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滿額折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通往世界的禪(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鈴木大拙是世界極富盛名的佛教學者,世界禪學代表人物。他將其一生都投入禪的研究,向西方弘揚禪宗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他基於自己實際開悟的經驗,運用圓熟的歐美語言,將禪的思想嫁接其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本書集結了鈴木大拙面向歐洲世界所撰寫的英文講稿,以“何為禪”為主線,精心編纂,淺顯易懂地解明了東方禪的概念與深厚內涵,是禪學入門之不朽名作。


作者簡介

鈴木大拙 すずきだいせつ 1870—1966

出生於日本金澤。國際著名佛教學者,世界禪學權威。

1891年遊學東京,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哲學科選科學習,同時在鐮倉圓覺寺,隨今北洪川參禪。1897年赴美國芝加哥,從事相關學問研究十一年。1909年回日本後,著力於向全世界推介禪學,傳揚大乘佛教的思想。他一生著述宏富,除日文著作外,還用英文寫作了大量有關禪宗的著作,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榮格、海德格爾和湯因比等重要思想家的極大推崇,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以及“世界禪者”的美稱。主要著書有《通往世界的禪》《東方的智能》《禪與日本文化》等。


作者自序


本書是作者從自己過去四五十年間的著作裡,選出論述有關禪的本質的幾章,編輯而成的小書。讀者一讀,即可大概了解近代的禪究竟是如何的。當然,禪不僅僅要懂得,而且要有親身的體會才行,此事在這裡無須贅言。

那麼,如何才算是懂得呢?在不同的時代和場合,它的含義也會有所變化。一千多年前,在東方的某地形成的東西(禪),一成不變地強加於當今世界的一般讀者,肯定是行不通的。特別是對有著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的歐美人來說,把我們東方人往昔的作品,毫無更改地呈示給他們,並要求他們能弄懂—這似乎是件困難的事情。在海外弘揚禪學,只靠中文甚至是日文的表現方法,實際上是此路不通的。

就以英語來表現禪來說,與古老的禪錄相隔甚遠的表現方法,在禪的看法上,反而有可能提出一些新的見地。從英文把這些觀點譯成日文,在此意義上,我相信也是不無裨益的。

禪學,是靈性在中國誕生、發展,並且高度完成的產物。中文的表現,自然是基於中國的民族心理特點,將禪的妙處揮灑得淋漓盡致。然而,禪被移植到別的民族和語言時,它的妙處往往就有些變味了,這真是無奈。正因如此,我們更應放開心胸,引入異質的文化和情調,做到有備而來。特別是經歷了“二戰”的當今世界,各國不再是各自封閉的世界,而是各國人民攜手並肩、友好相處的世界;是一個增進相互理解,共存共榮,大家互相幫助的世界。那種只為一己的利益,而打擊和消滅對方的態度,必將遭到時代的遺棄。我們作為東方人,不能只想著自己得好處,而要有屈己容人的雅量。禪學也同樣,不應拘泥於既往的定型,即使翻譯起來會犧牲些許原文的美妙,也要費足夠的功夫,使他人能懂得禪的真意。英文翻譯成別的語言時也同樣如此。

舉一個手頭的例子。有一本書叫《臨濟錄》,是一千多年前中國唐代的著作。對臨濟禪來說,這是《聖經》一樣的存在,它裡頭的文字筆力簡勁,直入胸臆。如何將它翻譯成日文,已然是個問題了,要譯成英語,更需要有數倍的努力。即使這樣,也只能從文面上撿拾出它知性上的意義,而難以獲得文字裡面的真知。

有一句經典的話:“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所謂“大用”,意思是大的效用,但我們不可只停留在文字上理解。效用先不管,“大”卻有絕對的意義。什麼是“絕對的效用”?比方說,基督教裡,神說“要有光”—這就是絕對的效用。釋迦牟尼從娘胎出來,即喊叫“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吶喊也是絕對的效用。這“大用”跳出了自然規律、社會約束及邏輯的法則,不受任何的規則所限制。它是“隨處作主,立處皆真”,與索倫•克爾凱郭爾所說的“真理是主觀的”異曲同工。我們要反復思考一下,才能懂得這些話的道理,只憑文字上的了解,畢竟不是真知。

包括中國和日本在內,東方民族看待事物,總是著眼於事物被一分為二之前的狀態,亦即是從事物的裡面去觀察。這種觀察方法和歐美人完全不同,一分為二之後,就產生了能力的分別,主客的對立。兩分之前,沒有分離的狀態下,是無差別、非對立的。這世界上語言文字是第二位的,在這之前一腳踏進去才是第一要義。一般人會發問:這事可能嗎?禪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不可能變成可能。因此,禪才會講“不立文字”,教導我們從對立的世界中跳將出來。當然,雖然跳了出來,我們還是要返回語言的世界,否則沒法說話;然而,返回是返回了,一旦有過跳出來的經驗,我們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研讀禪錄,我們應該是這樣去做的。

如此看來,比方說,中文翻譯成英文時,它含蓄的一面就會失去,變得有點興味索然。但是,它的行文卻因有了散文風格的一面,而變得富於現代感。包括日本的讀者在內,相信對此也逐漸有所體會,這也是本書出版的一個意義所在。實際上,行文至此,這些幾十年來寫就的東西,內容上也許有增新的必要,此事有待日後進行,如今姑且擱筆。


鈴木大拙

1964年12月


目次

譯者序 1

作者自序 9


第一章 關於禪 13


第二章 關於覺悟 19

 一 21

 二 25

 三 29

 四 32

 五 38


第三章 禪的意義 41


第四章 禪和一般佛教的關係 69

 一、前言 71

 二、佛教的生命及其精神 74

 三、禪在中國 89

第五章 禪修的實際方法 111

 一、基於口頭的方法 119

1.反論 119

2.超越悖論 123

3.矛盾 124

4.肯定 127

5.反復 132

6.叫喊 135

 二、直接的方法 138


第六章 存在主義、實用主義與禪 145

 一 147

 二 149

 三 154

 四 158

 五 164

 六 167


第七章 愛和力 171


主要典籍一覽 180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關於禪


在佛教中,禪*是傳承其精神、得其精粹的一個派別。它的精粹就在於體驗佛陀成佛得悟(bodhi,菩提)的過程。因此,它對佛陀長年漫遊時的說教和說法,拒絕盲從。從這個角度來說,語言或文字,不過是用於指示佛教者生活的起點與終點目標罷了。

*梵語“dhyana”的發音與“禪那”相似。取其省略形式。

據傳,禪學發源於印度,公元六世紀初年由菩提達摩(Bodhidharma)完成並帶來中國。但事實上,禪的起源是在中國,由被稱為禪宗六祖的慧能(638—713)創始。他把重心從禪定轉移至般若(prajna),主張智能的喚起,事實上,形成了後世廣為人知的禪學基礎。雖然可以說是禪定導出了智能,但禪定卻不能認作是禪的目標。為什麼呢?因為禪的最終意圖,正是在於把智能從深眠的意識底部喚醒。

與智能相對的,是知識(vijnana)。若說知識指的是我們相當有限的一些知識,那麼,智能就是我們最高級別的直觀力。在慧能所在的時代,他反對通過靜心禪定而謀求精神專注的偏頗的大眾潮流,強調智能的覺醒。就是說,慧能在佛教的歷史發展中,掀起了一場革命。

在印度的哲學思想裡,龍樹的中觀學派指出,“智能”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以直接透視“空”(sunyata)為基礎的。但是,中國禪與印度哲學思想最為明顯的區別,在於前者毫不關心對離開有限的現世進行抽象的、形而上式的思考這一點。禪的這個特色,從其“問答”的形式來看顯露無遺。禪的問答通常直接從生命出發,不容諸如思維和表象等作用的介入,而直接與生命本身發生碰撞。因此,禪學呈現出來的是一副活潑生動、充滿活力的面目。

禪的問答裡,並不涉及有關神、救贖、啟示、罪、饒恕等宗教或精神上通常提出的問題。這個缺失甚為顯著。如果禪與我們精神上的欲求毫無關係,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智能的覺醒有怎樣的意義呢?禪能在刷洗碗碟中找到救贖嗎?耕田時,或是賣東西時,能找到救贖嗎?賞花之時,互相問候的時候,能得到什麼啟示嗎?像某些神僧,時而莫名其妙,大喊大叫那樣,能得到解脫嗎?禪學總是拒絕討論、立說、說教,或嘗試解釋。反之,禪說,從自己身上提出來的問題,就從自己身上找出其答案。為什麼呢?因為答案總是在提問之中。神僧有言:“我說的話,那是我的,不是你的,也不可能成為你的;一切必須是從你自身中發起和成就。”

禪強調智能必須從自身所生,這點令人深思。禪並不是對佛教從頭否定。相反,禪正是在佛教的框架中心處存在。它所教導的主要有兩個要素:智能及慈悲。確實,禪也強調佛教體驗中慈悲的一面。而慈悲呢,總是在為其同胞兄弟—智能的到來助力,從中生出了各種妙用功夫,成為了創造的源泉。

有一位僧人問他師父:“體驗到覺悟之前的人,是怎樣的人?”師父答:“跟我們一樣,普通人。”“那麼,覺悟後又如何?”“灰滿頭,土滿面。”僧人進一步問道:“這究竟結果卻是如何?”“也只是這樣罷了,沒啥大不了的。”師父這樣回答。

“灰頭土面”是典型的禪的表現—一個禪者,為了人類的幸福,一步一步,終其一生竭盡全力的意思。“吃茶去”—這句有名的話,也是禪者對關心社會的一種禪式表現。禪與佛教其他宗派一樣,慈悲和智能,如同車輿的兩輪,共同發揮作用。

有一個僧人,他向雪峰(822—908)告了假,去訪靈云和尚,問道:“佛陀出生之前的世界是如何的?”靈云把拂塵(本來用於趕蟲子的工具,現在成了一種宗教道具)立了起來。“那佛陀出世後的世界又是如何的?”靈云又把拂塵豎起來。這個僧人回到雪峰處,師父問他:“怎麼如此早歸來?”僧人把見靈云的前後,全般不解等事由說了一通。雪峰說:“那你問我。我來教你。”僧人重復了同樣的問題,雪峰又把拂塵豎了起來。第二個問題一問,雪峰把拂塵扔了出去。這時,僧人對師父行了一禮,師父打了僧人一下。就這件事情來說,拂塵的使用是智能;師父的一擲一打,則是慈悲。

禪在中國,於唐朝(618—907)、宋朝(960—1279)最為昌盛。及至明朝(1368—1644),開始出現式微的征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諸國對禪的關注度有了提升,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對日本人的生活及其文化不斷加深關注的反映。也許只有在日本,禪學作為生活、生存的力量,流傳至今,仍然健在,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今天,其皈依者還達到了四百五十萬人眾。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