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滿額折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探討民國首部佛教期刊《佛學叢報》如何以有別於傳統「以佛經為主」的型態宣揚佛學、又如何影響中國近代的佛教知識傳播
★本書榮獲以下獎助肯定:
2021年 胡適獎學金/2016年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2015年 欽哲基金會「傑出佛學研究獎」/2015年 國立政治大學「廖風德學術研究獎」/2015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金序
序/劉季倫

管嬣出家,法號上道下禮。我是她就讀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班時的導師。如今她將她的碩士論文略加刪削,去蕪存菁,整理出版。囑我為序,義不容辭,乃有是序。
管嬣此書,寫「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佛門中人的應變之道。在那個猿鶴蟲沙、玉石俱焚的亂世,多少佛子,哀民生之多艱,與斯人之徒共運而同命。太虛行「阿彌陀佛的革命」,與章太炎並稱「革命黨的二太」;僧鐵禪護持孫文,畢永年歸命牟尼;釋印順撰《佛法概論》而見疑,釋夢參拒還俗而繫獄。所謂「假使熱鐵輪,在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其生也如寄,其往也如歸。管嬣發揚民國時期佛門之探索與奮鬥,表斯人之典型,特垂範於將來。豈僅是鉛槧事業而已哉。
1521年,馬丁路德於沃姆斯(Worms)參加聽證會,據傳Georg von Frundsberg 對馬丁路德說:「小和尚,你走的可是一條艱辛的路啊。」(“Little monk, it is an arduous path you are taking.”)《地藏菩薩本願經》裏也說:「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途,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道禮暨後起之佛門龍象,當此泥途,固須為眾生籌,求能牢腳步,省惡路。今見道禮學業有成,歡喜讚歎之餘,油然生Georg von Frundsberg 之感:想此去路漫漫其修遠,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好在道禮寫作此書,南針在抱,典型不遠;我於是知道禮必能成正果,開眾生。是為序。

劉季倫 于2022年7月
書籍簡介
1912年發刊的《佛學叢報》為民國首部佛教期刊。由主辦革命黨重要刊物《時報》的狄葆賢(1873-1941)所辦,從1912年10月出版至1914年6月為止,共出十二期,史瑞戈(Gregory Scott)的研究指出,《佛學叢報》是第一本專業化的中文佛教期刊。太虛大師亦曾評價:「《佛學叢報》雖只十二期,其質精量富,至今猶有可考之價值。」
有別以往佛教界以「佛經」為主的宣揚方式,《佛學叢報》包含了圖像、論說、學理、歷史、小說、問答,以及佛教新聞等專欄。投書者除中外著名僧侶居士,如釋宗仰、釋印光、釋諦閑等;亦有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章炳麟、歐陽竟無等民初重要學者,其內容豐富,並受近代思潮影響。《佛學叢報》雖於1914年停刊,但往後出刊的民國佛教刊物,基本上皆參考其編輯形式,為民國新興佛教知識傳播、轉型的重要推手。
本書研究《佛學叢報》的創刊背景與目的、編輯內容與傳播情形,除探討其時代意義外,更關注清末民初的知識學人,如何嘗試將「進化論」等西方科學知識,與「時間觀」等傳統佛學理論結合。藉此理解近代國家社會型態轉型時,佛教相關人士、知識分子等,如何將新思潮融入傳統佛學概念之中,從中找尋因應之道,以維護其信仰根基。

作者簡介

倪管嬣
法號釋道禮。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雙主修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佛教史、中日佛教交流史。著有〈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佛教的近代革新:以佛化新青年會與佛化教育為探討〉、〈「默默忘言、昭昭現前」:東亞佛教文化視野下的曹洞宗與默照禪〉、書評〈評オリオン・クラウタウ(Orion Klautau)編,《戦後歴史学と日本仏教》〉等學術專文。

目次

序/劉季倫

第一章 緒論
 楔子
 第一節 近代中國佛教復興與宗教出版相關研究
 第二節 《佛學叢報》與同期佛教刊物、大藏典籍,以及明治史料
 第三節 本書架構

第二章 初試啼聲:民國首份中文佛教期刊--《佛學叢報》
 第一節 狄葆賢、有正書局及《佛學叢報》
 第二節 讀者群及重要作者的組成
 第三節 《佛學叢報》欄位形式設計的特色
 小結

第三章 佛教與國家:近代國家建構對佛教經濟基礎的挑戰
 第一節 清末新政下廟產爭訟的問題
 第二節 杭州三十五寺歸屬事件:清末中國佛教界的窮途應變之道
 第三節 從「被動」到「主動」:民初中國佛教界的自保之舉
 小結

第四章 知識轉型:近代中國佛教歷史書寫與歷史觀之形成
 第一節 佛教歷史書寫之轉型歷程
 第二節 近代佛教歷史書寫的日本因素
 第三節 佛教史觀與天演史觀之嵌合
 小結

第五章 信仰轉型:佛教信仰認知的重新建構
 第一節 佛教面臨的新思潮與新挑戰
 第二節 佛教信仰對於國家道德與社會建構的任務
 第三節 世界宗教的類別與佛教的定位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徵引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