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楊氏太極拳一代宗師:李雅軒珍貴遺著-太極拳學論(新版)
滿額折

楊氏太極拳一代宗師:李雅軒珍貴遺著-太極拳學論(新版)

定  價:NT$ 680 元
優惠價:9061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7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鄭子太極拳宗師-鄭曼青極力推崇
◎李雅軒嫡系傳人中國國際太極拳年會 陳龍驤副秘書長:先師拳架是後人楷模,他的拳論是後人習拳的指南,這些資料是與他同時代的太極拳名師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最完整、最系統的太極拳系列精華,可謂絕無僅有。這是一筆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這是先師對傳統太極文化的重大貢獻。
◎時中學社 徐憶中社長:造詣登絕、學術兼賅,是書乃太極拳之寶筏也。
◎中華民國鄭子太極拳研究會 傅崑鶴理事長:李雅軒先生平時有寫筆記良好習慣,練拳每有所得,既以筆記方式記述保存,內容含括楊氏太極拳之拳、劍、刀、槍、推手等,幾乎巨細無遺將練習心得詳加記載保存……觀之實令後學感佩不已。

作者簡介

陳龍驤

‧一代太極拳大師李雅軒先生之嫡系傳人。
‧八歲即追隨其師習太極拳藝,深得其師器重,得師衣缽之傳,並發揚光大。
‧1983年被評為全國千名優秀武術輔導員。
‧1986年獲中國武術比賽雄獅奬。
‧現任中國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
‧中國武術八段。
‧成都市武協副主席。
‧四川省武協委員。
‧成都市李雅軒太極拳武術館館長。
‧中國武術一級裁判。

李敏弟

‧一代太極拳大師李雅軒之女,家學淵源,深得其父衣缽之傳。
‧中國武術七段。
‧成都市武協常委。

陳驪珠

‧陳龍驤、李敏弟女兒,自幼習武。
‧現任成都西南交通大學體育部教師。
‧中國武術六段。
‧成都市武協委員。


珍貴拳學心法‧永世流傳
先師李雅軒遺著稿共是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楊氏太極拳練法詳解」,書中包括了拳式的練法和用法,以及推手的多種形式的練法內容。第二部分為「楊氏太極劍練法詳解」。第三部分為「楊氏太極刀練法詳解」。第四部分為「楊氏太極槍練法詳解」。第五部分為「太極拳練習談」,「太極拳練習談」這一部分是他幾十年練功的隨筆,其中有練拳的心得、推手的發勁、散手的運用。但這些資料比較零亂,很多是他偶有所思、偶有所得則隨手記之,不成系統,所用紙張也是隨手拈來,五花八門,有記在報紙上的,有記在女兒李敏弟廢棄的作業本背面的,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是在整理他老人家遺稿中最重要、最艱難,也是工作量最大,費時較長的工作。

遺稿第一部分「楊氏太極拳練法詳解」,據師兄張義尚介紹為先師1939年撰寫,後又經劉仲橋、黃星橋兩位師兄幫助整理過。解放後,先師又多次修改增刪,並於1964年,先師70歲高齡時,由我師兄何其松為他重新拍攝全套拳照300餘張及全套推手照片,以備配書文字用。至1975年經張義尚、張義敬兄弟努力,在重慶刻成油印本,黃星橋師兄為此寫了簡介,張義尚師兄撰寫了整錄後記,作為內部資料寄回成都。但當時限於條件無法出版,而且此油印本上沒有留下貼拳照的位置,也沒有附上拳照,且多錯別字,而且敘述拳照的次序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編號,使人看後一頭霧水,無法參照學習,所以先師當時也不滿意,曾囑我等以後要重新整理,爭取出版。但當時「文革」尚未結束,先師整日在憂患中度日,直至1976年4月逝世,出書的願望竟成了他永遠的遺憾。

遺稿的劍、刀、槍部分,先師撰寫於40年代,初稿於50年代初期,後一直在不斷的修改增刪。書稿中的劍、刀、槍照片則是攝於40年代後期,大概是1948年至1949年間,其中劍的照片缺幾張,在1964年由何其松師兄幫助重新拍拳照時補齊,還算完整,全套共計96張。槍的照片由於戰亂損失較多,殘缺不全,後又沒有補照,現只剩槍法單練12張,對練8張,共計20張,十分可惜。只有刀的照片基本保存完好,共是62張,這是十分值得慶幸的。先師的遺著遺稿,這些珍貴的資料是他數十年精研太極拳的心血結晶,特別是他的數百張拳照、劍照、刀照、槍照、推手照、散手等照片,更是栩栩如生,架勢氣魄雄偉、舒展大方,正氣凜然,不怒而威,令人有神威不可逼視之感,彌足珍貴。他的拳架是後人的楷模,他的拳論是後人習拳的指南,這些資料是與他同時代的太極拳名師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最完整、最系統的太極拳系列精華,可謂絕無僅有。這是一筆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這是先師對傳統太極文化的重大貢獻。

先師自1938年入川傳播太極拳,整整近四十年為太極拳事業的開拓和發展嘔心瀝血,貢獻卓著,培養了整整一代太極拳人才,譽滿中華,名揚海外。

今天李雅軒流派風格的太極拳已經頗具影響力,已經成為弘揚太極拳事業的重要力量,李雅軒遺著的整理出版則更是錦上添花,是太極拳發展史上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具有非凡的意義。行文至此,回首往事,感慨良多。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先師離開我們已經整整三十年了,過去曾為他老人家整理過遺稿的老師兄如劉仲橋、張義尚、何其松等人都已前後作古,現健在的黃星橋師兄也已是九十四歲高齡。想我自己跟師學拳時才八、九歲,可謂齠齔之年,童稚無知,先師耳提面命,教拳身影歷歷在目,宛然如昨。不覺現在已屆耳順之年,真是時不我與!光陰雖快,出書卻遲,整整過去了三十年。個中有說不盡的曲折和辛酸,但書總算是出版了,了卻了我的一大心願,我想先師英靈有知,一定會含笑九泉矣,已故的眾師兄弟英靈有知,也可以寬懷矣。是為序。
陳龍驤
西元2007年元月10日

莫將重複視多餘 陳龍驤
我在拙作《李雅軒楊氏太極拳精論(四十三式太極拳圖解)》書中針對四十三式套路為什麼沒有把所有的重複動作都刪掉,再把所有不同的動作都編纂在一起的問題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有人說,這既是精簡套路,何不把所有重複的動作都刪掉,再把所有不同的動作都包括進去,豈不更完美?我認為,傳統的楊氏太極拳,是經過前輩幾百年的精心研究而成,其套路的結構,姿勢的銜接,無不幾經推敲而後定,套路中所有重複的動作,都有重複的道理。若不是對太極拳深有研究者,很難有其切身體會,反而會誤認為重複的動作太多,是傳統太極拳的缺點。我們的先輩既能闡述和創編出博大精深的太極拳理論和太極拳套路,不會連刪繁去簡這一簡單的道理都不懂,該簡化處早就簡化了,豈能待到今日?如果把所有不同的動作都包括在內,勢必打亂原套路的結構,動作的銜接就會生拉硬扯,演練起來氣機不暢,動作勁力不順,心裏的彆扭和難受感自不待言。太極拳界的老拳師們,為什麼對傳統太極拳那麼鍾愛,那麼一往情深,一輩子為太極拳的傳播生死依之,自有他的道理。所以決不是他們思想保守,不知創新,不懂發展”。這段話說明瞭太極拳重複動作的作用和意義,最近我整理完畢先師在世時留下的全部練功隨筆有幾十萬字,這是他老人家60年對太極拳深研的成果,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這些文字有書信、有日記,信馬由韁,信手拈來,有感而發,隨手而記,對太極拳用神、用意、用氣,大松大軟、虛無的氣勢、神明的感應、莫測的變化……更是反復強調,不厭其煩,青年時代如是說,中年時代如是說,到了老年更是如是說,不知者以為重複囉嗦,多次建議我整理出版時將多次重複處刪掉一些,我都態度堅決,斷然拒絕。他們不知先師寫這些文字時,大多是在他自己練功後或教學生時有感所記,每次的感悟從文字上好像都一樣,卻不知這裏面對拳理的真諦體悟每次都有新的深入。譬如說老師每次講到要虛靈頂勁,要松,要松,要大松大軟,他所表現的神意內涵每次都有新的深入的變化,我們受教於他,每次聽他講解改拳,每次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穫,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的感悟加深,其行拳神意更好,功夫更精妙,我們跟隨左右練功,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老師講的同樣話也會體會加深,受老師神氣的薰陶,自己也在不斷進步中,所以說老師中年講的松,到老年講的松是有質的變化的,我們讀他的精論,十年前一個感覺,十年後又是一個感覺,也在發生質的變化,所以反復、重複讀他寫的東西,不僅不會感到多餘、重複,而且反復咀嚼,越來越感到有味,每次讀後好像老師親臨一般,心理沉穩之氣勢由然而生,愈練愈覺得拳味濃厚。當然,這些話只有對太極拳有認識的人講才明白,而對那些對太極拳沒有認識,沒有得到過真正太極拳老師指導,自以為是,買幾本書看看理論,以為自己就懂太極拳的人則不足與其道也。


傳承至要
一項專長、一門絕學如未適時上承下傳,讓先賢的智慧與親身歷練所彙集而又珍貴的練功過程及心法口訣失傳的話,當然也就談不上發揚光大了,且得背負失傳內疚,即如鄭曼青先生喻:「得而不傳是為失道,獨善其身,歸於塵土,漫泄天寶也」(鄭曼青為李雅軒同門師弟)。

陳龍驤老師,八歲即隨其父致友李雅軒先生習拳,除經年累月,得李雅軒的真傳外,成年後並於其師愛女李敏弟成親而傳為佳話,更彌足珍貴的是李雅軒平時有寫筆記良好習慣,練拳每有所得,既以筆記方式記述留存,內容含括楊式太極拳之拳、劍、刀、槍、推手等,幾乎巨細無遺將練習心得詳加記載保存。陳龍驤老師得此機緣收藏了全部手稿,同時亦體認此一絕藝傳承的重要,不敢私秘據有,整理出最後一版,也是最重要的一版:「李雅軒珍貴遺著-太極拳學論」,為此陳龍驤老師並囑咐後學為序,雖習練鄭子太極拳近四十年,但哲人日已遠,對前輩認知多係傳聞,後學實才疏學淺勉力為之。既為之序,必須將寄來約四百頁初稿詳讀。

楊式太極拳自第一代祖師楊祿禪起,廣為流傳,遍及王公侯爵及河北京城一帶,至第三代楊澄甫將此純屬中華文化結晶所孕育之太極拳,傳入江南「上海、蘇杭、南京、廣東、香港」等地,當時上述各處亦是對外通商經貿的門戶、這對後來太極拳傳向海外居功厥偉,在楊澄甫諸多弟子中能人輩出,李雅軒於1914拜楊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先生為師,時年20歲, 1928年起南下追隨老師楊澄甫於杭州、南京各地,並受命負責太極拳事,至1937年七七事變入川止,前後十年間耳濡目染,躬親授教,對拳藝之領悟除受益良多外,並對教學、處事、傳承之重要性銘記在心,定居於成都後,開拓培植了眾多優秀種子教練與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使楊氏太極拳代代相傳。

鄭曼青宗師於民國三十八年,在當時局勢極度動蕩不安下,專程由重慶急赴成都與師兄李雅軒晤面,研習太極拳藝,後隨國民政府來台。

後學機緣巧合,於民國九十八年赴成都隨陳龍驤老師習練武當及三才對劍,有一天陳龍驤老師有感而發說:「崑鶴:怎麼這樣巧,六十年稱「一甲子」,算起來你師爺鄭曼青六十年前來成都,六十年後你到了」,就因為此層關係在留成都期間,得以見物思懷,親自體會一代名師李雅軒先生練功所使用之器械,如刀、劍、大杆等,不但保存完好如初,亦是陳龍驤老師日常練功的兵器,尤其是大杆,手握觸及之處光如鏡面,透体成烏黑通亮,可連想到當年其練功之勤奮,也驗證了楊式太極先輩們所說:「架子天天走,杆子不離手」,的口訣,更可貴是陳龍驤老師將李雅軒書寫已經泛黃之隨筆,從使用不同紙張隨想隨記可看出李雅軒對太極拳熱愛程度之深,陳龍驤老師不厭其煩,逐一翻閱詳加說明,並將李雅軒記錄鄭曼青推手運用技術之段落指出與我分享,雖然時空背景已不復存在人事已非,但觀之實令後學感佩不已,從立志、修身、規矩、練功、推手、散手、發勁、歌訣、拳照等分成十二章節,詳細刊出,實可做為練習太極拳最佳指南。

序言至此,對陳龍驤及李敏弟老師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李雅軒前輩寶貴的練拳手稿公諸於世,嘉惠太極拳廣大愛好者致上十二萬分謝意。
中華民國鄭子太極拳研究會第6屆理事長 傅崑鶴 敬筆
2013年5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1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