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茶之美,茶道藝術冊:蔡榮章茶之書系列
滿額折

茶之美,茶道藝術冊:蔡榮章茶之書系列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9043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什麼是「茶道藝術」?

本書中,茶道思想家蔡榮章老師跳脫諸如價格、儀式、器皿等形式上的束縛,把喝茶、品茶進一步推進「道」,推進「藝術」的境地。

而什麼是「茶道藝術」?我們又要如何領略「茶道藝術」?蔡榮章老師表示,首先,我們要能夠先掌握「茶文化」,再進一步體察茶文化中的思想、美學,也就是「茶道」。能夠理解思想與美學後,再將茶道以藝術的要求與手法呈現,就是「茶道藝術」。

◎為什麼要屏除外來元素?

什麼是外來元素?多餘的演出、多餘的裝飾、多餘的儀式即是外來元素。蔡榮章老師表示,藝術講究獨立自主的能力,所以茶道藝術也必須回到泡出好茶湯的基本,即對水、茶器、茶葉的理解,加上茶葉品賞、茶性理解、美學修養、藝術表現能力等茶道藝術的特有元素。

花藝、掛畫、甚至是社交,或許乍看之下並無壞處,但茶道藝術已足可讓泡茶者與品飲者悠遊其間而忘返,即便並無壞處,但這些外來元素,往往也只是徒增誤解而已。

◎好看,就是藝術嗎?

事實上,蔡榮章老師要告訴我們的是:若是流於「演出」「儀式」,就無論如何不能說是藝術。

因為「茶道藝術」的根基仍在於茶文化,泡茶的基本元素--茶、水、器,被視為是茶文化的雛形。就像舞蹈與音樂,其內涵與意義的表現都奠基於對基本技術的掌握,是精鍊的結果。蔡榮章老師要告訴我們的是,形式不是重點,

‧把水、茶與茶具理解清楚
‧找到高欣賞價值的茶
‧將泡茶的處所料理得舒適且得心應手
‧並能夠將各道茶泡得精準、掌握茶與茶湯的美
‧掌握每一個動作與每一個與會者的脈動。
‧將這些內涵整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那,才是「茶道藝術」的展現。

作者簡介

蔡榮章

1948年生,1978年進入茶界。從學習、研究茶葉以至進入茶界,與學校教育和家庭背景無關,純就「充實人們生活內容」這個念頭而起。
蔡榮章認為,在茶文化復興之時,要先思考好、先討論好應該怎麼做,為茶文化發展確定位置和方向,才能在原有基礎上進步。
蔡榮章的茶道體系由經線的茶葉、茶具、茶席、茶法、茶學、茶業、茶人、
茶會以及緯線的純茶道、茶與藝術、茶道美學、茶道內涵交織而成;他開發的事物與思想互相串連成一套縝密系統,主要研究三條脈絡即:茶與藝術、茶與茶業、茶道藝術家與茶會,是當代茶文化復興期具有深刻影響力的現代茶道思想家。

目前職務:
1.蔡榮章茶道思想研究所所長2022.07.01~
2.天福茶博物院顧問2015.05.27~
3.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執行長2004.11.13~

經歷:
1.漳州科技職業學院茶文化研究所所長2013.07.01~2022.06.30
2.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教授2007.04.01~2022.06.30
3.臺北陸羽茶藝中心創辦總經理1980~2007
榮譽:
2020年百名「傑出中華茶人」(中華茶人聯誼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主辦)

<茶之美,茶道藝術冊>序
1980年茶文化復興之後,大家忙著設計與生產茶具、忙著研究各種泡茶法、忙著編寫泡茶原理、忙著建構各種茶會。我從2000年開始,心中就一直耿耿於茶道的審美與它的藝術性,因為缺少了這兩塊元素,茶道就失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喪失了成為一門學科的條件。
這一耿耿於懷就讓我思考了20年,茶道的美應該是屬於怎樣的美?只是泡茶者的美還是動作的美,只是賞心悅目的美還是另有不同美的種類?茶道的藝術性應該是講道理的哲學思想,還是要往純藝術的抽象境界發展呢?
在整理這本<茶之美>的稿件時,依內容將資料分離成美學概念、茶道之美在哪裡、茶道藝術的呈現等三部分。就要繳稿的時候,又往下將第一章「美學概念」細分成茶之美、技術與藝術、純茶道,將第二章「茶道之美在哪裡」細分成泡茶之美、奉茶之美、茶湯之美,將第三章「茶道藝術的呈現」細分成茶道藝術概論、茶道藝術形式、茶道藝術內涵。這是不是就是我日夜思念的茶道之美與藝術呢?
我在茶之美的體系裡極力區分「茶」與「非茶」的部分,一定要從茶衍生出的美與藝術才是討論「茶之美」的對象,其他非茶的部分只是作為養分而已。<茶之美>還特別強調美學上的美,期擴大「美」的意義與範圍,我們追求的茶之美,事實上多的是「美學上的美」而不是世俗上的美,突不破這一層藩籬,茶道讓人揮灑的空間就不大了。<茶之美>還從「學科」的角度強調學校的茶文化專業要將茶道的美與藝術加入到課程裡面,不能只考慮到就業與茶葉流通的需要。<茶之美>還特別描述了茶道的藝術型態與內容,如果不具體地指出茶道的藝術在何方,是長成什麼樣子,茶道藝術就會顯得空洞。美與藝術還要特別提出它被人體接受的管道,否則我們經常會撐開耳朵但卻是努力用眼睛看著(例如音樂欣賞),<茶之美>一書強調茶道藝術是屬於口鼻的藝術,我們享用茶道藝術的時候,不要閒置著鼻子與口腔,而一直努力用眼睛看著茶葉與茶湯,用手撫摸著茶壺與茶杯。

蔡榮章
2023年6月3日於蔡榮章茶道思想研究所

目次

《茶之美,茶道藝術冊》
《蔡榮章茶之書》金字塔序
《茶之美,茶道藝術冊》序
茶道藝術的呈現
第一節茶道藝術概論
1“茶道藝術”的界定
2不是先A後B,而是AB同時存在
3不要讓人覺得茶道是種表演的行業
4什麼茶都要喝什麼場合都要客來奉茶嗎
5你的茶藝在哪裡
6我不知道要做什麼茶,我不知道在泡什麼茶
7我們在泡茶上所下的功夫有沒有輸給學琴的人
8我們可以只談日用茶道嗎
9泡茶的基本元素、外來元素,茶道藝術的特有元素
10泡茶者與品茗者這兩個角色有何不同
11美、藝術、茶道藝術
12純茶道不能被解釋為不懂得音樂插花點香也可以泡茶
13茶人的「茶道生活」與音樂家的「音樂生活」
14茶文化的課程是要以泡茶課為核心
15茶文化裡的美與藝術
16茶葉已被視為作品,茶湯還沒有
17茶藝的專業性
18茶思想課旨在釐清觀念
19茶是素質教育還是職業教育
20茶席設計展的舉辦及其功能
21茶道三與一的問題
22茶道之美的基礎
23茶道藝術對形式與內容的三大要求
24茶道藝術要以作品為主還是以品飲者為主
25茶道藝術家的時代
26茶道藝術整體觀
27茶道思想引出茶文化方向
28茶道是美學教育的一環
29茶道與抽象藝術
30茶道藝術家所需的茶葉品評功夫
31茶湯作品是要由茶道藝術家創作的
32培養品茗者
33從「茶道學習」到「抽象概念的產生」
34從通俗茶道到純茶道
35道是方法 道是路 道是境界;道是目的 道是新生命的起點
36摸清霧區裡的茶藝與茶道
37讓自己泡在茶湯三個月
38堅守一派之言還是要開放討論
39愛茶、享用茶,比知茶重要
40綜藝性的茶道是不是更討人喜歡
41誰來關心茶道藝術
42錯誤的傳授與學術自由

第二節 茶道藝術形式
1「茶道流派」的爭議
2“茶人”一詞的應用
3從技術到藝術的茶道四件事
4從泡茶師考試到茶湯欣賞會
5從茶思想研討課到茶藝術與美學
6從通俗茶道到純茶道
7 從純茶道到茶道藝術
8如何進入茶道藝術的領域
9自家泡茶師與職業泡茶師
10技術與藝術構成的茶道
11每次茶會是否要訂一個主題
12學習插花香道不是要用在茶席上
13品茗席上要不要很多解說詞
14品茗館專業泡茶席的設計
15要現場創作的茶道藝術
16將泡茶的功夫放在刀口上
17茶藝二字分開來解釋造成的為害
18茶藝與才藝
19茶道之美被欣賞的途徑
20茶道藝術與烹飪藝術
21茶道藝術與裝置藝術
22茶道藝術如何創作、誰來衡量
23茶道藝術裡的藝術如何形成
24茶道藝術要怎麼呈現
25茶道藝術家如何從事茶道藝術創作
26茶道藝術為何定位在泡茶、奉茶、品茶
27茶道兩張結構圖
28茶道的多元本質與流變
29茶道表演與茶藝歌舞
30茶道是透過正在沖泡的茶葉呈現
31茶道要有怎樣的禮儀形式嗎
32茶道要進入生命的核心
33茶道就是泡泡茶嗎
34茶道演示上常見的幾個現象
35茶道藝術的本體及其應用
36茶道藝術家與茶湯作品
37莫讓比賽規則改變茶道藝術的純度
38喝茶不要省略的三個項目
39喝茶時的說話與不說話
40誰是茶席上的主人
41論茶道的規則性與風格差異
42標準濃度+泡得精准=茶湯藝術性
第三節 茶道藝術內涵
1不是從泡好一壺茶做起,是一直在泡好一壺茶之中
2車輪式泡茶練習法
3用一套可見的方式詮釋茶道
4白毫烏龍(1998年茶)之茶法
5如何增進茶道演示的效果
6我走過的茶道之路
7我們高興看到的製茶過程
8把茶泡好的真諦
9把茶湯泡好才是享用茶道的途徑
10把愛放在茶上放在茶湯上
11時時養成正式泡茶的心態
12每次都是精準的茶湯與動作
13車輪式泡茶練習法落實泡茶能力
14泡茶過程與茶湯都是茶道藝術
15泡茶奉茶品茶如何晉升為茶道藝術
16泡茶的兩支指揮棒
17泡茶藝術
18這是賞茶的一條大道
19是愛泡茶還是愛喝茶
20為茶界修道者頒證
21埋頭進茶湯還是要遊走茶花間
22茶人體能檢查表
23茶人頌
24茶文化.茶道. 茶道藝術三條不同的道路
25茶文化裡有茶道、茶道裡有茶道藝術
26茶葉第二生命週期的五個生命狀態
27茶席設置的課程規劃
28茶庭的功能與設施
29茶葉的審評與欣賞是兩個態度
30茶道上純品茗的抽象之美
31茶道生命觀
32茶道藝術裡的美在哪裡
33茶道藝術的自白
34茶道藝術的創新要新在哪裡
35茶道裡的藝術內涵
36茶道的內涵
37茶道的重心在修身而不在茶嗎
38茶道的道是指泡茶奉茶喝茶的道
39茶道的獨特境界 --
40茶道表演要看些什麼
41茶道思想與茶道意境解析圖
42茶道是透過正在沖泡的茶葉呈現
43茶道教室增開『茶文藝』課程
44茶道意境的產生
45茶道裡的無何有之鄉
46茶道裡的藝術內涵
47茶道藝術應歸為口鼻的藝術
48從泡茶師到茶道藝術家
49移愛入湯移愛入人
50喝茶享樂人
51喝茶的美在哪裡
52愛茶人是水的知己
53賞茶的幾大重點
54學老師的茶法,喝自己的茶湯
55尋找愛茶人
56純茶道
57“純茶道”的茶道藝術內涵分析
58純茶道解剖圖
59細說茶道的具體內涵
60賞茶、評茶、品茶
61賞茶心法

《茶之美,茶道藝術冊》跋

書摘/試閱

“茶道藝術”的界定
一、 茶道藝術是狹義的解釋。不是泛泛地指茶的美好,是以茶為媒介呈
現的藝術,這藝術與音樂繪畫文學同屬藝術的一環。
二、 茶文化有偏產業者與偏人文者。偏產業者叫「茶業」,偏人文者叫
「茶道」。茶道裡面特指藝術的叫茶道藝術。
三、茶道藝術呈現的媒體是茶。進一步說是泡茶、奉茶、品茶。
四、茶道藝術的內涵是茶的美、茶引發的思想、茶引發的境界。
五、茶道藝術的美在泡茶、奉茶裡面,在茶湯的色、香、味、性裡面,
在茶的思想與境界。

美、藝術、茶道藝術
茶道的美在哪裡?在泡茶人的長相嗎?在泡茶桌上的那一盆花嗎?在茶室的格局嗎?在搭配的音樂嗎?在泡茶的手勢嗎?在使用的茶具嗎?有人回答說“都是”, 但是我說“都不是”。為什麼我說都不是?因為這些都與茶無關,泡茶人長得美或醜、穿戴得漂不漂亮與茶何關?桌上那盆花,與茶何關?豪宅內泡的茶與平房內泡的茶會有不同嗎?有名曲搭配就會讓茶味添彩嗎?泡茶時讓手指秀出美麗的線條,會有助於茶湯的滋味嗎?使用手工精繪的茶具,就提高了茶道的藝術性嗎?我說“都不會”。但是有人會說“讓泡茶之美精彩多了,如果沒有了這些精彩,茶道藝術不就只剩下泡茶奉茶喝茶了嗎?”
茶道藝術就只是泡茶、奉茶、喝茶,其他的東西都不是茶道藝術,其他的東西或許會增加一些歡樂或喜悅的氣氛,但是也可能產生令人不耐煩的因素。如上述所說的插花、配樂、手勢,如果表現得不好,是造成相反的效果的。對“藝術”特別要求“純度”的人,也會不喜歡這些外來的元素干擾了該項藝術的呈現,如有些人聆聽小提琴音樂的時候,是不喜歡有人在一旁跳舞的,有些人看畫時不喜歡牆壁上有其他裝飾的圖案與物品,甚至於太搶眼的畫框都被嫌棄。藝術還要求自己俱足,不要有其他藝術項目來幫腔,茶道藝術呈現的時候,另行搭配了背景音樂或有人一旁伴奏就是這個例子。有人說那不是更有氣氛嗎?不是的,那是分散了泡茶者與品茗者的專注,破壞了茶道藝術的完整性。
茶道的美、茶道的藝術性,不只要純度,還要高度。不只是只要泡茶、奉茶、喝茶,還要泡出好茶、專注地泡茶、食之有物地喝茶,而且還要有自己心中的美感境界。現在說一說“自己心中的美感境界”,這個美感境界是由泡茶奉茶喝茶建構而成,不是由插花、服裝、手勢、配樂加上泡茶、奉茶、喝茶而成,是以泡茶奉茶喝茶為媒體呈現出來的美感境界。這美感境界可以是賞心悅目的,可以是空寂的,可以是淒涼的,可以是陽剛的,可以是陰柔的,而且這樣的美感境界有時是通俗易懂的,有時是曲高和寡的。
茶道藝術就是泡茶奉茶喝茶的美感境界呈現。泡茶、奉茶、喝茶都是具象的事物,藉它們為媒所呈現的美感境界都是具象的嗎?不是的,可以是具象的美感,也可以是抽象的美感。從具象的泡茶奉茶喝茶境界,到抽象的泡茶奉茶喝茶境界是無窮盡的創作空間。
抽象的美感境界不會脫離茶而存在,但當它興起了淒涼的美感,就不是用茶湯的溫度來傳達的了。

茶人的「茶道生活」與音樂家的「音樂生活」
如果將「茶人」以較為嚴肅的方式定義,就不是泛泛指喝茶,製茶或僅從事茶葉買賣的人而已,他必須專研茶道,而且以茶為主要的生活重心。這樣的茶人,他的茶道生活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就如同音樂家,或被稱為音樂人的音樂生活一樣。
「陸羽茶道教室」開設有「泡茶精進」的一種班別,是磨煉每位學員每一道茶都要泡得很精準的一種課程。課後聊天問到一位學茶許久,且已擔任茶道老師的同學道:「在家裡常泡茶嗎?」他回答:「常泡茶,但沒像我們在研討會時那麼認真,大約泡杯茶喝喝而已。」又問道:「茶湯可以控制得很好嗎?」又回答:「不太計較,只是泡杯茶喝,計時器也沒使用。」

很多茶界的朋友都是以這種方式過著泡茶的日子,泛泛的愛茶人這樣做沒什麼好討論的,但是核心的茶人,也就是以茶文化為主要努力目標的人就顯得太鬆散了。說到這裡,那位同學突然變得嚴肅了起來:「那豈不是非照上課那麼認真操作不可?」「是的,但是已經從依法變成自然了。」

一般茶友不太容易接受這個觀念,現在舉一個音樂家的例子:音樂家經常花費很多心力練琴、讀書與思考,當他居家悠閒下來,與家人相聚,信手彈彈琴相互分享,這時他的演奏是隨便的,還是仍然是他的音樂水準?他會不會因為不是正式的演奏會而草草了之?大家相信他是不會的,因為彈好音樂已是他的習慣、他的本質,他已經無法彈壞。即使他在這個時候放一段音樂,也不會拿到一張粗俗的曲子。

以上這段場景大家應該可以接受,那為什麼換成泡茶時就走樣了呢?你說茶是極為生活化的事物,所以日常上無需太過認真。但回想一下音樂,不也是更為通俗的項目,不論鋼琴或電子琴,很多家庭都會具備,家人相聚也會隨興演奏一首,只是在非音樂家的家庭裡,演奏的境界與認真的態度會差一點,播放音樂時,可能就是一般通俗的曲子。這其間的差異乃在於專業與否,如果我們認為「茶道老師」可算為專業,那他的待茶之道就應該如上述的第一場景,不能在課堂上是第一場景,家居生活就演出了第二幕的劇本。

上述兩個現象也說明了茶道是否在現今社會中已經成熟;「茶人」是否已經與「音樂家」同樣具有專業的意義。

從純茶道到茶道藝術
1990年,茶文化復興後的十年,也是我創辦無我茶會的一年,這個時候,茶界已有了全套的泡茶用具與泡茶原理等基本的茶學知識,大家正興致勃勃地舉辦茶會,好讓親朋好友看看自己的茶藝手腳。但是這個時候如果只憑自己的泡茶工夫與泡出來的茶湯,是很難獲得拍手叫好的,於是大家就往茶席的佈置、茶具的選購下工夫,會唱歌跳舞的人就在泡茶喝茶之間插上幾段歌舞,那時常聽到的茶道用語是“茶道四藝”、“茶與樂的對話”,會講道理的人還將泡茶喝茶與修身養性結合在一起,常聽到的術語就是“吃茶去”、“茶禪一味”,有了這些外來的藝術與學問,茶會就變得熱鬧而比較有看頭。
但是這樣眾藝結合的茶會就是茶藝或茶道嗎,有人不認同泡茶與喝茶已經有了自己的學術與藝術地位,談到文化藝術的時候總是排不上茶藝或茶道。不認同的人會問:茶藝在哪裡?茶道在哪裡?茶道界的人會回答:那麼美的茶席、那麼精緻的茶具、那麼豐富的四藝、那麼優美的泡茶動作、那麼多茶在身心上的效益,難道還不足以成其為茶文化藝術嗎?不認同的人還是冷靜地回應道:那只是多種藝術項目的混搭,我們看不到太多屬於茶的藝術與思想。
這番話是我推動“純茶道”的動機與開始,我認為茶道要獨立成為一門學科,一定要找出“茶”之所以支撐得起的一個學科內容,除了科學、產業、健康之外,還要有豐實的美學、藝術、與思想,這些內涵不能挪用其他的藝術形態(如音樂、繪畫、文學)與已經有所屬的哲學體系(如宗教、禪學),一定要是長在茶樹上的葉子(如茶葉、茶湯)與果實(如泡茶、喝茶的美與藝術)。
1990年的“無我茶會”是推動純茶道觀念的一項行動,茶具精儉、泡法精儉、行政工作精儉、心態精儉,只是專心泡茶奉茶與喝茶。為了更清楚地表達一切茶的美、藝術性、思想只在“茶”裡求,2014年在韓國寶城舉辦的第四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設計了一場“純茶道”的演出,開始時,由一位團員手拿一塊布幕,上面寫著“純茶道”,從左走到右,接著兩位茶友撐著一塊大的淺灰色布幕架在泡茶席的後方,一位團員手拿一塊布幕,上面寫著“背景:無”,從右走到左,品茗者上臺就座完畢,等待泡茶者上臺時,一位團員手拿一塊布幕,上面寫著“空間:寂然”,從左走到右,接著泡茶者才步上舞臺,開始泡茶,只是專注地泡茶、專注地奉茶、大家專注地喝茶。
茶道,如果將之視為一項藝術,如同音樂、繪畫、舞蹈、戲劇一般,是不是更能將茶的美(包括茶葉、茶湯、葉底,包括藝術、思想)表現得更具體而微。遵循藝術對自身的純度要求,聲音的藝術就是針對聲音,線條與色彩的藝術就是針對線條與色彩,肢體的藝術就是針對肢體,茶的藝術就是針對茶;藝術還要求美學上的美感與境界的藝術性,這要有思想作為風格的引領。茶道如果視為藝術來追求,那除了前面所說的裝扮性事務,也就是與其他藝術項目共同使用者外,就要往茶的自身來探求,這時才會挖掘出許許多多的茶寶藏。2016年出版《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以後,“茶道藝術”變成了推動茶文化的新旅程。
談到茶道藝術,有人會問:泡茶有什麼好看的?茶湯有什麼好欣賞的?這個問題先是引起了我對茶湯色彩變化的興趣,借著茶湯色相(即顏色種類)、明度(不同顏色的明亮程度)、彩度(顏色的飽和度)在不發酵、部分發酵、全發酵、後發酵,與芽茶類、葉茶類間所起的變化繪製了“茶湯色彩圖”。接著從“味”與“覺”中分析了茶在口腔中可以感知的諸多現象(如苦、甘與澀、濃等)。
還有一個問題是“有什麼好看”,我畫了一張圓形圖表,圓心是“茶道之美”,圍繞它的是“四個呈現類型”(愉悅、空寂、拙、清新),在它的外圈是“五個欣賞途徑”(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識),接下來的一圈是“八個傳播媒介”(茶的形、色、質感,湯的色、香、味,泡茶席的形與色,泡茶者與品茗者),最外圈是“二十處美的蹤跡”(分成泡茶、奉茶、品茶三個階段,泡茶階段如賞茶之美、茶席之美、動作之美等,奉茶階段如敬謹之美、茶杯質地之美等,品茶階段如湯色、香氣、滋味、泡茶用水、茶器質地等)。
還利用泡茶喝茶之間,將泡茶奉茶品茶三個階段的美再加以細部分解,這樣的剝析,初步理出了美的元素,就像色彩的紅黃藍白,就像線條的點線面,也就可以在美、藝術、思想的引導之下組織或創造出自己的茶道藝術作品。
談到茶道藝術,除了回答“美在哪裡”外,還要回答:可以呈現出一幅或一齣茶道藝術的作品嗎?於是利用機會舉辦“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希望這不僅是簡單的答案,還能有更精緻且富創作力的其他內容呈現。

不是從泡好一壺茶做起,是一直在泡好一壺茶之中
如果說追求茶道或追求茶道藝術要從泡好一壺茶做起,這是沒有錯的,因為如果連茶都泡得不是太濃就是太淡,或即使濃淡適宜了,又沒使用適當的水質與水溫把茶性表現正確,以這樣的基礎,大家都不覺得茶有什麼好喝,如何談論茶道或茶道藝術?茶不怎麼好喝,說說茶與健康、茶促進人際間的和諧、茶的修身養性功能還可以,但談到要與茶為友,要將泡茶視為藝術項目就不行了,因為那要以愛茶、欣賞茶的美為基礎的。
如果沒能把茶泡好,得出好喝的茶湯,事實上茶業是無法健康發展的,因為人們懶得喝茶,還不只是茶道或茶道藝術無法實現而已。進一步說茶道或茶道藝術,它是以茶為標的,泡好茶,每次完成更好的泡茶與茶湯作品是它的全部,茶撫慰身心的美與滋養盡在其中。所以說不只茶道或茶道藝術一直要在泡好一壺茶之中,作為日常生活的一杯飲料也是要一直在泡好一壺茶之中。
大家掛在嘴上的:茶道是從泡好一壺茶做起。而且詮釋的時候都加上:接著才能談到修身養性、談更高深的人生哲理。
不要忽略了:不管是高談闊論人生哲理還是欣賞泡茶與茶湯之美,都要在泡好一壺茶中尋,不只是“從泡好一壺茶做起”而已。不能像中了彩券就扔了平日賴以維生的扁擔,忘了彩券就塞在裡面。
強調喝茶的生理與社會性功能,如健康與和諧,容易忽略茶葉、茶湯的品質與美感,若強調茶道與茶道藝術,自然重視起泡茶與茶湯的本身,將它們視為一件作品來看待,這時,注意力就一直在“泡好一壺茶”之中。

把茶泡好的真諦
真正要享受喝茶的樂趣,除了要有好茶外,還要把茶泡好,有些人的喝茶樂趣是來自泡茶與茶席的表現,坐在茶席上擺好姿勢,拍張照片放在網上,許多人就會來點贊,自己也就滿足於喝茶的樂趣了,尤其當別人誇自己很有氣質的時候,更是慶幸自己選對了茶藝這條路,至於茶湯是否好喝,自己是否喜歡喝茶,已經不是重要的事了。
這樣的喝茶心態不是能夠長期與茶為伍的態度,也不是真正能從茶上獲得美感享受的方式。除了剛才所說的從泡茶表演與茶席展示方面取得成就感之外,如果追求的是“茶道”,那就要把美感的泉源放在茶上、放在茶湯上,這時要有好茶、要有把茶泡好的能力。
所謂茶道(或說是茶藝),除了剛才所說的泡茶表演與茶席展示得來的附加價值外,核心的價值是在茶的本身,包含了茶葉與茶湯色、香、味、性的美感與藝術境界,還有這些元素對身體的益處。追求茶道的核心價值是泡茶、喝茶,此時一定要有好茶,而且有泡好這款茶的能力,有好茶是先決的條件,而且需要仰賴製茶師,所以以後我們就只說“泡好這些茶的能力”。我們談論的茶道,或追求茶道的核心價值,都必須建構在“泡好茶”與“獲得高品質的茶湯”上。如果不是泡好茶,而且飲用了高品質的茶湯,那我們所享用與標榜的茶道是什麼呢?是一個不怎麼光彩的項目,當有人親近後,也只是冷冷地附和,但心裡是不重視、甚至輕視的。除非他見過確實泡好茶、喝過高品質的茶湯,他才會原諒這次所呈現的,而且仍然肯定茶道的地位。
我們不能期待很多人體會過能泡好茶、能有高品質茶湯的茶道,相反的,在目前的情況,是大部分的人不曾體會過,結果,當他們接觸到的是粗糙的泡茶、低品質的茶湯,除了他改而欣賞表演式的泡茶與茶席的擺設,否則就是認為茶道就是如此。當太多的人認為茶道就是如此,就會引不起大家對茶道的重視,進而不承認茶道的藝術地位,當人們在說到繪畫、音樂、舞蹈、文學等藝術的時候,他會主張不必把茶道放進去。
說到這裡,有些人會認為不必把“茶道”界定在藝術的範疇上,輕鬆地喝喝茶,了不起再表現一下泡茶的美感即可。沒有錯,這就是金字塔基層,廣泛群眾所追求的,但是我們不能放任它這樣,這不是茶與茶道的全部本質,而且歷代茶人、文學家已將它的原型描述得很清楚,我們現在對這些記錄視而不見,只說是不必那麼計較,高高興興地喝茶即可,一方面是無法把頭往地下一插,裝作什麼都看不見,一方面是高高興興喝茶的高度有問題,因為沒有泡好茶與高品質的茶湯做支撐,高高興興的喝茶的高度與持久性是不佳的。

細說茶道的具體內涵
「茶文化」的範圍最大,有關茶的種種都是,還包括茶道、茶道藝術。「茶道」是茶文化偏重品飲、思想的部分,「茶道藝術」是茶道內偏重藝術、美學的部分。除茶道與茶道藝術外,茶文化尚有植茶、製茶、醫藥、經濟、政治、民俗、歷史、傳播等方面。所以可以說,茶文化內有茶道,茶道內有茶道藝術。(「茶藝」遊走於茶道與茶道藝術間,可以等同茶道與茶道藝術,也可以特指茶道與茶道藝術裡有形可看可體會的部分。)
茶道包括了泡茶、識茶、茶會、品茗環境、茶道思想、茶道藝術等六大領域。泡茶是將茶從茶葉加工後的固態變成飲用的液態之過程;識茶是瞭解與欣賞茶乾、茶湯、和葉底;茶會是一人或多人泡茶、享用、欣賞茶的方式;品茗環境是泡茶、享用、欣賞茶的場所;茶道思想是對茶事的看法;茶道藝術是以茶事為媒介所表現的藝術。
「泡茶」這一領域的相關知識是製茶、泡茶法、茶器、茶食;「識茶」這一領域的相關知識是評鑒、品賞;「茶會」這一領域的相關知識是茶會類型、茶會舉辦;「品茗環境」這一領域的相關知識是茶席設置與規劃(含泡茶席、茶室、茶屋、茶庭);「茶道思想」這一領域的相關知識是茶性、哲學理念;「茶道藝術」這一領域的相關知識是藝術、美學。以上六大領域的相關知識是相互交叉的,尤其是識茶,相當倚重各種製茶過程與泡茶時茶器對茶湯的影響,茶會也需要適當的品茗環境作為活動空間,茶道藝術更是需要其他五大領域的知識作為支撐。
茶道的六大領域必須以茶為核心,否則容易發展成與茶無關的獨立項目。如「泡茶」不以茶為核心,會偏向於服裝與動作的表現、泡茶席的設計、茶器的顯耀、茶食的享用,茶只處於應用的工具;「識茶」不以賞茶為核心,容易流於市場買賣的討論;「茶會」不以茶為核心,將變成閒聊或僅是自我表現的聚會;「品茗環境」不以茶為核心,即變成財富的呈現、或僅僅是件環境藝術的展出;「茶道思想」不以茶為核心,則可就做人的道理說個沒完;「茶道藝術」不以茶為核心,音樂可能變成它的主體、肢體表現可能變成它的主體、書畫表演可能變成它的主體。一切要以茶為核心才是茶道的呈現,才是茶道所屬的六大領域。
茶文化裡有茶道,茶道裡有茶道藝術,茶文化、茶道、茶道藝術從底層往上疊放,但不以金字塔形狀往上縮減,茶道要茶文化作基礎,茶道藝術要茶道的其他五大領域作支撐。茶道不能脫離茶文化而獨立存在,茶道藝術也不能脫離茶道而自行其是,否則就如同茶道不以茶為核心的後果,變成了不是茶專屬的道,變成不是以茶道為表現媒介的藝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