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中醫沉思錄(全2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58 元
定  價:NT$ 948 元
優惠價:8782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商品簡介

本書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事業的歷史、現狀、未來進行了冷靜、深沉的總結和思考,主要內容分為“醫事縱橫”“理論探微”“戰略思考”及“教育論談”等版塊,每類下收錄多篇文章,或為政策意見,或為經驗分享,或為專家建言。所有作者均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動者、親歷者和參與者,包括幹祖望、鄧鐵濤、王綿之、餘瀛鰲、陸廣莘、朱良春、任繼學、吉良晨、呂炳奎、何任、李今庸、周仲瑛、張燦玾、張學文、張琪、金世元、費開揚、焦樹德、路志正、顏德馨等國醫大師和中醫大家。

作者簡介

張曉彤

男,1948年3月出生,原衛生部部長崔月犁之子。現任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平心堂中醫門診部董事長。 1998年起,遵從其父崔月犁遺願,為了弘揚中醫文化,籌辦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和北京平心堂中醫門診部,一直致力於中醫藥事業的振興,在涉及中醫藥政策、中醫藥發展戰略等問題上具有獨到的見解,並組織出版《中醫古籍名著編譯叢書》。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由原衛生部部長崔月犁生前策劃並組稿,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事業的歷史、現狀、未來進行了冷靜、深沉的總結和思考,所收文章或為政策意見,或為經驗分享,或為專家建言。所有作者均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動者、親歷者和參與者,包括幹祖望、鄧鐵濤、王綿之、餘瀛鰲、陸廣莘、朱良春、任繼學、吉良晨、呂炳奎、何任、李今庸、周仲瑛、張燦玾、張學文、張琪、金世元、費開揚、焦樹德、路志正、顏德馨等國醫大師和中醫大家。

我對發展中醫事業的看法
崔月犁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38年中,中醫事業的發展走過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長期以來,由於衛生行政部門在指導思想上把中醫放在從屬西醫的地位,在發展規劃和經費安排上,中醫所佔比例很小,事業發展緩慢。
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醫事業才有了轉機。國家把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並寫入憲法。近年來為促進中醫事業的發展,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盡可能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了加強對中醫工作的統一領導,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直屬國務院領導的國家中醫管理局。可以這樣說,近八九年中醫事業的發展速度是過去30年從未有過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整個中醫現狀與它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應起的作用還不相稱。中醫事業必須振興。中醫事業還有待於更大的發展。
發展中醫事業基礎是人才,中醫隊伍後繼乏人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現在全國中醫職稱專業技術人員有34萬,僅佔總人口的0.34‰,遠低於新中國成立初期1‰的比例。其中相當一大部分為中低級人員,高級職稱人員所佔比例很小。中醫隊伍的這種現狀與10億人口,特別是8億農民對醫療保健日益增長的要求極不相稱。問題是這些年來,我們的眼光一直盯在正規教育上。正規教育當然是重要的,但我們中醫院校規模有限,培訓能力嚴重不足。就現有的26所高等中醫院校和30所中等中醫學校來看,年畢業生總數為8000人左右,不計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專業技術人員自然減員率,按這個速度發展,中醫要恢復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佔總人口的1‰,至少需要70年。因此,發展中醫的首要任務就是必須想一切辦法、盡最大努力培訓相當數量和質量的中醫人才。要充分認識到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10億人口,而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在國家目前還拿不出多少財力辦中醫院校的情況下,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採取中央、地方、個人一起辦學的方針。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興辦中醫教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辦法就是繼續施行中醫帶徒。中醫帶徒是培養中醫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保持中醫特色的重要教育方法。這種歷史形成的教育制度沿用很久,不僅是因為它和當時的生產力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而且因為中醫這門學科實踐性強,尤其是某些專科,一技之長的絕招,不同流派的醫療經驗和手法更適合於口傳心授。中醫帶徒在保持和發展中醫特色方面有其獨特性。學徒出身而且學有成就者,在理法方藥各方面都師承了各代中醫的醫法、醫風和流派特長,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獨到的實踐性。因此,中醫帶徒學習的辦法並非一時性的權宜之計和應急之策,應該從長計議。
中醫專業人員技術職務和待遇偏低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影響廣大中醫專業人員積極性的不利因素,妨礙了中醫事業的發展。由於歷史原因,現有中醫藥人員中70%以上無學歷,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員長期處於“高崗位、低職務”的狀態。崗位與職務不相符合。在技術職務評定中,我們有關部門往往對中醫藥人員的這種實際情況考慮不夠,職務聘任限額基本是按不同學歷段測算和下達的,致使相當一部分學徒或自學出身,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臨床工作實踐的優秀中醫藥人才,由於限額和學歷等因素所限得不到應有的技術職務,極大地影響了廣大中醫藥人員的積極性的調動。職務偏低,造成工資收入偏低。在我國目前知識分子普遍待遇不高的狀況下,中醫藥人員低待遇的現象尤為突出。這有歷史的原因,而且國家財政目前一時又難於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通過改革、搞活、放寬政策,充分調動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挖掘潛力、提高服務質量和增加服務內容,增收節支來改善知識分子待遇偏低的狀況。
(本文原載於《北京科技報》1987年6月第四版)

堅持中西醫並重方針
為實現中醫藥全面發展而共同奮鬥
張文康
我結合中醫藥工作的實際,對堅持中西醫並重和中西醫結合方針,發展中醫藥的幾個問題談一些認識與思考,與同志們一起交流。
一、發展中醫藥是歷史賦予的重托,是現實國情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首先,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醫藥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托。中醫藥學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對整個人類健康和世界文明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歷經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在我國衛生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在世界傳統醫藥學領域獨樹一幟。對這樣的優秀民族文化,我們應當很好地加以繼承與弘揚。特別是現在世界許多國家憑藉其雄厚的財力和先進的技術裝備,加緊了對傳統醫藥包括中醫藥的研究開發。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更應有一種歷史的責任感、緊迫感。因此,發展中醫藥,繼續保持其在世界傳統醫藥領域的領先地位,不僅對中醫藥自身的繁榮發展極為重要,而且對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將會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其次,中醫藥是我國衛生事業獨具的特色與優勢,發展中醫藥是現實國情的需要。在我國,自從一百多年前西方現代醫學傳入以來,就歷史地形成了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及其實踐並存的格局。我國傳統醫藥與西醫藥相互補充,共同承擔著保護和促進人民健康的任務,已經成為我國衛生工作的重要特色。而且,我們要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要解決一個擁有十二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的衛生問題,也就是窮國辦大衛生,這就必然要求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現有各種衛生資源,並以較小的投入換來最大的效益。而中醫藥作為我國重要的社會衛生資源,恰恰在這方面又具有獨特的優勢。中醫診療技術簡便,中藥資源豐富,成本相對低廉,對於解決高速增長的醫藥衛生費用與國民經濟承受能力的矛盾完全可以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廣大農村地區,中醫藥(包括各民族醫藥)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利用一些適宜技術為農民服務,既受歡迎,群眾又負擔得起。另外,隨著我國對藥品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和“復關”的臨近,我國醫藥工業發展將從仿製為主向以創制為主或仿製與創制相結合的方向轉變,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加強中藥的研製開發必將成為一條重要途徑。由此看來,充分發掘和利用中醫藥資源優勢,發展中醫藥,符合我國的國情,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需要。
第三,中醫藥符合世界醫藥科學發展的大趨勢,發展中醫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當前,世界醫學模式正由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整體醫學模式轉換。這與中醫藥學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本質特徵,以及歷來注重社會環境、心理因素的傳統是相一致的。加之近年來,倍受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失調所困擾的人們,又面臨化學藥品毒副作用不斷出現、醫源性藥源性疾病日益增加、疾病譜改變、老齡化社會來臨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於是逐漸把希望寄託在傳統醫藥的發展上,一個人類回歸大自然、熱衷於傳統療法、崇尚利用天然藥物的潮流逐步形成,並成為當今時代醫藥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因此,以運用天然藥物及其複方為主,並擁有針灸、推拿等眾多獨特療法,在治療某些疑難疾病以及康復、保健、養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長和優勢的中醫藥,也就愈加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所以,我們必須善於從這樣一個世界醫藥科學發展的大趨勢中,把握中醫藥發展的客觀必然性;必須善於從國際上對傳統醫學和天然藥物的強烈的需求中,看到中醫藥發展所能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潛在著的巨大產業優勢。中醫藥的發展將不僅能進一步豐富世界醫藥學寶庫、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再做新貢獻,同時也將為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總之,發展中醫藥是歷史賦予的重托,是現實國情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這就是我們在世紀之交對發展中醫藥必然性、重要性的基本認識。
二、堅持中西醫並重,為實現未來15年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共同奮鬥
基於上述認識和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醫藥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及發展趨勢的分析,我們提出了未來5年、15年中醫藥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這就是: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精神,在繼承與發揚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前提下,積極鼓勵吸收和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手段,推進中醫藥的發展與創新,促進中醫中藥的緊密結合和中醫藥現代化建設,努力提高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到2000年,要使已經建立的中醫藥事業基礎更加鞏固和完善,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醫藥發展體系和中藥生產流通體系,進一步提高中醫藥對人民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繼續保持我國傳統醫藥的國際領先地位,實現中醫藥的發展。到2010年,要使中醫藥學術水平顯著提高,在基礎理論、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較大進展,大幅度提高中藥開發創新能力和中藥產業現代化水平,實現中醫藥全面發展,為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中醫藥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現在看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付出十分艱苦的勞動。這就需要全體中醫藥工作者的團結拼搏,需要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從目前的實際出發,我們考慮在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中,最主要的是需要我們大家在以下幾個問題上進一步做出努力:
1.認真貫徹落實中西醫並重方針
中西醫並重是我國衛生工作方針之一,也是發展中醫藥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如何理解中西醫並重?我們理解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①政治上一視同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把中醫和西醫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②思想認識上並重。要認識到發展中國的衛生事業、解決中國的衛生問題,必須緊緊依靠中醫和西醫的共同努力。 ③學術上平等。科學成果、技術職務評定、醫療事故鑑定等,應實行同行評議。 ④事業發展上並重。現代醫藥要發展,傳統醫藥也要發展。當然並重不完全是數量上的對等、總體經費投入的平均,而是指中醫藥機構的基礎設施、儀器裝備等,要與其承擔的任務、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以及中醫藥事業本身的發展相適應。 ⑤共同享受社會衛生總資源,共同承擔社會人群醫療保健服務。那麼,如何評價是否真正貫徹實施了中西醫並重?我們的理解主要是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是否把中醫藥事業納入政府社會發展規劃、衛生區域規劃和各類衛生機構的建設內容,在醫療制度改革、衛生資源配置、衛生行業結構調整、初級衛生保健等方面是否注意充分發揮了中醫藥的作用,以及是否根據中醫藥歷史和現實的情況體現出了政策上的傾斜等。
2.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的投入
近些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通過實行計劃財政單列、補助中醫專款、提供財稅優惠、設立中藥材生產扶持資金等措施,逐步加大了對中醫藥的投入,不少省(區、市)甚至保持了中醫事業費增長高於財政支出增長的速度。這些都對中醫藥機構的生存、建設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中醫藥原有的基礎十分薄弱,從總體上來看,投入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因此,中央有關部門、各級政府繼續增加對中醫藥的投入,必將更加有力地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同時,作為中醫藥行業主管部門,我們也要不斷總結和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做到更加合理、有效地充分利用好各項資金,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3.抓好“弘揚工程”的實施,重點建設一批骨幹中醫藥機構
此項工程是我局按照江澤民同志“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發展中醫中藥事業”的指示精神,決定於“九五”期間在全國中醫藥行業實施的,是關係未來5年、15年奮鬥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措施。主要任務是依靠科技進步,加強中醫藥機構內涵建設。要通過“弘揚工程”的實施,將一批示範中醫醫院建設成為綜合功能健全、中醫特色突出、臨床效益顯著、醫療設施配套、能夠承擔本社區醫療保健、管理水平高、醫德醫風好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使每個省(區、市)都有一個以上全國農村中醫工作試點縣(市),並有一批省(區、市)的重點縣(市),以帶動鄉、村兩級中醫藥工作的發展和提高;培養一批中青年中醫藥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和一批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中青年中醫臨床和中藥技術專家,以及一大批縣級中醫醫院的中醫臨床專科專病和中藥技術骨幹;在2~3個關係中醫藥學術發展的重大基礎理論方面力爭有所突破,確保10個中醫藥有明顯優勢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療技術和水平取得較大進展;將現有基礎較好的部分中藥骨幹企業建成具有相當規模的經濟實力的企業集團;形成10個左右能調控全國中藥商品流通的大型貿易集團;爭取1~2個中藥新藥堂堂正正打入國際醫藥市場,不斷擴大中藥出口創匯。
4.加快中醫藥法制建設步伐,盡快出台《中醫藥發展條例》
雖然我國憲法已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依據,但到目前為止,尚無中醫藥方面的綜合性法律或國家行政法規,這不能不說是中醫藥發展中的一個缺憾。出台一部《中醫藥發展條例》,將中醫藥工作在國家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方向、中醫藥工作的方針政策等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這對於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中醫藥工作,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極其重要。近年來,一些省相繼出台了發展中醫藥的地方性法規,對本省的中醫藥工作產生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早日完成《中醫藥發展條例》的審定工作,盡快出台,以保證中醫藥工作有法可依,更好地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協調、穩定、持續地發展。
5.逐步理順中醫藥管理體制,加大中醫藥管理力度
1988年,國務院決定在原國家中醫管理局基礎上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管理全國中醫中藥工作。幾年來的實踐初步證明,中醫中藥統一管理、統籌規劃有利於形成人才優勢、科技優勢和組織優勢,有利於推動整個中醫藥行業的科技進步,有利於製定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標準,有利於中醫中藥的協調發展。當然,由於實行這一體制的時間畢竟不長,經驗積累不多,特別是目前一些地方的中醫藥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有許多問題還需要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加以解決。我們認為,為了保證政令統一、管理有力,今後逐步理順和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是必要的。但是,強調中醫中藥統一管理並不是把中醫藥封閉起來、孤立起來,中醫藥決不能關起門來發展,而是應當在整個社會的大衛生中、大科技中、大生產中,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的特色與優勢,同時積極吸引全國乃至世界各個部門、各個學科(包括現代醫藥、生命科學等等)更加深入地研究中醫藥,使中醫藥不斷地吸取各家之長,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這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總的說來,我們認為,面臨世紀之交,中醫藥的發展又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其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困難很多,但希望更大。我們相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有各有關部門、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熱情關心和大力支持,有全國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的團結拼搏和艱苦奮鬥,中醫藥全面發展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本文為作者在1995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本書收錄時略有刪節。)

關於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建議
鄧鐵濤

|編者按|
本文是作者三十多年前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的信,他提的建議曾引起重視。老中醫的“危機感”今天不僅還存在,而且愈加緊迫。這值得每一位中醫工作者深思。

近百多年來,中醫受盡摧殘,新中國成立後仍長期處於從屬地位。
在這一段時期中,只有西學中和少數中醫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並取得一定的成績。廣大的中醫,特別是有較深造詣之老中醫,對科研無從插手,有人也不相信他們能幹些什麼。於是不少名老中醫把積數十年之學術與經驗帶走了!有人反過來說中醫搞不出什麼科研成果。這就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中醫科技工作的輪廓。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特別是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之後,中醫的科研工作才開了一扇門,吹進了一股溫暖的東風,近年來評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與進步成果。以中醫自己前後對比十年的成就是喜人的,但從世界科技發展角度看,中醫藥科技工作仍然十分落後,不能不使我們有危機感。
一、人才問題
近四十年來,大批有學術理論與臨床經驗的老中醫自然減員,喊了幾十年搶救老中醫之經驗,收效甚微。到中醫能收研究生了,的確培養了一批科研人才,做了些繼承與發揚中醫的工作,成績應該肯定,但畢業之後能繼續搞科研者恐怕仍屬少數。研究生教育是中醫教育工作的新事物,免不了存在一些問題,有待今後總結提高。但這是一個培養人才的重要措施,由於多種原因,研究生的招生、報考,正在走向低谷!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與使用,是中醫科技發展的根基,這個問題不解決好,中醫科技工作能理想地得到發展,是不可能的。
我建議:
(一)對歷屆研究生(碩士與博士)的水平、能力、工作安排進行一次抽樣調查。
(二)對研究生的培養計劃與措施及其方向與效果,進行全面總結。
(三)研究培養研究生工作存在的問題並擬出對策。
(四)建議各研究生培養點,多招收在職研究生,對條件較好的院校是否可以招收七八年制的博士碩士生,從本科生中三四年級時來一次招考,擇優錄取,提前攻讀,可以早出人才,也比較容易分配工作(據說已有此設想)。
(五)建議今後評估院校或科研機構之人才,除了計算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多少之外,加上統計獲得博士、碩士學銜的比例數。
(六)今後培養研究生,除有重點地結合國家課題,進行較高層次的科學研究之外,更多的研究生應屬臨床研究生,培養具有中醫特色的臨床家。切莫培養出既沒有中醫系統理論修養,又不能用中醫中藥為人民解除疾苦的所謂人才。
二、成果問題
過去科技成果的評估,多藉用西醫一套,自前年管理局召開了中醫傳統科研方法的討論會之後,已有所改觀,但仍值得進一步研究中醫中藥科研的思路與方法,開拓自己的道路。對成果的評估,應在今後不斷實踐中不斷改革。因為中醫藥往往治本,而西藥除抗菌素藥外多立足於治標,如按西法雙盲試驗設對照組,有時實在為難,療效往往不如人家,而有些病真正解決問題則是中醫中藥。我要辨證論治,你限一方一藥;我長效根治費時,西藥速效效短。全按西醫的方法評估,目前難以顯示出我們的優勢來。我並不是說我們不採用最新科技進行中醫藥之研究,而是因為我們科研工作起點低,起步遲,存在問題多,必須藉助於“軟科學”對中醫的科研工作,進行全面的探索與研究。設對照組之類我並不反對,問題是如何對照法。目前無法設對照組,而療效可信,又符合中醫之理論體系者,暫不宜限製過死。並力爭國家教委或科委一級評成果時,要尊重中醫、中西結合醫專家之意見。不能只有一把尺碼。常說中醫療效不能重複,不懂中醫理論和診法,按西醫辨病用藥,怎能重複呢?
三、成果的推廣
近幾年來科研成果已有一大批,成果推廣的效益如何?我沒有調查,不敢亂下斷語。鑑於目前全國中醫醫院無論人才設備都非常薄弱,建議管理局抽出一點錢專門用於推廣成果之用。讓研究者有經費去傳授,或在省一級開班同時傳授幾種成果,省一級再組織實踐並往下傳播,以迅速提高市縣級中醫院的臨床水平。不想方設法提高縣一級中醫院的臨床水平,我們將犯大錯誤。能否我們也搞個星火計劃?對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中藥研究,使之成為可行的有效的診療常規。
縣中醫院還有個組織保證問題,目前很多縣中醫院是把原來縣城衛生院換一塊招牌而成,西醫比中醫多,有中醫參加領導而無實權(我們廣州市市屬中醫院的實權就在西醫手中),不中用的人多,把編制名額佔滿了,中醫學院畢業生分不進去,反過來說中醫學院的畢業生沒人要。這是一個要命的問題,不解決好,中醫院再多,也等於零,只能起相反的作用。中醫科技工作必須綜合治理,搞好這一工作本身也是一個科研大課題,值得研究。
四、劑型改革
目前臨床家都認為,用成藥總不如湯劑見效。如果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找不到出路,勢必影響中醫中藥的發展。因此我認為劑型改革應是八五攻關項目之一。組織攻關,不妨東西南北中都有單位中標,分工合作搞。近十年來新的中成藥會少,但真正能如原來報批時之療效者幾何?我有懷疑。我有這樣的體會,有些成藥是由一些同志按各單味藥的研究有某種作用於是湊合成方,對這種成藥要按中醫理論寫好方解,實在不易!而一些中醫常用之方劑如四君子湯、八珍湯、四物湯、四逆湯……則沒有廠家肯幹。如果我們的藥房,不用飲片,而選出常用方劑改變了劑型,又有單味已提制之藥,於辨證時,可以加味,病人不用煎藥拿回去一沖便可服用,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我認為這是可以做得到的。日本人已這樣做了,不過他們太呆板耳。大量提制單味藥,以後不再出口原藥。這還關係國計民生。廣東最近有個統計,進口中成藥比我們出口中成藥總值大得多。我們應關死這個太不合理的口子,我們要出成品,而不應大量出口原料。因此,劑型改革已刻不容緩了。
(本文原載於1990年8月《中醫藥工作通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2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