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劉紹武醫學文集:三部六病醫學《傷寒論》臨床傳承與創新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劉紹武醫學文集:三部六病醫學《傷寒論》臨床傳承與創新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5 元
定價
:NT$ 510 元
優惠價
8744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劉紹武先生(1907-2004)是我國首批五百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學術成就為創建“三部六病學說”,本書是劉老的代表性著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劉紹武先生生前的學術講稿和部分師帶徒弟子的回憶與紀念文章,其中生前的主要學術講稿內容為首次整理,也是本書的主要特色。

作者簡介

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流派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經方分會副會長、名老中醫傳承分會副會長等。

名人/編輯推薦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是指導我們辨證施治的總綱,對於病犯何逆,知道後應做總結、歸類。類的概念是自然界的本質和規律,把證候各按其類便於抓住重點,帶動全面,隨證治之。證是最後歸類的證候,經過反復觀察分析得出,具有施治分明、綱舉目張的特點。

“證”的得出,是將眾多的證候先按部位劃分出表部、裡部、半表半裡部三部系統的部證,再按每個部證區分出陰陽二性,分別出六種病證。再根據每個病證中的個性,找出和其針鋒相對的湯證,構成一個辨證的體系,將所有證候概括進去。部證、病證、湯證一順而下,據其證,定其方,然後按“三定”的指導原則給予施治,便可一目了然。


劉紹武先生,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人,為首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之一,三部六病醫學創始人,山西省太原市中醫研究所研究員、主任醫師、醫學理論家、中醫臨床專家。

劉紹武先生業醫80 載,精通文、史、哲、醫,深諳東方和西方哲學,旁觸歷代百家,從業一生精研《傷寒論》,主張對《傷寒論》進行立綱、歸類、正誤、補缺,創立了三部六病醫學診療體系。先生一生述而不著,弟子們曾多次提出將其學術體系整理出版,他都婉言謝絕。時今國家倡導傳承發展中醫藥寶庫,業界追隨學習三部六病醫學的弟子越來越多,為了讓後學者更好地領略先生的學術思想、理論體系、診療方法,受先生生前囑托的帶頭人蘇慶民教授向先生家人及第一批傳承弟子提出整理出版《劉紹武醫學文集》的計劃,以表達後輩對先生的追思與感激之情,並委托我擔任編委會主編。借此機會,現將《劉紹武醫學文集》編寫整理的主要設想、內容安排及體例說明如下:

本書第一篇為先生的生平事跡,主要介紹了先生聰穎、貧窮的少年時期,好學、勤於鉆的青年時期,勤於實踐、長於思考、歷經磨難仍矢志不渝堅持醫學探索的中年時期及老當益壯、敢為人前言10前言先的晚年時期。資料主要來源於劉紹武先生家人及弟子與先生交流時的記錄與回憶。

本書第二篇是劉紹武先生的主要學術成就。第一部分主要是我根據先生在1983 年為山西省中醫經典著作學習班講課時的錄音整理而成,期間先生系統地講授了三部六病醫學理論,這也是目前主要傳承版本《三部六病》的主要內容。收錄此部分內容主要基於兩點考慮:第一,我們所說的“1985 年版”《三部六病》之前是內部交流資料,未出版發行,學術界一直未能通過正規的渠道獲得此原始資料;第二,這是純粹的未經修飾的先生早年和中年學術思想的體現,也是三部六病醫學體系的主要框架內容。第二部分收錄了兩篇先生生前的講稿內容,是根據先生在1990 年和1991 年為山西醫學院三部六病學社授課時的錄音稿整理而成,體現的是先生晚年的學術思想,為使後學者能夠領略先生授課時的語言風格,整理時完全保留了先生授課時的口語方言的特點,供後學者學習理解三部六病時參考。

本書第三篇整理了三部六病醫學傳承發展的過程與現狀。其中,第一部分收集整理了先生第一代傳承弟子的代表性學術文章和紀念性文章,各位同門師兄弟雖然年事已高,但對先生的感情真摯,猶如當年,文字讀來依然感人肺腑;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別介紹了三部六病醫學流派發展過程中各時期的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團體、社團組織及診療中心的建設發展情況。第四部分整理了先生各個時期的傳承弟子名錄,從人才發展的角度,反映了對三部六病學術傳承發展的基本脈絡,其中特別增加了第一代傳承弟子近幾年所收的弟子門徒,以期反映三部六病醫學傳承發展、人才輩出的現狀。

本書第四篇特別整理收載了先生各個時期的部分代表性手稿和代表性講稿,大部分是首次公開,資料珍貴、豐富,不僅反映了先生對三部六病學術研究的脈絡,更讓我們充分領略到先生生前的治學精神與先生的文采;同時也收錄了部分弟子整理出版的代表性著作,反映了弟子們學習三部六病醫學的體會與研究成果。

本書最後一部分附篇是先生的生平寫照內容。整理收載了先生部分照片、學術活動掠影,猶如先生回到了我們身邊,展示了一代大師的成長歷程和學術足跡。這部分還收錄了部分弟子與恩師的合影,從這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領略弟子們當年跟隨老師學習、診療活動時的歲月情懷。此外,本部分也對三部六病醫學體系中主要的概念來歷及變化做了厘定說明,便於後學者學習和應用。

在蘇慶民教授提出編寫《劉紹武醫學文集》後,我們首先對資料的收集取舍、內容編輯框架、文字圖片編排原則等進行了多次討論,並兩次赴太原與劉老次子劉惠生先生、小女劉喜娥女士及劉老第一代弟子郭維峰、胡安榮、李冬根、臧東來、康守義等共同商議,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之後又反復對文集的整體設計、目錄編輯、內容撰寫、圖片遴選等反復磋商,編委會齊心協力,各盡所能,完成了本書的編寫工作,並得到人民衛生出版社大力支持。

當前正值國家大力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期,劉紹武先生的三部六病醫學經過半個世紀的傳承發展,弟子中良醫輩出,造福患者無數,特別是先生創新的協調療法為中醫藥探索慢性病的治療規律開辟了新的道路,既符合國家衛生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也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減輕了國家和個人的經濟負擔。

最後,我代表本書編委會和劉紹武先生的弟子,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山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山西中醫藥大學、太原市中醫醫院領導及工作在全國各地的三部六病醫學弟子們給予的全力支持和無私幫助表示衷心感謝。希望各位三部六病醫學的同仁借此難得的良機,多多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團結一致,真正踐行先生所倡導的“學術是古往今來人類智能的結晶,無古今、無中外、無爾我,以是者為是、非者為非,永遠以先進代替落後”的創新精神和治學精神,也希望《劉紹武醫學文集》的出版為後學者帶來更多的幫助,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為創建我國的新醫學提供新思路和新樣板。

宿明良

2020 年11 月


目次

第一篇 中華中醫昆侖──劉紹武

一、 少年多苦,立志從醫/ 2

二、 勤於臨床實踐,長於理論探索/ 3

三、 歷經命運坎坷,鉆研矢志不渝/ 5

四、 老樹開新花,桃李滿天下/ 7

第二篇 學術成就──三部六病醫學體系

第一章 《傷寒雜病論》的源流

第一節 張仲景著述《傷寒雜病論》的時代背景/ 10

一、 建安年間的疫情情況/ 10

二、 建安年間的文學背景/11

三、 三國時代的社會特徵/12

第二節 張仲景的醫藥學成就/13

一、 開創系統方劑學/13

二、 肇基辨證論治/15

第三節 《傷寒雜病論》的歷史顯晦/ 16

一、 關於張仲景的著述問題/ 16

二、 王叔和與《傷寒雜病論》/ 16

三、 從漢至宋《傷寒雜病論》版本的流傳/18

第四節 《傷寒雜病論》評釋簡述/22

一、 對張仲景與《傷寒論》的評述/22

二、 對《傷寒論》的注釋要略/23

三、 歷代醫家關於“經”的解釋/ 24

第二章 三部六病的起源

第一節 三部六病學說的提出/ 26

第二節 中醫學的整體觀/ 28

一、 整體的概念/ 30

二、 構成機體的各要素及其相互關係/31

三、 整體的範疇和統一性/33

第三節 中醫辨證的探討/34

一、 關於“證”的概念/34

二、 關於“證”的機理/37

三、 關於具體辨證/ 39

四、 《傷寒論》書中的辨證方法/ 44

第四節 系統論與三部六病辨證的關係/ 47

第三章 三部六病學說

第一節 整體辨證論治/51

一、 整體與三部的功能/51

二、 整體的具體辨證論治/ 58

第二節 三部六病辨證論治/ 68

一、 六病產生的機理/ 68

二、 六病不同於六經/ 70

三、 六病的建立/75

四、 三部的部病/103

第三節 十二單證辨證論治/107

一、 表熱證/ 108

二、 表實證/ 109

三、 表寒證/ 109

四、 表虛證/110

五、 裡熱證/110

六、 裡實證/ 111

七、 裡寒證/ 111

八、 裡虛證/ 112

九、 半表半裡熱證/ 112

十、 半表半裡實證/ 113

十一、 半表半裡寒證/114

十二、 半表半裡部虛證/114

第四節 合病的證治/ 115

一、 太陽、少陽、陽明合病/116

二、 太陽、少陽、太陰合病/117

三、 太陽、少陰、陽明合病/117

四、 太陽、少陰、太陰合病/117

五、 厥陰、少陽、陽明合病/117

六、 厥陰、少陽、太陰合病/118

七、 厥陰、少陰、陽明合病/118

八、 厥陰、少陰、太陰合病/118

九、 太陽、少陽合病/119

十、 太陽、陽明合病/119

十一、 太陽、少陰合病/119

十二、 太陽、太陰合病/119

十三、 厥陰、少陽合病/120

十四、 厥陰、陽明合病/120

十五、 厥陰、少陰合病/120

十六、 厥陰、太陰合病/120

十七、 少陽、陽明合病/ 121

十八、 少陽、太陰合病/ 121

十九、 少陰、陽明合病/ 121

二十、 少陰、太陰合病/ 121

第五節 兼證的證治/122

一、 太陽病兼表寒證/123

二、 太陽病兼表虛證/123

三、 太陽病兼半表半裡熱證/123

四、 太陽病兼半表半裡實證/124

五、 太陽病兼半表半裡寒證/124

六、 太陽病兼半表半裡虛證/124

七、 太陽病兼裡熱證/124

八、 太陽病兼裡實證/125

九、 太陽病兼裡寒證/125

十、 太陽病兼裡虛證/125

十一、 厥陰病兼表熱證/125

十二、 厥陰病兼表實證/125

十三、 厥陰病兼半表半裡熱證/126

十四、 厥陰病兼半表半裡寒證/126

十五、 厥陰病兼半表半裡實證/126

十六、 厥陰病兼半表半裡虛證/126

十七、 厥陰病兼裡熱證/127

十八、 厥陰病兼裡實證/127

十九、 厥陰病兼裡寒證/127

二十、 厥陰病兼裡虛證/127

二十一、 少陽病兼表熱證/128

二十二、 少陽病兼表實證/128

二十三、 少陽病兼表寒證/128

二十四、 少陽病兼表虛證/128

二十五、 少陽病兼半表半裡寒證/128

二十六、 少陽病兼半表半裡虛證/129

二十七、 少陽病兼裡熱證/129

二十八、 少陽病兼裡實證/129

二十九、 少陽病兼裡寒證/129

三十、 少陽病兼裡虛證/130

三十一、 少陰病兼表熱證/130

三十二、 少陰病兼表實證/130

三十三、 少陰病兼表虛證/130

三十四、 少陰病兼表寒證/130

三十五、 少陰病兼半表半裡熱證/ 131

三十六、 少陰病兼半表半裡實證/ 131

三十七、 少陰病兼裡熱證/ 131

三十八、 少陰病兼裡實證/ 131

三十九、 少陰病兼裡寒證/ 131

四十、 少陰病兼裡虛證/132

四十一、 陽明病兼表熱證/132

四十二、 陽明病兼表實證/132

四十三、 陽明病兼表寒證/132

四十四、 陽明病兼表虛證/ 133

四十五、 陽明病兼半表半裡熱證/ 133

四十六、 陽明病兼半表半裡實證/ 133

四十七、 陽明病兼半表半裡寒證/ 133

四十八、 陽明病兼半表半裡虛證/ 133

四十九、 陽明病兼裡寒證/134

五十、 陽明病兼裡虛證/134

五十一、 太陰病兼表熱證/134

五十二、 太陰病兼表實證/134

五十三、 太陰病兼表寒證/134

五十四、 太陰病兼表虛證/ 135

五十五、 太陰病兼半表半裡熱證/ 135

五十六、 太陰病兼半表半裡實證/ 135

五十七、 太陰病兼半表半裡寒證/ 135

五十八、 太陰病兼半表半裡虛證/136

五十九、 太陰病兼裡熱證/136

六十、 太陰病兼裡實證/136

第六節 合證的證治/137

一、 表熱與表寒合證/137

二、 表熱與表虛合證/137

三、 表熱與半表半裡熱合證/138

四、 表熱與半表半裡實合證/138

五、 表熱與半表半裡寒合證/138

六、 表熱與半表半裡虛合證/138

七、 表熱與裡熱合證/138

八、 表熱與裡實合證/139

九、 表熱與裡寒合證/139

十、 表熱與裡虛合證/139

十一、 表實與表寒合證/139

十二、 表實與表虛合證/140

十三、 表實與半表半裡熱合證/140

十四、 表實與半表半裡實合證/140

十五、 表實與半表半裡寒合證/140

十六、 表實與半表半裡虛合證/140

十七、 表實與裡熱合證/141

十八、 表實與裡實合證/141

十九、 表實與裡寒合證/141

二十、 表實與裡虛合證/141

二十一、 表寒與半表半裡熱合證/141

二十二、 表寒與半表半裡實合證/142

二十三、 表寒與半表半裡寒合證/142

二十四、 表寒與半表半裡虛合證/142

二十五、 表寒與裡熱合證/142

二十六、 表寒與裡實合證/143

二十七、 表寒與裡寒合證/143

二十八、 表寒與裡虛合證/143

二十九、 表虛與半表半裡熱合證/143

三十、 表虛與半表半裡實合證/143

三十一、 表虛與半表半裡寒合證/144

三十二、 表虛與半表半裡虛合證/144

三十三、 表虛與裡熱合證/144

三十四、 表虛與裡實合證/144

三十五、 表虛與裡寒合證/144

三十六、 表虛與裡虛合證/145

三十七、 半表半裡熱與半表半裡寒合證/145

三十八、 半表半裡熱與半表半裡虛合證/145

三十九、 半表半裡熱與裡熱合證/145

四十、 半表半裡熱與裡實合證/146

四十一、 半表半裡熱與裡寒合證/146

四十二、 半表半裡熱與裡虛合證/146

四十三、 半表半裡實與半表半裡寒合證/146

四十四、 半表半裡實與半表半裡虛合證/146

四十五、 半表半裡實與裡熱合證/147

四十六、 半表半裡實與裡實合證/147

四十七、 半表半裡實與裡寒合證/147

四十八、 半表半裡實與裡虛合證/147

四十九、 半表半裡寒與裡熱合證/147

五十、 半表半裡寒與裡實合證/148

五十一、 半表半裡寒與裡寒合證/148

五十二、 半表半裡寒與裡虛合證/148

五十三、 半表半裡虛與裡熱合證/148

五十四、 半表半裡虛與裡實合證/ 149

五十五、 半表半裡虛與裡寒合證/ 149

五十六、 半表半裡虛與裡虛合證/ 149

五十七、 裡熱與裡寒合證/ 149

五十八、 裡熱與裡虛合證/ 149

五十九、 裡實與裡寒合證/150

六十、 裡實與裡虛合證/150

第七節 六病的相互轉化/150

一、 陽極似陰的轉化/ 151

二、 陰極似陽的轉化/ 151

三、 六病的單一轉化/152

四、 六病的復合轉化/152

第八節 局部病辨證治論/154

一、 局部病的證治分類/154

二、 脈象在局部辨證中的意義/156

三、 局部協調療法/159

四、 局部調治療法/ 189

五、 局部復健療法/ 194

第四章 學術訪談錄

一、 漫談“八要素”與“三大療法”/197

二、 關於三部六病及“思辨的框架”/ 207

第三篇 三部六病醫學傳承發展的過程與現狀

一、 主要弟子學術傳承和紀念文章/216

試論《傷寒論》“六經”當為“六病”/216

三部六病論析/221

劉紹武三部六病學說是時代的中醫論/228

劉 紹武時代三部六病學說形成、發展的四個階段/ 229

懷念劉紹武老師/233

中醫大師劉紹武/235

一曲“大醫息聲”的時代禮贊/247

懷念恩師劉紹武先生/253

我與恩師劉紹武的結緣/254

師徒花絮/256

我心中的劉紹武先生/ 260

緣·紀/ 262

懷念父親/ 264

二、 專業學術組織與學術社團/ 266

三、 科研機構和成果/ 267

四、 各時期弟子名錄/ 269

第四篇三部六病醫學相關著作與劉紹武先生手稿

一、 三部六病相關著作/274

二、 劉紹武先生手稿選錄/274

附:劉紹武先生部分手稿照片/283

附篇

一、 關於三部六病學說中幾個概念的厘定/ 308

二、 劉紹武先生年譜/ 308

附:劉紹武先生照片/ 31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4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