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八股文小史(簡體書)
滿額折

八股文小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盧前對“八股文”這類文體所做研究的成果。全書共七章,包括“帖括經義之變體”“八股文章之結構”“正嘉以前之演進”“隆萬以後之作風”“清初八股文名作家”“八股文體之就衰”“關於八股之文獻”,對八股文的起源、文章結構、興衰流變過程、名篇名作家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自科舉廢除後,八股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治學者所忽略,盧前認為,“八股文有五百余年之歷史,在文學史上自應占有相當之地位,固不能以一時好惡而竟抹殺之”,於是在暨南大學教授“明清文學”課程時創作此書。本書為研究八股文提供了詳實可參的材料。

作者簡介

盧前(1905年3月2日~1951年4月17日),原名正紳,字冀野,自號飲虹、小疏,江蘇南京人。戲曲史研究專家、散曲作家、劇作家、詩人,原南京通志館館長。

目次

目錄
001 弁言

003 章 帖括經義之變體

014 第二章 八股文章之結構

027 第三章 正嘉以前之演進

055 第四章 隆萬以後之作風

086 第五章 清初八股名作家

111 第六章 八股文體之就衰

128 第七章 關於八股之文獻

書摘/試閱

八股文,一作八比文,或四書文,或曰制藝。稱之 為時文者,與古文對待言也。考其淵源,有謂出於唐之 帖括,有謂出於宋之經義,或云創自王安石,或云昉乎 張才叔。要之,為帖括經義之變體,若具體之八股文, 則始於明成化之世。諸家緒論,可考覽焉。
侯康曰:“四書文今謂之帖括,帖括二字始於唐。 唐制明經、進士二科。以劉思立奏皆帖經,進士以詩賦 取,故但帖一大經及《爾雅》。明經義取則於九經之 中,隨所習而帖之。此外兼帖《孝經》《論語》,其時
《大學》《中庸》雜在《禮記》中,《孟子》亦雜在諸 子中,未尊為經,故但帖《論語》。尊《孟子》,自楊 綰始。綰於寶應二年上疏言:明經但記帖括,請於所習

 


經取大義,聽諸家之學,每問經十條,對策三道,以

《孝經》《論語》《孟子》兼為一經;議卒不行。然是 時帖經之法,只令全寫注疏,無詞意發明;與今舉業絕 不類。宋仁宗嘉祐二年,增設明經,試法多如唐制,問 義亦及《論語》。”
鄭灝若曰:“四書之文,原於經義,創自荊公。荊 公因神宗篤意經學,請興建學校,蘇軾非之。他日又 言:學者專意經術,庶幾可以復古。於是改法,罷詩賦 帖經墨義。士各占治《易》《詩》《書》《周禮》《禮 記》一經,兼《論語》《孟子》。每試四場,初大經, 次兼經大義,凡十道。後改《論語》《孟子》義各三 道。元祐四年,罷試律義,專立經義、詩賦兩科。皆各 試《語》《孟》義二道。此則四書文所由昉也。第史只 言《論》《孟》命題,不及《大學》《中庸》。有之, 當在南渡以後。(《宋史選舉志》:朱子常為私議,欲 罷詩賦而分諸經子史,時務之年,諸經以子午卯酉四科

 


試之。皆兼《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義一

道。議雖未上,天下誦之。)元太宗時,耶律楚材請用 儒術選士,從之。(《元史選舉志》:九年,詔命術忽 ?、劉中以《論》及經義、詞賦分三科,考試諸路。) 仁宗皇慶二年,中書省臣奏科舉事,專立德行明經之 科,乃不詔及條目頒行,出題亦用四子書。(《元史選 舉志》:考試程式,蒙古色目人,場經問五條,
《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設問用《朱氏 章句集注》。其義理精明,文辭典雅者,為中選。漢人 南人,場明經,經疑二問,《大學》《論語》《孟 子》《中庸》,內出題並用《朱氏章句集注》,復以己 意結之,限三百字以上。)後至元統,稍有更益,而其 大要,俱仍舊制。”
梁杰曰:“天下之事,惟無所為而為者,乃可以不 朽。宋王介甫作新法,當時之人,岌岌不可以終日,而 為四書文開其先。乃更數世,歷六七百年而不廢,其所

 


撰諸經新義,列之學官,用之取士,天下靡然皆王氏之

學,其力亦巨矣。南渡禁革,遂罕有過而問者,而四書 之文緣之而起,學者舍此幾似無書可讀,創之者非邪? 因之者是邪?習之積者不移,利所在者偏重,其初本論 體之小變,特專以四書語命題,其源蓋出於唐之帖經墨 義。北宋以前,《大學》《中庸》尚在《禮記》。唐試 經義未立《孟子》,而以《禮記》為大經。治諸經者, 皆兼《孝經》《論語》,亦有以書語為論題者,如《顏 子不貳過論》皆其濫觴也。至代言口氣,八股對仗,雖 備於前明;其實南宋楊誠齋、汪六安諸人已為之椎輪, 至文文山則居然具體;而文山之文存於世者,或疑贗 作,蓋不可得而辨也。”
周以清曰:“制義之興始半山。半山之文體有二: 其謹嚴峭勁,附題詮釋,則時文之祖也;其震蕩排奡, 獨抒己見,則古文之遺也。宗古文者,流為周、歸,終 於金、陳。宗時文者,流為王、錢,終於楊、艾。四書

 


之文,臨川創之,而即始於嘉祐之朝者也。”

劉 熙 載 於 所 著 《 藝 概 》 之 卷 六 《 經 義 概 》 云 : “《宋文鑒》載張才叔《自靖人自獻於先王》一篇,隱 然以經義為古文之一體,似乎自亂其例。然宋以前,已 有韓昌黎省試《顏子不貳過論》,可知當經義未著為令 之時,此等原可命為古文也。”
黃人《文學史明人制藝》章,敘《制藝之創始》, 有云:“考論制藝,本應漸自前明,然自俞桐川、長城 有百二十名家之選,托始於北宋諸公,則不得竟置大輅 椎輪於不問。俞桐川謂制義創自王安石,方望溪則謂制 義昉於吳才叔,(前案:吳應是張字之誤。)皆北宋人 也。今考吳才叔《自靖人自獻於先王》一篇,見呂東萊 所編《宋文鑒》,而俞桐川所錄王荊公文數篇,則不知 所據何本。蓋荊公創立制義,原與論體相仿,不過以經 言命題,令天下之文體出於正,且為法較嚴耳。然當時 對仗不必整,證喻不必廢;侵下文不必忌;至後人踵事

 


增華,文愈工而體愈降,法愈密而理愈疏。而俞氏又以

禁侵下文為是,工對仗廢證喻為非;強生分別,則未見 其確也。夫連上犯下,不過科舉格式,不能不遵。試問 聖賢立言之初,何嘗有此界限乎?至文之有對仗,則本 陰陽奇偶之理,不能偏廢。無論漢晉以來,文人無不講 此。即四書五經中,對偶之句,層見疊出,時代愈近, 則其詞愈妍,其勢使然,豈得專繩之制義。且如王荊公
《浴乎沂》題文中,有“牛山隕淚,朝邑回車”語;楊 誠齋《至於治國家》題文中,有“日轉棠陰,風清榆 塞”語;當時初體,又何嘗不工於對仗乎?若文之用證 喻,則亦周秦以前即有之。但既嚴格律,自不能不稍擇 雅馴,必如王荊公作《知者動仁者靜》題文云:“譬有 二賈,一則既富;一則知富之術而未富”等語,則豈得 謂之與題義相比附哉!”又引《四勿齋隨筆》云:“俞 桐川所錄百二十名家,於有宋存七家:一為王半山安 石,一為蘇穎濱轍,皆在嘉祐朝。一為楊誠齋萬裡,在

 


紹興朝。一為陸象山九淵,在乾道朝。一為陳君舉傅

良,在淳熙朝。一為汪六安立信,一為文文山天祥,皆 在淳祐朝,大約亦就所見而甄錄之。即如朱良矩所錄張 才叔、姚孝寧、吳師孟、張孝四家文,凡十余篇,俞錄 皆未之及,而俞錄所存七家之文,又不言所出何書。故 紀文達昀頗疑之。於編纂《四庫全書總目》中,微露其 意;然學者自為論文起見,但取其初體具在,足資考 論,固不必別事深求也。”
前案:宋人經義之絕似後來八股文者,亦自有其 例。如:陳止齋《保民而王》題文,中有一節云:“論 成湯之王者,不觀於萬邦咸懷之日,而觀於子惠窮困之 初。論文王之王者,不觀於三分有二之時,而觀於不侮 鰥寡之始。”
文文山《事君能致其身》題文,中有一節云: “不為不忘溝壑之志士,則為不忘喪元之勇夫;不
為殺身成仁之仁人,則為舍身取義之義士。”文體變遷

 

之跡,於焉可見;述八股文而推源於經義,亦疏通知遠

之義也。顧八股文為學所賤已久,科舉廢後以至於今, 垂四十年;此體棄置,已無人道;惟自通識觀之,蓋不 平之甚者也。造文學史者,故應還其應得之地位。往在 成都,亡友雙流劉鑒泉咸炘示所作《四書文論》,為 知言。其通論部分,至精核,可作八股文之價值論觀。 其言曰:“制藝者,諸文之一也。亦本出於心,亦自成 其體,固與諸文無異。不知其不能等觀者安在!謂其 體下耶?文各有體,本無高下,高下者,分別相對之權 詞耳。為古文者斥下時文,恐亂其體可也,而時文不以 是賤也。彼為古詩者固斥下律詩;為律詩者固斥下詞; 為詞者固斥下曲。律詩、詞、曲,豈以是賤哉!謂其為 幹祿耶?彼唐之律詩、律賦、判詞;宋之經義、論策、 四六,孰非幹祿之具!今論策盛傳於異代,律詩、判 詞,皆編在別集;律賦且有總集;韓退之之試論在《昌 黎集》,張才叔之經義入《宋文鑒》。曲劇、平話,今

 


皆有專家考論,列於文學之林。而獨於制藝,則掩鼻過

之,是得為平乎?焦裡堂循《時文說》曰:‘御寬平而 有奧思,處恒庸而生危論;於諸子為近。然諸子之說根 於己,時文之意根於題,實於六藝九流詩賦之外,別具 一格。’余嘗謂學者所輕賤之技,而實為造微之學者有 三:曰,奕;曰,詞曲;曰,時文。江國霖《制義叢 話·序》曰:‘制藝指事類策,談理似論,取材如賦之 博,持律如詩之嚴。’二論皆非過譽。制藝之足為知言 論世之資,固同於策論齊於詩詞,其尤且足上擬諸子; 遠非律詩、律賦、四六之所能及。今反謂為不足與於立 言之倫,豈為平乎?謂不足與於立言者,莫刻於龔自珍
‘不自言,而代他人言’之說。其說實非也。章實齋先 生《葉鶴塗文集·序》曰:‘二十年來,舉及時藝,輒 鄙棄之為不足道矣。夫萬物之情,各有其至,茍有得於 意之所謂誠然而不為世俗毀譽所入,則學問文章,無今 無古,皆立言者所不廢也。’此論可謂明且清矣。言之

 


有物與否,固不在於體制。子部不少剽竊之作,制詔亦

有誠懇之言,策論自抒其意而抄纂盛行,曲劇止如其事 而襟抱可見。況四書文題狹而詞長,引申推擴,何非己 意耶?明世此道名家論文緒言,罔不崇尚自得。王守溪 鏊謂:‘作文須先打掃心地潔凈。’唐荊川順之謂:
‘作文要真精神透露,肯說理,肯用意,必是真實舉 子。’瞿昆湖景淳謂:‘作文須從心苗中流出。’吳因 之默謂:‘著一分詞,便掩一分意。意到時,只須直寫 胸臆家常話兒,盡是精光閃燦。’(因之作文不看時 藝,不尋講章,咀味白文,移晷始成一藝。)陶石簣望 齡謂:‘自胸臆中淘寫出者為好。’凡此諸說,如出一 口。又王龍溪畿謂:‘作文如寫家書,句句道實事,自 有條理。’陶石簣言:‘作文正如人訴事耳。敏口者能 言,其甚敏者能省言而無費。’此二論尤為精到。自漢 以來,文家騖於派別格律,而忽於本質。詞華盛而論理 衰,使文不能達意而遠於實用,乃為西洋邏輯所乘。其

 


能存論理者,獨制藝家耳。若此諸論,不可謂非名言寶

訓也。此豈猶可謂為不足立言耶?顧涇陽憲成曰:‘唐 瞿之文,中行也。我之文,狂也。陳筠塘儲樊桐之文, 狷也。’梁贊圖曰:‘言者心之聲,古今詩文往往能自 肖其人。制義則言之尤暢,如徐文長作《今之矜也忿 戾》文,直是自作小傳。’俞桐川長城曰:‘忠臣之文 多發越,孝子之文多深沉。’此皆可以知言之明證。桐 川又謂:‘陳白沙為一世儒宗,吾疑其文必方整嚴肅, 凜不可犯。及誦其集,乃瀟灑有度,顧盼生姿。’此自 桐川之疏耳。白沙學風之異於朱派,正以瀟灑耳。文且 可以見學風如此。”
是以治八股文者,不獨須諳其體制、因其內容,且 可知當時之學術,非特為文學史料已也。昔章學誠嘗欲 匯輯名選佳刻,博采前輩評論故事,仿《詩品》《文 心》及唐宋詩話之意,自為一書,以存其家學,竟未能 成,抑可惜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