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臺灣文化
滿額折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臺灣文化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9043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暢銷好評《少年讀臺灣》系列新主題,一本專為孩子寫的「臺灣自傳」★
★獻給想認識家鄉臺灣的你,和地球上想認識臺灣的每個人★
最完整的家鄉文化導覽手冊,最系統的社會領域知識,涵蓋中小學社會科課綱,
想深度了解臺灣的迷人魅力,那就來場驚艷紙上壯遊!

文化是什麼?它不是老掉牙的名詞,而是我們的生活!
我們現在生活的一切,並不是突然出現,
吃什麼、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講什麼語言、拜什麼神、聽什麼歌……
都有它的歷史脈絡與故事!

本書有許多精采的臺灣文化故事
從飲食、建築、宗教、節慶到表演藝術、文學、美術與電影等八個面向,
探索臺灣人在歷史長河中,如何形塑獨特的文化傳統
脈絡清楚、文字輕鬆
不背名詞,不記年代,全面認識臺灣文化的形成!

各界好評推薦《少年讀臺灣》系列
吳鳳(金鐘獎主持人)/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敏迪(國際新聞 Podcaster)/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 Party 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魏德聖(導演)(按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第一本全方位臺灣文化童書!
飲食、建築、宗教、節慶
表演藝術、文學、美術與電影
看完立刻變身「臺灣文化小達人」!

生長在臺灣的你,對臺灣的認識有多少?
小吃夜市、媽祖遶境、豐年祭與人情味……
告訴你,臺灣迷人的文化可不只這些──

*你知道發源宜蘭的歌仔戲,一開始是男人農閒時,用閩南語說說唱唱的娛樂嗎?
後來,由女生女扮男裝,沒想到女生反串的小生,比男生更俊俏!

*「三房兩廳」公寓怎麼來的?六十多年前,美國對臺灣提供援助,把這種「現代住宅」也帶來臺灣!

*麵線糊、肉羹……這些黏糊糊的臺灣菜是怎麼來的?
從中國漳州、泉州移民來臺灣的漢人祖先,做飯喜歡勾芡。

本書還會告訴你──
珍珠奶茶是怎麼來的?
美術課到戶外寫生,是日治時期的美術老師帶來臺灣的。
原住民的石板屋沒有牆壁隔間,他們用「天窗」引入的陽光,創造出隔間效果!
臺灣的電影曾經橫掃國際一級影展大獎!「臺灣新電影」到底是什麼樣的電影,這麼厲害?!

這是一本給孩子看的「臺灣自傳」,寫給想認識臺灣的每個人
帶著你的好奇,翻開《少年讀臺灣──臺灣文化》
跟著書中精采圖文,認識臺灣!

作者簡介

賴佳慧、唐炘炘、李立亨、李艾澄/文
賴佳慧
文字工作者,著有《少年讀臺灣──臺灣地理》、《在野臺灣人》(遠流出版)、《過新年、迎新丁》、《敬義民、祭黃蝶》(遠足文化)等書。

唐炘炘
輔大法文系畢業,曾任職漢聲出版社、大地地理出版公司、遠足文化出版公司、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為自由編採作者。

李立亨
美國纽约大學表演學研究所藝術碩士。曾任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上海世博會城市廣場藝術節總導演、綠光劇團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導演。著有《我的看戲隨身書》、《我的看舞随身書》(天下文化)。

李艾澄
曾任職兒童雜誌編輯,現為文字工作者,從事兒童類書籍及期刊撰寫。作品載於《未來少年》、《未來兒童》雜誌等。

繪者簡介
右耳、吳孟芸、顏寧儀、林師宇/繪
右耳
沒辦法早起上班,沒辦法應付人際關系,沒辦法喝咖啡……
有很多沒辦法……可是,好險 ! 可以靠畫畫生活。
喜歡嘗試各種風格,但經常無法駕馭。
作品散見於雜誌、書籍 ……
最近喜歡大色塊的拼貼,看起來詩意又省事!
但是實際做起來總是哪裡怪怪的................

吳孟芸
臺北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同年前往義大利。先於Accademia di bella arte di brera (國立米蘭藝術學院) 主修古典油畫。後赴威尼斯國際平面藝術學院研修金屬版畫,石版畫,與手工書籍裝訂。 創作內容形式多元,涉獵多方領域。作品主要見於各大傳播平面媒體`廣告,亦從事電影美術服裝設計。

顏寧儀
自從被送了第一隻綠繡眼之後,愛上鳥類,現在家裡養了六隻鳥,並且還在自家窗口開了鳥餐廳,鳥餐廳生意極好,還因此開了分店。
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插畫家,因為喜歡鳥,畫什麼都要加幾隻鳥進入畫面,作品散見於書籍雜誌及商業合作,也獲得美國3x3、英國AOI等插畫大獎。
ig #ningiyen_illustrator

林師宇
畢業於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碩士。喜歡故事也喜歡畫畫,從小就喜歡在課本上塗塗抹抹畫上自己的 “插畫 ”,很開心直到現在也能一直持續地畫圖。

審定者/(依姓名筆劃順序)
林美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林素珍(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睿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研究出版組組長)
傅朝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名譽教授)
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目次

一、豐富多元的臺灣菜
二、各式各樣的房子
三、熱鬧的節慶
四、多元包容的宗教
五、繽紛的美術
六、有趣的表演藝術
七、迸發生命力的文學
八、迷人的電影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豐富多元的臺灣菜
獨特、多樣的地理環境,
不同時期到來的移民,
加上豐富多元的文化……
小小的臺灣成為美食天堂!

 看到咖哩想到印度,壽司來自日本,長棍麵包代表了法國……臺灣呢?你覺得最有臺灣味的食物是什麼?

 滷肉飯?蚵仔煎?牛肉麵?清粥小菜?小籠包……還是風靡世界的珍珠奶茶?除了常吃的平價小吃,臺灣還有許多宴席菜讓人垂涎三尺,比如佛跳牆、三杯雞、紅蟳米糕。
想過嗎,臺灣這麼多好吃的食物哪裡來?它們什麼時候出現在臺灣?誰發明的?一樣都是米、油、鹽……,為什麼我們做出來的味道,與日本、韓國、越南就是不同?想知道阿公阿嬤小時候吃什麼嗎?最早的臺灣人又是怎麼吃?一起來發現臺灣飲食的祕密吧!

●古老的臺灣菜
 「茲~」,熱油順著肉的紋路往下滴,焦酥的肉香撲鼻而來……兩萬多年前,在臺灣東部某個海蝕洞口,長濱文化人圍火吃烤肉,他們是最早的臺灣人。時間過了一萬七千年,三、四千年前,新北市八里的海邊,有陶罐正在冒煙,裡頭的鮮蛤「卜!卜!卜!」張開殼,這是十三行文化人的大餐。

 原住民承襲祖先的智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用最素樸的方式料理大自然裡的食材。

●大自然就是市場
 大自然什麼都有!蜂巢、蝸牛、螺、蛙……以及滿山的植物。原住民具有辨識植物的本領,尤其是阿美族。許多麻煩又危險的食材,像生吃有毒的龍葵,布滿銳刺的黃藤,在他們的巧手下,成為一道道美食佳餚。

 梅花鹿、水鹿、山豬、山羌……是從前原住民的蛋白質來源。布農、泰雅、排灣、鄒族非常重視打獵,男孩六、七歲時跟著長輩學狩獵,像是觀察天氣、地形、看動物留下來的腳印追蹤獵物、設陷阱、拉弓狩獵……等。在原住民心中,獵物是祖靈的恩賜,他們不會在繁殖季打獵,不獵殺幼小時期的動物,每次只捕夠吃的量,不趕盡殺絕。

 小米、芋頭、玉米……是原住民主要的食物,因此他們很重視作物的生長,很多部族都發展出神聖的農業祭儀。其中,因為小米在傳統神話中,是最具靈性的植物,因此地位最崇高。原住民一年的作息主要跟小米有關:播種祭、收穫祭等。比如排灣族,在挑選粒大飽滿的小米當種米後,一年的生活便正式開始!

●動手做小米粽「吉拿富」
1. 在酸漿葉與月桃葉上鋪上小米。
2. 米中間放調好味的豬肉塊。
3. 捲起、用草莖捆緊。
4. 放入鍋中煮(或蒸熟)。
5. 吉拿富做好了!小米香,豬肉Q!

●閩南菜,最主要的臺灣味
 一千多年前,澎湖已經有少數的漢人居住了。明末時,鄭成功為了反清復明,號召一批廈門、泉州與漳州的閩南人到臺灣。清朝初期,更多閩南移民到臺灣。閩南人因為來得最早、來的人數最多,他們吃什麼、怎麼吃,深深影響了後來的臺灣菜。

 我們現在常吃的炒米粉、碗粿、蚵仔煎、米苔目、糯米大腸、豬腳麵、豆花、麵茶、扁食、香腸……就是來自漳州;而春捲(潤餅)、肉羹,以及一些費工的布袋雞、豬腳、魚翅則來自泉州。

 現在號稱「臺菜」的餐廳,主要是漳泉祖先口味的菜,特色是勾芡,用芡粉(甘藷粉)讓菜軟Q或濃稠。南方天氣熱,煮一鍋像湯又像菜的羹菜,配飯真方便;烏醋的酸甜滋味也能增進食欲。再來是醬滷,滷肉燥或爌肉……油亮亮的滷汁搭配鹹香軟嫩的豬肉,真好吃。

 閩西或廣東的移民也在清朝時期愈來愈多,他們是客家人,因此客家菜在臺灣也很常見。梅干扣肉、客家小炒、豬肚酸菜湯、薑絲大腸……客家菜喜歡用醃製的醬菜入菜,做出來的菜,鹹、香、肥,特別下飯。清朝晚期則有更多福州人移入。福州菜清淡鮮甜,特色是加入酒糟、蝦油。紅糟鰻、鼎邊銼、福州魚丸、佛跳牆……都是福州人帶來的家鄉菜。

●臺式辦桌文化
 「食桌」,是閩南話「吃宴席」的意思。神明過生日、過年過節、家人結婚、孩子滿月、長輩過壽……臺灣人習慣用辦宴席的方式來慶祝。

 平日裡大家農事繁忙,只有這時候才能好好聚聚,為了款待親朋好友,宴席主人費心「操辦桌上的菜餚」。「辦桌」於是成為臺灣飲食的特色之一。

 最早的辦桌,是宴席主人聘請「總舖師」到家裡來服務。總舖師只要帶刀、廚具、學徒,以及一身廚藝前來。其他像是食材、場地、桌椅,甚至碗筷,都由主人負責。因此,傳統辦桌非常考驗宴席主人的「人緣」。請客前幾天,親友鄰居就得協助大掃除、宰豬殺雞,當天要幫忙端菜、收拾場地,忙得不得了。

●獨特的臺灣味
 在製米酒這事上,我們的祖先參考了東南亞的製酒方式:在蒸餾的稻米裡加入蔗
糖糖蜜,做出來的酒,酒精濃度較高。經過日本的改良,臺灣米酒除了米香,還多
了甜味,也造就了後來臺灣進補的「歲寒三友」: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

各式各樣的房子
原住民的石板、木頭、竹子屋,
中國木建築與紅磚房,日本式屋舍和西洋建築,
還有摩天大樓與公寓……
從臺灣的建築可以看出時代的印記。

 你有沒有注意到,臺灣的建築很多樣貌,那就是時代的印記。史前人類的原始洞穴、原住民的竹屋或石板屋、大航海時代的西式堡壘、漢人帶來的中國木結構廟宇跟閩南磚造屋、日治時期興建的東洋、西洋風格建築……以及現代的公寓大廈、特色建築與摩天樓。這些房子有很多想告訴我們的故事!一起來認識臺灣的建築吧。

●最早的房子
 原住民最早的房子是大自然蓋的。兩萬年前,臺東長濱人就住在海邊的洞穴裡。漸漸的,原住民開始就地取材,懂得運用大自然裡的木頭、竹子、茅草、藤、石頭,蓋出保暖、堅固的房子。他們用木頭當柱子,拿竹竿圍成牆,以茅草當屋頂,或是用石板砌成房屋;各族的原住民各有蓋房子的妙招。

●各種功能不同的空間
各族原住民雖有各自的建築特色,但也有共通的元素。「家屋」就是臺灣原住民最主要的傳統建築。不像現在的房子大多有臥室、客廳,家屋幾乎都是「單室」,不做隔間,屋內只有中柱支撐,所有居家的生活功能全在一起。
 儲藏糧食的穀倉大多在家屋外,高架式穀倉通風又防潮,下面還有防鼠板。母系社會的阿美族,家屋後有個「寶庫」,儲放了三寶:菸、酒與臘肉。從前什麼事都自己來,因此需要工作房,這裡也是原住民製作、修理器具或擺放工具的地方。

 除了自己家人才能使用的空間之外,還有部落族人共用的空間。首先是「會所」,在阿美、卑南、魯凱、排灣族文化裡,男生到了一定年齡,就要到青年會所接受嚴格的訓練,通過考驗後,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山林沒有圍牆,但不同族間還是有土地疆界的問題,「望樓」是隱形的邊界,它蓋在聚落外緣,用來守望與監視。「靈屋」則是原住民舉行祭儀的地方。靈屋外的「首棚」,擺放了敵人的頭骨,以祈求族人平安,穀物豐收。

●高低各不同
 原住民的房子也可以依地基高矮來分:抬高的干欄式與土臺式、跟地面一樣高的平地
式、房子一半在地面下的半穴式,以及整間房子幾乎在地面下的地下屋。
 平埔族的房子幾乎都蓋在地面上。海拔較高的原住民,像布農族,因為要防颱風,房子有一半在地面下。蘭嶼也很多颱風,房舍是半穴式。河邊經常淹水,比較少人把房子蓋在這裡,但宜蘭冬山河沙地排水良好,噶瑪蘭族房子架高,成為臺灣唯一住干欄屋的住民。

●臺灣的西式城堡
 大航海時代,歐州各國到東方找商機。為了方便與日本、中國做生意,在十七世紀初,荷蘭人在臺南蓋「熱蘭遮城」,就在今天安平古堡附近。

 西班牙則在淡水蓋了「聖多明哥城」,之後荷蘭人重修,變成現在的紅毛城。除了當辦公大樓,還備有武裝設施:厚牆、大砲、狹小的窗、瞭望臺、射口,顯示在大航海時代裡,臺灣曾是重要的貿易據點。

●庇佑平安的傳統廟宇
 三百多年前,漢人的祖先渡海來臺,過程很驚險。為了感謝眾神的保佑,希望祂們繼續護佑,蓋廟就成了重要大事。

 澎湖天后宮是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它有美麗飛躍的燕尾,古樸細緻的木雕裝飾。鹿港龍山寺則保留了泉州建築藝術精華,以及完整的木結構。

 木結構是中國傳統建築特色,房子的重要結構,像是柱與梁等都是木頭。比起石頭,木材輕、施工期較短,地震時還能吸收震力。而且只要巧妙運用榫榫卯卯,不用釘子也能撐起厚重屋頂。

 廟宇還有許多繁複又有寓意的裝飾。祥瑞的麒麟,代表平安的花瓶,福祿壽三仙等彩繪、雕飾或剪黏等,都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