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府兵制度考釋(簡體書)
滿額折

府兵制度考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0 元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8741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谷霽光先生的代表作《府兵制度考釋》,是其以三十年的功夫研究北朝隋唐府兵制的重要成果,全面系統論述了府兵制的由來、演變、發展及其衰落的歷史。如其對府兵制的淵源問題、初期府兵的軍備給養問題的看法,補充了陳寅恪先生的相關論述。另外,書中對府兵制還提出了一些新視角,如軍府前冠以地名,雖很細小,卻能從中窺見到,那原來是防守要衝的駐屯軍隊,後來逐漸變成了常備軍,又進而成為常設的軍事學校。本書可以說是府兵制研究的集大成者。


作者簡介

谷霽光(1907—1993),湖南湘潭人,1929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次年轉入歷史系。1933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之後任教於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學院、江西大學等院校。長期從事於中國古代兵制史、經濟史的研究和教學。著有《府兵制度考釋》《中國古代經濟史論文集》《史林漫拾》等。

名人/編輯推薦

府兵制是西魏、北周至隋、唐的主要兵制,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密切相關,日本學者甚至稱隋唐中國為“府兵制國家”。

谷霽光先生匯集以往研究成果撰成的《府兵制度考釋》,將府兵制納入中古中國的政治社會脈絡中進行討論,是府兵制研究的集大成者。

本書初版於1962年,此次再版增添《補魏書兵志》《唐折衝府考校補》,以及五篇專論府兵制的論文,以全面反映作者在府兵制研究方面的成果。


讀《府兵制度考釋》書後

何茲全

最近讀了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7月出版谷霽光先生著的《府兵制度考釋》。這是一本好書,不僅材料豐富,而且分析細致深入,處處有新義。讀後得益不少。

府兵制度在中國兵制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在中國社會經濟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府兵制前期的軍民分籍、兵家的身份、地位以及軍民分籍到軍民合籍的變化等等問題,同時也就是社會史中的重要問題。

府兵制起於西魏大統,廢於唐之天寶,前後約二百年。其間發展變化,可分為前後兩期,隋以前為前期,隋及唐為後期。隋及唐府兵制的材料比較多,而隋以前則很少。前期府兵制的內容如何,實不甚明悉。近年來,經一些史學家的辛勤用力,其中特別是陳寅恪、唐長孺、岑仲勉和谷霽光四位先生,對前期府兵制有關材料的挖掘整理、爬梳分析,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府兵制前後的發展變化,來龍去脈,漸漸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

谷霽光先生對中國兵制史有多年的研究,對府兵制寫過多篇論文。這部《府兵制度考釋》就是在他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寫出來的。

一種制度的出現,總不是突然的。在它成長為一種制度、顯著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之前,往往已經在社會事物之中早已逐漸出生和生長。歷史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揭示這些制度的內部因襲演變之跡。本書在第一、二、三章“府兵名稱的由來及其演變”、“西魏、北周時期府兵制度的形成”、“府兵制與魏晉以來封建兵制及鮮卑拓跋兵制的淵源關係”裡,用豐富的材料分析說明府兵制和魏晉以來軍府領兵制度以及拓跋部族制兵制的淵源關係。這樣就使府兵制的出現和漢族皇朝的兵制聯繫起來,和鮮卑拓跋氏的兵制聯繫起來,使府兵制和當時的社會聯繫起來,也就使府兵制成為歷史發展中相互聯繫的一環而不是孤立的現象。

府兵制承繼了前代漢族皇朝的兵制和鮮卑拓跋氏的兵制兩個歷史淵源。

漢末,中央集權的政府垮臺,世家豪族的勢力發展和強大起來。這些世家豪族多有家兵、部曲,多的動至數千家。和世家豪族的家兵、部曲相聯繫的是兵戶或士家制的出現。家兵、部曲是世家豪族的私家軍隊,兵戶、士家是封建皇朝的官家軍隊。家兵、部曲的出現,使世家豪族領下的戶口從皇朝的戶口中分裂出來;兵戶、士家的出現,又使兵戶從一般民戶中分裂出來。魏晉以來,地方上多以刺史治民,都督領兵。都督的軍衙就被稱為軍府,軍府的軍隊,也就慢慢被稱為府兵。府兵的名稱,兩晉時已較流行。謝玄在淝水之戰時所使用的軍隊,就稱為北府兵。

這是府兵制度的一個歷史淵源。府兵這個名稱就是前代已有的,只是前代是一般都督府所領的軍隊的通稱,府兵制度下成為專稱。唐長孺先生首先指出府兵名稱的這一歷史關係,經谷霽光先生的闡釋,這可以說已是定論了。

府兵制的另一歷史淵源是鮮卑拓跋氏的部族兵制。拓跋初起時,內部包括許多部落,《魏書·官氏志》所載魏氏之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所謂三十六國、九十九姓,就是一些部落。這些部落的成員都有當兵的權利和義務,所謂“凡此諸部,其渠長皆自統眾”(《魏書·官氏志》)。拓跋氏入主中原時,在北部緣邊地區設鎮,以防御柔然等部族從北面抄襲。入中原後,也在西、南邊境上設鎮。這些鎮府的兵士,主要是拓跋氏各部落的成員。隨著拓跋氏社會的階級分化和封建化,氏族貴族發展成封建貴族。“散諸部落,同為編戶”的結果,一部分部族成員成為普通民戶,而在鎮府當兵的則成為兵戶,即所謂府戶。

鮮卑拓跋氏這種早年的部族兵制構成府兵制的又一淵源。府兵制成立時期,“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後,次功者為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亦改從其姓”(《周書·文帝紀》下),就是在形式上摹擬鮮卑拓跋氏當時的部族兵制。

關於府兵制和拓跋氏早年部族兵制的關係,陳寅恪先生曾首發其覆。陳先生在《府兵制前期史料試釋》一文裡(此文後來收入《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一書作兵制章)即指出“府兵之制,其初起時實摹擬鮮卑部落舊制”。但陳先生似乎過於強調了府兵制的鮮卑部族兵制這一淵源,而忽略了魏晉以來漢族皇朝乃至五胡十六國北方各族統治時期兵制的另一淵源。谷霽光先生對這一問題的意見,是比較全面的。

由於史料缺少,有關府兵制的好多問題,都不容易弄清楚,解說不一,引起爭論。谷霽光先生挖掘材料,整理分析,取得很大成績,府兵制許多有爭論的問題,得到解決。例如初期府兵的軍備給養,《北史》卷六○說:“每兵唯辦弓刀一具,月簡閱之,甲槊戈弩,並資官給。”而《鄴侯家傳》則謂:“兵仗衣馱牛驢及糗糧旨蓄,六家共備。”這兩條記載似乎有矛盾,成為研究中爭論的問題。“六家”何所指,就有不同的解釋。陳寅恪先生提出六家疑即“六柱國家”之說。但陳先生只將問題提出來,未作充分的解說。谷霽光先生一方面從文字上證釋了六家就是六柱國家,並指出六家即指六柱國,《鄴侯家傳》中即自有注腳,無須旁證;另方面說明這也就是魏晉以來私家養兵的繼續,“‘六家共備’即六家自籌給養,或者說給養由六家負責解決”,當然,也不能“機械地解釋成為六家全盤供備其全部軍隊的資糧”。谷先生認為,《北史》“並資官給”說和《鄴侯家傳》“六家共備”說也不矛盾。谷先生指出這正是私家的私兵、部曲中央化過程中的現象。“六家共備”是六柱國的軍隊走向中央化仍處於初期變化過程中,在軍資衣糧供備上尚保留著的原來私兵的一些痕跡,而“並資官給”卻反映了轉變中的發展趨勢。這是谷先生從發展上看待歷史問題,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的結果。看來似乎是矛盾的現象,卻原來是歷史發展過程中前後相連續的現象。矛盾的問題解決了。

有些人講府兵制,往往給人一種印象,好像府兵制是當時唯一的兵制,府兵以外,別無兵。谷霽光先生批評了這種見解,指出:“府兵制實行的同時,還始終存在著其他兵制,即使府兵成為最主要的軍隊的時候,其他軍隊的重要作用,仍然不能予以忽視。西魏以來,州郡兵一直不曾削弱,有時候還是繼續加強。”

府兵也不是唯一的禁衛軍,府兵之外,從魏周到隋唐,始終還另有一種禁軍存在。在這個問題上,谷先生批評了唐長孺先生不同的看法。谷霽光先生認為:“唐長孺先生把北周二十四軍宿衛與禁軍宿衛等同起來,誤以為禁旅全屬二十四軍的軍人或軍士,因而忽視了禁軍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其原因就是不了解府兵與禁軍始終同時並存這一普遍事實。”

府兵在當時全部軍隊中占多大的比重呢?就唐代而論,谷先生同意岑仲勉先生的意見。岑先生估計唐代兵數單是邊兵一項就有四十九萬,府兵約六十萬人。一般以六番計,在番的只有十萬人。因此即使府兵不作別用,全部用作邊兵,也只有十萬,還有三十九萬必須來自別項兵源。

谷先生的結論如何,還可以進一步研究。但使人不先就認為府兵制就是當時唯一的兵制,府兵就是唯一的兵,卻是很重要的啟發,對進一步研究府兵制大有好處。

從中國兵制史來看,府兵制度不僅是承前,和魏晉以來的兵制、鮮卑拓跋氏的部族兵制有淵源關係,而且是啟後,宋代的兵制也從唐代府兵制中吸取經驗,接受影響。宋代兵制的特點之一是“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兵權集中在中央,有事派將領兵出征,事完回來仍將軍隊交出。宋代這種集兵權於中央的辦法,就是從唐代府兵制中吸取來的。唐府兵制是以衛統府,十二衛和六率居中央,折衝府散在地方。谷霽光先生指出,“十二衛和東宮六率所領的折衝府,都不集中在一個地區,這是以衛統府的一個重要方略”。“一個衛所領折衝府分散在各地,軍將不易專其兵,衛大將軍名位雖崇,不過是‘蓄養戎臣’,平時尚統領所屬上番衛士宿衛京師;戰時受命出征,其軍隊系由朝廷臨時從各衛及募兵中調遣,真是‘將雖有名而權實去,兵將在內而京師實重’,為高度中央集權的措施。同樣,就一個道或一個州而言,折衝府雖多,所隸衛、率的系統不同……戰時受皇朝調遣接受行軍元帥或行軍總管的指揮,而所隸行軍元帥或總管,往往不是本衛將軍,這樣就不易形成為割據勢力。而且衛大將軍和地方長官都無調遣軍隊之權,平時‘伍散田畝,力解勢破’,即使在教閱時集中起來,而統領系統不同,足以互相牽制,不易變成為一種私兵。所以折衝府雖分布各地,仍然為皇朝直轄的中軍,絕不同於具有地方色彩的外軍,這又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具體體現。”我看,這正是宋代兵制中“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所本。“將雖有名而權實去,兵將在內而京師實重”,杜牧《樊川文集》和《玉海·兵制》雖均有此說法,蓋當時輿論如此,但後人談兵制的似乎很少就此點發揮。谷先生的闡釋,使唐代府兵制對宋代兵制的影響,宋代兵制和唐代府兵制的因襲沿革關係也初步被揭示出來。

(本書522—527頁)


目次

府兵制度考釋
引言
第一章 府兵名稱的由來及其演變
第二章 西魏、北周時期府兵制度的形成
第三章 府兵制與魏晉以來封建兵制及鮮卑拓跋兵制的淵源關係
第四章 隋衛府制度的確立和軍戶的廢止
第五章 唐初府兵制的恢復及其全盛
第六章 府兵制與均田制及封建國家職能的關係
第七章 府兵制的破壞
附論一 東魏、北齊建置府兵問題商榷
附論二 唐河北道折衝府的設置及其變化
附論三 城民與世兵
附論四 “良家子”與私裝從軍
府兵紀事年表
付印附記

相關研究補編
補魏書兵志
唐折衝府考校補
西魏北周和隋唐間的府兵
再論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
三論西魏北周和隋唐間的府兵
——府兵的階級成分問題商榷
四論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
——府兵初期資糧與軍備問題再探討
五論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
——府兵制的確立與兵戶部曲的趨於消失
谷霽光先生學術年表
讀《府兵制度考釋》書後

書摘/試閱

(1)常備兵均納入六柱國統轄系統之內,層層控制,直屬皇朝,大有助於改變原來的私人隸屬關係。由柱國大將軍到基層的都督,由皇朝任命,亦可以隨時更換,軍將與士伍之間的宗親鄉裡關係,便不似以前那麼固定了。從此軍將兼領別人部曲,或者子孫繼領父祖的部曲,都要中旨特許,不全由自己決定。而且柱國大將軍、大將軍、開府將軍、儀同將軍之類,如不加實職如“治某軍總管軍事”或“某軍總管軍事”,或奉命出征出戍,只能視同勛號,並無實權,皇朝逐步握有統帥和指揮權力,使割據勢力,不易滋生。
(2)遴選當州首望,統領鄉兵。西魏大統十四年任命的一批鄉帥,《周書·蘇綽傳附弟椿傳》說是“置當州鄉帥,自非鄉望允當眾心,不得預焉”。除蘇椿外,其他如郭彥、柳敏、韋瑱輩,都是以望族領本鄉兵,他們都在皇朝有官職,有似皇朝官吏派赴地方任職,使鄉兵皇朝化,這又是一個重大措施。
(3)逐步讓軍隊安土定居。在城有軍坊,而且新筑許多城以處軍人,在鄉有鄉團。定居則家累可以有其生業,可免昔時部曲“逐食流離”之苦。原來職業兵的家庭,生活上可以引起一些變化,逐步不全是“寄命衣食”了。當時戰爭仍然不少,安土定居,自然又會受到極大的阻障,只是總的趨向,在於定居。
(4)逐步制訂兵役的番期。擔任皇朝禁衛時,一般為每年一月役,“十五日上,則門欄陛戟,警晝巡夜,十五日下,則教旗習戰”。如果出征出戍會打亂番期,亦可以二三年合並計算。安土定居,番役易於執行,原來的終身兵、職業兵性質,事實上已有若干程度的改變。番休番役之法在私兵世兵和戰爭流徙之中,那是不容易實現的。
(5)擴軍以改變軍隊成員的組成成分。西魏北周,開始是“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繼之乃為“籍六戶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選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調”。再其次是各種各式的召募,有的可以“給復三年”,有的“除其縣籍”,以至說是“是後夏人半為兵矣”,新的兵員不斷增加,大批兵員的補充、擴大,原來軍隊的組成成分,多少要受影響。新募新籍的兵都來自編戶齊民,即使身份上有豪右與貧下戶之不同,本身並不同於部曲。雖然這些人被除其縣籍,列入軍戶,有似漢末的“士家”,可以稱之為“國家部曲”。但這種“國家部曲”性質的軍隊,已不同於私人部曲,軍隊組成成分,已具有極為重要的變化。
(6)皇朝對軍人“免其身租庸調”,或者“除其縣籍”,對皇朝“無他課役”,此與私兵部曲的“不供課役”不同,私兵部曲一般都是由軍將“私相置名”,依附於軍將個人,對國家不供賦役。府兵初期,已是兵士直接依附於封建皇朝,以兵役代替了其他賦役,二者有其重要的區別。
所有這些措施中,最帶關鍵性的兩件:第一是西魏大統十六年“籍民之有材力者為府兵”,第二是隋開皇十年下令“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籍民為兵,走向封建義務兵役制,消除了宗族、鄉裡色彩,也不復是職業兵、終身兵、世代兵,更不會是私兵。取消軍戶、兵戶,還復編戶齊民身份,社會地位提高了,封建兵制,至此也大為改觀。
建置府兵諸措施所以取得成效,主要是依存於整個客觀形勢的發展。其時民族大動蕩大分化,已趨於融合,階級階層的變化如奴婢放良、鎮戶府戶的免為平民等等,其趨向亦由來已久。北魏以來,實行均田制,北周也頒布過均田法,社會上存在著均田的“當年權格”,仍在產生積極的效果。其時北周境內,開始整飭吏治,發展生產,地方上豪富強宗的勢力有所削弱,賦役亦開始以貧富為差,都給府兵建置以有力的配合。如此等等,客觀形勢是有利於統一,有利於削弱宗族、鄉裡勢力的。更重要的是,漢末黃巾大起義之後,封建階級內部分崩離析,一時社會上沉滓泛起,組織宗族鄉裡以鎮壓農民的反抗,又從中各謀私利,相互掠奪,相互火並,導致四百年的戰亂不休並引起民族大動蕩大流徙。再經過北鎮起義和其他大乘起義等,民族斗爭與階級斗爭相結合的諸般斗爭,在新情況下又給與漢族地主和少數民族地主以嚴重打擊,整個封建階級陷於極端混亂中,他們又復組織起封建性的核心力量——宗族鄉裡,全力以赴,同時又復各謀私利,爭奪不休。其中一部分稍有遠見的人物,被迫地有所醒覺,亂極思治,也想從戰亂不休中解脫出來,有如北周的於謹、趙貴、賀拔勝、獨孤信等,可以稱之為“混亂中封建秩序的代表者”,勵精圖治的宇文政權與這些人物結合在一起,局面逐步穩定,隋的統一基礎,也就逐步確定下來。府兵制在這種總的趨向下,得以形成和確立,乃亦事勢之所必然。有關這類問題,這裡不予評論,只略為提示一下,借以引起我們的重視而已。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