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大運河畫傳(簡體書)
滿額折

大運河畫傳(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68 元
定  價:NT$ 1008 元
優惠價:8787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大運河畫傳》分為“運河國家”“運河工程”“運河城鄉”“運河文脈”“運河人物”“運河未來”六個章節,用一個個生動細微的故事串起這些歷史遺跡全部的生命歷程,將其涉及的中華文脈和生態文明,還有事件、人物、技術、精神一一呈現。

時間與空間的交織

從春秋時期的邗溝,到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再到明清複雜的漕運體系,運河之於古代中國,猶如動脈之於人的身體,她的暢通與否直接關乎王朝的盛衰。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不僅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也對運河沿線的社會生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類與自然的較量

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是中國人適應空間地理、利用自然山水,不斷求知、探索和創造的成就。它依靠的是普通的材料——土、石、鐵、木,造就的卻是精巧複雜的工程體系。大運河就是中國人接受著自然饋贈,並同自然對話的智能結晶。

都市與鄉村的興衰

大運河串聯著城市與鄉村,哺育了恢宏的都城和鮮活的市井。無論是帝國的首都,還是郊野的農家,都能在這張水運大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些形形色色的城鎮,或因運河而繁榮,或因運河而衰落,賦予著大運河更豐富多樣的價值。

文學與藝術的牽手

大運河映照著世間萬物、風土人情。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遊、趙孟頫……無數文人墨客,用各自的筆觸為後人創造關於運河的無盡想象。水墨、銅版、水彩,中外畫家用不同的視角和手法,為我們投射出運河的每一道光影。

帝王與纖夫的共鳴

四通八達的運河,聯繫著四面八方的人,有如曹操那般揮斥方遒的王者,有如郭守敬、潘季馴那樣足智多謀的河臣,亦或是民國時期砥礪前行的知識分子。當然還有一類人,他們是生活在底層的運軍、纖夫、河工,奉獻和犧牲是他們的運河人生的主題。

本書被列入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專項規劃項目,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立足人民政協人才薈萃優勢、廣泛凝聚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正能量的積極實踐。

作者簡介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設置的專門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組織委員學習宣傳黨和國家文化藝術文史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就文化藝術文史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和提案,團結和聯繫文化藝術文史界委員反映社情民意。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直屬的文化遺產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機構,主要開展國家文化遺產資源的調查、登錄工作;承擔文化遺產科學的基礎研究、專項研究,開展文化遺產保護應用技術研究,推廣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承擔國家重要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編制、維修及展示方案設計;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科學技術的國際合作、學術交流和教育培訓工作等。

劉曙光(執行主編):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1982年1月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1986年6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秦漢史)。曾任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名人/編輯推薦

  • 本書是以大運河為題材的畫傳。作者精心選取了近300幅圖畫,從春秋戰國到當代,貫穿運河的發展歷史和運河社會的方方方面面。部分圖片收藏於海內外文博科研和收藏機構,首次面世,極其珍貴。畫傳以生動的筆法、優美的圖畫為基本,以文字為線,以圖畫為珠,以線串畫,圖文並茂,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獲得關於大運河的豐富視覺體驗。
  • 本書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編。該院人才濟濟,是國內惟一一家全程參與了大運河申遺工作的文物科研單位,曾牽頭編制《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中國大運河遺產管理規劃》等文件,其對於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入和獨到的研究。
  • 本書從立項到編纂再到審稿,始終得到了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的指導和幫助,在其組織協調下,《大運河畫傳》編委會云集了全國運河研究領域的幾十位專家學者,以確保本書的權威性。
  • 本書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與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聯合出版。兩家出版單位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精益求精,保證了本書的品味和出版質量。

目次

緒言 何以大運河,何以中國

一章 運河國家

從溝通江淮到統一天下

隋唐運河與煬帝功過

廣通渠與唐代兩京

汴渠與藩鎮割據

“清明上河”與市舶之利

“裁彎取直”的運河與元代統治

南糧北運與明清國運

康乾南巡與水利治理

晚清凋敝與漕運終途

《建國方略》與民國工程

新中國與大運河的重生

第二章 運河工程

縱貫南北的運河規劃

西山引水與三山五園

南旺樞紐與翻越“水脊”

清口樞紐與黃運淮治理

大運河的河與堤

大運河的橋

大運河的閘

大運河的船

大運河的倉窖

第三章 運河城鄉

運河之都

運河之城

運河之鎮

運河之鄉

第四章 運河文脈

唐詩宋詞中的大運河

蘇軾與運河

四大名著與大運河

文人墨客的行旅與創作

大運河的檔案

洋畫師筆下的大運河

大運河上的非遺

大運河與京劇

大運河的碼頭文化

第五章 運河人物

曹操與華北運河

唐宋元的治運名臣

明清兩代的河、漕總督們

運河豐碑郭守敬

潘季馴治河

潘復和汪胡楨的艱難嘗試

運軍的運河人生

纖夫與河工

第六章 運河未來

生態文明體系

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文化公園

城市復興光影

美好生活脈動

閱讀參考

書摘/試閱

南旺樞紐與翻越“水脊”

南旺樞紐使大運河得以翻越水脊,運河之水 從此“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這一工程杰 作得以實現,依靠的主要是來自民間的智能。

清朝末年,曾參與過治水的麟慶,把自己的身世和經歷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起名《鴻雪因緣圖記》。其中有一幅畫面中是這樣的場景:畫面下方涌來汩汩水流,正面對著的是一座廟宇。水流在廟宇前分為兩支,一支向左,一支向右。一艘漕船駛過廟前,自右向左緩緩行進。

麟慶將這幅圖起名為“分水觀汶”,在畫家的筆下,汶水的絲絲波紋猶如接到了指令一樣,很有秩序地分為兩股。不過,讓運河之水在這裡變得如此“聽話”,其實是很費了一番周折的。

元代“裁彎取直”後,運河沿線艱難的段落之一,是要穿越魯西地區的丘陵。因為各種造山運動的影響,山東丘陵地帶海拔為650~800米。在這片丘陵的西端,大運河幾乎是擦著丘陵而過,艱難北上。由於高程和水源的雙重問題,如何翻越這處“水脊”,無論是工程還是航運,都是挑戰性的難題。

而元代的會通河恰恰在水脊的選擇上出了偏差。郭守敬測算的大運河處是濟寧城一帶,他選擇在城南設置天井閘作為水脊,然而實際上這裡的地勢在整段會通河中並不是的。與之相比,濟寧以北的南旺還要高出五米左右。因此,如果從天井閘分水,勢必會造成向北的運河仍然要往高處流,這樣帶來的結果是會通河“常患淺澀”。由於這個失誤,整個元代會通河每年運送的糧食只有十萬石,效率很低。

明代永樂年間重開會通河,山東這一段的高程差再次成為工程難點。朱棣委派承擔這項任務的人是工部尚書宋禮。宋禮調配了青州、兗州、濟寧等地十幾萬民夫疏浚會通河,半年多就完成了工程。但是,核心的水脊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天井閘並不是整個運河的點,從濟寧向北方臨清的一段水源接濟不上,依舊困難重重。據說宋禮還擔心治理不好運河會有殺頭之罪,因此日不能食、夜不能寐。

依靠官方的頭腦解決不了問題,便只能求諸民間智能了。宋禮在山東四處尋

訪能夠破解難題之人,終找到了一位名叫白英的“老人”。

白英家住汶上縣城東北的白家店村。據聞此人從小聰明好學,博通古今,不僅會種莊稼,還精通水文地理。白英原本不是山東人,而是在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到山東汶上。按照白英生於1363年計算,他應該是在少年時期,隨著成千上萬的鄉親們一起,遠走他鄉。

白英對自己的“新家”顯然更為熟悉。他生活在汶水上,對當地的地勢情況十分清楚。當宋禮前來請教之時,白英將自己多年來所學和觀察得來的智能和盤托出,提出了一整套方案。

首先是要反思元朝以來以天井閘作為水脊的設計。元代的會通河引汶河水作為主要水源,引水的方式是在濟寧城東北方向修建堽城壩,將東來的汶河水擋住,向南流入洸河,洸河流到濟寧的天井閘處,南北分水。白英告訴宋禮,要解決水源問題,必須更充分地利用汶水。他建議改造堽城壩,不讓汶水再流入洸河,而是繼續向西流。但也不讓它匯入大清河入海,而是再修建一座水壩,把汶水往真正的水脊—南旺匯聚。這座水壩的地點是東平縣的戴村,因此也稱為戴村壩。

所有這一切的策略,基礎是對於自然地理條件的清楚認知,是判斷到整條運河的制高點並不在天井閘,而是在南旺。正是基於這個準確的判斷,所有的“引汶濟運”工程才得以開展。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和絕大部分中國東部的河流不同,汶水並不是自西向東流,而是自東向西流,它發源於山東旋崮山北麓沂源縣境內,匯聚泰山山脈、蒙山支脈的諸多水流,自東向西匯入大清河,然後北上入海。改建後的堽城壩攔住

了汶水向南的去路,讓其繼續西進,終遇到戴村壩,從戴村壩再向西南,流向 南旺。

這一道從戴村壩“拐彎”的河渠被稱作南旺引水渠,因為是出自汶河之水, 又稱作小汶河。

複雜的“南旺樞紐”,至此走出了關鍵的步。不過,汶河之水抵達南旺 一帶之後,才是工程的關鍵。

前文中曾提及,由於氣候地理原因,華北冬天和夏天降水量迥異,汛期需要 防洪,冬春季則水源枯竭,需要在水源充足之時盡可能儲水。於是,運河兩岸利 用低洼地蓄積了若干湖泊,即“水柜”,比如蜀山湖、馬踏湖、南旺湖等。在湖 泊出入口處設置斗門,汛期把斗門打開,把水放入水柜;旱季再把水柜裡的儲水 放出來,補充運河水源。

水源問題的後一道關是如何調配南北水流。會通河以北的水資源遠不如以 南充沛,因此必須讓更多河水流向北方,以保證漕運能夠順利通向京城。按照白 英的設計,在小汶河進入會通河入口處的對岸修建一道300米長的石護坡,同時 設置一個魚嘴形的分水尖,將三分之二的水引流向北,三分之一向南。民間流傳 著一個說法,汶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便是這個分水尖的作用。

為了控制水量,保證運行,南旺樞紐一共設置了38座水閘,安排專人看守, 每一節都嚴格調控水量。南來的船只一點一點通過水閘“爬坡”,再一點一點 “下坡”。為了確保水源充足,白英還指導在運河東側挖掘了300余個山泉,扼 控泉水,匯入運河。

整個南旺樞紐的修建共征用了30萬人,用9年時間完成。建成之後,南旺樞紐在 極大程度上解決了會通河這一段的運力問題,每年從東南運糧能夠達到幾百萬石。

會通河的貫通讓朱棣極為高興,宋禮獲得了極高的獎賞,白英卻因為操勞過 度,進京復命時,在德州病故。永樂帝感念白英的功績,封他為“功漕神”,乾隆皇帝後來封他為“永濟神”。與皇帝的封功相比,白英在民間更是深受愛戴, 他和宋禮的故事被老百姓編成了各種版本的“白英老人”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明清兩代,大運河成為貫穿國家南北的交通動脈,南旺樞紐就是這條動脈的 心臟。來自民間的智能解決了這裡的“心梗”問題,讓全中國的血流暢通。

民國初年,荷蘭水利專家方維因十分敬佩地說:“此種工作,當十四五世紀 工程學胚胎時代,必視為絕大事業,彼古人之綜其事,主其謀,而遂如許完善結 果者,今我後人見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7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