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做自己的人生教練:致富、堅強、受人喜愛-史丹佛大學的生涯規劃必修課(共二冊)
滿額折

做自己的人生教練:致富、堅強、受人喜愛-史丹佛大學的生涯規劃必修課(共二冊)

定  價:NT$ 600 元
優惠價:9054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9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想變有錢、想更堅強、想被大家喜歡,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史丹佛大學名師分享20年輔導經驗,陪伴你――
\\\成為自己喜歡的大人!///

「持續成長」的道路沒有終點,要怎麼走由你自己規劃,
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的社會就是需要你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好像有意識以來,我們總在趕人生進度,
有一連串清單要打勾:完成學業→工作就業→離家獨立→結婚生子……
我們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活成別人羨慕的樣子,
(如果沒有)我們就會被懷疑,為什麼沒有活出「理想的人生」。
不禁會想:如果真的能夠重啟人生,該有多好!

\\\你該追尋的,不該是完美,而是「持續成長的美好」!///

本書作者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曾在史丹佛大學擔任新生與大學部輔導主任,因前作《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聲名大噪,成為暢銷作家與知名講者(她於TED的演講累積近750萬次觀看)。她在本書《做自己的人生教練》中,對傳統的成功模版提出疑問(顯然,過年期間的煩人長輩不是華人世界獨有,是全球現象)。與此同時,她也提供讀者在煩人窠臼下活出自我的實用策略。

在寫作的過程中,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描述自己遇到的數百名20幾、30幾歲的年輕人,大多覺得自己只是在「扮演大人」,深感焦慮、壓力與疲倦。在本書,她以自身體認與多年輔導經驗,為讀者提供解方。更重要的是,作者引用數十位實際訪談的案例故事,告訴讀者,別只聽她說,聽聽所有與讀者有同樣煩惱的人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

本書就像陪伴成長的人生教練,
成年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成長,
面對困難,我們能更有意識地為自己活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做自己的人生教練》適合每個企圖追求美好人生的人,
你可以跟著本書的指引,按圖索驥成為自己――

\\\成為富有的人///
不再為財富煩惱,讓你的人生無悔

實踐人生夢想,過程可能都需要錢。假如現在仍然無法養活自己,那麼應該先明白「自食其力」的真諦,身為大人,你絕對有責任解決問題,就算做不好也要試試看,「靠爸」大環境之餘,有些原則能協助你自食其力,邁向財富自由的人生,本書讓你「成為富有的人」,順利解決以下人生任務――
 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利
 獨立學習生活所需的技能
 找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
 為花錢負責,也要知道複利的魔力,讓錢滾錢
 關心自己,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成為堅強的人///
擺脫負能量,用隱藏的超能力改寫人生

人生沒在跟你按部就班,心中自以為的「完美計畫」,往往遇到鳥事襲擊就變得不堪一擊(說不定那個完美計畫也不是你真正喜歡的);而選擇真正喜歡的方向,也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做,總之人生就是會遇到一連串的小意外,本書使你「成為堅強的人」,想想看自己會如何面對這些問題――
 活在別人的期望中,忽視自己的選擇
 以為自己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但背後酸言酸語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 關於至親的悲傷消息找上你,而且通常無法預警
 找到自己的正念、善良與感恩,學習如何運用這些改變人生

\\\成為大家喜歡的人///
改變自己,就能讓世界變得不一樣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你才有力量改變世界。不必討好別人,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篤定地朝著目標努力下去,本書引導你「成為大家喜歡的人」,為你賦能,讓你有以下能力――
 勇於認識陌生人,不要害怕求助
 和不熟悉的人聊天,讓他們對你放下心防
 學會獨處,聽見自己的聲音
 承認自己會否定自己,但不要習慣否定自己
 助人並沒有錯,只要對方值得受到幫助
 每個人都能為改善世界做出小小貢獻

#本書特色:就像人生有不同路線,你也有四條不同的閱讀路線

【路線一:致富】
如果你對人生的各種形式的財富累積有憧憬,包括享受財富自由,在擁有足夠餘裕的環境下度過未來生活,你最應該要先學習獨立自主,還有自我身心管理,可以將第二章「是該獨立自主了」、第八章「賺錢、存錢、花錢」、第九章「最大的財富」視為閱讀重心。

【路線二:堅強】
如果你關心自己的內在,想要鍛練自我,變成不容易被擊倒的人,那麼第三章「成長來自不完美」、第六章「找尋自我是一輩子都該做的事」、第十章「遠離憂傷」、第十二章「解放你的超能力」將特別有幫助。

【路線三:受人喜愛】
當你在人際關係或社會互動上有所疑慮,或者希望對世界有進一步的貢獻,那可以把第四章「你希望別人怎麼想起你」、第五章「不要討好別人」、第七章「讓陌生人開門」、第十一章「當個有利於群體的人」當成本書的核心。

【路線四:完整】
你可以依照作者的安排,從第一章讀到最後一章,體驗長大的各種面向。長大是一種心境狀態,會點燃你「想做些什麼」的念頭,而你選擇做的事,後來會鍛鍊出你成年的自己。長大有一部分是想要做點什麼,有一部分是必須做點什麼,還有一部分是學習怎麼去做。

#各界好評

陳彥行|台大財金系教授
吳東軒|跨界行銷講師
張瀞仁|國際暢銷作家
―― 專文導讀

黃子佼|跨界王
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
火星爺爺|企業講師
龔建嘉|鮮乳坊創辦人
――感動好評

「了解自己遠比了解金融商品還要困難。這本書對於年輕人的人生與理財規劃都有莫大的幫助。要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需要做自己喜歡與擅長的事情,有好的品格、並用適合的方式與同事長官溝通,這些關鍵書中都有非常詳細的提點與範例。」――陳彥行|台大財金系教授

「人生難不難或許因人而異,但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難處,我們都是第一次長大,畢竟是第一次,犯錯很正常。長大是一條漫長又孤獨的路,但這條路又非走不可,除了要找到自己能持續走下去的力量,如果還能找到願意分享的學長姊就更棒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學長姊不能給我們答案,但可以給一些方向和原則,這本書來自一個樂於分享的大學姐,分享了很多她長大過程中的體悟。」――吳東軒|跨界行銷講師、《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作者

「有次有個小朋友問我『為什麼小孩都要聽大人的話?年紀小就表示我們是錯的嗎?』這個問題讓我想了很久,直到看到這本書。寫這本書的美國阿姨經歷過許多事,你身邊的每個叔叔阿姨也都經歷過許多事。他們不一定是對的,但正常情況下,他們一定犯過更多錯誤。而學習這樣的錯誤、還有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會讓你的人生的優先順序明朗一些。我希望是這樣。」――張瀞仁|國際暢銷作家、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當我創業後,才接觸到用教練形式的陪伴與指引,但是有高度的自我發展意識,才能夠為自己的成長負責。這本書就像陪伴成長的人生教練,成年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成長,若能有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各種困難,可以更有意識的為自己活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龔建嘉|鮮乳坊創辦人

「人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而然地『長大成人』。作者筆觸極具耐心、敏感、一針見血又激勵人心。 她的前作《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著墨直升機父母。而這本新書則是指引我們邁向成人之路,接招吧。」――伊布拉姆・索拉尼・肯迪(Ibram Xolani Kendi)|《時代》雜誌2020年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

「李斯寇特-漢姆終於創作了一本人人必讀的成年人手冊了。本書涵蓋工作、財務、人際關係和情感健康等內容。李斯寇特-漢姆斯在本書裡既是諮商師,又是睿智的老朋友,讓試圖釐清生活為何物的我們從中受益。」――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李斯寇特-漢姆斯始終是美國最優異且言詞生猛的作家之一。她在本書化為年輕世代的心靈導師,透過振奮人心且令人安心的實踐手法,改變許多人的生命。」――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什麼時候是好時候》作者

「李斯寇特-漢姆斯以坦率及謙遜的筆觸,分享自己的掙扎與成功。她身為黑人、混血兒和酷兒,面臨了諸多挑戰,也承接了關於性別、性、文化等負責議題。成功對她而言是成就感,而非金錢。李斯寇特-漢姆斯以直接、激勵人心和誠懇的建議,探討許多敏感、關乎你我、極其重要的議題。」――美國圖書館協會出版物Booklist

作者簡介

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
曾任史丹佛大學新生與大學部輔導主任,在校期間卓越貢獻獲史丹佛最高榮譽「丁克斯皮爾獎」,2022年當選美國帕羅奧圖市議員。史丹佛大學文學院畢業、哈佛法學院法律博士、加州藝術學院藝術創作寫作碩士。文章常見於《富比士》、《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赫芬頓郵報》等媒體。與丈夫、母親和兩個正值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定居於舊金山灣區。

譯者簡介
韓絜光
台大外文系畢業,專職人文科普書籍與字幕翻譯。翻譯多部暢銷作品,包括《找到你的為什麼》、《男孩、鼴鼠、狐狸與馬》、《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零阻力改變》、《零規則》、《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小人物:我的爸爸是賈伯斯》、《足球帝國》等。喜歡貓、角蛙和末日電影。譯作賜教:seed2341@gmail.com

名人/編輯推薦

#各界好評

陳彥行|台大財金系教授
吳東軒|跨界行銷講師
張瀞仁|國際暢銷作家
―― 專文導讀

黃子佼|跨界王
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
火星爺爺|企業講師
龔建嘉|鮮乳坊創辦人
――感動好評

「了解自己遠比了解金融商品還要困難。這本書對於年輕人的人生與理財規劃都有莫大的幫助。要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需要做自己喜歡與擅長的事情,有好的品格、並用適合的方式與同事長官溝通,這些關鍵書中都有非常詳細的提點與範例。」――陳彥行|台大財金系教授

「人生難不難或許因人而異,但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難處,我們都是第一次長大,畢竟是第一次,犯錯很正常。長大是一條漫長又孤獨的路,但這條路又非走不可,除了要找到自己能持續走下去的力量,如果還能找到願意分享的學長姊就更棒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學長姊不能給我們答案,但可以給一些方向和原則,這本書來自一個樂於分享的大學姐,分享了很多她長大過程中的體悟。」――吳東軒|跨界行銷講師、《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作者

「有次有個小朋友問我『為什麼小孩都要聽大人的話?年紀小就表示我們是錯的嗎?』這個問題讓我想了很久,直到看到這本書。寫這本書的美國阿姨經歷過許多事,你身邊的每個叔叔阿姨也都經歷過許多事。他們不一定是對的,但正常情況下,他們一定犯過更多錯誤。而學習這樣的錯誤、還有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會讓你的人生的優先順序明朗一些。我希望是這樣。」――張瀞仁|國際暢銷作家、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當我創業後,才接觸到用教練形式的陪伴與指引,但是有高度的自我發展意識,才能夠為自己的成長負責。這本書就像陪伴成長的人生教練,成年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成長,若能有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各種困難,可以更有意識的為自己活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龔建嘉|鮮乳坊創辦人

「人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而然地『長大成人』。作者筆觸極具耐心、敏感、一針見血又激勵人心。 她的前作《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著墨直升機父母。而這本新書則是指引我們邁向成人之路,接招吧。」――伊布拉姆・索拉尼・肯迪(Ibram Xolani Kendi)|《時代》雜誌2020年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

「李斯寇特-漢姆終於創作了一本人人必讀的成年人手冊了。本書涵蓋工作、財務、人際關係和情感健康等內容。李斯寇特-漢姆斯在本書裡既是諮商師,又是睿智的老朋友,讓試圖釐清生活為何物的我們從中受益。」――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李斯寇特-漢姆斯始終是美國最優異且言詞生猛的作家之一。她在本書化為年輕世代的心靈導師,透過振奮人心且令人安心的實踐手法,改變許多人的生命。」――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什麼時候是好時候》作者

「李斯寇特-漢姆斯以坦率及謙遜的筆觸,分享自己的掙扎與成功。她身為黑人、混血兒和酷兒,面臨了諸多挑戰,也承接了關於性別、性、文化等負責議題。成功對她而言是成就感,而非金錢。李斯寇特-漢姆斯以直接、激勵人心和誠懇的建議,探討許多敏感、關乎你我、極其重要的議題。」――美國圖書館協會出版物Booklist

【閱讀指引——成為大家喜歡的人】我是大人,也是好人嗎?

張瀞仁|國際暢銷作家

你第一次被叫阿姨或叔叔是什麼時候?我說的不是那種親戚小孩出生之後,輩份自動往上升一級那種;我說的是走在路上被小孩認真的叫叔叔阿姨的時候。聽說人類有自動封存慘痛記憶的本能,這麼慘絕人寰的一刻,我自然是不記得了。抵抗著、迴避著,等回過神,我的設定就沒有調降為姊姊的空間了。雖然被叫阿姨或叔叔不像投票、考駕照、喝酒,有一定的年齡界線,但那通常是一個訊號,吹著「社會把我當大人了」的號角。
台灣跟美國不太一樣,一般狀況下,我們轉大人的時間點比較晚。爸媽不會叫我們高中畢業後就自己付學費房租、只要結婚之前都還可以住家裡(好吧其實結婚後也是),不管是精神面、經濟面或社會面,大家對於獨立自主的要求似乎都寬容許多。但社會的包容不表示我們有更多特權,更現實一點來說,這樣或許反而壓縮到我們好好轉大人的時間與空間。就像從被一直告誡不准談戀愛到被逼迫趕快找對象成家;從「沒關係你做什麼工作都好」到「父母要靠你養喔」;或是從有標準答案可以追求到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刻得罪了誰的誰而被打入冷宮,中間的時間短到讓人既不解又恐慌。同樣的,如果在財務、人生規劃、人際關係,突然全部都要自己承擔,這樣的一夜長大,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會像是突然被丟到沙漠裡一樣難以生存。
但是,還好我們有阿姨。這本書的作者,是個來自美國的阿姨,她在長大的過程中,迷惘過、也被衝康過,現在她當了暢銷作家、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想問他問題,他寫了這本書解答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碰到的問題。人生這麼長,這麼無邊無際,什麼事情是重要的呢?阿姨說了幾點。

▍你希望當個什麼樣的人

出社會越久,聽到的鬼故事越多,就會發現真實世界比聊齋更恐怖。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決定或許就是:你要當人還是當鬼。啊,不好意思講的太靈異了,我換種方式說說看。前陣子有朋友跟我說他身邊有人被騙錢了,不是說分期付款設定錯誤、或素未謀面的國外男友需要錢做生意那種詐騙,而是貨真價實、有共同朋友、甚至有點知名度的人,說可以幫忙投資,最後卻連人帶錢全部消失那種。這種事情還不只一次發生在我身邊。每次聽到他們捲款的金額,都會讓人覺得「這種事情做一次就可以退休了,找個熱帶小島度過悠閒的一輩子,我還在這邊努力什麼。」但還好大部分人,都還是選擇沒有傷害他人的方式生活。這或許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我們生活中無時不刻充滿類似考驗,老闆如果叫你把舊貨重新包裝當新貨出,你會照做嗎?月底缺錢的時候,該不該拿公司匯到你戶頭裡的活動零用金拿來周轉一下?美國阿姨提供了十六條做為參考的原則,十六條有點太多了,集結以後,其實就是「愛惜他人」四個字。你怎麼對別人,這個世界就對怎麼對你,即使短期之內看起來不是這樣。
有位在業界極具份量的前輩,在我們初識時就提醒我「好好對待每個人,每個人就都會好好對待你」。這位前輩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圈內爾虞我詐、圈外還要面對無數酸民的產業,但不管再怎麼到處打探,我沒有聽過他任何負評。「不會有人真心換絕情嗎?」我這樣問他,但他淺淺的笑著,跟我保證那種人不多。職場上有時候鼓吹權術、厚黑、狼性,踩著他人才是最快往上爬的路;我也相信某種情況下或許是。但我看著這個前輩,知道人生的路很長,欺瞞會帶來更多謊言、樹敵會讓人不安穩,「敬事順人」是他給我最好的職涯建議。

【更多導讀內容請閱書籍】
……

第一章 你要如何面對「轉大人」

我的一生想說說不上來,不再年輕卻只寫下空白。──藍色少女合唱團,〈維吉妮亞.吳爾芙〉(Indigo Girls,Virginia Woolf)

在你讀這段話的同時,我的人生已經度過一半,我只能透過後照鏡,望著青壯年時代向我揮手告別。原本以為自己不會長皺紋的,如今拍照怎麼看都是皺紋都很清晰;剛長白頭髮的時候,我還會一根一根去拔,現在白髮比棕髮還多;大學時代穿的棉T,摸起來比以前柔軟許多,但也破了好多個洞。
我知道,離我告別人世的日子愈來愈近了。這麼說很奇怪嗎?或許吧,但這是事實。不過我也知道,我每一天依然在成為新的我,你也每一天都在成為新的你,多酷的一件事!
 你可能覺得,長大無非就是要開始繳稅了,還有得努力搞懂公司的勞健保福利補助(假設你幸運有穩定的工作,享有勞健保補助)。但你要是以為全都是這些事,那可就錯了。長大的確需要關心這些事。但這就像是說,高中生活也不過就是分班選課跟找到自己的置物櫃罷了。只是這樣嗎?
 再想得宏遠一些。長大成人無法被簡單歸結成十個要點,就算一千個要點都不夠。長大是一種心境狀態,會點燃你「想做些什麼」的念頭,而你選擇做的事,後來會鍛鍊出你成年的自己。長大有一部分是想要做點什麼,有一部分是必須做點什麼,還有一部分是學習怎麼去做。長大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因為發生在你自己的心靈裡,你幾乎只能靠自己。但其實,你周圍所有成年人也都在經歷這件事,他們懂那種感覺。
 我多希望我能告訴你為什麼長大這麼複雜、這麼不吸引人。可能你父母那一代表現出太多壓力和焦慮,你看著他們不免心想:嘖!誰想活得像他們那樣?又或許,所有出社會後的基本生活技能,如今在家裡學不到,學校也都不教了。你感覺自己像個白癡,上一輩的人認為你到這個年紀早就應該會做的那些事,你都不知道怎麼做。也許你的父母像超級英雄,總是在關鍵時刻跳出來幫助你搞定一切,你沒有太多機會練習處理棘手的狀況或挫折的感受。
可能是你的朋友也像超級英雄的,他們好像早早就踏上「正軌」,走在成年的康莊大道上,你不禁反省自己怎麼會落後那麼遠。

▍轉大人的定義

 這裡要先暫停一下跟你說,什麼「正軌」之類的概念都是狗屁。我向你保證,才沒有什麼正軌,沒有捷徑,也沒有哪種規劃能讓你亦步亦趨照著前人的腳印走。
人生何其神祕浩大,沒有哪一條路跟得上它無窮的轉折。人生是開闊無垠的風景,像太平洋,像洛磯山脈,像蒙大拿州的高原、愛荷華州或路易斯安納州的廣闊田野,像大城市星羅棋布的街道,例如芝加哥、亞特蘭大或紐約。你將會決定自己想去向何處、在那裡做什麼、該如何前往。你的身邊會有其他同伴,他們是你選擇一起共度人生的人。但你要走的路線,只能由你自己來畫。如果你希望有真正活著的感覺,就得不停檢視你的選擇,三不五時做些調整。
 「轉大人」(adulting)是一個相對新的詞彙(感謝千禧年世代),但傳達的概念和呼吸一樣自然。二十世紀,心理學家提出五個成年的里程碑,依序是:完成學業、工作就業、離家自立、結婚、生子。你這個世代也依舊被放在這個舊觀念的定義下受檢視。然而,從舊定義成立到現在,人的生命與生活方式已經改變了那麼多:

 完成學業:既然人能活到一百歲,何必一定要在十八或二十二歲完成學業呢?我們現在知道,不論是想學習新技能,還是希望浸淫在終生學習的充實樂趣中,人生晚年重回學校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 工作就業:你需要錢支付日常開銷。沒錯,這是事實。但你這一生會做上很多工作,不像你的爺爺,可能一生都固定一種職業,也不像你的奶奶,工作可能就是持家相夫教子。現代工作的樣貌大不相同,可能性幾乎數之不盡。所以在觀念上,就業雖然是成年的定義之一,但改說「找到方法養活自己」可能更加合適。
 離家自立:即使你願意離家自立,短時間內可能也還做不到,因為大環境的經濟發展,很多人就連在自己從小長大的城鎮,也很難自行租屋或買房獨自生活。多世代共居在許多文化裡運行無礙,但前提是每個人都要盡到他應盡的責任,這是重點。期待你搬出去住也許不太實際,但成年代表你得擔起責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論住在哪裡,只要是在你稱為家的地方,你都要能夠獨立自主生活。
 結婚生子:這個嘛,你希望的話,當然好。但你也可以單身不生小孩。或者也可以有終生伴侶,卻不必一定要由信仰或法律來認可你們的結合。你和伴侶或許會有小孩,也或許沒有。又或者你可能有孩子,但沒有伴侶。結不結婚、生不生小孩,已經不再是成年的必要條件。
 
 上述這些都屬於個人的選擇,你想怎麼做都合理,你的決定也不會讓你比較有資格或沒資格當個大人。唯一例外,就是你一定要有辦法養活自己,這點沒得商量。但這些並不是轉大人的全部。
 我希望從更跟得上時代的角度切入轉大人這個主題,於是我向我的子女和他們的朋友求助,問他們心目中成年的定義是什麼,他們當時都介於十八歲到二十歲。我在自家前院請他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早午餐,吃飽喝足後,以下是我從他們那兒聽來的「轉大人」是什麼:

 凡事由你看著辦。
 明白你想做什麼都可以,但是後果自負。
 獨立自主比什麼都重要。
 走在街上忽然意識到,現在想去哪裡都由你作主了。
 自己做決定。
 煮菜做飯。採買是成年後的大事。實際到商店去挑選食物,選你想吃的東西。現在你得為自己考慮營養攝取,沒有人替你煩惱張羅了。你大可以往後這輩子都狂嗑焦糖,但你可能會很早死,結局悽慘。你愛吃什麼都可以盡情吃,但吃下去的東西會帶給你後果。
 就是知道有些事你不一定要做。上大學第一天,我知道隔天有校園迎新導覽,很廢的活動。我心想:老子就是不想參加。於是我和一群玩龐克搖滾的兄弟跑去廣播站宣告:「我不想早上八點起床,到學校做愚蠢的海報。」結果對方說:「那就不要去啊。」我才想到:「好哇,也對,我不是一定得去。」
 某種程度上,假如不算真正有能力,但也不到假裝有能力,那多多少少可以說是預期將來會有能力。

我家以前經常擠滿這些孩子,他們歡樂的笑聲洋溢在每個角落,但在他們各奔前程之後,家裡就變得太安靜了。他們往自己想走的方向前進,我雖然很欣慰,但也非常想念他們。每次他們之中有人來作客,我都會自告奮勇替他們張羅一頓飯,雖然他們其實早就可以「愛吃什麼盡情吃」了。但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想多管閒事。
 還有一些象徵成年的里程碑,多少有一些矛盾,純粹只以年齡當作判別基準,但美國還是把這樣的規定加進法律政策中,例如以下幾個標準——

 18歲可以奉獻生命為國家打仗、創建Airbnb帳號、投票、不經父母同意結婚,也會成為法律上的行為能力人,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 21歲可以飲酒、吸菸和抽大麻。
 25歲可以租車和競選眾議員。
 30歲可以競選參議員。
 35歲可以競選總統。

 這些里程碑其實不重要。威廉‧坎寬巴(William Kamkwamba)才十四歲就造出一架風力發電機,拯救他居住的馬拉威村莊免於飢荒。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斯瓦特縣的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她不畏塔利班政權禁令,勇敢去上學,積極倡導女孩受教育的權利,十五歲時被塔利班武裝分子朝頭部槍擊,但她活了下來,並且繼續推動社會運動。葛莉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m)在十六歲時乘船橫渡大西洋,希望大人更願意關注全球暖化危機。這些不也是「#轉大人」的範例嗎?
麻薩諸塞州格羅頓中學(Groton School)有位十六歲高中生舉童貝里為例,說他覺得自己住宿在鄉野林間的學校,不問世事,是在浪費生命,我提醒他:「梭羅也曾隱居到森林裡學習,時候到了就會走出森林,想出你要用這一生成就什麼。」
 這本書想和你聊的,不是上述某些法律年齡規定有多荒謬,也非少數幾個年紀輕輕就立下豐功偉業的例子。這本書是阿姨和藹憐愛地招呼你接受成年能享有的自由與責任。不論你現在面臨什麼難題,你的成熟應該要禁得起時間考驗,也禁得起社會規範和大環境景氣的考驗。就我所知的「#轉大人」最佳定義是——生命之初,你還是個嬰兒,完全仰賴他人照顧,到了人生晚年,臨終前,你也完全仰賴他人照顧,在這兩者之間那些甜蜜甘美的時光,就是成年,這會是一段漫長的歲月,除非遭遇重大傷殘,否則這段時間裡,我們有能力照顧自己。

▍長大沒有終點

 我知道你希望人生成功,但你有可能受到誤導,誤會了成功的意思。成功的人生不代表考上某一所學校,或找到某一種工作或職業,也不代表必須賺到多少錢。成功不在於完美,也不在於做出一項萬眾矚目的成就,或是擁有最多追蹤者。很多人會拿這些東西當終點線,期待你跨越。但把這些都忘了吧。才沒有什麼終點線。只有在你花時間仔細想過自己獨特的興趣和天賦,勇敢踏出去做那件事,並且不斷求進步,你做的事才會最有成就感;還有要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有研究證明,不論在人生中途和臨終之際,最使人感到幸福的,是能找到一小群認識你的真實模樣且依然愛你、支持你的人,而你也願意回報他們愛和支持。
 成年後實際要做的事,與其說是待辦清單,更像是一個過程,你會與時俱進,做得愈來愈好。當然也有會很多衝突的事,這本書我們會談到很多不知道的事,你要愈來愈能坦然接受,有些事你不知道、有些事必須慢慢思考答案,你只能夠一直前進。當個大人將會是你做過最複雜但也最自然的事。
 有時候,你可能寧願回去當個小孩。(不是實際還在包尿布、與同伴玩家家酒的小孩,但是至少感覺受人照顧。)獨自面對著廣闊無邊的人生風景,隨時必須照顧自己,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難道不可怕嗎?是的,是很可怕。
 但你不得不面對。而且你一定要想面對,也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輪到你當家做主了。
 我是最近一個嘗試述說這個故事的人,而你是最近一個聆聽的人。我們不停講述這些成長故事,原因在於我們每個人為了活下來,都必須從中學習。在你之前,也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做。我們都一樣,初次上陣只能臨場發揮,內心充滿慌亂和恐懼。我到現在偶爾也還是會害怕(導播請cue動物寶寶的影片)。
 我們可以一起克服那種恐懼。就算你下次再感受到恐懼,你也會再度克服它。不會有事的。

目次

【第Ⅰ冊】

【閱讀指引――成為富有的人】管理風險,學習長大/陳彥行|台大財金系教授
【閱讀指引――成為堅強的人】我們都是第一次長大,犯錯很正常/吳東軒|跨界行銷講師
【閱讀指引――成為大家喜歡的人】我是大人,也是好人嗎?/張瀞仁|國際暢銷作家

前言 現在長大,都還來得及

第一章 你要如何面對「轉大人」
「轉大人」的定義/長大沒有終點

第二章 是該獨立自主了
「獨立」的九個任務/決定自己應該要會的事/別以為「依賴」沒關係/別只聽我說:獨立之路的牽絆/重點整理:享受獨立的感覺

第三章 成長來自不完美
按部就班會出事的/接納F開頭的字/我這麼努力,卻這麼糟/追求完美是進步的阻力/成長型思維/打通人脈的任督二脈/別只聽我說:意想不到的成就/重點整理: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第四章 你希望別人怎麼想起你
古老的英國民間故事/提醒自己當個好人/與親人一笑泯恩仇/拋棄傲慢與偏見/好人的十六種特質/別只聽我說:形形色色的善良/重點整理:待人友善,舉止有禮

第五章 不要討好別人
何謂成功,誰說了算?/壓抑自我之痛/三步找到人生方向/莫管他人訕笑/人生不必證明自己是對的/別只聽我說:像他們一樣活出自己/重點整理:做自己會做和喜歡做的

第六章 找尋自我是一輩子都該做的事
三十歲的時候回頭看/父母帶來的陰霾/你的手電筒照向哪裡?/一堂意外的課/十四個找尋自己的方法/別只聽我說:成為自己喜歡的大人/重點整理:熟悉的事可能是魔鬼

第七章 讓陌生人開門
人都渴望真實連結/一定要靠眼神/工作還順利嗎?(同事之間)/團體交流/鄰居/良師/益友/認識新朋友/知己之交使人長壽/愛的樣貌/長遠之計/別只聽我說:重新審視人際關係/重點整理:人際是人生的關鍵

附錄 學習指南

【第Ⅱ冊】
第八章 賺錢、存錢、花錢
棉花糖實驗:延遲享樂不只是道德勸說/負責花錢,也要為花錢負責/在未來等你的只剩「高房價」/不要靠爸,但也很難不靠爸/算一算自己可以活到死嗎?/錢能讓你的人生無悔/存錢比你想的更重要/複利的魔力/聰明存錢法/別只聽我說:邁向財富自由不是遙不可及/重點整理:不要被錢控制,要先學會控制錢

第九章 最大的財富
你與眾不同,沒有不對/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我不該忽略自己的孩子/認識、接納自己/如何分辨你有心理狀況/即使困難,也要捍衛自己的需求/時間還是有療癒效果/遊戲隱藏的力量/十九個技巧,生活更美好/別只聽我說:專業助生命一臂之力/重點整理:照顧好珍貴的自己

第十章 遠離憂傷
面對悲傷的五個階段/那一天,天搖地動/想我的哥哥爸爸/悲傷是無處抒發的愛/接受現實/度過憂傷的十二道門/別只聽我說:迎接新生/重點整理:你會沒事的

第十一章 當個有利於群體的人
試試看,就能讓世界不一樣/找到你的為什麼/企業也不會唯利是圖/全球暖化啟示錄/人飢己飢/貢獻社會五步驟/別只聽我說;把握改變世界的契機/重點整理:只要願意嘗試,你也能造就改變

第十二章 解放你的超能力
正念維繫指南/主動的善良/常懷感恩之心/集合三種超能力/別只聽我說:用愛解放世界/重點整理:你已經有超能力了

第十三章 繼續前行
轉大人的十三步驟/別只聽我說:再告訴你們一個故事

附錄 學習指南

書摘/試閱

第五章 不要討好別人

☛衡量一個人,衡量一個英雄,看的是他能將自己發揮得多好。──弗麗嘉皇后,索爾之母,《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可能是感恩節,親戚喜宴,或其他家族團聚的場合。某個你久未謀面的人走向你,劈頭就是那些問題:
「你打算上哪一所大學?」
「你在哪裡工作啦?」
「還在讀書嗎,在讀什麼?」
「交女朋友了沒?」
你的眼珠子先瞥向一邊才又回到中心。你的大腦飛快翻找所有可行的回答,同時一邊努力思索,是該選擇給對方正面感受的答覆敷衍過去呢,還是該選擇比較誠實的答案,但有可能引來困惑、失望或當眾批評。你把重心移向另一腳,開始解釋……你打算先在社區大學修些學分再轉升大學;你主修電腦科學;你在錄試唱帶;你在政治運動團體實習;你在建築業工作;你剛進非營利組織出初階工作;你在餐廳打工等待試鏡機會;你在讀教育學碩士;你和朋友有創業想法;你在華爾街每週上班一百小時;你開共享計程車;你其實對人生沒半點該死的頭緒;你的女朋友其實是男朋友,或者大肚子了,或者來自一個你知道這名親戚不會明白或不願意明白的生長背景。
親戚的反應可想而知。
你的答案假如令親戚聽了滿意,你可就光彩了。你會得到燦爛的笑容、擊拳慶賀,可能還會聽到一聲「你真棒」。假如他們臉上出現「是哦?」的表情,那就不太妙了,他們會勉強抿出微笑,點頭裝作在聽,但卻掩飾不了心中的批判。假如對方本來就不識好歹,更會直接恥笑你做的事異想天開、腦子有洞。(我就實際遇過一次,心情真是壞透了,等會兒再告訴你。)但我猜最折磨人的反應,是對方根本不理解你說的事,你想進一步解釋,對方卻無意努力聽懂你的意思,不想了解你,也懶得認識你的喜好或個性,直接就把自己的欠缺理解化作對你所屬世代的批評:「你們千禧世代到底都在想什麼?我年輕的時候,人人都知道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好好做到退休。」他喋喋不休地發表意見,你忍不住環顧四周,盼有誰能救你脫離苦海。

▍何謂成功,誰說了算?

小時候,我們只不過希望父母以我們為榮。事實是,這個希望到了長大後也沒變。就拿我當例子吧:我現在五十三歲,我父親在我二十七歲過世,幾乎是半輩子之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每當有人稱讚我的成就說:「你父親肯定以你為榮。」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落淚。父親的認可與否為什麼依然重要,我也不太確定,但確實對我意義重大。
有的時候,你可能會選擇能討好親戚的答案,即使答案並不符合你實際的處境、計畫或夢想,阿姨不會因此責怪你。在很多家庭或團體當中,「成功」的定義十分狹隘,只有就讀「對的」學校、從事某幾種職業、與門當戶對的對象交往、薪水或地位在一定程度以上,才被當作有成就。假使你正走在這條路上,想必也從周圍你在乎的人得到不少讚許,我們也就不客氣地直說吧,被人讚許感覺真的很舒爽。如果這件讓旁人覺得光彩的事,確實也正好是你想做的事,或者你身邊的人能夠愛你本來的樣子、欣賞你的選擇、接納你重要的另一半,阿姨要跟你道一聲恭喜。只是別把這種情況看作理所當然。
但事實是,心理諮商師診間的沙發每天都被重量壓得凹陷,許多四十多歲到五十多歲的成年人明明做了他「該做的事」,成為了他「該成為的人」,卻感到極度不快樂;換句話說,他們按照上述討論的狹隘定義功成名就了,如今卻因為不清楚自己在人生中其實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痛苦萬分。阿姨在這裡嘮嘮叨叨,就是希望未來有一天躺在心理諮商師沙發上的那個人不是你。這不是要譏笑心理諮商──我是心理諮商的忠實粉絲兼受惠者。阿姨只是要說,別因為害怕讓父親失望而做了會後悔的決定,到頭來心中為此所苦。
不只是父親,母親也是!乃至於父母的朋友、親戚長輩、你們族裔的社群文化。祖父母常常是最嚴重的。(真實案例:我一個大學同學出身於東岸的有錢人家,她捨常春藤盟校來讀史丹佛大學,結果祖母和她斷絕關係,是真的付諸法律的斷絕。)我在大學裡當輔導主任的時候,遇過很多同學因為「不得不」迎合家中期待選讀特定科系,或多或少都出現憂鬱的症狀。你一定猜得到都是些什麼科系吧?不是經濟財金、法律預科,就是理工科或醫學預科。(我還沒遇過誰被家裡逼著主修哲學或戲劇的。)我在史丹佛認識很多醫學預科生一直都在等待有一天時機成熟了可以告訴父母,自己其實並不想當醫生。他們似乎覺得只有在當上醫生以後,時機才算成熟。同樣是生活在矽谷的五十多歲中年人,我認識一些非常有錢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在人生遊戲許多方面都大獲全勝(有金錢,有名望,可能還小有名氣),但卻也感覺到自己真心想要的人生正在擦身而過,尤其到了這個年紀,機會流逝的速度似乎更快了。(金錢地位和附帶而來的一切,都粉飾不了不快樂。)
你要當哪一個呢?了解自己的天賦使命,勇敢追求不受旁人想法左右的人?還是四、五十歲才忽然驚覺,自己人生至今都是因為害怕讓人失望才做出這些選擇的人?

第八章 賺錢、存錢、花錢

☛寧可把兩萬五千美元送你,也好過拿去辦一場頂多五小時的宴會。──我爸,討論我的婚禮時

我一點也不想聽我爸說這種話。
開什麼玩笑,你是要我不辦婚禮嗎!沒說出口的疑問,像雲霄飛車在我血管裡奔竄,我只差沒有放聲尖叫。與其說是氣憤,我更覺得困惑,我心裡納悶:「老爸到底在想什麼啊?」
維持婚姻二十八年後,我終於明白他的意思。他想說的是複利效應的神奇,正常來說,你把錢投資進股市,大約每八年財富就會翻倍,假如他當年投資兩萬五千美元,到今天就有超過二十萬美元了,但我卻把錢花在……買蛋糕。
好啦,蛋糕以外當然還有其他花費,但你懂阿姨的意思,那是不小的一筆錢。沒錯,婚禮是人生僅此一次的盛會,你絕對會希望能邀請親朋好友來見證你和另一半許下終身承諾,也會希望一切細節都如你所願;照片拍起來都漂漂亮亮――我和老公丹恩選擇了黑白婚紗照,在那個還沒有IG的時代,二十多歲的小夫妻拍黑白照還挺前衛的。日後你會細細品嘗這段回憶,不停向子女重述當年的故事,但是如果一輩子都把錢花在當下覺得自己真心想要的事物上,你永遠都只會有一個棉花糖,不會有兩個。誰不想要兩個棉花糖?就算你不喜歡棉花糖,也會想要兩個的,兩個絕對好過一個,相信我。

▍棉花糖實驗:延遲享樂不只是道德勸說

所以,我到底在說什麼?我說的是一篇厲害的小研究。一九七二年,心理學教授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在史丹佛校園內的賓賓幼兒園(Bing Nursery School)進行這項實驗,他分給一群小朋友每人一個棉花糖,然後告訴他們,能忍耐十五分鐘再吃的人,可以得到第二個棉花糖。有些小朋友一口就吃掉了第一個棉花糖,但也有人乖乖等上十五分鐘,拿到了第二個,可想而知之後也都開心地吃掉了。這些小朋友和我同輩,現在應該都五十幾歲了,教授追蹤這些孩童多年後的發展,發現長大之後,當初能忍耐十五分鐘換取第二個棉花糖的小朋友,在包括標準化測驗、在校成績、在職評量等多項指標評量中都比較「成功」。哇,想不到吧。
原來,如果你是有自制力的人,能在當下做些犧牲來延遲滿足,往往能在日後獲得比較大的回報。研究結果也發現,即使在當初的實驗裡,有些小朋友看似自然而然表現出自制力,但自制力其實是可以教導學習的。我們可以學習延遲滿足。每個人都有望拿到兩個棉花糖。(但關於棉花糖實驗有件重要的事,大家不能不知道,近來有研究者重複試行這個實驗,結果發現小朋友能否延遲滿足,意志力的影響不大,反而與富裕程度比較有關。貧窮的孩童拿到第一個棉花糖,往往會立刻吃掉,考慮他們的生存條件,這反而是明智之舉。富裕的孩童可能會想到實驗結束後,他們說不定有三個棉花糖能吃,相對來說,現在忍耐一下又有什麼難的呢?但我不盡然同意。)
棉花糖實驗可以與花錢做個簡單類比。比方說,不要現在就把所有錢花光,存下一部分投資於他處,到最後你會有更多錢。這不是要你人生只顧著數錢。但你會希望有足夠的錢,除了能過上你希望的生活,還能資助你關心的人事物。人賺錢的目的不只是替未來存錢,因為當下在你人生發生的事也很重要。(我的朋友瑪麗都說,你總不會想一輩子替六十五歲的你當契約奴隸。)但是為你的二十歲、三十歲負責的同時,能不能也為你的六十五歲、甚至八十歲負責呢?這也是長大成人的考驗之一。沒錯,收支平衡是一組複雜的難題。這也是本章所要討論的重點。
然看起來沒那個必要,但金錢經常觸動人的情緒,有時觸動的程度甚至超乎預期。我們對金錢的初始認識,直接受父母的行為和態度影響───他們怎麼分配(或不分配)飲食、房租、日用品、醫療等基本花費;對物質財富抱持何種態度;是容易衝動購物,還是堅決不買任何他們認為沒必要的物品;對開銷是開誠布公,還是覺得必須隱瞞;其中一方花錢是否需要另一方同意;金錢是否引起紛爭──這些記憶像背景音樂一樣,每當我們思及錢的問題,就會自動在我們的腦中播放。而後我們會以父母留下的觀念為基礎,建立自己對金錢的態度和決定。

▍負責花錢,也要為花錢負責

 我有沒有把錢花在「對的」地方(誰決定什麼是對的)?
 我有沒有欠信用卡債,我對購買那些東西有何感受?
 我是否靠學貸來完成學業,對於這項投資,我覺得值得還是後悔?
 我會不會打開帳單來看(就先別說付清了),或是不敢面對?
 先不論值得的意思,我選擇的工作「值得」嗎(誰決定值不值得)?
 我所受的教育,是否代表我應該比現在更懂得理財?
 我信任另一半的財務決定嗎?
 我是不是用錢來突顯我的價值?
 我是不是被這個商家或這個朋友佔便宜?
 我能接受與這個人分攤花費嗎?
 我是不是仍接受父母資助,我覺得心安理得嗎?
 為什麼我犒賞自己的時候有罪惡感?

我得承認,錢的事好幾次讓我忍不住落淚,多半是我意識到自己犯傻吃虧或做了極度不負責任的決定。我上大學時拿到人生第一張信用卡,新生入學時,各家銀行的攤位排滿走廊,等不及要招攬像我一樣少不更事的消費者來簽約。
不能怨銀行。好吧,部分可以怪他們,但我才是那個在昂貴餐廳和昂貴商店濫刷卡的人,動機都是一些我後來才明白很不健康的心理陰影──比方說,我想讓店員和服務生知道「我不是他們刻板印象裡買不起昂貴商品的黑人」。
我知道爛透了,但不論是多複雜的心理創傷慫恿我掏出卡,我知道刷下的每一筆金額,責任終究都歸諸於我。
那時候,我其實不太清楚信用卡的運作機制──我不知道我只能刷卡購買銀行帳戶裡的錢可支應的額度。應該說,這我當然知道,但我沒有記錄開銷的方法,花費多少全憑記憶,結果證明記憶絕不可靠,所以每個月的信用卡帳單寄來,我常常很驚訝花費居然這麼高,幾個月、幾年下來,驚訝更變成了驚嚇。除了我的花費以外,待繳金額還包含欠款需付的利息,利息本身就很可觀了,總額更是因此不斷累加。
沒多久,我每個月只付得出最低繳費額度,要到後來我才知道,每家銀行幾乎都用最低額度這一招讓客戶永遠深陷卡債。如果你每月只繳清最低額度,你的卡債會永遠還不完,最後你所付的利息費用將遠遠超過你買東西的所有花費。所以千萬別上當。他們就是這樣騙你的。

第十章 遠離憂傷

☛尋找幫手。──《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弗雷德‧羅傑斯

我希望壞事從未發生在你身上──但活了這麼久,我也知道誰都不太可能倖免。我無法預測怎樣的壞事會找上你、壓垮你、令你懷疑自己是否還能走下去。但如果萬一壞事真的發生了,阿姨衷心希望你能夠度過難關。這一章就是我牽起你的手一起同行。
不騙你,我自己此刻也多少有些苦悶。當初在構思本章的時候,我打算要聊聊瀕死、死亡、災禍中的心境,聊聊如何克服這些事當即的影響和此後伴隨而來的長久悲傷,也聊聊這些悲痛教我們的事。但就在本書的寫作途中,COVID-19疫情來襲,帶來更多理由讓人感到害怕、重創、無望和不可逆的改變。並且,疫情開始的幾個月後,又發生喬治‧佛洛伊德遭明尼亞波利斯一名員警用膝蓋壓制在地上槍殺,這在當時無非只是又一起手無寸鐵的黑人命喪於執法人員手中,但這一次,他的死引起民眾清算深植於我們社會之中的種族歧視,這本身就是一樁不斷在醞釀的災難。面對這麼多的悲傷和不安?沉重是必然的。但阿姨會盡我所能消化至今發生的事,敦促自己必須為了你們把這本書寫出來,同時不忘照顧自己的情緒需求。某方面來說,這也正是本章的重點。所以就讓我們開始吧。
但首先,阿姨想先給你一個架構,方便你瞭解人痛失所愛時通常會經歷的過程。這個過程又稱「悲傷五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是精神科醫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Elisabeth Kübler-Ross)的研究成果,她於一九六九年提出這個概念。悲傷五階段適用於任何你經歷的重大失落──摯親去世、失業、受虐、監禁、天災、失戀、失去家園、受傷、診斷出惡疾等等。這些情境每個都有可能把你拖入惶然不知何去何從的狀態。
庫伯勒-羅絲醫師的悲傷五階段,在英語界又被簡稱為「DABDA」,源自這五個階段的開頭字母: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接受(Acceptance)。

1. 否認:你無法「相信」壞事真的發生了。另一個可形容這個階段的字眼是「震驚」。你彷彿還沒意會到壞消息的到來。你繼續過著原本的日子,彷彿什麼也沒發生,或執著認為一定是搞錯了。你感到錯愕。你可能只是機械性地處理相關事務,不讓自己感受任何情緒。你反覆想像不同的結局,彷彿在腦中不斷重演,另一種結局就真的能成真。
2. 憤怒:你漸漸意識到事情真的發生了。這不公平,你很生氣。你氣沖沖地想揪出罪魁禍首和事發的原因。你咆哮嘶吼、板起臉孔、摔東西洩憤、對人沒好臉色、胡亂發洩怒氣。你失望、懊惱、憤怒 。
3. 討價還價:你想挽救這件事,好免去事情造成的傷痛。如果你對這件事負有責任(例如你做的某件事導致另一半離開你、害你失去工作或被捕),通常你會設法想要彌補或發誓不會再犯。如果你算是狀況下的受害者(例如你在意外中受傷、診斷出惡疾、遭受虐待),你會向天發誓,如果上蒼能免去你的苦痛,你一定會好好做人報答恩情。
4. 沮喪:你的發誓和討價還價盡皆成空,你對現狀陷入深深的絕望。你退縮不與人接觸,對周圍人事物去興趣,幾乎找不到生活的動力。
5. 接受:你接受了事情已然發生,你改變不了什麼,但從今往後的行動和選擇依然操之在你。你可以探索其他選項、制定計畫,然後向前走。

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完整的五階段,且有的階段可能持續數月,有的更會持續幾年。只要記住這個基本架構,有個大概的認識就可以了,這是遭遇壞事後,人類自然會經歷的情緒和心理轉化過程,遭遇失落或劫難後,很長一陣子感覺不正常是很正常的事。
本章包含的故事比其他章都多,因為只有故事能呈現一個人的心境變化。阿姨會先分享一些我的經驗,之後在「別只聽我說」的段落,你會讀到其他人如何走過人生困境。我在這之間也會延伸分享幾個建議。這些故事也許和你的狀況不盡相同,但重點是參考他人消化、克服、繼續前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普世眾生身上其實都通用。看著別人熬過難關,能讓你在自己的通關路上更為堅定。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感電出版《做自己的人生教練:致富、堅強、受人喜愛――史丹佛大學的生涯規劃必修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