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讀懂攝影:塑造世界攝影史的50個關鍵類型(精)(簡體書)
滿額折

讀懂攝影:塑造世界攝影史的50個關鍵類型(精)(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探究藝術源流,網絡關鍵概念。本書系原版由擁有46年歷史的國際知名出版集團Quarto出品。其圖書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系列書帶你閱盡經典繪畫藝術、現代藝術、建築、攝影和電影中的代表風格與流派。書系中的每一冊都梳理了該藝術門類在不同時期的代表性風格,以及垂名青史的名家、名作,是厘清藝術中關鍵概念的絕妙讀本。

 

這是一本獨特而輕鬆的攝影史讀物,書中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過去170年以來的50個主要的攝影類型,詳細列舉了相關攝影關鍵詞、攝影風格和具有影響力的攝影師及其作品。全書闡述了攝影的發展,追蹤了攝影從早期實驗階段到當前數字自拍時代的演變。

在當今時代,攝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和興趣,本書以簡潔的結構和形式將大量的攝影知識提煉,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攝影概念及其要點,快速、系統地學習攝影文化知識。

作者簡介

埃瑪·劉易斯是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的策展人,她組織、策劃過多次藏品展覽。她曾管理已故攝影師特倫斯·多諾萬(Terence Donovan)的檔案,並在菲利普斯拍賣行的攝影部工作了多年。她為一些雜志撰稿,並為許多藝術家和攝影師寫過文章。

名人/編輯推薦

原版是出版社Quarto系列書“isms”中的一本

攝影史科普讀物,攝影領域內專業人士執筆撰寫,兼具專業性和可讀性

系統、全面地對攝影的演變歷程進行了完整追溯

介紹攝影史的小而豐富的書,知識點多、資料性強

 

  • 中按照時間順序和攝影主題系統且全面地梳理了攝影的發展,是一本攝影簡史

本書主題清晰,按照時間順序,從1826年至20世紀前10年的攝影的發明及記錄世界到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步入現代的攝影,再到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關於社會與人性的攝影作品,以及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的後現代主義,20世紀80年代至今現代攝影,介紹了包括印版攝影、調查攝影、衝突攝影等50個不同時期的關鍵攝影類型,完整、系統地追溯了這個新啟的藝術門類的發展史。

 

  • 由攝影領域內專業人士執筆撰寫的科普讀物,攝影專業性強,但行文流暢,不失活潑、內容易懂,兼具攝影專業價值和科普的可讀性;

本書作者埃瑪·劉易斯曾管理已故攝影師特倫斯·多諾萬的檔案,並在菲利普斯拍賣行的攝影部工作了多年,具有豐富且專業的攝影知識,並為一些雜志和攝影師撰稿。

 

  • 本書原版是國際知名圖書出版集團Quarto出品的系列書isms中的一本

Quarto擁有46年歷史,其出版的圖書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系列書包括《讀懂建築》《讀懂電影》《讀懂現代藝術》《讀懂藝術》等,都是小而豐富的介紹各種藝術流派發展的圖書。

 

  • 本書內容板塊布局清晰,並配有輔文導讀,易於閱讀;知識點聚集,資料性強,便於查閱。作為關建攝影史的一般入門讀物,是攝影愛好者和初學者了解攝影知識的不二之選;

本書每個攝影類型都從社會背景、關鍵攝影師名錄和攝影師主要作品及其他攝影師和作品、關鍵詞、類型介紹,以及所屬其他攝影類型等幾個板塊,通過這些關鍵知識點,詳細且清晰地介紹每個攝影流派和類型本書知識點多,資料性強,是攝影入門學習和查閱的絕妙讀物。

 

  • 本書圖文結合——高清四色大圖輔助文字闡述攝影史的發展,便於讀者理解記憶;

本書每個攝影類型都配有其關鍵攝影師作品,結合文字圖注和文字說明,將攝影流派和類型的發展詳細且直觀地呈現給讀者,方便讀者閱讀理解。

 

  • 精心策劃,印刷精美,體積小,方便攜帶閱讀。

本書尺寸是140mm*206mm,精裝四色印刷,書名配有UV工藝,小巧且精致,便於攜帶,便於讀者隨時閱讀、查閱。

攝影是由技術革新、藝術潮流、其作為記錄者和敘事者的文化角色以及其在商業環境中的價值構建而成的,所有這些都是攝影家們實踐的範疇,本書為這些範疇提供了指南。

自19世紀問世以來,攝影的活躍度遠超其他媒介。從早期的基礎發明[如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利用負片拍攝照片或埃德沃德·邁布裡奇(Eadweard Muybridge)拍攝運動的方式]到20世紀和21世紀顛覆性的創新活動(如彩色膠片、數碼相機和前置攝像機的問世),化學和科技不斷強化攝影的本質以及我們與攝影的情緣。

在整個演變過程中,攝影被賦予了最重要且最具爭議的角色—作為時事的見證者。此外,攝影還被用來宣揚政治理念,並且那些對自己的媒介及其價值懷有堅定信念的攝影師們也會對它進行塑性改造。攝影就像繪畫、素描或雕塑一樣,一直是現代藝術主要運動中的組成部分。

本書的架構詮釋了不同攝影風格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交織、分離的,諸如超現實主義的攝影可以精確到特定的地點或時刻,靜物攝影則可以跨越歷史和地理的局限。這些攝影風格,特別是那些富有創造力或影響力的攝影,從創立之初就經歷了不斷的探索和發掘。其他那些不斷重申的攝影風格(如衝突攝影)在本書中就有兩到三個不同的章節來闡述其隨著文化、工業化及科技的革新而進行的演化過程。書中有些章節的名稱源自攝影師的創作,有些只是簡單地描述了方式,另外一些則精辟地概括了攝影風格或方式,如工業主義、主觀主義、諷刺主義、杜塞爾多夫的無表情攝影和虛構敘事主義就是為這本書的敘述而創造的術語。

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每一章節都提及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師,攝影師如同攝影一樣,他們的攝影活動靈活多變,不會因為出現在書中的特定章節而被輕易界定成某一攝影派別。因此,本書的攝影總結並非面面俱到,可將其作為基本指南來了解及享受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攝影的魅力。

目次

攝影的發明及記錄世界

1826年至20世紀前10年

第一張照片

12

銀版攝影法

14

正負片攝影法

18

肖像館

22

旅行、探險隊和旅遊業

24

調查攝影

26

早期衝突攝影

28

動態主義

30

社會紀實

32

 

步入現代

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

街頭攝影

36

畫意攝影主義

38

裸體攝影

42

時尚與社會

46

靜物攝影

48

未來主義

52

構成主義

54

達達主義

56

包豪斯與新視覺

58

新客觀主義

60

超現實主義

62

墨西哥現代主義

66

工業主義

68

F/64攝影團體

70

 

社會與人性

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

社會現實主義

74

戰爭報道

76

新聞攝影主義

80

主觀主義

82

人類大家庭

84

抓拍

86

街道與社會

88

明星與狗仔隊

92

 

後現代主義

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

 

戰後時尚

96

戰後色彩

98

概念主義

100

新地形學

102

藝術紀實攝影

104

後現代主義

108

肖像、表演與身份認同

110

日記主義

112

舞臺表演

116

 

現代攝影

20世紀80年代至今

廣告與時尚

122

諷刺主義

124

杜塞爾多夫的無表情攝影

126

環保主義與全球化

128

行動主義

130

廣度紀實攝影

132

虛構敘事主義

134

衝突與監察

136

新形式主義

138

後網絡藝術

140

 

全書輔文

引言

6

導讀

8

攝影師名錄

144

攝影流派年表

152

術語表

154

收藏品列表

157

圖片版權

159

書摘/試閱

第一張照片

 

攝影是19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三大歷程的結晶,使得記錄、修復及復刻圖像成為可能。第一張相機內的照片是用暗箱製作的,獨特且永久。

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路易斯·雅克·曼德·達蓋爾(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漢弗·戴維(Humphry Davy),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Joseph Nicephore Niepce),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托馬斯·維奇伍德(Thomas Wedgwood)

暗箱;日光蝕刻法;光繪成像;正片;獨特

托馬斯·維奇伍德和漢弗·戴維邁出了攝影圖像的第一步,他們在1802年發表了關於記錄光線的實驗記錄。推動攝影問世的發現是晚些時候才出現的,起初源自發明家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的作品。涅普斯對光刻感興趣,他極力尋求新技術來完善其自稱不足的雕刻技術。1816年,他嘗試著將感光紙放進照相機的背面,這是一種投射圖像的光學裝置。他發現光線照射到感光紙的區域會變黑,並產生負片。但這種現象的結果只是暫時的,因為感光紙會在日光下完全變黑。

6年後,涅普斯發現將瀝青和猶地亞(Judea,一種礦物精油)的溶液放在紙上,可以永久固定圖像。精油與光接觸後變硬,該法常用於平版印刷。於是他將這種方法稱作“日光蝕刻法”,其含義是“光繪”,取自希臘語“太陽”(helios)一詞的意思。他的復制品是由教皇七世的雕像與感光紙直接接觸而成,被認為是第一幅攝影成品。

大約在1826年或1827年,涅普斯將塗有瀝青制劑的錫板放在照相機暗箱內,這是世界上第一張相機內的照片。在將相機放在窗口長達8小時後,他用薰衣草油衝洗負片,最後露出了戶外場景的直接正片(獨特的)永久圖像。從1829年開始,涅普斯與相機暗箱專家路易斯·雅克·曼德·達蓋爾合作,促成了第一個在商業上可行的攝影工藝。不過涅普斯在1833年就去世了,該攝影工藝之後得到精進改良,並於1839年被世人稱為“銀版攝影法”。

 

銀版攝影法的面世激勵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公布了他的實驗成果。他希望能改善暗箱投射出的圖像,因此早在1833年就探索出了他自稱的“光繪成像”(黑影照片)—將物體直接放在塗有感光氯化銀與一種液體的紙上,這種液體在陽光下會變暗,從而在沒有照相機的情況下形成影像。約翰·赫舍爾(John Herschel)在1842年發明的藍曬法遵循了同樣的基本原理,但他使用的液體在曝光後會變成明亮的普魯士藍色調。而植物學家安娜·阿特金斯則是第一個認識到藍曬法記錄植物標本大有潛力的人,她的《不列顛藻類影集:藍曬法印象》(Photographs of British Algae:Cyanotype Impressions)一書在1843年至1853年期間連續出版。恰在這時,塔爾博特已經宣布了他的下一個發現,即卡羅法攝影,這是第一種正負片法攝影工藝。

 

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

《在勒格拉斯的窗外景色》(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1826—1827年

哈裡·蘭塞姆中心,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這是現存最早的由相機拍攝的照片。盡管錫板模糊不清,但剛好可以看到涅普斯身處法國樂加斯家族莊園的外樓屋頂。這張照片數十年不見蹤跡,最終於1952年被攝影歷史學家艾莉森(Alison)和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Helmut Gernsheim)找到。

 

安娜·阿特金斯(見第10頁)

《青澀及成熟狀態下的網地藻》(Dictyota dichotoma in the Young State and in Fruit),摘自《不列顛藻類影集:藍曬法印象》(Photographs of British Algae:Cyanotype Impressions),1843—1853年

 

保羅·蓋蒂博物館,洛杉磯

阿特金斯在嘗試藍曬法前曾試驗過其他多種方法,但因為藍曬法可實現多次印刷,所以英國藻類影集可以多次印刷。該書被認為是第一部採用照片說明的書籍。

 

其他作品

 

安娜·阿特金斯

《錫蘭島,不列顛蕨類植物》(Ceylon,British Ferns),摘自《不列顛和外國蕨類植物影集》(Cyanotypes of British and Foreign Ferns),1853年

保羅·蓋蒂博物館,洛杉磯

 

佚名

《鯊魚蛋盒》(Shark Egg Case),1840—1845年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

 

約翰·赫舍爾

《我仍是少年》(Still in my Teens),1838年哈裡·蘭塞姆中心,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葉莖之葉》(Leaves on a Stem),約1838年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銀版攝影法;正負片攝影法

動態主義;街頭攝影;未來主義;新聞攝影主義;概念主義

 

社會紀實

從19世紀中期開始,攝影師開始記錄人類軌跡,該類攝影在幾十年後被稱為“社會紀錄片”。與現在一樣,當時這種類型的攝影作品往往關注弱勢群體。

羅伯特·亞當森(Robert Adamson)和戴維·奧克塔維奧·希爾(David Octavius Hill),劉易斯·海因(Lewis Hine),奧斯卡·G.雷蘭德(Oscar G.Rejlander),雅各·裡斯(Jacob Riis),約翰·湯姆森

原型;關懷的;憐憫心;不公正;改革

攝影能夠快速生成清晰、準確的圖像,這意味著它能被包括社會科學在內的各門學科接受。攝影的應用包括記錄人類活動和外國文化,以用於人類學和醫學的研究。

19世紀,對分類的研究延伸到了刻畫更具社會學本質的領域。1844年,肖像攝影師羅伯特·亞當森和戴維·奧克塔維奧·希爾在《福斯灣的漁夫和婦女》(The Fishermen and Women of the Firth of Forth)中加入了社會原型。就像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的類型學調查《20世紀的人們》(Peop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892—1954年)一樣,它們在作為歷史證據的同時,也為人們了解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提供了窗口。

到了19世紀中葉,刻畫人類的經歷開始流行起來,對城市工人階級、無家可歸者和失業者的街拍也越來越多。奧斯卡·G.雷蘭德的《小鎮之夜》(Night in Town,約1860年)成為這一主題感性化攝影方式的象徵作品。

在《倫敦勞工與倫敦貧戶》(In London Labour and the London Poor,1851年)中,社會改革學家亨利·梅休(Henry Mayhew)借助理乍得·比爾德的銀版照片,刻畫了對街頭商販的采訪。然而,1866年出現的伍德伯裡制版法成功地引入了以接近原作質量和細節印制照片出版的方法。這種忠實度有利於具有政治動機的項目,如阿道弗斯·史密斯(Adolphe Smith)和約翰·湯姆森合作拍攝的《倫敦街頭的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約1877年),因為在這些項目中,照片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對於攝影師吸引人們關注其所刻畫的社會不公正現象至關重要。

在美國,雅各·裡斯和劉易斯·海因創作了最廣泛的“關懷攝影”。社會改革家、《紐約論壇報》(New York Tribune)的警方記者裡斯拍攝了數千張城市貧民窟的照片,並附帶文字描述發表在《另一半人的活法》(How the Other Half Lives,1890年)中。他采取了毫無保留的攝影方式,以引起中上層階級的共鳴,激發他們的憐憫心,並支持自己改善住房、公園和環境衛生的運動。

作為美國童工委員會的攝影師,海因拍攝了兒童們在工廠、作坊和礦山工作的真實情況,他所拍攝的這些帶有標題說明的照片成功地支援了取消童工的運動。相比之下,在整個20世紀20年代拍攝的《工作寫照》(Worker Portraits)中,他積極地展現了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並給他的拍攝物件注入了尊嚴和自豪感。這明顯不同於他早期作品中所展現出的憐憫情懷,但這對後來的幾代人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人在20世紀30年代將攝影與紀實風格完全融合在一起。

 

劉易斯·海因

《卡羅萊納州棉紡廠的少女紡紗工》(Adolescent Girl,a Spinner,in a Carolina Cotton Mill),1908年

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新澤西州

美國內戰後的工業繁榮伴隨著童工的激增,在此期間,海因拍攝了大量展現時情細節的照片,這極大推動了社會變革的實現。畫中女孩的凝視傳達出了一種作者傾向於強調的故事背後的代入感。

 

其他作品

羅伯特·亞當森和戴維·奧克塔維奧·希爾

《兩位紐黑文漁婦,也許伊麗莎白(約翰斯通)·霍爾夫人便位於右側》[Two Newhaven Fishwives,Perhaps Mrs Elizabeth(Johnstone)Hall on the Right],約1845年,選自《福斯灣的漁夫和婦女》,約1843年至1847年

蘇格蘭國家畫廊,愛丁堡

 

劉易斯·海因

《蒸汽管道工》(Steamfitter),1920年,選自《勞作中的人們》(Men at Work),1932年

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

 

奧斯卡·G.雷蘭德

《拾荒者》(Homeless),約1860年

喬治·伊斯曼國際攝影和電影博物館,羅徹斯特,紐約州

 

雅各·裡斯《華埠擺也街旅店的住客們,五美分一個鋪位》(Lodgers in Bayard Street Tenement,Five Cents a Spot),1889年,選自《另一半人的活法》,1890年

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

 

約翰·湯姆森

《乞討者》(The Crawlers),選自影集《倫敦街頭的生活》,約1877年

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旅行,探險隊和旅遊業;街頭攝影;社會現實主義;街道與社會

裸體攝影;靜物攝影;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主觀主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