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天涯風雲第一部:浪跡天涯(簡體中文版)
滿額折

天涯風雲第一部:浪跡天涯(簡體中文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350 元
優惠價
791067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17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3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這是《天涯風雲三部曲》第一部◆

在一九八零年代開始,乘著改革開放的潮流,國門大開,一批學養有素,生活經歷豐富的年輕人,相繼來到美國。他們之間的大多數,都進入美國的大學深造,也有一些人,為了謀生,沉浸在當地中餐館裡打工。盛、祁夫婦,出國前在大學任教,到美國後獲得博士學位,卻只得淪落在餐館打工,後來夫妻二人開了一間小餐館。端莊賢淑的薑曉娟,因為在國內時湊巧結識了美國闊佬、學者傑姆斯博士夫婦,得到對方慷慨資助,從而得以順利赴美進大學讀書。‘紅二代’樊一淮‘叛國投敵’,借用赴美當翻譯的機會‘出逃’。巫耀飛,一位山村教師的孩子,也通過瞞天過海的手段出現在美國。

通篇故事,圍繞著這些留美華人漸次展開。他們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他們發展得究竟如何?終究如願以償、‘名利雙收’還是――?

發生在中、美兩國的故事,橫跨半個世紀的留美華人的悲歡離合、情仇別恨、崢嶸歲月,在這裡漸次展開。故事以繁豐曲折的情節為鋪墊,試圖回答一直橫亙在人們心中的困惑與疑慮,那就是,為了什麼,那麼些原本在改開之後充滿了活力、衣食相安的年輕人,甚至包括許多中年人,都不惜拋家舍業,背井離鄉,以毅然決然的氣概漂洋過海,浪跡天涯?

●書評●

“本書陳述的是近四十年來,從太平洋西岸漂泊來美國的華人的悲歡離合的故事。他們在沉默中戮力拚搏,在吶喊中搏擊勇進。期間的艱辛與磨難,唯當事人自知。過去了得,終將過去。“讓那過去了的,變成親切的懷戀”(俄‧普希金)。車轔轔、馬蕭蕭,斗轉星移,這不又是一年。時光轉瞬即逝,餘下的是永恆的記憶。記著那美好美妙的,同時也不必刻意遺忘那些並不盡如人意的人和事。

歷史歸歷史,時代歸時代,自己歸自己。做一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時代,對得起歷史的人,才是正道。

作為一個前半輩子苦苦掙扎在大洋西岸,後半輩子漂萍般求聞達於大洋東岸的一介書生,筆者的言談舉止,行文編排,儘量做到對得起手中的筆,對得起面前的鍵盤,也就足矣!”

──作者自述
unicorn5412@gmail.com

“何先生巨作《天涯風雲三部曲》,其真實、鮮明的人物塑造,精巧、生動的情節構思,客觀、樸實的社會環境描寫,真善美的人類主題,必將在中美和世界讀者中引發共鳴,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廖文友書評

●後記一●
春天來了。雨水到驚蟄,轉眼之間,就是春分,那是春信的標籤!
形勢不容樂觀。疫情在大部分地方都大有緩解,除掉……-
還有那戰火硝煙。看來今年回國難以成行。《河山》三部曲的第三部《悠悠烔河水》,一定得在回故鄉烔煬後,作實地感悟,才好謀篇佈局,付諸於文字。
故而,這段光陰成為真空。剛才,老朋友廖教授自深圳發給我短信,提出非常中肯的建議。未經廖兄榮准,擅自把他的高見羅列於茲,諒不會見怪:
……本著客觀、公正,心平氣和的心態,不偏不阿,以中美兩個的文化歷史政治等的異同為宏大的背景,以身邊的人物為主要人物,以身臨其境的經歷為經緯,陳述這四十年的故事,繼之展望未來……
從積累素材,謀劃主題,結構,寫作手法都要花費相當長時間,雖然中美關係目前不佳,不正常,作為平民百姓我們無法得知大國外交博弈策略,但我們可以確信,目前的曲折是暫時的,你的鴻篇巨作構思也是會考慮和影響這個歷史潮流,畢竟人類總是向文明進步,鬥則兩敗俱傷,和則雙方共贏。
看了你幾部小說和讀史評論,佩服你的才華和勤奮,寫國內小說,你不如國內作家得天獨厚,寫中美留學生,移民,中美二國風土人情,思想,性格,民族秉性差異,你得天獨厚,目前國內很多人對美國和西方認知有巨大的盲點和偏差,從這次俄烏戰爭網友言論表現就可知,你的小說可以起到啟民智,科普作用。
你也可以寫三代移民和留學生的經歷。
讓大多數移民和留學生在你的作品中能看到他們的半個影子,讓國內讀者明白中美兩國的差異,接受,認同,感知,感動你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兩國之間有趣的對比和常識。
坐著說,不如起來行!數十天來,夜間苦思冥想,白天伏案‘疾書’。腰酸肩疼,攔不住思緒泉湧;頭昏眼花,其實砥礪精神。
這裡的文字,其實是寫真,真人真事。在美國的,我所認識的人,或多或少地都會融合在故事當中。

●我們到底為什麼來美國?-後記二●

寫在《浪跡天涯》定稿時
背井離鄉,歷經千辛萬苦,來到美國,到底為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大。
大體上,應該可以歸納出下面幾點:
教育、經濟、自由、安全、人際關係、道德、宗教……
總體來說,最大程度上去實現自我。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開之後,到美國的華人,大體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通過多種手段(合法與非法的)來到美國‘淘金’,年齡與社會背景參差不一;另外一類,是通過考試,報考美國大學,過來留學的人;當然,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個人群,那便是受到有關單位委派,持因公護照,申請J-1(公派訪問學者)簽證的人,這類人年齡相對以中年居多。
當時來美國留學的人,基本上都是‘赤手空拳’的‘一窮二白’的年輕人,包括許多高官的子女。這些人,得益於美國學校的資助,從而完成學業。應該說,是美國納稅人的錢,培養了這批人。當然,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學成之後滯留在美國,逐漸地融入了社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報答於社會,為當地的科學、經濟諸方面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也算是一種扯平。
當時,沒有‘官二代’的說法,至少在廣泛社會層面上,那些出身‘高貴’的人,在經濟上與普通人幾無二樣。筆者有個同學,是當時擔任要職部長的侄女,跟其他同學一樣打工;還有一個李同學,神密兮兮的,說叫空軍的王XX為王伯伯。那個王XX,軍權顯赫。李同學的父親,當為當時權傾一時的李上將之女。李同學在餐館打工,累了,便抱怨,說是悔不該來到美國,在國內如何的方便。餐館老闆便跟她抬杠,說,你不能兩頭的好都拿!再者,你那所謂的方便,是建立在千千萬萬老百姓的不方便之上的。
《浪跡天涯》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那來美國攻讀學位的人群。這篇《後記》所述及的‘我們’,當是這樣一群人。
教育
奔著這個學位來的,豈能輕易放棄?
美國的教育,分普及與尖端兩套馬車。在拙著《松蔭竹籬雜談》中,筆者花費了三萬字的篇幅,粗略地介紹了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其實,美國的高等教育,更應該值得研究。大學一、二年級,一般不分專業,要求文理科基礎課都得選修。有些則為必修,比方說數學、物理、化學,還有美國歷史。到三年級開始進入專業。而且,學生可以更換專業,可以‘跳槽’轉學。國內有許多大學在校生,中途轉學到美國大學就讀。筆者有許多學生,沒有進入理想的大學讀書,中途重新申請,以普通大學第一、第二學年的成績為跳板,終於如願以償,進入自己中意的大學高年級深造。
轉換專業,中途轉校,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特色。
還有,美國的名校,淘汰率高,比方說,假如畢業要求平均成績GPA在3.0以上,而某個學生總分總是在2.0上下徘徊,進步無望,便會自行撤退,轉到低檔次的,要求比較低的大學繼續學業。美國的名牌大學,學生壓力特別大。本人所在地的喬治亞理工大學(也是我孩子的母校),每年都發生學生自殺的不幸。正是這股有形無形的壓力,才培養出社會的精英。而一般普通的大學,也就得過且過,學生們多少學會一些知識與技能,畢業後在社會上有了謀生的手段。
筆者有一位來自西德的同學,叫海蒂,她來到美國之後,就決定留下來,問她原因,她回答:這樣富有彈性的教育體系,其社會必然充滿活力。相對而言,當時西德的教育,還停留在刻板的模式套路中。而且,在西歐攻讀博士,一般只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論文即可。而在美國,得修完72學分即24門功課之後,再要求36學分的論文,才能得到博士學位。(這是筆者的個人經歷,其他院校、其他學科,可能有異,不過,那也是大同小異。)
美國高校‘兩條腿’走路,造就了精英,培養了具有知識與技能的普羅大眾。就好像電腦行業,比爾•蓋茨和斯蒂芬•約伯斯等人研發電腦,與此同時,千千萬萬的電腦操盤手(鍵盤打字員)應運而生,科技革命,成了!
筆者這一輩人,來到美國,是抱著讀書振興國運的‘野心’來到美國的。至於後來‘中道崩俎’,那是事出有因。不在此贅述。
經濟
毋庸諱言,在當時,美國的生活條件,無疑是留學生追求的目標之一。當然,如今國內發展很快,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富豪,整體平民生活水準也得到大幅度提高。那是後話。在筆者出國的那段歲月,中美兩國老百姓經濟生活的懸殊,無疑是出國留學的推進劑。
當年出國的這批人,如今在美國,絕大多數的平均收入,高於美國人的平均數,估計,也應該高於中國人的平均數。當然,中國的貧富兩極差距太懸殊,統計學意義上的均值,已經失去了統計學的參校價值。
本部作品中,盛先生、姜曉娟、安靜、樊一淮、巫耀飛、任一品等人物,在經濟上,屬於成功人士。
自由
筆者借巫耀飛之口,簡述了自由二字的真諦。自由,有思想、靈魂、肉體等隸屬於人的範疇之內的不受拘束的行為與不受拘束的不行為。
有些人,只注重肉體的相對自由,而刻意忽略思維自由的存在。有些人,只消吃好喝好,連肉體的相對自由也大可以扔進茅廁裡頭去。
在美國,不需要戶口,那是商鞅時代的遺留產品。故事中的老盛,還有巫耀飛等,以及最後的戚霞,都先後選擇離開了三藩市到別處發展。那就叫遷徙自由。
還有信仰宗教與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華人中,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不信仰宗教。
安全
安全,至少有三份:肉體,也就是人身安全,那是免受法律途徑之外的人身騷擾與人身攻擊;財產,免受任何個人或團體以任何非法律手段的掠奪與霸佔;精神、思想、信仰,人享有思維層次的不受侵犯。
法律
這裡,涉及到法律概念。司法、法治,是進步文明社會的標杆。本小說中,粗略涉及美國的司法與法治。並且,借盛先生之口,簡略地討論了美國人權與種族歧視:
動物園裡,豺狼虎豹都給關在鐵籠子裡頭,而長頸鹿羚羊等都散養著。能夠據此控訴:動物園施行動物歧視?
美國行政當局,因為政黨之爭或者是撥款糾紛,關門歇業經常發生。但美國人若無其事,全然沒有擱在心頭。因為,他們有一整套相對完整的司法系統。美國的司法,大體上體現了公平、公正。法官對陪審團說:歡迎你們。正是你們的參與,公平正義才得以光大!行政部門的存在與否,對一般民生影響不大。
讓法律的門外漢組成陪審團,直接參與庭審(當然,需在法官作為裁判的前提下運作。),是西方大陸司法體系的一大成功標緻。在法理為準繩的前提下,人倫、天理發揮了相應的替補作用。
人際關係
美國人比較單純,有時候顯得傻呵呵的。初來美國,落腳三藩市(這也是為什麼這部作品以三藩市為背景的原因。)吃沙拉,分大、中、小三個盤,飲料也分大杯與小杯,價錢當然都不同。但相同之處在於,吃完喝完之後,還可以免費重新裝盤(refill)。就覺得奇怪,要是在中國,那大號、中號的杯盤,百分之百沒有人問津,可是在美國,肚皮大的,買大盤,孩子一般都買小盤。
逢年過節、上司下屬,同事朋友,基本上不存在人情往來。有時寄送一張卡片,或者像如今,來則短信,即可。有些地方,逢年過節的,是老闆或者是上司宴請雇員和下屬,以表達對於他們的工作的支持。儘管是宴請,也很簡單,不會那麼奢侈浪費。
美國人,基本上不存在相互攀比,不做橫向比,做縱向比,跟自己的過去比。
公事公辦,是一種廣泛的社會風氣。有些華人,酒駕,或者是超速之類,員警給攔下來,就塞給人家一百、兩百的,企圖蒙混過關。結果是手銬伺候。前不久在加州,幾個富二代、富三代,公開毀毆一個小同胞,犯下王法之後,得意淘淘。大以為像在國內一樣,通過金錢和社會關係就可以擺平。關進號子裡之後,家長趕過來,果不其然,金錢開道,企圖通過收買證人與受害人來‘私了’,結果,家長也給判了重刑!那樣的鬥毆,在中國,基本上不算個事!
美國人不講情面,世人有目共睹。美國人容與隨和,世人感同身受!
道德與宗教
美國是一個資本為社會生存與社會發展引擎的鬆散集合體。
美國人崇尚自己的價值觀(values)。美國核心價值觀包括12個基本理念,即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愛國、友善、尊重、包容,誠信、責任、自律、堅韌。
在認知層面,美國核心價值觀主要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權。這一層面的核心價值觀,主要以政治認知為主。自由是指個人應當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行動和思考,其前提是不能無理侵犯他人的自由和福利。對美國民眾來說,自由是永恆的,包括個人自由、政治自由和經濟自由。個人自由是指在個人的私人領域中可以自由地思考、信仰,政府不能以法律的名義進行任何干擾。政治自由是指在政治領域中民眾可以自由地參與,自由地選擇甚至罷免政府官員,接受法律的治理,有權獲得資訊和思想領域的自由,以及能夠進行公開辯論,參與公共集會。經濟自由是指民眾可以在不受政府干預的前提下有權獲得、使用、轉移和處理個人的私有財產,有權進行任何領域的招聘活動,有權開展各種合法的經濟活動。
在情感層面,美國核心價值觀主要包括愛國、友善、尊重和包容。愛國是指對國家忠誠,為祖國作貢獻,包括對國家價值觀的熱愛。
在行為層面,美國核心價值觀主要包括誠信、責任、自律和堅毅。誠信是指實事求是、值得信賴,要求人們拒絕撒謊、欺騙、偷盜以及誇大事實。誠信是在美國非常受重視的價值觀,無論身份貴賤、職位高低,如果不講誠信,就必須受到處罰。責任是指對他人和團隊有幫助,對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注意自身行為對其他人的影響,即使遇到困難甚至灰心喪氣也要堅持完成任務來實現團隊的目標,證明自己是他人可以依靠的物件。自律是指公民或者政治團體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是對獨立性、自控性的要求。堅毅是指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此價值觀支配下,其道德觀與宗教活動有條不紊地延伸發展。
實現自我
個體精神(Individualism 漢語誤譯‘個人主義’)
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和命運負責。美國人並不視自己為家庭、宗教團體、部落、國家或其他群體的依附成員。
個體精神,與東方的集體主義是一對相對立、相依存的社會思維與社會行止方式。
實現自我,而不是將自己短暫的人生淹沒在浩瀚的集體主義的大染缸裡,是許多華人學者的一腔情願。許多人一輩子孜孜以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當年,有許多知識份子,自以為受到不公平待遇,便‘憤’而出走。作品中盛先生夫婦,以及樊一淮等人,是在職稱評定上覺得受到了委屈。
筆者在中科大教書時,評定講師,學校告訴我,把我排在第二名。估計當時有五個名額,第二名也差強人意。可我覺得好奇,就問一聲為什麼,被告知,第一名是被公派出國之後回來的。評職稱,不注重水準,而是講究‘資歷’,而且還是‘崇洋媚外’的資歷。那是促成我最終拿定主意出國留學的主要原因之一。相信有許多人,跟我持有大同小異的經歷與心態。
到底為什麼來美國?來到美國之後都做了些什麼?是這部作品試圖詮釋的命題。
這是一部寫實的文字,以故事的體裁向讀者展現出,華人留學生在美國的浪跡天涯的蹉跎歲月。一位哈佛出身的朋友短信告訴筆者:
……形形色色的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讀來扣人心弦、又似身歷其境!感慨萬千啊!謝謝你給了我們一些重溫來美“洋插隊”的艱辛又美好的回憶!
一位大學同學,如今在聯合國日內瓦擔任同聲翻譯管理職務,短信問詢:盛、祁二位先生,當年是教我們那個班級的?
還有一位同學問:你寫老樊的故事,老樊是什麼反應?
一位兒時的學友,問:故事中,哪一個是你呀?
朋友之間的互動,極大地豐富了這部作品。應朋友廖先生的建議,追加了樊一淮與戚韻韻交好之時的心理描寫,增加了戚韻韻與父母親的感情交流,增加了傑姆斯博士向姜曉娟‘求婚’的大段表白。朋友李姐提議,巫耀飛的婚禮上,女方家長應該致辭,故而追加了菲力浦斯博士致辭一段。
故事中和盤托出的是鮮活的人,他們是生活在周圍的你我他她。盛、祁二位,至少在一開始,是故事的講述人。筆者沒有給他們‘名分’,也就是說,他們有姓無名。只不過是一種象徵。故事中的人物,擬用的都是不常見的姓氏,意味著他們的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許多的姓名,寓意非淺,比如那個上當受騙來到美國的白瓊,寓意‘一窮二白’,到後來,成了連鎖店的股東老闆。那個巫耀飛,當真是‘飛黃騰達、一鳴驚人’。
故事裡沒有反派人物,更沒有敵人。無論他們的秉性中蟄伏的善與非善,其初衷終不過是積極進取,追求做人的權利,追求幸福的權利。當然,在追求的過程中,有意無意、有心無心地損害了他人的利益,這種具有廣泛意義的現象,存在於幾乎每一個人的心田、動機與行為舉止中。以寬容的筆觸,用輕描淡寫的文字,描述這樣的人,比方說巫耀飛,可能更加為讀者接受。連筆者深有愛意的薑曉娟,在戚霞與計健的離婚衝突中,也‘耍’了點小聰明。
人,不可能盡善盡美。但得問心無愧!

▲花絮
美國給了相對公平的機會
靠金錢支撐起來的成就感只有在拜金的社會才可以暢通無阻。美國架構出來的一個巨大空間,給人的其實並不是金錢。
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來美國?!
也許你會發現,很多人最初來美國的夢想和今天“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
覺得在“成長”。
學會了怎麼心平氣和地做人!
未必都要讓好夢成真,卻一定要活得像個人樣,不管是順風還是逆境,都要堅持,千萬不要自己先輸給自己。
美國從基礎教育開始,就要人學會“活得像個人樣 ”。
你可以自私,但不能侵犯別人的利益;
你可以自負,但請尊重別人的權利;
你可以驕傲,但在你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比你更有資本驕傲。
這種“信心”教育,當然也有很多負面效應,但是有一點是勿須質疑的,就是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即使長輩教授,也沒有權利去“批評”,即使百萬富翁,也沒有權利因為“施捨”而要求別人感恩戴德。
每天都可能產生百萬富翁、每天也可能產生跳樓者的地方,使很多平常人反而認清了自己。他們不再人為地去設想“敵人”,而是盡情地熱愛生活。
有錢可以開賓士,沒錢就開二手三手車;有錢可以去夏威夷看日出,沒錢就開輛破車去追日落。
一個人選擇在哪裡生活,或者說選擇讓孩子在哪裡生活,是一種天然權利。
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麼,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選擇是一種智慧,而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有人需要真相,有人需要常識,假如真相與常識不能喚醒他們,這號人所缺乏的是良知。
不是財物上的輕鬆富裕,而是精神上的自由。
你富有沒有人會巴結你,你貧窮也不會有人瞧不起你。你要搞科研就好好搞科研,不用搞人際關係。你要去擰螺絲就好好擰螺絲,也沒有人會歧視你。畢竟,擰螺絲和搞科研的,都穿阿迪耐克。也沒有人會在乎你家孩子會不會比我家孩子學習更好。在很多人眼裡,一個技術優秀的工人並不比醫生差。他們會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驕傲。如果你全職在家帶孩子,也沒有人會告訴你說趕緊出去工作吧,不然與社會脫節了。結婚生子,喜歡男人還是女人,更加是你的自由。所以,大概是真正精神上的解放,才是多數人留下來的原因吧。

2022年5月15日寫成於
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 松竹居
2022年6月6日(壬寅芒種)一讀
2022年7月4日二讀
2023年2月5日星期日(癸卯元宵節)三讀

作者簡介

何曉曦,安徽巢湖烔煬河人。一九六六年小學五年級時離開學校,放牛種地達十年。一九七八年以同等學力考入安徽大學外語系。一九八二年畢業,一九八四年通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招聘考試,調入科大任教。八七年聘為講師。參與籌建安徽比較文學學會。
八九年赴美國,在阿肯色州的教會大學Harding University就讀英美文學碩士。九零年始,在密西西比大學攻讀博士,主修高等教育和英語語言學。九四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留美期間,主要從事教育工作,教授英語、漢語和研究法。
在安徽大學讀書期間,與陳華先生合作翻譯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奧亨利的短篇小說集《四百萬》,由北京外國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作為大學文科教材出版發行。
三十年前,先後出版《匪警》《彼得堡來客》《情與欲》《英語實用語法》《英語語法習題集》等。參與《世界文學家大詞典》的編寫。
於二零一九年出版詩歌集《域外詩箋》;
於二零二一年初出版自傳體《夏至的回憶》;
於二零二一年四月出版長篇小說《風雨麒麟橋》;
於二零二一年底出版雜文集《松蔭竹籬雜談》。

《天涯風雲三部曲》是何曉曦博士最新文學作品。
第一部《浪跡天涯》,講述那批自一九八零年代開始,乘著改革開放的潮流,發生在中、美兩國的故事,橫跨半個世紀的留美華人的悲歡離合、情仇別恨、崢嶸歲月,在這裡漸次展開。
第二部《天涯飄萍》,往縱深處講述主要人物的起伏跌宕的故事。
第三部《天涯芳草》,基本上安家立業的移民第一代人的子女,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土壤,在嶄新的天地立茁壯成長。

僅以此書,敬獻給改革開放以來先後踏入美國求學謀生的千千萬萬留美華人。他們浪跡天涯,含辛茹苦,孜孜不倦,譜寫了新一代華人蹉跎歲月中的艱辛與成功!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美國的社會生活中,自立自強,在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為僑居地的繁榮發展貢獻出力量,在為自己的生存打下了牢實的物質基礎的同時,精心培育下一代,留美人士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如同春雨過後的茵茵芳草。他們在豐富自己的同時,為促進中美兩國之間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為兩國商貿往來和科學技術的融會貫通,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有良知的人們,都會記住這些華人對當代中國的快速發展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書在撰寫過程中,得到許多親朋好友的率真的批評與幫助指點!
鳴謝深圳文友廖先生!
鳴謝朋友李姐!
鳴謝長兄業樵的支持與鼓勵!

成書過程中,內人程于群及犬子何之洲,給予極大的支持與鼓勵。通篇四十餘萬字,從頭至尾朗讀給內人聽,得到她耐心的建議與批評!

鳴謝眾多親朋好友,對於書中的不足之處給予批評指點!恕不一一具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06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