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慎子 太白陰經(簡體書)
滿額折

慎子 太白陰經(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6 元
定價
:NT$ 276 元
優惠價
87240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慎子》為先秦典籍中淵源有自、流傳有序之書,是研究先秦至漢代的黃老道家思想與先秦法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現存《慎子》僅有《威德》《因循》《民雜》《知忠》《德立》《君人》《君臣》七篇。對其著者、流傳與真偽情況,歷來有不同說法。此次注譯,作者以其《慎子集校集注》為底本進行注譯。其集校集注本以清錢熙祚《守山閣叢書》本為底本,參考采用《群書治要》本、《說郛》本、《百子全書》本等十余種重要的校本及注本,對於廣大讀者而言,具有極高的資料參考價值。此次收入“三全”本,在原書基礎上進行改造,簡化“校”而加強“注”,增加了對相關名物典故、疑難字詞等的注釋,更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太白陰經》全稱《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是唐代百科全書式的一部兵書。全書共十卷一百篇,內容包羅萬象,從心術到謀略,以至治軍、選將、用兵、攻守戰具、工程、通信、行軍、宿營、戰陣、軍用文書、軍醫、戰馬、星占、雜式等方面,保留了前代關於軍事的論述與資料,同時其撰作方法也給後世編纂或著作兵書以很大啟發,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作者為唐朝的李筌。本次注譯,作者以張海鵬《墨海今壺》本為底本,校以錢熙祚《守山閣叢書》本。


作者簡介

慎子 :關於其人,有三種說法:一是齊稷下學士慎到,主要活動在齊宣王、湣王時期;二是魯將慎滑釐;三是楚太傅,不知名。

李筌:唐代隴西人,生卒年不詳。號達觀子。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李筌曾任江陵節度副使、御史中丞。喜歡道教,晚年進入道觀修道。李筌一生著述甚豐。著有《閫外春秋》十卷、《太白陰經》十卷,《中臺志》十卷,並注《黃帝陰符經》。

【譯注者介紹】許富宏,現為南通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1989年起,先後在安慶師範學院中文系、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習,相繼獲得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著有《鬼谷子集校集注》新編諸子集成續編(中華書局2010年版);《鬼谷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呂氏春秋--四季的演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呂氏春秋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鬼谷子》(中華書局2012年版);《慎子集注集校》(中華書局2013年版)等。與他人合著《先秦文論全編要詮》(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名人/編輯推薦

《慎子》是研究先秦至漢代的黃老道家思想與先秦法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太白陰經》是唐代百科全書式的一部兵書,全書從心術到謀略,以至治軍、選將、用兵、攻守戰具、工程、通信、行軍、宿營、戰陣、軍用文書、軍醫、戰馬、星占、雜式等,應有盡有,秋毫必錄。與一般兵書相比,具有豐富的軍事學術史料價值和濃厚的樸素唯物史觀和軍事辯證法思想。

目次

慎子

前言 ……………………………………………… 3

威德 …………………………………………… 15

因循 …………………………………………… 25

民雜 …………………………………………… 27

知忠 …………………………………………… 31

德立 …………………………………………… 35

君人 …………………………………………… 37

君臣 …………………………………………… 39

《慎子》逸文 …………………………………… 41

太白陰經

前言 …………………………………………… 61

卷一 人謀上 …………………………………… 75

天無陰陽篇 ………………………………… 75

地無險阻篇 ………………………………… 85

人無勇怯篇 ………………………………… 91

主有道德篇 ………………………………… 97

國有富強篇 ………………………………… 101

賢有遭時篇 ………………………………… 109

2 慎子·太白陰經

將有智謀篇 ………………………………… 115

術有陰謀篇 ………………………………… 126

智有探心篇 ………………………………… 130

政有誅強篇 ………………………………… 139

卷二 人謀下 …………………………………… 144

善師篇 ……………………………………… 144

貴和篇 ……………………………………… 150

廟勝篇 ……………………………………… 154

沉謀篇 ……………………………………… 157

子卒篇 ……………………………………… 162

選士篇 ……………………………………… 167

勵士篇 ……………………………………… 173

刑賞篇 ……………………………………… 179

地勢篇 ……………………………………… 184

兵形篇 ……………………………………… 188

作戰篇 ……………………………………… 191

攻守篇 ……………………………………… 196

行人篇 ……………………………………… 199

鑒才篇 ……………………………………… 205

卷三 雜儀類 …………………………………… 213

授鉞篇 ……………………………………… 213

部署篇 ……………………………………… 217

將軍篇 ……………………………………… 219

陣將篇 ……………………………………… 223

隊將篇 ……………………………………… 226

馬將篇 ……………………………………… 229

鑒人篇 ……………………………………… 232

相馬篇 ……………………………………… 242

軍令誓眾篇 ………………………………… 246

關塞四夷篇 ………………………………… 252

卷四 戰攻具類 ………………………………… 265

攻城具篇 …………………………………… 265

守城具篇 …………………………………… 271

水攻具篇 …………………………………… 279

火攻具篇 …………………………………… 282

濟水具篇 …………………………………… 290

水戰具篇 …………………………………… 293

器械篇 ……………………………………… 297

軍裝篇 ……………………………………… 302

卷五 預備 …………………………………… 306

總序 ………………………………………… 306

筑城篇 ……………………………………… 307

鑿濠篇 ……………………………………… 310

弩臺篇 ……………………………………… 311

烽燧臺篇 …………………………………… 312

馬鋪土河篇 ………………………………… 315

遊奕地聽篇 ………………………………… 316

報平安篇 …………………………………… 318

嚴警鼓角篇 ………………………………… 319

定鋪篇 ……………………………………… 320

夜號更刻篇 ………………………………… 321

鄉導篇 ……………………………………… 325

井泉篇 ……………………………………… 326

迷途篇 ……………………………………… 327

搜山燒草篇 ………………………………… 330

前茅後殿篇 ………………………………… 331

釁鼓篇 ……………………………………… 333

屯田篇 ……………………………………… 334

人糧馬料篇 ………………………………… 341

軍資篇 ……………………………………… 344

宴設音樂篇 ………………………………… 346

卷六 陣圖 …………………………………… 351

總序 ………………………………………… 351

風後握奇壘 ………………………………… 355

握奇外壘 …………………………………… 357

偃月營 ……………………………………… 360

太白營 ……………………………………… 362

陰陽隊 ……………………………………… 367

教旗 ………………………………………… 370

草教圖篇 …………………………………… 374

教弩圖篇 …………………………………… 377

合而為一陣 ………………………………… 380

離而為八陣 ………………………………… 383

卷七 祭文類 ………………………………… 389

總序 ………………………………………… 389

祭牙旗 ……………………………………… 392

祃馬神 ……………………………………… 394

祭蚩尤 ……………………………………… 396

祭名山 ……………………………………… 398

祭大川 ……………………………………… 400

祭風伯 ……………………………………… 401

祭雨師 ……………………………………… 404

祭毗沙門天王 ……………………………… 406

捷書類 ………………………………………… 409

露布 ………………………………………… 409

藥方類 ………………………………………… 413

總序 ………………………………………… 413

治人藥方 …………………………………… 414

治馬藥方 …………………………………… 420

卷八 雜占 …………………………………… 423

總序 ………………………………………… 423

占日 ………………………………………… 426

占月 ………………………………………… 429

五星占 ……………………………………… 432

流星占 ……………………………………… 449

客星占 ……………………………………… 451

妖星占 ……………………………………… 454

云氣占 ……………………………………… 456

分野占 ……………………………………… 466

風角 ………………………………………… 470

五音占風 …………………………………… 474

鳥情占 ……………………………………… 482

卷九 遁甲 …………………………………… 485

總序 ………………………………………… 485

課式 ………………………………………… 499

卷十 雜式 …………………………………… 529

玄女式 ……………………………………… 529

察情勝敗篇 ………………………………… 545

主客向背篇 ………………………………… 557

推神煞門戶篇 ……………………………… 562

龜卜篇 ……………………………………… 570

山岡營壘篇 ………………………………… 575


書摘/試閱

善師篇

【題解】

作戰必須依賴有戰鬥力的軍隊。但是什麼樣的軍隊才有戰鬥力,最好的部隊是什麼,如何才能打造一支最好的部隊,這些是軍事理論家必須思考的問題。本篇提出“非道德、忠信不能以兵定天下之災、除兆民之害”觀點,主張把軍隊打造成“仁義之師”才是根本。仁義之師才是最有戰鬥力的軍隊,才是最好的作戰力量,將軍隊打造成“仁義之師”也是將帥努力的方向。作者認為“夫兵者,兇器;戰者,危事”,戰爭是危險的遊戲,用兵是兇兆,不得已而用之。軍隊善於技擊格斗、英勇頑強等都能生成戰鬥力,但不是戰鬥力生成的根本。只有搞清楚戰爭的目的,才能真正決定是否發動與迎接戰爭。《荀子·議兵》篇說:“凡誅,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發動戰爭的立腳點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寧與太平,而不是彼此之間的爭權奪利。《議兵》又說:“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軍事家都認識到,戰爭要帶有仁義的旗號。《尉繚子·武議》篇也說:“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故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兵之所加者,農不離其田業,賈不離其肆宅,士大夫不離其官府,由其武議在於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親焉。”戰爭,即便是迫不得已,也要追求“兵不血刃”。《孫子兵法》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這個意思。這就是本篇“兵非道德仁義者,雖伯有天下,君子不取”的思想淵源。“義兵”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上著名的觀點。先秦諸子中的孟子、荀子、尉繚子、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等都主張“義兵”。本篇是“義兵”思想在後世尤其是唐代兵學思想中的反映。可見,這是中國兵學思想的一個傳統。

經曰:兵非道德仁義者,雖伯有天下,君子不取。周德既衰,諸侯僭禮樂,專征伐,始於魯隱公①。夫齊以技擊強,魏以武卒奮,秦以銳士勝,說者以孫、吳為宗②。唯荀卿明於王道而非之③,謂齊之技擊是亡國之兵,魏之武卒是危國之兵,秦之銳士是幹賞蹈利之兵。至於齊桓、晉文之師④,可謂入其域而有節制也。“故齊之技擊,不可以御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敵秦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⑤;桓文之節制,不可以當湯武之仁義⑥。”

【注釋】

①魯隱公(?—前712):春秋時魯國國君,名息姑,一作息。公元前722—前712 年在位。魯惠公子,母為惠公繼室聲子。後惠公以宋女仲子為夫人,生太子軌(桓公)。惠公卒,軌年幼,他立而率國人奉軌。即位後曾與宋、齊、鄭等國會盟,與齊、鄭伐宋、伐許,皆獲勝。十一年(前712)冬,為桓公及大夫羽父謀殺。《春秋》記事始於其元年(前722)。

② 孫、吳:指軍事家孫武、吳起,也稱孫子、吳子。吳起(? — 前381),戰國時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曾學於曾子,繼學兵法。初事魯君,後入魏為將。魏文侯以其善用兵,任為西河守,甚有名聲。魏武侯時因遭大臣王錯排擠,去魏之楚。楚悼王圖強,任之為宛(今河南南陽)守,旋擢令尹,主持變法。變法促進楚國富強,使楚南收揚越,取得蒼梧(今屬廣西);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威震諸侯。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吳起被殺。《漢書·藝文志》兵權謀家著

錄《吳起》四十八篇,已佚。今存《吳子》六篇,系後人所編。

③荀卿(約前313—前238):戰國末趙國人。名況,字卿。漢人避宣帝諱,稱孫卿。初遊學於齊。齊湣王末年,上書說齊相,不用,遂去齊適楚。齊襄王時返齊,三為稷下學宮祭酒(學長)。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應聘至秦,見秦昭王及秦相範雎。贊秦國之政治清明,民風淳樸。後返回趙國,曾和臨武君在趙孝成王前議論兵法。約於楚考烈王八年(前255),任楚蘭陵令。春申君死後,著書授徒以終。弟子甚多,以韓非、李斯和漢初傳授《詩經》之浮丘伯最著名。

④晉文:即晉文公(前697 或前671—前628),春秋時晉國國君。前636—前628 年在位。名重耳。晉獻公之子。為公子時,因獻公欲立寵妾之子奚齊為嗣而遭加害,被迫流亡於外十九年。後由秦軍護送返晉,立為國君。即位後,善於聽取臣下意見,改革內政,擴建二軍為三軍,國勢漸強。晉文公二年(前635)討伐周室王子帶叛亂,送周襄王回王城(今河南洛陽),安定王室。五年,大敗楚軍於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主持踐土之盟。自此稱霸諸侯。

⑤桓文:古人常將齊桓公、晉文公並稱“桓文”。

⑥不可以當湯武之仁義:自“故齊之技擊”至此,出自《荀子·議兵》,原文為:“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

【譯文】

經說:不符合仁義道德的戰爭,即使能夠稱霸天下,也是為仁人君子所不取的。自從周代天子之勢衰落以後,各個諸侯僭越禮制,自己製作禮樂,專事征伐,這是從魯隱公時代開始的。齊國憑借技擊而強大,魏國憑借武卒而興盛,秦國憑借銳士而取勝。這樣說的人都是以孫子、吳起的觀點為依據。只有荀子明白以仁義王道取天下,而否定孫子、吳起的說法。荀子說,齊國的技擊軍雖然善於技擊格斗,但事實上卻是亡國之兵;魏國的武卒軍雖然英勇善戰,實際上卻是危國之兵;秦國的銳士軍雖然精銳頑強,卻只是一些為了獲取爵位追求賞賜的士卒。至於說到齊桓公和晉文公的軍隊,才可以算是攻入其他國家的境內後而能有所節制的軍隊。所以說:“齊國的技擊抵御不了魏國的武卒,魏國的武卒抵擋不了秦國的銳士,秦國的銳士抵擋不了齊桓公和晉文公的軍隊,而齊桓公、晉文公的軍隊又不能抵擋商湯、周武王的仁義之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4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