需要成為鑽石」,閃閃發亮的鑽石得經過長時間高壓與百般磨練之後,最終才得以綻放璀璨的光芒。若煤炭能自由適性地發揮自身長才與用處,那又為何一定要成為鑽石呢?
***
可以說,教育中的平等觀念與瑞典式的社會主義相互照映。
把「平等和諧」的思考放入社會層級,政府積極制定政策照顧弱勢族群,設下了高稅標準,讓表現傑出、有能力的人付更多稅收,以照顧先天或後天失足的弱勢群體,有效回饋社會。好比政府會特別補助表現較差的學區與學校,讓他們獲得更多資源來照顧學生。
我曾和一位政治立場右派的瑞典朋友針對此事討論許久,他認為這是一個表面上看似公平、實際上不公平且有漏洞的政策,因為努力辦學、表現好的學校,反而受到「被動的處罰」,得不到更多資源與資金,難道政府是鼓勵大家不要太求表現嗎?
而這一切,都可以回到瑞典的Lagom哲學來探討,也就是一種剛剛好的平衡,不多也不少,沒有人應該比別人更好、也沒有人比別人更差,大家都被放在一個平等的標準線上看待。在標準線下的人,值得群體的更多幫助;在標準線上的人,有責任付出更多。
***
然而,沒有永遠的烏托邦。
雖然瑞典教育在創新與創意指數上仍然處於領先地位,卻有愈來愈多國際排名指出,瑞典孩童的基本學科表現差強人意。這幾年也經常聽到學界和商界憂心瑞典的未來競爭力不足,教育只努力照顧標準線附近和標準線以下的小孩,不願意多多提拔資優學童。
除此之外,近十年來大幅成長的移民與難民人數加大了人口的異質性,不同的文化背景、程度不一的家長,讓瑞典老師比以往更難掌握整個班級的教學平衡。
更迫切的問題還有普遍低薪的教育系統留不住教學人才,教學熱忱敵不過現實的壓迫,瑞典老師的資格與教學品質開始滑落,成為近年新聞中常被檢討的議題。
一個國家未來的強盛,往往可以由小窺大。不想培養資優生的瑞典,能否繼續以國際資優生的姿態傲視全球?更重要的是,是否能在優良傳統與國際競爭之中,取得最剛剛好的平衡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