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香港城市掠影
滿額折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香港城市掠影

定  價:NT$ 760 元
優惠價:9068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香港作為貫通中西的國際商業大都會,由城市面貌、文化色彩以至商業都會的風采均多姿多樣。本書由此三方面切入,勾勒這個被譽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掠影。
全書分三篇。上篇「城市風貌」,由香港開埠初期港島北岸的「維多利亞城」起步,說到新市鎮發展、公屋建設、市區重建,乃至都會區的規劃發展,從各區演變概述這座國際大都會的發展。中篇「文化色彩」,從風水、影視、流行樂壇、賽馬、傳媒、武俠小說等方面,介紹香港在文化領域的獨特性和成就。下篇「商業都會」,則從貿易洋行、海港碼頭、航空、股市、交通運輸、電力供應等方面,圖文並茂講述香港城市變遷。

作者簡介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先後擔任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並曾先後擔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專家、廣東經濟學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1987年至1994年曾任香港東南經濟信息中心分析員等職,長期從事香港經濟、香港資本與財團、香港金融與地產、香港經濟史等領域的研究。

主要著作:
《香港英資財團(1841-1996)》(1996年)
《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1997年)
《澳門概論》(1999年)
《香港地產業百年》(2001年)
《香港金融業百年》(2002年)
《百年利豐:從傳統商號到現代跨國集團》(2006年)
《厚生利群:香港保險史》(2009年)
《百年利豐:跨國集團亞洲再出發》(2011年)
《香港:打造全球性金融中心—兼論構建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2012年)
《香港企業並購經典》(2013年)
《香港產業結構轉型》(2014年)
《香港金融與貨幣制度》(2015年)
《承先啟後:利豐馮氏邁向110周年》(2016年)
《轉型時期的香港經濟》(2017年)
《香港企業併購經典(增訂版)》(2017年)
《香港金融史(1841-2017)》(2017年)
《不斷超越 更加優秀——創興銀行邁向七十週年》(2018年)
《轉型時期的澳門經濟》(2019年)
《香港英資財團(1841-2019)》(2019年)
《香港華資財團(1841-2020)》(2020年)
《香港地產史(1841-2020)》(2021年)

1987年9月,筆者首次踏足香港。香港中區的繁華鬧市、維多利亞海港的璀燦夜景,都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筆者是應香港東南經濟信息中心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振漢先生之聘,前往該公司任經濟分析員,從事香港經濟研究,聘任期是一年。筆者以為這只是一次短期的旅程和考察,不料自此就在香港工作、生活了整整七年。這期間,筆者在工作、研究之餘,幾乎走遍了港島中區、灣仔、銅鑼灣、北角、筲箕灣,九龍半島的尖沙咀、油麻地、旺角、九龍塘,乃至新界的沙田、屯門等新市鎮,觀看了不少香港電影、追看了一批優秀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閱讀了大量的報刊乃至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等,對香港這座國際大都會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和了解。
回到廣州暨南大學工作後,我繼續從事香港經濟、香港資本與財團、香港金融與地產等領域的研究,期間不斷往來於廣州與香港之間,對香港這座獨特城市的諸多領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理性認識。記得香港三聯書店總經理兼總編輯趙斌先生在退休前曾對我談及:「馮教授,你應該寫一本關於香港這座城市最獨特方面的專著!」此話引起我的共鳴,一直銘記在心,並為此孜孜不倦收集相關資料、文獻。終於,2020年全球性新冠疫情使得我有時間安心坐家、專心著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寫成這部題為《香港城市掠影》的新書。
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城市風貌」,主要從港島中區、銅鑼灣,九龍油尖旺,新市鎮發展,市區重建與公屋建設,乃至九龍東、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的規劃發展等方面,介紹香港這座國際大都會的演變發展。香港的城市發展,最早從港島北岸的「維多利亞城」起步,擴展至「四環九約」,乃至銅鑼灣、北角和九龍半島等,再發展至新界沙田、屯門、天水圍等眾多新市鎮,形成城市的總體框架結構。其中,港島中區成為香港的政治及經濟中樞,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總部等均設於此,高聳入雲的著名大廈比比皆是,一切商業活動應有盡有,高效便捷。而港島銅鑼灣、九龍油尖旺等地區則發展為香港的「銀座」、「購物天堂」。有評論認為:「全世界沒有一個像香港的市中心區如此濃縮、集中和多元化。」從九龍半島海傍南眺,維多利亞海港與港島的天際線可以說是世界國際大都會中最壯觀、最迷人的景色之一。
中篇「文化色彩」,主要從風水玄學、電影、電視、流行樂壇、賽馬、報業傳媒、武俠小說等方面介紹香港在文化領域的諸多獨特性和所取得的成就。過去,香港曾被一些人認為是「文化沙漠」,這其實是一個誤區。戰後以來,香港的繁榮,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方面,而且也體現在眾多文化藝術領域。香港作為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國際大都會的發展,使得它在文化領域中獨樹一幟,色彩斑斕。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香港在文學、電影、電視、流行樂壇、賽馬、報業傳媒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香港曾被譽為「東方好萊塢」、「馳名的夢工廠」;香港流行樂壇的輝煌歲月,被後來稱為「神仙打架的年代」;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的武俠小說,至今仍在全球華語圈經久傳讀。有評論認為:「可以自豪地說,在世界文化大百科全書的每一卷裏,香港都有值得書寫的章節。」
下篇「商業都會」,主要從貿易洋行、海港碼頭、航空、股市、交通運輸、電力供應等方面,介紹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大都會的演變發展。
香港開埠後,作為「自由港」和溝通海內外市場的貿易轉口商埠起步發展,期間,洋行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可以看到昔日洋行的身影。二戰之後,在種種內外部因素的推動下,香港經濟邁向工業化,並迅速崛起,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進而發展成為亞太區的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中心、國際金融中心,成為國際著名的商業大都會,以及聯繫中國內地與海外市場的橋樑和樞紐。香港這個資源匱乏的海隅小島創造了眾多的「經濟奇蹟」,其所取得的商業成就令全球矚目。
誠然,香港作為貫通中西的國際商業大都會,其城市面貌、文化色彩及商業都會的風采,還表現在眾多方面,本書只是選取了其中最為突出的或筆者比較熟悉的方面加以敘述,難免掛一漏萬,衷心希望識者指正。筆者期望透過本書,使得讀者對這座被譽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有一個概貌式的了解和總體性的印象。
本書在順利出版之際,筆者首先要衷心感謝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侯明女士、副總編輯黎耀強先生的全力支持,衷心感謝本書責任編輯白靜薇女士的精心編輯和細緻勘正!衷心感謝尊貴的朋友、各位前輩和相關機構慷慨提供珍貴的圖片,他們的芳名是:香港大學榮休教授薛鳳旋博士、香港史專家高添強先生、張順光先生、吳邦謀先生、吳貴龍先生、邱健恩先生、許日彤先生、山頂纜車有限公司、天星小輪、中華電力有限公司、香港電燈有限公司、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等。沒有他們的鼎力支援、熱情幫助、專業精神和辛勤工作,並得以配上珍貴的圖片,本書實難以出版成現在這個模樣!
誠然,由於筆者水平所限,對香港的深入了解有限,所掌握的資料有限,本書所涉及的領域亦較為寬廣,其中定有不少疵誤之處,懇請識者批評指正,並給予理解和原諒!

 

目次

前言

上篇 城市風貌
第一章 中區舊城:香港的「經濟中樞」
第二章 銅鑼灣:香港「銀座」與文娛康體中心
第三章 油尖旺:購物天堂、文化重鎮與多元社區
第四章 新市鎮發展:從荃灣到新界東北
第五章 城市建設:公屋發展與市區重建
第六章 都會計劃:從九龍東到「北部都會區」

中篇 文化色彩
第七章 風水玄學:香港社會的「商業文化」
第八章 「東方好萊塢」:港產片的黃金歲月
第九章 電視風雲:無綫亞視的擂台戰與盛衰
第十章 流行樂壇:「神仙打架的年代」
第十一章 博彩娛樂:香港賽馬揚威國際
第十二章 傳媒春秋:香港報業源遠流長
第十三章 金古梁溫:香港人的「武俠」情懷

下篇 商業都會
第十四章 洋行滄桑:從怡和到利豐、捷成
第十五章 維港變遷:從九龍倉到葵青貨櫃碼頭
第十六章 航空樞紐:從啟德到赤鱲角機場城市
第十七章 港股風雲:從「四會並存」到「中國紐約」
第十八章 炒樓熱潮:地產市道的「風景線」
第十九章 特色交通:穿越百年的纜車、電車與渡輪
第二十章 電力供應:港燈與中電的百年演繹

主要參考文獻與資料
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8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