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聖經倒著讀:福音書教我們的喻象讀經法
滿額折

聖經倒著讀:福音書教我們的喻象讀經法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海斯將畢生在釋經上的學養和見識,運用於四福音上的又一傑作。

「傑作」
《書籍與文化》Books and Culture

「極品」
《基督教世紀》Christian Century

「清澈而豐富」
《蘇格蘭福音派神學學刊》Scottish Bulletin of Evangelical Theology

海斯提出,讀四福音需要一種「倒讀法」,怎麼倒讀?——從新約讀回舊約。
根據是甚麼?路加福音二十四章27節:「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凡經上所指,不是零零星星,而是整個舊約。作者海斯想帶本書讀者,回到四福音作者撰寫福音書時,心中的寫作背景,如此才能準確理解福音書的內容。「這是要應驗經上所說的」多次出現在福音書上,可見正確認識耶穌,不能只讀新約,同時要讀舊約(經上所說的,是指舊約)。
海斯這本書的目的,在於將舊約與新約的關係連接起來。這是一本精鍊、精采的書。海斯將複雜難解的關鍵課題,用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語言文字,清晰地表達出來,作者不愧是當代大師級的新約學者。

「讀者一旦錯過,錯過的不只是書,而是錯過了他這一生被釋經浸透的信心,被經文重塑的生命了。」
~何玉峯(板新信友堂長老)

作者簡介

海斯(Richard B. Hays),一位大師級的新約學者,也是一位對上帝懷抱無比熱情的倫理神學家;專攻新約神學與倫理學、保羅書信,以及初代基督徒對舊約的詮釋。
海斯的學術成就卓越傑出,卻更看重「學作門徒」(discipleship),認為學術研究是一種用信心跟隨主的過程。曾任杜克大學神學院(Duke Divinity School)的院長多年,為北美諸多神學院作育無數英才,該神學院的學術聲譽崇隆,咸認海斯扮演了關鍵性角色,已於二○一八年退休。
海氏著作等身,他的《基督教新約倫理學》(The Moral Vision of the New Testament中譯本:校園,2018)被《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近作有《福音書中的聖經迴響》(Echoes of Scripture in the Gospels, 2016)、《用文本互涉法讀聖經》(Reading the Bible Intertextually,與Stefan Alkier、Leroy A. Huizenga合編,2019)、《重拾讀經的藝術》(The Art of Reading Scripture中譯本:漢語聖經,2021)。

推薦文一
被經文重塑的生命

還記得是二十多年前開始留意並閱讀海斯(Richard B. Hays)的作品,其間也兼讀一些他發表的論文。或精讀、或熟讀、或速讀、或挑著讀,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一再領教他對經文的字、句、上下文、互涉意義(intertextuality)的爬梳與掌握,精準而厚實,叫人難以抗拒。
杜克大學神學院雖屬循理宗創辦的學校,因為有海氏這位不羈宗派門戶之見的新約學者(曾任院長多年,已於二○一八年退休)坐鎮領軍數十年,不僅為北美諸多神學院校師資、教會傳道長執,作育英才無數,也厚植該神學院的學術聲譽至今不墜。
海氏在新約研究的學術成就有目共睹,勿庸贅述。但鮮為人知的是,他將學術方面的工作,自勉為「學作門徒」(discipleship)的一部分,意即把學術當成:用「信心」尋求將經文解釋得更清晰的一種過程,一種跟隨主的過程。換言之,對海氏而言,追求學術研究的初衷及標竿,唯獨出於:信心(sola fide)。

一想到海氏,腦中馬上會蹦出一些我向來認為理所當然,卻被他逼著打掉重來的信仰詞句和認知,例如:

信耶穌基督(人得救是因相信基督?還是憑著基督對上帝的信心?)
因信稱義(誰的信?信徒的信心?基督的信實?還是上帝的信實?)
義人必因信得生(義人是誰?信徒?基督?還是上帝自己?)
⋯⋯

回溯海氏過去在新約研究方面的著作涉獵廣泛,但文本、詮釋、互涉、教會、福音、倫理等領域,都可見其功力精湛的痕跡,每言所思也自成一家、擲地有聲:
1. 敘事解經:
(The Faith of Jesus Christ:The Narrative Substructure of
Galatians 3.1-4.11, 2002)
2. 教會群體:
(First Corinthians:Interpretation, A Bible Commentary for Teaching and
Preaching, 1997)
3. 聖經倫理:
(《基督教新約倫理學》〔校園,2018〕;The Moral Vision of the New
Testament:Community, Cross, New Creation,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to New Testament Ethic, 2013)
4. 文本互涉:
(Echoes of Scriptures in the Letters of Paul, 1989)
5. 保羅如何詮釋舊約:
(The Conversion of the Imagination:Paul as Interpreter
of Israels Scripture, 2005)
6. 福音如何成全舊約:
(Echoes of Scripture in the Gospels, 2016)
7. 學思生涯回顧:
(Reading with the Grain of Scripture, 2020)

對不熟悉海氏思想和書寫風格的讀者來說,閱讀這本《聖經倒著讀:福音書教我們的喻象讀經法》(Reading backwards: Figural Christology and the Fourfold Gospel Witness)可先略過序言、第一章和結論這三章,先讀二至五章。這本書讀起來其實十分迷人,唯需耐著性子,緊跟著作者的思路和行文,靜心探索反覆琢磨,待一窺堂奧後往往喜不能勝。因為當海氏為我們開了四福音作者各自解讀舊約四扇窗外美景的同時,又把我們從敘述耶穌的經文,帶到背後與它們呼應、互涉的舊約段落,然後再從這些舊約段落所在更大的上下文脈,細緻詮釋出它們原來該有卻被掩藏在舊約裡的意思,而這層從新約福音書往回(backward)在舊約讀出來的意思,又往前(forward)迴響、成全了新約經文的意思。
對熟悉海氏的讀者而言,很容易辨認出這本書是他將畢生在釋經上的學養和見識運用於四福音上又一本傑作。全書的核心內容是:新約四福音各自的釋經進路與例證;全書的論述指向是;彰顯耶穌就是主耶和華神這個獨一無二的身分,全書涉及的題材則是:四福音作者跟隨耶穌的親身見聞,加上背後與這些見聞有明顯互涉關聯的舊約敘事。
這本書從方法到表述,從語境到喻象,從字句到敘事,從文學到神學,海氏對經文點點滴滴的觀察,字字句句的詮釋,大大小小的評論,新約舊約的往返,似乎都較之前海氏的所有論述,更通透、更完整、更精煉、更成熟、更引人入勝了。
正如海氏在《福音書中的聖經迴響》(Echoes of Scripture in the Gospels)一書序言中提到的,該書和《聖經倒著讀》這二本書其實是源自海氏同一批尚未全部完成的手稿,《聖經倒著讀》是孩子,《福音書中的聖經迴響》是雙親,只不過為了二○一四年在劍橋大學的演講,先準備了《聖經倒著讀》的內容,然後用一本小篇幅的小孩書先出版,等到要完成釋經更完整的《福音書中的聖經迴響》時,海氏確診胰臟腺癌,待治療完成後,經主編和同事的鼓勵支持和協助下,在很短時間完成並出版了(二○一六年)後來這本雙親書。二書研究進路和方法相同,內容約有四分之一雷同。
我個人揣摩,這兩本書,應該是海氏在新約研究領域的集大成之作了。讀者一旦錯過,錯過的不只是書,而是錯過了他這一生被釋經浸透的信心,與被經文重塑的生命了。
何玉峯
板新信友堂長老

目次

推薦文一.被經文重塑的生命.何玉峯
推薦文二.聖經識見.孫寶玲
推薦文三.管窺初代門徒群體的喻象基督論.關浩然
導讀.對話的盛宴.謝樂知
序言

第1章
「基督所躺臥的馬槽」
用喻象法讀以色列聖經

第2章
用喻象法表達奧祕
與馬可同讀聖經

第3章
透過喻象法看妥拉
與馬太同讀聖經

第4章
那救贖以色列民的
與路加同讀聖經

第5章
透過喻象法重看聖殿
與約翰同讀聖經

第6章
回顧式讀經
與福音書作者同讀聖經的挑戰


附註
參考書目
經文與文獻索引
人名索引
致謝

書摘/試閱

序言

過去幾年,每逢有人問我都在忙些什麼,我總是半開玩笑地回答:「我在寫一本書,論述福音書中的聖經迴響。」我的回答有一半是認真的,因為我確實長久以來一直全神貫注,為早前的著作《保羅書信中的聖經迴響》(Echoes of Scripture in the Letters of Paul),撰寫以福音書為焦點的續篇。但我的回答也有一半是開玩笑的,因為任何人探索過這個研究領域都會發現,要解釋四卷正典福音書裡大量的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包括經文的引用、典故、迴響或呼應,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我那項較大規模的寫作計畫,長久處於萌芽階段,卻一直無法完成─不但因為這項任務的範圍大得可怕,也因為我目前擔任杜克神學院(Duke Divinity School)院長一職,在過去四年能投入寫作的精神和時間有限。不過,眼下這本小書,仍可視為某一種進度的報告或預嚐(arrabōn),展望更寬廣的研究最終能夠實現。所以,在眼下這部著作,我希望稍作萃取,把焦點收窄,從文本互涉的角度看福音書如何與以色列聖經扣連,為耶穌的神性作四重見證。
本書的六章內容,最初是在二○一三年秋和二○一四年春,於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神學院赫爾思講座(Hulsean Lectures)上發表。講座的文稿已稍作修訂,並加上一些附註,但仍保留原初演講稿的許多特色,只作了適度的修飾,以符合書面表達的要求。
先為本書讀者作些初步的說明,以便瞭解本書談什麼、不談什麼。先從反面說起。第一,這本書不是談論「歷史的耶穌」,也不是要重構拿撒勒人耶穌如何解釋聖經或理解祂自己的召命和身分。第二,這本書不是談論「產生並傳承福音書傳統」的眾多社群的社會脈絡,不是就某個文士學派的特定假說提出辯論,也不是談論福音書文本作者的社會定位。第三,這本書不是談論早期基督教社群如何發展出「以耶穌為以色列神之化身」的超凡信仰。
從正面來說,這本書要談論的是正典福音書的敘事如何陳述耶穌的事蹟,特別會注意四位福音書作者重讀以色列聖經的方式,以及以色列聖經如何預示並闡明福音書故事中的這位核心人物。簡而言之,這是用文本互涉的方法作仔細閱讀的練習。這樣的閱讀會帶來嶄新的觀點,也許有助於探討上一段落勾勒的棘手歷史問題,但那不是本書之目的。這些問題,我要留待日後才來處理。
本書所採取的進路,可能會受到這樣的批評:把福音書作者視為運用了文本互涉的敘述方式,是否假設了一種年代錯置的觀點,把福音書作者當作文學創作的天才?福音書作者是否有意識地採用先前存在的零碎傳統,精心杜撰出聰穎而富想像力的虛構作品?我的朋友兼同僚博克米爾(Markus Bockmuehl)表達了這種關注。他在一次私人通信中,深刻而尖銳地回應本書提出的一些觀念:

我在想,會不會有一股同樣重要的動態,促使人從相反方向操作。這似乎是事實,也是聖經作者的用意:他們與舊約扣連,至少以經文對他們的(神聖)要求和影響而言,那是經文本身對他們發揮的一種作用力,而不僅僅是他們對經文的「使用」。是否可以說,他們講出所要講的話,是因為聖經作為一位詮釋的他者(a hermeneutical Other),向他們看事物的觀點施加壓力,以致他們被這股壓力所震懾?換句話說,評論家看作是一種手段或操作策略者,在福音書作者看來,可能只是忠誠於聖言對於「神在他們中間所成就之嶄新現實」所做出的強烈命名。

我引述博克米爾審慎的對立看法,主要是想對他這看法表示贊同,並且要說明,我不希望被誤會成:我暗示福音書作者從事了天馬行空、充滿詩意的創作。說真的,就如博克米爾所提出的,福音書作者可能實在被「震懾」了,因為從耶穌故事的角度來看,他們與以色列聖經的嶄新會遇,產生了打破舊有範式的影響力。(馬可尤其是這樣。)早在我寫那本《保羅書信中的聖經迴響》時,我已磕磕碰碰地嘗試講述這件事─我力陳保羅對舊約的解釋,是「辯證式」的(dialectical)文本互涉,而非「啟發性」的(heuristic)文本互涉,請看以下的辯證:

這兩種模仿模形式的區分在於:哪種程度上,詩人最終容許次文本(subtext)保留它自己的聲音,並發出回應,向詩人「力圖作出整合的做法」提出挑戰。⋯⋯先導者繼續在衍生的文本中說話。⋯⋯保羅的宣告,需要聖經的祝福,而聖經的見證⋯⋯則要受到福音的一切表述形式的審斷。另一方面,聖經的見證只有放在福音的亮光下,從終末論的角度看,才獲得連貫性(eschatological coherence)。

這種辯證式的互動已根深柢固地植入了喻象式(figural)解經之中,那是福音書作者詮釋的特點。本書幾篇講論的重點任務,就是要說明這種辯證式互動如何在福音書敘事中運作。
換個方式來說,福音書敘事不是只憑精巧手法、寫成對人有益的虛構材料,而是見證。書中幾篇講論之目的,是要細心聆聽福音書如何藉著敘事作見證,並要辯識出:其見證如何成了觸媒,將以色列聖經與耶穌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