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清史(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清史(全2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98 元
定  價:NT$ 1188 元
優惠價:871034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關於清代歷史的專業性權威著作。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近幾年來,有關清史研究一直備受關注。本書作者均為治清史名家,他們以專業的角度,嚴謹的學術態度,流暢的文字,從明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起兵寫起,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遜位止,全面再現了清朝300多年的歷史。


作者簡介

李治亭,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曾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兼任吉林省歷史學會副會長等職。現為“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史。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邊疆史地叢書●東北通史》、《明清東北治邊政策的比較研究》及東北邊疆工程課題《清代東北邊疆城鎮研究》等多項。著有《吳三桂全傳》、《清康乾盛世》、《努爾哈赤》、《中國漕運史》、《清太宗全傳》(合著)等;主編過《中國歷史五大盛世》、《愛新覺羅家族全書》、《關東文化大辭典》等;發表論文290餘篇。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為研究清代歷史的專業書籍,作者均是長期從事中國歷史、尤其是清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內容質量上乘,學術觀點嚴謹,是學習和研究清代歷史的權威性專業著作,應是同類書中的佼佼者,因此是讀者朋友們可以放心選擇閱讀的版本。

目次

目 錄

新版前言

清史總論

第一編 山海關外開基立業

第一章 從傳說到歷史

1.仙女誕育始祖

2.孟特穆率族歸明

3.世代為明“看邊”

第二章 女真再度復興

1.女真溯源流

2.明對女真的治術

3.明末女真分合之勢

第三章 創建後金政權

1.努爾哈赤起兵創業

2.統一女真諸部

3.創建八旗

4.創制滿文

5.建國稱汗

第四章 對明廷的戰爭

1.首戰撫、清

2.決戰薩爾滸

3.進軍遼東

4.遷都遼陽

5.奪取廣寧

……


書摘/試閱

第二編 入主中原

第一章 定鼎北京

1.大順滅亡明朝

當後金勃興於遼東,一步步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向明連年征戰的時候,在西北又有一支新興的政治軍事力量崛起,這就是陝西農民於明崇禎元年(1628)揭竿起義。短短幾年,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農民起義軍由開始時的小規模分散狀態,終於會合成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分別在李自成、張獻忠的領導下,向明展開了一場持久的生死大搏鬥。農民軍登上歷史大舞臺,無疑改變了明與清的力量對比,並扮演了重要角色,加速了明和清興亡的歷史進程。

明朝統治集團一直對農民軍實施高壓政策:以軍事力量及其他一切手段,不惜任何代價,必欲將農民軍鎮壓下去。明朝的軍事鎮壓曾經取得了重大效果,幾度將農民軍打敗,瀕於一蹶不振。然而,農民軍頑強抗爭,不斷從失敗乃至絕境中重新走向勝利。如崇禎十一年(1638),農民軍大敗,李自成妻女失散,僅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騎突圍,經商雒,逃到漢中,隱姓埋名,潛伏下來,等待時機。張獻忠也是困難重重,在遭到明軍重創後,已在李自成失敗前,率部在穀城向明朝投降,以便積蓄力量,東山再起。

這種困難的景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又有了新的轉機。崇禎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穀城重舉義旗,向明朝發起了進攻。此後,張獻忠雖幾度遭受程度不同的挫折,但總的趨勢是向前發展的,最終進入四川,建立了以“大西”為國號的政權。李自成則在商雒山中隱藏了兩年左右,於崇禎十三年底至次年初衝出商雒,闖入河南,振臂一呼,成千上萬饑寒交迫的農民踴躍參加起義隊伍,達數十萬之眾,聲勢浩大,再次猛烈地衝擊著明王朝的腐敗統治。

有關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及農民戰爭,官方和私家著述記載相當翔實,豐富多彩,但主要是屬於明末歷史的重要內容,故不作詳細闡述。這裡,要強調的是張獻忠、李自成的轉機是怎樣出現的?歷史給他們提供了什麼樣的機遇?因為這關係到李自成後來何以迅速地攻取北京,一舉滅亡了龐大的明王朝。研究明清史,往往忽略了對這一問題的全面認識和分析,簡單地看成是農民戰爭的“偉大力量”推翻了明王朝。這一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還要更深層次地觀察和分析李自成攻取北京與關外的清政權的因果關係。以皇太極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決策攻取明在關外的重鎮錦州,引發一場大決戰(史稱松錦決戰),為李自成擺脫困境、最後滅亡明朝掃清了道路,並準備了條件。

清在崇德五年(明崇禎十三年,1640)三月,對錦州實施圍困之策,以迫使明守城將士不戰而降。錦州所處戰略地位,對明廷的安危絕對重要。清軍圍錦,明廷驚慌,不惜一切代價,必保錦州。清軍圍錦州之日,正是李自成陷入困境之時。歷史的發展很快給了農民軍重振雄風的機遇:明廷傾注全力解錦州之圍,將重兵猛將調至關外援錦,以固山海關之守,捍衛京師,保住大明江山。此舉之勝負,將對李自成東山再起與明朝滅亡產生極大的影響。明調集八鎮總兵官及其所部,共精兵13萬。其中,玉田總兵官曹變蛟、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都是從西線即防堵李自成農民軍的前線調到東線山海關外的。如曹變蛟是一員猛將,與李自成的農民軍屢經交戰,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自從李自成、張獻忠率領農民軍縱橫於中原大地,搗於明之腹部,而清政權脅於外,形成內外夾攻,東西撞擊之勢,明便疲於奔命,顧此失彼。如同防堵洪水,哪裡出現險情,就往哪裡調重兵。但是,佈防在東線的明將士,為抵禦清軍,始終不敢調離防地,轉赴中原鎮壓農民軍。這次又將西線用以鎮壓農民軍的精銳之師調到山海關外,尤其是敢於把富有謀略、同農民軍交戰10年的洪承疇調來,任援錦13萬大軍的統帥,這突出表明解救錦州的戰略意義,對明朝的命運攸關,不惜孤注一擲。同時,也應看到,西北戰場趨於平靜。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幾被打垮,張獻忠以偽降躲過了覆滅之災;李自成則全軍覆沒,僅率不足20人逃入商雒山中。在對付農民軍的明朝諸將帥中,洪承疇最有謀略,戰績最多,作用也最大。他於明天啟七年(1627)被派往陝西,出任督糧道參議。自崇禎元年陝西宜川、府穀等地爆發農民起義後,洪承疇就走上了戰場,到崇禎十二年(1639)調離,他在西北戰場戰鬥了整整十年,從都禦史巡撫延綏而升陝西三邊總督,再晉升為兵部尚書,總督山西、陝西、四川、湖廣、河南軍務,全權主持五省鎮壓農民軍。他本是一介文弱書生,在陝西鎮壓農民軍不過五六年,即迅速升任兵部尚書,兼五省軍務,他是以軍功和謀略而取勝的。在陝西與強悍而又飄忽不定的農民軍周旋,很少有失敗;治軍嚴,戰鬥力強,所部號稱“洪兵”。陝西農民起義初期的領袖原稱“闖王”的高迎祥,就是被洪承疇設計擒拿的。

但是,清在關外虎視眈眈,對明廷是個巨大的牽制,分散了它對農民軍的鎮壓力量。特別是清軍進關襲擾,消滅了明廷的有生力量,無疑也減弱了對農民軍的進攻。崇禎十一年(1638),清軍突入長城,進至京畿地區。北京告急。洪承疇就在國家危亡的嚴重時刻,被調進北京勤王,從此便離開他戰鬥了十年的西北戰場。他不僅自己走了,還帶走了一批披堅執銳的驍將。西北戰場明軍力量空虛。明廷誤以為李自成等已銷聲匿跡,剩餘小股農民軍不足為慮,故傾全力於山海關外,以洪承疇為薊遼總督,統率13萬精銳,在松山同清軍決戰。當明清兩軍正向錦州、松山一線集結時,李自成乘機衝出商雒山,突入河南。這裡正饑荒嚴重,饑民遍地。李自成登高一呼,饑民響應,聲勢大震。明將無力堵截,更乏力征戰。鎮壓農民軍的主帥洪承疇和明之精銳之師正在關外與清軍對峙,遂給李自成以千載難逢之機,得以捲土重來,以入河南為標誌,是一大轉機,也是明末農民大起義在屢遭挫折後的一次根本性的轉機。

崇禎十三年(1640)十二月,李自成從商雒經武關入鄖陽(今湖北鄖陽區),往西至均州(今湖北丹江口西),由此北進,入河南境,在伊洛間,“饑民從者數萬”。實力增強,遂將兵鋒指向永甯(今河南洛寧),揮軍圍城。以“雲梯肉搏攻城”,將永寧攻克;沿洛河北上,再圍宜陽,一舉破城,“眾至數十萬”,“河南振動”。繼之,又連破偃師、新安等城鎮。李自成入河南,如蛟龍入海,橫掃各處明軍,所向披靡。即將開始的洛陽攻城戰,將把農民起義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洛陽是周秦以來古都城之一,後來雖失都城地位,其經濟生活長期保持繁榮,仍然是一大都市。明代時,在此設河南府。萬曆帝最寵愛的兒子朱常洵,賜封福王,其王府就坐落在城內。萬曆帝還賜給他2萬頃土地及無數財物珠寶,是明宗室諸王中最富有的一個藩王。洛陽城堅固,城牆高而厚,池水深,攻取不易。因為有福王居此,軍事防禦尤為嚴密。李自成以洛陽為財富之區,政治地位重要,選定為進攻的目標,於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率大軍直抵城下。明總兵王紹禹於數日前率部來此,為其堅守。李自成揮大軍猛攻兩天,福王“募死士”拼死守禦,雖多次擊敗起義軍的攻擊,最終還是無法擋住其攻勢,而在關鍵時刻,王紹禹部分將士揮刀砍殺守城的明兵,打開城西門,起義軍一擁而入。王紹禹“跳城”逃跑。城內明將吏非死即降,很少有逃出城的。福王朱常洵於混亂中“縋城出”,藏匿於外城的迎恩寺中。李自成及其將士痛恨福王作惡多端,一進城就包圍了福王府,付之一炬,轉瞬之間,一座龐大而奢華的王府建築化為灰燼。很快,又搜索到福王。李自成歷數其罪,當即處死,“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福王罪大惡極,故遭此下場。

洛陽圍城戰及其勝利,標誌著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徹底走出困境,正向著勝利迅猛發展。

二月,繼洛陽圍城戰大捷之後,李自成又發起了開封攻城戰,把農民大起義推向一個新高潮。開封為中原名城,李自成敢於以近4萬的步騎兵發起攻擊,顯示了農民軍東山再起後的巨大實力。由於城池堅固,明廷又厚集兵力防守,未能迅即攻下。李自成左目被箭射傷,只好暫時解圍撤兵。

與此同時,張獻忠所領導的另一支農民起義軍也重振雄風,到處攻擊明軍,不斷取得新戰績。當李自成攻取洛陽時,張獻忠正出夔門,自川入湖北。在擊潰明軍的不斷堵截後,於二月初突襲湖北重鎮襄陽(今襄樊市,含明之樊城)成功。駐藩此城的襄陽王朱翊銘被俘,其王府毀於衝天大火之中。張獻忠痛恨明皇室貴戚及貪官污吏,毫不留情地將朱翊銘以下,包括貴陽王朱常法共40餘人,統統處死。史載,襄陽軍資及搜括來的財富如山積,皆落於農民軍之手。張獻忠將其中部分財物賑濟當地饑民。

主持鎮壓農民軍的明督師楊嗣昌攻取無方,得悉洛陽、襄陽等一系列大小城鎮失陷,特別是福、襄兩王被殺,惶惶不可終日,計無所出,自知躲不過朝廷的嚴究,遂於三月畏罪自殺。果然,崇禎帝嚴厲追究失陷封疆大臣之罪,下令逮捕河南巡撫李仙風、總兵王紹禹、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鄖陽巡撫袁繼咸等。李仙風以罪重,自縊而死,鄭崇儉與王紹禹一併斬首處死。明朝重新調派將吏,組織新的攻勢。

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活躍在楚、豫兩省,攻城掠地,殺富濟貧。明軍疲於奔命,很難捕捉到農民軍活動的蹤影。至九月,陝西總督傅宗龍會合保定總督楊文岳並三總兵,共4萬兵馬,直趨河南項城(今項城南)。李自成在此設伏,當明軍進入圈內,即聚而殲之,明軍大敗,傅宗龍被活捉,被處死於項城下。這是李自成等農民軍進入中原後取得的又一次巨大勝利,士氣空前高漲。他們乘勝進兵,掃蕩明在河南的統治。年末,以50萬之眾再攻開封,雖未破城,卻顯示了農民軍的巨大威力和氣概。

在李自成伏擊傅宗龍、大戰項城城下的時候,明和清在松山的決戰剛剛結束:明損失13萬精兵,主帥洪承疇率部分將領被圍於松山城內,已成甕中之鼈,指日可破。第二年即明崇禎十五年(1642)二月,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連失,洪承疇被俘降清。此戰使“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禦,而廟社以墟矣”。後果之嚴重,已直接危及明朝的生存。

明在關外和中原腹地即東、西兩個戰場連續遭到重創,實力銳減,更加虛弱,而農民軍越戰越強,實力迅速增長。特別是在明與清決戰松山慘敗之後,對農民軍幾無進攻的能力,變為消極防守。該年正月,李自成第三次攻開封20餘天,明軍只有死守;五月,李自成四圍開封,兵力已達百萬,規模空前。崇禎帝嚴令督師丁啟睿急救開封。丁啟睿不得已,集各部明軍,號稱40萬。李自成遂揮軍迎戰於朱仙鎮,明軍膽怯,無鬥志,很快解體,各自逃跑。農民軍大獲全勝。丁啟睿以兵敗喪師辱國罪被逮入獄,保定總督楊文岳革職審查,總兵楊德政處死。農民軍繼續圍開封,達半年,明軍已無力救援。至九月,黃河驟漲,農民軍與明軍各秘密決堤,以洪水來淹對方。頓時,馬家口、朱家寨兩口並決,全城陷洪水之中,數十萬人死於非命,僅剩2萬餘人。黃河又一次改道。

李自成在崇禎十五年“一歲間,略定河南南陽、汝甯四十餘州縣,兵不留行,海內震焉”。

到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張獻忠各自領導的農民軍都迅猛發展起來,各自建立政權。二月初,李自成率先以襄陽為襄京,建倡義府,自立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從中央到其所佔領地區,皆設官建制。六月間,張獻忠以武昌為都,改武昌府為“天授府”,自稱“西王”,其轄地主要是湖廣大部分地區。兩個農民政權並立,共同向明朝展開更猛烈的進攻。在這一年,李自成在軍事上取得的最顯著的進展,是同明督師孫傳庭展開戰略決戰。崇禎帝為挽救危局,對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委以重任,加兵部尚書銜,總督應天(南京)、鳳陽、江西及皖、豫、楚、川、黔、陝等省軍務,鑄督師七省之印,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以為他會創造出奇跡來。九月,孫傳庭勉強湊足了人馬,出潼關東進,尋找農民軍主力決戰。李自成將其誘至郟縣地區,圍而攻之,大敗明軍,殲滅4萬餘人,孫傳庭收數千騎,狼狽逃回潼關。明軍精銳盡失,自此再無力發動進攻了。十月,李自成向陝西發展,率大軍抵潼關,明軍不堪一擊,遂棄關不守。七省督師孫傳庭戰死於陣前,明軍四散,潰不成軍。李自成軍長驅直入,於十一日進入西安,為不久進軍北京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農民軍的猛烈打擊下,明朝元氣大傷,茍延殘喘,於搖搖欲墜中迎來了崇禎十七年(1644),是時,已處亡國的前夜。李自成據西安,正積極準備接替明朝的統治權。在這裡,他定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他由大元帥改稱“順王”;鑄永昌錢,自製衡器,與明徹底決裂。從中央到地方設官建制已臻於完善。一個新朝,已初具規模。

張獻忠亦於年初率大軍離開荊州西進,大舉入川,謀求發展。後來,他以成都為京,建大西政權,大量消滅明軍有生力量,為李自成亡明掃除了障礙。正月初,李自成以號稱百萬之眾,分兵兩路,進軍北京。紫禁城內,崇禎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議遷都,舍北京,南下圖存,議而不決,不了了之;下重賞,力圖阻止農民軍東進,沿途明守將卻紛紛迎降,幾無抵抗。農民軍如入無人之境,所至克捷,故進展神速,才一個多月,已於三月十四日抵達居庸關。崇禎帝所倚重的守將唐通與監軍太監杜之秩等開關迎降。在千鈞一髮之際,廷議遼東名將吳三桂率勁旅入衛京師,但朝中大臣互相推諉,誰也不出一策,不作決議,及至決議調吳三桂時,為時已遲。為何不敢調吳三桂進京?就是怕關外清軍乘虛而入,奪占山海關,直接危及大明江山。這實際上又是清軍牽制了明軍,分散了它的兵力,比張獻忠更有力地“支持”和“援助”了李自成進京亡明。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軍圍北京。次日,太監曹化淳打開彰義門迎降。崇禎帝走投無路,又不願投降,遂攜忠心耿耿的太監王承恩,一起登煤山自縊身死。十九日,在歡呼聲中,李自成騎馬入城,進駐紫禁城,宣告明朝的統治正式結束。至二十一日,明朝文武百官除少數殉節外,大都投降大順新王朝,達3000餘人。明朝的中央政權土崩瓦解。

明朝覆亡,正是農民起義軍血戰近20年的最終結果。以李自成為領袖的明末農民大起義,功不可沒,永垂史冊。但也應看到,李自成能捷足先登,也包含了關外清軍與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合力打垮了明朝,而李自成則收到了果實……

第二編 入主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3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