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陳澧評傳(簡體書)
滿額折

陳澧評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陳澧(1810—1882),是清代久負盛名、影響**的廣東學者,後人將他與明代廣東大儒陳白沙並稱為“嶺學二陳”。他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和驕傲,是名副其實的大宗儒師,受到學界的普遍尊崇和敬仰。
本書依據翔實的一手資料,敘述了陳澧一生的主要經歷和交友之誼,對他在詩詞、古文、書法、篆刻方面的獨到造詣也有所簡介。但陳澧首先是位學者,在經學、小學、音韻、地理、樂律等領域造詣精深,本書對他在以上諸領域的代表性著作做了重點分析、梳理。以凸顯他卓越的學術成就。
此外。陳澧還長期擔任學海堂學長和菊坡精舍山長,培養了大批學生、創立了聞名遐邇的東塾學派,是著名教育家。曾主持廣東書局和學海堂刻書。校勘書籍達萬卷之多,是清代著名校勘家。更重要的是,在“漢宋調和”方面。陳澧有其獨特的貢獻,在晚清學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他所倡導的“新學風”,一直到今天仍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李緒柏,男,湖北省武漢市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現任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曾先後主持完成“清代廣東樸學研究”“陳澧評傳”“東塾學派研究”“清代廣州版叢書研究”等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廣東省社科基金、廣州市社科基金研究課題。著有《清代廣東樸學研究》《清代嶺南大儒一陳澧》《陳伯陶評傳》《晚清“新學風”的倡導者:陳澧作品選讀》及《清代廣州版叢書研究》(合著)等,發表論文數十篇。

名人/編輯推薦

陳澧是清代廣東最負盛名,也是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者、教育家,後人將他與明代廣東大儒陳白沙並稱為“嶺學二陳”。他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和驕傲,躋身全國一流學者之列當之無愧,是名副其實的大宗儒師,受到學界普遍尊崇和敬仰。 本書的生平事跡部分,主要側重於補充材料,力求重點突出,詳略得體,側重於文字推敲潤色方面。最後一章《余論》,即關於陳澧的學術地位及其評價,則屬於抽象的思辨範疇。

目次

第一章 家世與少年
一、家世
二、私塾讀書
三、肄業粵秀書院
第二章 漫長的會試之路
一、初次出嶺
二、學海堂專課肄業生
三、留寓京師
四、廣泛的興趣愛好
五、早期的學術探索
第三章 學術著述的醞釀與創獲
一、《說文聲表》與學海堂學長
二、鴉片戰爭的爆發
三、《切韻考》
四、越臺詞社與大挑二等
五、《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
第四章 與科舉仕途訣別
一、鄒伯奇與徐灝
二、與魏源的交往及對龔自珍的批評
三、河源縣學訓導
四、最後一次會試
五、對科舉制度的批評與建議
第五章 動亂的歲月
一、洪兵起義與避居蘿岡村
二、《初學編·音學》
三、《聲律通考》
四、困處圍城之中
五、寓居橫沙村
六、《漢儒通義》
七、苦悶中的彷徨
八、《學思錄》的寫作醞釀
第六章 繁忙的學術生涯
一、局勢的穩定與學術文化事業的恢復
二、廣東輿圖局
三、學海堂專課肄業生的復辦
四、掌教菊坡精舍
五、主持廣東書局
六、學術地位的奠定
第七章 最後十年
一、多病纏身與親友相繼謝世
二、《東塾讀書記》的寫作
三、陳澧逝世
四、遺著概況
第八章 陳澧的學術地位及其意義
一、名聞海內的陳東塾先生
二、“新學風”的倡導者
三、回歸理性,重建學術規範的旗幟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家世與少年
一、家世
陳澧(1810—1882),字蘭甫,一字蘭蒲。讀書處日東塾,世稱東塾先生。
陳澧先世本居浙江紹興住墅村。明朝洪武年間,“以閭右徙實京師,遂占上元縣匠籍”。陳氏上元一支,四世祖陳嵩明朝萬歷年間由歲貢授蘇州府常熟縣訓導,轉周王府教授,遂歸。陳嵩大概是陳氏先世中地位最高、最值得夸耀的人物了。但訓導、教授地位低下,俸祿微薄,不足掛齒。陳嵩卒於江寧,貧不能歸,葬於鐘山之南麓,子孫遂為上元人。上元縣後並人江寧縣,即今南京。所以陳澧後來一再自稱:“先世江南上元人”“先世本金陵人”,自署“鐘山陳澧”,即指此。
祖父陳善,又名士奇,字尚志,號虹橋,又號畸人。陳善甫弱冠,因祖、父相繼去世,貧窮無以為生,乃棄舉業,只身一人,於清朝乾隆年間,千裡迢迢到廣東投靠舅舅韓公。舅舅介紹他到一些浙籍鹽商如沈芝亭、李厚齋家幫忙,做一些文案管帳、催款押運之類的工作,“旅食商人埠”“混跡魚鹽中”,往來於兩廣、湖南之間,自謂:“弱冠投渭陽於嶺左四十余年,艱難困苦備嘗之矣。今以老疾,沒於粵東,郁郁不得志,窮愁以終。”
陳善為人恬淡寡欲,不慕榮利,所交多為貧士下層。又慷慨好施,喜周人之急,所接濟有素不相識者,且施予不圖回報,也不欲人知。如是者數十年,樂此不疲,廣東曲江、樂昌間受其德者尤眾,人稱“陳菩薩”。
除了樂善好施之外,陳善另一特點是喜歡讀書。由於自幼家境中落,耽誤了學業,他“憤其學之不竟,俗務少畢,輒手一篇,由是瘁力經籍,究諸子百家之言,尤精數學,占則屢中”。可說是一位粗通文墨、知書明理之人。陳澧後來在札記中寫道:“澧少時,嘗見先祖遺墨云:‘近年不著棋,不打牌,因有損人利己之心也。’先祖之存心如此,澧與子孫得有飯吃者,賴此也。”於此可見陳善為人處世的道德操守。他於嘉慶九年(1804)微疾而終。著有《雙字類箋》二卷、《焚余詩草》一卷、《錢卜》一卷。生二子:長子大經、次子大綸。大經即陳澧之父。又生有七女。
陳大經,又名立本,字翼庭,號新齋。幼穎悟,喜讀書。因其父自江寧始遷廣東番禺,未人籍,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家貧無以養親,只好放棄士人讀書應考的常路,去衙門當差為吏。以後辭去吏職,轉而經商。不久又棄商而去,賦閑居家。
陳大經仁慎而精敏,兩廣總督覺羅吉慶見之,與語,嘆日:“能吏才也。”勸之仕。陳大經也思以祿養,乃捐納知縣加三級。捐納即出錢買官,這在清代是很普遍的事情。不過後來因父母相繼去世,照例守制,服闋遂不赴選。
陳大經忠厚善良,對父母特別孝敬,自己雖勞苦困乏,而奉養豐腆,不使父母知其貧,曾因此負債數萬金。陳善性節儉,從不肯多置衣物。有一年冬天十分寒冷,陳大經特地為父親買了一件狐皮大衣,並假言今年狐皮大衣便宜。陳善穿了狐皮大衣去拜訪朋友,席間對友人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友熟視裘嘆曰:‘子孝則裘賤也。’”陳大經有一弟七妹,兄弟姐妹之間友愛篤摯,他常說:“得一錢必與弟共之。”在待人處世上,陳大經秉承其父遺風,樂施好善,常常是損己益人,周恤親朋故友不知其數,家裡有所積蓄,大半因此散去。有人貧窮時因為得到陳大經的資助,得以渡過難關,後發達成了巨富。但大經從不自言其德。另外,他對人一向慈悲寬大為懷。有一次,一小偷入屋盜竊,被家裡奴仆捉住了。陳大經問他:“何苦要偷東西呢?”小偷說:“家有老母,無力供養。”陳大經聽後,就將小偷釋放了。這件小事反映了他心地仁厚、通情達理的一面。故咸豐二年(1852),陳澧會試不中,將南歸,同鄉好友梁同新來送行,他安慰陳澧說:“尊公仁厚積德,君當不終窮也。”仁厚積德,應是對陳大經為人最好的概括。
陳大經平時粗茶淡飯,生活節儉,性格恬淡,沒有其他嗜好,唯喜讀史書,尤嗜《資治通鑒》。年老後多病,就躺在床上閱讀,日夜不輟。陳澧後來回憶說:“家藏《資治通鑒》一部,澧八九歲時,見先府君日手一卷,夜則攜以就枕,穴布帳補以輕紗,置燈帳外,臥讀之。其精勤如此。”當時蚊帳大多用厚布制成,不透光,所以陳大經特地將蚊帳剪去一塊,補上一塊薄薄的透明紗布,這樣帳外燈光就可以透進來,他也就可以睡在帳裡看書了。陳大經之弟陳大綸也喜歡讀史書,曾購買二十三史藏於家,陳大經常常借讀。陳大經不但精勤讀史,而且還常眉批手記,加以評論。陳澧後來寫道:“先叔父所藏廿三史,身後散失。余買得《宋史》,有先考評語,蓋諸史皆有之,惜不得見也。”又說:“有所論,則筆於卷端。《宋史》亦有府君評於卷上及夾紙評論者,其書今藏於家。”由於積勞成疾,陳大經身體特別虛弱,尤其畏寒,50歲以後,雖盛夏,仍披裘,不知是何疾病。
陳大經娶有一妻一妾。妻劉氏,浙江會稽(今紹興)人。20歲嫁人陳家,事舅姑以誠孝,對下人慈惠,待小婢如子女,有過錯責之而已,從不笞撻。聞人笞婢,則怒形於色,日:“彼亦人子也,而忍笞乎?”故奴仆都很愛戴她,稱其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