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推進電影研究01:異雜與求精
滿額折
推進電影研究01:異雜與求精
推進電影研究01:異雜與求精
推進電影研究01:異雜與求精

推進電影研究01:異雜與求精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90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有鑑於數位電影時代中,電影與相關資訊在各種介面流動,電影院氣氛熱絡,臺灣的電影學術研究與出版顯得冷淸,本書為一思考性的電影刊物,主編暨作者群回應臺灣的21世紀是否需要深刻的思考與出版,以及臺灣電影本身的觀賞能力少了思考與討論的熱情下而弱化的現象,等等問題而出版,希冀成為一個電影研究的思想平台,呈現更多元異雜的學術的研究,進而有更多的電影學術同儕加入,成為一個專精的電影書系。

推進電影研究的動力,是一種雜異化與純精化多重交互作用之下的一個電影本體論式當代思考與回應──《推進電影研究》的英文名為《Wipe, cinema study》。在電影技術中的Wipe是相當符合本書系的想法。Wipe在臺灣一般是被譯為劃接。它是一種轉場技巧,也是剪接技巧的演化方式。它在古典電影裡面有,在數位電影時代更為華麗。Wipe是指一個鏡頭從銀幕的一邊向另一端移動,在視覺效果上如同擦塗過前一個畫面。它適合用來結束一個影片段落,並且開始一個新的段落。編者寓意藉wipe的推動的力量,化作本書系的電影研究精神:從電影的觀看閱讀,轉場到深刻的研究沉思。

在本書討論的內容涉及了電影明星、性別問題、電影與攝影靜照的時間性、電影的景框、臺灣紀錄片與家庭電影研究。電影研究面向多元異雜,然對電影研究上的追求精準卻也是本書作者們共同的研究動力。第一輯的《推動電影研究》共有八篇文章。七篇論文與一篇專訪,皆是首次以中文發表的新文章。由主編向臺灣的電影學者們邀稿,同時也進行學術規範下的匿名審稿,以及修改論文的過程,基本上是與學術期刊的編輯無異。本書的各篇論文,是各作者們在各自電影學術研究領域中的電影行程與路徑地圖。在各篇的不同論文中皆展示了作者們的電影研究觀點。透過這些不同的電影視覺切片,我們可以從中組織成一個本書特別的臺灣電影研究的移動疆界,看見河流與山脈的走勢。

作者簡介

劉永晧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意義實踐與理論研究所電影暨美學博士(Pratiques et eories Du Sens),現任職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專任副教授。專研電影理論、家庭電影研究、日記電影研究、實驗電影研究,當代藝術研究等。著有專書《失衡的電影文本:王家衛電影分析》(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在場影像》(赤道出版社,2015)、《小電影學:電影複像、轉場換景與隙縫偷渡》(左耳文化出版,2011)。

趙錫彥
紐約大學電影研究博士,哥倫比亞大學Weatherhead東亞學院INTERACT博士後研究。曾任教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和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目前在泰國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 大學擔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華語電影、酷兒理論/媒體、獨立電影和紀錄片、電影史(學)、視覺/文化研究、跨國電影類型和作者,以及創意/媒體產業。著有專書Queer Representations in Chinese-language Film and the Cultural Landscape (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2020) ,文章散見多個學術期刊和論文集。

蔡明燁
英國里茲大學傳播學博士,曾在臺灣擔任研究助理、新聞記者、電視編劇等職,後曾任寧波諾丁漢大學漢學研究所主任(2005–2007) ,現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臺灣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2013年迄今)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2018 年迄今),並擔任《臺灣研究國際學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總編輯(2018 年迄今)。她的研究領域以華語電影、媒體、科學與文化傳播為主。

趙庭慧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專任副教授,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學系博士,學術專長為電影美學、電影理論、電影歷史、性別研究與文本分析。早期是以精神分析女性主義結合其他女性主義理論觀點,詮釋電影的影音美學辯證與解讀敍事形式結構,批判女性形象再現機制與論辯女性主體文化建構,並出版《敍事電影與性別論述》專書。而近期則是以跨性別理論轉向男跨女跨性別者電影研究,同時在指標性期刊上發表論文。隨後更進一步地以變性敍事概念結合其他變性情慾理論觀點,鑽研男變女變性者電影的探索。詮釋電影的影音美學辯證與解讀敍事形式結構,批判與論辯男變女變性者形象的再現機制、變性旅程、性別認同與主體建構的文化脈絡意涵,並已經發表論文在指標性期刊上。

林克明
美國麻州大學安城分校傳播學博士,現任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主要為當代電影、文化理論、影像理論及後人類理論等。西方理論部分,研究對象包括Lacan、Derrida、Deleuze、Zizek、Merleau-Ponty、Agamben 等人的論述。臺灣研究部分,則是從技術及形式的角度出發,解析當代臺灣電影作者的影像美學。研究成果多發表於學術期刊,近日主要興趣為探討新影像技術對於當代影像的影響和衝擊。

陳斌全
倫敦國王學院(KCL)電影研究系博士、倫敦大學金匠(Goldsmiths)學院媒體與傳播系博士候選人。研究專長為紀錄片與電影及其製作實務、電影產業、電影美學、影像典藏與數位修復、社區影像教育,並有文化行政實務歷鍊。相關著作散見各報刊與電子平面媒體。2016至2019年,曾任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任內主持臺灣電影典藏與數位修復、電影教育紮根、電影與紀錄片海外推廣、重建影視聽史等多項國家級計畫,並監製《數電影的人》(2019)等紀錄片。常年於大學專任教職,現借調公部門,派駐海外從事文化外交工作,推動臺灣文化與藝術的國際交流。

李明宇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電影博士,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M.F.A電影創作碩士。現任職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授。短片《仍未到家》(Home Not Yet Arrived)入選2012年國際家庭電影日於義大利Bari展出、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Jeu de Paume)Faux Amis單元,短片《回家》(Going Home)入選參加國立臺灣美術館「家—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法國克萊蒙.費朗VIDEOFORMES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法國第26屆Festival Tous Courts國際短片競賽「日記」(Journal Intime)單元、瑞士洛桑地下電影音樂展(LUFF)國際實驗短片競賽。2007年短片《時間變奏曲》(Time Variations)入圍義大利Imaginaria Film Festival並獲得Videoart Experimental競賽類「評審特別獎」。出版專書《台灣、跨國與自我的主體—日記電影研究》。

王兵
生於陝西,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觀照中國底層百姓的寫實生活。2003年以超過九小時的史詩般紀錄片《鐵西區》成為代表性的中國獨立導演,作品包括《和鳳鳴》、《三姊妹》、《無名者》、《父與子》、《採油日記》等,2017年以紀錄片《方繡英》拿下盧卡諾影展金豹獎,2018《死靈魂》入選坎城影展。王兵受到西方評論家的好評,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中國藝術家、紀錄片及電影導演之一,電影屢次在國際重要影展獲獎,多次入圍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柏林影展三大國際影展。2004年選入成為坎城影展「電影基石」傑出導演,2006年獲得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2012年獲得巴黎第八大學的電影榮譽博士,2014年受邀參加上海國際藝術雙年展。2016年,美國舊金山CCA Wattis Institute舉辦「王兵:三個肖像」個展。2017 年獲得荷蘭EYE博物館藝術及電影大獎,並作為卡塞爾唯一邀請的中國藝術家,在文件展中舉辦個人作品回顧放映。

目次

作者介紹 7
主編序:電影研究的異雜與求精 劉永晧 15
作者演繹,酷兒時空:楊凡電影研究 趙錫彥 23
「林青霞」初探:二十世紀港臺電影明星的產製與消費 蔡明燁 45
跨性別電影《女朋友的女朋友》:跨性別認同、多樣情慾與另類家庭 趙庭慧 67
電影中的照片性: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的《二十四幀》 林克明 121
影像的鑲嵌與界限:分析蔡明亮電影《不散》 劉永晧 157
1990 年代中期至 2000 年中期臺灣獨立紀錄片歴史發展之特徵 陳斌全 183
家庭電影作為一種敘述策略 李明宇 211
電影的特殊狀態:王兵專訪 王兵、劉永晧 24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