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江南六朝考古學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江南六朝考古學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  價:NT$ 528 元
優惠價: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公元3至6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處於南北分裂、族群對峙的時代。本書關注當時南方社會的發展演變,指出六朝政權是南方地區首次出現的“正統”中國王朝,對中國文化和國際秩序的影響不可忽視。
本書作者基於考古調查與發掘所獲資料,結合自己對南京和周邊地區遺跡、陵墓的實地調查,對南北方陵墓和金屬類文物展開廣泛的分析和比較,勾勒江南六朝社會的共性和變遷,揭示其鮮明的江南地域特徵,指出江南與中原之間在思想和價值觀等文化層面存在本質性差異,從而明確了江南六朝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藤井康隆,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科考古學專業博士課程畢業,文學博士。歷任見晴臺考古資料館學藝員、名古屋市政府教育委員會文化遺產保護室學藝員,2021年起任國立佐賀大學藝術與地域設計學部準教授(博物館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六朝考古、博物館學、文化遺產、東亞考古。2019—2020年,作為日本政府文化廳對外派遣研修員,赴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研修,對六朝考古遺存及博物館展開實地調查和研究。

譯者簡介:
張學鋒,1962年生。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學士、碩士學位,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漢唐考古與歷史研究、古代東亞文化交流研究。
劉可維,1981年生。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學士、碩士學位,日本九州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漢唐歷史學與考古學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研究江南六朝社會特徵、文化特質的重要考古學專著
考古是一門研究時空的學問。本書涉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史無前例的南北分裂長達400年、眾多民族和地域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六朝被許多人視為偏安王朝,卻給中國文化及國際秩序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本書通過考古學研究,以簡明精煉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片資料,揭示當時南北社會、文化的真實面貌,歸納南方尤其是江南的社會特徵及其歷史意義,為六朝歷史文化信息添加了豐厚的一筆。


★用掘地三尺的考古發現,滿足對中國歷史的好奇
在方法上,作者以物質文化的載體——遺存、遺物為研究物件,基於出土的魏晉南北朝文物和陵墓資料,通過觀察和分析、對比南北差異,讓湮沒在歲月中的江南六朝文明,逐漸清晰、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用考古大大豐富了歷史圖景。


★ 100余幅珍貴的考古圖片,帶你走進考古現場
本書包含105幅資料圖片,並附有詳細的圖版出處說明。其中既有作者引用、改繪或繪製的陵墓遺址平面圖、剖面圖、復原圖,也有精心測繪、描摹或拍攝的金屬工藝文物圖,多角度展示考古細節,為光輝璀璨的文明呈現物證,令人感受到考古發現的嚴謹之美。

序章(節選):在歷史上的分裂時期,南方尤其是吳越地區又往往是中原王朝的遷都避難之地,建立政權的時間絕非短暫,而這些政權特殊的存在形式,又成為南方的特色之一。從南宋在杭州定都後都城取名“臨安府”這一行為中就不難看出,在南宋君臣的意識中,江南終不過是臨時的都城。中國歷史上王朝“南遷”之際,東晉南朝也好,南宋也好,控制政權中樞、形成貴族階層的,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南方豪強,而是因失去中原而亡命南方的“北人”貴族。流寓南方的中原政權,將這批“北人”視為同類,而真正能晉升至政權中樞任官的“南人”則寥寥無幾。晉室南渡後,南方逐漸發展為經濟和文化中心,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中心的地位越來越穩固。但是,這裡不僅沒有終成為中國統一王朝的政治中心,即使在分裂時期的南方政權內部,政治、社會的骨幹力量也不是南人,而是北人。歷史上經濟、文化中心與政治中心的相互乖離現象,與當下經濟都市上海與政治都市北京的分離似乎有些相似。歷史上經濟文化中心與政治中心的乖離,即使存在著許多偶然性的要素,但在超越時代的類似現象背後,卻存在著南北歷史發展的巨大差異。 
近代人文學科興起以來,中國南北的差異問題很早就受到了關注,很多學者和知識分子都對這種差異展開了研究和考察。岡倉覺三(天心)在1894年就指出,在西域、蒙古、東北、云南、廣東之外,“以黃河與長江為中心的中國文化核心地區,至少可以分為南北兩個不同的地域”,並認為其背後的原因是中國南北的氣質差異。關於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差異,岡倉覺三還從氣候風土、政權更替、詩歌風格上進行了對比,得出了“中國之文化美術, 大別有三:曰周末,則河民之精也;曰宋朝,江民之粹也;曰唐代, 江河合體之華也”的結論。 
梁啟超基於南方社會的立場,從地理、環境到政治史、思想、文學、語言、風俗等多個方面,對中國的南北早展開了論述。他的論述對此後的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桑原騭藏也就中國南方的歷史特徵發表了一系列的論考,主張必須增強對南方社會歷史的關注。關於南方社會文化、經濟的歷史發展,桑原騭藏上自秦漢下至明清,對其進行了通史性的考察,認為南方獨特的地域社會,是在南下的中原人及其文化、政治影響力的滲透下融合形成的。桑原騭藏又從南方著名文人的輩出、戶數與人口的變遷、各地的科舉及第人數等方面,明確揭示了南方超越北方的發展過程。桑原騭藏南北論,其切入點和分析方法基本與梁啟超一致,但在很多細節上做了更深的發掘。桑原騭藏在認識南方社會發展的歷史動向時,非常重視晉室的南渡,認為這一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南方歷史顯著發展的開始。東洋史學者岡崎文夫也基於桑原騭藏的觀點,以探討南方社會的歷史發展為目標,對這一時期的南北社會和文化展開了比較研究,詳細討論了兩者之間的差異和各自的重要意義。陳序經早年還結合歐美思想文化的影響,從文化的先進性及國際性對南方作出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從清王朝滅亡到解放戰爭,中國一方面面臨著複雜的國內矛盾,但對歐美及日本卻展現出了開放的姿態,在經濟、文化和國際化等領域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景象。陳序經的觀點,可以說是基於歷史、文化等土壤,從20世紀20年代後期到30年代前期當時中國南方社會得出來的。 
近代以前對南北差異或者說是南北文化碰撞的認識,主要是依據《中庸》(戰國)、《洛陽伽藍記》(北魏)等傳統歷史文獻展開的。其中南北朝時期因南北政治的變動歷盡顛沛的顏 之推,在其著《顏氏家訓》中對南北的差異多有描述,並時不時 地表露出其自身的困惑,言辭之中也不乏批判。顏之推基於自己的實際感受,對那個時代的人們或許已經意識到的“南” 與“北”的差異多有表述,所述內容非常值得我們關注。雖然南北風土和氣質上的差異古人早已有所認知,但是,從作為中國歷史、社會發展的兩大舞臺這個意義上來觀察南北的差異, 正是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造成的。 
本書將要涉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史無前例的分裂長達400年、眾多地域和眾多民族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 進一步說,這個時代發生的中國社會內部的瓦解甚至價值觀 的改變,從自我意識的覺醒到促使傳統觀念的重構,都是中國社會從未經歷過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階段。統一時期的中國,在強大的中央集權意識形態和國家統治之下,內在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往往難以彰顯,然而,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秦漢帝國統一經營下的地域社會,再次呈現出了各自的特徵, “中國”或“中華”這一意識形態與現實社會之間出現了明顯的乖離。
在華北地區,以鮮卑人為首的少數民族席卷整個北方社會, 形成了以他們為主體的十六國各政權和北魏政權。華北漢人社會的傳統名望大族中通曉學問、藝術、思想和儀禮的一部分知識精英,加入了少數民族政權之中,成為少數民族政權的重要一翼。與之相對,在江南,孫吳對南方漢人社會具有了一定的號召力,實現了政權的建設。然而,隨之而來的東晉南朝,卻始於因不堪遭受外族的蹂躪、逃離中原南下、繼承漢人王朝正朔的流寓政權。在江南建立政權並積極推動江南開發的,正是此時大舉南渡的北方貴族階層和大量的民眾。當然,隨著世代的更替,到南朝末期, 以原籍地來區別南北的意識已逐漸淡薄,南北日趨同化,然而在整體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社會裡,事實上依然是北人占據了的優勢。南北朝對峙的結果,至少從形式上來看是北朝的力量實現了秩序的恢復,即使在隋唐統一王朝建立之際,承襲的制度很明顯也多來自北朝。 
這個時代的各地域社會,大致上可以用“漢”與“胡”這兩個民族範疇來加以區分,這與“南”“北”的差異也密切相關。 
如果用人們習慣的語句來說,對於這個時代,所謂南北關係, 就是以漢人為主體的王朝與以胡人為主體的王朝之間的關係,但同時又是江南東晉南朝的南人(社會)與華北北人(社會)之間的關係。從上述關係來看,“南方”是敗給了“北方”,但在文學、藝術等層面之外,“南方”是否就此湮滅在了歷史之中呢? 江南的地域社會、貴族階層及其文化特色,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實態呢?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對此展開研究。
關於3—6世紀的中國魏晉南北朝歷史,20世紀末之前主要是東洋史學界以文獻史學為中心展開的。不可否認,考古學長期以來在魏晉南北朝的研究中作為輔助性學問,一直沒有對上述問題作出應有的響應。相對於豐富的文獻史料,考古發掘資料數量不多也許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更關鍵的是,與文獻史學相比,考古學研究起步實在是太晚了。近年來,在文獻史學領域,有中村圭爾關於六朝江南地域社會的研究,有三崎良章關於遼寧三燕地域社會的研究,等等。他們在探討地域或民族特徵的具體問題時,開始關注並利用考古資料。不管他們出於什麼樣的考慮,都非常值得一提。
在考古學領域,近年終於迎來了調查發掘和研究的大進展, 各地出土文物和遺存的面貌逐步清晰。尤其是與江南六朝相關的考古成果,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20世紀後半葉在以南京為中心的江蘇地區獲得的。數量不菲的發掘成果和資料,經羅宗真、蔣贊初等人的長期研究,尤其是20世紀後半期至末期經羅宗真的綜合研究,正如其著《六朝考古》所顯示的那樣,在地域史的框架下完成了地域考古學領域的闡述。 近, 與六朝都城南京相關的重要遺跡與遺物不斷涌現,原本主要作為文獻史學研究物件的江南六朝,考古學的研究也正在逐步展開。利用考古資料並結合文獻記載展開的先驅性研究有賀云翱、盧海鳴等人的成果。這些成果與華北十六國北朝陵墓、遺址的發掘一起,在21世紀初已然將魏晉南北朝考古推向了全國歷史時期考古學研究的舞臺。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很多研究者、思想家和知識分子基於比較文化史的視野對中國歷史上南北差異的研究, 時至今日依然不算太豐富。個中原因,一方面與資料的欠缺有關,另一方面,或許還與強調統一的歷史敘述這一國家意志有關。
地域史或者比較文化史的研究,原本應該是考古學科擅長的課題。童恩正曾經做過很好的嘗試,他借助文明論、國家論的理論與方法,基於考古資料,從相鄰的民族、農業生產模式、水利事業、思想、宗教信仰等多個方面,探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徵,力圖揭示南北在古代社會發展歷程中的差異。考古學研究者基於不同地域具體的考古資料和考古學現象,參考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徵展開南北的比較研究是極其有必要的,但很可惜迄今尚未見到相關的成果。 
筆者力圖基於考古學資料,就中國歷史上南北對峙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社會的特質問題展開探討。魏晉南北朝雖是中國歷史上南北分裂且摸索再次走向統一的時代,但南北各自的社會、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歷史影響卻是很大的,基於這一觀點,對江南六朝的社會、文化特質展開研究,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不僅如此,那個時代人們生產並實際使用的物質資料,非常生動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徵,以物質文化的載體遺存、遺物為研究物件的考古學,更有可能來揭示南北社會、文化的真實面貌。然而現狀卻不容樂觀,與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社會相關並能展現其明確時代特徵的遺跡、遺物尚不算多,相關的考古學研究成果也難說豐富,雖然力圖闡明六朝文化和南方的社會特徵,但不明之處依然不少。 
筆者的目標是歸納南方尤其是江南的社會特徵及其歷史意義。在方法上,基於出土的魏晉南北朝文物和陵墓資料,對江南六朝的文化特徵進行分析,同時對比北方的文化面貌,通過南北的對比來展開自己的論述。

目次

序章 中國的南與北 1 
編 南北朝陵墓的世界 
前 言 3 
章 江南六朝的帝王陵墓 7 
節 東吳帝陵與宗室墓葬 7 
第二節 東晉帝陵 16 
第三節 南朝帝陵與王侯墓葬 19 
第四節 江南六朝陵墓的特徵 37 
第二章 華北中原地區陵墓及其特徵 40 
節 曹魏、西晉陵墓 40 
第二節 北魏帝陵 49 
第三節 東魏、北齊帝陵 56 
第四節 西魏、北周帝陵 60 
第三章 陵墓的外部空間 69 
節 江南六朝墓墓外空間的特徵 69 
第二節 南北陵墓的外部空間 76 
小 結 80 
第四章 東晉南北朝墓葬的墓室空間 81 
節 東晉南朝墓葬墓室形制的問題 81 
第二節 再論“凸”字形墓出現的背景 85 
第三節 墓室的性質與空間概念 92 
第四節 東晉南朝的墓室空間 98 
第五節 十六國北朝的墓主畫像 111 
第六節 圍繞墓主的墓室空間結構 127 
小 結 136 

第二編 晉式金屬帶具研究 
第五章 晉式金屬帶具的研究史 141 
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發現與命名 141 
第二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性質 144 
第三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產地與發展趨勢 145 
第四節 圍繞材質與古代科學技術史的爭論 149 
第六章 晉式金屬帶具的發展過程 153 
節 晉式金屬帶具各部位的名稱 153 
第二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紋樣 155 
第三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製作技術 166 
第四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編年 168 
第五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發展過程 176 
小 結 178 
第七章 三燕金屬帶具的相關問題 180 
節 中國東北地區金屬帶具概觀 181 
第二節 三燕金屬帶具的新發現 184 
第三節 遼寧金屬帶具的變遷 187 
小 結 192 
第八章 晉式金屬帶具的造型樣式與思想內涵 195 
節 新資料的情況 195 
第二節 兩種晉式金屬帶具 197 
第三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傳播與發展——基於遼寧地區的情況 
200 
第四節 晉式金屬帶具的思想內涵 203 
小 結 206 
第九章 晉式金屬帶具的形成背景 207 
節 東吳薛秋墓概要 207 
第二節 東吳薛秋墓出土金屬帶具的特徵 210 
第三節 東吳薛秋墓出土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