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宋之新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宋之新文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4 元
定  價:NT$ 324 元
優惠價:87282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雖題為“宋之新文化”,但為了歷史敘述的連貫性,對五代時期的歷史亦用了不多的篇幅進行介紹。主要內容為五代兩宋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兩宋的政治經濟情況、兩宋的對外交往及文化特色等,其核心觀點認為宋時興起的士大夫階層及其“新”文化對中國的歷史發展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佐伯富,1910年生,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專業畢業,京都大學教授。著有《中國鹽政史研究》《周青銅器與玉》《法隆寺》《中國佛教美術》等。

◎譯者簡介

陳健成,1984年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學士、歷史系碩士,東京大學博士課程肄業,現為同校研究員。主攻近世中國思想史,研究之外尚有翻譯日英學術論文、書籍十余種。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由東洋史專家編寫,在日本多次出版,經年暢銷不衰。書中涵蓋的知識龐雜廣泛,涉及的內容全面豐富,是講述五代兩宋時期歷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著作。

目次

序 / 1

第一章 民族的更新 / 3

第二章 統一的曙光 / 22

第三章 社會的重構 / 41

第四章 征服王朝的出現 / 58

第五章 民族主義與西夏的興起 / 81

第六章 近世新文化的形成 / 100

第七章 新體制的願景 / 119

第八章 黨派紛爭 / 143

第九章 質樸民族金的入侵 / 166

第十章 戰抑和 / 185

第十一章 南宋的末路 / 209

第十二章 宋文化與日本 / 230

第十三章 禪宗在日本的傳播 / 257

第十四章 宋代文化的特色 / 278

關係年表 / 294

解 說 / 300

出版後記 / 315

出版後記 / 339


書摘/試閱

如果沒有自由,文化就不能發展,這是歷史鐵則。在中國,是宋代打破了中世封建的桎梏,使大多數人得以發揮與生俱來的能力。宋太祖結束五代的混亂、統一天下,恰好是在建隆元年(960 年)。日本的平安時代在這一年正進行到一半, 其時仍是攝關政治的鼎盛時期,三十六年後,藤原道長成為左大臣。在西方,奧托一世成為神聖羅馬皇帝,在宋統一天下兩年後的 962 年,神聖羅馬帝國成立。日本還處於古代社會,歐洲西方仍在向中世的封建社會發展,中國則已隨著宋的統一天下,明顯地展現出新的近世社會氣息。

宋的新文化是在新社會中形成的,而其推動者是新興而胸懷希望的讀書人階層,即士大夫。在唐代以前的中世(對於年代的劃分一直多有爭議,本書姑以從東漢滅亡的 220 年到宋朝成立的 960 年間的 740 年為中世)社會,政治上的重要地位被少數貴族壟斷,一般民眾不能染指。經濟上貴族也占有廣大的土地,大多數民眾作為貴族的隸屬,耕作貴族的土地,並由貴族保障其生計。一般民眾不被允許有自由的思考和活動。所以中世文化的發展是受到限制的。

而宋代以後的近世社會則完全不同。從前隸屬於貴族的大多數民眾,即隸農,得以從貴族支配之下解放出來,作為佃農或自耕農自立。除了經濟方面的獨立,在政治上,政府的重要職位也向一般民眾開放。貧窮的百姓通過努力,如果能在科舉考試中獲得優秀成績,以後說不定還能成為宰相。不過科舉競爭激烈,經濟上不寬裕的人是難以突圍而出的,因為參加科舉前的準備時間很長。但不論如何,通過學習就有可能進入官場,並進一步實現抱負,這給予民眾莫大的希望,很多士大夫隨之而生。宋代的新文化正是由這些士大夫創造和發展出來的,這別有意義。

文化的推動者來自庶民,其數量大幅增加,不只帶來文化總量的發展,也使得質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人類越被容許自由競爭,就越能發揮出令人震驚的力量。宋代的新文化,正是這眾多士大夫力量的結晶。這種力量可不是士大夫交上好運、安寢可得的,這是在長期的貴族統治和邊地民族入侵威脅下,被不斷的政治壓迫所鍛煉出來的。正因其抵抗是長期而強烈的,所以其力量也大。宋代文化經過一千年延續到清代,並影響到日本和歐洲,甚至對我們的現代生活仍有影響, 正可見這種力量的強大。本書以近世文化推動者士大夫為中心,闡述宋代歷史,並思考宋代文化的特色。

第一章 民族的更新

邊地民族遷居內地

在東亞,南北民族之間的對抗可以說是宿命。在北方寒冷的草原地帶過著遊牧生活的遊牧民族,其生活受到自然環境的威脅,於是轉向在南方從事農耕的漢族尋求生活物資。他們並不靠交易來獲取物資,而是靠攻掠來維持生活。在秋收結束之後,遊牧民族就開始攻擊中原。中原人在國境修建了長城, 鋪開防御線進行防守,但遊牧民族習慣乘騎,在攻掠時來去如風,防備他們並不容易。於是,中原人又安排比較漢化的遊牧民族在國境上,以防備北方民族。北方民族漸漸來到中國內地。自東漢末年,由於統一國家的瓦解導致國防松懈,邊地民族開始進入內地建立國家,南北朝時華北的混亂由此而來。而到隋唐天下一統之後,邊地民族移居內地的情況依然存在。這與中國社會的變動,即兵制的變化,有很深的關係。

唐玄宗時府兵制崩潰,而募兵制代之。比起在中央政府, 這在地方的節度使之間更為盛行。節度使制度由玄宗之前的睿宗時代開始,而在玄宗時大為盛行,其後節度使跋扈起來,形成地方割據之勢。他們為擴張自己的勢力而擴充軍備,努力取得精銳的軍隊,於是注意到邊地民族的部隊。邊地民族慣於乘馬而精騎射,並且生活樸素。這種人易於駕馭,也有作為理想軍人的素質。於是實際為軍閥的節度使爭相羅致邊地民族部隊。突厥、回紇、黨項各族作為募兵,紛紛進入邊境,而各民族之叛亂隨時有發生。玄宗開元九年(721 年),胡人康待賓率突厥降戶與黨項謀亂,眾號七萬。被平定後,玄宗將降戶五萬人遷至河南的許、汝、鄧、唐等州。這樣,邊地民族就不僅生活在邊境,還深入到了中原。

邊地民族深入中原,必然會影響中原人的風俗。例如在設鎮於河南蔡州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為朝廷所滅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因宋英宗之詔而編成,能用作政治參考的史書, 敘述由戰國初到五代末的歷史)對其地方風俗有這樣的記載:“雖居中土,其風俗獷戾過於夷貊。”這樣的地方,正是遷移突厥降戶的地方。因為突厥移民, 中原本來的風氣,一變而為粗野。此事意義重大,從根本動搖了固化的中世社會。這為已經老化、缺乏自身革新動力的中世社會,帶來活潑的新風,帶來民族的更新。充滿活力的中國近世社會,即由此而生。

安祿山之亂

節度使本來是為了防御邊地民族入侵而在邊境設立的, 為此節度使常召募很多邊地民族作為募兵。這些邊地民族長期生活在中原,通曉漢語、慣於漢族習俗,有不少被拔擢為軍中首領。安祿山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柳城(遼寧朝陽)的雜胡,本為平盧節度使張守珪的部下,以狡黠事人,通過賄賂,在宮廷中也博得了聲譽。天寶元年(742 年),他被任命為平盧節度使,後兼範陽、河東節度使,掌管兵馬、財政、民政,權力大增。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會想去運用它。安祿山見唐朝政治荒廢、武備松懈,野心遂起,以討伐君側奸臣楊國忠為名, 舉起反旗。這場叛亂由天寶十四載(755 年,從玄宗的天寶三年正月起改年為載,一直沿用到之後的肅宗至德年間)持續到廣德元年(763 年),九年間華北成為戰場,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皆為淪陷之地,玄宗皇帝和其寵愛的楊貴妃逃出首都。唐朝威儀掃地,社會極度混亂。

在安祿山之亂中,不論官軍還是賊軍的將領,幾乎都是邊地民族。安祿山是胡人,與之並列入安史之亂的史思明是突厥人,孫孝哲是契丹人,阿史那承慶是突厥人。而官軍的將領中,著名的高仙芝是高麗人,李光弼是契丹人,哥舒翰是突騎施a 人,仆固懷恩出身鐵勒,還有安國人李抱玉、李抱真。以上不過數例,不能盡舉。將領尚且如此,其部隊中邊地民族的數量,自不待言。中世以來的邊地民族遷入中原內地,在安祿山之亂時達到頂峰。戰亂之中,不只軍人,西域商人也因軍隊需要軍需物資而分外活躍。

當時形容很稀有的東西會用到“窮波斯”一詞(唐朝時在中國的波斯人多為富豪,窮人很少見,這在李商隱的《義山雜纂》中可見一斑)。這說的是貧窮的波斯人非常少見,但也

西安(長安)城的西門

表明了在中國的波斯富豪人數之眾多。波斯人之外,中亞的粟特人也是中國商業界的一大勢力。這些外來商人活躍於兩軍之中,獲利甚豐。安祿山之亂可以說是邊地民族在中原內地,為各自利益而廝殺的一段歷史。

這場叛亂,由於敵人的內訌和回紇的援助得以平定,但歷時九年的混亂,給唐代國家社會帶來巨大的打擊。稅制混亂、國家財政貧乏,當然是後來的兩稅法等新稅制出現的原因;而為討伐叛軍將邊兵內調,則使邊境民族的力量趁機得到了擴張。特別是西部的吐蕃曾攻入長安搶掠,使唐朝大為震駭。回紇憑恃平定賊軍之功,將大量不堪乘用的劣馬以高價售與唐朝廷,給中央政府造成很大的財政負擔。如大歷八年(773 年),一匹馬價值絹四十縑,而一次交易達到數萬匹,甚至前使未還,後使又至。歲賜和馬匹貿易,成為唐代的一項巨額支出。

這樣,安祿山之亂給周邊民族帶來了發展的機會,是唐朝衰亡的重要原因。而進一步促使唐朝崩潰,並徹底打擊了中世社會的,是節度使的跋扈。

河北三鎮

為了平定安祿山之亂,唐王朝當時在內地設置了多個節度使。平亂之後,為了優待叛軍的降將,也將他們封為節度使。被稱為河北三鎮的盧龍、魏博、成德,就分別任命了安祿山的降將擔任節度使。這些降將大部分來自邊地民族,其部下不必說也為邊地民族。魏博節度使部下多為回紇人,最是勇猛。這些兵將和節度使之間,僅是以金錢維系的主從關係。當時的中國是由儒家精神維持國家和社會的秩序,但並不能指望能將這些邊地民族納入儒家秩序中。俸給如果遲來,他們就自行更換節度使;如果朝廷不予承認,就不停鬧事。而朝廷出於對其可能發展成叛亂的擔心,無奈下只能認可。當時有所謂“長安天子,魏府牙軍”a 之語,說的是長安天子由宦官廢立;而魏府即魏博藩鎮的節度使,是由牙軍,即其近衛所擁立。當時的社會就是這樣的一個奇妙的狀態。像這樣,在兵將致使節度使不時更迭的同時,也有節度使的子孫在兵將擁戴下繼任節度使的現象。兩種情況都說明節度使的地位取決於兵將的感情,很容易變動,極其不穩定,在其背後則是逐利而動的邊地民族部隊的活動。

所以,節度使對兵將的待遇特別關心。節度使在軍政權、民政權之外,還擁有財政權,除了將征收到的賦稅用在州和藩鎮方面,還要上供交給中央政府(唐代租稅三分,一部分留州使用,稱留州;一部分供節度使用,稱送使;所餘送到中央政府,稱上供)。但節度使拒不上供,而是將之花在兵將身上, 以取得他們的歡心。朝廷因財政困窮而來催促,一概無用;如果對藩鎮施加制裁,則招致叛亂。

河北三鎮靠近邊境,各種邊地民族部隊人數眾多,而且距離都城長安很遠,在這種朝廷威信和命令難以覆蓋的地方, 很容易形成反政府的氣氛。朝廷雖然時加討伐,但河北三鎮結成同盟, 另外還有淮西(鎮河南蔡州)、平盧(鎮遼寧朝陽) 等藩鎮效仿反抗朝廷,朝廷也無可奈何。而這樣的傾向一旦出現,便影響到各地的節度使,以致他們都跋扈起來。朝廷為討伐節度使而疲於奔命,消耗了國力。唐的國家和社會,受到徹底的打擊,走向衰頹和分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8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