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滿額折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跳越逆流:48位未贏在起跑點的職涯菁英故事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優質:孫寶年老師的點石成金術!
來自基隆北海岸的全人教育家――海洋大學孫家班308實驗室的傳奇故事!


◆ 從國中放牛班到台灣麥當勞總裁
◆ 出身金瓜石小鎮到中國餐飲集團副總裁
◆ 到處打零工到科技公司董事長
◆ 布袋漁村小子變公立大學校長
◆ 從基層上到國際漁業談判桌
◆ 農村小孩偶遇哈佛醫學院
◆ 從小被叫「笨才」長大成為傑出學人…………

這些亮麗的職涯成就,聚焦無數光環、掌聲、讚美與眾人羨慕眼光於一身,來自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是海洋大學水產製造、食品科學系所,孫寶年老師的學生。每年接近孫老師生日時, 前後期的研究生會彼此吆喝, 從全台甚至外島各地前來為她慶生,不同屆的畢業生輪流舉辦上百人的「孫家班」年度盛會。聚餐時,孫老師會要每個人分享工作狀況,學長也會為學弟妹提供各種工作的訊息和機會,彼此交流。幾十年下來,在家庭、工作上各有成就,許多當初抱在手中的新生小孩,現都已長大成人,因此,不變的孫老師也已變成左擁右抱的孫奶奶了。

在人生的跑道上,如果沒有贏在起跑點,如何逆轉勝?
孫寶年教授一生奉獻教育,她不只在學業上指導學生,更與他們分享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使他們在愛的氛圍中看到自己的獨特及優勢,建立自信,終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


孫家班語錄:

• 人生的起點不重要,重要的是起點到終點過程中的成長斜率。
• 社會上的利益衝突較複雜,唯有「誠信」二字,得以面對所有的挑戰。
• 態度影響高度, 因此不問「能不能」, 而是問自己是否「盡力做好」。
• 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哪怕只是用鉛筆, 在紙上, 畫一條線。
• 堅持做對的事,有溫柔、慈愛的心,讓學生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進步、可以做到。引領學生, 讓學生能漸漸「看到自己的價值及優點」,慢慢培養自信心。
• 將每一點可用的物資用在最適合的點上。
• 學習「問問題」,用科學與理性思考,調整及改變思維,用不同面向探討解決問題。
• 邏輯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著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
• 一日為師,終身服務,成為主裡的家人。


如同理查.羅爾神父在《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這本書提到,人生的第一階段被自我成就驅使,都是為工作和家庭而奮鬥,為成功而活。第二階段是由聖靈帶路,透過恩典與時間安靜的工作,有個更深層的來自上帝的聲音, 我們開始學會傾聽和服從,不論是事業或家庭,上帝總以我自己也無法明白的方式,帶領我向人生第二階段旅程邁進。生命的智慧在於悔改與轉變,面對人生第二階段的旅程,我開始學習沒有個性、不帶情緒, 對於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不排斥,所有的結果都交付給上帝,完全接受上帝的奧秘;並深深體會:人生是一場旅行,信仰就是內心的旅途指南。


好評推薦:

「書中人物原本看來並非璀璨耀眼的鑽石,被啟發求知的熱忱,邏輯思考的訓練,耐心的誘導, 發展出屢挫屢試的執著,並凝聚出團隊相互激勵的文化, 建立了自信,也產出了各自選擇的成就, 為自己定義了嚮往的成功。」
――孫寶年(本書策劃人)

「書中四十多位作者多半是孫教授的學生,有仍在研究所打拚學位的學生,也有歷年畢業、進入食品界奮鬥的生命故事,內容充滿了突破困境的奮鬥過程。」
――林治平(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董事長及終身義工)

「孫教授是一位治學嚴謹、待人親切、對事正直,又滿懷一顆慈愛的心、關心學生的教授及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更以自己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究事理的熱忱,試圖感染及開啟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是耗費苦心。」
――黃榮鑑(台灣海洋大學前校長)

「研究計畫的思考、論文內容,老師比學生還清楚,改起論文來,常會一字一句的細看討論,並提供修改方向,這種付出,使得她的研究生們一生感念,以致每年接近她生日時,舉辦上百人的『孫家班』年度盛會,彼此交流。」
――潘冀(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國家文藝獎得主)

「我見識到媽媽無論大小事,即使看似山窮水盡仍不放棄,從容不迫換個角度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但不感到缺乏,反而有更新鮮難忘的經歷。這種處世觀點,在做沒有大筆經費、一分一秒都是火燒眉頭的獨立製片尤其珍貴。長期合作的資深監製給我取的綽號『PPP』(Perpetually Positive Pan 永遠樂觀的潘),就是從小榮獲孫家班教育的最佳驗證。」
――潘貝思(國際知名導演)

「跳越逆流,是我所熟悉的里程途徑。從冷門設計概念和改革時尚理想的艱辛,到榮封領航永續創業者的波濤中,母親猶如港前之燈塔,以堅穩和明亮的閃光定時指引,賦予航行船隻最大的勇氣和自由, 放心出海探索, 又可隨時返航,停泊避風,有所歸屬。」
――潘貝寧(英國永續時尚先鋒品牌Deploy創辦人及設計總監)

作者簡介

孫寶年(策劃者)

祖籍江蘇省南通市,在台北受教育,就讀北一女時受魏子高老師啟蒙,奠下對文學寫作的興趣。受父鼓勵進入食品科學領域,畢業於海專(海洋大學前身),後獲美國麻省州立大學碩士,及羅格斯大學博士。返國後任教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台灣海洋大學榮譽獎座教授、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現生命科學院)首任院長、人文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海洋科技博物館首任籌備主任、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首任理事長、台灣食品科技學會前理事長、美國食品科技學會院士(Fellow)、國際食品科技聯盟會士、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台北基督學院常務董事、前董事長。

序一
我讀《跳越逆流》
──林治平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董事長及終身義工

前不久拿到孫寶年教授交給我「孫家班」諸位先生女士撰寫的《跳越逆流》一書初稿,希望我這個推動全人理念五十多年的老兵,也能「附驥尾」而投身參與寫一篇小序。

可愛的「孫家班」

打開目錄一看, 發現本書內容全是孫教授近四十多年來投身海洋水產食品研究、辛勤從事教育、滴滴心血、堅持的成果。書中四十多位作者多半是孫教授的學生,有仍在研究所打拚學位的學生, 也有歷年畢業、進入食品界
奮鬥的生命故事,內容充滿了突破困境的奮鬥過程。這些動人的故事,也向你我呈現了這一代人如何在食品科學及實務生活上打破困難阻礙、邁向全人、享受生命的人生。當然在這些動人的生命故事之後,也會發現孫老師始終不
動如山地站在那兒,用她堅持的人生信仰理念,成為每個學生、同僚的靠山支持,衝破困境,邁步前行。

這些真實的生命故事,深深吸引我,你相信嗎?我拿到這本書以後,忍不住連續讀了三次。真羨慕在台灣有這麼一個可愛的「孫家班」,孫家班有一位近五十年來,堅持生命信仰前提, 一直不吝付出的孫老師(當然還有那位不時露一下臉、偶爾施展一下綿綿功力的師丈--潘冀建築師,以及他們兩個可愛的女兒),當然,「孫家班」更不可少的是快五十年來進出「孫家班」308 研究室的學生,有時他們似乎困在某些情境,不得伸展,但孫老師的人生信念、邏輯推理、科學驗證, 以及綿綿熱情, 總會帶領受困的人突破盲點困境,邁步坦途前行。

佳偶天成

認識孫寶年教授已是六十多年前的往事。那時我剛信主不久,生平第一次離家, 前往台北嶺頭山莊, 參加美南浸信會在那兒舉辦的青年助道會夏令營。那是一次改變許多人生命信仰、人生價值方向的營會。也就是在那次營會, 我認識了孫寶年。她在那次的營會中熱心參與投入,留給大家深刻的印象。短短五、六天的營會結束以後,大家分頭四散、各自回家。

以後一大段日子,除了教會內部通訊偶有行蹤消息外,也幾乎從此斷了連結。只知上帝恩典分別同在,在不同的教會事工領域中, 使用我們。後來她與潘冀結婚, 他們兩人在台北浸信會仁愛堂青梅竹馬、彼此相依的故事,是大家祝福的一對佳偶。潘冀大學時在成功大學建築系就讀, 也是台南浸信會會友,有了台南這層關係,大家就成為彼此深交信任的朋友了。這批台南的老友,婚後各在不同的事工上衝刺忙碌,彼此見面深談的機會並不多,卻也排除萬難, 結合鄭家常、朱樂華、潘冀、林治平四個家庭,共十五人,組成台南府前路親子愛家佈道團,花了近十天時間,巡迴南部偏遠地區,舉行親子家庭演唱見證佈道會,實在令人難忘。可惜那次難忘的福音行動以後,大家分散各地,各自忙碌,除相互代禱支持外,彼此之間, 連見面的機會都不多。

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歲月增長,我們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忙,越來越快。只那麼一恍惚間,我們這幾個知心老友,在不同的領域中,不知不覺的「老」了。驟然回首, 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 甚至七十年的歲月,如飛而逝,但我們這批老友,卻在不同的宣教服事領域中,領受到上帝滿滿的恩賜祝福。誠如聖經所記:「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基於這樣的信仰理念, 我們這批從二十歲左右、在教會中認識交往的好朋友,一直在彼此代禱、相互支持的默契下, 分別走上不同型式的福音宣教佈道之路。我們雖在不同的領域工作努力, 卻不由自主奔向同一個目標︱無論我們做的是什麼, 其終極目標都是「 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於是在無盡的忙碌中,日子如飛而逝,不知不覺,我們竟然是向八十歲叩門的老人了。凝神數算回想,想來想去,總覺不可思議。

馨香氣息自然流露

翻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信仰的影響力貫穿其中,但是讀來沒有絲毫不自然的壓力。書中好多位作者都提到信仰在他們生命中的影響力,以及信仰如何在自己窮途困繞之際,牽引扶持他們,一步步進入生命坦途。其實聖經中說,上帝用屬物質的塵土造了人的形體,祂又在塵土人形的鼻孔中,吹了一口氣,使人成為一個有「靈」的活人。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這幾希之處就在乎人生命中所有這股超越形體獨特之處,有生命的活力、有愛,一如我們這些老而彌堅的老朋友。這生命才是孫老師給孫家班傳授的核心信息。孫老師一生追求、終身散發的生命馨香氣息,正是由此而來。

祝福這本書的每一位讀者朋友,都能因這本書所傳遞的生命信息,在人生的生命道路上, 跨越一切攔阻困惑,邁步向前,享受成功;更能在永恆價值的追求上,找到上帝所賜人生意義的終極之處。

好羨慕海洋大學有「孫家班」出現!


序二
一位治學嚴謹又滿懷愛心的教授
──黃榮鑑 台灣海洋大學前校長

認識孫寶年教授是從一九八九年七月我應鄭森雄校長的邀請,因應學校由海洋學院改制升格為海洋大學, 由中央研究院(合聘的台灣大學)借調來校協助籌設成立理工學院。當時學校除成立理工學院外, 尚有海運學院及水產學院。孫寶年教授被聘任為水產學院的院長。海大改制成立初期, 由於教育部只同意升格, 但學校的經費並無調整,校務的經營確實是蓽路藍縷,師資、教學及研究設備都有待充實及加強。每次在校務的座談會中 常有感孫院長對學校的發展有很大的負擔、焦慮與期望,而有許多善意的建言。對學生的學習更以自己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究事理的熱忱,試圖感染及開啟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是耗費苦心, 因而常讓學生來到研究室及實驗室參與,以落實做中學的果效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九九一年教育部為提升科學普及教育,籌劃在台灣南、北部各成立一座博物館:基隆為海洋科技博物館,屏東為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籌備工作就委請孫寶年教授為籌備主任。在籌備過程,孫教授真是全心投入、拚命以赴,大量蒐集國外資訊、規畫展示內容,更將其籌備成果製成光碟片,供外界了解,當時也蒙她送我一片。可惜籌備工作由於館址的取得不易而告延宕多年, 耗盡心血而未能如期順利完成而離開。我想這是她很大的遺憾。

二○○三年我有幸又回到海洋大學擔任校長, 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校務較多的層面,有感於學校整體的教學架構有調整的需要,認為當時學校的共同科與技術學院可以與現有的教學單位作融合。在現況上,共同科的數理老師已歸併到相關系所, 而人文語文類老師則歸屬通識教育中心,另外將屬海運學院之海洋法律研究所,及隸屬生命科學院之應用經濟研究所,與通識教育中心合併,成立人文社會科學院。對於院長的聘任人選,我就想到一向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孫寶年教授, 當即與她連絡,起初她很客氣的婉拒,因我們都是基督徒,我就懇求她可否禱告三天後再作決定,三天後終於蒙她的應允。

她在任院長期間,對於學院的發展方向, 以及系所間的教學與研究的融合有相當的用心與盡力。人文社會科學院今日能有現在的規模與成果,孫教授的用心功不可沒。我的校長任期結束離開海大後,有一天接到她邀請我來海大,幫她上一次她開授的「 海洋文化講座」的課,每次上課她必親自到場聆聽,同時會引導同學提出問題,諄諄教導、關懷之心真讓人感動。孫教授是一位治學嚴謹、待人親切、對事正直, 又滿懷一顆慈愛的心、關心學生的教授及老師。有幸受邀為她的《跳越逆流》一書寫序,甚感榮耀。


序三
一輩子的夥伴
──潘冀 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國家文藝獎得主

寶年和我從小學五年級就在教會裡認識,什麼時候看對眼?應該是在初、高中間,那時期我在師大附中實驗班(不用考高中),她則是北一女的風雲人物,尤其短跑、游泳都是校隊選手,省運會中名列前茅,在校內也曾是話劇主角。大學期間我們分別在台南和基隆;赴美留學初期,不巧也是一北一南,直到我去紐約升學及工作,而她也從麻州碩士畢業到紐澤西修博士時,才有機會再在一起,所以從小學高年級相識到總算可以結婚,我追了這位運動健將一共十五年,才克服各種時空因素,蒙上帝恩典成了家。到今年(2022年)七月十二日,很難相信我們竟已相依相守五十三年了。

認識寶年──潘媽媽、孫阿姨、孫姐、孫老師、孫博士、孫教授、孫主任、孫院長、孫理事長、孫董事、孫董事長……──的人一定都會有這樣的觀感:這個人十分積極樂觀、熱誠關心人、點子特多,好像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她似的。她的博士指導教授,在與她互動一段時間後,給她一個十分恭維(可能從身為老師的角度看,也有一點無可奈何)的封號,稱她為Eternal Optimist──永遠的樂觀者。這位教授夫婦,在世時和我們保持很好的朋友關係,也接受了好幾位寶年的研究生,去美國繼續深造攻讀碩、博士。

正因為有這樣的人格特質,不畏艱難挑戰,讓我們在世界局勢最不好(美國越戰敗退, 石油危機,金門砲戰持續……)的大環境下,我倆遇到機會可以回國貢獻所學,並照顧年邁的父母們,便帶著一個六歲、一個兩歲的女兒,
從已安逸穩定的美國生活中, 捨棄甚佳的大庭院獨棟住宅,出售或送出多年蒐集的名設計傢俱,連根拔起,打包成十七個紙箱回台定居。

回台後,我投入本行建築師事務所,她則捨棄最好的學府邀請,選擇回到她覺得學生會更需要她的母校海洋大學(當時是省立海洋學院)任教,在還沒有高速公路的年代,每天清晨七時搭校車去基隆上課。

她不計個人得失的努力與犧牲,好在總算讓上級和社會多方看到,很快便陸續從本業副教授、教授、系主任、院長,一路克服排擠晉升,不到四十歲便被選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海大歷經多年增長轉型後,黃榮鑑校長深感該校除以海洋相關專業技術科學外,亦需增加人文相關領域層面,竟任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而且她本科的實驗室、碩博士研究生指導及論文發表,完全沒有停滯。學術研究要沒有停滯,必須持續在國內外(尤其國外)期刊發表論文, 並參加國際研討會, 這些方面寶年也一直能兼顧維持, 因此各種專家、研究機構之會議, 都能看到她的踪跡,陸續被選為理事長、國際學會如IFT(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IUFoST(International Union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院士(Fellow)等等。

在國內食品弊案爭議屢屢出現,國人普遍不再信任食品GMP 標章之際,工業局及同業間推選她出任理事長,率領並思考如何改頭換面,讓民眾和世界重新相信新的標章制度和系統。經過一番努力,在她和同業領導階層腦力激盪下,成立了TQF(Taiwan Quality Food)標章系統,讓世界及國人重新信任台灣的優良食品。初成立階段,她定期寫專欄作宣導及社會教育,TQF 協辦台歐食品安全管理研討會的記者會那天,由她主持, 其實是她剛從醫院動完肺部小腫瘤切除手術,及引發小中風出院的次日。從國外回來陪媽媽住院的女兒,都替她捏把冷汗。

和這樣一位女強人共同經營生活,當然不會沒有代價。作為一位一般人視為的一家之主來說,太太一早去學校,先生就得分擔學齡小孩的接送。太太因校務、交通以致延遲回家時,先生也得偶而替代平常都由她下廚的角色……諸如此類生活上的雞毛蒜皮大小事,她能做一般主外的男士能做的所有工作,我就也得學學一般主內的家庭主婦能做的大小事。好在我的事務所一直都在家的周邊,家中有特別需要時,事務所的同仁也幫了不少忙。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太忙碌、太緊張?多年來我們的體驗是,只要態度上是「一起」做的,就不會覺得忙亂。比如我們全家一定一起吃晚餐,餐桌上外公、女兒們也各自談些白天發生的事,好不熱鬧;晚上女兒上床時,我們也和她們聊聊學校同學的事,並一起為她們自己和她們的同學禱告。

其實「一起」是很重要的秘訣,幾十年來,我們二人的書桌如果不是並排,就是面對面而坐, 因此晚上雖各自繼續工作, 仍能斷斷續續聊起白天的事,正因為這樣, 我們對彼此的工作、接觸的同仁與朋友,也都十分了解。週末、假日、上教會也是全家一起。女兒長大出國讀書後,或我們二人分別因公出差時,更是固定從郵簡、傳真、長途電話、WhatsApp、FaceTime 等溝通工具的進化,沒有隔閡的保持對彼此生活狀況的了解。每年基本上都會安排全家的國內、外旅遊,看建築及各地風土人情,是一起學習及享受的事情,常常在觀察到美景或有趣的課題時, 四台照相機( 現在會用手機) 會一起朝向同一目標對焦, 猶如一群狗仔隊一般。在寶年籌備海洋科技博物館時期,全家出國地點,只要是有海洋博物館或水族館,也成為我們必訪的景點之一。

提供本書文章的寶年前學生或同事, 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研究計畫的思考、論文內容,老師比學生還清楚,改起論文來,常會一字一句的細看討論,並提供修改方向,這種付出,使得她的研究生們一生感念,以致+AM5

一路走來,不可能沒有異議或爭執,回首望去,是我們從小就尋獲的信仰,讓我們在最不愉快時,仍有聖經的話語提醒我們。兩位在地球另一端(紐約、倫敦)的女兒,也都因為有可依循的信仰和價值觀,使她們在各自極富挑戰的環境中站立,減輕許多我們的操心。


序四:緣起
──孫寶年

一位已故的食品界大老在一場演講會中介紹我, 說我是「 開水果行的」,當下聽眾滿臉狐疑,我也很納悶,心想「這是腦筋急轉彎嗎?」他接著解釋說,因為我是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的講座教授,培育了許多學生,各在國內外發展,所以說是「桃李滿天飛」。聽後,會心一笑!這是真的,在海大任教,自一九七六年迄今,教出許多優秀的學生,有一些當初自認不怎樣,或不被看好的,結果突破了低估的自我形象,豁然開朗,在不同的行業中,成就了超過自己及父母的期望,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優質。

聯考失敗造就了今日的我,想當年在北一女瀟瀟洒洒、風風光光地過了六年,高三時選擇考甲組(理工科系),結果以第一名進入台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海洋大學前身)水產製造科,真覺灰頭土臉,害父母臉上無光,很想不讀。但父親鼓勵我還是好好唸完,畢業後再去美國唸書。於是打定主意,將來要出國深造,但心中仍不免怪上帝,為什麼讓我受這麼難堪的打擊。

當時的海專,在校讀三年,實習一年,是配合航海、輪機的學生需要上船實習一年。我們製造科的不必上船,但也要實習一年才能畢業。我為了想要出國唸書, 就到中央研究院化學所去學做實驗。有一天科主任霍蓮池老師問我願不願意到基隆海事職業學校兼課,教水產加工,我毫不猶豫就應聘了,教初三、高一、和高二,各一班,並兼任高一的導師。在往返基隆台北的火車上,學生和我聊天,傾吐他們的心聲,很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懊悔,他們曾經很混,打架滋事,已被父母、師長貼上標籤,很難翻身,也不知有什麼未來。在鼓勵他們的時候,頓然領悟上帝讓我聯考挫敗、沮喪不看好自己,是「要我們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被學生的熱情與他們被我激勵後的表現感動,向父親說,我不出國了,我要繼續教這批不被看好的青少年。父親說:「只靠熱情不持久,還是去多讀一點書,將來可以幫助更多人。」於是心中確定,將來學成要為失落的青少年,開啟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回台任教

當我們夫婦決定回台工作時,Rutgers 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張駟祥教授覺得我應到台大任教,因他是台大成立食品科技研究所的推手,當時所裡的師資只有所長張為憲教授及與我同年返台的周正俊博士。上帝既感動我們夫妻於美國從越戰撤退、亞洲局勢不安的情況下,舉家搬回來工作, 是要我們投入在需要我們, 並能產生作用的地方,料想:海大可能比台大更需要一位自美國學成又有工作經驗的教師,因此選擇了在海洋大學專任,但仍接受了恩師張駟祥教授及張為憲所長的美意,在台大兼任至今,心想海大的學生可能因自己的老師也在台大任教而增加幾分信心。

啟發學習的興趣與熱忱

眼看非台、清、交、成大的大學生,常不能肯定自己,又因在中學及補習班被動式的學習及依賴應付考試的撇步, 未建立系統性思考的模式,未被開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書時,首先想以自己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究事理的熱忱,試圖感染學生。當學生發現原本看似枯燥的化學,卻與生活有關聯,可以應用在能夠賺錢的產品製造時,開始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更重要的是學會觀察、歸納的原則,及應用所學後,豁然開朗的喜悅。有了基本功就可以有極大的空間,在未來不同的領域揮灑自如。

跳脫數字建立的框架

以前的聯考,現在的指考,或甄試,都是以分數決定去向,大學也講究排名的名次,但人生並非一試定終身,許多質性的差異,常非數值能預測,尤其人生是一連串動態的變化,少時了了,大未必佳,而少時不起眼,長大可能令人刮目相看。因此,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與潛力,找到自己的未來,是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之外,最重要的產出。培養學生各有發展,擁有誠信、當責(accountability)、及心中有愛的價值觀,是為師者對社會最有意義、值得可喜可賀的成就。

在愛與永恆的眼光中向高處行

在我的實驗室Lab 308 中,研究生要做研究直做到很快樂,與同實驗室的同學互相激勵,如一團隊愉快相處,在有愛的氛圍中,學習愛人而享受平衡的人際關係,能如此就可以畢業。否則在自我中心的環境中,混得學位而為五斗米折腰, 自然而然容易產生抄襲、便宜行事、勾心鬥角, 充滿負能量的狀況,阻礙了彼此的進步。

若習慣於不看真實持久的價值,縱然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庸庸碌碌的忙了一輩子,到時候不過化作塵土,煙消雲散,惟放眼永恆,坦蕩蕩的行走人生路,是極值得與人共享的境界。
回顧我歷年的研究生及幾位當年的年輕夥伴的工作軌跡,從看不到自己的所長,到今日滿滿的成就感,見證了他們在大學,被感染啟發,突破了學習的陋習,養成邏輯性的思考,踏實的、一步一腳印的,向高處行進,雖然他們沒有在起跑點勝出,卻達到了自己的制高點,超過自己的預期。有鑑於此,策劃此書,分享生命從青澀到成熟的途徑,敢於跳越逆流的決心,有愛可以傳承的愉悅。

後記1 逆流中的潮與境--孫寶年教授母親
潘貝思(第零點一屆孫家班)

二十年前我執導第一部長片《FACE》,在拍攝一幕場景時,雖然每次重新調整推軌鏡頭都甚費工夫,但這一幕,說不上來,就是格外嚴格要求畫面的每一個細節達到唯美。日後有天在剪接室,當這幕出現時,突然熱淚盈眶,我恍然驚覺這畫面原來是複製了我六歲即將搬離美國、遷往台灣的前一晚,輾轉難眠,深夜走進廚房,發現媽媽也是醒著坐在餐桌前,「睡不著嗎?」她問,我搖搖頭,爬進面對她的椅子。媽媽靜靜的做了三明治,我們一人一半,盡在不言中直到天亮……

原來我的電影生涯受食品科學教授母親的影響,從靈感源流便息息相關……

回想小時候還住在紐澤西時,爸媽雖省吃儉用,因熱情大方常在家裡招待親朋好友聚餐。有次大夥一起做蔥油餅,我也學著揉麵皮,好開心。但做到一半發現蔥都用完了,眼見那麼多客人還沒吃飽,冰箱裡的料也已用光,媽媽靈機一動找出花生醬塗在餅裡煎,不只裹腹還更有趣可口!那一晚我見識到媽媽無論大小事,即使看似山窮水盡仍不放棄,從容不迫換個角度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但不感到缺乏,反而有更新鮮難忘的經歷。這種處世觀點,在做沒有大筆經費、一分一秒都是火燒眉頭的獨立製片尤其珍貴。長期合作的資深監製給我取的綽號「PPP」(Perpetually Positive Pan 永遠樂觀的潘),就是從小榮獲孫家班教育的最佳驗證。

我自中學就開始闖蕩影視界,各種高峰低谷習以為常,但十年前,電影經紀公司老闆接二連三無緣無故毀約,沒任何交代便銷聲匿跡後, 在和母親吃飯時我不禁發出怨言:「這些男子漢大丈夫每個都像小女生一樣,無法堂堂面對就事論事!」媽媽回覆:「怎麼不直接形容這些怯懦的人太不專業,為何需侮辱我們小女生?」從未想過自命以一個女生多年在男子把持的世界打拚為榮的我,居然潛意識是如此定位性別階級,多虧母親一針見血,不咄咄逼人,而用問問題的方式為我點出:不卑不亢的思維,才是真正的平等。近年常受邀世界各地國際影展講座, 授課內容跟食品科學或海洋生物表面上感覺差了十萬八千里,而我熱愛分享用眼睛耳朵說故事的方式,因最動人的題材與人物不在自我而在大自然,從真實生活觀察體驗,好奇原委,享受過程,更不易患得患失;雖然今天還稱不上揮灑自如,但一點一滴的心得與成就,逆流追溯都可尋出第零點一屆孫家班潛移默化的源頭。


後記2 海洋燈塔――我的母親孫寶年教授
潘貝寧

好像從小學後就沒有寫過「我的母親」之類的文章了。頓然也發現頌讚母愛類的話題似乎不太時尚。當今的網路媒體報導,多以自我觀點或期許為主,不論是工商財經事業或生活心靈健康,通常注重的是成果而非成因。今天的我,雖然稱不上有多少成果,但是成因歸功於母親的影響力數之不盡。

媽媽的創想能力是獨一無二的:零浪費的原則,化殘汁剩飯為無食譜的珍味新菜,化海藻為海鮮氣味的調味元素。

媽媽的好學能力是精益求精的:生物化學基本功,在國際領先的研究教學半世紀後,仍每週尋覓新文獻、研討時事案例,激勵青年學子。

媽媽的邏輯能力是分毫無誤的:既非循規蹈矩也不為顛覆傳統, 以就事論事的獨立思考和真誠判斷, 專任父親建築事務所長期經營發展和疑難雜症之機要參謀。

媽媽的意志能力是不容妥協的:中風病後語言嚼字困難, 以日日朗誦聖經詩篇為急速恢復之訣, 隔週則照原定計畫主持歐盟台灣食安會議。

媽媽的關懷能力是超越時空的:從親朋好友的父母, 到同事學生的子弟, 到先生員工的家眷, 到子女同學的配偶, 不論散落在全球何方, 總能感受到其慷慨誠心的給予和熱情喜悅的關照。

媽媽的正向能力是無與倫比的:致力改善的心神及不屈不撓的精力,橫跨農漁工商、食品醫療; 綜括教育、研究、信仰、公益、藝文、出版,凡經手之任務必從綜觀至細節,步步整治,以造福弱勢或解決難題為宗旨。而如何展能、如何施力,這就是學問、信仰、人格和修養多管齊下的寶年妙方了。因著地方法施力不對,造成摔跤受傷;因鋒芒畢露展能炫耀,易遭負面批評。放棄努力不能是在跌倒洩氣時的瞬間,而是要在認真奪標後的慎思中。這個標的,不是眾人外界所定義的「成功」,而是對自己和社會的尊重、負責與貢獻。

母親的身教和言教總是綜合了睿智的觀察、獨到的分析、貼心的體驗、周到的考量和極度的樂天俏皮,機會與智慧並存互惠。作孫老師的學生,必定經過難熬到難忘的進步過程;作孫老師的女兒,則慣於從難搞到難得的人生提煉,以老少咸宜的無私大愛、和透徹貫穿中西通行的開懷大笑, 她不眠不休、不懼不斷的點亮你我和周遭任何擦肩而過的人士和角落。當年嫌棄的教誨,如今成為與人分享的金句:「小時候的成績是靠發揮自己的長處,長大後的成就要看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短處。」跳越逆流,是我所熟悉的里程途徑。從冷門設計概念和改革時尚理想的艱辛,到榮封領航永續創業者的波濤中,母親猶如港前之燈塔,以堅穩和明亮的閃光定時指引,賦予航行船隻最大的勇氣和自由, 放心出海探索, 又可隨時返航,停泊避風,有所歸屬。

平凡中見傑出──孫寶年

讀完這四十八篇生命記實故事,心中充滿感動與感激,回想當年初見他們,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原本看來並非璀璨耀眼的鑽石,被啟發求知的熱忱,邏輯思考的訓練,耐心的誘導,發展出屢挫屢試的執著,並凝聚出團隊相互激勵的文化,建立了自信,也產出了各自選擇的成就,為自己定義了嚮往的成功,也讓為師者或身為主管者享受到最大的滿足與喜悅。

在這本書的作者之外,還有許多的學生,也有各自平凡中見傑出的故事,他們也有求學期間,為作論文挑燈夜戰,不眠不休,突破挫折感,實實在在的完成論文,並在謝辭中感謝指導教授,如今把他們的名字與論文題列於附錄中,聊表為師者的謝意及師生共同的成就。其中有因癌症及意外事故先離我們而去的,寄上我們的懷念,並督促我們更珍惜現在,為永恆的生命與價值努力。

幾位曾多年擔任專職助理的王慶華、嚴素珍和現任的助理郭筱涵,最是令我感念,他們提升了實驗室的效率,強化了學生們的融洽氛圍,多位碩士後擔任助理使我度過沒有助理空窗期窘境的, 都令我非常感激。促成策劃這本書的幕後推手是外子潘冀建築師及兩個女兒貝思、貝寧,他們的愛與鼓勵是我一生的福分。使這本書能美好呈現的是宇宙光的資深編輯,張蓮娣的細心整理與潤稿,提升了這本書的可讀性;能邀集所有稿件的是實驗室助理郭筱涵,她的邀稿信見於附錄。我對他們獻上至深的謝意,而我一生能有此成果與人分享,是出於我所信的上帝基督,感謝讚美祂。

目次

序一 我讀《跳越逆流》/林治平
序二 一位治學嚴謹又滿懷愛心的教授/黃榮鑑
序三 一輩子的夥伴/潘冀
序四 緣起/孫寶年

第一部 沒有贏在起跑點的成長歷程

各為翹楚的四位導生
李明元/職涯三次重開機,不斷開創人生新局面
游輝雄/從找不到定位的青春到「凡事都能做」的人生
黃德民/從金瓜石小鎮,展翼大中華
楊炳輝/影響我一生專業的啟蒙老師

在大學春風化雨的教授
蕭泉源/布袋漁村小子變公立大學校長
蔡震壽/驀然回首研發路
郭鴻均/留德英才早凋
鄔文盛/感恩的歲月
陳輝煌/有得必有失
郭建民/上帝關了一扇門,就為我開了另一扇窗
陳健生/笨才出頭天
李欣玫/獻給不被看好的年輕人
陳翠瑤/學習孫老師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蔡政融/引領學生看到自己的價值
耿全福/常存感恩心,走過跌宕人生
吳智雄/效法典範,在人生每個職位上全力以赴
劉益成/人生就是一連串不期的偶遇

公務員中的異數
沙志一/從基層上到國際漁業談判桌
郭俊德/早殞的奇葩
翁秀貞/轉身,迎接下一個美好

在產業界中游刃有餘
張勝鄉/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205
羅麗珠/憨膽向前衝
彭瑞森/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林旭宏/那一抹茉莉花香
韓佩君/回大馬圓食品科學家夢
陳安嶸/英倫歷險記:帶隊闖蕩轉譯科學
周孟儒/用「學習」的價值觀,激發工作熱忱
莊惠凌/千里馬逆游實記

奮力開創自己的一片天
楊海明/樂當兩岸土壤改善傳教士
林培吉/我的刀口人生
戴寶郎/正面積極人生路,不斷突破向前行
黃文良/我的創業與生命成長之旅
劉順貞/五零後的第三人生

籌備海洋科技博物館共甘苦的同僚
施彤煒/海洋科技人跨域博物館世界
鄧怡齡/海科館籌建:漫長又艱難的過程
辛耘/遲到的學位,晚來的幸福

第二部 突破學習瓶頸 豁然見樹又見林

胡生沛/擺脫瞌睡蟲,重拾荒廢學業
盧恩得/破壞與建造的旅程
廖志遠/接受磨練,努力讓天賦發光
林慧茹/找到讓自己持續貢獻且有意義的事
陳浩恩/把握機會,勇於嘗試
黃夏/來台學習,開拓視野
林敬甄/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溫暖人心、充滿熱忱的人
魏豪育/從不愛唸書的學生,變成食品產業的精兵
蘇芓穎/印尼僑生的挑戰與學習
李文馨/保持熱情,時刻問「為什麼」
黃詩婷/成為一個自己喜歡且更好的人
陳冠嘉/Re-search 就是不斷的尋找

後記
潘貝思/逆流中的潮與境:孫寶年教授母親
潘貝寧/海洋燈塔:我的母親孫寶年教授
孫寶年/平凡中見傑出

附錄
孫家班博、碩士歷年論文目錄一覽
給孫家班的邀稿信
年度盛事 孫家班相見歡

書摘/試閱

職涯三次重開機,不斷開創人生新局面
──李明元

台灣海洋學院水產製造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企管碩士。曾任台灣麥當勞總裁、麥當勞亞太區副總裁、頂新集團餐飲事業群副總裁。現為客意直火披薩合夥創辦人、大陸勺子課堂策略合夥人、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

* * *
我來自台東鄉下,國中唸的是放牛班。國三畢業旅行時, 車子途經台中一中, 老師問大家誰想唸台中一中,我想都沒想就舉手了, 沒想到惹來全車同學嘲笑, 要我別傻了。我大受刺激,就在幾個月之內把堆得和人一般高的書拚命讀完,竟然考上,跌破眾人眼鏡。大學進了省立海洋學院水產製造系,不免有失落。幸好得到老師的啟發、教育、指導、支持及鼓勵,讓我沒有忘記鄉下孩子想要到大都市打天下的夢想。

進國際餐飲從基層學起 掃廁所當作練基本功

我退伍後第一份工作在貿易公司做業務代表, 每天西裝筆挺拜訪客戶,表面能說會道,其實我不懂產品生產過程,也不了解產業,心裡十分空虛。一九八三年底, 我去麥當勞應徵, 面試結束, 徬徨的走出位於台北民生東路的麥當勞總部, 心想大概沒有機會了, 裡面的人都講著流利的英文,好像都是國外回來的MBA企管碩士。我聽不太懂他們說什麼,感到有一點自卑。後來想到了從美國回來不久的孫寶年老師, 我就厚著臉皮回基隆,請老師幫我寫英文推薦信; 老師一口答應, 並鼓勵我在全球企業好好學習。我就順利進了麥當勞,從店裡最基層的實習組長開始做起。

起初工作內容是看來不起眼的炸薯條、掃廁所、站櫃檯。二十二年前的大學畢業生到餐廳掃廁所, 難免被認為大材小用, 但是我堅持下去,因為看到所有同事都從基層做起,一些比我更優秀、擁有國外MBA 學位的同事,也都做一樣的事。另外,我自己也覺得基礎比人家弱,所以很珍惜每次「練功」的機會,在基層參與生產,學習與人互動,工作空檔還會拿起標準工作流程手冊研究。我留意到每項看似簡單的工作都經過精密設計, 像是在餐廳拖地要直拖,還是橫拖?原來是要橫拖,才不會撞到身後的客人。那時台灣經濟正從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 我在練功中看到未來的機會,我想,若花時間在這品牌、行業上努力,將來必大有可為。

一陣子後, 同期的同事自認為練好功夫, 就離開餐廳, 反倒是我, 從拖地學起、炸薯條、練習櫃檯應對進退禮儀,接著學習餐廳人員的招募與管理、財務規畫, 之後從全權負責管理一家餐廳、到北部地區督導、營運總監, 幾年後擔任供應鏈的主管, 有些食品加工跟食品安全的議題, 還會回去請教老師,這樣一路做、一路練功,最後做到了台灣麥當勞第一位本土總裁。

職涯第一次重開機 留校察看再出發

人生像乘坐雲宵飛車, 永遠無法預料下一刻要升降到哪裡, 即使成為總裁也不能懈怠。一九九七年當上了台灣麥當勞總裁, 那年我還不到四十歲, 我沒唸過MBA,英文不怎麼樣,又是從基層服務人員做起的,在外商經理人眼裡覺得不可思議。我滿懷雄心, 衝得很快, 瘋狂找點展店, 幾乎每週就開一家, 從一○五間店拓展到三百間。

快速展店雖然讓總營收大幅成長, 但有些分店之間商圈重疊, 單店客人減少, 有些產品臨近保鮮期限還無法售出。為了化解危機, 當時打起了價格戰,並推出一系列贈品促銷策略,無奈業績還是下滑。二○ ○二年初,我被總部召回美國重新受訓,交出了總裁位子。這一年,我四十二歲, 可以說是人生第一次被重開機。說內心沒有失落感是騙人的,當時甚至一度萌生辭意, 但總部主管說公司已經在我身上花了上百億元, 不可能這樣就讓我走。

於是我就「留校察看」了十八個月, 與各國麥當勞中、高階主管一起上課, 並觀摩各國麥當勞的經營, 公司讓我在歐洲、中南美洲和美國市場, 重新學習如何經營市場。我也利用這段時間, 前往德州大學進修MBA 企管碩士,成為下一個階段的動能。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 我有強烈的企圖心, 二○○三年, 我回到台灣, 重新坐上總裁位子, 推出品牌再造計畫, 提升健康的新形象, 嚴控用餐品質, 交出一波好成績。二○ 一一年我成為亞洲區副總裁, 帶領三千多家店,是全球麥當勞管理階層位階最高的華人。

第二次重開機 轉進中國市場開拓格局

二○ 一二年, 我決定為人生第二次開機, 離開已經工作三十年的麥當勞去大陸發展,老師也非常贊成。我轉戰頂新集團, 出任集團餐飲事業群副總裁, 管理在中國擁有兩千多家門市的德克士脆皮炸雞, 以及康師傅私房牛肉麵等品牌。我到中國市場走了一遭,管理範圍從上海到新疆烏魯木齊, 學習到完全不同的經營方式, 也看到互聯網科技經濟的崛起。

過去在跨國餐飲企業, 採用正規軍的品牌戰法, 先規畫戰略才擬戰術,但家族企業要在中國急速成長的市場生存, 必須採游擊隊的方式, 快、狠、準的打天下,戰術就要走在戰略前面。兩種工作經驗截然不同, 過去三十年我在跨國餐飲的經歷, 像是在打一口井, 越打越深, 就湧出更豐沛的泉水, 過程非常享受, 只不過猛一抬頭,所能看到井口上方的天空, 景觀是很有限的。而在中國市場, 我親眼見證了過去十年以互聯網為基礎發展出的數位科技, 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平台經濟更創造許多新物種企業。

這三十幾年的打工職場生活, 讓我思考, 國際企業、家族企業、大陸市場, 我都經歷過了, 職涯的下一步, 我要往哪裡去? 我還想要什麼? 到底還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可以去做不一樣的事情?
我跟自己說, 夠了吧! 我不想再打工了, 不想再做大品牌, 也不想做舊經濟,想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第三次重開機 嘗試新經濟活出新價值

二○ 一六年初, 我回台北, 第三次為自己重開機, 效法了美國以平價奢華作為品牌定位的快休閒餐飲Chipotle 墨西哥風味餐廳,開創了「客意直火」披薩。下決心其實不容易。離開頂新後, 有許多家族、國際企業找我任職, 但我的思維已經改變,我要脫離國際品牌模式或家族企業文化,真正做出創新。雖然仍做餐飲服務業, 卻不侷限在傳統實體經濟的模式, 既不是天馬行空的創新,也避開紅海的廝殺。

不過, 披薩店規模小,也面臨過去在國際品牌、家族企業從未遭遇的全新考驗。一方面是心情上需要調適,因為過去管理兩、三千家店,現在只當一家店的店長, 難免有失落感; 另一方面,在大型企業當領導人,我只需要做好策略管理, 建立好架構, 確認預算, 然後找適當的人員或代理商, 就可以完成工作; 但開披薩店卻是事必躬親, 要掌握每個時段的來客數,了解其他店家的價格, 也必須搞懂網路媒體投放的成本……甚至要做會員管理和社群小編,一切歸零重新學起。

我向年輕人學習到最重要的一課, 是駭客精神, 去駭入這個不熟悉、不舒適的時代,靠駭客精神的「試錯」勇氣,建立創新的商業模式。除了披薩店, 我還運用過去的人脈和經驗, 投資參與成立不到兩年的餐飲業者教育公司「勺子課堂」和「掌櫃攻略」。這是由兩位前搜狐科技記者創辦, 他們先用「掌櫃攻略」的微信公眾號報導各種餐飲訊息, 獲得粉絲關注, 然後把採訪內容製作成影片, 放在「勺子課堂」, 讓有興趣學習的人競標購買。

我為「勺子課堂」 提供報導、開課的方向和觀點, 也運用我過去經營餐廳、品牌的經驗, 協助建構線上教育體系。這間公司員工不過二十人, 我稱它是過去在大企業、大組織裡難得一見的「創新野種」。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團隊,但用科技的方式,卻能服務中國大陸百分之九十九的餐飲業。另外,我共同創辦了台灣做會員集點系統的公司「享萊」(Sharelike)。這家公司提供會員經營與行銷系統,客人只要輸入手機號碼,就能集點, 希望協助餐飲與零售業者經營熟客。我幫他們引介餐飲、連鎖加盟業者的老闆,讓年輕人直接了解餐飲業的需求,開發下一代產品,最近還協助他們尋找未來可能投資的私募基金。

像我這個世代, 又是出身跨國品牌的經理人, 面對現在新經濟、新科技的互聯網社群時代, 本來大可選擇回到昔日美好時光的舒適圈, 但我不想讓我個人的職涯和人生,停留在上一個世紀。不當大企業的高階主管, 生活最大的轉變就是, 以前我的時間掌握在別人手裡, 現在我出書、開課、擔任餐飲教育導師, 人生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可以決定做些什麼以及如何分配時間,好好經營自己的第三人生,活出更美好的價值。

從金瓜石小鎮,展翼大中華
──黃德民

台灣海洋學院水產製造系學士、食品科學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百勝餐飲集團副總裁。現任義式連鎖餐飲公司顧問,及食品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 * *
我從小在三面環山、一面望海的金瓜石長大,日據時代這裡是赫赫有名產金的地方。光復後,由經濟部台灣金屬礦業公司繼續開採,孕育了現在的黃金博物館,而太子賓館、黃金瀑布、地質公園、無耳茶壺山步道等都是知名觀光景點。

父母由中國大陸隨國軍撤退至台灣,輾轉來到了金瓜石,家父任職於台金公司。當時大部分的家庭經濟條件雖不好,但也過得溫飽。依稀記得兒時玩伴,男生一起打彈珠,甩紙牌、陀螺,或相約至海邊及礦場的大型蓄水池游泳;女生則玩小沙袋、橡皮筋、跳房子,大家雖然苦,但也玩得不亦樂乎。小時候的我便是在這樣的環境讀公立小學,小學畢業後,考入當地唯一的私立初中(台金公司辦的學校, 員工子女就讀有補助),初中畢業就至台北唸高中,所謂鄉下人進城,開始了都市生活。

高三時,父親退休,全家離開山城,搬至台北。祖父在中國大陸是私塾的老師,父親也是讀古書的,雖然從軍,但一直是文職軍官,從小就被灌輸,若要出人頭地唯有讀書一途;又因家境清苦,只讀得起公立大學,還好家裡四個上大學的兄弟姐妹都考上公立大學(被逼出來的,我則進了當時的海洋學院,畢業那年改制為海洋大學)。可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者呼應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的道理。這道理後來在職場上也讓我悟出其中精義,尤其在目標設定及管理上都有很大的助益。

求職受挫轉攻碩士
大學畢業後服預官役,退伍前兩個月,開始思考找工作的問題,寄了很多求職信,全部石沉大海。當時真是徬徨,心情低落,思來想去,再讀書或許有機會,於是報考母校研究所。我大學的各科成績都是低空掠過,當時學得也懵懵懂懂,唯一強項是微積分,卻沒有列入考試科目。考前一個月開始努力複習食品科學等重要學科,說來奇妙,過去搞不懂的內容,突然間豁然開朗。退伍當天也是研究所放榜日,回到台北, 學妹打電話給我報上好消息──我被錄取了!

讀研究所時,有幸成為孫老師實驗室的研究生,孫老師在大學也是我的班導師。兩年很快過了,研究所畢業又面臨要找工作了,剛好當時農委會有一機會,孫老師知道後就介紹我去見人事主管,我戰戰兢兢前往,光在辦公室外就足足站了一個小時等候召喚,但主管太忙,無暇見我,只好敗興而歸。

回實驗室後告知老師,老師鼓勵我再去。這樣一連被拒絕三次,最後,得到在這單位任職的學長幫忙,總算得以見到這位主管。主管明確告知他需要的是留日的碩、博士,我只好打道回府,另謀出路,這段時間足足折騰了一個月,我的心酸真不知如何開口!

之後,老師告知我有一機會可以去試試,就是以前台灣麵粉工會及美國小麥協會資助的烘焙培訓班,轉型升格為中華麵麥食品研究所(現在的中華榖類研究所)需招聘研究員、烘焙講師及化驗員。於是我報名參加研究員考試,開始研讀麵粉及烘焙加工等知識,這對專注水產研究的我頗有挑戰,過去很少專注於這類的食品專業,還好都離不開食品科學,經過短短兩星期衝刺就上陣應考。

考試內容為筆試及三個口試(一個英文,兩個中文),考試當天才知道有三十多位競爭者都來自政府部門的各大研究機構,也都是各大學食品研究所畢業,其中還有我的學長。看來只有我是應屆畢業生,當時心慌又心虛,心想自己哪有機會勝過他們,尤其是口試部分。待我靜下心後,我告訴自己:盡其在我,努力就是。對我過去兩星期的讀書要有個交代,做好今天該做的事。

經過漫長一天,自覺筆試考得很好,中、英口試也不錯,到了最後口試已天黑了。第三關口試是董事長親自面試,他看了我的履歷,直接就說:「你沒有工作經驗嘛!」我的心瞬間掉落谷底,想想花了一天的時間,最後可能泡湯了,所以就豁出去,不再拘謹了,放膽說出我的想法,大意是每個人都是由沒經驗變成有經驗的,沒經驗也是一張白紙,是最容易被塑造的!經過十幾分鐘對話,草草收場,我的心也涼了半截。

試場外等候的女友(現在太太)問我考得如何,我如實告知希望渺茫。沒想到一星期後,竟然接到錄取通知, 令我喜出望外!這件事讓我學到:凡事努力,對自己負責,並且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至於結果,就交託給上帝。在以後的職場生涯中,我也都秉持這個信念。

自我期許內造創業

在中華麵麥食品研究所工作了三個月,已慢慢熟悉研究所的運作,也有不同的看法了,加上所裡要派我赴美國堪薩斯烘焙學院進修學習半年,但需簽五年的合約。我面臨了抉擇,五年的束縛,還有這條路是不是我要走的路,一連串的問號在腦海裡閃爍。經過長考並與老師商量後,決定辭職,再回老師的實驗室做研究助理,同時擔任兼任講師。過了大半年,經老師推薦進入經濟部商品檢驗局台北總局工作。那時一面工作,一面準備托福,並申請美國大學,想繼續攻讀博士。

在商檢局工作八個月後,又有一個新的機會,麥當勞需要在台灣有一個獨家的肉品供應廠商(meat exclusive supplier),這是我工作生涯的轉折點,由學術領域轉為食品加工實業。考慮清楚後,與美籍華人老闆開始籌備建廠,並與全球麥當勞專業肉品供應商(美國OSI公司,麥當勞問世的第一片牛肉漢堡肉片就是由OSI 提供的)合資(Join venture,各占百分之五十)。

我們先設立公司(註冊為碁富食品有限公司),買地、規畫廠房及生產線、買機器等,而後我赴美受訓一個月,回來後開始招聘相關人員,一年後開始生產。當時二十九歲的我就將它當成創業,也就是我認為的內造創業(對老闆而言, 這是他的外造創業),意思是我雖然沒有投資,但我將它視為我的企業去奮鬥,試想,誰會有這樣的機會?不出一分錢,但所做的事就像創業股東一般,方方面面都參與並且努力付出,完全就像我的公司一樣去拚搏,老闆的信任與授權則是一大助力。

這是何其有幸之事,能成為如此的開創者!如今這家公司已是全台灣最大的肉品加工公司。在我後來的職業生涯中,都是自許為內造企業家(entrepreneur),以此種心態及信念做事,站在老闆的立場想事情、做策略、訂計畫並貫徹執行,成功的機率大大增加。

放手一搏全家赴上海開創新局

在碁富公司工作八年後,美國百事餐飲集團國際部(Pepsi Restaurant International, 旗下有肯德基〔KFC〕、必勝客〔Pizza Hut〕及塔可鐘〔Taco Bell〕),透過獵人頭公司約談我,希望我加入集團去中國發展,經過多方考量,決定放手一搏,開始由乙方的供應商轉為甲方的客戶。百事餐飲集團同時也邀請我太太加入,我們夫妻完全是兩個獨立個體,太太是營運總監,我是技術總監,在美國,夫妻在同一家公司做事是相當罕見的,有的公司甚至是禁止的。

以當時一九九五年的狀況,中國的基礎建設還很落後,這樣的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並且是攜家帶眷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體制及生活與台灣截然不同。百事餐飲公司與百事食品公司及百事可樂公司是百事集團旗下三大公司,一九九七年百事餐飲由百事集團公司脫離出來後,獨立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更名為百勝餐飲集團(Tricon),幾年後又併購了全球最大的水產品速食店(Long John Silver)及知名的漢堡連鎖店(A&W),更名為Yum! Brands,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餐飲連鎖公司。二○一八年Yum! China 分別在紐約及香港上市。

拓展新興市場,都是萬事起頭難,無論在管理人員的培養、市場開發、門市店尋找、後勤供應鏈的配套等等,都是從零開始建立。剛剛踏入上海時,上海是大中國區(中國加上港、澳、台)的總部,我負責的部門包括營建部、機器設備部、產品研發部、品質管理部、食品安全部,除了營建部門有少數幾人外,其餘部門就只有我一人,所以必須著手建立團隊,招募人才;有了人才能做事,才能逐步建立系統及流程。

當拓業者(pioneer)是相當辛苦的,因為一切從零開始,然而一旦慢慢做出結果,成就感伴隨而來,自我激勵就愈發強烈,從而帶來更大的動力,如此的正能量產生了良性循環。當然會有失敗挫折之事,這時,從中學習及自我勉勵就相當重要,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跳出框框塑造與時俱進的品牌形象

上任的第一年專注在營建裝修的系統建立,材料╱施工標準、專案、預決算等流程管理。有了初步成效後,就主動將此專業部門交給比我更合適的營建背景的經理人(我的下屬),我則轉向自己擅長的食品領域。管理機器設備部門十年後,再度移交給接棒者。

一般人都是朝愈做愈大,部門愈管愈多,來突顯自己的能力。當組識愈來愈大,分工就會愈來愈細,這是必然的,當你有富足的心態時,就會覺得交棒是理所當然,打好基礎,接棒者才有更上一層樓的發揮,組織也更能成長及擴大。當後勤供應鏈體系逐步形成並完善後,我就將精力投注於產品的創新與研發。

餐飲行業有兩個重要的開發部門,一個是門市店點位的開發,一個是產品的開發。產品是品牌重要的元素,它的創新代表品牌的活潑、與時俱進、跟上潮流或引領時尚。傳統的餐飲或食品行業,幾乎都是企劃部門(marketing) 主導產品的方向,希望帶給消費者更多驚喜的產品以符合品牌形象,而研發人員根據企劃部門的規畫去開發產品。

這會出現產品開發人員只朝技術性研究而忽略市場的變化,當研究碰到瓶頸,研發不下去時,往往兩手一攤,一副不是自己責任的心態,因為他們都是根據企劃部的設定而做的。常常遇到的問題是,產品創意雖好,但成本過高,或目前供應鏈的技術還未成熟,無法支持要開發的產品,以致很多新產品的研究計畫無法進行下去,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的資源和時間。我進公司的前五年就遇上這樣的問題,有三十多個新產品的案子在半途就停滯不前。

有一天總裁問我,為何新產品遲遲沒有結果?當他了解箇中原因後,我們談到高科技及化粧品行業都是技術人員引導公司產品開發,而企劃人員負責根據產品的功能和性質,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及宣傳。主因是企劃人員學習食品專業的難度比食品技術人員學習了解消費者調查的難度還大,由於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需求調查都是委託專業的市調公司進行,只要研發人員理解消費需求就容易根據市場供應的原材料,及應用的加工技術,研究出較為實際且性價比高的新產品。這樣的改變,第一年就有三十多個新產品上市,之後每年大約有一百五十多個新產品上市(五個品牌)。這說明:有了跳出框框的思維(think outside the box),才能呈現好的結果;有了突破性思維(breakthrough thinking) ,才能帶動組織及個人的成長。

跳越逆流以終為始

有幸成為中國百勝餐飲集團的拓業者之一,我參與了公司使命宣言的討論與完成,那就是「要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成功的餐飲企業」。我加入此集團時,店數只有二十多家,至我退休時,已有八千多家,現在則是一萬三千多家,在中國餐飲行業排名第一。在工作中,我一直秉承「以終為始」(begin with end in mind)的信念,一開始就想好要達成什麼願景或結果,按此目標去規畫並執行。如果等到工作生涯或人生的追求告一個段落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將梯子放錯方向,那恐怕要遺憾終身了。

主動積極(be proactive)是一種態度,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中,跳越逆流,取決於心態,當遇挫折不找藉口,反而要反思如何突破困境。有原則的做事:在對的理由上,用對的方式去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in the right way, for the right reason),一直是我勉勵自己與團隊做事的原則。方法可以改變,原則是不變的。同時要有熱情(be passionate)的做事:有熱情才能將事情做好,因為自己在意,做喜歡做的事,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也會給自己帶來工作的快樂與滿足感。

我知誰掌管明天

從小由孫阿姨(父親的同事)帶我去教會的主日學,教我許多聖經的故事,在主日學長大,再到青少年團契。高中時受洗成為基督徒。上大學時,參加了海大團契,當時孫老師是團契的輔導老師,我也參加了孫老師的查經小組。很巧,我的信仰成長過程,剛好都有姓孫的長輩及輔導,我看到神在她們身上彰顯的慈愛。

不論求學或就業,當然也跟大家一樣都會遇見不同的困境,當我面臨困境時,因為心中有信仰,就不易驚慌,心中常常默禱,將事情交託給我生命的主,求神帶領我從中學習該學的功課。我從小就經常會哼幾首詩歌,其中有一首大意是:「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搖啊搖回家,直到安抵天家。」還有〈我知誰掌管明天〉,歌詞說到:「許多事明天將臨到,許多事難以明瞭,但我知主掌管明天,衪必要引我向前。」我也經常數算神的恩典,祂一路眷顧我直到如今。結婚前,我偶爾會邀請女朋友(現在的太太)跟我去作禮拜,婚後她還不是基督徒,但我相信福音的種子已在她心裡了,直到她退休後,朋友邀約參加上海華商教會(境外人士才可參加)的夫妻小組聚會,幾年後也受洗成為基督徒。也是因為太太,我又重新走入教會。我在讀書、工作、生活和信仰上,都受惠孫老師的傳道、授業及解惑。更感謝掌管明天的主,一路保守看顧我,並賜下豐富的恩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