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明清江南儒醫的守正與通變(簡體書)
滿額折

明清江南儒醫的守正與通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江南文化研究”系列課題“江南醫藥文化研究:明清海上醫學的承啟”(2018XAC006)的結項成果。作者在全面搜集、整理明清兩代上海醫家的相關資料後,遴選其中有代表的18位醫家進行個案研究,從江南地域、醫儒交遊、醫德病患、中西匯通等四個方面,就師徒相授、家族內傳、私淑自學等角度梳理他們的學術源流、交往互動,分析並呈現江南文化對於上海醫藥傳承的影響;進而探索明清時期上海醫藥文化在江南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對全國醫藥文化的學術輻射及引領作用。本書不僅是表現江南文化的部分,也是總結和反映我國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特別是上海地區中醫藥臨床實踐歷史的重要成果。

作者簡介

楊奕望,醫學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醫學史的教學和研究,參與《中國醫學史》、《中外醫學史》等全國規劃教材的編寫。近十年來,在《中醫雜志》、《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華中醫藥雜志》(CSCD)、《中華醫史雜志》(PubMed)、《中國科技期刊研究》、《歷史檔案》(CSSCI)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持完成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

名人/編輯推薦

關照江南文化中未經充分發掘的醫藥文化,展現六百年江南儒醫的醫藥成就和學術創獲。★★傳承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回顧中醫名家的醫術與學術承啟,樹立醫藥文化自信的典範之作。★★上海中醫藥大學著名醫師、教授的蕞新研究著作,一部深入可靠的中醫藥史研究佳作。

前言


宋室南遷以後,醫學文化中心伴隨經濟、政治中心的遷移,開始由北向南的轉移。王九林《醫學文化中心的南遷》一文統計後提出,至元代醫學文化中心轉移基本完成,以長江中下遊地區為代表的南方醫學,至明代始形成蘇、浙、皖並盛格局。明清時期,醫學人物在南方集中、匯聚的趨勢更為凸顯。


一、醫學交流的重鎮

明清兩代的長三角地區,逐步成為醫學知識傳播、學術交流的重鎮,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醫藥組成。國醫大師何任《江南中醫學家學術成就及其盛衰淵源考》以長江三角洲作為整體江南地域,實際涵蓋江蘇(主要指蘇南)、浙江,以及江西、安徽的靠近江浙之區域。列舉明代江南最有成就與貢獻的名醫個體,包括戴元禮、樓英、薛己、孫一奎、方有執、王肯堂、陳實功、繆希雍、張景岳、趙獻可、吳有性、李中梓、張卿子,共13人;清代江南名醫則包括喻昌、張志聰、徐彬、程林、尤怡、張石頑、程國彭、柯琴、葉桂、薛雪、吳謙、徐大椿、沈0金鰲、魏之琇、余霖、趙學敏、王士雄、王泰林、費伯雄、陸九芝、吳師機、馬培之、張聿青、余聽鴻、周學海、陳蓮舫、張山雷、惲鐵樵、曹炳章(末三位實為清末民國時期醫家,曹氏卒年1956年),達29位之多。進一步查閱地方史志家族宗譜,明清江南醫家人數不下千位,所組成的醫家群體構建出江南醫藥文化的獨特景觀,而且他們大多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


二、海上醫學的拓展

《禮記•曲禮下》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我國世家醫學,首推江南何氏,始於南宋,瓜瓞延綿至今29代。僅明代上海地域內,何氏醫學形成松江和奉賢二大分支,成名醫家40余位,不少擔任太醫院院使、副使、御醫等要職(如何謙、何震、何廣、何嚴、何全、何員、何鳳春、何九經、何十奇、何從政等)。江南何氏醫學,被譽為“不僅在我國歷史上誠無多見,即在世界醫史上,亦從未之聞”(朱孔陽《歷宋元明清二十余代重固名醫何氏世系考》)。上海本地醫家為數眾多,如明清之際華亭李中梓,究心岐黃四十載,與名儒名醫王肯堂、陳繼儒、秦昌遇、施沛、喻昌等交流切磋醫術。李中梓“既能淹取前賢之精華,又有新的創見”(裘沛然《中醫歷代各家學說》),海派醫學特色由此開始形成;代表作《內經知要》《醫宗必讀》,寓普及於提高之中,成為醫學入門佳作。從學者眾多,大多來自蘇州府、松江府、杭州府、湖州府等地,李氏醫學一傳沈朗仲,再傳馬元儀,三傳尤在涇,發展為“士材學派”,弟子門生遍及長三角地區、流布全國,使明清江南醫學踵事增華。而早在明永樂年間,家住上海縣漢成裡的醫家陳常走出國門,跟從鄭和出使西洋,隨船從事航海醫療保健;後又於洪熙、宣德年間兩度遠航,十年內三度往返,到達30多個國家,沿途傳播中國傳統醫學。青浦崧澤儒醫顧定芳,經舉薦、考核,以出色醫術人品進入京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留職聖濟殿御藥房、出任御醫;顧氏翻刻的宋嘉祐本《黃帝內經素問》,迄今仍是校勘《內經》之最佳底本。晚明文學家、華亭儒醫馮時可,著述宏富極具文名,一生遊宦四十余載,編撰的《眾妙仙方》載方1600余首,使簡便、廉驗的方藥嘉惠西粵、鄖襄等偏遠地區百姓。明末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收錄朱橚《救荒本草》和王磐《野菜譜》兩部本草著作,對於中醫藥在海內外推廣至關重要。


三、海派醫學的催生

清初華亭醫家王宏翰,加入天主教,與耶穌會士研討西學;代表作《醫學原始》,選取中醫經典及宋元諸家之說,並接受西醫學觀點,力求“致知格物、洞徹性理”,被稱為“中西匯通第一家”(宋樹立《中西匯通第一家:王宏翰》)。徐子瞻、李用粹、劉道深與沈元裕,醫術高超,聲名鵲起,合稱為康熙年間上海四大著名醫家。清代中後期,上海本土醫家懷遠、陸廷珍、顧蘭蓀、蔡小香、刁步忠等,醫術卓然,惠澤滬上,名馳江南。金山世醫顧觀光,博通經傳史子百家,主張“中西之法可互相證,而不可互相廢”(張文虎《舒藝室雜著》甲編卷下《顧尚之別傳》),精研天文、歷法、力學、微分諸學;同時,顧氏向以醫為業,所輯復的四卷本《神農本草經》,采之北宋《證類本草》,輯佚、訓詁均屬上乘,為業內公認的《本經》最佳輯本之一。青浦十九代世醫陳蓮舫,光緒年間五次奉詔入京為光緒、慈禧診病,療效顯著,賜為御醫“國手”;陳氏門人300余眾,北至黑龍江、南到兩廣,學術影響跨越江南遍及海內。醫療診治的需求,也帶動藥鋪、藥行、藥會的迅速發展。上海地區有文字記載最早的民間中藥店,是明萬歷三年(1575年)川沙奚述山開設的藥鋪“長生藥材”,自制“紫金錠”在明代後期名播江南。清代最早在上海開業的,則是姜賓遠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在小南門倉橋街鉤玉弄口建立的“姜衍澤堂”,治療跌打損傷的“麝香寶珍膏”,功效顯著聞名於市。清中後期,童涵春、徐重道、雷允上等相繼開設,上海地區藥房大量出現。為規範業內競爭、實現共存共榮,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上海首個中藥業行會組織藥業公所建立。隨著上海中醫藥的不斷發展,藥業會館、參業公所等多個中藥行會相繼成立。它們議定藥價、制定行規、調解糾紛,對維護上海中藥業經營秩序發揮作用,此舉也很快為江南諸多同行所效仿。

開埠後的上海,中醫藥發展與日俱增,更有眾多江南名醫陸續遷居上海,如海寧王士雄、桐鄉陸以湉、元和陸九芝、新陽趙元益、常州周雪樵、武進孟河四家之巢崇山、費繩甫等,他們在滬上行醫開業、治病救人,著書立說、翻譯西學,創辦報刊、興辦教育等。例如趙元益,自1869年起在上海任職於江南製造局翻譯館長達30年,筆述西醫藥著作《儒門醫學》《西藥大成》《內科理法》《保全生命論》等9種,弟子丁福保贊之“為輸入泰西醫學之一大關鍵,至今學者猶宗師而俎豆之”(丁福保《歷代名醫列傳》序);趙氏還在申城組織醫學善會,呼吁設醫院以開醫術,提倡中西醫學“醫異而驗同”,為近代中西醫學交流不遺余力。又如周雪樵,1904年在上海南市創辦《醫學報》,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份由國人創辦的中醫報紙;《醫學報》宗旨“獨辟町畦、熔鑄中外、保存國粹、交換知識”(周雪樵《醫學報》1904年第5期《惠書匯復》),主張改良中國醫學,倡導引進西醫西藥,成為清末中國醫學界輿論的領導力量,也是中醫界覺醒的重要標志。這些醫家共同利用上海地域優勢,將江南醫藥文化扎根於滬上,使之發揚光大,同時勇於借鑒歐美文化、西方醫學,催生出獨特的海派文化、海派醫學。


拙著在搜集、整理明清時期上海醫家(祖籍、出生或遷居上海)的相關資料後,選擇其中代表性的18位醫家進行個案研究,采用文獻搜集與考訂、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系統分析法等方法,涉及歷史學、文獻學、醫學史、中醫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嘗試從江南地域、儒醫修養、醫德病患、中西匯通四個篇章,梳理他們的學術源流、交往互動,展示明清時期江南儒醫的守正與通變,體現江南文化對於上海醫藥傳承的影響;進而分析明清時期上海醫學對於江南文化乃至全國醫藥文化的學術輻射及引領作用。


目次

叢書序言 4

前言 5

江南地域篇 9

第一節 江南文化視域下明清上海何氏世醫的承啟 9

第二節 海上名醫李用粹與明清江南地域醫學 21

第三節 清初“蘇州派”作家過孟起的醫藥編輯 28

第四節 清初江南名醫馬元儀的學術承啟 36

第五節 “申江第一名醫”:費繩甫的近代媒體形象 44

儒醫修養篇 52

第一節 以醫起家 以儒經世:海上名人顧定芳的御醫生涯 52

第二節 醫風與文采:晚明文學家馮時可的醫著與醫論 62

第三節 明清之際江南醫家的學術交往:以松江名醫李中梓為中心 78

第四節 世醫、儒醫、御醫:清末江南名家陳蓮舫的醫事與醫道 98

醫德病患篇 110

第一節 從《醫徹》考察清代醫家的道德追求 110

第二節 晚清江南儒醫陸以湉《冷廬醫話》及其傳統醫德文化 117

第三節 惠眼人情識 靈心物理通:清代溫病大家王孟英的醫學歷程 125

第四節 清末江南名醫張乃修的病家及醫患交流:以《張聿青醫案》為釋例 133

中西匯通篇 143

第一節 清初醫家王宏翰的生平著作和中西醫匯通思想 143

第二節 科學與樸學:晚清江南通儒顧觀光及其醫藥研究 149

第三節 清末醫家周雪樵醫事活動及其中西醫匯通探索 157

第四節 從《醫學報》“發刊辭”看清末中西醫之匯通:以海上名醫蔡小香的經歷為例 163

第五節 “輸入泰西醫學之一大關鍵”:趙元益及其江南製造局翻譯館的譯書事業 170

後記 18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