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大明帝局:被閹割的王朝,士大夫的奴化
滿額折

大明帝局:被閹割的王朝,士大夫的奴化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7935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9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胡惟庸從小官變權臣,其實從一開始就落入「廢相」的圈套裡?
狂士解縉一篇文章問得朱元璋啞口無言,卻又逃不過朱棣設下的「永樂束閣局」……

明代二祖精心布下的政治棋局,朝野百官難以脫身的長久夢魘。
透過一部明代帝史,一窺中國士人從此劣化的根本原因!

◤洪武帝廢相――由寵到殺,廢相集權◢

【朱門小吏,一朝發跡】
《明史.列傳》裡,胡惟庸被列為「明朝第一大奸臣」。
但你可知道,一開始的他,不過是個小小的文書員?
連前半生記載都不甚清楚的他,究竟是如何引起帝王青睞的?

【小官員升級成「御用打手」】
受到提拔後的胡惟庸,在明太祖的授意下橫掃朝野。
除楊憲,退善長;挑戰徐達,治死劉基;
且看他是如何四兩撥千斤地悠遊明代險惡官場!

【榮寵加身,靠的就是陪吃陪玩!】
一個好的奸臣,除了陪吃陪玩外,還有什麼是不可或缺的?
胡惟庸無意間的小小舉動,竟造成了明代以來士人的地位衰退!

【洪武帝變臉,君臣間的攻防戰】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足見皇帝脾氣的不可捉摸。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胡惟庸,又是「失」在哪一步?
中國史上第一個與外國勾結的奇異政變,將會如何收尾?

◤永樂帝束閣――大用未晚,狂士解縉的官場浮沉記◢

【解大才子入世,一夜成名】
胡黨案後,明代朝堂無才可用,太祖暗自傷神。
而年方十九的才子解縉,會為這灘死水掀起何等風波?

【恃才放曠,大器晚成】
恃才傲物的解縉,與人相處多有衝撞,
明太祖該如何處置這顆驕縱的明日之星?

【永樂開朝,內閣修新史】
靖難之變後,解縉重回朝廷,為新君效力。
這時的他,是否能比當年更加韜光養晦呢?
誰又能想到,他會編修出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恃寵越位,求用心切】
受重用的解縉,是如何從雲端跌落低谷的?
才高八斗的他,又為何需要幾次上書求用?
透過解縉的官職升降,一探明代百官與皇帝的權力關係!

【狂士的「凍人」悲歌】
成祖一句「縉猶在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心思?
解縉埋雪身死,是酷吏誤殺還是有意為之?
就算曾是高官寵臣,皇帝無傷大雅的一句問候,都能送你見閻王!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明代二帝明太祖與明成祖及其各自的君臣間的權力鬥爭,刻劃出明朝困頓高壓的政治風氣。作者透過巧妙的筆法和獨具慧眼的觀察,帶領讀者一窺明代士人屢受牽制的窘迫處境,了解明朝「君尊臣卑」的內情,並由此延伸,探究明代以後士大夫逐漸喪失野心與個性,變得奴化、僵化的根本原因。

作者簡介

程萬軍,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歷史學家。畢業於日語系,後步入傳媒業。歷任多家報刊主編、評論員,現為雜誌社總編、電視臺主持人。著有《破解中國歷史十大死結》、《逆淘汰》、《看透日本》等多部暢銷書。

序言
PREFACE
奇異的明朝士大夫,誰造就的

自十餘年前中國興起「說史熱」,明史便成為一門顯學。迄今為止,僅關於明朝衰敗的原因,恐不下百種說法。五花八門的明人、明事講座,圍聚了眾多「明粉」,其中不少人視明朝為理想社會,對夢回大明心馳神往。

他們喜愛明朝哪一點呢?很多「明粉」都對說史者描繪的明朝士人生活充滿豔羨。明朝士人過著體面的日子,且非常有氣節,不平則鳴,進諫起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歌可泣,壯懷激烈。

查看明史,這確是實情。以大明王朝的言官為例,他們知無不言,勇於面斥皇帝,死於廷杖也不畏懼,似乎是了不得的士人。

但是,筆者在讀明朝作品、看明代人物時,總感覺這個朝代的士人,與漢唐甚至兩宋比起來,有些不對勁。

哪裡不對勁呢?

他們雖不怕死,卻從不敢造反。

他們看似活得體面,但在皇帝甚至皇帝的奴才――太監面前,卻沒有尊嚴。

他們的壯烈,大多透過犯諫的形式實現。那種犯諫,於今人而言,無異於討打、「犯賤」。

有人說明朝很硬氣,對外有骨氣,對內有正氣。但細品起來,這種硬似乎不是強硬,也非堅硬,而是僵硬。

史料顯示,大明王朝臣民普遍具有自我壓抑的陰柔人格。

「無論是他們的外貌氣質,還是他們內心的情感流露,看起來全像是溫柔的女子。他們彼此爭鬥時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婦道人家的慍怒,相互毆鬥時扯頭髮。很難把中國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戰打仗的人。」

這是明朝萬曆年間到達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對中國男人的印象,他驚訝於中國男人都如此文弱,看起來都像女人。

他對明人的印象絕非空穴來風。《明史》為證,當時士大夫們打架也是這個樣子。隆慶五年,內閣發生內鬨。朝堂之上,大學士殷士儋揪住首輔高拱的衣領子,出言不遜,推來搡去,而滿堂之上,士大夫們沒人敢勸架,或者連勸架的力氣都沒有。再後的天啟年間,魏忠賢把持的內廷,隨便派幾個太監,就可以揍士大夫一頓,甚至將他們活活打死,大臣毫無還手之力,即便知道對方並未奉旨行事,在正當防衛範圍,對打起來也一敗塗地,大約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種衰相,在漢唐時代是無法想像的。所謂漢唐雄風,雄在哪裡?首先是士人的陽剛尚武。漢唐文人持劍,關鍵時刻甚至可以強行改變國家命運,諸如東漢末年三國前期的朝堂群雄們,「挾天子以令諸侯」,逐鹿中原。而明清時,全然不見了這股霸氣。他們談武色變,完全淪為「動口不動手」的文弱書生,智勇雙全的諸葛亮類士大夫的表率已近絕跡。文人士大夫的主流人群,向著另一個方向發展。那是什麼方向呢?

就是家臣化,其特點是:以君為國,把君主家的事視為國家大事的全部,沒有對整個族群命運的考量,更沒有政治文化革新使命的擔當,就個體而言,也失去了自我,喪失了創造力所必需的個性與野心。
回顧中國歷史,我們知道,隋朝開闢了活力十足的盛唐的端口,宋朝則使華夏文化更趨繁榮,這兩個王朝的建立者,都是握有重權的士人、前朝權臣,而自明朝始,後世封建王朝這樣的權臣就再也沒有出現。

明朝所有的皇帝寵臣,看似神通廣大,其實在皇帝面前極其卑微,都算不得權臣,因為沒有決策權可言。明朝中後期,皇帝的寵臣,大都是嚴嵩這樣的怪胎。得寵時,他們與皇帝並肩出入內宮,共進御膳;失寵時,他們失魂落魄,甚至流離失所,乞討要飯。從天堂到地獄,只憑皇帝的一句話。士大夫尚且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更休論左右國家民族命運。

就才華而言,嚴嵩也應該算是士人中的佼佼者,他是著名的詞人和書法家,在辭章和書法上的造詣一流。但是這個四十八歲才開始發跡的士人,靠的不是傳世之作,而是給皇帝拍馬屁、貢獻華而不實的奏章祝文――敬天「青詞」。

《明史•嚴嵩傳》給嚴嵩這種士人的定義是奸臣,還給嚴氏父子羅列了眾多罪名,無非是他操弄權術,殺了人。其實,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了解,那些嚴嵩父子殺的人,都是嘉靖皇帝想殺、要殺的人,自始至終,不是嚴嵩父子弄權,而是嘉靖皇帝弄權。你可以說嚴嵩是個人品不好的奸臣,但卻不是什麼一手遮天的權奸,真正有資格叫權奸的,唯有當朝皇帝。

就明朝士人形象而言,嚴嵩顯然是個反面代表,而正面形象的人物又如何呢,他們是令人鼓舞的士人嗎?

以方孝孺為例。此人清流立世,氣貫長虹,係名垂青史的名士。

使方孝孺名垂青史的事跡是,他為保朱元璋長孫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與造反奪位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爭權,終因拒絕起草登基詔書而悲壯「就義」――不但他本人被「磔於市」,而且株連八百餘人,被「滅十族」。

誰也不能輕視方孝孺的氣節,然而方孝孺的犧牲,是死得其所,還是悲中有哀?

方孝孺死前,曾作絕命詩一首:「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庶不我尤!」

此絕命詩,道出了一個士大夫殉道的精神源泉,但這個道卻並非永恆真理,那裡既沒有自然科學,也沒有社會科學,只是皇家大院欽定的道德,與其說殉道,不如說殉君。方孝孺的死沒有換來大明王朝的絲毫進步,也未引發政治與社會半點變化。而就在方孝孺為君主家事慷慨赴死時,同時代的西方科學家哥白尼和布魯諾,卻做著一件堪稱偉大的事: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公布了日心說與宇宙無限的觀點,與政教合一的中世紀教會鬥爭,並最終為追求科學真理而犧牲。他們成為人類偉大的啟蒙者,推動了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相較之下,那些把精力、才華乃至生命全部投入皇帝大院中的方孝孺般的東方士人,只能是令人嘆息,並不鼓舞人心。

當然,綿延近三百載的大明王朝,士人前仆後繼,大多既不是嚴嵩這樣的奸人,也非方孝孺這樣的節士,而是如丁士美這般的「標準士人」。

丁士美是明嘉靖年間入仕的一個才子,在嘉靖三十八年高中狀元,深得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皇帝讚許,可謂官場不倒翁,明官標準樣本。

但他在有生之年都做了什麼呢?

史料記載,江淮才子丁士美自幼聰明絕頂,以狀元身分入仕。在得知高中狀元的消息後,他馬上為當朝皇帝獻上了〈及第謝恩表〉,其語言風格如下:
奎曜天開,萬國仰文明之象;乾符聖握,一人操制作之權。荷大造以兼容,愧凡才之並錄。茲蓋伏遇皇帝陛下,道備君師,德侔天地。

這封〈及第謝恩表〉引自《明狀元圖考》,用的是標準「頌聖體」,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卻無一點真知灼見。通篇就一個中心思想――拍皇帝馬屁。為了討皇帝開心,這個狀元指鹿為馬,睜著眼說瞎話,把史上以荒淫昏庸著稱的嘉靖皇帝,吹捧為德高望重的聖人。

丁士美從政近二十載,歷經三朝不倒,累官吏部侍郎,相當於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但卻沒有留下一篇可以傳世的作品,沒立下一件為後人銘記的政績。史籍記載,丁士美的詩章著作所存甚微,除了他的〈及第謝恩表〉,《中國歷代狀元詩•明朝卷》收錄有他的一首詩〈春日遊寶光寺〉,另外就是些官場酬文。此類詩章,基本是官樣文字、道德空話。

史書《明狀元圖考》稱讚丁士美「縝密端重,以道義自持,淹貫經史,正直忠厚,朝野共欽」。嘉靖皇帝稱其「品高德正」,賜書「責難陳善」。

「縝密端重」成為其安身立命兩大法寶。這四個字通俗點說,就是循規蹈矩,為皇帝做事規規矩矩,在皇帝面前恭恭敬敬,不越雷池半步。

一生不出格的丁士美,知天命之年死了父親,不敢違越祖制,老老實實返鄉丁憂守孝三年,其間心情壓抑,一病不起,終故鄉里,死時年僅五十六歲。

這種刻在模子裡的才子士人,竟是明朝中後期的主流。

當然,如果他們不這樣做,注定做不成幾朝重臣、大明官場的不倒翁。因為那是其時政治制度環境所致。

遍覽明朝歷史,終明兩百七十六年,只有像丁士美這樣「清、慎、獨」的大臣可以活下來,且能在官場長命。凡是有個性、主張權利的都做了刀下鬼。

顯然,自明朝起,華夏民族的菁英――士人階層嚴重退化,他們喪失了「活力」。

這是誰造就的呢?是誰構建了那種扼殺士人「造次」的環境?
熟悉明朝歷史的讀者知道,明朝有兩個祖皇帝――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他們是這個王朝政治的奠基人。在他們相繼執政的洪武、永樂年間,都有自己的寵臣,其中兩個寵臣分別是承上啟下的標誌性人物,一個是末代丞相,另一個是開山首輔。同時他們也代表著中國兩類傳統士大夫――權臣與狂士。但這兩人下場均不好,最終被定性為大明罪臣。熟悉歷史的讀者還應知道,一般寵臣的命運都是「主易寵遷」,是因換了主子倒運,即先帝的寵臣被後帝殺了立威。為什麼朱元璋父子當朝就殺寵臣?顯然,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為他們一手創建的這個王朝立規矩。為此,他們費盡心機,各布了一盤很大的棋局。那麼,收官之後,隨著對那兩枚棋子的棄殺,為大明官場及政壇確立的是什麼基調與規矩呢?明朝「君尊臣卑」的政治格局、奇異士大夫之形成,以及近代中國士人之不堪,和大明二祖又到底是什麼關係?

這就是本書所要揭示的內容主旨。以下兩篇跌宕起伏的祖皇帝棋局,係筆者對明朝二祖皇帝有計畫地「馴化」士大夫之管中窺豹,也是踐行「講三度(溫度、深度、亮度)歷史,正現實三觀」原創原則的又一次新鮮嘗試。希望各位讀者掩卷之後,可以解開「奇異的明朝士大夫」成因的些許疑團,進而對中國士人「劫後變種」之痛進行痛定思痛。
程萬軍

目次

序言 奇異的明朝士大夫,誰造就的

上篇 洪武廢相局――末相胡惟庸之末路
第一章 朱門小吏,一朝發跡
第二章 御用神棍,助除楊憲退善長
第三章 挑戰徐達:天子腳下無兄弟
第四章 治死劉基:大帝豈容士獨立
第五章 君前站立:胡相自降士人身段
第六章 皇探密報:胡相結黨,尾大不掉
第七章 洪武帝變臉:中書省裡沒好人
第八章 朱滅汪廣洋:不做君棋亦當死
第九章 奇罪加胡身:勾結日本人
第十章 十年屠胡黨:三萬「功狗」刀下鬼
第十一章 棋局大起底:丞相享年一千六百歲
第十二章 永絕權臣:自此無士有野心

下篇 永樂束閣局――開山首輔解縉之不歸路
第一章 太祖滅相,士林乏樹
第二章 解才子入世:一夜成名萬言書
第三章 太祖的雅量:百叟宴上棄驕子
第四章 回爐八年,再度回朝奉新君
第五章 朱棣開朝:士人翹首盼「永樂」
第六章 內閣誕生:開山首輔跪修史
第七章 恃寵越位,高調議儲犯皇子
第八章 大帝起意,他要下盤很大的棋
第九章 縱子反攻,天空飛來兩頂帽
第十章 手伸太長!免職首輔驅交趾
第十一章 求用心切,鬼使神差會監國
第十二章 請「縉」入甕,新仇舊恨算總帳
第十三章 一網打盡:朱棣束閣立臣規
第十四章 標準家臣:前「忠」後「順」姚廣孝
第十五章 終棄解卿,大赦不赦下殺令
第十六章 再無狂士,朱明臣子皆妾身

後記 阿貓阿狗怎成「精」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朱門小吏,一朝發跡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是〈奸臣〉,胡惟庸排第一,可謂明朝第一大奸。但其實,無論是胡惟庸自己還是朱元璋,起初對「胡惟庸」這個人的定位都是小人物。

為什麼這麼說呢?

翻看胡惟庸的歷史檔案,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這個人只有後半生,沒有前半生。公開的歷史資料很少講到他的身世,連生日都沒有記錄。所以胡惟庸的年齡始終是謎。這說明什麼呢?胡惟庸這個人沒有顯赫的家族出身,他是人到中年發跡後,才被史官留意記錄的。

那麼這個不起眼的胡惟庸,是怎樣從被歷史遺忘的角落走上歷史舞台的呢?
史書沒有此人的出生年月,但卻清清楚楚地註明了此人的籍貫,他的老家――濠州定遠縣。濠州,位於今天安徽省蚌埠、鳳陽一帶,定遠縣當然也歸其管轄。胡惟庸這個人沒有顯赫的家世,但卻有著顯赫的籍貫――他的老家比較有名。用過去的話來說,濠州屬於龍興之地。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很多義軍教派都雲集在那裡,其中就包括朱元璋的明教紅巾軍。正是這支軍隊,後來從濠州打遍全國,成就大業。

所以,可以說胡惟庸出生在「革命根據地」,這個老家注定要給他帶來不平凡的經歷。縱觀其後半生,他的好運和厄運果然都與這個籍貫有關。關於這一點,稍後的故事會展開。這裡,我們還是先從胡惟庸早年的身分說起。

那麼胡惟庸早年是做什麼的呢?一些野史和筆記小說曾偶然提到過胡惟庸早年的身分,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他是個私塾先生,等於是鄉間家庭教師;二說此人是個元朝小吏,大概也就相當於宋江之流的「押司」文書。不管是哪種角色,可以說他在舊朝混得並不好,於是當天下大亂,本鄉本土出現朱元璋這支起義軍後,胡惟庸也反了,投靠了朱元璋這支抗元武裝隊伍。

我們今天看胡惟庸的舉動,應該說,他也是個有想法有膽量的文人,參加反政府武裝可是殺頭之罪,你知道哪朵雲彩下有雨?朱元璋這支隊伍一定能成功?一旦失敗了,誰也活不了。可見,胡惟庸也有拚一拚的心理,不想一輩子混下去,參加起義軍,就是希望在亂世一搏,改變自身命運。

雖然胡惟庸腹中有點墨水,但在朱元璋手下,起初並沒有得到太多青睞。史料顯示,元至正十五年(西元一三五五年),胡惟庸投靠朱元璋這支部隊,得到了什麼職務呢?元帥府奏差。替上司跑跑腿,取點文件報紙什麼的,相當於現在的信差,絕對屬於小角色。

那麼,早期胡惟庸為何沒在朱元璋陣營顯山露水?

因為此時朱元璋正處在打天下階段,他最需要的是兩類人才:一是運籌帷幄的軍師謀士,像劉伯溫、朱升那樣,能夠提出高瞻遠矚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偉大策略;二是衝鋒陷陣的將軍武士,像徐達、常遇春那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這兩種人才,胡惟庸均不在其列。胡惟庸不懂軍事,不會打仗,朱元璋這支起義軍打了很多著名戰役,沒聽說哪一場是胡惟庸指揮的,甚至連參與都沒有。所以,這樣的胡惟庸是很難在早期朱元璋陣營冒出頭來的。
《明史》輕描淡寫地記述了他的這段光陰:「胡惟庸,定遠人。歸太祖於和州,授元帥府奏差。」

隨後,「尋轉宣使,除寧國主簿,進知縣,遷吉安通判,擢湖廣僉事」。

沒有事跡,只有基層履歷。這說明,胡惟庸雖然早年即隨朱元璋起事,但僅僅是個小人物。在朱元璋身邊打雜幾年,官居四品以下,與明朝的開國功臣、王公侯伯一干人等,不在一個層次。

但是,凡是稱得上是奇葩人物的,一般運氣都不錯。胡惟庸也是這樣的人。本以為這輩子沒當大官命的胡惟庸,在投靠朱元璋的第十二個年頭,突然官運亨通,迅速從基層上調中央,不斷被委以重任。

《明史》接著記述,就有些分量了,「吳元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胡惟庸由一個小小地方官員,一躍成為中央著重培養的高階官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

很多歷史小說將胡惟庸的發跡歸結到他的人脈發生了重大轉變。沉寂期間,胡惟庸結識到了一個大人物――朱元璋的心腹李善長。

李善長,西元一三一四年出生,濠州定遠人。《明史》記載,他「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說李善長這個人,是個讀書人,而且善於出謀劃策,他的謀略十有八九能成功。

這介紹中,「習法家言」是一個關鍵字。說明李善長不是一位傳統的儒家士人,而是深受法家思想影響的士人。一般師從法家的人,主張嚴刑酷法,善為帝王「殺人刀」,大都能受到政治強人――君主的欣賞。

所以,李善長投靠朱元璋後,很快受到重用,成為左膀右臂。

李善長投奔朱元璋的時間比較早,朱元璋起兵時就跟過來,做朱元璋的掌書記,是朱元璋的第一筆桿子。坐了這個位子後,李善長充分發揮了他的強項:調護諸將,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

所以,朱元璋對他不斷委以重任。朱元璋任太平興國翼大元帥,以李善長為元帥府都事。朱元璋任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以其為參議,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由他裁決。後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李善長兼領大都督府司馬,升任行省參知政事。朱元璋自立為吳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

成了相國後的李善長,把他的強項延展於治國理政:嫻於辭令,明習故事,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恢復製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

李善長在政治上的豐功偉績堪比大漢蕭何、大唐房玄齡。於是,自然被「明主」繼續封賞。

吳元年,即西元一三六七年,朱元璋論功封李善長為宣國公。吳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長由右相國改稱左相國,居百官之首。

史書記載,李善長和朱元璋的關係可謂相當親密,在朱元璋打天下還沒有建立明朝之時,李善長一直在其左右。李善長雖不是進士出身,也非元朝官員,更沒有劉伯溫那麼神機妙算,但他源源不斷地為朱元璋的前線軍馬籌集糧草、兵餉,在後方總理日常事務,制定典章賦稅,是一把好手。所以,朱元璋讓李善長與劉伯溫等裁定律令,做立法工作,顯然是將李善長作為大總管使用。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封官之時,還特別強調,雖然李善長沒有前線戰場上的赫赫戰績,但坐鎮大後方功績卓著,在諸功臣中獨一無二。

可以說,李善長對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登基,居功至偉。

胡惟庸若攀上此人,就不愁沒有升官機會了。

說起中國人拉關係,血緣之外,就屬老鄉了。李善長與朱元璋、胡惟庸同為濠州人,不過他與胡惟庸還近一層,不僅同州而且同縣,都是定遠縣人,純老鄉。

於是,胡惟庸以攀老鄉為由靠近李善長。當然光靠嘴說是不行的,胡惟庸巴結也是上了重禮的,據說主要是送了黃金二百兩,也有說是送了三百兩黃金,總之是下了「血本」。這些黃金砸到老鄉跟前,李善長一看,這人不錯,懂得人情世故,於是就認下了這個老鄉,成為胡惟庸的伯樂。

史書《明太祖實錄》記載,吳元年,胡惟庸擢升為太常司少卿,再晉太常司卿,成為一名中央大員,確係經同鄉李善長推薦,「惟庸以黃金三百兩謝之」。而官方史料還有《昭示奸黨錄》旁證錢謙益的《太祖實錄辨證》對此小結,稱:「按《昭示奸黨錄》所載招辭,有雲龍鳳年間,舉薦惟庸為太常司丞,以銀一千兩、金三百兩為謝者。此太師火者不花之招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據李善長家奴不花後來舉報,老爺確實收了胡惟庸一千兩白銀、三百兩黃金,是為舉薦胡惟庸當太常司丞酬謝。

李善長與胡惟庸這對老鄉由此關係拉近,後來還結成了親戚,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的兒子娶的是胡惟庸的姪女,這可以視為一種政治聯姻,有了李善長這個親家,胡惟庸當然不愁沒有人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了,直至力薦升遷。

人脈變了,這確實是胡惟庸升遷的一個要因。

但筆者認為,這卻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那麼,胡惟庸發跡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呢?是時代變了。

常言道:「時來運轉。」胡惟庸的竄升也可謂「生逢其時」。

此時發生了兩個重大歷史轉折變化――改朝與換代。

我們知道,朱元璋這支起義軍,在西元一三六七年成了大事,完成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大業,元朝滅亡,次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順理成章成了開國皇帝。

就在此後,胡惟庸時來運轉。不是他突然長本事了,也不是李善長的推薦之功,而是朱元璋的用人標準發生了變化。打天下之後要坐天下,改朝之後,便要換代,此時一個開國皇帝的歷史定律――「兔死狗烹」便要殘酷地顯現了。開國皇帝要殺功臣、殺戰友了。出身貧寒的朱元璋當然也沒擺脫這個歷史規律,開國後他最需要的人才,已經不是打天下的謀臣武將,而是能打掉這些功高蓋主的謀臣武將的心腹了。具體來說,就是擁有奴才的忠誠、酷吏的本領、沒什麼資歷的臣子。胡惟庸恰在此時入了朱元璋的法眼。

史料顯示,西元一三六五年,已經在基層奮鬥了十年的胡惟庸只做到七品芝麻官――寧國知縣。但自改朝換代的西元一三六八年起,原為知縣的胡惟庸獲得了「火箭式」提拔,由地方進入中央,洪武三年,進入中書省,任參知政事。

這裡我們要順便說下明朝建制。明初建制承襲元制,最高政府機構是中書省,中書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是丞相。如果說中書省相當於現代國務院,那麼參知政事就是國務委員,丞相就是總理。大明丞相分左右,左丞節制右丞,左相為正,右相為副,左相為百官之首。

也就是說,用了不到五年時間,胡惟庸由一個地方官成為中央大員。

朱元璋在啟用胡惟庸前,曾向開國第一元勛劉伯溫徵詢:你看老胡這個人怎麼樣,我打算提拔他。劉伯溫說了一句著名評語――「譬之駕,懼其僨轅也。」你拿他當駕轅馬,恐怕是要翻車。後來胡惟庸事發,人言劉伯溫果然神算。但是我要說這是不明就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難道朱元璋比劉伯溫眼力差?

朱元璋可被評價為暴君,但此人卻始終有個長處:在看人上非常準,堪稱用人大師,否則前期也不可能成就天下。當胡惟庸站在他面前,他一眼看出,這是個可利用之人,決定提拔他,用以打倒那些功高震主的開國功臣。

朱元璋為什麼認定胡惟庸是個可利用之人?因為他熟悉胡惟庸,這個人早年在身邊用過,辦事幹練,善解上意,因此對胡惟庸印象深刻。另外,胡惟庸非常符合朱元璋的用人特點。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從骨子裡喜歡循吏而不喜歡文人。所謂循吏,就是讀書未必多,辦事卻很精幹,也不受什麼儒家教化束縛的官吏。在他看來,循吏用起來得心應手,他們不會像文人大儒那樣「以道事君」。朱元璋的想法很實用主義,用人要看其是否「以君王之意判是非」。純文人難以掌控,朱元璋本人是一個沒讀書的人,不想用「本本主義」的學究。

實話實說,胡惟庸上位後,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史料顯示「惟庸亦自勵」,胡惟庸很敬業,工作態度積極努力。朱元璋對此很滿意。這個資歷較淺的助手,用起來順手,替朱元璋做了許多想做的事,確實不錯。以劉伯溫為首的開國元勛都看不上胡惟庸,但他們的話朱元璋聽不進去,朱元璋心裡明鏡一般,胡惟庸是自己用來對付滿朝功臣的,只要胡惟庸聽自己的,其人品如何,是沒有關係的。

至於駕轅馬可能會翻車,朱元璋毫不擔心。想翻車,別忘了車主是誰。筆者之前看過一部影片,講述一個馬車行老闆,專能馴烈馬,別的車主看到馬狂躁起來都驚慌失措,而他一鞭子就能把馬抽服了。朱元璋就是這樣的車主。他用胡惟庸,是想用其長處,至於其短處,完全在車主掌控之中。

那麼,朱元璋有沒有看錯胡惟庸?身為參知政事的胡惟庸,會怎樣進入相位?在朱元璋的棋局,胡惟庸究竟充當一枚什麼樣的棋子呢?我們不妨接著往下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5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